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与汉书》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与《汉书》比较
汉语言专升本071 曹燕萍 07011102 一、音关系
1a.王乃与伍被谋,先杀相、二千石;伪失火宫中,相二千石救火,至即杀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1b.王乃与伍被谋,为失火宫中,相、二千石救火,因杀之。(《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此例“为”与“伪”字音相近(匣疑旁纽、同属歌韵),“为”假借为“伪”。
2a.汉使马邑下人聂翁一奸兰出物与匈奴交,详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2b.汉使马邑人聂翁一间阑出物与匈奴交易,阳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汉书•匈奴传》)
“详”与“阳”字音相同(喻母阳韵),“阳”假借为“详”。
3a.相如不得已往,一坐尽倾。(《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3b.相如为不得已而强往,一坐尽倾。(《汉书•司马相如传》)
此例中“疆”与“强”为异体字。
4a.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伯子。(《史记•佞幸列传》)4b.其后宠臣,孝文时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谈、北宫伯子。(《汉书•佞幸传》)《史记•佞幸列传》中有宦官名为赵同,而《汉书》中所记此人名为赵谈。记同一人之名而用字不同是因为司马迁之父字“谈”,于是用一同音字“同”字来代替“谈”字。
二、义关系
(一)义同
5a.匈奴俗,见汉使非中贵人,其儒先,以为欲说,折其辩。(《史记•匈奴列传》)5b.匈奴俗,见汉使非中贵人,其儒生,以为欲说,折其辞辩。(《汉书•匈奴传》)此处“先”与“生”为同义异对应。
6a.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謁者。(《史记•汲郑列传》)
6b.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於古之卫君也。至黯十世,世为卿大夫。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严见惮。武帝即位,黯为謁者。(《汉书•张冯汲郑传》)
7a.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7b.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启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汉书•张冯汲郑传》)
(二)反义关系
8a.於是诸大夫芒然丧其所怀来而失厥所以进,喟然幷称曰:“允哉汉德,此鄙人之所愿闻也。百姓虽怠,请以身先之。”敞罔靡徒,因迁延而辞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8b.於是诸大夫茫然丧其所怀来,失厥所以进,喟然幷称曰:“允哉汉德,此鄙人之所愿闻也。百姓虽劳,请以身先之。”敞罔靡徒,迁延而辞避。(《汉书•司马相如传》)
《史记》用“百姓虽怠”,《汉书》用“百姓虽劳”,怠为怠惰、懈怠之意,而“劳”为“劳苦、辛勤”之意,两例中的“劳”与“殆”为反意用字。
三、形关系
9a.絳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史记•陈丞相世家》)
9b.絳、灌等或谗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王不容,亡而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汉书•张陈王周传》)“咸”与“或”字形相似,据句前有“絳侯、灌婴等”,此处应为“咸”。
10a.靑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靑尝从入至甘泉居室,有一钳徒相靑曰:“贵人也,官至封侯。”(《史记•卫将军驃骑列传》)
10b.靑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父使牧羊。民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靑尝从人至甘泉居室,有一钳徒相靑曰:“贵人也,官至封侯。”(《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从这一对应位置来看,如与至相结合而言,则就写为“入”。如与前一“从”字结合而言,则应写为“人”,据此前句之义,可知上文并未交待出卫青是与谁去往甘泉居室,即“从”宾语并非为承前省略,从整句的意义分析而言,此
句应为《汉书》所记之人字,而《史记》文中之“入”字则为字形相似之误。11a.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闲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蜚禽及白稚诸物,颇以加礼。兕牛犀象之属不用。皆至泰山祭后土。封禪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出封中。(《史记•封禅书》)
11b.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飞禽及白稚诸物,颇以加祠。兕牛象犀之属不用。皆至泰山,然后去。封禪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出封中。(《汉书•郊祀志》)
(二)形近辗转讹误
12a.无是公言天子上林广大,山谷水泉万物,乃子虚言楚云梦所有甚众,侈靡过其实,且非义理所尚,故删取其要,归正道而论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12b.亡是公言上林广大,山谷水泉万物,及子虚言云梦所有甚众,侈靡多过其实,且非义理所止,故删取其要,归正道而论之。(《汉书•司马相如传》)
在《史记》《汉书》中有多处“尚”假借为“上”,上例中“止”与“上”字形相似,于是至于“止”与“尚”异对应。此例中《汉书》的句子则会造成误解。13a.高帝不听,遂北至於代谷,果有平城之围。高皇帝盖悔之甚,乃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然后天下忘干戈之事。(《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3b.高帝不听,遂至代谷,果有平城之围。高帝悔之,乃使刘敬往结和亲,然后天下亡干戈之事。(《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忘”与“亡”同音,应为“无”的假借,但“忘”在单句中也能解通,同样会造成句意表达的失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