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生物学史资料

合集下载

生物学史(全)

生物学史(全)

生物学史1、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R.L.C.Virchow):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5、欧文顿(E.Overton):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J. D. Robertson):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7、桑格(S. J. Singer )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8、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9、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

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0、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

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1、萨姆纳:美国人,化学家。

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世界生物学史之十三20世纪的生物学(精)

世界生物学史之十三20世纪的生物学(精)

世界生物学史之十三: 20世纪的生物学20世纪特别是50年代以后,生物学同化学、物理学和数学相互交叉渗透,取得了一系列划时代的科学成就,使它跻身精确科学,成为当代成果最多和最吸引人的基础学科之一。

关于生命的研究,已经不只是生物学家的任务,也是物理学、化学家以及数学家兴趣较大的领域。

现在的生物学常被称为“生命科学”,不仅因为它更深入到生命本质问题,还因为它是多学科的共同产物。

在微观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

在宏观方面生态学的发展已经成为综合探讨全球问题的环境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生物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包括分类学、生理学、进化论等,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促使生物学的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分支学科则是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

遗传学的研究从1900年孟德尔定律的再发现以后与细胞学相结合,随之建立了基因论。

到30年代,基因论已被公认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上研究性状遗传的指导理论。

遗传学也因而在生物学中甚至在整个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物化学自1877年提取出离体的“酿酶(zyma se)”以后,对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研究进展迅速,到40年代生物体内分解代谢途径已基本阐明。

同时,酶的本质和生物能的研究也有长足进展。

对蛋白质、核酸、糖、脂肪等生命基本物质则不仅阐明其基本组分,并且开始了三维结构的探索。

微生物学除了对霉菌、细菌继续研究外,在20世纪30~40年代还阐明了病毒与噬菌体的本质。

这3个分支学科各自的发展和相互交叉,为分子生物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物学发生了质的飞跃。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也标志着生物学的探索开始进入了揭开生命之谜的大门。

此后,遗传密码的破译,重组DNA技术的建立,不仅创建起分子遗传学,而且使肿瘤学和免疫学都在分子水平上取得突出成就。

神经生物学,特别是在大脑的研究方面也都出现重大突破。

可见,2 0世纪的生物学不仅直接影响着本身各分支学科的发展,而且对农学和医学,甚至对方兴未艾的产业革命已经和将要产生巨大的影响。

世界生物学史之一古代和中世纪的生物学

世界生物学史之一古代和中世纪的生物学

世界生物学史之一古代和中世纪的生物学世界生物学史之二:文艺复兴时期有关生物学的奉献及近代生物学进展概况文艺复兴最早发生于14~15世纪的意大利。

开始是对古典文献和古典思想的再发觉,继而冲破宗教与神学的思想束缚,使许多学者抛弃了对权威的盲从,树立起独立摸索和批判的精神。

同时,地理上的新发觉和海外贸易与工商业的进展也促进了学术研究。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闻名画家达•芬奇摆脱了神学偏见,从事观看和实验,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

起初,他出于艺术需要,研究了光学定律、眼睛构造、人体解剖的细节以及鸟雀的翱翔。

他不顾当时的传统,亲自解剖尸体,绘制了精确的解剖图,提出人体运动是骨骼和肌肉的作用。

他以牛心为材料,指出心脏分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并正确记述了房室间有尖瓣,心室与动脉间有半月瓣。

他抛弃了加伦关于血管起始于肝脏的见解,认为一切血管均起始于心脏。

他比较了动物与人体的结构,指出同源现象,对进化思想也有一定奉献。

比利时解剖学家A.维萨里通过解剖大量人的尸体,发觉加伦基于猴体解剖的人体解剖描述有许多的错误。

1543年,他的解剖学巨著《人体构造》出版,震动了整个科学界和宗教界。

1555年,他在该书的再版本中更明确指出心脏的膈膜和心脏其他部分一样,差不多上厚实致密的,血液不可能从右心室通过膈膜流入左心室。

与此同时,西班牙的宗教改革者和大夫M.塞尔韦图斯于1553年出版了《基督教的复兴》一书,在讨论神圣精神的同时也谈及人体构造与功能。

他摒弃了加伦有关血液运行的观点,提出了肺循环的估量。

以后,A.维萨里的助手与继承者R.哥伦布用观看和实验方法证明了肺循环的存在。

文艺复兴时期生物学上最重要的成确实是英国大夫、生理学家W.哈维建立的血液循环学说。

W.哈维依照他对几十种动物所做的实验与观看,首次认识到血液并非在静脉内涨落,而是从心脏通过动脉流向各种组织,再经静脉流回心脏的一种闭路循环。

1628年,他出版《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一书,阐明血液在体内不断循环的新概念,指出心脏是主动收缩、被动舒张的;血液从心脏经动脉流向全身,是由于心脏收缩的机械力而不是缓慢的渗透过程。

地球与生物的进化详细史

地球与生物的进化详细史

生物进化史一、冥古宙(地球形成——38亿年前)1.古地理地球从46亿年前形成,从一个炽热的岩浆球逐渐冷却固化(计算表明仅需1亿年),出现原始的海洋、大气与陆地,但仍然是地质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遍布、熔岩四处流淌,在41亿年前到38亿年前地球持续遭到了大量小行星与彗星的轰击。

冥古宙在38亿年前结束后,内太阳系不再有大规模撞击事件。

因为这个时期的岩石几乎没有保存到现在的(已知的地球最古老的岩石位于北美地台盖层的艾加斯塔片麻岩及西澳洲那瑞尔片麻岩层的杰克希尔斯部分),所以并没有正式的细分。

但月岩从40多亿年前就比较好的保存下来,因此月球地质年代的某些主要划分可参照用于地球的冥古宙划代。

冥古宙的最后一个代对应为月球地质年代中的早雨海世,以月球的东海撞击事件为结束时间(约为38.4亿年),这也是内太阳系的后期重轰击期的结束标志。

零散的锆石结晶沉积在西加拿大和西澳的杰克山中的沉积物里,对锆石的研究发现,液态水必然已存在了有四十四亿年之久,非常接近地球形成的时刻。

2.气候在形成地球的物质当中,曾经存在过大量的水。

在地球的形成时期,其质量比现在的小,水分子也就更容易挣脱重力。

据推测,当时氢气和氦气在大气层中持续不断地逸散,然而,现时大气中高密度的稀有气体却相对缺乏,这表明,在早期大气层中可能发生过什么剧变。

有理论认为,在地球的年轻时期,它的一部分曾受过撞击而分裂,分裂出去的部分后来形成了月球。

然而,在这种说法下,撞击应该会令一到两个大区域融化,现时的组成成份却与完全融化的假设并不相符,事实上也很难将巨大的岩石完全融化并混在一起。

不过相当一部分的物质仍被此次撞击所蒸发,在这颗年轻的行星周围形成了一个由岩石蒸汽组成的大气层。

岩石蒸汽在两千年间逐渐凝固,留下了高温的易挥发物,之后有可能形成了一个混有氢气和水蒸气的高密度二氧化碳大气层。

另外,尽管当时表面温度有230℃,但液态的海洋依然能够存在,这得益于CO2大气层带来的高气压。

高考生物学史整理

高考生物学史整理

高考生物学史整理必修一(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1.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2.罗伯特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3.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4.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0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5.魏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1.1895年,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

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

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并让两种细胞融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三)酶的发现史1.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2.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3.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

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高中生物学史归纳

高中生物学史归纳

生物学史归纳Ver.Agre 阿格雷:证实水通道蛋白的存在。

1988.Altman 奥特曼:核酶发现者之一(另一位为Cech)。

1980s。

Arber 阿尔伯:在细菌中发现了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与Nathans, Smith)。

1970.Austin奥斯汀:发现哺乳动物精子获能现象(与Austin).1951.Avery 艾弗里:S型菌R型菌转化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培养基)(DNA不纯,结论遭质疑)Bayliss 贝利斯:提出狗分泌胰液是化学调节并证实该假设(与Starling)。

1902.Berg 伯格:成功构建第一个体外重组DNA分子。

1972.Bernard 贝尔纳:提出动物的生活需要内环境和外环境。

1857.推测内环境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Bichat 比夏:指出器官由组织构成。

Boyer 博耶:实验证明质粒不仅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重组DNA 还可以进入受体细胞,外源基因可以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实现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与Cohen)。

表明基因工程正式问世。

1973.Boysen-Jensen 鲍森·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

1910.+Briggs 布里格斯: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与King)。

1952.Buchner 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Calvin 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转换为有机物中的C的途径(卡尔文循环)。

1940s。

Cannon 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

1926.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Cech 切赫:核酶发现者之一(另一位为Altman)。

1980s。

Chargaff 查哥夫:嘧啶与嘌呤的数量关系:A=T; C=G。

Chase 蔡斯:T2噬菌体,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与Hershey)。

Claude 克劳德:差速离心法探究细胞内结构。

生物学发展史

生物学发展史

生物发展史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古医书《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成书于公元前475~前221年间,对人体内脏的部位、大小、长短及功能已有一定认识,并指出人体的生理功能与生活条件及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

对男女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生理特征也有比较切实的描述。

中国古书《尔雅》将植物区别为草本和木本,并将相近的物种排在一起,以示同类;将动物分为虫、鱼、鸟、兽、畜,亦将其中相近的物种排在一起;还使用了“鼠属”、“牛属”、“马属”等名称公元前460~前370年:希波克拉底等建立希腊医学并提出了健康与病态理论,认为人体中的黑胆汁、黄胆汁、血液和粘液是否处于平衡和有无特殊变化,决定着人的健康与性格公元前384~前322年: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描述了500多种动物并予分类,将动物分成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

前者又分成有毛胎生四足类、鸟类、鲸类、鱼类、蛇类、卵生四足类;后者又分成软体类、甲壳类、有壳类、昆虫类,他还对一部分动物做了解剖和胚胎发育的观察。

著有:《动物志》、《动物的结构》、《动物的繁殖》和《论灵魂》,是最早的动物学研究成果公元前372~前287年:希腊学者狄奥弗拉斯特阐明了动物和植物在结构上的基本区别,描述500多种野生和栽培植物,著有《植物志》和《论植物的本源》等公元23~79年: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著《自然志》(又称博物志)37卷,概述了当时所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公元129~200年:罗马医生加伦把希腊解剖知识和医学知识系统化,创立人体生理解剖学公元533~公元544年:中国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来中国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如粟的品种分类,作物与环境的某些关系、一些作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一些作物的性别以及人工选择的某些成就等公元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列奥纳多·达·芬奇由于艺术创作的需要,研究了人体解剖、肌肉活动、心脏跳动、眼睛的结构与成像以及鸟类的飞翔机制等。

世界生物学发展史(两篇)

世界生物学发展史(两篇)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第一大点:运用遗传学研究基因1.人类对生命的理解一直伴随着对基因的研究,20世纪初,托马斯·亨特·摩尔树立了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2.随后,摩尔的学生莱曼·施夫定律提出了遗传规律,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

3.在1944年,奥斯瓦尔德·艾弗里通过在细菌中进行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是DNA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二大点:发现DNA的结构和功能1.在20世纪中叶,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通过研究DNA的结构解码了基因密码。

2.1962年,詹姆斯·沃特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因这一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

3.通过对DNA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人们开始理解基因如何控制生命的各个方面。

第三大点:分子生物学的兴起1.1953年,弗朗茨·安圭斯特发表了《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和功能》一文,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

2.分子生物学研究了生命的基本分子结构和功能,如DNA、RNA 和蛋白质。

3.通过研究分子水平上的生命现象,人们对生物的控制和调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大点: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突破1.1972年,保罗·伯格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首次提出基因工程的概念和方法。

2.基因工程的突破性研究使得人类能够对基因进行修改和操作,推动了生物技术的发展。

3.生物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

第五大点:生态学的兴起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其兴起源于20世纪末期。

2.20世纪70年代末期,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生态学开始受到关注。

3.生态学的发展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总结世界生物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遗传学的兴起到DNA结构的解读,再到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突破,以及生态学的崛起。

这些进展不仅推动了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也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世界生物学发展史

世界生物学发展史

世界生物学发展史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古代生物学时期、近代生物学时期和现代生物学时期。

生物学发展的萌芽时期是指人类产生(约300万年前)到阶级社会出现(约4000年)之间的一段时期。

这时人类处于石器时代,原始人开始了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并有了原始的医术,这一切为生物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奴隶社会(约4000年前开始)和封建社会后期,人类进入了铁器时代。

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牧业和医药业,有了生物知识的积累,植物学、动物学和解剖学还停留在搜集事实的阶段。

但在搜集的同时也进行了整理,并被后人叫做所谓的古代生物学。

古代的生物学在欧洲以古希腊为中心,著名的学者有亚里士多德研究(形态学和分类学)和古罗马的盖仑(研究解11剖学和生理学),他们的学说在生物学领域内整整统治了1000年。

中国的古代生物学,则侧重研究农学和医药学。

从15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末是近代生物学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在生物学研究中,主要的有维萨里等人的解剖学,哈维的生理学,林耐的分类学以及从18世纪末并继续到19世纪初的拉马克等人的进化学说。

19世纪的自然科学,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代。

近代生物学的主要领域在19世纪都获得重大进展。

如细胞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孟德尔遗传学的提出。

巴斯德和科赫等人奠定了微生物学的科学基础,并在工农业和医学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17世纪建立起来的动物(包括人体)生理学到19世纪有了明显的进展,著名学者有弥勒、杜布瓦·雷蒙、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等人。

由于萨克斯、普费弗和季米里亚捷夫的努力,使植物生理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系统化。

20世纪的生物学即属于现代生物学的范畴,始于1900年孟德尔学说的重新发现。

此后,遗传学向理论(包括生物进化)和实践(主要是植物育种)两个方面深入发展。

与此同时,由于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对生物学的渗透以及许多新的研究手段的应用,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生物物理、生物数学应运而生。

地球与生物的进化详细史

地球与生物的进化详细史

生物进化史一、冥古宙(地球形成——38亿年前)1.古地理地球从46亿年前形成,从一个炽热的岩浆球逐渐冷却固化(计算表明仅需1亿年),出现原始的海洋、大气与陆地,但仍然是地质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遍布、熔岩四处流淌,在41亿年前到38亿年前地球持续遭到了大量小行星与彗星的轰击。

冥古宙在38亿年前结束后,内太阳系不再有大规模撞击事件。

因为这个时期的岩石几乎没有保存到现在的(已知的地球最古老的岩石位于北美地台盖层的艾加斯塔片麻岩及西澳洲那瑞尔片麻岩层的杰克希尔斯部分),所以并没有正式的细分。

但月岩从40多亿年前就比较好的保存下来,因此月球地质年代的某些主要划分可参照用于地球的冥古宙划代。

冥古宙的最后一个代对应为月球地质年代中的早雨海世,以月球的东海撞击事件为结束时间(约为38。

4亿年),这也是内太阳系的后期重轰击期的结束标志。

零散的锆石结晶沉积在西加拿大和西澳的杰克山中的沉积物里,对锆石的研究发现,液态水必然已存在了有四十四亿年之久,非常接近地球形成的时刻。

2。

气候在形成地球的物质当中,曾经存在过大量的水。

在地球的形成时期,其质量比现在的小,水分子也就更容易挣脱重力.据推测,当时氢气和氦气在大气层中持续不断地逸散,然而,现时大气中高密度的稀有气体却相对缺乏,这表明,在早期大气层中可能发生过什么剧变。

有理论认为,在地球的年轻时期,它的一部分曾受过撞击而分裂,分裂出去的部分后来形成了月球。

然而,在这种说法下,撞击应该会令一到两个大区域融化,现时的组成成份却与完全融化的假设并不相符,事实上也很难将巨大的岩石完全融化并混在一起.不过相当一部分的物质仍被此次撞击所蒸发,在这颗年轻的行星周围形成了一个由岩石蒸汽组成的大气层。

岩石蒸汽在两千年间逐渐凝固,留下了高温的易挥发物,之后有可能形成了一个混有氢气和水蒸气的高密度二氧化碳大气层。

另外,尽管当时表面温度有230℃,但液态的海洋依然能够存在,这得益于CO2大气层带来的高气压。

生物学发展史(二)

生物学发展史(二)

生物学发展史(二)引言概述:本文将继续探讨生物学的发展史,继续从不同的时期和观点出发,揭示生物学的进步和演变。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生物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讨论生物学在中世纪和近代的进展,以及现代生物学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大点:中世纪的生物学发展1. 基督教的影响:中世纪欧洲的生物学思想受到基督教神学的统治,自然观念受到限制。

2. 阿拉伯世界的贡献:阿拉伯士人在生物学领域的翻译和解释工作为中世纪欧洲的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3. 医学的发展:中世纪医学家对人体解剖和疾病研究的进展促进了对生物学的理解。

4. 自然哲学的复兴:中世纪晚期,自然哲学开始在欧洲复兴,为后来科学方法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5. 动物分类学的兴起:中世纪的生物学家开始对动物进行分类,为后来的分类学奠定了基础。

第二大点:近代的生物学发展1. 伦敦皇家学会的成立:17世纪欧洲的科学家通过集会和出版物的方式分享研究成果,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2. 细胞学的发现:罗伯特·胞的发现证明了细胞是生物学的基本单位,为细胞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 进化论的提出: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革命性地改变了生物学的观点,揭示了物种起源和多样性的机制。

4. 遗传学的发展:门德尔的遗传实验和遗传理论的提出推动了遗传学的发展,解释了遗传特征的传递方式。

5. 生态学的兴起:20世纪初,生态学开始崛起,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第三大点:现代生物学面临的挑战1. 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现代生物学受益于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伦理和道德问题。

2. 大数据和计算生物学:随着技术的进步,生物学研究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需要新的方法和工具支持。

3. 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环境的破坏成为当代生物学研究和保护的重要议题。

4. 新兴疾病和传染病:新兴疾病和传染病的出现使得生物学家们面临着对抗病毒和疾病的新挑战。

生物学发展史

生物学发展史

一、DNA 是如何被证明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的发现对生物学以及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答:1856-1865年,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试验发现遗传的根本规律及别离和自由组合定律1868年,米歇尔就已经发现了核酸。

20世纪初,德国科赛尔和他的两个学生琼斯和列文弄清了核酸的根本化学构造,把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1912年,摩尔根发现遗传的交换链锁规律1928年,美国科学家格里菲斯用一种有荚膜、毒性强的和一种无荚膜、毒性弱的肺炎双球菌对老鼠做实验。

发现死的有荚菌中的核酸可以使活的无荚菌全部转变为有荚菌称该核酸为"转化因子"。

1944年,美国细菌学家艾弗里从有荚菌中别离得到活性的"转化因子",并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1952年,赫尔希和他的学生用同位素标记,做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结果发现噬菌体将带35S标记的空壳留在大肠杆菌外面,带有32P标记的核酸全部注人大肠杆菌,并在大肠杆菌内成功地进展噬菌体的繁殖。

这个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构造的分子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意义DNA双螺旋构造被发现后,人们立即以遗传学为中心开展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遗传的分子机理――DNA复制、遗传密码、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那么、作为遗传的根本单位的基因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相继被认识。

在此根底上相继产生了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这些生物技术的开展必将使人们利用生物规律造福于人类。

现代生物学的开展,愈来愈显示出它将要上升为带头学科的趋势。

二、认为基因组方案的意义是什么?近年基因组研究有哪些重要进展?答:人类基因组方案的意义在于:(1)确定人类基因组中3万个左右编码基因的序列及其在基因组中的物理位置,研究基因的产物及其功能。

(2)了解转录和剪接调控元件的构造和位置,从整个基因组构造的宏观水平上理解基因转录和转录后调节。

世界生物学史之八nbsp“自然发生说”的否定1

世界生物学史之八nbsp“自然发生说”的否定1

世界生物学史之八: “自然发生说”的否定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在生命起源问题上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自然发生说。

这种学说认为有机体可从无生命物质自发地产生。

17世纪W.哈维提出一切有机体都来自卵。

1668年意大利宫廷医生佛罗伦萨实验科学院成员F.雷迪用实验证明腐肉生蛆是蝇类产卵的结果,首先对自然发生说提出异议。

但由于他未能正确解释虫瘿与肠道蠕虫的来源,人们认为低等动物仍可自然发生。

虽然,A.van列文虎克在1674年发现了微生物,但对微生物的进一步的研究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微生物可以自然发生的信念反而活跃起来,并于18、19世纪达到了顶峰。

1745年英国天主教神甫、显微镜学家J.T.尼达姆用各种浸泡液经消毒后,仍有微生物发生,而坚持自然发生说;他由于受到法国博物学家G.-L.de布丰的支持,曾在科学界轰动一时。

1775年意大利生理学家L.斯帕兰扎尼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J.T.尼达姆实验结果是由于加热不够和封盖不严所造成,因而确信微生物是从空气带入的。

他的观点在当时已接近胜利。

但他的批评者宣称,由于他使浸出液在密闭管内煮沸了45分钟,杀死了管内空气中的“活力”,因而影响了自然发生。

同时,法国化学家J.-L.盖-吕萨克证明发酵和腐烂都必需氧,也使反对意见得到支持,使斯帕兰扎尼的观点未能取胜。

1837年T.A.H.施万改进了斯帕兰扎尼的实验,通入事前经过加热或“焙烧”的空气,并以青蛙仍能在其中生活,证明并未影响“活力”的存在。

但T.A.H.施万的实验由于存在某些技术问题,结果并不稳定。

其后一些学者采取措施消除空气中的微生物,但也未能保证实验取得成功。

因而仍有利于自然发生的观点。

1859年法国博物学家、巴黎科学院通讯院士F.A.普歇发表“异源发生论或自然发生论”的论文与法国微生物学家L.巴斯德间又展开类似的争论。

F.A.普歇认为在具备有机物、水、空气和适当温度的条件下自然发生能被促进,并设计实验企图证明他的观点。

生物学、生态学发展史中的典型事例

生物学、生态学发展史中的典型事例

一、概述生物学和生态学作为两个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它们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充满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典型事例。

这些事例不仅见证了生物学和生态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更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理解的历程。

本文将重点探讨生物学和生态学发展史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希望能够为读者呈现一个生动、全面的学科发展图景。

二、生物学发展史中的典型事例1.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进化论学者查尔斯·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这部作品被誉为生物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达尔文通过对动植物的长期观察和研究,提出了物种演化的概念,并阐述了自然选择理论。

这一理论颠覆了当时人们对物种固定不变的观念,对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生命的一次革命”。

2.门德尔的遗传定律19世纪末,奥地利科学家门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发现了遗传定律。

门德尔的发现揭示了生物遗传规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遗传定律的提出,为人们解释了物种演化和多样性的重要规律,成为了进化生物学和遗传学的重要支柱。

3.克里克与沃森的DNA结构模型20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克里克与美国科学家沃森合作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新纪元。

他们通过对X射线衍射图像的分析,成功地解析出了DNA的结构,为后来的基因工程、基因组学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生态学发展史中的典型事例1.林奈的植物分类系统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提出了现代植物分类系统,将植物按照其形态特征和生命习性进行了系统整理。

林奈的分类系统成为了植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为人们对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持。

2.亚马逊雨林的生态保护20世纪以来,亚马逊雨林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生态学家们通过对亚马逊雨林的研究和保护实践,揭示了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出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亚马逊雨林的生态保护实践成为了全球生态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的典范之一。

16—18世纪的生物学史

16—18世纪的生物学史

• 1553年,塞尔维特在《论基督教的复兴》一书中记述了血液小循环 生理学 (肺循环)。 • 1615年,哈维首次发表关于血液循环的见解。 • 1 628年,哈维《论心脏和血液的运动》(又译《心血运动论》)中 • 确立了血液循环理论,为生理学奠定科学的基础。 • I 660—1678年波义耳研究呼吸生理、燃烧和呼吸对空气的影响。 • 1 661年,马尔比基在《论肺》中记述了蛙肺的毛细血管;证实丁哈 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1680年,博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中对人体运动作了机械论的说 明。 1748年,拉美特利《人是机器》一书出版

生理学
• 1 752年,哈勒《论人体的感觉和被刺激部位》一书出版· • 1757—1766年,哈勒名著《生理学基础》(共8卷)出版,此书为近代生 理学作出重大贡献· • 1771年,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呼出氧气,成为光合研究的开端。
• 1 779年,英根豪茨在《关于值物的实验》中提出光合成概念。
• 1 780年,伽伐尼提出动物电学说。 • 1782年,辛尼比涅确定植物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 1783年,斯巴兰让尼证明鸡的胃液具有消化作用。 • 1791年,伽伐尼第一次发现神经的电传导现象,并记录了《肌肉运动 电的笔记》中·
• 拉马克从事蠕虫和昆虫的研究达24年之久。他完全改 建了林耐所制订的动物分类系统。例如,他首次把动 物界区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在无脊椎 动物方面,按林耐的分类,仅有昆虫和蠕虫两个大纲, 而拉马克则提出10个纲,即软体动物纲、蔓足纲、环 虫纲、甲壳纲、蜘蛛纲、昆虫纲、蠕虫纲、放射虫纲、 水螅纲和滴虫纲。这一分类方法,不仅克服了林耐在 分类上的弱点,也为现代无脊椎动物学的研究奠定了 基础。因此,拉马克实际上也是无脊椎动物学的刨始 人。此外,他对古生物学也颇有研究,他创立无脊椎 动物的古生物学。关于“生物学”的名称,也是由拉 马克首次提出的。

生物学史上大事年表

生物学史上大事年表

生物学史上大事年表公元前 384 年公元前 322 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动物进行了广泛的观察和分类,他的著作《动物志》为后来的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公元 2 世纪,古罗马医生盖伦通过对动物的解剖,对人体生理和病理学进行了研究,但其理论中存在一些错误。

1543 年,比利时医生维萨里发表了《人体的构造》,纠正了盖伦的许多错误,开创了现代人体解剖学。

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发现了细胞的存在,但他观察到的只是细胞壁。

1674 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原生生物、细菌和红细胞等,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1735 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出版了《自然系统》,提出了生物分类的双名法,使生物分类更加规范化。

1838 年 1839 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859 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对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1865 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1900 年,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重新发现,遗传学开始迅速发展。

1928 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1944 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

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20 世纪 60 年代,法国科学家雅各布和莫诺提出了操纵子学说,阐明了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1970 年,科学家发现了限制性内切酶,为基因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3 年,科恩和博耶成功地实现了将不同来源的 DNA 片段拼接在一起,创建了第一个重组 DNA 分子,标志着基因工程的诞生。

1990 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旨在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生物学年表

生物学年表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著有《动物志》、《动物发生论》等,集当时动物知识之大成,后人尊他为“动物学之父”。

古希腊人提阿弗拉斯特(Theophrastus,公元前约371~前287),著有《植物史》等,后人尊他为“植物学之父”。

公元2世纪古罗马人盖仑(C. Galen. 129~199)创立了医学和生物学知识体系,在解剖、生理、胚胎、病理、医疗、药物等领域均有新发现,著作也多,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华佗(约145~208)医术高明,创用麻沸散,比西方发明麻醉药早1600年;创“五禽戏”疗法,以防治疾病。

公元6世纪中国人贾思勰(约480~550)著《齐民要术》,系统总结农牧业生产经验,提出相关变异规律。

首次提到根瘤菌的作用。

公元11世纪中国人沈括(1031~1095)著有《梦溪笔谈》。

该书涉及面广,有关生物学的条目约有百条,记载了一些生物的形态、分布、解剖、驯养及相互间关系等资料。

书中第一次使用石油这一名称。

1543比利时人维萨利(A.Vesalius,1514~1564)出版《人体的构造》,创立了现代人体解剖学。

1553西班牙人塞尔维特(M.Serveto,1511~1553)发现肺循环途径。

1578中国明代医生李时珍(1518~1593)完成巨著《本草纲目》。

该书内容丰富,记有药物1892种,附图1126幅,是科学上的重要典籍。

1590荷兰詹森兄弟(Z. Janssen和 H. Janssen)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制作第一个复式显微镜。

1628英国哈维(W.Harvey,1578~1657)发表《心血运动论》,发现血液循环。

1651哈维著《动物的生殖》出版,宣称不论鸟、兽及人类,一切胚胎由卵中产生。

此书对动物生理学和胚胎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1660英国人约翰·雷(John Ray, 1627~1705)发表第一部植物学著作,首创植物分类的自然系统,为林奈分类学的创立打下了基础。

世界生物学史 古代和中世纪的生物学

世界生物学史 古代和中世纪的生物学

世界生物学史之一:古代和中世纪的生物学随着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和对有机界奥秘探索兴趣的增长,相关动植物的知识逐渐积累。

早在文艺复兴前,包括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的医学已在大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文艺复兴后的17世纪,生理学继解剖学而成为医学的重要部分。

实验方法也继观察、描述、比较和推测之后,开始在生物学中应用。

显微镜的发明,标志着揭示微观生物界的开始。

18世纪动物学、植物学已经进入大学的讲堂,集前人大成的动植物分类学也为以后的系统的分类学奠定了基础。

19世纪作为生物学基础的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理论先后建立,微生物学和胚胎学等学科均取得重大进展,生物学表现空前的繁荣。

20世纪的生物学因为越来越多地受到化学、物理学、数学从原理到方法的巨大影响。

在微观方面向着生物大分子的水平发展,在宏观方面生态学向着生态系统的水平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改变着生物学的面貌而被誉为“生物学的革命”,随着这些发展,生物学跨入了精确科学的行列。

同时,生物学对医疗卫生和农业生产,以至于工业生产都显示出强大的推动作用。

古代人在采集野果、从事渔猎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动植物的知识;在抵御恶劣的环境条件,防治瘟疫疾病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医药知识。

约公元前5000 年古巴比伦人及亚述人就知道枣椰树(Phoenix dact-lifera) 有雌雄之分,约公元前2000年汉穆拉比王朝(Ham-murabi dynasty)时,第一次报道了人工授粉。

古代埃及人制作了木乃伊(mummy),表明已了解草药的防腐性能。

在埃及找到的公元前2500年的医生作手术的古雕塑,表明那时已经有一些解剖学的知识。

公元前1500年印度的医学已较发达。

在释迦(公元前560~前480)时就有医学学校,在梵文本的医学内记述了割治白内障、疝气等的手术知识以及960余种药草。

中国在公元前4000年前就开始养蚕。

在商代(约公元前1600~前1100)中期的甲骨文中有500余条关于疾病的记载。

世界生物史之七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兴起(一)2024

世界生物史之七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兴起(一)2024

世界生物史之七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兴起(一)引言概述:世界生物史上的七个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兴起为我们打开了探索动物行为和生理机制的大门。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对于动物生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揭示了动物身体功能、行为适应以及进化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世界生物史中的七个重要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兴起,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动物生理学的重要性和进展。

正文:一、神经生理学的突破1. 神经元的发现和研究2. 神经递质的功能研究3. 神经网络的探索与建模4. 神经信号传导的机制研究5. 神经系统与行为的关系研究二、消化生理学的探究1. 食物消化过程的认识与研究方法的发展2. 食物摄入与能量代谢的调控3. 肠道微生物与消化道健康的关系研究4. 消化激素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5. 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与治疗的进展三、呼吸生理学的重要发现1. 气体交换与呼吸系统解剖结构的关系研究2. 呼吸中枢的探索与功能研究3. 呼吸对于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4. 环境氧浓度对呼吸调控的影响5. 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与治疗进展四、循环生理学的进展1. 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研究2.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研究3. 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机制的研究4. 血压调节与体液平衡的研究5. 心脏疾病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方法的进展五、免疫生理学的突破1. 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2. 免疫应答与病原体感染的关系研究3. 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保护机制研究4. 免疫调节与免疫疾病的研究5. 免疫治疗方法的发展与应用总结:通过世界生物史中的这七个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兴起,我们逐步了解到动物生理学的重要性和进展。

神经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呼吸生理学、循环生理学以及免疫生理学的突破性发现,为我们解密了动物体内的一系列生理过程,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这些研究不仅为动物行为适应和进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动物健康和医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动物生理学的更多未知领域,为人类的环境保护、医学健康和生命科学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生物学史与科学哲学

生物学史与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对生物学的影响和启示
科学哲学帮助生物学家理解科学理 论和实验结果的本质和意义
科学哲学促使生物学家反思自己的 研究方法和结论,提高研究质量和 可靠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科学哲学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方法 论和认识论的指导
科学哲学激发了生物学家对生命现 象的哲学思考和探索,促进了生物 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发展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对生物学的影响, 如物种起源、进化论等
文艺复兴时期:生物学家如伽利略、 哈维等对生物学的贡献
19世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标志着 现代生物学的诞生
20世纪: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 学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
21世纪: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如基 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
生物学重要事件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 特 ·虎 克 发 现 细 胞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 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 现DNA双螺旋结构
1970年,尼伦伯格和马太 等人破译了遗传密码
1980年, restriction enzyme被发现,推动了 基因工程的发展
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 完成,揭示了人类基因组 的完整序列
生物学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科学哲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科学哲学可以帮助生物学家更好地设计 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和解释结果,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和思想
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科学知识的逻辑性 和实证性
证伪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是 科学进步的关键
历史主义:强调科学知识的历史性和社 会文化背景
科学实在论:认为科学理论是对客观世 界的真实描述
Part Two
科学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生物学发展史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古代生物学时期、近代生物学时期和现代生物学时期。

生物学发展的萌芽时期是指人类产生(约300万年前)到阶级社会出现(约4000年)之间的一段时期。

这时人类处于石器时代,原始人开始了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并有了原始的医术,这一切为生物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奴隶社会(约4000年前开始)和封建社会后期,人类进入了铁器时代。

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牧业和医药业,有了生物知识的积累,植物学、动物学和解剖学还停留在搜集事实的阶段。

但在搜集的同时也进行了整理,并被后人叫做所谓的古代生物学。

古代的生物学在欧洲以古希腊为中心,著名的学者有亚里士多德研究(形态学和分类学)和古罗马的盖仑(研究解11剖学和生理学),他们的学说在生物学领域内整整统治了1000年。

中国的古代生物学,则侧重研究农学和医药学。

从15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末是近代生物学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在生物学研究中,主要的有维萨里等人的解剖学,哈维的生理学,林耐的分类学以及从18世纪末并继续到19世纪初的拉马克等人的进化学说。

19世纪的自然科学,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代。

近代生物学的主要领域在19世纪都获得重大进展。

如细胞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孟德尔遗传学的提出。

巴斯德和科赫等人奠定了微生物学的科学基础,并在工农业和医学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17世纪建立起来的动物(包括人体)生理学到19世纪有了明显的进展,著名学者有弥勒、杜布瓦·雷蒙、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等人。

由于萨克斯、普费弗和季米里亚捷夫的努力,使植物生理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系统化。

20世纪的生物学即属于现代生物学的范畴,始于1900年孟德尔学说的重新发现。

此后,遗传学向理论(包括生物进化)和实践(主要是植物育种)两个方面深入发展。

与此同时,由于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对生物学的渗透以及许多新的研究手段的应用,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生物物理、生物数学应运而生。

50年代中期,由于华生和克里克等人的努力,产生了分子生物学。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以及形态研究的深入,细胞学也进入分子水平,出现了细胞生物学。

20世纪蓬勃发展的生态学在生物学中的地位日益增长。

它的研究范围从群落扩大到生态系统,以至包括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综合考察和全球性的“生物圈”。

它与地学、环境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结合,对生产和社会已产生重大的影响。

此外另一门崭新的学科——神经生物学猛然崛起,人们愈来愈体会到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研究对生物学和人类发展的作用。

20世纪的进化论研究也有明显的突破,集中表现在对进化机制和微观层次规律的揭示方面。

总之,现代生物学正向微观和综合方向深入。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诺贝尔(Nobel.A,1833~1896),瑞典化学家、发明家、企业家。

因硝化炸药、无烟炸药等的发明和制造而著称。

拥有发明专利355项以上。

1895年立遗嘱,将其遗产作为基金,把此基金的利息每年发给世界各国对于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文学、和平最有贡献的人。

为此,瑞典政府设立了诺贝尔基金董事会。

1901年诺贝尔奖金首次颁发。

诺贝尔科学奖金,评选严格,纪录了近百年中主要的自然科学发明和发现,反映了20世纪以来重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种崇高荣誉,对科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由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主持评选。

除极个别外*,它确实选中了现代生理科学和医学科学的一些重大成就。

纵观1901年到现在历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金获得者的工作成就,可以对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掌握当代生物医学的主要动向也有所启发。

例如,对于基础医学理论研究的重视,对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重视,在近几十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授奖中,都表现得很明显。

胡克胡克(Hooke.R,1635~1703),17世纪英国科学家、组织学的先驱。

生于英格兰怀特岛的弗雷施瓦特的牧师家庭。

曾担任汤姆生和波义耳的助手,以及英国皇家学会的实验管理员。

胡克是实验仪器、机械工具的发明家和制造家。

胡克改进了显微镜的许多使用方法。

他不仅改进了采光法,并注意到在物体与透镜之间注入液体可以提高物象的清晰度。

胡克是最早应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学者。

1665年发表《显微镜学》,内载生物学史上最早的细胞结构图——软木栓细胞,并对此命名为“cell”。

但是,他对于细胞的概念尚十分模糊,所以观察到的只是细胞壁而已。

胡克对于空气和呼吸生理也提出了合理的见解。

他指出,“动物在呼吸时,必然从空气中吸入某种生命粒子,这是一种有弹性的成份,所以在呼吸时,必有一种绝对重要的气体被吸入血液而周流全身”,胡克并为此专门做了一系列实验,还发现了肺的生理功能。

这一系列的工作为后来的呼吸生理学提供了资料。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的学识十分广博,他对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自然科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和美学等都有研究,是古代知识的集大成者。

在哲学上,他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但最终却陷入唯心主义。

在对科学的认识活动中,他将归纳法与演绎法的作用、关系作出了说明,提出科学研究的归纳一演绎法,但他更重视的是演绎法。

他将科学分为三类: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哲学;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修辞学;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在自然科学上,对物理学、生物分类学、解剖学和胚胎学等发表过许多好的见解。

在生物科学中,亚里士多德没有停留在搜集、观察和纯粹的自然描述上,而是进一步作出哲学概括;在解释生命现象时,亚里士多德同他的先辈们一样,认为有机体最初是从有机基质里产生的,无机的质料可以变成有机的生命。

亚里士多德将目的论引入生物学,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创立以后才被社会所逐渐否定。

但是,亚里士多德对生物界的认识、见解和研究,以及对后来生物学发展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维萨里维萨里(Vesalius.A,1514~1564),比利时解剖学家,人体解剖学的奠基人,现代医学的创始人之一。

维萨里出生于布鲁塞尔的医生家庭,年轻时就喜欢自然科学,于1533年到蒙彼利埃和巴黎等地学医。

他对于巴黎大学的解剖课仍操在仆人之手的教学方法深感不满,于是他自己寻觅尸体进行解剖研究。

1537年,维萨里返回意大利担任帕多瓦大学的外科学和解剖学教授。

在那里,他勇敢地推翻了在当时被视为经典的盖仑的解剖学基础理论,指出盖仑的记述只适用于动物,主要是猴子与猪,对于人体的论述不完善或是错误的。

1543年,维萨里发表了划时代的《人体之构造》一书,在该著作中,维萨里第一次详细描述了静脉和人类心脏的解剖,以及纵隔和系膜的结构,纠正了盖仑关于肝、胆管、子宫和颔骨的解剖学上的错误……总之,《人体之构造》一书,纠正盖仑的错误约200余处,给予人们全新的人体解剖知识。

维萨里在《人体之构造》一书的序言中提到医生必须要有解剖学知识,同时他反对由当时的市侩商来掌管医药,并指出医师地位低下是阻碍医学发展的原因;他提倡医师必须亲自操作解剖,亲自了解人体的结构。

维萨里的革新精神及先进方法,迅即赢得各国科学家的响应,他的“种子”洒遍了欧洲各国。

从此解剖学得到了深入的发展,近代医学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形成。

哈维哈维(William Harvey. W,1578~1657),英国医生,因发现和创立血液循环理论而著名。

哈维早年致力于古典医学著作的研究,发现先辈的著作中对于心脏及血液运动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

他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学习期间,法布里修发现的静脉瓣给他以深刻的影响。

1616年,在哈维的演讲手稿内,已形成了血液循环概念。

但是,哈维未曾发表己见,为了使他的观点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经过12年的努力,采用80余种动物进行实验研究,最后,将他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写成《心血运动论》,于1628年公之于世。

哈维也是近代胚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对动物在子宫内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并于1651年发表《论动物的生殖》一书。

恩格斯对哈维的发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哈维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人体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确立为科学)。

”范·海尔蒙特范·海尔蒙特(Van Helmont, 1577~1644),17世纪医师兼化学家,化学医学派的创始人。

范·海尔蒙特是由炼金术过渡到近代化学的代表人物。

他做过不少科学实验,并指出胃液是酸性的,胆汁是碱性的,这两种体液在十二指肠内中和;认为酸碱平衡失调是疾病的原因。

范·海尔蒙特强调每一种疾病都有其特殊的起因、效果和部位,对于不同的疾病必须采用特殊的化学药物治疗。

他相信人体的自然痊愈力,反对用内含多种成份的万灵药和放血疗法,主张用食疗方法。

范·海尔蒙特是气体化学的先驱,他是二氧化碳的发现者,首先创用“gas”一词,他在实验中广泛使用了天平秤,清楚地表述物质不灭定律,指出金属溶解于酸后并没有被消灭,可以用适当方法使之复原。

他曾经测量小便的质量,发现热性病患者的小便密度较正常人大。

他在小便中又发现两种固体盐,并在尿石患者的小便中测得固体物质。

范·海尔蒙特反对阿里士多德的四原素说,认为水是万物的元素。

他对古代的传统思想,曾经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但是,他的理论并未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其思想是唯心、唯灵论和经验的自然科学的混杂。

林耐林耐(Carl von Linne, 1707~1778),瑞典博物学家,动、植物分类学和双名制命名法的创始人。

在分类学上,林耐采用阶梯等级分类法,将自然界分为“三界”,即动物界、植物界和矿物界。

界以下依次是纲、目、属、种,实现了分类范畴的统一。

对植物界他以种为分类的最小单位,再根据花的数量、形状和位置分成属,并以雌蕊的数目决定某一植物应归的目,以雄蕊的数目确立应归入的纲,另总括隐花植物为一纲,构成所谓“林氏24纲”。

把动物界分为六个纲,即哺乳纲、鸟纲、两栖纲、鱼纲、昆虫纲和蠕虫纲。

林耐早在1753年出版的《植物的种》和1758年出版的《自然系统》第10版中,已初步建立了对生物的“双名制命名法”,即用二个拉丁字(或拉丁化形式)构成生物某一物种的名称。

第一个字是属名,第二个字是种名,两者组成一个学名,后面还附有定名人的姓名。

林耐的分类法和命名法,使已知的各种生物可以排成一个有规则的系统,结束了过去生物学在分类命名上的混乱现象。

这就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在物种起源问题上,最初他是一个神创论者。

但他毕竟是伟大的科学家,在大量生物进化事实的冲击下,晚年他的神创论观点发生了动摇。

在《自然系统》第10版中,他删去了造物主创造的物种数目始终不变以及不能产生新物种的断言。

列文虎克列文虎克(A.V.Leeuwenhoek,1632~1723),微生物学先驱,最早的显微镜制造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