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声景观设计案例赏析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豫园坐落于上海市市区南部旧城的东北角,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面与上海城隍庙和豫园商城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来是明代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为了侍奉他的父亲——明嘉靖年间的尚书潘恩而建造的,取“豫悦老亲”之意,故名为“豫园”。

豫园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年)开始兴建,至明神宗万历五年(公元年)完成,前后共用了18年时间。

占地70余亩。

17世纪中叶,潘氏的后裔逐渐衰落,园林也逐渐荒废。

到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年),由该地的人士集资购得豫园的一部分,并重新进行整理。

清道光年间(公元-年)豫园因年久失修,当时的地方官通令各同业公所分管并作为议事的地方,共有21个行业各占一区,自行修葺。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入侵上海,盘踞在城隍庙5日,园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咸丰十年(公元年),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英法军队又侵入城隍庙,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以后,自年起开始整修,恢复了30多亩园景。

现在的豫园可以分为六大景区,每个景区都存有其独有的景色。

入园没多久就可以看见一座大型假山,层峦叠嶂,清泉飞瀑,回去若真景。

假山以武康黄石扎成,出自于江南知名的砌山家张南阳之手,拥有“江南假山之并列”美誉。

“萃秀堂”就是骗人山区的主要建筑物,坐落于假山的东麓,面山而筑城。

自萃秀堂绕开花廊,进山路,存有明代祝枝山所书的“溪山清赏”石刻。

抵达山顶时存有一个平台,于此洞庭,全园景物,一览无余。

从鱼禾榭到万花楼一带,有游廊、溪流、山石等景物,多庭院小景,极具玩味。

点春堂景区,园亭相套,轩廊相连,花木葱茏,泉水潺潺,包括有和煦堂、藏宝楼等建筑。

清咸丰三年(公元年)上海小刀会领袖刘丽川等,曾在点春堂设立指挥部。

玉华堂前的石峰——玉玲珑,是豫园的镇园之宝,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之首,具“皱、漏、瘦、透”之美。

据说是移自乌泥径朱尚书园,潘允端认为它是宋徽宗时搜罗的花石纲遗物。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的布局和精致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其建筑巧妙地结合了南方的水乡特色和北方的山水意境。

其主要景点有大荷花池、垂虹桥和太湖石园等。

拙政园的设计精湛地运用了地形地貌、建筑和植物等要素,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空间感。

留园是苏州园林中最早建成的一座,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之一、留园的设计注重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静态与动态的对比。

该园内有著名的别墅、错角轩和观山台等,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但其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完美地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该园内有几十个小亭子,彼此相连,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

这种设计风格被誉为“小品园林”。

另一个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是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其建筑和景观设计充分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风采。

颐和园分为前半山和后半山两个部分,前半山主要是湖泊和建筑群,后半山主要是山体和庙宇。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万寿山、长廊和宝石山等。

颐和园的设计注重表现自然的美,充分运用了水、石、植物等元素,创造出一个宏大而又细致的空间。

园内的建筑群也采用了中国古典风格,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静态与动态的对比。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活的品味要求。

另外,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还注重空间的变化和细节的处理。

通过运用传统的建筑、园林和艺术技巧,园林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和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技巧对现代园林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很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从传统园林中汲取灵感,将传统的设计理念与现代的审美要求相结合,创造出一些别具一格的园林作品。

例如,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感和氛围经常被现代园林设计师所借鉴,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和氛围。

苏州古典园林典型空间及其图式语言探讨以拙政园东南庭院为例

苏州古典园林典型空间及其图式语言探讨以拙政园东南庭院为例

苏州古典园林典型空间及其图式语言探讨以拙政园东南庭院为例王珲;王云才【摘要】As an important type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Suzhou classical gardens are the embodiment and carrier of regional culture of the Southern-Jiangsu. The landscape spaces of Suzhou classical garden are rich and with outstanding poetic meaning and concept, which form a special language system, including landscape space design vocabularies, spatial relationships and spatial combination sequences, etc. and have an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raditional garden conservation and modern landscape designing under the Chinese landscape style.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n framework of pattern language and the analysis of typical landscape space of the Suzhou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and thinking about the nested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space factor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basicaly the pattern language which includes the design vocabulary, design syntax and grammar of the landscape language of the typical space of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苏州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景观中的重要类型,是中国江南地区地域性文化的体现与载体。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代的遗物。

前者有着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论。

中国的建筑业也认为,长江以南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提取物主要在苏州,园林的数量、大小、园林艺术的精华,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

二、院落布局不管是南方的自然式园林还是北方的宏观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私家贵族的小家园囿,尽管由于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1、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利用人工修建的自然风光,打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的古典造园,除了满足自身的住房需求,更重要的是对优美的山区景色的追求,为了在城市实现可以享受乐趣的山林。

2、善于利用民族风格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1)廊廊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建筑物,但造型很丰富,艺术造型很强。

从廊的形式分,大致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波形廊等,从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又可分为沿墙走廊、空廊、楼廊、爬山廊、水廊、花廊、复廊等。

2)桥桥也称桥梁,它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尤其是园林中更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桥。

桥原本是为了通行而建,所以具有交通的实用功能,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有吸引力,引人流连。

园林中建桥,既有分割水面与造景的作用,又有连接、导游的功能。

在宽阔的水面上用体形高大、曲线优美的拱桥或用廊桥,借水生景,虚实相接,倒影如画。

然而在重岩复岭的假山之间,却要用质朴自然的石梁,高高飞架在峭壁之上,才能创造出一种天堑变通途,白浪如山信步过的雄伟意境。

三、空间突破即为将造园的美景藏于四周的围墙之内。

此外,除了少数的皇家园林,其它私家园林的面积相对较小。

《中国古典园林史》声景观设计案例赏析讲课讲稿

《中国古典园林史》声景观设计案例赏析讲课讲稿
• “一处以禽声鹤唳、暮鼓晨钟入景的景点。园中之声景随 着时间变换构成不同的意境,着实令人向往”。
唳 霜 皋
2012-09-13
皇家园林
• 静明园 • “静明园十六景”中就有多处以声音营造著名的景点。 • “云外钟声”位于香岩寺以南的山坡上 ,对其声景的描写:
“西望西山梵刹,钟声远近相应,寒山夜半殆不足云”。
• 湖北岸临水而建的清音斋以风动竹篁、泉涌如漱的声音入景 ,所谓“数竿竹是湘灵瑟,一派泉真流水琴”,营造了幽邃的园 林景观。
• “镜影涵虚”是另一著名景点,“洑流沸出,如大珠小珠错落
盘中”。
• “峡雪琴音”景点为两进院落的建筑群架岩跨涧构筑,“山巅
泉涌潺潺,石峡中晴雪飞洒,琅然清圆”。
2012-09-13
《中国古典园林史》声景观设计 案例赏析
前言
园林——补偿人与自然环境隔阂的“第二自然”
前言
风动竹篁犹如 碎玉倾洒, 流浪松涛之若 天籁清音 。
雨打芭蕉、流水叮咚、桨声欸乃
2012-09-13
皇家园林
• 皇家园林——帝王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 秦以前——园林的生成期 • 魏、晋、南北朝 ——园林发展的转折期 • 隋唐时期 ——园林发展的全盛期 • 宋、元、明、清初 ——园林发展的成熟期 • 清中叶、清末 ——园林的成熟后期
2012-09-13
皇家园林
• 宋、元、明、清初 ——园林发展的成熟期 • 案例:大内御苑“西苑”: • 小园林“淑清院”:在两小池之间置石为假山,利用水位
落差发出宛如音乐的美妙之声,并借此对其旁的小亭加以
命名,称之为“流水音”。
2012-09-13
“流水音”
皇家园林
• 在清初大内御园的格局下,经康乾改造,“西苑”成为晚 清面积最大的一个大内御苑,叠山治水的关系处理得较好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

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

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

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

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

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

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

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

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中国古典园林史》声景观设计案例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史》声景观设计案例赏析

2012-09-13
皇家园林
• 隋唐时期 ——园林发展的全盛期 • 皇家园林划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三种类别。 • 大内御苑 ——前宫廷,后苑林的布局。苑林布置在宫苑后 部,私密性较好,而且能有一个幽静的声环境。 • 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一般都建在山岳风景优美地带,依山傍 水,利用天然风景修造园林。湍急的河流、飞泻的瀑布和 飞鸟鸣叫都形成了天然的声景观。
喧愈寂,梦游华胥,翛然世外”。
2012-09-13
其他园林
• 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及公共园林等非主流园林 • 案例: 兰亭“流觞曲水” • 《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座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 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矣。„”。
• 在山水树木掩映之下,伴随着流水的自然之音,流觞曲水 实为大自然最优美的景观之一,也和当时文人名流恬淡的 生活情趣相符。
2012-09-13
寺院园林
• 清朝寺院园林 • 案例:杭州灵隐寺
• “山僧刳竹引泉,随蹬道盘折,琤瑽作琴筑声,侧耳可听。 „„”
• 山泉随着曲折的蹬道,撞击竹壁,形成了如琴音般美妙的 声音,使原本陡峭的蹬道也成为了优美的景色。
2012-09-13
寺院园林
• 案例:四川峨眉山的清音阁 • 处于群山环抱、林木掩映的环境中,有着清幽的声环境。 寺院建在一斜坡台地上,台地前端有一牛心石,“水拍牛 心,浪花四溅,随后跌入深谷,发出清越的声音,故以“ 清音”为阁之名”。
唳 霜 皋
2012-09-13
皇家园林
• 静明园 • “静明园十六景”中就有多处以声音营造著名的景点。 • “云外钟声”位于香岩寺以南的山坡上 ,对其声景的描写: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与实例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与实例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实例一、抑景豫园赏狮穿廊绕墙而入为游廊,是进入大假山的通道,跨于池上。

廊间设方亭,有匾曰“渐入佳景”。

匾下有一太湖石,状似美女柔腰顾盼,名“美人腰”。

颐和园中的勤政殿后的山丘,通过小径先阻挡视线穿过假山看见宽阔的昆明湖突然眼前豁然开朗。

二、透景绕过仁寿殿南侧,通过一条窄道步入前湖区,看到一碧平湖景象,同时在工艺品商店与岸边之间的一排排松树也映入眼帘,这些树栽于此处实际起到透景的作用三、添景当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这里的柳丝就是添景。

四、夹景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被两岸起伏的山石和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多夹持,构成明媚动人的景色。

五、对景颐和园昆明湖上的南湖岛和十七孔桥,是万寿山的对景。

要是以南湖岛和十七孔桥为主体,万寿山就成了对景。

六、障景颐和园内谐趣园的东侧围墙紧邻车水马龙的街道,设计者为把街景隔开,沿东墙体堆积土山,并高过墙头,且栽植苍松翠柏。

七、框景沿万寿山东路攀登,在西麓的“湖山真意”、“画中游”或偏南的“山色湖光共一楼”、“鱼藻轩”向西望去,近景的昆明湖、西堤,远景的玉泉山、玉峰塔,更远的重峦叠嶂的西山群峰都被摄收到一个画框中,绝佳一幅美妙的风景画。

八、漏景豫园内有8幅精美的泥塑漏窗,积玉水廊北端左侧墙上有一幅中间是松鹤图案,四边为回文“福禄寿喜”四字。

九、借景1.远借:颐和园借玉泉山及西山,无锡寄畅园借锡山,苏州沧浪亭登见山楼可远借农村景色。

2.邻借:苏州沧浪亭,园内缺乏水面,而园外却有河滨,因此在沿水面河滨处设假山驳岸,上建复廊及面水轩。

无封闭围墙,透过复廊上面的漏窗,使园内外景色融为一体,在不觉之间便将园外水面组织到园内。

3.仰借:北京北海公园借景山,南京玄武湖公园借钟山。

4.俯借:登杭州六和塔展望钱塘江上景色,登西湖孤山观湖上游船及湖心亭、三潭印月等。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姚军120312037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姚军120312037

安庆师范学院论文题目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班级2012级园林姓名姚军学号*********2015.11.30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哲学理念,也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林理念。

本文根据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浅析了这些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Abstract:The philosophy idea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is “Done by man, as if since it is made”. It also emphasizes the ideal--“From the nature and above the nature ”. I will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gardening techniques in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classical garden landscape art.关键词: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现代景观设计、应用Key words: elementary analysis、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landscape techniques、modern landscape design、application.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优秀的部分对于现代景观设计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中国现代景观设计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一批勇于创新、融贯中西、博采众长的园林设计师来引导。

景观行业的健康发展,既要认真汲取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成功经验,又要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和本土资源环境特征。

1.景的概念景,就是一个具有欣赏内容的单元,是从景色、景致和景观的含义中简化而来,也就是在园林中的某一地段,具有相对独立性质与效果即可成为一景。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叙事性案例探析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叙事性案例探析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叙事性案例探析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传统园林在景观空间设计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叙事性特征。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出发,探析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叙事性设计手法及其灵感来源,深入探究古代工匠们的审美理念和当时的文化背景,旨在揭示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的魅力和独特性,为今后的景观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叙事性设计;案例分析一、引言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智慧,由于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造园技艺,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完美融合,成为世界上独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之一。

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传统园林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更包含了丰富的叙事元素,通过景观空间塑造、意象装饰、造型风格、构图布局等多种手法,抒发作者的感情与思想,传递着文化与历史的内涵。

景观空间设计作为传统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明显的叙事性特征。

它通过统合材料、色彩、线条、形式等多种景观素材,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环境,为人们带来美好的体验。

本文将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出发,结合典型案例,探析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叙事性设计手法及其灵感来源,深入探究传统园林中人文与自然的交融,为今后的景观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二、叙事性设计的概念景观空间设计是园林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手法,它借助丰富的艺术语言,将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元素凝练、提炼,以其独特的审美感受为主要特征,创造出一种观赏性、游览性和沉浸性的空间体验。

景观空间设计的核心在于对空间的统筹规划和配置,它可以通过色彩、形态、声音、气息等多种手法,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情境,表达出设计者的情感、思想及其对生活的理解。

在景观空间设计中,叙事性设计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手法。

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景观元素,借助场景和环境来表达一个故事或叙述一个情景,并引导人们到达某个主题或情感体验。

叙事性设计不仅可以传达信息,而且可以激发观者的想象力和情感,与观者产生共鸣,具有非常重要的审美意义。

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

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

.「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简介 平面图 风格特点 功能分区 局部景观总结摘要:园林艺术是一门实用功能与艺术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由于时代、民族、地域、社会背景、人文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会对园林艺术的表现形式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加之造园者个人实践经验、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趣的差异,不同条件的交叉组合形成了各不相同、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

而东西方文化思想与社会发展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二者各自发展的同时又相互影响,更是让园林艺术形成了异彩纷呈的独特风姿。

本文将分别取东西方不同时期的个人喜爱的优秀园林案例进行分析,浅谈个人一个学期以来在园林艺术鉴赏与设计上的理解和收获。

所取案例分别是:日本京都桂离宫、中国扬州个园、英国伦敦海德公园。

关键词:园林艺术桂离宫个园海德公园Katsura Rikyū日本京都·桂离宫地址:Katsura Detached Palace; Katsura Misono NishikyÅ -ku图1-11.1简介桂山庄建于日本元和六年(公元1620 年)。

当时的主人是居住在京都八条的皇族智仁亲王。

正保二年(公元1645 年)由智仁亲王的儿子智忠亲王进行扩建。

到明治十六年(公元1883 年),桂山庄成为皇室的行宫,并改称桂离宫,归当时的宫内省管辖。

桂离宫占地6.94 公顷,有山、有湖、有岛。

山上松柏枫竹翠绿成荫,湖中水清见底,倒影如镜。

岛内楼亭堂舍错落有致。

桂离宫的主要建筑有书院、松琴亭、笑意轩、园林堂、月波楼和赏花亭等。

在“造景”方面,建筑师着眼于明朗和宽阔。

整个景区以“心字池”的人造湖为中心,把湖光和山色融为一体。

湖中有大小5 岛,岛上分别有土桥、木桥和石桥通向岸边。

岸边的小路曲曲折折地伸向四面八方,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

松琴亭、园林堂和笑意轩都是日本“茶房”式建筑,是供在这里游玩的皇室品茶、观景和休息之处。

月波楼面向东南,正对心字池,是专供赏月的地方。

书院里收藏有上千册的古书和各种古董,都是皇室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三、中国古典园林要素
2、理水
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园林,谁
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自然是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
主。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有三种:
掩、隔、破。
三、中国古典园林要素
3. 植物
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
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
精神境界有关。古树名木对创
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
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
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五、私家园林艺术的特征
2、 移步换形
在布局上采用灵
活多变的手法;善于
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
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
处理。
五、私家园林艺术的特征
3、水面建设
大多以水面为中
心,四周散布建筑,
构成一个个景点,几
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五、私家园林艺术的特征
4、修身养性
私家园林的
主要以修身养性,
北方园林封闭性强,内外区
分明显,等级分明。
南方园林通透、灵动,层次感
强,小巧精致,注重自然景物的融
入。
南北园林建筑在尺度方面的差
异也是极为悬殊的。
北方园林
南方园林
二、中国南北造园艺术的差异

4、色彩处理



北方园林较富丽,色彩浓
厚,风格较为粗犷,体现着皇
家的气派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南方园林色彩较淡雅,风
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总体特点
3、富有诗画的情趣,重 视意境的表达
中国的诗画艺术都很
强调意境,那么富有诗情画
意的中国古典园林同样也重
视意境的表达。它讲究综合
运用各种艺术门类,使游览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自动保存的)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自动保存的)
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座山之间以溪桥相连接。山上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岸边则有众多的灌木,使得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机。远香堂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小山上有“绿绮亭”,这里还有“枇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还能看到耸立云霄之中的北寺塔。水池的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的西面有一座曲桥通向柳荫路曲。在这里转向北方可以见到见山楼。亭子的南部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倚玉轩,从这里向西走就到了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的南面有小沧浪水阁,桥的北面是香洲。
护妙
拙政园中、西部分平面图(正南为八旗直奉会馆,西南、东南均为住宅)。
拙政园,数易其主,南部为八旗直奉会馆及住宅,为一大型私家园林。可分中、西、东三部分,并各具相对的
独立性,中、西两部分其空间组成尤富变化。
1.1.
1.某建筑物或“景”与周围其它景物的关系,从视觉上讲就是一种互为看与被看的关系。
2.即使一亭一榭,只有巧妙地满足看与被看的要求,才能充分的体现出各种视觉关系的制约性。其中的扇面亭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留听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塔影亭:在留听阁,回头望塔影亭,顿觉美妙致至。攒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宝塔,端庄怡然,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风景 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
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
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
24
三国魏晋时期,产生了许多擅长山水画的名手。他们善 于画山峰、泉、丘、壑、岩等。为此,在山水画的出现 和发展的基础上,由画家所提供的构图、色彩、层次和 美好的意境往往成为造园艺术的借鉴。
在中国园林体系中,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
“悬圃”;文字记载的有“囿”、“圃” 。
7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 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 工业文明阶段
2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第三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及景观分析 一、景的含义 二、赏景与视距 三、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第四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一、中国皇家园林赏析 二、中国私家园林赏析
3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一、园林艺术的含义
1、园林
引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园林的定义是:“在一定的 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 山、叠石和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 园林小品等途径,创作而成优美的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游 憩境域。”
23
(3)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
主要表现在: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 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 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 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几种反映了这 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中式园林案例分析

中式园林案例分析

中式园林案例分析苏州的留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它在园林空间素质、建筑布局、叠石理水、植物配置等园林构成上的处理都代表了江南园林艺术的精华。

留园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

三区备具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

东区以建筑取胜。

如今。

西区已较荒疏,中区和东区则为全园之精华所在。

下面从园林的四个特别分别论述: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如翔如舞,如伏如蹚;秀逾灵璧,巧夺平泉。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

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一-本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出。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练、典型的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这样的创作又必需合乎自然之理。

方能获致天成之趣。

否则就不免流十矫揉造作,犹如买椟还珠、徒具抽象的躯壳而失却风景园林的灵魂止从假山尤其是山石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上,既能看到天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概括、提练,也能看到诸如“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等山水画理的表现,乃至某些笔墨技法和皴法、矾头、点苔等的具体摹拟。

可以说,叠山艺术把借鉴于山水画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写意方法在三度空间的情况下发挥到了极致。

它既是园林里面复现大自然的重要手段,也是造园之因画成景的主要内容。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东区的西部仅占全国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左右,却是园内建筑物集中、建筑密度最高的地方。

这部分的规划,利用灵活多变的院落空间创造出一个安静恬适、仿佛深邃无穷的园林建筑环境。

满足了园主人以文会友、多样性的园居生活的功能要求。

建筑物一共五幢分别结合游廊、墙垣再分划为三个小区:五峰仙馆、鹤所一区与还我读书处一区采取有中轴线但非对称均齐的布局:揖峰轩、石林小屋一区采取既无中轴线又非对称均齐的自由布局。

声景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声景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声景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据研究表明,人对环境认知的85%来自于视觉,10%来自于听觉感官,视觉和听觉构成了我们对外界感知的最重要的二种感官【1】。

因此在人的五官感受中,听觉作为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感知园林景观、进行景观审美的重要途径。

声景观不仅包含了实体的声音,还包括了非实在的声音,如历史的声音、记忆中的声音、联想的声音等等。

当然这也是与人的感情色彩相联系,与听者所处的“场景”及所受的外界视觉或听觉刺激有关。

在某种条件下,外界的刺激使得听者对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声音产生联想。

所以园林景观中环境的设计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声景的基本概念“声景”(Soundscape)一词最早由芬兰地理学家格拉诺(Granoe)在1929年提出,这个词类推于“景观”(Landscape)。

加拿大音乐家和作曲家谢弗(R. Murray Schafer)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阐释“声景”(Soundscape)的概念——“the music of theenvironment”,即在自然和环境中,从审美角度和文化角度值得欣赏和记忆的声音【2】。

基于谢弗的思想并通过大量的研究,“世界声景计划”给出了声景的定义:“一种强调个体或社会感知和理解的方式的声音环境”。

这清楚地表明声景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件来理解的,通过声音来理解人们在特定的时代中与环境作用的方式。

因此,有学者建议对声景的认识应从听者、声音和环境三个要素来理解【3】。

2、声景要素的意境营造在古典园林中,声景的营造往往体现了园主人对园林整体意境的营造和追求。

风过松林、雨打芭蕉、流水叮咚、虫呜鸟叫、古寺钟鸣、传统仪式等声音,都能人景,引发人们动心动情,产生无穷的意境遐想,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声音固然是一种表现和外在现象,但是它这种表现正因为它是外在现象而随生随灭。

耳朵——听到它,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图1 图2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由于对环境中的意境营造缺乏关注,常常会忽略人们身在环境中的各种感官体验及内心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论文

中外园林史结课论文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2015年12月20日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以及寺庙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汉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本文将例举几个具体的园林代表的造园历史和特点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关键词:建筑布局;艺术意境;创造;艺术形象;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按园林地属关系大致分三种:皇家园林西安华清池私家园林拙政园寺庙园林南普陀寺其中以皇家园林为主体。

一、皇家园林——“以人为环境为主,因借自然景观为辅的园林”[1]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殷商(公元前16~11世纪)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囿”的论述。

据此,有关专家们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

直至清朝时期(1616年~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自然的转向于园林方面。

这时的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飞跃,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如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圆明园,无论是在选址、立意、借景、山水构架的塑、建筑布局与技术、假山工艺、植物布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

1.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人间天堂——颐和园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古代园林分析(怡园)

古代园林分析(怡园)
平 面 图 展 示
手绘展示
局 部 展 示
手绘展示
局 部 展 示
小结
怡园,博采众长,容纳万家,自成一格。以朴素自然的 生态审美于建园之中;古人造园以‘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作为造园的最高境界。怡园。面积虽小但却集各园 之长,容纳百川。自成一道,宛自天成的生态美;
`
赏化区相有赏可各,称一
中,。同景中以种所“道
的来此的物的看式以里墙
兴延外园可兴到样廊外,
趣长,林赏趣廊的的廊形
造景手法
假山在造景手法上是与“学环秀山庄”的造景手法上是相似的,半环抱 着池水,映出“山得水则活”的原理。假山的存在强调了主景的突出, 主次分明的构图手法
造景手法
山水相映是古园林的一大特点。池水主要位于西面与众多的植被相呼 应。山池掩映,颇有山野风趣。
人文景观
拜石轩
拜石轩(又名:岁寒草庐)——为怡园东园主要建筑,宋米芾爱石成癖,见怪石 即拜,故称为“米颠拜石”,此轩北面庭院多奇石,故名“拜石轩”。轩南面天 井遍植松柏、冬青、方竹、山茶,皆经 冬不凋,凌寒独茂,故又称“岁寒草庐” 。方竹为怡园特色之一,今在拜石轩内可听苏州评弹及古曲演奏,也是怡园特色 之一。
藕香榭东之南雪亭与岁寒草庐 南之梅林,北隔一泓池水,遥 对金粟亭,从这里三面展望, 景色绝佳,在古典园林中独树 一帜。
功能分析 交通路线分析
湛露堂 画舫斋
小沧浪
画壁亭
碧梧楼凤 藕香榭
锁绿轩 石舫
金栗亭
四时潇洒厅 坡仙琴馆 玉延厅
南雪亭 拜石轩
入口
功能分析 交通路线分析
湛露堂 画舫斋
坡仙琴馆(石听 琴室)、画舫斋 则供人们文娱学 习之用;
周有回廊,厅内用长窗分隔成 南北两厅,内部作成鸳鸯厅形 式;其临水一面为藕香榭,亦 称荷花厅,宜夏天在此赏荷; 另一面为锄月轩,亦称梅花厅 ,宜早春在此观赏梅花。暮春 在此观赏牡丹,是全园的精华 所在。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留园1571 姚旭 15080168概况: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历史沿革:留园始建于明代,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

清代,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

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

同治十二年,园为常州盛康购得。

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

平面布局图:留园设计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

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

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

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

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

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空间序列良好的建筑空间序列设计,宛似一部完整的乐章、动人的诗篇。

空间序列的不同阶段和写文章一样,有起、承、转、合;和乐曲一样,有主题,有起伏,有高潮,有结束;也和剧作一样,有主角和配角,有矛盾双方的对立面,也有中间人物。

古典园林分析之郭庄

古典园林分析之郭庄

园区窗棂分析
冰裂纹
冰裂纹,形状犹如冰裂后的纹路,极 为优雅别致。 冰裂纹因有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的美好 寓意,常常用在园林中雅致幽静的地方,与 周围环境相衬映,是园主高洁人格的自我写 照。 冰裂纹还常常和六角雪花结合成冰雪图 案。 图片 展示 步步锦纹 步步锦纹,是横线和竖线按一定规律组 合在一起,周围嵌以简单装饰的一种线条图 案,犹如人走的阶梯。将这种装饰花纹冠以 “步步锦”的美称,反映出人们渴望不断进 取、一步步走上锦绣前程的美好愿望。 图
郭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art 1
1.1郭庄简介
1.2区位分析 1.3诗书意境 1.4园内植物 1.5景观介绍
简介
【郭庄】浙江省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位于杭州西湖 西山路卧龙桥北 堍。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绸商宋端甫所 建。俗称宋庄,也名“端 友别墅”。临流卷阁,依 嶂开楼。有联曰:“红杏 领春风,愿不速客来醉千 日;绿杨足烟水,在小新 堤上第三桥。”民国时, 宋庄曾抵押给清河坊孔凤 春粉店,后卖给汾阳郭氏, 改称“汾阳别墅”,俗称 郭庄。被誉为“西湖古典 园林之冠”,是杭州现存 唯一完整的私家花园。园 濒湖构台榭,有船坞,以 水池为中心,曲水与西湖 相通,旁垒湖石假山,玲 珑剔透。庄内“景苏阁” 正对苏堤,可观外湖景色。 郭庄雅洁,被园林学界誉 为“西湖池馆中最富古趣 者”。
夔龙纹窗棂 沧浪亭闻妙香室的夔龙纹嵌蝴蝶有芯景窗。
Part 3
总结
总结
郭庄位于西湖的西面,地理位置的优越,保留了南方特有的淡 雅造园手法。从园的整体结构看,布局向心作用,借水池,山石, 花木等内容,组成的景观内容非常丰富。 其中重点景区仍然是园的中部两宜轩附近,有集中的水面,林 立的山石,而且亭、台、楼、阁、廊、榭一应俱全。无论从自然山 水还是人工建造方面,建筑的疏密性,虚实结合,都荟萃了全园的 精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09-13
皇家园林
• 宋、元、明、清初 ——园林发展的成熟期 • 案例:大内御苑“西苑”: • 小园林“淑清院”:在两小池之间置石为假山,利用水位 落差发出宛如音乐的美妙之声,并借此对其旁的小亭加以 命名,称之为“流水音”。
“流水音”
2012-09-13
皇家园林
• 在清初大内御园的格局下,经康乾改造,“西苑”成为晚 清面积最大的一个大内御苑,叠山治水的关系处理得较好 • 西苑琼华岛北坡的景致有这样的描写:
盘中”。
• “峡雪琴音”景点为两进院落的建筑群架岩跨涧构筑,“山巅
泉涌潺潺,石峡中晴雪飞洒,琅然清圆”。
2012-09-13
私家园林
• 隋唐时期 • 洛阳城内私家园林多以水景取胜,流水声、雨打船篷的声 音都成为园林中为水景增色的声景观。 • 白居易的诗作有多处对声景观的描述:“与君三伏月,满
耳作潺湲。深处碧磷磷,浅处清渐渐;„巴峡声心里,松江色 眼前„”。“„雨滴篷声青雀舫,浪摇花影白莲池;„”。
2012-09-13
私家园林
• 两宋的私家园林,以中原和江南为胜。 • 中原以洛阳的私家园林为代表 ,案例:“水北胡氏园” 。
• “因岸穿二土室„开轩窗其前以临水上,水清浅则鸣漱,湍瀑则 奔驰,皆可喜也”。
• 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手法,不仅能将园外的视觉景观 引入园内,引入“声景”则更有意蕴。 • 江南以临安的私家园林为代表,案例;“俞氏园”
2012-09-13
私家园林
• 案例:个园 • “透风漏月”厅是冬季围炉赏雪的地方,庭前的“冬山” 砌筑在南墙背阴的地方。南墙上开一系列的小圆孔 “每 当微风掠过发出声音,又让人联想到冬季北风呼啸,更其 渲染出隆冬的意境”。
个园 “透风漏月”厅、冬山及南墙上的圆洞
2012-09-13
私家园林
• 苏州园林 • 案例:苏州拙政园 “留听阁” • 留听阁临水而建,水面遍植荷花。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句 云“留得残荷听雨声”,留听阁便由此诗引发而来。
2012-09-13
寺院园林
• 清朝寺院园林 • 案例:杭州灵隐寺
• “山僧刳竹引泉,随蹬道盘折,琤瑽作琴筑声,侧,形成了如琴音般美妙的 声音,使原本陡峭的蹬道也成为了优美的景色。
2012-09-13
寺院园林
• 案例:四川峨眉山的清音阁 • 处于群山环抱、林木掩映的环境中,有着清幽的声环境。 寺院建在一斜坡台地上,台地前端有一牛心石,“水拍牛 心,浪花四溅,随后跌入深谷,发出清越的声音,故以“ 清音”为阁之名”。
2012-09-13
皇家园林
• 隋唐时期 ——园林发展的全盛期 • 皇家园林划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三种类别。 • 大内御苑 ——前宫廷,后苑林的布局。苑林布置在宫苑后 部,私密性较好,而且能有一个幽静的声环境。 • 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一般都建在山岳风景优美地带,依山傍 水,利用天然风景修造园林。湍急的河流、飞泻的瀑布和 飞鸟鸣叫都形成了天然的声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史》 声景观设计案例赏析
李楠,赵越喆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前言
园林——补偿人与自然环境隔阂的“第二自然”
前言
风动竹篁犹如 碎玉倾洒, 流浪松涛之若 天籁清音 。
雨打芭蕉、流水叮咚、桨声欸乃
2012-09-13
皇家园林
• • • • • 皇家园林——帝王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秦以前——园林的生成期 魏、晋、南北朝 ——园林发展的转折期 隋唐时期 ——园林发展的全盛期 宋、元、明、清初 ——园林发展的成熟期
亭” ,坐于亭中可观水景,听水音,十分惬意。
清 音 亭
2012-09-13
皇家园林
• 静宜园古刹“香山寺”。 • 其西南面的山坡上建有六方亭“唳霜皋”,“山中晨禽时
鸟,随候哢声,与梵呗鱼鼓相应,饲海鹤一群,月夜澄霁,霜 天晓晴,戛然送响,嘹亮云外。”
• “一处以禽声鹤唳、暮鼓晨钟入景的景点。园中之声景随 着时间变换构成不同的意境,着实令人向往”。
唳 霜 皋
2012-09-13
皇家园林
• 静明园 • “静明园十六景”中就有多处以声音营造著名的景点。 • “云外钟声”位于香岩寺以南的山坡上 ,对其声景的描写:
“西望西山梵刹,钟声远近相应,寒山夜半殆不足云”。
• 湖北岸临水而建的清音斋以风动竹篁、泉涌如漱的声音入景 ,所谓“数竿竹是湘灵瑟,一派泉真流水琴”,营造了幽邃的园 林景观。 • “镜影涵虚”是另一著名景点,“洑流沸出,如大珠小珠错落
私家园林
• 案例:白居易“覆道坊宅园”
• “„波闲戏鱼鳖,风静下鸥鹭。寂无城市喧,渺有江湖趣。”
• 园中植物配置以竹林为主:“绕屋声淅淅,逼人色苍苍。” • 园内置石:“嵌巉嵩石峭,皎洁伊流清。立为远峰势,激作寒
玉声。”
• 而白居易在此园居时,将操琴活动也 作为园居的功能之一。“酒酣琴罢,又 命乐童登中岛亭,合奏《霓裳·散曲》, 声随风飘,或凝或散,悠扬于竹烟波 月之际者久之。”将高山流水的琴音融 合于园林风景之中。
2012-09-13
谢谢
• “峰之大小凡百余,高者至二三丈,„,奇奇怪怪,不可名状。 乃于众峰之间,萦以曲涧,甃以五色小石,旁引清流,激石高下 ,使之有声,淙淙然下注大石潭。”
• 园中以假山为主体,引活水置于山间,伴有水激山石的声景 观,有其独特的幽静巧妙之处。
2012-09-13
私家园林
• • • • • 元、明、清初江南私家园林的营造也达到了高峰 。 扬州园林绝大部分是建在城内及附廓的宅园和游憩园。 案例:“影园” 对园林的选址“取道少纡,游人不恒过,得无哗”。“入 园门,山径数折,„为小门二。入门,梧桐十余株夹径。 再入,门上嵌董其昌所提“影园”二字。门内转入窄径 „”,真正体现了曲径通幽的意境。
南越王御苑遗址——曲流石渠
2012-09-13
皇家园林
• • • • • 魏、晋、南北朝 ——园林发展的转折期 皇家园林的规划形成 “大内御苑”的格局。 园林的功能体现皇家奢华的气派。 案例:华林园 《晋书·石季龙载记》中提及“扬州送黄鸪雏五,颈长一丈
,声闻十余里,泛之于玄武池。„„”
• “华林园”,由水渠引水入园,“飞泉”、“瀑布”掩映 在“石路”、“岩嶂”之中,登台仰望,听“声溜潺潺不 断”,产生富有气势的声学效果,也正与皇家园林所体现 的宏伟华丽的意境相吻合。
喧愈寂,梦游华胥,翛然世外”。
2012-09-13
其他园林
• 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及公共园林等非主流园林 • 案例: 兰亭“流觞曲水” • 《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座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 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矣。„”。
• 在山水树木掩映之下,伴随着流水的自然之音,流觞曲水 实为大自然最优美的景观之一,也和当时文人名流恬淡的 生活情趣相符。
2012-09-13
北海北岸“静心斋”的“枕峦
皇家园林
• 清中叶、清末 ——园林的成熟后期 • 案例:静宜园、静明园、南苑。 • 静宜园位于香山东坡,是一座大型山地园,为天然山水园。
• 内垣内中宫之南门外有瓔珞岩,泉水自岩顶倾斜而下“漫流其间
,倾者如注,散者如滴,如连珠,如缀旒,泛洒如雨,飞溅如雹。萦委 翠壁,潨潨众响,如奏水乐。”岩旁有一以此声景观命名的“清音
• 从西坡甘露殿之后照殿水精域内之古井引来活水,蜿流于山石间 ,经烟云水态亭下再下注入方池之中。过此则伏流不见,往北直 到承露盘侧之小昆丘始擘岩而出为瀑布水濑,沿溪赴壑汇入北海 。这一路小水系有溪、有涧、有潭、有瀑、有潺潺水音、有伏流 暗脉,构成北坡的一处精巧的山间水景”。
“居高临下,目观四面八方水之 景,耳听水声、树声、风声、 鸟语蝉声,声声交织,赏心悦 事,别有一番情趣。”
2012-09-13
私家园林
• 隋唐时期 • 案例:白居易庐山“草堂”。
白 居 易 草 堂
“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珮琴 筑声。” “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 “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
• 可见园中自然景观之胜,瀑布、泉水形成的天然声景观, 也是园主人寄情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2012-09-13
• 清中叶、清末 ——园林的成熟后期
2012-09-13
皇家园林
• 秦以前——园林的生成期 • 园林的雏形 :“囿”、“苑”、“台” ——奴隶主或统 治者用于生产用途或者狩猎的场所 。 • 案例:西汉南越王御苑
用不同的水流速度、不同 的水波形状来创造出动态 的水景效果外,
还利用不同的水流音响营 造出水声潺潺的声景观。
2012-09-13
寄 畅 园 八 音 涧
寺院园林
• 寺观园林追求的是赏心悦目、畅情舒怀。 • 《洛阳伽蓝记》中对“景林寺” 的描述:“寺西有园,
多饶奇果。春鸟秋蝉,鸣声相续。中有禅房一所,„,加以 禅阁虚静,隐室凝邃,嘉树夹牖,芳杜匝阶,虽云朝市,想 同岩谷。”
• 幽静的禅阁,掩映在美树、奇果之间,听春鸟秋蝉,宛 若置身于岩谷之中。 • 唐代诗人的很多诗作中可看到对寺院清幽的声环境的描 述:“远近水声至,东西山色多。”,“入门穿竹径,留客 听山泉。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可以想象水声、山泉 声伴随着寺院的钟声共鸣是怎样的一种景观。
留 听 阁
2012-09-13
私家园林
• 苏州园林 • 案例:苏州拙政园 “听松风处”(又名松风水阁)。
“…又东,出梦隐楼之后,长 松数植,风至泠然有声,曰 “听松风处”。
拙政园 “听松风处”
2012-09-13
私家园林
• 无锡 • 案例:“寄畅园”八音涧 • 从惠山引来的泉水形成溪流破山腹而入,再注入水池西北 角。沿溪堆叠为山间堑道,水的跌落在堑道中的回声丁冬 如不同音节的琴声,故名八音涧” 。 • 置身堑道之中,掩映着苍天古树,耳 听空谷流水的琴音,宛若天成的景色, 实属园林营造中的妙笔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