氧气的教学设计
教资初中化学氧气教案
教资初中化学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
3. 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
难点:氧气的应用领域和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氧气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1)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通过实验展示氧气与蜡烛反应产生火焰并放大声音,引导学生猜测氧气的性质。
介绍氧气的存在形式: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氧气等。
(2)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通过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展示氧气的实验方法:氧气的性质实验。
亲自指导学生进行氧气的制取和实验操作,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论。
3. 巩固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氧气的理解,确保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存在形式、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有较好的掌握。
4. 拓展介绍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气球充气、氧气瓶等,激发学生对氧气应用领域的好奇。
引导学生对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进行探究,如氧气与铁的反应等。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氧气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并对氧气的性质和实验方法进行概括和归纳。
四、课后作业1. 回顾学习到的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2. 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总结氧气的制取和实验方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氧气的性质、存在形式、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等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展示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安全,严格遵守实验规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精选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氧气的制取方法;
3.实验操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
1.氧气的性质与日常应用的联系;
2.氧气的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学生平时了解到的氧气有哪些性质?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2.讲解:介绍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生活中用于呼吸、燃烧、氧化等方面。
3.实验:利用氧气的制取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4.讨论:让学生讨论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氧气性质和实验操作进行深入理解。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六、作业: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氧气的一种性质,并撰写实验报告。
七、板书设计
氧气的性质:
1.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2.生活中的应用:呼吸、燃烧、氧化等。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的设计和讨论,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和应用兴趣。
第7课氧气(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知道氧气的特点和作用。
科学思维目标: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知氧气的特点。
探究实践目标:能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氧气的性质,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
态度责任目标: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以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知道氧气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蜡烛、火柴、水槽、玻璃杯、玻璃片、水(红水)、彩笔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人没有氧气无法呼吸视频。
师:我们的呼吸需要什么?生:需要氧气。
师:你对氧气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氧气是怎样的一种气体吗?学生自由发言。
相互交流。
师: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氧气的秘密。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氧气有哪些特点?1.观察氧气的特点。
师:你们面前有一个集气瓶,瓶子上盖着玻璃片,这个集气瓶里面充满了氧气。
通过观察,你发现氧气有什么特点?生:我发现氧气是没有颜色的。
生:我发现氧气是一种透明的气体。
师:通过用眼睛观察,我们发现,氧气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气体。
那氧气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气味呢?我们可以怎样知道?生:用鼻子闻一闻。
师:现在瓶子上盖着玻璃片,我们要怎样闻呢?生:我们可以把玻璃片拿掉。
生:那样的话氧气不是都跑出来了吗?师:那我们应该怎样闻呢?学生互相交流。
总结:左手移开盖住集气瓶的玻璃片,右手同时轻轻扇动瓶口气体,与此同时低头靠近瓶口去闻用手扇过来的氧气气味。
小组合作观察。
师:你们闻到氧气的气味了吗?生:氧气没有气味。
师:通过闻一闻,我们发现,氧气也是没有气味的。
师:所以说,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除此之外,氧气还有别的特点吗?2.探究氧气的性质师:同学们,氧气还有什么特点呢?我听说氧气能支持燃烧,你们能不能来验证一下?我们可以怎样验证呢?生:做实验。
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化学知识对于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氧气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了解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氧气的概念和性质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氧气的制取、收集及纯度判断等具体操作过程和方法还不够熟悉。此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观察不仔细、分析不深入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氧气的制取原理、实验操作方法、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难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氧气纯度的判断,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与氧气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应用。
(2)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将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关注。首先,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鱼离不开水?”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接着,我会展示一些燃烧的现象,如火焰、蜡烛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质能够燃烧?”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氧气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 氧气 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
3. 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
3.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1.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现象和原因。
2. 氧气的制取方法的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集气瓶、酒精灯、导管等。
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木炭、铁丝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吗?氧气有什么作用?2. 回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 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木炭燃烧实验:将木炭放在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2. 铁丝燃烧实验: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在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过氧化氢制氧气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 氧气验满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实验现象。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总结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
3. 强调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了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氧气化学性质教案(7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氧气化学性质教案(7篇)从知识结构来说: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再到观察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1、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情感目标通过有关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3、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闻气体的操作方法掌握观察和表达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
难点:氧化反应和实验现象的描述。
氧气是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的正常感观习惯,指导学生先按色、嗅、味、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自主阅读去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等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观察以及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正确习惯顺序。
初中化学氧气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氧气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氧气制备方法和性质。
3. 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氧气的性质和特点(5分钟)-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无毒,支持燃烧。
- 氧气的化学性质:与大多数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2. 氧气的制备方法(10分钟)- 实验:过氧化氢分解制备氧气。
- 实验步骤:a. 取少量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试管中。
b. 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可观察到氧气气泡产生。
c. 使用火柴点燃氧气气泡,观察燃烧现象。
3. 氧气的性质和应用(10分钟)- 在空气中的含量:21%。
- 生物呼吸作用中的重要性:用于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 工业上的应用:氧气气化、氧气焊接等。
4. 小结与课堂互动(5分钟)- 对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综合回顾。
- 学生可以就氧气的其他问题提出疑问或进行讨论。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1. 利用实验展示氧气的制备和性质。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3. 利用课堂提问、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2.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检查学生对氧气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 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分析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情况。
教案设计完毕,祝教学顺利!。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认识。
2.启发学生对氧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思考。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4.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氧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氧气的制取方法。
4.氧气的实验验证。
教学重点:1.学习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了解氧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学习氧气的制取方法。
2.进行氧气的实验验证。
教学方法:1.探究引导法: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发现氧气的重要性和应用。
2.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氧气的制取方法和特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描绘人类生活和生产中氧气应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通过思考回答问题:“为什么氧气在人类生活中如此重要?”2.学生讨论并交流答案。
二、学习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0分钟)1.教师讲解氧气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化学符号,并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空气中的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可支持燃烧等。
2.学生记录笔记并拍照留存。
三、了解氧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20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演示氧气在医疗、冶金、发动机燃烧等领域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氧气的重要作用。
2.学生讨论并汇报自己的观点。
四、学习氧气的制取方法(20分钟)1.教师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分离空气等,并进行生动的实例解释。
2.学生记录笔记并拍照留存。
五、进行氧气的实验验证(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实施氧气的制取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来验证制取氧气的方法。
2.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设置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记下数据和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结论。
六、实验演示法:(20分钟)1.教师进行一次关于氧气的实验演示,如燃烧实验、呼吸实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实验现象。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描述氧气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理解氧气的氧化性,知道氧气在氧化反应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2、教学难点理解氧气的氧化性。
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木条、硫粉、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水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如森林、湖泊等,提问学生:“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我们能够呼吸到什么气体?”引导学生回答氧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氧气。
2、氧气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向学生介绍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提问:“如果要收集氧气,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3、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的反应演示实验: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包括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不同,如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让学生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 + O₂点燃 CO₂。
氧气与硫的反应演示实验:将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引导学生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S +O₂点燃SO₂。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并掌握其化学性质,如助燃性和氧化性。
2.学会使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掌握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等实验操作,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掌握氧气的收集、检验和储存方法,理解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严谨、勤奋、合作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氧气的概念已有初步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在学习本章节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空气的组成和部分气体的性质,这为学习氧气打下了基础。然而,由于氧气性质的学习涉及到实验操作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在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此外,学生对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认识有限,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和启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方面:
c.分析氧气在助燃性和氧化性方面的具体表现,并举例说明。
3.深入阅读教材,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要阐述。
4.小组合作,调查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调查成果。
5.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氧气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清晰。
2.学生练习: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批改与反馈: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对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氧气知识,总结重点内容。
2.学生总结:回顾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知识点,加深记忆。
3.教师点评: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指导。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辩证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课型:探究式课时:二课时实验准备: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铁丝、火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旧识:1)空气的组成是什么?2)什么是空气污染,如何防治?3)什么是物理性质2、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和氧气应用的图片3、探究新课: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出示一瓶氧气,指出它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1.293g/L)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
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2—2]、[实验2-3]、[实验2-4]通过实验填写下表:结论:1.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空气中进行得更旺。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能燃烧。
说明: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是跟其中的氧气反应。
练习:课后习题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回顾旧识: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何?探究新课分析讨论1:填写下表:分析讨论2: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结论:1.在这三个反应中,都有新的物质(与原来物质不一样的)生成。
2.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
3.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分析讨论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在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哪些现象发生?结论: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篇1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氧气教学设计。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结合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电脑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投影出示淘气的相片。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小伙伴——淘气。
同学们仔细观赏图片,在这些照片中,你觉得哪些看起来更美观,更舒服?看看哪几张和图A比较像?为什么?师:刚才同学们是用眼睛观察到的,用数学知识怎样解释呢?师: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
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那么上面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师:为了准确地判断它们为什么那么“像”,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方格纸上来研究。
如,图A的一条边是4份,另一条边是6份。
剩下的图形请大家仔细观察每一个长方形,自己数一数长和宽的份数,填一填、比一比。
小组讨论:学生观察、讨论,动笔计算。
分别找出图中长和宽的倍数(或分数)关系。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导。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师:你是怎么得出的?师:谁说一下其他几个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师:根据上面的计算,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图片A和图片B、D比较像?师:那谁能说说C和E为什么不像?小结: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图形的大小变化了,但不变形。
长与宽的倍数关系不变,照片看起来就像;长与宽的关系发生变化,照片看起来就不像。
2、生活实例(1)出示情境图师:你喜欢吃苹果吗?现在有三个卖苹果的摊位,据我观察,质量上没什么差别。
你认为该去哪个摊位买呢?应该考虑什么问题?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全班反馈交流:A:15÷3=5(元)B:9÷2=4.5(元)C:12÷3=4(元)(2)出示情境图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
化学初中知识氧气教案
化学初中知识氧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和物理性质;
2. 了解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4. 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氧气的基本性质;
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氧气的制取方法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内容:
1. 氧气的基本性质: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2)氧气能助燃,促使物质燃烧;
(3)氧气是支持生命的气体,人和动物需要氧气才能生存。
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氧气可以通过加热含氧化物的氧化物来制取,如过氧化氢、过硫酸钠等,通过氧气收集法收集氧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入氧气的基本性质,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学习:讲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示范氧气制取实验操作过程。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氧气制取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氧气的制取过程。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
1. 思考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做一份调查报告;
2. 制作氧气的实验报告,记录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
七、教学反馈:
1. 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2. 鼓励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和讨论,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初中化学试讲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试讲氧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用途。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理解氧气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氧气的性质及用途。
2. 氧气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锌粉、试管、石膏、酒精灯、燃烧木条等。
2. 教学素材: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氧气的制备方法等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导入:让学生回顾氧气的化学式及性质,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引导学生了解氧气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3. 实验演示:展示氧气的制备方法,让学生亲眼观察实验过程,并进行实验记录。
4. 实验讨论:带领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氧气的制备方法。
5. 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堂检测:
1. 氧气的化学式是什么?
2. 燃烧是什么过程?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3. 如何制备氧气?
六、课后作业:
1. 总结氧气的性质及用途。
2. 描写氧气的分子结构。
3.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氧气的制备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氧气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氧气》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能用实验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空气的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实验准备:试管、针筒、打气筒、锥形瓶、集气瓶、水槽、燃烧匙、橡皮塞、烧杯、导管、止水夹、酒精灯、红磷、硫酸铜、澄清石灰水、火柴。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出示一幅驿亭风景图片,教师感觉空气清晰。
讨论1:收集一瓶驿亭清晰空气的方法。
(请同学收集)讨论:空气有哪些成分组成。
新课探究:一、空气的组成成分及性质1、演示实验: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引导学生思考:1、将这一现象应用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2、根据平时的观察,生活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学生:1、冰过的瓶子外面有水珠2、冬天教室窗上有一层水雾3、置于空气中的饼干会受潮2、演示实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较少3、演示实验:取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先后插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在两个集气瓶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
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并不高4、探究:氧气在空气中占多大比例实验原理: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正好填补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氧气》教案
《氧气》教案《氧气》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氧气》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氧气》教案1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课题氧气授课人学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了解氧气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主要物理性质;
通过观察带火星木条复燃,硫在氧气中燃烧等实验,会描述一些反应现象;
通过观察氧气与许多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氧气的性质。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的步骤与动手操作
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验结论的得出
总结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学生: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识氧气
二、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物质有哪些性质
2、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了解氧气的色、态、味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学生自主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体验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2、演示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写文字表达式,并学会分析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差异的原因
3、演示铁在氧气和空气中的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文字表达式
[板书]反应物是铁、氧气,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提问:在实验时我们用的铁丝都被盘成螺旋状,这是为什么?
提问: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要放一些细沙呢?
肯定并总结:为了防止燃烧过程中溅落下来的物质把集气瓶炸裂。
提问:为什么硫燃烧不需要铺细沙呢?
讲述:通过铁分别在氧气和空气中的反应,我们也进一步证实了刚刚那个结论同时也可以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因为铁在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提问:根据这些反应,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板书]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它可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氧气支持燃烧的例子。
过渡:氧气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氧气的性质,播放有关氧气用途的影片
提问:这里面的氧气用途有两种:供呼吸及支持燃烧,那哪些是利用了它的支持燃烧的性质呢?
布置课后作业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思考并回答:为了燃烧时增大
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思考回答,各抒己见
回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
学生间相互讨论,并得出可能
的结果。
讨论并积极发言。
讨论,回答:航天航空、气焊、
气割等。
让学生慢慢的学会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溶水性(是否易溶于水) 无色气体无味 1.429g/L -218℃-183℃不易溶于水
>空气1.293g/L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带火星木条复燃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