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个好儿子贾平凹》阅读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2 我不是个好儿子习题 鲁人版必修3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2 我不是个好儿子习题 鲁人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17eefdd8f90f76c661371a63.png)
2 我不是个好儿子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忍的句号迟子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
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
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
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
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
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
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
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
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
康有为的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
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
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一八八八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
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
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https://img.taocdn.com/s3/m/928efe0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0.png)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在我四十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
母亲的伟大不仅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
人生的车途上,母亲是加油站。
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
她并不清楚我在远远的城里干什么,惟一晓得的是我能写字,她说我写字的时候眼睛在不停地眨,就操心我的苦,“世上的字能写完?!”一次一次地阻止我。
前些年,母亲每次到城里小住,总是为我和孩子缝制过冬的衣物,棉花垫得极厚,总害怕我着冷,结果使我和孩子都穿得像狗熊一样笨拙。
她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嫌吃油太多,来人太多,客厅的灯不灭,东西一旧就扔,说:“日子没乡下整端。
”最不能忍受我们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却哭,和我闹一场后就生气回乡下去。
母亲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
回去了,我并未思念过她,甚至一年一年的夜里不曾梦着过她。
母亲对我的好是我不觉得了母亲对我的好,当我得意的时候我忘记了母亲的存在,当我有委屈了就想给母亲诉说,当着她的面哭一回鼻子。
母亲姓周,这是从舅舅那里知道的,但母亲叫什么名字,十二岁那年,一次与同村的孩子骂仗———乡下骂仗以高声大叫对方父母名字为最解气的———她父亲叫鱼,我骂她鱼,鱼,河里的鱼!她骂我:,,小小的!我清楚了母亲是叫周小的。
大人物之所以大人物,是名字被千万人呼喊,母亲的名字我至今没有叫过,似乎也很少听老家村子里的人叫过,但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
现在有人讥讽我有农民的品性,我并不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母亲教育我的忍字,使我忍了该忍的事情,避免了许多祸灾发生,而我的错误在于忍了不该忍的事情,企图以委屈求全却未能求全。
七年前,父亲作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
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
《我不是个好儿子》
![《我不是个好儿子》](https://img.taocdn.com/s3/m/fa2ed4acf524ccbff1218444.png)
整体感知 2.文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不是个好儿子?”请速读课文找出表明这种歉疚之情的句子。
叙日常琐事,从小处落墨,以传神的细节表情达意是本文的突出特色。
本文用平实的语言叙说了母亲的生活琐事,虽没有强烈地抒情,但读来却能感受到作者的深情,可见好的文章之所以能打动人,是因为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让我们听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
当母亲为了儿子倾尽所有时,儿子仍睁着不满足的眼睛望着母亲。
母亲便问儿子:“儿啊,你还想要什么啊?”儿子答:“我想要你的心。
”母亲便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了儿子,儿子捧着母亲的心开心得蹦蹦跳跳地跑出了房门,一不小心摔倒了,将母亲的心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母亲的心被摔痛了,但这颗心蹦出来的第一句话却是:“儿啊,你摔痛了吗?”叙日常琐事,从小处落墨,以传神的细节表情达意是本文的突出特色。
请再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你认为最精彩的细节描写或最让你动情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认为最精彩或最让你动情的理由。
* * * * 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多想告诉你,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
懂你检查词的读音笨拙攒钱发愣门闩琐碎打盹暖和唠叨惦记埋怨一怔伺候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
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
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心安理得: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牵肠挂肚:牵,拉。
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zhuō zǎn lâng shuān suǒ dǔn huo láo dao diàn mán zhâng cì hou 我不是个好儿子贾平凹贾平凹(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的读后感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56fa05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1.png)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的读后感读完这篇文章,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贾平凹可太实在了。
他没有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超级孝顺的大孝子,反而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唠唠叨叨地说着自己在儿子这个角色上的各种“不称职”。
你看他写母亲对他的爱,那是掏心窝子的爱啊。
母亲老是担心他在外面过得不好,自己病了也瞒着他,就盼着儿子能省心。
这让我想起我自己的老妈,每次我打电话回去,她也是报喜不报忧,永远都说家里一切都好,让我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就行。
天下的妈妈好像都是这样,自己默默扛着一切,就为了不让孩子分心。
贾平凹说自己没给母亲买过啥好东西,也没让母亲过上特别舒坦的日子。
这一点我也特别有感触。
我们总是想着等自己有钱了,等自己有时间了,再好好孝顺父母。
可是呢,时间就这么悄悄溜走了,父母也在不知不觉中变老了。
我就老是给自己找借口,说工作忙啊,压力大啊,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自己懒,或者是没有真正把父母的需求放在心上。
就像贾平凹写的,他母亲可能不需要那些昂贵的东西,就盼着儿子能多陪陪自己,能多吃自己做的饭。
我爸妈肯定也是这么想的,可我呢,总是有各种聚会、应酬或者是只想自己在家躺着刷手机,忽略了和他们相处的时光。
不过这篇文章也不完全是让人沮丧的。
它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可能不是完美的儿子或者女儿,但只要我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现在开始努力也不晚啊。
贾平凹虽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但他对母亲的爱还是满满的,都在字里行间里渗出来了。
这就像给了我一个提醒,我们不用做那种惊天动地的孝顺大事,日常里的一些小细节就足够让父母开心了。
比如说,陪他们聊聊天,认真听他们唠叨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或者是吃他们做的饭的时候多夸几句。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照见了自己在孝顺这件事上的种种问题。
我想啊,从现在开始,我得努力做个“好儿子”或者“好女儿”,哪怕只是一点点地改进,也总比一直浑浑噩噩地忽略父母要好。
毕竟,父母的爱那么深沉无私,我们要是还不懂得珍惜和回报,那可就太不像话啦。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2 我不是个好儿子习题 鲁人版必修3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2 我不是个好儿子习题 鲁人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a403b8076eeaeaad0f33014.png)
2 我不是个好儿子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忍的句号迟子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
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
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
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
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
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
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
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
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
康有为的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
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
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一八八八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
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
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
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至爱亲情2我不是个好儿子习题鲁人版必修3word版本
![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至爱亲情2我不是个好儿子习题鲁人版必修3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0b6cb764daef5ef7bb0d3c92.png)
2我不是个好儿子一、课外阅读阅读下边的文字, 达成 1~ 3 题。
不忍的句号迟子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春色注定是错落不齐的。
三月, 我走开故土时, 它仍是一世界的白雪 , 但是到了广东 , 花间已经是落英绚丽了。
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 , 我到达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 , 拜见康有为旧居。
一入苏村 , 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农村生活图景: 青砖的民居旁蜷着瞌睡的狗, 荷花在水塘里静静静地开。
挎着菜篮的妇女慢慢地经过石桥, 耕牛在树下休憩, 这全部 , 仿佛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形天壤之别, 它是那么的微风小雨、繁荣昌盛,没有丝毫的荒芜之气、沧桑之气。
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 其心中日趋聚集的政治“风暴”, 缘何而来?我对康有为的认识, 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 至于他个人的心里经历, 不甚了了。
看过康有为旧居, 我很想走近他 , 认识他。
康有为发蒙念书时, 缭绕耳际的除了朗读“四书五经”的声音 , 还有他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
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 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 他往后心中累积的政治风暴 , 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 , 内忧外困 , 他怨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脆弱, 怨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
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 难以解脱。
康有为仿佛迷路了 , 他一度遁入景色艳丽的西樵山。
康有为的西樵山静坐 , 实际上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能够烛照人生的蜡烛, 这样他面对深重的黑暗时 , 心里会有勇气。
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 开始了更广博的念书, 他的阅读不仅是限制于历史、文学方面 , 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
同时, 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重的兴趣。
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浸透, 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润, 使康有为视线宽阔起来, 他恍然感觉“道”已在心中。
一八八八年 , 康有为走开故土 , 向着京师北行 , 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途。
但是 , 康有为是乘兴而来 , 扫兴而归。
高中语文鲁人版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我不是个好儿子 含答案
![高中语文鲁人版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我不是个好儿子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cfbee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c.png)
◆2我不是个好儿子心中的佛光有一个老和尚在垂暮之年,想把自己的衣钵传给一个弟子。
可他的众多弟子中有三人悟禅极深,老和尚一时难以选择谁为传人。
一天傍晚,老和尚已猜到自己寿命将止,该到他决定继承人的时候了.他叫来三个弟子,吩咐他们出去各买一样东西,看谁买的东西既便宜又能塞满禅房。
老和尚给了弟子们每人一枚铜钱后,有两个弟子出去了,可是另外一个弟子却端坐在老和尚身边坐禅,没有行动。
不久,有一个弟子回来了.他告诉老和尚,他买来了几车干草,足以填满禅房了。
老和尚听后,摇头蹙眉,非常失望。
接着,另一个弟子回来了.只见他从袖中取出一支蜡烛,然后把蜡烛点燃.老和尚见状,口念“阿弥陀佛”,脸上露出了非常满意的神色。
这时,老和尚把目光投向了他身旁的弟子.只见那弟子起身,将铜钱还给老和尚,双手合十说:“师傅,我买的东西就要来了!”说完,他吹熄蜡烛,禅房一片黑暗。
那弟子将手指向门外说:“师傅请看,弟子买的东西已经来了——"师徒齐向门外望去,只见东边天上,一轮满月刹那间从地平线上跃出,冉冉上升。
银色的月光照进禅房,禅房里顿时洒满光辉,一片通明。
老和尚惊讶得半晌无语。
禅房里一时寂静无声.许久,老和尚才问坐禅的弟子:“你何以想到此法?”弟子双掌合十,说:“干草固然能装满禅房,却使禅房不洁而黑暗,虽价廉而实平庸所为;蜡烛小如手指,不值一文,然烛光充盈禅房,买烛者非上智而不能为也!”弟子沉吟片刻,神情肃穆,继续道:“月光既出,玉宇澄清,月光可谓九天中最无价之物!月光为何物?月明则天明,天明则地明,天明地明则心明;然佛明四宇,佛明我心,可见月光乃我佛也!今我不取一文得到我佛,只因我心中有佛光!"老和尚闻言,脱下袈裟披在坐禅的弟子身上:“你心中的佛光,乃上智中之至聪至慧者也!”老和尚选到了传人,我也悟出了生活中的禅意——心中的佛光,诚如我们生活中的快乐美满、幸福温馨,乃至一切的真、善、美……微感言:1.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的读后感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950a56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5.png)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的读后感
读完这篇文章,我就感觉贾平凹像个特别实诚的邻家大哥,在那儿唠家常,说自己对母亲的愧疚。
他写母亲的那些事儿啊,特别接地气。
母亲为了这个家,忙里忙外,操碎了心。
就像咱自个儿的妈一样,把啥好的都紧着孩子,自己永远是最后考虑的那个。
贾平凹说母亲给他送东西,那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我仿佛能看到一个有点驼背的老母亲,拎着大包小包,满心欢喜地走向儿子。
而他呢,还觉得自己没做好,没能让母亲过上特别舒坦的日子。
这时候我就想啊,其实天下的儿女可能都有这种感觉吧,总觉得自己对父母的爱不够。
他写自己的那些纠结和无奈也特真实。
在外面闯荡,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不能时刻陪在母亲身边。
我就联想到自己,有时候忙起来,连给爸妈打个电话都能忘得死死的。
咱们总想着等自己发达了,再好好孝顺父母,可时间就这么偷偷溜走了。
说不定等咱们觉得差不多的时候,父母都已经老得不像样了。
贾平凹把这种对母亲又爱又愧疚的感情写得丝丝入扣,让我读着读着就有点儿鼻酸。
我觉得这篇文章啊,就是给咱所有人提个醒儿。
父母的爱那是最无私的,咱们不能老是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还觉得自己有大把的时间去回报。
咱得从现在开始,多关心关心他们,哪怕就是陪他们唠唠嗑儿,听他们讲讲那些已经讲了好多遍的老故事。
别等到像贾平凹那样,心里满是遗憾的时候才后悔。
所以啊,这篇文章就像是一个亲情的小警钟,“铛铛铛”地响着,告诉咱们要珍惜眼前的父母,别让自己真的成为一个不称职的儿女。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61ebf1998fcc22bcd10d5b.png)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我不是个好儿子贾平凹①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
她并不清楚我在远远的城里干什么,惟一晓得的是我能写字,她说我写字的时候眼睛在不停地眨,就操心我的苦,“世上的字能写完?! ”一次一次地阻止我。
②前些年,母亲每次到城里小住,总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嫌吃油太多,来人太多,客厅的灯不灭,东西一旧就扔,说:“日子没乡下整端。
”最不能忍受我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却哭,和我闹一场后就生气回乡下去。
母亲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回去了,我并未思念过她,甚至一年一年的夜里不曾梦着过她。
③母亲姓周,这是从舅舅那里知道的。
十二岁那年,一次与同村的孩子骂仗——乡下骂仗以高声大叫对方父母名字为最解气的——她父亲叫鱼,我骂她鱼,鱼,河里的鱼!她骂我:蛾,蛾,小小的蛾!我清楚了母亲叫周小娥的,大人物之所以大人物,是名字被千万人呼喊,母亲的名字我至今没有叫过,似乎也很少听老家村子里的人叫过。
④七年前,父亲做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
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
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
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
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
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就喝着凉水! ”⑤母亲在晚年是寂寞的,我们兄妹就商议了,主张她给大妹看管孩子,有孩子占心,累是累些,日月总是好打发的吧。
小外甥就成了她的尾巴,走到哪儿带到哪儿,一次婆孙到城里来,见我书屋里挂有父亲的遗像,她眼睛就潮了,说:“人一死就有了日子了,不觉是四个年头了!”我忙劝她,越劝她越流下泪来。
外甥偏过来对着照片要爷爷,我以为母亲更要伤心的,母亲却说:“爷爷埋在土里了。
2019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2 我不是个好儿子习题 鲁人版必修3
![2019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2 我不是个好儿子习题 鲁人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4802ad77f18583d04964599e.png)
2 我不是个好儿子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忍的句号迟子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
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
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
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
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
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
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
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
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
康有为的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
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
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一八八八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
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
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
精品2019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2 我不是个好儿子习题 鲁人版必修3
![精品2019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2 我不是个好儿子习题 鲁人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207ceee94028915f804dc277.png)
2 我不是个好儿子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忍的句号迟子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
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
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
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
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
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
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
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
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
康有为的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
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
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一八八八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
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
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的读后感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a8cc04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5.png)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的读后感读完文章,我就感觉贾平凹像是在和我唠家常似的,把他对母亲的那种复杂又深厚的感情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
他说自己不是个好儿子,我当时就想,您都这么有名的大作家了,还这么说自己,肯定是心里藏着不少对母亲的愧疚啊。
他笔下的母亲,那可真是典型的中国式母亲。
吃苦耐劳,自己省吃俭用,却把好东西都留给孩子。
我就想到我自己的老妈,也是这样,每次有啥好吃的,就跟我面前摆着一座小山似的,一个劲儿地往我碗里夹,还念叨着:“你多吃点,长身体呢。
”贾平凹的母亲不也是这样嘛,把鸡蛋啥的都留给他,自己却啥都不舍得。
这母爱啊,就像涓涓细流,无声无息地流淌在这些小细节里。
贾平凹在外面忙东忙西,没太多时间陪母亲,我特别能理解这种感觉。
现在的人啊,都像被生活的小皮鞭抽着的陀螺,不停地转啊转。
总想着等自己忙完了这阵儿,就好好陪陪家人,可这“忙完这阵儿”就像个调皮的小鬼,永远也等不到头。
我自己有时候也这样,一忙起来,老妈的电话都接得匆匆忙忙的,现在想想,心里可不得劲儿了。
文章里那些关于母亲生病的描写,看得我心里直发酸。
母亲病了,做儿子的肯定心疼得要命,可又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生病了,老妈在旁边忙前忙后,等老妈病了,我们却不能像她照顾我们那样细致入微。
贾平凹肯定也是这种感觉,恨不能自己能替母亲受病痛的折磨。
不过啊,我觉得贾平凹虽然一直说自己不是个好儿子,但他能把对母亲的这份感情写出来,就说明他心里对母亲的爱是满满的。
就像我们有时候做错了事,会懊恼自己没做好,可这恰恰证明我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
他的这篇文章也提醒了我,得好好珍惜和老妈在一起的时光,别等老妈不在了,才像他一样满是愧疚。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照见了自己在亲情中的表现。
它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就像一碗热气腾腾的家常汤面,普普通通却又暖人心扉,让我在读完之后,对亲情有了更深的感悟,也让我想要立马给老妈打个电话,问问她今天过得咋样呢。
《我不是个好儿子》探究三题
![《我不是个好儿子》探究三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5bbb6a0912a21614792996.png)
《我不是个好儿子》探究三题作者:庞曰庆鹿子文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年第04期吕叔湘先生说:“撇开语言文字训练进行语文教学,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
”笔者以为,走进文本深入探究语言之味,才能真正进入文本,披文以入情,因文以悟道,通达语文学习之境。
本文就以此来探究一下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
一.披文入情,探究细节,把握人物细节往往只有“芥豆之微”,但却能“借一斑以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就三个手指头一捏,往孩子嘴里一塞,再一抹。
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
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句中“一塞”、“一抹”、“笑”、“骂着”四个词语使母亲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引导学生探究:四个词语有何表现力?为什么要用“捏”而不用“拿”?为什么要用“塞”而不用“放”?为什么又要“抹”?“骂”前面的“笑着”去掉行不行?“捏”、“塞”、“抹”,用词准确,动作具体可见,简洁传神,不能替换。
“笑着”,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喜爱,不能去掉。
探究细节,就要引导学生去欣赏那一个最适合的动词。
母亲在喂了村里小孩子糖之后为什么会“呆呆地发半天愣”?这一细节描写,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母亲内心的落寞和忧伤,同时也描绘出了母亲对自己孩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在心底深处母亲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就在身边,多么希望自己也能甜甜的对孩子说一声喂不熟的狗。
它也表现出自己对母亲情怀的理解,表达出自己不能陪伴在母亲身边体贴关照,不能满足她的情感需求的愧疚之情。
细节传神,以一当十。
二.前勾后连,探究语言,体会内涵“现在有人讥讽我有农民的品性,我并不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
”这个句子中“就是”一词非常有味道,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语句找出这个词语,探究这个词的有无对表达效果有何影响。
联系前后语句,这句话的前一句是“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后面一句是“母亲教育我的忍字使我忍了该忍的事情,避免了许多祸灾发生,而我的错误在于忍了不该忍的事情,企图以委曲求全未能求全。
我不是个好儿子(上海卷)
![我不是个好儿子(上海卷)](https://img.taocdn.com/s3/m/bda5ee1ede80d4d8d05a4f14.png)
我不是个好儿子贾平凹母亲姓周,这是从舅舅那里知道的,但母亲叫什么名字,十二岁那年,一次与同村的孩子骂仗——乡下骂仗以高声大叫对方父母名字为最解气的——她父亲叫鱼,我骂她鱼,鱼,河里的鱼!她骂我:蛾,蛾,小小的蛾!我清楚了母亲叫周小娥的。
大人物之所以大人物,是名字被千万人呼喊,母亲的名字我至今没有叫过,似乎也很少听老家村子里的人叫过,但母亲未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
现在有人讥讽我有农民的品性,我并不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母亲教育我的忍字使我忍了该忍的事情避免了许多祸灾发生,而我的错误在于忍了不该忍的事情,企图以委曲求全未能求全。
七年前,父亲做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
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
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
老家的村子里,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p íng()héng()。
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
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
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就喝着凉水!”去年回去,她真的把积攒的钱要给我,我气恼了,要她逢集赶会了去买个零嘴吃,她果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在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里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父亲去世后,我原本立即接她来城里住,她不来,说父亲三年没过,没过三年的亡人会有阴灵常常回来的,她得在家顿顿往灵牌前供献饭菜。
高一语文《我不是个好儿子》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高一语文《我不是个好儿子》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da2b23612e3f5727a5e9624f.png)
《我不是个好儿子》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背景知识】作者简介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
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
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
著有小说集《兵娃》《商州散记》《腊月·正月》《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等,长篇小说《商州》《废都》《白夜》等。
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
贾平凹散文的内容极为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情思等等皆可入文,大部分散文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者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散文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等,其中散文代表作品有《丑石》《一棵小桃树》《文竹》等。
【阅读指导】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
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对儿子的爱出于一种纯粹的天性和直觉。
而正是这种自然的爱,深深的打动了作者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本文用平实的语言叙说了母亲的生活琐事,虽然没有什么强烈的抒情,但读来却能感受到作者的深情。
好的文章之所以能打动人,都因为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易与读者形成共鸣。
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感情真挚,没有半点虚情假意与矫揉造作。
许多人碍于虚荣不敢说的话,作者说了;许多人不愿承认的事,作者承认了。
正因为这样,读这篇文章就像是一个老朋友坐在我们面前促膝倾诉,那份真诚足以让人动容。
母亲是一个极普通极平凡的人。
文章开头便说:“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至爱亲情2我不是个好儿子习题鲁人版必修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至爱亲情2我不是个好儿子习题鲁人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2835ff772b160b4e767fcfa0.png)
2 我不是个好儿子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不忍的句号迟子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康有为的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一八八八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康有为曾请人在一枚印章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可惜这些“眼界”并没有让他变得开阔和深刻,他在归来后反对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支持和参与的是张勋复辟.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他还赴天津,为溥仪祝寿.但康有为还是了不起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读过关于他的一些文字,我在四月份来到青岛.广东的春天过去了,但青岛的春天正在高潮,桃花点点红,樱花簇簇白.我去了康有为在福山路最后的寓所,门厅里摆放着一幅徐悲鸿先生画的康有为的肖像,他白发苍苍,目光温和,但这温和中却掩饰不住茫然.他嘴角微蹙,似在咀嚼着荣辱和苍凉.他坐在那里,坐在四月的微风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想,以他不羁的性情,他并不喜欢坐在画框中.在他心中,那也是一种“牢”吧.康有为的墓地,在浮山脚下,朝向大海.拜谒他墓地的那天,是个晴好的日子.本该是万木葱茏的时节,可墓地却衰草凄凄.他的墓是圆形的,青白色.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句号.康有为就躺在这个句号中.康有为五十六岁时,曾创办了《不忍》杂志.我想他一生最不忍的,大概就是这个句号.在广东南海的苏村,我看到的是康有为的起点,而在青岛,我看到的却是他的终点.他的起点到终点,曲曲折折,波澜壮阔.康有为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八十年了.他墓地面前的大海,已不是一览无余的海了.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海景高层住宅,正逐渐地分割着他视野中的海.大海破碎了.不过康有为见过的海多了,见过的破碎的山河也多了,他不会介意的.更何况,不管大海怎样被遮挡住,那海水在风暴来临时的惊涛拍岸之声,他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康有为最爱的,不正是这样的声音吗?(摘编自迟子建《云烟过客》)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次运用环境描写,但作用各不相同.开头描写苏村乡村生活图景的安恬,是为了表现作者心中的疑惑,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B.作者善用肖像描写凸显人物形象,文章第八自然段对康有为的画像的描写,折射出他一生曲折的经历以及晚年回味人生时的复杂心境.C.文章行文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情感集中,从广东南海苏村到青岛墓地,从近代到当下,笔触所及,无不表达了对康有为的崇敬之情.D.文章结尾处,衰败的墓地与附近兴建的海景高层住宅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康有为正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现实,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解析:C “笔触所及,无不表达了对康有为的崇敬之情”错,从全文看,作者的情感除了有对康有为的崇敬之外,也含有对其保守思想的惋叹,比如“他在归来后反对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支持和参与的是张勋复辟.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他还赴天津,为溥仪祝寿”.以及对经济浪潮冲击下人们淡忘历史的遗憾,比如“迅速兴起的海景高层住宅分割着他视野中的海”.2.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不忍的句号”?解析:就本题而言,标题“不忍的句号”具有“实”“虚”两层义:从文本看,“实”,指康有为创办的杂志和康有为的墓地形状;“虚”,指康有为的事业、人生.结合文中有关句子,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①“不忍”指康有为创办的杂志,“句号”指康有为的墓地形状;②“不忍”借杂志名代指康有为一生,“句号”是说明康有为生命的终结,“不忍的句号”寓指康有为一生的终结;③“不忍”是不能忍受的意思,“句号”指康有为的结局;“不忍的句号”指康有为不能忍受这样冷清的结局;④“不忍”是不忍心、不甘心的意思,“不忍的句号”指康有为功业未成,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人世.3.康有为活到了七十岁,文中作者为什么说他在四十一岁时,生命已经终结?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结合文章简要说明理由.解析:就本题来讲,作答时,先要摆明自己的观点态度,然后结合文中有关信息,分析说理,做到持之有据,自圆其说即可.答题时用“叙”“议”“评”相结合的模式答题.答案:(示例一)我赞同,因为四十一岁前,康有为以天下为己任,励精图治,促成了“百日维新”,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四十一岁后,康有为身上的勇气和锐气不复存在,眼界变得狭窄,他反对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支持张勋复辟,对已退位的溥仪念念不忘,这时的他选择站在历史倒退的洪流中.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在四十一岁时,他的生命已经终结”.(示例二)我不赞同.虽然四十一岁后,康有为身上的勇气和锐气不复存在,眼界变得狭窄,反对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支持张勋复辟,但是四十一岁前,他“公车上书”促成“百日维新”的经验仍然指引着后继者探索前进;他以天下为己任,励精图治的精神仍然影响着我们,值得我们学习.二、语言运用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据相关医学报道,①,其子女有70%的可能出现过敏体质;如果单纯母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50%的遗传机会;如果单纯父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30%的遗传机会.研究还表明,遗传性过敏反应通常不只在一个器官上发生,而是多种组织器官同时或相继发病.因而,不同的年龄,②,比如新生儿、婴儿期会出现湿疹、哮喘性气管炎,或因牛奶过敏而出现反复腹泻;3岁后又会出现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学前后会出现过敏性紫癜.但是,家族中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并不一定会出现同样症状或同样的过敏性疾病,甚至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在未遇到一定数量过敏源时,③,或者终生也不会有过敏性疾病.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空①的填写要联系后文所举的例子,所填内容和后文构成并列关系,说的是父母体质过敏对孩子的影响.关注分号能发现,后面两层意思是父母单方过敏对孩子的影响,此处要填“父母都是过敏体质”则对孩子的影响,注意句式与后文一致,要用“如果……”.空②是后文的总起句,根据所举例子写了不同年龄的人对过敏的不同反应.空③是填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在未遇到一定数量过敏源时的表现,且与后文构成递进关系,所以填写“就不会出现任何过敏症状”之类意思的句子.答案:①如果父母都是过敏体质②会出现不同的过敏反应③就不会出现任何过敏症状5.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在外的学子写的“母亲节的祝福”,请你根据它的内容编辑一条凝练而生动的手机短信.(不能抄录原文句子进行简单组合,不超过30个字)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这是属于您的日子,妈妈,节日快乐!虽然在这里,我说什么您也不会听见,但我还是要说,妈妈,我爱您.是您给了我生命,是您让我明白这人世间的道理,是您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我最深切的关怀,也是您在平日琐碎的生活中照顾我的一切.如果我对您的爱是一滴水,那么您给予我的就是整个海洋;如果我对您的爱是春日里的一片新绿,那么您给予我的就是朗朗春天里所有温暖的阳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不知用什么来报答您无私的母爱.亲爱的妈妈,在您放飞我的时候,请您保存我的爱,相信在离别之后不久,就会有永远的相聚.不论何时何地,您始终是我最牵挂的人,始终是我心中最圣洁最温暖的守护神,相信我始终需要您,需要您的拥抱、爱抚和关心!等到那一天,我学成归来,我能独立撑起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妈妈,到时我会让您骄傲,并且为此而快乐!或许,您要的,也不过如此.手机短信:解析:压缩后的短信应包括母亲对“我”和“我”对母亲两个方面.答案:妈妈为我操劳无限,恩重如山.我愿妈妈骄傲快乐,一生平安.。
《我不是个好儿子》同步练习及答案
![《我不是个好儿子》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f9bd23ee06eff9aef80756.png)
2我不是个好儿子(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 A.滋润./蕴.含赡.养/瞻.仰调.试/调.和B.湖畔./装扮.怄.气/枢.纽阻塞./边塞.C.造诣./逃逸.堤.岸/提.拔抹.黑/抹.布D.对峙./嗜.好竣.工/英俊.强.迫/倔强.解析A.分别是rùn/yùn,shàn/zhān,tiáo/tiào;B.pàn/bàn,òu/shū,sè/sài;C.yì/yì,dī/tí,mǒ/mā,D.zhì/shì,jùn/jùn,qiǎnɡ/jiànɡ。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4分) A.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 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B.尽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在母亲节档期里仍然力度不减,再次掀起促销波澜。
C.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解析A.项中的“每个”和“均价”“都”在表意上有赘余,因为“均价”就是每个的价格,与“每个”“都”重复,只保留“均价”;C.关联词语误用,从逻辑关系上讲,“因此”表示前因后果,而句中前后逻辑关系却是“前果后因”,应该用“因为”;D.“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4分)A.李娟、楚金玲等5人在这次全国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入选的身份进入中国排协公布的新一届国家女排20人大名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不是个好儿子贾平凹》阅读答案(2) 《我不是个好儿子贾平凹》阅读答案(2)文章来自:我不是个好儿子贾平凹①在我四十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
母亲的伟大不仅因为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
②七年前,父亲作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
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我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
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
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
③老家的村子里,人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
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
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
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喝着凉水!”去年回去,她真的把积攒的钱要给我,我气恼了,要她逢集赶会了去买个零嘴吃,她果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在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一塞,再一抹。
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④小时候,我对母亲的印象是她只管家里人的吃和穿,那时少粮缺柴的,生活苦巴,我们做孩子的并不愁容满面,平日倒快活得要死,最烦恼的是帮母亲推磨子了。
常常天一黑母亲就收拾磨子,在麦子里掺上白包谷或豆子磨一种杂面,偌大的石磨她一个人推不动,就要我和弟弟合推一个磨棍,月明星稀之下,走一圈又一圈,昏头晕脑的发迷怔。
磨过一遍了,母亲在那里筛箩,我和弟弟就趴在磨盘上瞌睡。
母亲喊我们醒来再推,我和弟弟总是说磨好了,母亲说再磨几遍,需要把麦麸磨得如蚊子翅膀一样薄才肯结束……⑤我成不成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
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从未说过一句话。
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不领她,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⑥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少年时期我上山砍柴,挑百十斤的柴担在山砭道上行走,肩膀再疼腿再酸也不能放下柴担的,从那时起我就练出了一股韧劲。
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
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
我回到病房,躺在床上开始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
(节选自《贾平凹文集》,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些家庭生活琐事,这些琐事中,渗透了作者与母亲之间真挚深厚的母子情,读来感人肺腑,而无琐碎之感。
B.第③段末尾,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是因为想起了我的因胃癌去世的父亲而倍感孤独落寞。
C.文章两次写到“钱”,第③段中母亲把钱塞在破棉鞋里,而第⑥段中却“紧紧地握在手里”,看似矛盾,实则表现出母亲心疼儿子,处处为儿子着想。
D.第④段写母亲喊醒熟睡的我和弟弟继续推磨,“要把麦麸磨得如蚊子翅膀一样薄”,主要为了表现我童年生活的艰苦。
E.纵观全文,作者采用了顺叙、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情感厚重,含蓄隽永。
16.阅读全文,概括出作者母亲的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分)17.文章最后两段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意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赏析。
(6分)18.作者为什么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试结合全文分析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或感悟。
(6分)文章来自:我不是个好儿子贾平凹①在我四十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
母亲的伟大不仅因为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
②七年前,父亲作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
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我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
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
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
③老家的村子里,人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
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
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
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喝着凉水!”去年回去,她真的把积攒的钱要给我,我气恼了,要她逢集赶会了去买个零嘴吃,她果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在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一塞,再一抹。
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④小时候,我对母亲的印象是她只管家里人的吃和穿,那时少粮缺柴的,生活苦巴,我们做孩子的并不愁容满面,平日倒快活得要死,最烦恼的是帮母亲推磨子了。
常常天一黑母亲就收拾磨子,在麦子里掺上白包谷或豆子磨一种杂面,偌大的石磨她一个人推不动,就要我和弟弟合推一个磨棍,月明星稀之下,走一圈又一圈,昏头晕脑的发迷怔。
磨过一遍了,母亲在那里筛箩,我和弟弟就趴在磨盘上瞌睡。
母亲喊我们醒来再推,我和弟弟总是说磨好了,母亲说再磨几遍,需要把麦麸磨得如蚊子翅膀一样薄才肯结束……⑤我成不成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
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从未说过一句话。
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不领她,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⑥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少年时期我上山砍柴,挑百十斤的柴担在山砭道上行走,肩膀再疼腿再酸也不能放下柴担的,从那时起我就练出了一股韧劲。
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
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
我回到病房,躺在床上开始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
(节选自《贾平凹文集》,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些家庭生活琐事,这些琐事中,渗透了作者与母亲之间真挚深厚的母子情,读来感人肺腑,而无琐碎之感。
B.第③段末尾,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是因为想起了我的因胃癌去世的父亲而倍感孤独落寞。
C.文章两次写到“钱”,第③段中母亲把钱塞在破棉鞋里,而第⑥段中却“紧紧地握在手里”,看似矛盾,实则表现出母亲心疼儿子,处处为儿子着想。
D.第④段写母亲喊醒熟睡的我和弟弟继续推磨,“要把麦麸磨得如蚊子翅膀一样薄”,主要为了表现我童年生活的艰苦。
E.纵观全文,作者采用了顺叙、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情感厚重,含蓄隽永。
16.阅读全文,概括出作者母亲的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分)17.文章最后两段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意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赏析。
(6分)18.作者为什么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试结合全文分析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或感悟。
(6分),文章来自:我不是个好儿子贾平凹①在我四十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
母亲的伟大不仅因为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
②七年前,父亲作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
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我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
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
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
③老家的村子里,人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
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
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
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喝着凉水!”去年回去,她真的把积攒的钱要给我,我气恼了,要她逢集赶会了去买个零嘴吃,她果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在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一塞,再一抹。
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④小时候,我对母亲的印象是她只管家里人的吃和穿,那时少粮缺柴的,生活苦巴,我们做孩子的并不愁容满面,平日倒快活得要死,最烦恼的是帮母亲推磨子了。
常常天一黑母亲就收拾磨子,在麦子里掺上白包谷或豆子磨一种杂面,偌大的石磨她一个人推不动,就要我和弟弟合推一个磨棍,月明星稀之下,走一圈又一圈,昏头晕脑的发迷怔。
磨过一遍了,母亲在那里筛箩,我和弟弟就趴在磨盘上瞌睡。
母亲喊我们醒来再推,我和弟弟总是说磨好了,母亲说再磨几遍,需要把麦麸磨得如蚊子翅膀一样薄才肯结束……⑤我成不成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
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从未说过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