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 公式、序列及函数的使用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报告手册学院年级专业姓名学号任课教师上机地点(以上由学生填写)实验教师(签字)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年月日一、实验说明本课程实验分为一般性实验(验证和简单设计)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两部分。
从第三周开始参考实验任务书(本报告中的五部分)完成每周规定的实验,并根据进度按要求认真填写本实验报告中的六、七部分,即3个阶段性实验报告、 1 个综合实验报告和 1 份学期总结。
此实验报告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本课程实验从开课学期第三周开始实习,每周 2 学时, 16 周结束,共28学时。
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
上机内容参见实验任务书。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会知识的运用与积累,能够举一反三,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要求1、每次实验课将考勤,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2、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相应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
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完成。
3、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交各专业班长或学习委员,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专业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四、实验报告要求一共要求填写 3 个阶段性实验报告和一个综合性实验报告,与每份实验报告对应产生的电子文档交由实验老师指定的位置,该电子文档也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五、实验任务书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实验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实验一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操作实验目的掌握鼠标和键盘的使用 ,掌握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文件管理操作。
实验要求(1)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打开和关闭操作(2)熟悉键盘指法和文字录入 ,了解中英文切换,全半角的切换;(3)掌握 Windows 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4)掌握“ Windows 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实验内容(1)窗口与菜单操作(2)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与属性设置(3)中文输入法的切换、全角输入与半角输入的切换(4)输入一篇 200 字以上的文章(5)“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的使用备注:参见《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实验1-1-1 实验 1-2-1 和实验1-2-2,并完成实验任务中的全部任务实验二控制面板与任务管理器的使用实验目的掌握 Windows 控制面板和任务管理器的使用。
实验八-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实验八-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一、验证性实验1.Z变换确定信号f1(n)=3^nU(n),f1(n)=co(2n)U(n)的Z变换。
2.Z反变换已知离散LTI系统的激励函数为f(k)=(-1)^k某U(k),h(k)=[1/3某(-1)^k+2/3某3^k]U(k),采用变换域分析法确定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f(t).3.绘制离散系统极点图采用MATLAB语言编程,绘制离散LTI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图,并从零极点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已知离散系统的H(z),求零极点图,并求解h(k)与H(e^jw)。
(1)实验代码(2)实验结果4.离散频率响应函数一个离散LTI系统,差分方程y(k)-0.81y(k-2)=f(k)-f(k-2),试确定:(1)系统函数H(z);(2)单位序列响应h(k)的数学表达式,并画出波形;(3)单位阶跃响应的波形g(k);(4)绘出频率响应函数H(e^jθ)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
1)实验代码2)实验结果二、程序设计实验1.试分别绘制下列洗头的零极点图,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如果系统稳定,绘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a)H(z)=(3某z^3-5某z^2+10某z)/(z^3-3某z^2+7某z-5)1)实验代码2)实验结果(b)H(z)=(4某z^3)/(z^3+0.2某z^2+0.3某z+0.4)1)实验代码2)实验结果(c)H(z)=(z^2-2某z-1)/(2某z^3-1)1)实验代码2)实验结果(d)H(z)=(2某z^2+2)/(z^3+2某z^2-4某z+1)1)实验代码2)实验结果2.分别确定下列信号的Z变换。
(a)f(k)=(2/5)^k某U(k)(b)f(k)=co(2某k)U(k)(c)f(k)=(k-1)U(k)(d)f(k)=(-1)^k某k某U(k)3.已知某LTI离散系统在输入激励f(k)=(1/2)^k某k某U(k)时的零状态响应为Yf(k)=[3某(1/2)^k+2某(1/3)^k]U(k),通过程序确定该系统的系统函数H(z)以及系统的单位序列响应h(k).4.分别确定下列因果信号的逆Z变换。
实验八 木马病毒清除实验

实验八木马病毒清除实验1.实验目的(1)熟悉BO2K木马的源代码。
(2)熟悉BO2K木马的原理和用法2.实验所需条件和环境1、硬件HPDX23582、Windows32操作系统,Visual Studio 7.0 编译环境3.实验步骤1、从随书资源目录\Experiment\Antitrojan\,文件为Antitrojan.sln为工程文件,使用Antitrojan.exe观察效果。
2、设计思路:1. 设计1.1功能本程序利用开放主机端口号和各个木马程序使用端口的对应关系,判断主机是否已中木马,中了何种木马(目前能查找一百余种),并能根据所中木马的类型,对其中的二十几种进行杀灭。
此外,用户可自行追加数据库,增加能查找病毒的种类。
1.2程序流程1.3核心数据结构本程序的数据文件Trojan.txt使用了TROJAN结构来保存木马的名称,对应打开端口号和查杀代码:TROJAN: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说明nPort 数字该木马所使用的端口号。
TroName 字符串该木马的名称。
nKillno 数字该木马的查杀号,杀除函数调用。
pnext 指针用于构成链表结构指针在Trojan.txt中,每行为一个木马项,格式为2. 关键技术2.1技术背景一般情况下,特定木马在运行时都会打开特定的端口和主控端进行通信,利用木马的这个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已知木马的名称和其使用端口的对应数据库来检测主机是否感染了木马,一旦得知了木马名称,就可以调用针对此木马的杀灭手段进行消除。
本程序就是利用了木马这样的特性进行编写,在windows系统中,netstat命令可以很轻松的取得本地打开端口的列表,我们可以在程序中用system函数调用此命令,并读取保存的结果,就可以取得主机所有打开的端口(包括tcp和udp)。
对于杀除木马,通常通过以下一系列手段进行:消灭主机中运行的木马进程。
消灭主机中存在的木马文件。
删除木马在主机注册表中添加的项。
电路实验八 二阶电路的响应与状态轨迹

1实验八 二阶电路的响应与状态轨迹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实验方法研究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了解电路元件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2.观察、分析二阶电路响应的三种状态轨迹及其特点,以加深对二阶电路响应的认识与理解。
二、实验原理一个二阶电路在方波正、负阶跃信号的激磁下,可获得零状态与零输入响应,其响应的变化轨迹决定于电路的固有频率,当调节电路的元件参数值,使电路的固有频率分别为负实数、共轭复数及虚数时,可获得单调地衰减、衰减振荡和等幅振荡的响应。
在实验中可获得过阻尼,欠阻尼和临界阻尼这三种响应图形。
简单而典型的二阶电路是一个RLC 串联电路和GCL 并联电路,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对偶关系。
本实验仅对GCL 并联电路进行研究。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四、实验内容与步骤利用动态线路板中的元件与开关的配合作用,组成如图8-1所示的GCL 并联电路。
令R 1=10KΩ,L =10mH ,C =1000PF ,R 2为10KΩ可调电阻器,令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为Um =3V ,f =1KHz 的方波脉冲信号,通过同轴电缆线接至上图的激励端,同时用同轴电缆线将激励端和响应输出端接至双踪示波器的Y A 和YB 两个输入口。
图 8-1 GCL 并联电路1.调节可变电阻器R 2之值,观察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由过阻尼过渡到临界阻尼,最后过渡到欠阻尼的变化过渡过程,分别定性地描绘、记录响应的典型变化波形。
2.调节R 2使示波器荧光屏上呈现稳定的欠阻尼响应波形,定量测定此时电路的衰减常数α和振荡频率ωd 。
3.改变一组电路参数,如增、减L 或C 之值,重复步骤2的测量,并作记录。
随后仔细观察,改变电路参数时,ω与α的变化趋势,并作记录。
五、实验注意事项1.调节R2时,要细心、缓慢,临界阻尼要找准。
2.观察双踪时,显示要稳定,如不同步,则可采用外同步法(看示波器说明)触发。
六、预习思考题1.根据二阶电路实验线路元件的参数,计算出处于临界阻尼状态的R2之值。
序列及其应用

序列及其应用序列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由一串有规律的数字或对象组成的有序集合。
序列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本文将介绍序列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
一、序列的基本概念及性质序列是由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字或对象组成的集合。
一般来说,序列可以表示为 {a₁, a₂, a₃, …},其中 a₁, a₂, a₃, … 分别为序列的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等。
序列中的每一项可以是数字、字母、词语或其他对象。
序列有许多重要的性质。
首先,序列可以是有界的,即它的项的值在一个范围内。
如果序列中的项都小于或等于一个常数 M,那么这个序列就是有上界的;如果序列中的项都大于或等于一个常数 N,那么这个序列就是有下界的。
其次,序列可以是递增的或递减的。
如果序列中的每一项都比其前一项大,那么这个序列就是递增的;反之,如果序列中的每一项都比其前一项小,那么这个序列就是递减的。
最后,序列可以有一个公式或规律,根据这个公式或规律可以求出序列中的任意一项。
这个公式称为序列的通项公式。
通项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序列的任意一项,也可以用来推导序列的其他性质。
二、数列及其应用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序列,其中每一项都是数字。
数列在数学中经常用于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包括数学建模、物理学、金融学等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列及其应用: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其前一项之差都相等。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ₙ = a₁ + (n-1)d,其中 a₁是首项,d 是公差,n 是项数。
等差数列广泛应用于代数运算、数学建模以及物理中的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研究中。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其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ₙ = a₁ * r^(n-1),其中 a₁是首项,r 是公比,n 是项数。
等比数列在金融学、电路分析以及指数增长问题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Fortran95实验指导 实验八 子程序

实验八 函数与子例行程序子程序是FORTRAN95提供的重要功能之一,FORTRAN95允许用户自己定义子程序,允许用户通过子程序设计和编写程序。
在设计和编写一个复杂的程序时,通常需要使用科学的程序设计方法,如: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等,子程序功能完全支持结构化和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和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可通过子程序得到应用。
使用子程序可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和可修改性,是编写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程序的有效手段。
子程序分内部子程序和外部子程序。
内部子程序是包含在程序单元CONTAINS 结构中的子程序,只有定义它们的程序单元才能调用执行它们。
内部子程序包括函数子程序和子例行程序两类,通常将函数子程序简称为函数,子例行程序简称为子程序。
本次实验是学习和掌握子程序的一次系统实验活动。
通过本次实验,能够熟练使用语句函数、内部子程序、外部子程序设计和编写程序,求解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一、实验目的1.了解函数的有关基本概念,如:函数名称、函数自变量、函数调用、函数表达式等。
2.掌握语句函数定义、调用、参数的基本内容和使用规则。
3.掌握使用语句函数设计和编写程序的方法。
4. 了解内部子程序的有关基本概念,如:定义、调用、形式参数、实在参数、参数传递关系等。
5. 掌握内部子程序定义、调用、形式参数、实在参数、参数传递的基本内容和使用规则。
6. 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7. 掌握使用内部子程序设计和编写程序的方法。
8. 了解递归概念,掌握递归问题的求解方法。
9. 掌握递归子程序定义、调用、参数传递关系的基本内容和使用规则。
10. 了解外部子程序概念,掌握并行、协调、合作编写大型复杂程序的方法。
11. 掌握外部子程序定义、调用、参数传递关系的基本内容和使用规则。
12. 掌握使用递归和外部子程序设计和编写程序的方法二、实验内容11、问题描述在解决某工程计算问题时,遇到下列函数:2()12y x x x =++2()f x =()p x =()q x =计算x=0.1,0.2,0.3时,上述函数的值,并输出。
函数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报告

函数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报告引言函数是计算机编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能够将一系列的指令封装成一个独立的模块,使得代码的复用和维护更加简单和高效。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和掌握函数的定义、调用和返回值等基本概念,以及函数的参数传递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目标是:1. 理解函数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3. 掌握函数的参数传递和返回值的使用;4. 能够设计并实现简单的函数。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作用;2. 学习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3. 理解函数的参数传递和返回值的概念;4.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函数;5. 运行并测试实现的函数。
实验过程1. 理解函数的概念和作用函数是一段封装了一系列指令的代码块,它可以被其他代码通过调用的方式来执行。
函数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将一些常用的功能封装成函数,可以在多个地方进行调用,避免了重复编写相似的代码。
- 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将复杂的逻辑拆分成多个函数,分工明确,易于理解和修改。
2. 学习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函数的定义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函数名:标识符,用于调用函数;- 参数列表:函数执行时需要接收的参数;- 返回值类型:函数执行完毕后返回的结果类型;- 函数体:包含了具体的代码实现。
函数的调用方法为直接使用函数名,后跟参数列表(如果有的话)。
3. 理解函数的参数传递和返回值的概念函数的参数传递可以通过值传递和引用传递两种方式进行。
值传递是指将参数的值复制一份传递给函数,而引用传递是指将参数的地址传递给函数。
函数可以通过返回值将计算结果返回给调用者。
返回值可以是单个值,也可以是一个列表或对象等复杂类型。
4.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函数我们将设计一个简单的函数,用于计算两个整数的和。
函数定义如下:pythondef add(a, b):return a + b5. 运行并测试实现的函数我们可以在程序中调用这个函数来计算两个整数的和。
时间序列分析(实验指导)

时间序列分析(实验指导)时间序列分析实验指导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应⽤软件的普及,对⾼等院校的实验教学提出了越来越⾼的要求。
为实现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动⼿能⼒的培训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知识、能⼒、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
为此,我们组织统计与应⽤数学学院的部分教师编写了系列实验教学指导书。
这套实验教学指导书具有以下特点: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中的⼤量经济案例紧密联系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有利于提⾼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②理论教学与应⽤软件相结合,我们根据不同的课程分别介绍了SPSS、SAS、MATLAB、EVIEWS等软件的使⽤⽅法,有利于提⾼学⽣建⽴数学模型并能正确求解的能⼒。
这套实验教学指导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始终得到安徽财经⼤学教务处、实验室管理处以及统计与应⽤数学学院的关⼼、帮助和⼤⼒⽀持,对此我们表⽰衷⼼的感谢!限于我们的⽔平,欢迎各⽅⾯对教材存在的错误和不当之处予以批评指正。
统计与数学模型分析实验中⼼ 2007年2⽉⽬录实验⼀ EVIEWS中时间序列相关函数操作 ·································· - 1 - 实验⼆确定性时间序列建模⽅法··············································· - 8 - 实验三时间序列随机性和平稳性检验 ····································· - 18 - 实验四时间序列季节性、可逆性检验 ····································· - 21 - 实验五 ARMA模型的建⽴、识别、检验 ···································· - 27 - 实验六 ARMA模型的诊断性检验 ················································ - 30 - 实验七 ARMA模型的预测···························································· - 31 - 实验⼋复习ARMA建模过程······················································· - 33 - 实验九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 - 35 -实验⼀ EVIEWS中时间序列相关函数操作【实验⽬的】熟悉Eviews的操作:菜单⽅式,命令⽅式;练习并掌握与时间序列分析相关的函数操作。
如何使用公式和函数

如何使用公式和函数在现代社会中,数据处理和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
公式和函数作为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的基本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掌握正确使用公式和函数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公式和函数,并分享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公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公式是数学和科学中常用的表达方式,用来表达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公式可以用来计算、预测和推断数据。
1.1 公式的表示方法在使用公式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公式的表示方法。
通常,公式由变量、运算符和常数组成。
变量代表需要计算或推断的量,运算符表示不同的计算方式,常数是固定的数值。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一个圆的面积(S):S = π * r^2其中,S代表面积,π代表圆周率,r代表半径。
通过给定半径的值,就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1.2 公式的应用示例公式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数学、物理、金融等。
以下是一些公式的示例:- 数学:勾股定理 a^2 + b^2 = c^2,用于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 物理: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F = ma,用于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 金融:复利计算公式A = P(1 + r/n)^(nt),用于计算复利的总金额。
二、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函数是一种将输入值映射到输出值的关系。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函数可以用来进行各种运算和数据转换。
2.1 函数的组成和表示方法函数由函数名、参数和返回值组成。
函数名表示函数的名称和功能,参数是指传递给函数的输入值,返回值是指函数计算后返回的结果。
常见的函数表示方法包括数学符号表示和程序语言函数表示两种。
数学符号表示通常使用小写字母和希腊字母来表示函数和参数。
而在程序中,函数通常使用函数名和参数列表来表示。
例如,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以下函数表示计算一个数的平方:f(x) = x^2而在程序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式来表示:def square(x):return x ** 22.2 函数的应用示例函数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头歌云课实验八:数组及其应用

头歌云课C语言实验八:数组及其应用关卡1:折半查找关卡2:二位数组操作关卡3:二维数组的展开关卡4:数组元素交换关卡5:幻方第1关: 折半查找本关任务:由N个有序整数组成的数列已放在一维数组中,给定程序的功能是:利用折半查找法查找整数m在数组中的位置。
若找到,返回其下标值,否则返回-1。
编程要求请仔细阅读右侧代码,结合相关知识,在Begin-End区域内进行代码补充,完成编写折半查找的小程序。
测试说明平台会对你编写的代码进行测试:测试输入:5预期输出:-5 4 9 15 28 45 66 89 100 180Not be found!测试输入:9预期输出:-5 4 9 15 28 45 66 89 100 180m=9,index=2代码:#include <stdio.h>#define N 10int main(){int i, a[N]={-5,4,9,15,28,45,66,89,100,180 }, k=-1, m; int low=0, high=N-1, mid;for(i=0;i<N;i++)printf("%d ", a[i]);printf("\n");scanf("%d",&m);while(low <= high){mid = (low + high) / 2;if(m < a[mid])high = mid-1;/***** 以下一行有错误*****/else if(m > a[mid]) low=mid+1;/***** 以下一行有错误*****/else {k=mid;break;}}if(k>=0)printf("m=%d,index=%d\n",m,k);elseprintf("Not be found!\n");return 0;}第2关: 二位数组操作本关任务:输入一个N×N的二维数组。
实验八--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20051216

八、思考题:
1.基础电化学实验中有哪些测量方式?
答:1、低压音频交流电设备——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导电能力
2、低压直流电设备:①电池的电压差——电极的规定电极电势
②电极表面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③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导电能力
b、测量待测电池的电动势:
将换档旋钮打在未知1或未知2处,重复标准化过程相同的操作。调节中间5个读数旋钮,使检流计指示为0,此时的旋钮读数就是所测电池的电动势。注意为防止电极极化,尽快达到对消,可在测量前粗略估计一下所测电池的电动势的数值,将5个大旋钮的读数放到粗估的数字上,然后用仔细调节旋钮,调节时不可将检流计上的“电极”键栓死,为什么?
(1)组装电池:将上述制备的银电极与实验室提供的Ag-AgCl|Cl-(1.000mKCl)参比电极组成电池,Ag-AgCl|Cl-(0.1000m)║AgNO3(0.1000m)|Ag。根据理论计算确定电极电位的高低与电极的正负,将其置于恒温槽中,将自制的KNO3盐桥横插在两半电池管的小口上,注意两半电池管中溶液一定要与盐桥底端相接,将恒温槽置于25℃,恒温10-15分钟后测量。
2.为什么在测量原电池电动势时,要用对消法进行测量?而不能使用伏特计来测量?
答: 要准确测量电池电动势只有在电流无限小的可逆情况下进行,对消法可达到此目的。伏特计与待测电池接通后,要使指针偏转,线路上必须有电流通过,这样一来变化方式不可逆,所测量结果为有“极化”现象发生时的外电压。
3.在原电池电动势测量过程中,需要使用标准电池,标准电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什么?
= (7-3)
所以只要测得该电池的电动势就可根据上式求得AgCl的Ksp。 其中 为AgNO3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 为KCl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当 =0.1000m时, =0.734, =1.000m时, =0.606。
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解读

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解读公式和函数是数学和物理学中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它们在描述和解决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解释二者的概念入手,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首先,公式是用符号表示的数学关系式。
公式通常由符号、数字和运算符组成,用于描述数学和物理问题之间的关系。
每个符号代表一个数值或一个未知数,通过运算符对这些符号进行运算,得到一个数值或者一个表达式。
公式可以通过代入具体数值或解方程的方法来求得答案。
举例来说,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 F=ma,表示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在这个公式中,F代表力的大小,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当给定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时,可以通过将具体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力的大小。
其次,函数是将一个或多个输入映射到一个输出的关系。
函数也是用符号表示的,常用的表示方法是y=f(x),其中y表示函数的输出,x表示函数的输入,f表示函数的规则。
函数可以描述各种数学和物理问题之间的关系,例如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举例来说,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v=f(t),其中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f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当给定时间时,可以通过将具体数值代入函数计算速度的大小。
在实际应用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
它们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描述关系:公式和函数可以描述物理和数学问题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合适的公式和函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
2.解决方程:公式和函数可以被用来解决方程。
通过将具体数值代入方程,我们可以计算未知量的值。
这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重要,例如计算贷款利息、解决物理问题等。
3.预测和模拟:通过公式和函数,我们可以预测和模拟未来的变化。
例如,通过建立一个描述人口增长的函数,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口数量。
这对于做出决策和规划非常有帮助。
4.优化问题:在一些问题中,我们需要求解一个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实验八 Excel的数据管理与分析

实验八Excel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实验八 Excel的数据管理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 2.掌握对数据表(或称为数据清单)的排序、分类汇总、筛选等简单的数据库管理分析操作掌握图表的建立以及修改的方法二、实验内容在可写硬盘D盘或E盘的根目录中新建一个以本人学号和姓名为文件名的作业文件夹(例如,081234567张三),根据相关素材(素材在“Excel素材”文件夹中)完成以下内容:......1.把“附录四.xls”保存到作业文件夹下,并改名为“Ex8_1.xls”。
按照下列要求制作Excel工作簿:(1)在同一工作簿中复制工作表“成绩表”两次,并将新复制的工作表分别更名为“汇总表”和“备份表”。
(2)列出工作表“成绩表”中,语文成绩>100分且数学成绩>100分且英语成绩>110分的所有学生的名单。
(提示:使用“数据”菜单-“筛选”-“自动筛选”)【参考4.4.3-4】(3)列出工作表“备份表”中的语文成绩>100分且数学成绩>100分或者英语成绩>110分的所有学生的名单。
(提示:使用“数据”菜单-“筛选”-“高级筛选”)【参考4.4.3-4】(4)将工作表“数据源”的D2:D52区域内容复制到工作表“汇总表”的A2:A52区域中。
(5)在工作表“数据源”的A3:A52单元格中,分别填入各学生的序号:1、2、??50,并按出生日期先后排序。
【参考4.4.3-2】(6)在“汇总表”中按籍贯进行分类汇总(要求籍贯按升序排列,汇总结果显示在数据下方),求各地区语文、数学和英语课程平均分。
【参考4.4.3-3】(7)在“汇总表”中根据各地区语文、数学和英语课程平均分在本工作表中以行方式生成簇状柱形图表,为该图表添加标题“成绩分析”,图例位置放在底部。
【参考4.4.4】(8)将“成绩分析”图表以普通方式和“增强型图元文件”方式(提示:使用“编辑”菜单-“选择性粘贴”)粘贴到一个Word文档中,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
excel的公式函数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excel的公式函数的使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Excel中常用的公式函数的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
实验环境:1. 实验工具:Microsoft Excel2. 实验数据:包括数字、日期、文本等类型的数据实验步骤:1. 基本公式的使用a. 实验目的:掌握Excel中基本的加减乘除等运算公式的使用方法,验证其计算准确性。
b. 实验过程:在Excel表格中输入一组数字数据,如1、2、3、4,并使用加、减、乘、除公式进行计算,并核对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2. SUM函数的使用a. 实验目的:了解SUM函数对多个单元格的加总计算,并验证其在数据汇总中的应用。
b. 实验过程:在Excel表格中输入一列数字数据,如1、2、3、4,并使用SUM函数对这些数据进行加总计算,并核对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3. VLOOKUP函数的使用a. 实验目的:了解VLOOKUP函数在数据查找和匹配中的应用,验证其对数据查找的准确性。
b. 实验过程:在Excel表格中准备两个数据范围,分别为查找表和数据源表,使用VLOOKUP函数在查找表中查找匹配数据源表中的数据,并核对查找结果是否准确。
4. IF函数的使用a. 实验目的:了解IF函数在逻辑判断中的应用,验证其在条件判断中的准确性。
b. 实验过程:在Excel表格中输入一列数字数据,如1、2、3、4,并使用IF函数对这些数据进行条件判断,并核对判断结果是否准确。
5. DATE函数的使用a. 实验目的:了解DATE函数在日期处理中的应用,验证其对日期计算的准确性。
b. 实验过程:在Excel表格中输入日期数据,并使用DATE函数对这些日期进行计算,并核对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基本公式的使用实验结果表明,Excel中的基本运算公式能够准确计算数字数据的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合实际运算需求。
2. SUM函数的使用实验结果表明,Excel中的SUM函数能够准确实现对多个单元格的加总计算,方便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
C语言上机操作指导实验五数组(1) 实验八函数(2)

第 4页,共 14页
《C 程序设计》实验及课程设计项目报告
下标= a 2
0
1 8
2 16
3 14
4 1 10
5 8
6
7 16
8 4
9 20
10 6
部分源代码: k=0; if ( a[k]<a[1] ) 真 k=1; 执行 k=0; if ( a[k]<a[2] ) 假 for ( i=1; i<10; i++ ) k=2; 不执行 if ( a[k]<a[i] ) if ( a[k]<a[3] ) 真 k=i; k=3; 执行 相关知识:①删除数组元素的概念;②移动数组元素的算法;③求最大值位置的算法。 7. 以下 sy30.c 程序的功能是:从键盘上输入若干个学生的成绩,统计计算出平均成绩,并输 出低于平均分的学生成绩,用输入负数结束输入。请填空: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 float x[1000], sum=0.0, ave, a; int n=0, i; printf ("Enter mark : \n") ; scanf("%f", &a); while (a>=0.0 && n<1000) { sum+= ; x[n]= ; n++; scanf("%f", &a); } ave= ; printf ("Output : \n"); printf ("ave = %f\n", ave); for (i=0; i<n; i++) if ( ) printf("%f\n", x[i]); } 8.打印如下杨辉三角形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编程点拨: 杨辉三角形有如下特点: 1 只有下半三角形有确定的值; 2 第一列和对角线上的元素值都是 1; 3 其它元素值均是前一行同一列元素与前一行前一列元素之和。
实验八-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实验

实验七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实验一 实验目的1. 熟悉CCS 集成开发环境;2. 了解FFT 的算法原理和基本性质;3. 熟悉DSP 中cmd 文件的作用及对它的修改;4. 学习用FFT 对连续信号和时域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方法;5. 利用DSPLIB 中现有的库函数;6. 了解DSP 处理FFT 算法的特殊寻址方式;7. 熟悉对FFT 的调试方法。
二 实验内容本实验要求使用FFT 变换对一个时域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同时进行IFFT 。
这里用到时域信号可以是来源于信号发生器输入到CODEC 输入端,也可以是通过其他工具计算获取的数据表。
本实验使用Matlab 语言实现对FFT 算法的仿真,然后将结果和DSP 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其中原始数据也直接来自Matlab 。
三 实验原理一个N 点序列][k x 的DFT ][m X ,以及IDFT 分别定义为:1,,1,0,][][10-==∑-=N m W k x m X km NN k 1,,1,0,][1][10-==--=∑N k W m X N k x km N N m如果利用上式直接计算DFT,对于每一个固定的m,需要计算N 次复数乘法,N-1次加法,对于N 个不同的m,共需计算N 的2次方复数乘法,N*(N-1)次复数加法.显然,随着N 的增加,运算量将急剧增加, 快速傅里叶算法有效提高计算速度(本例使用基2 FFT 快速算法),利用FFT 算法只需(N/2)logN 次运算。
四 知识要点 .1、 CMD 文件的功能及编写2、 一种特殊的寻址方式:间接寻址间接寻址是按照存放在某个辅助寄存器的16位地址寻址的。
C54x 的8个辅助寄存器(AR0—AR7)都可以用来寻址64K 字数据存储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存储单元。
3、 TMS320C54x DSPLIB 中关于FFT 变换的一些函数的调用(SPRA480B.pdf )利用DSPLIB 库时,在主程序中要包含头文件:54xdsp.lib4、 FFT 在CCS 集成开发环境下的相关头文件#include <type.h> //定义数据类型的头文件#include <math.h> //数学函数的头文件,如sqrt.#include <tms320.h> //定义数据类型的头文件#include <dsplib.h> // DSPLIB库文件五实验程序说明1、实验主要函数/***************************正变换*************************************/cbrev(x,x,NX/2); //倒序rfft(x,64,0); //实数FFT变换//求频谱由于FFT程序计算得到的数据只是频谱的实部和虚部,不包含计算幅度谱的//成分(所以描述DSP的参数中给出计算N点FFT的时间,是指不含计算幅度谱的时间),//因此要得到幅度频谱,必须另外增加程序语句来实现。
公式与函数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Excel公式与函数实验时间: 2012年2月27日星期一 1、2节实验目的:1.掌握公式的使用方法;2.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一)公式的使用1. 运算符号Excel的运算符号有三类:①算术运算符②比较运算符③文本连结符2. 公式及公式的基本结构公式以等号(=)开头,后面是参与运算的数据和运算符。
如:=B5*2+SUM(C3:E4)3. 公式的输入和复制(1)输入公式方法:在单元格或编辑栏中输入公式。
(2)复制公式方法:用鼠标左键拖动填充柄。
4. 单元格引用单元格引用有相对引用、绝对引用、混合引用等。
(1)相对引用:采用“A1”样式,复制公式时,行列都会按照相对位置自动调整。
(2)混合引用:采用“$A1”或“A$1”样式,复制公式时,只有行可变或只有列可变。
(3)绝对引用:采用“$A$1”样式,复制公式时,行列都不变。
(二)函数的使用1.函数的组成函数的基本格式是:函数名(参数序列)。
每个函数名后一定有小括号,括号内有零个、一个或多个参数,如有多个参数,参数之间以逗号“,”分开。
如:求和函数SUM(A4,D2:I2)。
2.函数的输入和复制(1)输入函数选择单元格后,执行菜单“插入”|“函数”命令或单击编辑栏中“插入函数”的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函数,设置函数的参数。
(2)复制函数:用鼠标左键拖动填充柄。
3.常用函数的使用(1)求和函数SUM()(2)条件求和函数SUMIF()(3)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4)求最大值函数MAX(),求最小值函数MIN()(5)计数函数COUNT()、COUNTIF()、COUNTA()(5)条件函数IF()。
《物理实验》实验八电势差计的使用

实验八电势差计的使用【实验目的】1、掌握电势差计的工作原理和线路结构。
2、掌握电势差计的使用方法,学会用电势差计测量电动势或电势差。
【实验仪器】箱式电势差计(UJ-25型)、标准电池、工作电池,检流计、变阻器、电阻箱、电阻板等。
【实验原理】电势差计是一种精密测量电势差的仪器,它不仅可以精确测量电动势、电压、电流和电阻等,还可用来校准精密电表和直流电桥等直读式仪表,在非电量测量(如温度、压力、位移和速度等)的电测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一、补偿原理1、若用伏特表并联到电池的两端,(如图8-1)所示,由于伏特表内阻不是无限大,因此,电池内部特有电流通过。
这时,伏特表测得的不是电池的电动势而是电池的端电压V=E x-Ir(r 为电池内阻)。
图8-1 伏特表测电阻示意图图8-2 补偿法测电压示意图要准确测量电动势可采用图8-2所示的办法。
E x是待测电动势的电源;E0是可调的已知电动势电源。
调节E0,使灵敏电流计指零。
此时,回路中两电源的电动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即E x= E0。
这种情况称为待测电动势E x得到己知电动势E0的补偿,这种互相抵消电势差的方法叫补偿法。
用补偿法测量电势差的实质是将待测电势差与己知电势差进行比较从而求出待测电势差的值。
二、电势差计的基本原理电势差计是根据补偿原理制成的一种精密测量仪器。
它的基本线路如图8-3所示。
图8-3 电势差计的基本原理图该线路由两部分电路组成。
虚线上部叫工作回路,R p为滑线变阻器作为制流器,起控制回路电流I的作用。
AB是精密电阻作为分压器,C、D是它的输出端。
C、D两个触点不但可以在A、B上移动,而且在任何位置上,C、D之间的电阻数值R CD都可以准确知道。
如果把工作回路中的电流调到某一确定的数值I N,则V CD=I N R CD就是已知的了。
这样电势差计的工作回路就可以提供一个与图8-2中的E0相当的电势差V CD,并且是可知和可调的。
虚线下部叫补偿回路,连接待测电动势E x和检流计G。
zucc科学计算实验八实验报告

zucc科学计算实验⼋实验报告浙江⼤学城市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科学计算实验项⽬名称数值积分实验成绩指导⽼师(签名)⽇期 2013/12/12⼀. 实验⽬的和要求1.⽤Matlab 软件掌握梯形公式、⾟普森公式和⾼斯公式计算数值积分; 2.通过实例学习⽤数值积分解决实际问题。
⼆. 实验内容和原理分析应⽤题2-1,2-2,2-3要求将问题的分析过程、Matlab 源程序和运⾏结果和结果的解释、算法的分析写在实验报告上。
2-1 分析应⽤题⽤复合左(右)矩形、复合梯形、复合Simpson 三种积分公式计算由下表数据给出的积分1.50.3()y x dx ?。
k1 2 3 4 5 6 7 k x0.30.50.70.91.11.31.5其中函数()y x 为sin3xy x =+,将计算值与精确值作⽐较。
2-2⽤以下⼏种数值积分公式计算积分20sin x dx π,对区间[0,]2π进⾏2等分,使⽤Simpson 积分公式,并在该区间上使⽤两点和三点Gauss 积分公式,输出它们的数值结果,并与精确值作⽐较,说明理由。
提⽰:两点Gauss 积分公式为()((222bab a b a b a f x dx f f -++??≈-++三点Gauss 积分公式为585()(()(2929292bab a b a b a b a f x dx f f f ??-+++≈++使⽤两点guass 公式计算出的结果2-3分析应⽤题⼀辆汽车⽤84s 的时间驶完跑道的⼀圈。
汽车的速度每隔6s ⽤雷达测速仪确定,并从开始以ft / s 在下表中的各项给出。
求跑道有多长?注:可从数值积分的⾓度来求解。
2-1分析应⽤题⽤复合左(右)矩形、复合梯形、复合Simpson 三种积分公式计算由下表数据给出的积分1.50.3()y x dx ?。
k1 2 3 4 5 6 7 k x0.30.50.70.91.11.31.5其中函数()y x 为sin3xy x =+,将计算值与精确值作⽐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公式、序列及函数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序列填充及公式复制的方法;
2.掌握常用函数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并能用它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在Excel环境下完成以下各操作:
(一)序列填充及公式的使用
1.在Excel中创建一个空白工作簿
2.利用Excel提供的数据填充功能,在Sheet1工作表中输入以下数据:
⑴在区域A1:A9中从上到下填入:2,4,6,8,10,12,14,16,18
⑵在区域B1:B9中从上到下填入:1,2,4,8,16,32,64,128,256
⑶在区域C1:C12中从上到下填入:JAN,FEB,MAR,APR,MAY,JUN,JUL,AUG,SEP,OCT,NOV,DEC
⑷在区域D1:D7中从上到下填入: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3.在Sheet2工作表中,利用公式计算二次函数ax2+bx+c的值,其中a=2,b=3,c=5,x从-3到4变化,每隔0.5取一个函数值。
操作方法写出如下:
4.把工作簿以E81.XLS为文件名存入D:\EX8中。
(二)函数的使用
在Excel环境下打开D:\EX8\E82.XLS文件,依次完成以下各操作后按E83.XLS为文件名存入D:\EX8中。
1、统计函数的使用
⑴单击“统计函数”工作表;
⑵在区域F3:G8中用“统计函数”计算出各分店的统计值。
操作方法是:先在F3单元及G3单元输入的计算公式,然后选定区域F3:G3后双击其填充柄。
其中F3单元的公式为,G3单元的公式为。
⑶在区域B9:E12用“统计函数”计算出各季度的统计值。
2、条件函数的使用
⑴单击“条件函数”工作表。
⑵计算出各学生的平均分;
⑶给定各学生的成绩等级,规则如下:平均分≥90为“A”,80≤平均分<90为“B,70≤平均分<80为“C”,60≤平均分<70为“D”,平均分<60为“E”。
以此规则在区域F3:F62用IF函数确定各学生的等级。
⑷用FREQUENCY函数在区域I2:I5中统计出平均分0~59,60~79,80~99,100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
3、文本函数的使用
⑴单击“文本函数”工作表;
⑵在区域A2:F32给出的数据清单中,编号的前3位为系别信息,101为数学系,102为物理系,103为化学系,据此在区域B3:B32用函数求出每位教师的系别。
其中B3单元使用的公式为。
⑶已知身份证号的第7至第10位数为出生年份,据此在区域F3:F32用函数求出每位教师的出生年份。
其中F3单元使用的公式为。
4、日期函数的使用
⑴单击“日期函数”工作表;
⑵在区域A2:F32给出的数据清单中,在区域E3:E32用日期函数求出每位职工的工龄。
其中E3单元使用的公式为。
⑶在区域F3:F32用日期函数求出每位职工的工作天数(即自参加工作以来已经过的总天数。
其中F3单元使用的公式为。
5、财务函数的使用
使用 PMT 函数完成以下有关的操作:
⑴单击“财务函数”工作表;
⑵某企业向银行贷款5 万元,准备4年还清,假定当前年利率为 4 % ,在 B5 单元
计算每个月应向银行偿还贷款的数额,根据条件在 B2 : B4 补充所需内容。
其中单元格B5
使用的公式为。
⑶假定当前年利率为 5 %,为使 5 年后得到 10 万元的存款,在 D5 单元计算现在开
始每月应存多少钱?根据条件在 D2 : D4 补充所需内容。
其中单元格D5使用的公式为。
6、排位函数的使用
⑴单击“排位函数”工作表;
⑵使用函数和公式在F列计算参赛者在各个洞口打出的杆数总和(即总杆数),在G列计算总杆数与标准总杆数的差值;
⑶使用RANK函数在H列计算名次,名次排名原则为总杆数越少排名越前。
其中单元格H2使用的公式为。
三、思考与练习
在Excel环境下打开D:\EX8\E83.XLS文件,依次完成以下各操作后按原文件名保存。
1、在“频率分布函数”工作表中,用FREQUENCY函数统计出学生人数为不足100人,100~199人,200~299人,300~399人,400人及以上的系别个数,并将统计结果放在区域F10:G14中。
2、在“日期函数”工作表中,用日期函数在区域G3:G32求出每位职工的年龄(以上机时的实际日期来计算)。
3、在“综合函数”工作表中,按要求完成以下操作:
⑴在I1单元格中计算出年龄不超过40岁的人数。
⑵在I2单元格中求出年龄不超过40岁的人数占全体员工的百分比
⑶在I3单元格中求出平均年龄并使用ROUND函数取整数。
⑷在I4单元格中求出最大年龄。
4、以原文件名保存结果后退出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