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3课_两汉经济的发展 (1)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3课_两汉经济的发展 (1)PPT课件

自学指导二 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 , 而且染色的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 的 ,呈现出万紫千红的 。 2、20世纪70 年代,在 发掘的 汉墓中,出土了许多绚丽多彩的丝织品。 其中的一件 是稀世珍宝。 3.汉代 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先列。 东汉的南阳太守 ,发明了 , 利用 冶铁,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铁 质量,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 年。
壶口瀑布
自学指导一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西汉时比较彻底地治理黄河是 。 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 主持修河。经 过几十万人一年的辛勤劳动,疏通黄河, 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 2、农业方面出现新型播种工具 、 耕作使用 的技术,耕犁已安装了 便于翻土碎土的 。 3、农作物方面北方种植 ,南方种 植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出 现了“ ”的大规模经营。
提花机
素纱襌衣
长沙马王堆一号 汉墓女主人辛追
水排(东汉杜诗发明)
自学指导三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1、汉武帝时将地方的 权 和 权收归中央,统一铸 造 ,抑制了大商人 , 增加了中央的 ,实现 了 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 和东汉的 都城 ,规模宏大,人称 东西二京。城里有专业的商业区, 叫做“ ”。


类别 农业 兴修水利 成就 西汉武帝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农作物
安装犁壁、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二牛抬杠 南种水稻北种小麦、桑麻广泛种植
手工业 丝织业 冶铁业
商业
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高超 杜诗发明水排
东西二京——长安、洛阳 专门商业区——市
1、西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是在( A、汉高祖时期 C、汉武帝时期
西京:长安 东京:洛阳

历史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新人教版七年级上)PPT课件

历史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新人教版七年级上)PPT课件
16
两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有那些?
1、汉武帝经济大一统: 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2、东西二京繁华,有专门 的商业区 ,叫做市。
18
1、“人不得顾, 车不得旋。”
重农抑商政策
2、 “一贫求富,农不如工, 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19
21
歌诀记
治理黄河谁有功 武帝王景最英雄 杜诗水排钢铁早 耧车耕犁牛抬杠 铸币盐铁归中央 东西二京市繁华
两 汉 政 治
东汉
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时出现———局面 汉武帝时出现———局面
光武帝时出现———局面
1
16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3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两汉农业、手工业 成就。
2、体会两汉兴农的局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
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升华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两汉许多经济的发展与400 多年 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漂流
为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 方案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持10 。
汉代铁犁壁(比欧洲早近1000年)
二牛抬杠
11
耧车
汉(前 206 一 公元 220 年) 播种工具。
由种子箱和三脚耧管组成。 以人或畜为牵引动力,一人 扶楼播种。据王土祯《农书》 和山西平陆汉墓壁画,并参考 南阳地区早期三脚楼车制作。
8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利用、前景。
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 通过验收5万人不愁吃水
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50年, 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 程。
建设“数字黄河”工

通俗地讲,“数字黄河”就
是把黄河装进我们的计算机,从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探索两汉时期经济的兴盛和繁荣,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背景和主要特点,包 括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和交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
两汉经济的背景
了解两汉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是理解这一时期的关键。该时期的政治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增长为经济的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
3 粮食储备
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农民能 够拥有并耕种自己的土地,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建立了良好的粮食储备系 统,确保了民众的温饱。
两汉手工业的兴起
两汉手工业的繁荣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匠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制作出各种精美的产品。
两汉商业的繁荣
繁忙的市场
两汉商业兴旺,市场上充满了各 种各样的商品和商贩。
运河和道路的发展使商品能够迅速到达各地,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两汉文化的繁荣
两汉时期不仅是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贸易路线
火车桥路是当时繁忙的贸易路线 之一,连接了不同地区的商业活 动和交流。
货币的使用
使用货币促进了交易和商品流通, 方便了商业的发展。
两汉货币和交通的发展
1
货币的兴起
两汉时期的货币系统逐渐发展完善,各种型号的铜钱开始广泛流通。
2
交通网络的建设
随着交通网络的建设,商品的运输更加便捷和高效。
3
运河和道路的重要性
两汉经济的主要特点
多元化
两汉经济表现出多样性,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多个领域。
发达的商业网络
创建了广泛的商业网络,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物质的流动。
技术的进步
新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治理黄河
①汉武帝治理黄河 ②东汉明帝时期:
王景修筑千里黄河大堤。 意义:黄河下游几十个县,被淹的土地又变 成良田;而且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 改道。
2.农业的进步 • 、农具的进步:
• 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了犁壁。比欧洲 早一千多年。
• 西汉时出现了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2.繁华的东西二 京: 西京:长安
东京:洛阳
特点: ①规模宏大 ②人口众多 ③设施完备
④市场独立
东汉集市画像砖
3、重农抑商的政策:
• 原因:
• 为防止农业劳动力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并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 内容:
• 禁止商人穿用丝织品,携带武器和乘车 骑马; • 加倍征收商人的人头税; • 商人及其子女不准入仕做官等。
小结:
• 本课主要从经济角度讲述两汉的历史。 • 注意对治理黄河和农业进步、丝织和冶 铁技术的提高。
大 大 加 快 了 播 种 的 速 度
耧Hale Waihona Puke 车、耕作技术的进步:二牛抬杠
提高了耕作速度和效率
、农作物的种植:
• 汉朝时,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 • 桑麻广泛种植。
二、丝织业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1.丝织业:
• 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 • 丝织技术:染色的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 美的花纹,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 中原地区的丝绸,不仅为国内各族人民喜 爱,也为外国人叹服。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仅重49克)
长 沙 马 王 堆1 号 汉 墓 女 主 人 辛 追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几何纹绒圈锦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对鸟菱纹绮
提花机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金银火焰印花纱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2、手工业的发展
1) 汉代的丝织业,已经使用 提花机 ,而且 染色 的 技术也提高. 2) 东汉南阳太守 杜诗 发明了 水排 ,它发明的意 义是: 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人力,提高冶炼质量 。 3)汉代铁器大为增加, 铁制 兵器已逐步取代 ( 青铜 )兵器。汉代出土的兵器看,都是用 ( 钢材 )制成的。这种钢材的制面有一些规 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的 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 受罚.
问题: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 这些规定太死了,买 东西很不方便。鸟有 益鸟,有害鸟,捕杀 害鸟是对的。 这些规定很对, 有利于市场管理 和环境保护。
自 由 讨 论
两汉经济为什么能得到很快 发展?
1、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 社会安定;
2、统治者重视农业,实行 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的 措施,如兴修水利;
3、科技的进步;人民的辛 苦劳作。
1、东汉时发明的水排,属于( ) A.农业生产工具 B.灌溉工具 C.冶铁工具 D.纺织工具 2、两汉时期领先世界的技术有 ①水排 ②钢 材制作方法 ③瓷器的发明 ④发明铁农具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我国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 ) A.秦朝 B.汉朝 C. 战国 D.春秋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原因。 2、知道汉武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重点:两汉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 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提示:农业的进步、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兴盛;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比赛方式:抢答
1、农业的进步
1) 汉武帝 下令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 有 八十多 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2)东汉 明帝 令水利专家 王景 主持修河,以后 八百多 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3)西汉的耕犁上安装了 犁壁 ,提高耕作效率, 这比欧洲早了 一千多年 .新型播种工具 耧车 大大 加速了播种速度。 4)农作物:北方种植 小麦 南方种植( 水稻 ) 黄河中下游大规模经营“千亩桑麻”。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4年修订)人教课标版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4年修订)人教课标版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提花机的使用
染色技术
水排的发明:杜诗(东汉) 早欧洲1千年 铁器逐步取代青铜
2、冶铁业

钢材的出现
三、商业的繁荣
1、经济的统一(汉武帝) 铸币权与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钱币:五铢钱 2、城市的繁荣 长安与洛阳 农业 商业 手工业
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提花机
丝织品(战国、汉代)
长安城
问 题 见 P75
东市
西市Biblioteka 示结束!THANK YOU FOR WATCHING!
感谢聆听!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黄河的治理 汉武帝治理 东汉明帝治理 ——王景主持 汉 2、农业的进步 明 帝 刘 二牛抬杠耕作 耕犁:安装犁壁 庄 画 像 耧车:播种工具 南水稻、北小麦 桑麻广泛种植 东汉人王景
二、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____两汉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____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学习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复习前课内容导入,如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出现了什么局面?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一、农业的成就:1、水利:西汉__________、东汉__________治理黄河2、农具: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手工业的成就1、丝织业:①______________②代表____________2、冶铁业:①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

③_________我国最早发明炒钢技术三、商业繁荣:1、大一统的经济措施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2、东西二京:长安、洛阳①规模宏大:人口_________、________。

②布局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商业区___________市合作探究: 1.讨论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 2.P72页动脑筋精讲点拨:1. 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两个方面讲解:一是农具的改进,包括犁壁和耧车的发明;二是牛耕技术的改进,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法。

2.两汉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兴修水利、农具的改进和农作物的种植三个方面。

3.提花机是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

4、解释五铢钱。

并同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比较。

5.强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兴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七年级上册03-13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编写人:王珍荣审核人:彭真课型: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法指导】
收集材料,合作探究,列表法。

【知识链接】
同学们,你知道炒菜、炒饭,可你知道炒钢吗?炒钢是西汉中期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冶炼的方法是先将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然后鼓风或加进精矿粉,降低生铁的含碳量,使其成钢。

由于在冶炼中要不断搅拌,好像炒菜一样,因而得名,而欧洲的炒钢技术在18世纪中叶才出现。

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在汉代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汉时期的经济。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农业的成就:
1、水利:西汉__________、东汉__________治理黄河
2、农具: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手工业的成就
1、丝织业:①______________②代表____________
2、冶铁业:①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

③_________我国最早发明炒钢技术
三、商业繁荣:
1、大一统的经济措施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
2、东西二京:长安、洛阳
①规模宏大:人口_________、________。

②布局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商业区___________市
二、探究题1
材料一: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
材料二:
(1)图一中新型播种工具的名称是什么?它是何时谁发明的?它的发明有什么作用?
(2)材料一所说的用力少指的是用什么作动力?
(3)图二中的机械叫什么?是谁发明的?有何作用?这项发明与欧洲相比有何重要的地位?
探究题2:读P75: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汉代哪个城市的平面图?
(2)图中的西市和东市指的什么区?
(3)你知道为什么“市”在城市的边缘吗?
(4)与这个城市并成为汉代东西二京的是哪个城市?
(5)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

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的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请你结合现实谈一谈你对城市治理的意见。

【归纳小结】
【当堂检测】
1.对于黄河的治理,汉朝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景帝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武帝光武帝
2.东汉时期,主持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
A、杜诗 B.张衡 C.王景 D.郦道元
3.水排是一种()
A.纺织工具 B.冶铁工具 C.灌溉工具 D.耕种工具
4.我国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是在()
A.西周 B、春秋 C.秦朝 D.汉朝
5.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有①收回地方铸币权②盐铁官营③统一铸五铢钱④奖励工商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发明水排的是()
A.杜诗 B.张衡 C.王景 D.郦道元
7.小红家中收藏一枚五铢钱,请你判断一下这枚钱最早铸于()
A.战国时期 B.秦始皇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春秋时期
8.东汉时,著名科学家张衡著有《两京赋》,其中的“两京”指的是()
A.咸阳和洛阳 B.长安和洛阳
C.长安和镐京 D.咸阳和长安
9.西汉的都城和东汉的都城非常繁华,其根本原因是()
A.两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B.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
C.城市人口多
D.街道宽阔笔直,长安城内有比较完备的排水沟和下水道
10.长安城里的“市”是指()
A.商业区 B.居住区 C.作坊区 D.宫廷区
【学习反思】
1、学后收获:
2、学后疑问(错题集锦):
3、我的大胆尝试:
4、今天我主动学习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