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冲刺-抢分点三材料比较的两个热点
冲刺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特色突破专题01文化芬芳(含解析)
文化芬芳一、时评阅读勾画点评要求:对文章内容、观点、结构、语言特色、论证方法、艺术手法等作出个性化的点评,并能适当进行拓展思考。
典例一:包好“粽子”,让传统文化持久飘香端午节快到了,在网上浏览新闻,发现不少地方近日都在举行各种迎端午的文化活动。
江苏仪征组织30多名社区儿童到天宁社区,向社区老奶奶学习包粽子的技巧;武汉武泰闸社区的志愿者,利用“四点半课堂”,教辖区的小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香包赠送给街坊邻居;广州也是处处扒龙船,接下来十来天龙舟赛事不断……浓浓的传统节日氛围扑面而来。
作家冯骥才曾说:我们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因为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一种文化的生日。
过生日的时候,我们总会回想过去一年,寄望新的一年。
而在过端午节这一文化生日之时,怎样才能守护好端午这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让它能够传承下去,历久弥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话题。
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
每一个节日的民俗,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春秋时期的楚大夫,他性情高洁,正直爱国,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为小人所妒忌,为奸佞所陷害,最终投江而亡。
端午节纪念屈原,正是因为他高贵的品格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代表。
而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传统习俗,也无一不是围绕这一精神内涵而展开。
近两年,随着国家将清明、端午、中秋几个传统文化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有识之士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的价值所在,因此,传统节日的氛围也越来越红火。
但是,传统节日同样也面临着极大的冲击,一是商业文化的冲击。
对一些人来说,传统节日成了一个吃喝玩乐的小长假,而在一些地方,粽子越吃越豪华,龙舟也成了商家吸引客源的方式,端午的文化内涵越来越淡,商业味儿却越来越浓。
二是现代生活的挑战。
快节奏的生活与高度的社会分工,会自己动手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少,也很少会有人挂菖蒲戴香包了。
传统文化只有融入日常生活中,才能深入人心。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抢分点三唁连贯课件
解析:从主要对象和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A项第二个分句 以“‘推特’所缺少的一些元素”为主语,使第二个分句与 前后文衔接不紧密。C项把“比‘推特’面世晚一些”放在 后面说,影响与后文的衔接。D项把“推特”当成了主要对 象,不合适。 答案:B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这段文字介绍的是中继站“鹊桥”的用途。 第2步:看语境,明角度 括号前的语句介绍“鹊桥”两个相机的用途,括号后的文字 介绍的是另外一个仪器射电探测仪的作用,补写句子应与 “拉开……序幕”照应。
第3步:审选项,定答案 比较四个选项看,A项照应反了;根据上下文的文意,“完 成通信中继保障使命”与“拉开探月国际合作的新序幕”之 间 没有因果 关系,所以B、C项也不正确。
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某种程度上,正是基于资讯的泛滥,才使
得人们的阅读专注程度与分析思考能力趋于下降。在此意义
上,有偿阅读类APP以现金补贴等方式拓展其市场领地固然
没错,然而绝不能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社会责任,
不能在这个资讯泛滥的时代变本加厉地炮制文化垃圾,干扰
解析:B项、C项、D项“了解、接触”的语序以及状语的位 置不妥当。 答案:A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
贫,需要每年减贫1 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
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
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
别人信赖的结论,也只有这一条。(
),没想到,竟变成
了终点。不错,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因为与
人人有关,所以能够代代感应,成为有效遗嘱。
2020高考语文二轮冲刺-抢分点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简答题的两个热点
抢分点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简答题的两个热点——要点概括与观点分析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7页突破点一概括内容要点[典例]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6分)[答题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透读文本,了解大意。
此题所给材料共三则,材料一介绍了什么是独角兽企业以及产生的条件及作用;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独角兽企业发展的情况及分布;材料三重点介绍了独角兽企业成长需要的条件。
第2步:审准题干,明确要求。
“概括说明”给出了答题方式;“我国独角兽企业”给定了对象;“快速发展的原因”概括的主体。
题目没有限定从哪一则材料概括,故应结合文意,全文筛选。
第3步:列出要点,找准对应。
从上述要点看,有时代层面的,有国家政策的层面,也有企业本身特点层面的。
合并相同的,将不同的内容分角度概括简明表述。
[规范作答]答案:①政府重视。
国家的创新政策,地方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打造区域名片的引导和支持。
②新经济时代,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形成了独角兽企业出现的社会土壤。
③投资者看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前景,敢于投资。
④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成长的特点,并且形成了发展的生态圈。
[评分细则]答对一点得2分,答3点即可,3点全对得满分。
意思相近即可。
【类题拓展】阅读例题中的非连续性新闻文本,回答问题。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独角兽企业的成立时间短,发展速度快,未来前景好,但也会有一些独角兽企业在发展中落伍。
B.独角兽企业能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因而成为区域城市名片,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
C.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成长的特点让它能够遵循新的进化法则,依靠自身生态力量而非外在因素前进。
D.独角兽企业给顾客提供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利用顾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服务消费者。
解析:B项,强加因果;C项,“非外在因素”错,原文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D项,“参与企业管理”无中生有。
新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抢分点三观点推断题讲义含解析
抢分点三观点推断题——选项看逻辑,文内找依据突破点一了解选项形式,明确表述逻辑解答此类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文章整体内容要全面理解,对基本信息要准确提炼。
把握全文的观点态度,筛选出文中的有关重要信息;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及作者对它们的看法。
2.仔细分析研究选项中的推断关系是否成立。
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不是简单的信息筛选,它是一种推理。
有时选项中虽然也引用文本中的某些语言表述,但不是侧重于表述是否符合原意,而是侧重于思考,侧重于由原文能否推断出某一方面的新的认知或结论。
因此,仅仅采用把选项与文章中某一语言单位(句子、词语等)进行简单比对的方式,将无法保证推断的正确。
还要考虑推断的合理性,以及推断的倾向性与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否一致。
它要求考生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由此推彼、由已知推未知的以分析综合为主要特征的合理推断。
这种推断关系,往往表现为论据与观点的推断,或者是因果推断、条件推断、对比推断、取舍推断、假设推断、目的推断,等等。
要掌握一些逻辑推理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3.重点挖掘文本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在文本中,作者对某一方面的认知或结论,虽然没有直接、现成的表述,但总会有一定的暗示。
解题时就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暗示。
要细致体会作者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细致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借用了哪方面的材料、观点,要注意观点间的异同及作者的看法;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表述角度时,要注意因角度的变换,结论也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4.注意一些关键语言的信息。
语言形式的提示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例如常见的关键语言形式有:“如果……就……”“只有……才……”“已经成为”“今后必将”“有望将”“都是”“往往是”“也许是”“今后将(也许)成为主要方面”“有望在近期获得解决”“有可能实现”“……是绝对不可能的”“将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否则……”“可见”“说明了”,等等。
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也就有可能找到了打开思路的钥匙。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抢分点三情感意蕴题——把握主旨内涵与探究标题意蕴课件
第3步:“五抓”法答题
抓标题
写惊蛰拉开了春天的序幕,可见凸显了时间
第一层 意识,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奋,发有为
。
抓
层 第二层 写生自命然界的植物生和命动觉物醒都,因万惊物蛰复苏而动,凸显了
意识, 意
。 生存
写农人们顺因应惊自蛰然规而律顺,时应而时动而,为突出了一种
第三层
意识,
。
[规范作答] ①(时间意识)珍惜时间,春天是一年之初,那第一声闪雷拉 开了春天的序幕,启示人们要抓紧时间。②(生命意识)生命 觉醒,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带给人们对新的生命与希望的 欢愉与喜悦。③(生存意识)顺时而动,应势而为,顺应自然 规律,把握节令变化,努力劳作,才能有美好的收获。
3.抓议论抒情——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功效, 也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表露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如 《囚绿记》中有大量议论抒情的语句。 4.抓段意层意——有些文章主旨隐含在人物、景物、事件或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之中,要做综合归纳,因此要抓住各部分 的段意和层意。 5.抓写作背景——有时文章主旨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 景,弄清文章的主旨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如《荷塘月色》, 抓住文末“1927年7月”,就可理解文章的主旨。
③自然之岸成形的巧妙非人工可比。常常是两边高耸的巨石相接, 断岸千尺,江流无法逾越,这使许多巨石成为规划江流走向的标志。这 些巨石是上苍安放停当的,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的面貌。我们听说的变 与不变,就是从某一种物来证实的。岸正是不变之物。如同易变的一样, 我看到了岸边的树林,那是一片杂树林,种类繁多,长相迥异。挺拔者 接收了大量的阳光云霓,横撑者占据了大量的湿气,而更多的则是斜的、 歪的,暮色中更暴露了随意和无人管束的野性。现在我居住的城市已经 不用这类杂树绿化了,树的品种明显得到了改良,种在两边街道,更不 至东歪西倒。每过一段,有园林工人持电动剪刀前来,修剪伸出的枝桠。 远远看去,是无数把一律朝天的乒乓球拍。这和岸边野生的形态,是一 种极不相称的悖反生长规律。树的种植,原本就是为这个平庸无奇的城 市增添天然之趣的,生机被不断地压抑着,如果观者在深夜被惊醒,一 定心存惋惜——这些横生出来的原始生态,传递着自然气息的前锋,被刀 斧手们扼杀了。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抢分点一小说情节的两个热点__情节作用与手法课件
②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 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 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 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 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③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 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 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 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 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来了——同胞们准 备好——开始开炮——
情节作用题的“四指向+一读者”答题模式 1.指向情节——引出另一情节,使情节波澜起伏;制造悬念, 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2.指向人物——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丰富人物形 象,展现人物思想变化。 3.指向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4.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小说的主题。 5.联系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 令人回味、深思。
残军的几个军官经过一番商量,他们提出了条件:往罗 霄山上跑。因为他们知道,即使跑出了罗霄山,解放军仍会 对他们穷追猛打,而跑进山林茂密的罗霄山,兴许还有一条 活路。
丁营长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老于不甘心地说:“让他们逃上山,几乎就没有歼灭的 可能了。” 但丁营长没理会他,他命令已下,就不能再更改。 国民党残军开始往山上跑,但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刚 爬到半山腰的国民党残军,竟然纷纷掉了头,又往山下跑。 到了山脚下,他们向解放军举起了白旗,正式投降。 原来,村民们用石头在半山腰上封堵了上山的路。有人 想攀爬过去,村民们居高临下,举起石头朝他们猛砸。
罗霄山 徐向林 双方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巷战。 村民们都躲到了罗霄山上,一双双惊恐、焦虑的眼睛, 将目光投向山脚下的田野和村庄。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抢分点三比较鉴赏题__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限时规范练含解析20200
比较鉴赏题——同中求异异中求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归雁陆龟蒙①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②云行未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注】①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
②岳:指南岳衡山。
衡山有回雁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明写归雁“象我曹”,实则写地上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断迁徙的雁一样劳苦。
B.颔联中“岳云”与“边雪”分别点出了大雁北归的起点与终点,与首联照应,写出归雁行程之远。
C.颈联以“暗缴”“风滩”“惊涛”等意象,描绘出雁群所处的险恶环境,暗寓了归雁的悲剧色彩。
D.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而是意在形外,着力于表达诗人的人生感悟。
解析:“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错,本诗也摹写了事物即“归雁”的形象。
答案:D★(2)本诗所咏“归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意象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答:答案:相同点:①都是以物喻人(或“双关”);②都抒发了作者苦闷(愁苦)的情感(或“都抒发了作者羁旅天涯的感慨”)。
不同点:①本诗的“归雁”表现了诗人生活状态的悲苦艰辛、处境的险恶、世无知音无人理解的愁苦,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险恶;②王诗中的“归雁”,表现了出临边塞、远离朝堂的失落之情(或“王诗中的‘归雁’,反衬了自己远离家乡、出使异域的愁苦。
”)。
2.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2)题。
蜀先主孔明①刘秉忠智涉图深往事非,茅庐一论定真依。
风云龙虎随时有,鱼水君臣自古稀。
月照锦江翻月色,烟波玉垒动朝晖。
精英不死青天上,留得文昌②奉紫薇③。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北上觐见忽必烈,受其礼遇之后。
②文昌:文昌星,乃文魁之星,为智慧的化身。
③紫薇:即北极星,中国古代认为是众星之主,代指人间帝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诸葛亮的事迹,他在茅庐之中和刘备分析、讨论“天下三分”的局势,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归宿。
河北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三抢分点三小说常考的两类分析探究讲义含解析
抢分点三小说常考的两类分析探究——标题与主题突破点一分析探究标题意蕴[典例]小说以“黎明前夜”为标题,有何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看故事,把握比喻意义。
小说写了一个临近解放的前夜,小勇家因“土改”分得土地,哥哥先希望小勇回家种地后支持参军的故事。
“黎明前夜”可见有比喻意味,比喻新中国的黎明。
第2步:联主旨,揣摩主旨意义。
小说歌颂了中国农民在解放战争后期的觉悟,故“黎明前夜”的主旨意义是中国农民的思想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
小勇牺牲在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中,是新中国的黎明时期,让我们不难想到要铭记为新中国献身的烈士,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黎明”。
第3步:分要点,由表及里回答。
比喻意义将新中国诞生的前夜比喻为“黎明前夜”,暗示了浴血奋战的全国大解放背景。
主旨意义意味着中国农民的觉醒,明白新中国的“黎明”到来,需要浴血奋战,忘我牺牲。
答案:①暗示了人民军队浴血奋战,即将赢得全国大解放的时代背景;②意味着翻身做主拥有土地的农民,思想觉悟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
是烈士的牺牲换得的新中国“黎明”。
[评分细则]能从时代背景和人物角度答题,答对一点3分,答对两点6分。
其他角度的分析,言之有据,析之有理,酌情给分。
【类题拓展】阅读小说《黎明前夜》,完成问题。
小说以“黎明前夜”为题,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有关内容,简要探析。
答:答案:①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新中国即将解放的前夜;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新中国的“黎明”是由无数先烈的浴血奋战、忘我牺牲才实现的。
③暗示了英烈牺牲的意义,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突破点二主题的分析探究[典例]这篇小说富有象征意味。
请结合文本,联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6分)[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这是一篇晚清时期的讽刺小说,小说以一条大破船为喻,写晚清王朝的危局。
船上各色人等,象征了清末社会的各阶层,统治者、百姓、改良派、革命派,等等。
2020-2021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抢分点概括分析题答题技巧(8页)
2020-2021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抢分点概括分析题答题技巧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韦澳,字子裴,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温曰:“元裕端士,若轻之邪?”澳曰:“然恐无呈身御史。
”竟不诣元裕之门。
周墀节度郑滑,表署幕府..。
会墀入相,私谓曰:“何以教我?”澳曰:“愿公无权。
”墀愕然,不喻其旨。
澳曰:“爵赏刑罚,人主之柄,公无以喜怒行之,俾庶官各举其职,则公敛衽..庙堂上,天下治矣,乌用权?”墀叹曰:“吾先居此,得无愧乎!”擢考功员外郎,进学士称旨,改京兆尹。
帝舅郑光主墅吏豪肆,积年不输官赋,澳逮系之。
帝问其故,澳具道奸状,且言必置以法。
帝曰:“可贷否?”答曰:“陛下自内署..擢臣尹京邑,安可使画一法独行于贫下乎?”太后为输租,乃免。
由是豪右敛迹。
会户部阙判使,帝以问澳。
曰:“臣老矣,力疲气耗,烦剧非所任者。
”帝默不乐。
出谓其甥柳玭曰:“吾不为时相所信,忽自宸旨..委以使务,必以吾他歧得之,何以自明?今时事浸恶,皆吾辈贪爵位致然。
”未几,授河阳节度使。
懿宗立,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吏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
就迁河南尹,辞疾不拜,逾年卒,赠户部尚书,谥曰贞。
澳在河阳累年,宣宗遣使以簿纸手作诏赐澳曰:“密饬装,秋当见卿。
”盖将以为相也。
因问辅养术,澳具言金石非可御,方士怪妄,宜斥远之。
其八月,帝崩,不果相。
为学士时,帝尝曰:“朕每遣方镇刺史,欲各悉州郡风俗者,卿为朕撰一书。
”澳乃为《处分语》。
后邓州刺史薛弘宗中谢,帝敕戒州事,人人惊服。
(摘编自《新唐书·韦澳传》《旧唐书·韦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B.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C.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D.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解析:断句涉及两处的判断,第一处“方静寡欲”是其为人性格,“十年不肯调”是这种性格的外在体现;第二处“归以告”“不答”的主语分别为“韦温”“韦澳”,按“温归以告/澳不答”断开即可。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讲义:专题《材料比较的两个热点 》含答案
抢分点三材料比较的两个热点——内容的侧重点与报道角度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2页如何比较内容的侧重点与报道角度非连续性文本的材料往往与同一个人物或事件相关,但是所侧重的方面、观察问题的视角、讨论的焦点又有所不同。
故而,常常可以就此展开比较。
常考的内容是信息异同比较与不同角度比较。
解答信息异同比较题,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明确任务,即比较什么样的信息,如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人物影响、人物成就、事件背景、事件过程、事件结果等。
对同样的人或事进行报道,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或者介绍人物成长经历,或者介绍人物的突出贡献,或者介绍事件的重要意义,或者介绍事件的发展过程。
设置题目时可以考查报道的侧重点,可以考查作者的视角变化,还可以考查不同视角下相关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
[核心提示]在新闻阅读中,新的考题示例增加了对比分析的题型,涉及两个题目:一是比较新闻报道的侧重点,一是比较新闻报道的角度。
这两个题目既涉及新闻的内容,又涉及新闻的文体特征、手法,概括性、综合性比较强,又因为是新增加的题型,二轮复习应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
突破点一比较内容的侧重点[典例]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答题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通读文本,全面把握文本内容。
“材料一”是一则消息,报道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圆满完成既定目标这一重大科研成果。
“材料二”从出处看,是一则人物通讯,与“材料一”形成补充关系。
“材料三”是一则消息,是日本媒体对中国科学研究高速发展情况的评价。
第2步:看清题目要求,明确设问角度。
题目有三个关键词:“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简要分析”。
答题要从“不相同”分析。
第3步:多点对比,分角度写出答案。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看对象我国的《人民日报》国外的《自然》杂志日本的《读卖新闻》看深度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答案: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抢分点三标题与主题——小说常考的两类分析探究限时规范练(含解析)
标题与主题——小说常考的两类分析探究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雨夜小站柳青春雨刷刷地下着。
透过淌着雨水的玻璃车窗,看见秦岭西部太白山的远峰、松坡,渭河上游的平原、竹林、乡村,百里烟波,都笼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
当潼关到宝鸡的列车进站的时候,小街两边的店铺已经点起了灯火。
由于春汛,渭河的渡口暂时取消了最后一次摆渡,旅客们都陆陆续续进了这个旅馆或那个旅馆,只剩年轻的庄稼人梁生宝,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一只胳膊抱着用一条麻袋包着的被窝卷儿,黑幢幢地站在街边靠墙搭的破席棚底下。
来这里买稻种的生宝,碰到一个难题。
小伙子问过几家旅馆,连睡大炕也要两角钱。
他从家乡起身时,根本没预备住客店的钱。
心想:随便什么地方不能滚一夜呢?没想到眼前刷刷的春雨却把他搁在了这个小站。
“把他的!到哪里过一夜呢?”站在这异乡的陌生小街上,生宝的心却回到渭河下游的稻地里去了。
钱对于那里的贫雇农,是多么困难啊!起身时收集稻种钱,难着哩!其他互助组的庄稼人,要劳驾他捎买些稻种,临了却没弄到钱。
本互助组有两户,也是作为组长的他先垫着。
生宝心里明白:他带来了多少钱,要买多少稻种,还要运费和来回的车票。
他怎能贪图睡得舒服,多花一角钱呢?从前,汤河上的庄稼人不知道这郭县地面有种叫“百日黄”的急稻子,秋天割倒稻子来得及种麦,夏天割倒麦能赶上泡地插秧;只要有肥料,一年可以稻麦两熟。
任老四曾经溅着唾沫星子感激地对他说:“宝娃子!你这回领着大伙试办成功了,娃们就有馍吃了嘛!”“就说稻地麦一亩只收二百斤吧!全黄堡区五千亩稻地,要增产一百万斤小麦哩!生宝同志!”这是区委王书记开会时拿眼睛盯着生宝说的,生宝明白:那是希望和信赖的眼光……“我哪怕就在这席棚底下蹲一夜哩,也要省下这两角钱!”生宝对自己说,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十三岁就给财东家熬半拉子长工,青年时代又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叫作“困难”!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
最新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讲义
参考答案
突破点一
[典例]
思维流程:
B项,迁礼部侍郎。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擿辨无不伏者,铨综号为公平。
在原文均有对应且理解正确。
C项,李林甫恶其名高。杨国忠忌其才。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因谢遣,坚卧不出。
C.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他因名声高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妒忌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
D.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维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判断下列选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选项表述: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原文信息:(2018·全国卷Ⅰ)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第3步:留心易错,正确作答。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选项特点
①四个选项的先后顺序与原文内容的先后顺序大体一致。这种设置,有利于快速定位选项对应点。
②一般用一到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品格事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略加分析。设误点多在分析部分。
破解分析综合题两大关键点
关键点一:定区间。概括分析题,要根据选项的设置特点,依照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筛选出与选项相对应的语段或语句,锁定比对区间。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抢分点二形象题的三种考法——概括分析特征、手法和作用课件
一、文本梳理
1.梳理人物关系 ①小说中写了“ 骆驼 ”和“我 ”两个人物。 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骆驼,骆驼的理想是 养一头骆驼 。 ③“我”是小说的“次要人物 ”,我的理想是打工、写小说。 ④“我”和“骆驼”是工友。小说写“ 我 ”,是为 了 映衬骆驼 。
2.从情节看人物
①“骆驼”对自己名字的介绍是:“骆驼的骆,骆驼的驼”,
【典题示例】————————————————————————————————— [典例1] (2019·安徽淮北、宿州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问题。
南海驼铃 茨平
他说他叫骆驼,骆驼的骆,骆驼的驼。我脑子里立即出 现一片沙漠。沙漠起伏,流淌着线条的韵感。有支驼队在慢 慢地移动。夕阳西照,骆驼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驼铃声随 风而过。我说,你应该叫沙漠王子。
概括小说中“我”的形象特征,并简要分析。(6分)
[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理清关系,看清“身份”
在小说中,“我”是一位打工者,是作为陪衬主要人物“骆
驼”而出现的“ 次要人物 ”;“我”是骆驼的工友,小说
对骆驼的描写,重要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展现的,因此,
“我”又是
小说的线。索
⑤“你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些事呢?”少平不.解.地.问他 哥。“农民也不能光当个土财主,应该参加文化上的事 嘛!”少安用胡永合的话回答弟弟。
⑥“这道理听起来不错。可是你应该考虑自己的具体情 况。你的事业才刚开始,只赚下那么一点钱,就东跑西颠搞 这些事,实在有点不自量力!”少平不.客.气.地说。
Hale Waihona Puke [类题拓展] 1.小说中的“骆驼”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加以分 析。 答:
答案:①有理想,并为理想而努力。小说中的骆驼一直拥有 一个“骆驼梦”,他名字是骆驼,他熟知骆驼的习性;最后 离开工厂,买到了一头骆驼。②生活节俭、勤劳。他不抽烟, 认为抽烟是“烧钱”,他没有不良的嗜好,辛苦工作,一心 想挣钱买骆驼。③不切实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只按照 自己的理想生活,不顾现实,在海南养骆驼,最终理想破灭。 ④是刚走进社会的理想青年的典型。不切实际,只活在理想 之中,最后在生活中碰壁。
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比较材料异同
题型2 比较材料异同(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
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
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
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材料二: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
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
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
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
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
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2020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讲义:专题一 抢分点三观点推断题
抢分点三观点推断题——选项看逻辑,文内找依据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页把握作者观点态度三法1.根据位置找观点。
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在中间部分提出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在层层论述之后归纳出中心论点;还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题找观点。
一般论述类文章总是按照特定的目的或要求对某种事理、观点或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着重讲清是什么、为什么。
读这样的议论文,先要明确作者议论的问题是什么,然后一步步理清层次,找出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主张,就抓住了中心论点。
围绕中心论点,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展开的,每一个方面的中心句,往往就是分论点。
3.分析论据找观点。
由于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通过分析论据证明了什么,也可以把握文章的论点。
这种方法在阅读节选的文章时至关重要。
[核心提示]论述类文章阅读的第3题对应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但从选项所给的表述形式看,是对文章内容的合理想象与推断。
它不仅要求考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而且要求会思考,会分析,还要求合理运用联想,会从旧知中获得新知的推理与判断,具有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突破点一了解选项形式,明确表述逻辑选项表述的形式选项特点分析[典例](2018·全国卷Ⅰ,3)[文本见本专题读文示范]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解析:A.“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无中生有。
C.“无助于1.明显增强了推断能力选项多采用“应该”“也会”“要……要……”“如果……就”“只……有才”“为了”“可见”“由此”“说明”之类的词语,含有在把握作者观点态度之上的分析推断、合理想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抢分点三材料比较的两个热点——内容的侧重点与报道角度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2页突破点一比较内容的侧重点[典例]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答题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通读文本,全面把握文本内容。
“材料一”是一则消息,报道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圆满完成既定目标这一重大科研成果。
“材料二”从出处看,是一则人物通讯,与“材料一”形成补充关系。
“材料三”是一则消息,是日本媒体对中国科学研究高速发展情况的评价。
第2步:看清题目要求,明确设问角度。
题目有三个关键词:“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简要分析”。
答题要从“不相同”分析。
第3步:多点对比,分角度写出答案。
答案: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评分细则]第一问4分,第二问2分。
第一问每小点1分,全对4分。
【类题拓展】阅读例题中的非连续性新闻文本,回答问题。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解析:C项,无中生有,题目所给的三则材料没有“抢占市场份额”的相关表述。
答案:C三个角度比较报道的侧重点1.看对象。
非连续性文本所给材料虽然都是围绕一个问题展开,但不同材料因陈述的角度、作者的观点不同,对问题的切入点也不完全相同。
因此,要注意选文切入点,看清材料报道的对象;注意选文的题目、出处,看清材料是围绕什么问题,从什么角度展开的。
2.看深度。
有的新闻材料,仅就新闻事实进行报道,涉及的层面较浅;有的新闻,除新闻事实外,还有深厚的新闻背景、原因分析和结果预测,有作者的观点态度和相关人员的分析评论,涉及层面较深。
3.看宽度。
所谓新闻报道的宽度,就是新闻的涉及面,有的仅就某一事件、现象做客观纵向的报道,有的由此及彼,对同类现象和相关事件进行横向类比分析,如综述类新闻。
新闻的宽度不同,侧重点也不相同。
突破点二比较报道的角度[典例]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则材料在写作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6分)[答题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通读文本,了解文本大意。
“材料一”是一篇新闻通讯,报道了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在京举行的情况及意义。
“材料二”是一篇针对经典诵读活动的时评,意在阐述文学经典的“必读性”一般会大于社会经典的观点。
第2步:看清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角度。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明确比较的对象;(2)“简要说明”,明确答题的方式;(3)“两则材料在写作上有什么不同之处”,指明题目考查的角度。
第3步:根据要求,列出要点,组织答案。
答案:①内容方面:材料一侧重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介绍了咏诵会的相关情况;材料二侧重于谈论经典特性,阐释了社会经典和文学经典的区别。
②写法方面:材料一作为通讯,主要以叙述作为表达方式;材料二属于评论,旨在阐述作者观点,主要以议论作为表达方式。
[评分细则]每点3分。
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类题拓展】阅读例中的非连续性新闻文本,回答问题。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学经典咏诵会采用演唱、舞蹈、朗诵等多种形式诠释经典,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B.材料二的观点认为,文学经典的“必读性”大于社会经典,优秀的文学经典可以独立于时代,其价值不因时代而流失。
C.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什么是经典,如何诵读经典,以及诵读经典的意义。
D.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不仅比赛咏诵的内容,对咏诵者的诵读能力、舞台形象乃至才艺都有一定的要求。
解析:C项对两者材料的报道内容与角度的分析不正确。
材料一没有阐释什么是经典,材料二没有谈论如何诵读经典。
答案:C比较报道的角度异同须“三看”1.看体裁特征。
非连续性文本的材料,有通讯、时评、消息、调查、综述、访谈等。
不同的体裁,特征不同,写法各异,报道的视角也不尽相同。
2.看具体内容。
新闻报道的视角与文本的内容密切相关,不同的材料呈现出不同的视角,表现不同的观点。
3.看记者态度。
看记者是站在怎样的立场上,有怎样的观点态度,立场不同,观点不同,采访的对象不同,报道的目的不同,视角也可能不同。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6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摘编自人民日报《今天,为何要提“核心素养”》)材料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注】“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基于全面发展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它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品质结构。
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为“综合能力”,但都表达了对于未来的公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
材料三:作为与终身学习战略并行的教育变革的指导体系,核心素养已成为近十年来欧盟教育发展的支柱性理念。
欧盟希望以核心素养取代传统的以“读、写、算”为核心的基本能力,引发并指导各成员国的课程变革。
2006年12月,欧洲议会( 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会( European Council)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向各成员国推荐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八大核心素养体系,每个核心素养均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在这一建议案中,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
欧盟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是使全体欧盟公民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其突出特点在于统整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与追求。
相比分科知识,欧盟的核心素养理念具有更强的整合性、跨学科性及可迁移性等特征,但它并没有排斥母语、数学和科学等传统意义上的基本技能,这印证了欧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是强调跨学科、综合性的能力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的基本技能,而是将其作为核心素养的基础。
(摘自胡升平《核心素养·欧盟的观点》新浪博客)材料四: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的中层,素养在人的内层。
也就是说,素养跟人的关系最紧密。
知识、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但素养还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血液、神经,它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人的天性、习惯、气质、性格,所以它会在一切场合、一切活动中自然流露、表现出来,这是素养最本质的特点。
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
一般而言,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
但值得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转化为素养,只有当知识由公共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体知识、能力,由只在特殊情境表现出来的能力转化为具有广泛的迁移性的能力时,知识和能力才会成为人的一种素养。
反过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就是可以转化为人的素养的知识和能力。
(摘编自佘文森《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具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B.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涉及文化、自身、社会等方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C.欧盟学生核心素养以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为核心,统整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与追求。
D.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并能在活动中自然流露和表现出来。
因此,素养比能力更有价值。
解析:“因此,素养比能力更有价值”错,根据材料三可知,作者并没有明确地指出素养比能力更重要。
答案: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和材料二从社会价值角度全面地阐释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功能。
B.材料二图示表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多方面的,并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C.材料四从结构这个方面,论述素养在人的内层是最本质特点,并指出素养富有综合性、包容性。
D.四则材料围绕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题,涉及核心素养的教育、发展,以及国外成果。
解析:A项应为“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不同的角度全面阐释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
C项应为材料四在论述素养在内层最本质特点时,“具有”而不是“富有”综合性、包容性。
D项应为四则材料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题,涉及核心素养的教育、发展、国外成果,以及素养本质特点。
答案:B★3.(比较报道的内容与角度)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欧盟学生核心素养在内涵方面有哪些不同。
[答题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通读文本,全面把握文本内容。
第2步:看清题目要求,明确设问角度。
第3步:多点对比,分角度写出答案。
答:答案:①内容不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欧盟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
②价值取向(目标或特点)不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基于全面发展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它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品质结构;欧盟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是使全体欧盟公民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其突出特点在于统一涵盖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