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隧道施工通风必要性论文

关于隧道施工通风必要性论文
关于隧道施工通风必要性论文

探讨关于隧道施工通风的必要性

摘要:某公路隧道在施工中,由于钻眼、炸药爆破、装渣、喷射混凝土、内燃机械和运输汽车的排气、开挖时地层中放出有害气体等因素,使洞内氧气大大减少,且混杂各种有害气体与岩尘,造成洞内空气污浊。随着隧道不断开挖,不断向山体深处延伸,洞内温度和湿度相应提高,对洞内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有必要对隧道施工中关于通风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通风,必要性

一、关于隧道施工通风的必要性

某公路隧道在施工中,由于钻眼、炸药爆破、装渣、喷射混凝土、内燃机械和运输汽车的排气、开挖时地层中放出有害气体等因素,使洞内氧气大大减少,且混杂各种有害气体与岩尘,造成洞内空气

污浊。随着隧道不断开挖,不断向山体深处延伸,洞内温度和湿度相应提高,对洞内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较严重的影响。由于施工通风难度大。为了更换和净化隧道内的空气,供给洞内足够的新鲜空气,稀释、冲淡和排除有害气体和降低粉尘浓度,以改善劳动条件,保障施工作业人员身体健康、保证正常的安全生产,并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必须进行施工通风系统技术研究。

二、施工通风控制标准

1氧气含量

坑道中的氧气含量按体积比不低于20%。

2粉尘浓度

隧道技术员工作总结(技术类别)

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 自来到**项目部以来,我一直担任**隧道技术员一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严格遵守公司及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圆满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维护集体荣誉,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响应公司的号召,认真贯彻执行公司文件及会议精神。工作积极努力,任劳任怨,认真学习相关试验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20**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20**年既是忙碌又是充实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有困难也有收获,认真工作的结果就是既完成了个人职责,也加强了自身能力。现将这一年工作简要总结如下,请各位领导指导与纠正: 一、工作职责 1、负责隧道各施工工序的自检及旁站,以及向监理工程师报验; 2、负责隧道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与指导,以施工规范为准绳、以图纸为依据,及时纠正施工中的错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负责隧道施工内业资料的完善,包括施工日志、检验批的填写与整理,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等; 4、协助监控量测技术员做好围岩量测工作,准确的掌握围岩变形情况,安全有效地控制隧道施工; 5、负责隧道材料的监控,及时跟物资部门沟通; 6、负责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对现场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督促作业队限期整改,消隧道除一切安全隐患和质量通病。 二、工作成绩 1、*年*月底,隧道渗水严重,业主、监理、设计单位三方密切关注隧道施工,隧道施工压力顿时倍增,停工整顿多达10天时间,

面对这种特殊情况,我们通过与设计方联系变更**同时加大自身监控力度; 2、*年*月中旬,隧道准备进入下锚洞及锚段关节施工,面对断面突然加大、地质条件差、施工人员得不到安全保障等压力,项目部驻地人员与一线施工人员一起共同度过,时刻关注施工情况; 3、*年*月*日上午*时*分,**隧道安全顺利贯通; 4、*年*月中旬,***公司对隧道衬砌进行无损雷达检测,检测结果可控,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三、工作心得 1、勤奋与认真乃成功的两个最基本要素,要想自己能有所成就,这两者缺一不可; 2、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狠; 3、项目的成败取决于团队合作,一个项目的成功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四、不足之处 1、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工程管理方面有些不能做到事前控制; 2、施工方案的编制不太熟悉,需要不断的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3、对技术规范掌握不全,需加强对规范、验标以及技术指南的学习; 4、口头表达能力欠佳,无法把事情完美的表达出来; 5、为人处事容易冲动,欠成熟; 6、现场监控不能面面俱到,存在材料超损太多甚至出现丢失现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7、接触面窄,遇到特殊情况无法冷静处理,往往适得其反; 8、桥涵、路基施工技术涉足面不广,需继续加强学习;

隧道施工通风设计精编

隧道施工通风设计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课程名称:隧道工程 设计题目:隧道施工通风设计院系: 专业: 年级: 姓名: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姓名学号开题日期:年月日完成日期:年月日 题目隧道施工通风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掌握隧道通风设计过程。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根据提供的隧道工程,确定需风量;确定风压;选择风机;进行风机及风管布置。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 (签章) 年月日 一.设计资料

二.设计要求 针对以上工程,进行2#隧道进口不同长度施工通风设计,要求采用风道压入式通风方式,进行风量计算、风压计算,以此为依据,进行风机选择(根据网上调研等方式)以及风机及风管的布置(风管可自选,不一定按所给资料)。隧道深度:2260m 三.设计内容 1.风量计算 隧道施工通风计算按照下列几个方面计算取其中最大值,在考虑漏风因素进行调整,并加备用系数后,作为选择风机的依据。 (1)按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 kmq 式中:Q:所需风量3 m (/min)

k :风量备用系数,常取 m :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本设计为30人。 q :洞内每人每分钟需要新鲜空气量,取33/min m 人 计算得:31.130399/min Q kmq m ==??= (2)按同时爆破的最多炸药量计算: 本设计选用压入式通风,则计算公式为: Q =式中:S :坑道断面面积(2m ),90。 A :同时爆破的炸药量,。 t :爆破后的通风时间30min 。 L :爆破后的炮烟扩散长度,100米。 计算得:37.8880.8(/min)30Q m == (4)按洞内允许最下风速计算: 60Q v s =?? 式中:v :洞内允许最小风速,/m s 。 S :坑道断面面积,902m 。

桥梁隧道工程论文

桥梁隧道工程论文 1.1铺装层脱落。造成铺装层脱落的原因有很多,施工人员对于工程的外观的美观性过于重视,但是对于工程本身的施工质量却相对忽视,在施工操作时不能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这会导致隧道铺装层产生裂纹、松动和脱落现象。 1.2钢筋锈蚀。很多施工人员对于钢筋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对钢筋进行保护,在钢筋暴露在空气中的时候没有对钢筋进行涂层操作,或者是涂层操作的规范性比较差,钢筋暴露在空气中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容易造成钢筋的腐蚀。另一方面,在施工人员按照要求对钢筋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不能完全保证钢筋不会受到腐蚀。钢筋在很多过程中都会发生不可预知的损伤,例如:储藏和运输中发生磕碰现象都会对土层造成一定的破坏。 1.3裂缝。道路桥梁隧道施工中一个重要的施工材料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中裂缝是非常常见的,这个现象会对施工的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混凝土质量不达标或者是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都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当然,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也有很多,例如: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施工强度没有清晰的认识,这样会造成混凝土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过长,在对混凝土进行配料时没有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配制,浇灌时用力不合理,后期的管理和养护不是很到位等都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

1.4安全风险。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的概念认识不清,施工安 全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仍然存在着很多需要完善的部分。对材料的管理工作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去执行,施工人员的管理力度和机器设备的正确使用等都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因此施工管理的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 2.1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铺装层脱落现象。施工人员在进行 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掌握铺装层的厚度,然后依据具体的施工情况选择材质比较好的材料,这样可以避免铺装层发生断裂现象,在对铺装层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防水材料进行合理地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止渗水现象的发生,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铺装层的质量,还能够延长铺装层的使用年限,另外,地理位置也会对铺装层的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地形、地势、地貌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铺装层裂缝情况的产生。 2.2采取有效的钢筋锈蚀防御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对钢筋进行 涂层处理能够非常有效的避免钢筋腐蚀状况的发生,在涂层操作结束后还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尽量防止钢筋在储存和运输时因发生碰撞而出现掉层的现象。如果钢筋已经出现了锈蚀现象可以采取措施对

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技术

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技术 湖南金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邓如彪、谭娟摘要如何选择特长隧道施工通风的最佳方案,既要将隧道施工中产生的烟雾、粉尘及有害气体排出洞外,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卫生,又不影响后续工序的作业,是隧道施工组织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龙潭隧道施工通风方案的确定,阐述根据隧道的长度、掘进隧道的断面大小、施工方法和设备条件等因素来确定隧道施工通风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技术 一、工程慨况 龙潭隧道是一座上下行分离式隧道,两隧道中心线相距50m。隧道进口位于湖北长阳县贺家坪镇堡镇村头道河北侧一小山脊的端部,出口位于长阳县榔坪镇长丰村青岩沟与龙潭沟交汇口处。左线起止桩号为ZK65+516~ZK74+209,全长8693m,右线起止桩号为YK65+515~YK74+114,全长8599m,属特长隧道。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龙潭隧道出口段,左线长4349m,右线长4254m。左线距洞口3079m处、右线距洞口2989m处分别设置Φ7.0m、深335m和Φ5.3m、深349m通风竖井各一座。隧道出口位于直缓线上,纵向坡度为-1.50%~-2.10%。 隧道设计净宽9.75m,净高5.0m。开挖最大断面积98.5m2,衬砌后最大断面积83.6m2。 本隧道采用无轨运输出碴方式施工,独头掘进长度4300m。独头通风3000m。该隧道合同工期33个月,月进尺260m左右,工期较为紧张。 二、隧道施工烟尘现状: 目前隧道施工环境中有害气体主要来源于:爆破、内燃机尾气、围岩被扰动释放的有害气体等;有害粉尘主要来源于:凿岩、爆破、装渣、车辆对已沉积粉尘的扰动等。在无轨运输作业条件下,施工通风的技术难度远大于有轨运输作业,原因主要是内燃机设备废气排放量大,污染源分散在隧道沿程,稀释比较困难。目前公路隧道独头通风超过3000m的甚少。 三、通风方案选择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主要考虑隧道掘进1~3000m通风竖井未贯通前的方案选择;当隧道掘进大于3000m,通风竖井贯通后,将按左、右线施工互不干扰的原则,采用独立通风系统,选择正洞压风、竖井抽风的压、抽混合式通风方式。

隧道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总结

隧道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总结 南涪高速公路LJ3施工 段分水岭隧道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总结 至2011年3月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关怀下,在总公司、分公司的正确指导下,通过广大施工人员的努力,分水岭隧道左洞于今年6月底完成贯通,右洞于10月底完成贯通,很好的完成了既定的工期、质量、安全目标。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对这一年多来的施工管理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坐一下简单得总结。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重点包括施工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投资控制、信息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和现场组织协调六个方面。 一、工程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主要的环节,是施工项目按照合同工期顺利完成的有力保证。因此,首先应严格执行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持进行周会议,并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周总结,对下周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且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安排。其次,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时间,督促协作队伍现场管理人员,对其施工人员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克服困难,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二、工程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一定要加强过程控制,及时消除隐患。在质量管理方面,首先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

体系,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使质量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个人。其次,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每一份施工用料,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要过质量关。对施工过程各个阶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必须查明原因,追查责任,严把材料采购和进场质量验收,杜绝不合格品材料混入现场。技术员和质检员都要严格要求,负起责任,对施工中用料的配比进行严格把关,使其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施工。 三、工程投资控制 投资控制,及工程成本管理,现场管理人员应责任明确,将质量、进度、成本四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管理,并根据成本管理的目标与施工队伍签订施工合同,明确责任与目标。其次,现场管理人员应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及施工前期会议交底中所制定的工程量,把握现场施工工作量,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施工,对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和设计图纸有出入的地方,应提前分别向建设单位和施工设计单位进行反映,要求其出具施工变更依据。在施工中搞好阶段核算,分阶段对施工工程量和设计工程量进行对比,以便核实工程量,不断总结项目成本管理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四、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即现场工程资料的管理和资料信息总结上报,保证工程进展及现场施工情况及时反映到项目各个单位及负责人。作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对工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按时上报,对工程数据进行跟踪并记录,保留好现场影像资料,尤其是对隐蔽工程,一定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严格执行公司管理制度,组织工程项目有关人员开展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

目录 1 设计依据...................................................................................................................................- 1 - 2 计算参数...................................................................................................................................- 1 - 2.1 通风计算基础参数........................................................................................................- 1 - 2.2 工程量划分....................................................................................................................- 1 - 3 风量计算及通风方式确定.......................................................................................................- 2 - 3.1 开挖面风量计算............................................................................................................- 2 - 3.2 通风方式确定及风机供风量计算结果........................................................................- 3 - 4 设备配置...................................................................................................................................- 4 - 4.1 天坪隧道各工区通风设备配置....................................................................................- 4 - 4.2 通风阻力计算及设备匹配验证....................................................................................- 5 - 4.3 进口、斜井段主扇风机匹配验证............................................................................. - 12 - 5 通风布置................................................................................................................................ - 12 - 5.1 进口段通风布置......................................................................................................... - 12 - 5.2 斜井段通风布置......................................................................................................... - 15 - 5.3 横洞段通风布置..........................................................................................................- 17 - 5.4 出口段通风布置......................................................................................................... - 19 - 5.5 风管布置对辅助坑道断面的要求..............................................................................- 20 - 6 质量保障措施........................................................................................................................ - 21 - 6.1通风管理 ..................................................................................................................... - 21 - 6.1.1 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原则...................................................................... - 21 - 6.1.2 机构和人员 ..................................................................................................... - 21 -

隧道 论文

金竹林隧道施工中产生的问题 1 文献综述 1.1隧道概况 金竹林隧道全长3249m,位于云南省大关县与彝良县的交挢处。地处乌蒙山区,属四川盆地至云贵高原的过度地带,高中山峡谷地貌。 隧道进口为双线车站大跨段,位于块 石堆积体中,并穿越团山断裂带,积土 较厚。大跨段设有全圆格栅钢架,拱部 超前小导管注浆。隧道衬砌断面多,进 口段双线车站485m有7种不同的衬砌断 面,单线隧道中有14种不同的衬砌断面。 进口主体工程完工用时21个月,共施工1313.5m,其中双线车站大跨段485m,单线825.5m。最高月成洞133m。出口端与金竹林大桥相连,桥台施工与隧道施工相互影响较严重。隧道内涌水较大,且出口为反坡施工,抽水困难,隧道围岩复杂,部分围岩非常软弱,节理发育,容易坍方。出口端,计155m为坡积层,采用长管棚施工。出口施工共计22个月,完成1935m,平均月成洞88m,最高月成洞137.5m。 1.2技术方案 金竹林隧道在建成以后,尚未投入运营 时,隧道内出现多处大量渗水现象,未下雨时 是渗水,下雨时是喷水,路面积水严重。对于 空洞较大的地段,采用泵送混凝土进行回填, 对于渗漏水严重的地段,采取注浆封堵,并对 整条隧道进行凿槽引排。 在隧道部分地段存在有空洞,时间一长就形成了暗藏的“蓄水池”,造成隧道内都出现渗漏水现象,于是在现场施工中采用泵送C15 混凝土进行回填。因隧道进出口端渗漏水现象非常严重,从而决定在对中墙上方围岩进行压密注浆,对其

上方围岩裂隙进行充填,堵塞渗水通道。[1] 金竹林隧道受地质构造影响,隧道穿越地层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稳定性差,由于初期支护抗力不够,引发坍方段及前方断层破碎,其主要为“滞后工作面坍方”。最后处理该问题,采用密排小导管超前支护方案,即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密排布设小导管,利用小导管的支护抗力,按新奥法施工原则进行安全施工。由于各坍方段地质、土压力均有所差,所以每段采取的方法细节上都有不同。[2] 金竹林隧道均处在古滑坡地质区,与岩层走向基本平行一致。出口段右洞二衬施工完成后,在进行左洞深部开挖时发生坍方,导致右洞YK49+890~YK50+933段43 m范围内的二衬拱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 经过一系列研究,最后确定破裂区设计采用小导管钻孑L单液注浆补强,中间严损段(YK50+904~916)重新换成钢筋混凝土拱,两端裂缝段(YK49+890~YK50+904,YK50+916—933)进行环氧树脂浆液处理的方案。小导管注浆及换拱处理后效果较好。经过长时问的监控量测确定隧道的变形达到稳定时,再采用环氧树脂进行注浆法修补二衬裂缝,使裂缝封闭。[3] 综上三个为金竹林隧道施工中所产生的问题,经过研究,已得出很好的解决办法。 2 技术思考 隧道内排水一般均采用排水沟方式,类型主要有中心排水沟和路测排水沟,

浅埋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毕业论文

浅埋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1) Abstact (2) 目录 (3) 1 绪论 (6) 1.1 浅埋隧道的简介 (6) 1.1.1 浅埋隧道的判断 (6) 1.1.2 浅埋隧道的特点 (6) 1.2 浅埋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现状综述 (7) 1.2.1 国外的现状 (7) 1.2.2 国浅埋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7)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方法和容 (7) 1.3.1 研究意义 (7) 1.3.2 研究方法 (8) 1.3.3 研究容 (8) 2 浅埋隧道施工工艺及特点 (9) 2.1 明挖法 (9) 2.2 盖挖法 (10) 2.2.1 盖挖顺作法 (10) 2.2.2 盖挖逆作法 (12) 2.2.3 盖挖半逆作法 (14) 2.3 浅埋暗挖法 (15) 2.3.1 浅埋暗挖法简介 (16) 2.3.2 浅埋暗挖的优点 (16)

2.3.3 浅埋暗挖法施工步骤: (16) 2.3.4 浅埋暗挖法的核心技术 (17) 2.3.5 浅埋暗挖常用施工方法 (18) 2.4 盾构法 (22) 2.4.1 盾构施工流程 (22) 2.4.2 盾构施工法优点 (23) 2.4.3 盾构施工法存在的缺点 (23) 2.4.4 盾构法施工适用围 (24) 3 浅埋隧道施工技术分析 (25) 3.1 明挖法施工技术要点 (25) 3.1.1 放坡开挖技术 (25) 3.1.2 型钢支护技术 (25) 3.1.3 连续墙支护技术 (27) 3.1.4 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技术 (27) 3.1.5 土钉墙支护技术 (27) 3.1.6 锚杆支护技术 (28) 3.1.7 混凝土和钢结构支撑支护方法 (29) 3.1.8 明挖法三种基本类型: (29) 3.2 盖挖法施工技术分析 (30) 3.2.1 盖挖逆作法的施工计划 (30) 3.3 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要点 (31) 3.3.1 浅埋暗挖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31) 3.3.2 常用的辅助工法 (32) 3.4 盾构法施工 (34) 3.4.1 盾构法施工准备工作 (34) 3.4.2 盾构施工变形与沉降控制 (34) 4 工程应用分析 (36) 4.1 工程概况 (36) 4.2 浅埋土质地层施工基本原则 (36)

高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措施

高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措施 1 工程概况 图山寺隧道全长3216m,最大埋深160 m,是兰渝铁路高风险隧道之一,也是全线重点工程,我集团公司承担的施工任务,也是我集团公司的重点工程。 图山寺隧道为高瓦斯隧道,存在天然气逸出危险,岩层缓倾,节理发育。全长3216m,洞身最大埋深160m,进口内轨面设计高程337.94m,出口内轨面设计高程357.92m。隧道进出口各设长800m单车道有轨运输平行导坑。全隧Ⅲ级围岩总长2922m,Ⅳ级围岩总长155m,Ⅴ级围岩总长139m。隧道范围内覆盖层主要以泥岩、砂岩为主。隧道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地层,岩层产状平缓,局部轻微扭动。 2 认识瓦斯 2.1瓦斯:常说的瓦斯,是指从岩层中放出的有毒有害气体的统称,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可以燃烧和爆炸的气体,在地球演变的过程中,植物及其它有机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化学分解从而生成瓦斯。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还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 2.2瓦斯事故类型:常见的瓦斯隧道事故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瓦斯燃烧,瓦斯窒息,瓦斯爆炸,其中瓦斯爆炸危害最大。 2.3瓦斯爆炸的条件:出现瓦斯爆炸事故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空气中瓦斯浓度达到5%~16%;二是要有温度为650~750℃的引爆火源;三是空气中氧含量不低于12%。 2.4瓦斯的类型:瓦斯隧道分为低瓦斯隧道、高瓦斯隧道及瓦斯突出隧道三种。 2.5图山寺隧道设计为高瓦斯隧道,全长3216米,由于该隧道位于产油产气地层,天然气等气体可能顺着岩层构造裂隙上冒,危及隧道施工。隧道里瓦斯的存在降低了氧气的浓度,能造成人员缺氧窒息。它的扩散性较强,能较快的弥漫于整个隧道内,最容易积存在隧道拱顶、坍塌空腔或通风死角内。 3 瓦斯允许浓度控制指标

隧道通风方案设计,通风计算

蒙河铁路屏边隧道斜井 通风方案 1、工程概况 屏边隧道全长10381m,进口里程DⅡK60+875,出口里程DIK71+256,为单线隧道,设计为单面下坡,坡度分别为-20.2‰(坡长9025m)、-10‰(坡长650m)及-1‰(坡长706m),最大埋深660m。 屏边斜井位于隧道线路右侧,斜井与正洞隧道中心线交汇点里程为D ⅡK66+300,斜井与线路中线蒙自方向夹角80°,井口里程为XDK1+218,水平长度1218m,综合坡度为85‰。本斜井采用无轨单车道运输,断面净空尺寸5.6m(宽)×6.0m(高)。斜井施工任务为斜井1218m(XDK0+000~XDK1+218),平导1735.29m(PDK66+294.71~PDK68+030),辅助正洞4165m (DⅡK63+835~DⅡK68+000),其中出口方向为1700m(DⅡK66+300~DⅡK68+000),进口方向2465m(DⅡK63+835~DⅡK66+300)。 2、通风控制条件 隧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作业环境应符合下列卫生及安全标准: 隧道内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得小于20%。 粉尘允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为2mg;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水泥粉尘为6mg;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含有毒物质的矿物性和动植物性的粉尘为10mg。 有害气体浓度:一氧化碳不大于30mg/m3,当施工人员进入开挖面检查时,浓度为100mg/m3,但必须在30min内降至30mg/m3;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超过0.5%;氮氧化物(换算为NO2)5mg/m3以下。洞内温度:隧道内气温不超过28℃,洞内噪声不大于90dB。

隧道工程施工论文

● 1 洞门的作用[1] 隧道洞门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隧道洞门可以减少洞口土石方开挖量。洞口段范围内的路堑是根据地质条件以一定坡率开挖的,当隧道埋至较深时,开挖量较大,设置隧道洞门可以起到挡土墙的作用,减少土石方开挖量。 (2)稳定边坡、仰坡。修建洞门可以减小引线路堑的边坡高度,缩小正面仰坡的坡面长度,使边坡及仰坡得以稳定。 (3)引离地表水流。地表水流往往汇集在洞口,如不排除,将会侵害路线,妨碍行车安全。修建洞门可以把水流引入侧沟排走,确保运营安全。 (4)装饰洞口。洞口时隧道唯一外露部分,是隧道的正面外观。修建洞门可以起到装饰作用,特别在城市附近、风景区及旅游区内的隧道更应配合当地的环境,给予艺术处理,进行美化。 ● 2 隧道洞门设计形式[2] 根据隧道洞口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洞门形式也有所不同,主要有如下几种: 2.1 洞口环框 当洞口石质坚硬稳定(I-II级围岩),且地形陡峻无排水要求时,可仅修建洞口环框,以起到加固洞口和减少洞口雨后滴水的作用。

2.2 端墙式(一字式)洞门 端墙式(一字式)洞门是最常见的洞门。它适用于地形开阔、石质较为稳定(II-III 级围岩)的地区,由端墙和洞门顶排水沟组成。端墙的作用是抵抗山体纵向推力及支持洞口正面上的仰坡,保持其稳定。洞门顶排水沟用来将仰坡流下来的地表水汇集后排走。 2.3 翼墙式(八字式)洞门 当洞口地质较差(IV级及以上围岩),山体纵向推力较大时,可以在端墙式洞门的单侧或双侧设置翼墙。翼墙在正面起到抵抗山体纵向推力,增加洞门的抗滑及抗倾覆能力的作用。两侧面保护路堑边坡,起挡土墙作用。翼墙顶面与仰坡的延长面相一致,其上设置水沟,将洞门顶水沟汇集的地表水引至路堑侧沟内排走。 2.4 柱式洞门 当地形较陡(IV级围岩),仰坡有下滑的可能性,又受地形或地质条件限制,不能设置翼墙时,可在端墙中部设置2个(或4个)断面较大的柱墩,以增加端墙的稳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论文

不良地质条件隧道 施工技术论文 论文名称:隧道洞口段 2013年10月20日 隧道洞口段 要摘:隧道洞口段施工是整个隧道工程施工的关键。针对隧道洞口的特点,如何做到超前思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进洞施工方案,使其既能减少隧道洞口边坡开挖和防护工程量,同时也能加快洞口段的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安全,对此进行施工技术研究。结论:隧道洞口施工应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从环保角度出

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进洞方案,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法和步骤开展施工。 关键词:洞口段特点位置的选择支护技术开挖技术 Tunnel portal section Abstract:Tunnel portal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the whole tu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nnel portal, how to do forward thinking, to develop a feasible construction plan into the hole, make it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tunnel entrance slope exca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quantities,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ole section,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onclusion: the tunnel portal construction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site topography, geology, hydrology cond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mulat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olution into the hole, adopting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ethod and steps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the mouth of the cave the characteristic location choice supporting excavation technology 1 引言 在隧道开挖和衬砌施工过程中,围岩、衬砌的受力和变形情况难以获得确定解答,施工中开挖方法和支护形式是隧道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如何选择合理的开挖方法和支护形式是隧道工作者要考虑的。在隧道现场施工中,一般根据上部地质情况、土层覆盖厚度、结构受力特征、隧道开挖的时空效应及施工各工序间的相互影响等因素而决定施工方法,精简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一般情况下,还要对经济情况、工期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数值分析来综合考虑。 2 隧道洞口段特点 (1)洞口段部位穿过山体表层,而山体表层岩石风化程度高,稳定性差。 (2)洞口段处于浅埋地段,并且围岩破碎软弱,隧道口部成洞比较困难。 (3)隧道轴线与山体或岩层走向斜交时,山体对洞口段易形成偏压 在隧道工程中,洞口段埋深小,难以形成载拱;洞口段围岩一般较为破碎,地质条件差,而边仰坡开挖又将破坏山体原有平衡。因此洞口段往往是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地段,如果设计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方法选用不当,会导致隧道进洞困难,出现坡面崩塌、滑动,偏压,地表下沉,基础承载力不够现象,影响邻近建筑物。 2 隧洞洞口段位置选择 洞口位置选择是否合理,将对隧道的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有重大的影响。所以在隧道路线设计中,洞口位置的选择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理想的洞口位置应该选择地质

隧道工程技术员工作总结(范文)

隧道工程技术员工作总结(范文) 从20年月份开始在项目部见习工作,主要参加过测量和隧道施工工作,主要负责隧道施工开挖和初支技术工作,现在对隧道工程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本项目是国高网厦成线龙长线高速公路与长深线永武高速公路之间的便捷联络路线。全线总长约3 6、132公里,全线设下道湖枢纽互通连接龙长高速,经白砂互通,共分四个标段。所在的a1标段总长9公里,其中隧道一座,采用分离式双洞布置,合计平均长度108 7、5米,左线长1075米,最大埋深117米,右线长1100米,最大埋深117米。隧址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低山地貌,表层多为第四系残坡土,下伏燕山晚期花岗岩及其风化层,围岩级别为v 级,洞顶及侧壁稳定性差,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基岩中的孔隙-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隧址区有6条断裂层(f 6、f6a、f 8、f 9、f10、f11)横穿隧道轴线,对隧道的稳定性和围岩级别有一定的影响。参加过测量和隧道施工,总体来说对隧道施工有一些比较深的了解,所以在此对隧道施工做一个总体的评价。 1、施工方案: (1)隧道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洞口段地质条件较差的v级围岩地段,采用cd法开挖,施工支护采用复合支护,以锚杆、钢拱架、湿喷混凝土、

钢筋网、钢架和锚杆联合支护,并辅以大管棚或小导管等超前支护。洞口浅埋段钢筋砼衬砌应及时施作。施工辅助措施须在开挖之前施工。 (2)施工中左、右导坑掌子面之间在纵向须拉开不小于2d(d 为开挖跨度),导坑上下台阶在纵向距离应小于5米,并须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纵向距离,以确保隧道安全顺利施工。 (3)临时侧壁拆除应在临时支护内力及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每次拆除长度(纵向)不大于2倍的钢支撑间距,拆除过程中密切监控洞内变形等量测数据,如有突变立即停止拆除,必要时可采取措施对初期支护进行局部加强。 (4)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相关监测和通风。 2、洞室开挖: (1)隧道进出口成洞地质较差,隧道洞口宜选择在旱季施工。成洞时须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要严格控制进洞顺序,严禁洞口大开挖大刷坡,应在完成套拱和超前大管棚后,立即进行明洞主体模筑衬砌施工,成洞面须及时防护,进出口结合相关的施工辅助措施成洞。 (2)v级围岩宜采用机械挖掘或控制爆破开挖,掌子面应及时必要的支护。实、行钻爆作业时,钻爆前应定出开挖断面中线、水平线和断面轮廓,标出炮眼位置,钻眼后进行检查记录,确保钻爆安全。实行掘进机开挖作业时,应根据围岩强度选择合适的机种,掘进机开挖时,要平整好场地,清除积水,创造良好的运转环境,开挖时,应密切注意开挖面的稳定,并尽量减少超挖。

隧道施工通风设计说明

课程名称:隧道工程 设计题目:隧道施工通风设计院系: 专业: 年级: 姓名: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姓名学号 开题日期:年月日完成日期:年月日题目隧道施工通风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掌握隧道通风设计过程。 二、设计的容及要求 根据提供的隧道工程,确定需风量;确定风压;选择风机;进行风机及风管布置。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 (签章)

年月日一.设计资料

二.设计要求 针对以上工程,进行2#隧道进口不同长度施工通风设计,要求采用风道压入式通风方式,进行风量计算、风压计算,以此为依据,进行风机选择(根据网上调研等方式)以及风机及风管的布置(风管可自选,不一定按所给资料)。隧道深度:2260m 三.设计容 1.风量计算 隧道施工通风计算按照下列几个方面计算取其中最大值,在考虑 漏风因素进行调整,并加备用系数后,作为选择风机的依据。 (1) 按洞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 kmq = 式中:Q :所需风量3(/min)m k :风量备用系数,常取1.1 m :洞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本设计为30人。 q :洞每人每分钟需要新鲜空气量,取33/min m g 人 计算得:31.130399/min Q kmq m ==??= (2)按同时爆破的最多炸药量计算: 本设计选用压入式通风,则计算公式为:

Q =式中:S :坑道断面面积(2m ),90。 A :同时爆破的炸药量,0.48t 。 t :爆破后的通风时间30min 。 L :爆破后的炮烟扩散长度,100米。 计算得:37.8880.8(/min)30 Q m == (4)按洞允许最下风速计算: 60Q v s =?? 式中:v :洞允许最小风速,0.15/m s 。 S :坑道断面面积,902m 。 计算得:360600.1590810/min Q v s m =??=??= 综上,取计算结果最大值3880.8/min Q m =为所需风量。 2.漏风计算 (1)通风机的供风量除满足上述条件计算所需的风量外,还需考虑漏失的风量,即: Q 供=P Q ? 式中:Q :上述计算结果最大值 P :漏风系数。由送风距离及每百米漏风率计算得出。 由设计资料知,L 管=2260m ,每百米漏风率为1.5%,则送风距离漏风量为:22600.0150.339100 ?= 则漏风系数为:10.339 1.339P =+= 计算得:Q 供=P Q ? 1.339880.81179=?=3/min m (2)由于隧道所处高原地区,大气压强降低,需要进行风量修正: 100h n h Q Q P =

隧道施工机械通风技术

隧道施工机械通风技术 使用通风机和管道的机械通风是隧道施工中最普遍的通风方法,在掘进距离较长的隧道施工中都采用机械通风。 一基本布置形式 通风机通风系统的基本布置形式有压入式、抽出式(或压出式)及混合式三种。 1.压入式 l 图1 压入式 如上图1所示,通风机或局部扇风机把新鲜空气经风筒压入工作面,污浊空沿隧道流出。 从风筒口到风流反向点的距离称为有效射程(l)。有效射程以外的炮烟及废气,呈涡流状态,不能迅速排除。 有效射程按下式计算: l1=(4~5)A 式中:l1—有效射程,m; A —隧道的断面积,m2。 在应用压入式通时须注意以下两点: (1)通风机安装位置应与洞口保持一定距离,一般应大于30m; (2)风筒出口应与工作面保持一定距离,对于小断面、小风量、小直径风管,该距离应控制在15m以内;对于大断面、大风量、大直径风管,该距离应控制在45~60m以内。 2.抽出式(或压出式) (a)抽出式(b)压出式 图2抽出式和压出式 如上图2所示,通风机或局部扇风机经风筒把工作面的污浊空气抽出,新鲜风流沿隧道流出。抽出式通风只有采用硬质风管,若采用柔性风管,则系统布置应如上图2所示如上图2(b)所示的压出式通风。

风流的有效作用范围成为有效吸程(l )。有效吸程以外的炮烟及废气呈涡流状态,排出困难。 有效吸程按下式计算: l=1.5A 式中:l 1—有效吸程,m ; A — 隧道的断面积,m 2 。 抽出式通风的回风流不经过隧道,故排烟时间或排烟需的风量与隧道长度无关,只与炮烟抛掷区的体积有关。 炮烟抛掷区是指放炮后炮眼弥漫的区域。炮烟抛掷区的长度用下式计算: l 0=15+ 5 G 式中:l 0—炮烟抛掷区的长度,m ; G — 同时爆破的炸药量,kg 。 3.混合式 图3 混合式 混合式通风如上图3所示。抽出式(在柔性风管系统中作压出式布置)风机的功率较大,是主风机。压入式风机是辅助风机,它的作用是利用有效射程长的特点,把炮烟搅混均匀并排离工作面,然后由抽出式(压出式)风机吸走。这种方式综合了前两种方式的优点,适合于大断面长距离隧道通风,在机械化作业时更为有利。采用喷锚支护的隧道,喷浆地点的粉尘浓度很高,采用混合式通风,降尘效果十分明。 为了避免循环风,混合式通风系统中压入式风机进风口距抽出式风筒吸风口(或压出式风机吸风口)的重合距离不得小于10m 。两风筒重合段内隧道平均风速不得小于该隧道的最低允许风速。吸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应大于炮烟抛掷长度,一般为30~50m 以上。压入式风筒口距工作面的距离应不大于风流的有效射程。 二 施工通风的风量计算 进行风量计算的目的是为正确选择通风设备和设计通风系统提供依据。通风系统的供风能力应能满足工作面对风量的最大需求。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可分别按下列方法计算,取其最大者作为供风标准。 (一) 按排除炮烟计算风量 1. 压入式通风的风量计算 Q=t 25.2?32 2)(P b AL G 式中:Q —工作面风量,m 3 /min ; t —通风时间,min;

隧道施工技术方案总结

目录 1. 工程概况.............................................................................................................................................. - 1 -1.1. 位置交通................................................................................................................................... - 1 -1. 2. 地形、地貌............................................................................................................................... - 1 -1. 3. 地层岩性................................................................................................................................... - 1 -1. 4. 气象、水文、地震情况........................................................................................................... - 2 -1.5 主要技术标准............................................................................................................................... - 3 - 1.6. 工程特点、重点及难点........................................................................................................... - 3 - 2. 施工准备.............................................................................................................................................. - 5 - 2.1. 前期施工调查 ............................................................................................................................ - 5 - 3. 施工测量.............................................................................................................................................. - 7 -3.1. 地表控制测量 ............................................................................................................................ - 7 -3.2. 洞内控制测量 ............................................................................................................................ - 7 - 3.3. 洞内施工测量 ............................................................................................................................ - 7 - 4. 施工方法 ........................................................................................................................................... - 8 -4.1. 明洞及洞门施工........................................................................................................................ - 8 -4.2. 开挖.............................................................................................................................................. - 9 - 4.2. 1. 中导洞开挖..................................................... - 10 - 4.2.2.正洞V级围岩段开挖.............................................. - 10 - 4.2.3. IV级围岩开挖 .................................................. - 11 -4.3. 支护............................................................................................................................................ - 12 - 4.3.1.超前支护....................................................... - 13 - 4.3.2. 中空注浆锚杆................................................... - 1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