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四)

合集下载

出自论语的成语173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173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173个《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论语》中的许多语句和思想影响深远,形成了大量的成语和格言。

以下是一些出自《论语》的成语及其出处:1. 温故而知新 - 来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知之为知之 - 来自《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见贤思齐 - 来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 君子不器 - 来自《论语·为政》:“君子不器。

”5. 君子求诸己 - 来自《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6. 不以规矩 - 来自《论语·子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7.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来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 有教无类 - 来自《论语·雍也》:“有教无类。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来自《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来自《论语·学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1. 过犹不及 - 来自《论语·子路》:“过犹不及。

”12. 子不语怪 - 来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13. 朝闻道,夕死可矣 - 来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14. 不患寡而患不均 - 来自《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

”1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来自《论语·子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6. 君子坦荡荡 - 来自《论语·阳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7. 君子慎独 - 来自《论语·述而》:“君子慎独。

”18. 克己复礼 - 来自《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初中语文文言文《论语》引申经典成语(四)

初中语文文言文《论语》引申经典成语(四)

初中语文文言文《论语》引申经典成语(四)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4.处事方面
孔子理想的人生是将道德修养与“济世”结合起来。

孔子的人生观为他的后代的儒学所继承,以此逐渐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事原则和“内圣外王”的理想的人格模式。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要遵循道德原则,还体现在处事要符合道德标准。

如:【成人之美】
[出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原意是勉励并帮助别人做好事。

后用以表示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的意思。

【既往不咎】
[出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对以往的错误、罪行不再责备、处分。

【过犹不及】
[出处]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三思而行】
[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反复考虑后再做。

【无所用心】
[出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没有开动脑筋。

比喻对什么事都不关心。

【察言观色】
[出处]“察言而观色。


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

编辑推荐:源自《论语》中的经典成语汇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论语里的四字成语

论语里的四字成语

论语里的四字成语举例如下:1、哀而不伤: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比而不周: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博施济众: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4、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6、不舍昼夜: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不亦乐乎: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8、博文约礼: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9、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

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

【出自】:《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0、成仁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11、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12、大动干戈:。

大规模地进行战争。

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3、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四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四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四《子路篇第十三》13-3、【鲁卫之政】——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

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

《论语·子路》(13·7):“鲁卫之政,兄弟也。

”13-4、【胜残去杀】——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

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论语·子路》(13·11):“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13-5、【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论语·子路》(13·15):“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13-6、【一言丧邦】——指一句话可以亡国。

《论语·子路》(13·15):“一言而丧邦,有诸?”13-7、【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

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论语·子路》(13·16):“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13-8、【悦近来远】——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论语·子路》(13·16):“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13-9、【迩安远至】——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

指政治清明。

《论语·子路》(13·16):“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13-10、【欲速不达】【欲速则不达】——速:快;达:达到。

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论语·子路》(13·17):“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11、【父为子隐】——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论语·子路》(13·18):“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13-12、【子为父隐】——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

《论语·子路》(13·18):“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论语的四字成语

论语的四字成语

论语的四字成语以下是论语中的十个四字成语及其意思和出处:1.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感悟。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与他看齐。

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既往不咎: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难。

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4.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 三省吾身:多次反省自己。

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6. 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 乐山乐水: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

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8.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

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9. 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形容谦虚、好学。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出自《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

出自论语的四字成语

出自论语的四字成语

出自论语的四字成语《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录,收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其中,孔子提出了一系列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生原则,这些原则被总结为一些经典的成语,成为后人学习和遵循的准则。

下面是几个出自《论语》的四字成语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 以礼待人《论语》中孔子曾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句话意思是说,君子对待天下人都是一样的,没有适合的也没有不适合的,是根据他们的道义准则来对待的。

所以君子以礼待人,不论高低贵贱,都要尊重礼仪,体现出他们对人的尊重和谦虚。

2. 克己奉公《论语》中有一句“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句话表达了君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克制自己,抑制住私欲,为公共利益奉献自己的力量。

克己奉公指的是自己要先克制自己的私欲,然后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去奉献自己,为大家谋福利。

3. 以德报怨《论语》中有一句“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怨报怨,何以报德?”这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别人对你怀有恶意,你应该用德行来回报他,因为怀着恶意的人并不理会别人的好处。

不论对待别人的态度如何,我们都应该坚持以德报怨,用道义和善良的行为来回应别人。

4. 知足常乐《论语》中孔子曾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句话强调了重视道德的重要性。

知足常乐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要知道满足的生活,不要贪婪和追求过分,才能够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5. 学而不厌《论语·学而篇》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意味着,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与朋友交往上,都要保持持续的热情和兴趣。

学而不厌这个成语表达了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于学习的持续热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以上是几个出自《论语》的四字成语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其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现代人生活和社会交往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论语演变成的成语

论语演变成的成语

论语演变成的成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思想和言论,其中一些被演变成了成语。

以下是一些源自《论语》的成语及其详细解释:1. 哀而不伤:出自《论语·子罕篇》。

意思是在悲痛之中却能保持适度,不让情绪失控。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悲伤或痛苦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至于过度悲伤或失控。

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出自《论语·述而篇》。

意思是每天都吃饱了饭,却没有什么追求或目标。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的人。

3. 北辰星拱:出自《论语·子张篇》。

北辰指北极星,拱指环绕。

比喻领导者的威望如北极星高高在上,周围的人都要向他看齐。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组织中的地位非常高,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威望。

4. 比而不周:出自《论语·子路篇》。

意思是比较而不全面考虑。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做决策或比较事物时,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全面考虑各种因素。

5. 察言观色:出自《论语·公冶长篇》。

意思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在交际或交往中,通过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态度。

6. 不耻下问:出自《论语·述而篇》。

意思是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学习或求知时,能够虚心向他人请教,不以身份或学问的高低为耻。

......以上是一些源自《论语》的成语及其详细解释,这些成语在中国文化中广泛使用,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一、《学而》篇(1)不亦乐乎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释义:乎: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不是很愉快吗?(“不亦”即“不是”,表示反问的副词,解释时不要加上“也”字)也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

(2)犯上作乱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释义: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3)巧言令色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其实这个成语最早不是出自《论语》,而是出自《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释义: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4)行有余力原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释义:指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5)贤贤易色原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释义: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

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6)言而有信原文:“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释义: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7)慎终追远或追远慎终原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释义:现多采用宋儒释义即: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8)温良恭俭让原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释义: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9)小大由之原文:“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释义:指用途可大可小。

(10)食无求饱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11)敏于事,慎于言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富而好礼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释义:贫而无谄:指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而无骄:指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富而好礼:虽很富有但不骄纵无礼。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大全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大全

盘点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古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大家多多少少都读过一部分《论语》,对于其中奥妙又领会了多少呢?相对于晦涩的文言文字来说,理解成语倒更容易一些。

为此,学而思小编整理了一些出自《论语》中的成语,方便同学们理解和记忆,记得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哦!《学而篇第一》【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原句:《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原句:《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原句:《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原句:《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原句:《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原句:《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原句:《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原句:《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四)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四)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四)《乡党篇》【侃侃訚訚(yín)】——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

原句:《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鞠躬屏气】——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敛容屏气】——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

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

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

【屏气凝神】——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屏声敛息】——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

原句:《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

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

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原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先进篇》【三复白圭】——指慎于言行。

原句:《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原句:《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一仍旧贯】——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

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原句:《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原句:《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登堂入室】【升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原句:《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原句:《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鸣鼓而攻】——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

《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

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女,同“汝”,你;爰,何。

)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

原指好耍小聪明。

《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

论语选读 中的成语( 四)绘事后素 《八佾》

论语选读 中的成语( 四)绘事后素 《八佾》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四)成语义: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

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翻译: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杞国去不足以作为考证的证明;殷代的礼,我能说出来,宋国却不足以作为考证的证明。

因为文字资料不足,熟悉夏礼、殷礼的贤人也不多。

如果文献足够的话,我就能用它来作考证的证明了。

成语义:杞国、宋国没有证据可以证明。

比喻事情缺乏足够的证据。

30绘事后素《八佾》翻译:子夏问道:“‘美好的笑容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粉嫩的脸庞着色化妆绚丽多彩好打扮啊。

’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了白地子,然后才画上画。

成语义:①指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进行彩绘。

②比喻礼乐产生于仁义之后;比喻做事先从简单做起,然后逐步深入。

31朝闻夕死《里仁》原文:朝闻道,夕死可矣。

翻译:早上明白道理,晚上死去,也是可以的。

成语义:早上听到真理,哪怕晚上死去也心甘情愿。

形容对真理的渴望心情。

32 恶衣恶食《里仁》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翻译:孔子说:“士有志于道,而又以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的。

”成语义:粗劣的衣食。

形容生活俭朴。

33 观过知仁《里仁》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翻译:孔子说:“人犯的错误,同他那一类人是一样的。

观察一个人犯的什么错误,就能知道他是哪一类人。

成语义:通过一个所犯过错的性质,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34 见贤思齐《里仁》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见到圣贤的人考虑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进行自我反省。

成语义:看到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就想要向他学习,看齐。

35 讷言敏行《里仁》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翻译:孔子说:“君子要谨慎地说话,而要敏捷地行动。

”成语义:语言迟缓,行动敏捷。

古代儒家所奉行的一种修身之道。

36无适无莫《里仁》原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成语出处

论语成语出处

论语成语出处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记录下来的言行录。

其中包含了很多成语的典故和出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出处:
1. 君子之交,淡如水。

- 出自《论语·颜渊篇》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出自《论语·颜渊篇》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出自《论语·学而篇》
4.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出自《论语·子张篇》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出自《论语·子路篇》
6.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出自《论语·卫灵公篇》
7. 见义勇为。

- 出自《论语·卫灵公篇》
8.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出自《论语·子罕篇》
9.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出自《论语·公冶长篇》
1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出自《论语·子路篇》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出处,根据具体的成语,可能来自《论语》中的不同章节和篇目。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很多,例如:
1、朝闻夕死:出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意思是早晨明白道理,晚上死了也值得。

2、朽木不可雕: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意思是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3、听其言而观其行:出自《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意思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4、中道而废:出自《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意思是中途而废,半途而放弃。

5、文质彬彬: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文和质配合适当,才是君子。

6、见贤思齐:出自《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是看到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效仿;看到没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内省自己。

7、举一反三: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

8、箪食瓢饮:一箪食,一瓢饮。

形容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9、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10、道不同不相为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1、一言以蔽之出自《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在《论语》中“一言以蔽之”的用法和今天一样,用于概括、评价某事某物。

这里孔子对《诗经》进行了概括,《论语注疏》中这样提到——“一言以蔽之”者,蔽,犹当也。

古者谓一句为一言。

《诗》虽有三百篇之多,可举一句当尽其理也。

“曰:‘思无邪’”者,此《诗》之一言,《鲁颂駉篇》文也。

《诗》之为体,论功颂德,止僻防邪,大抵皆归于正,故此一句可以当之也。

也就是说,这里的“一言”,指的是一句话,《诗经》虽然有三百多篇,但是其主旨思想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句话呢?就是“思无邪”——纯正无邪(北宋程颐也用“诚”来解释“思无邪”)。

2、述而不作出自《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孔子在这里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主要是说自己对于古代、前人的学说是更为信赖的。

比如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自己就说:“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后面提到的“老彭”,是商朝时一名贤明的士大夫,是一位喜爱、遵从“先王之道”的人,孔子就以“老彭”自比。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认为,“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这些行为都是“述而不作”而非自己在创作。

3、箪食瓢饮出自《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这句话实际上是孔子在赞美自己的一个学生——颜回。

“箪食瓢饮”表面上指的是生活条件的简陋,这里引申为生活在简朴的环境下,依然能保持安贫乐道的精神,所以孔子这里称赞颜回“贤哉”。

宋代的周敦颐,特别重视这句话,经常叫他的学生程颐“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这里的“乐”,说的正是人超越了物质环境,追求精神圆满的至高境界。

4、能近取譬出自《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1、恶衣恶食:恶:粗劣的。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示例: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者,未足与议。

(章炳麟《论读经有利而无弊》)2、言过其实:实际。

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示例: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意为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思量那方面的工作,语出《论语·泰伯》4、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

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5、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

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

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

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6、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示例: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况且我们是同志,我当然应该给你想一个完全的办法。

(鲁迅《华盖集·牺牲谟》)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赞助别人成事近义词: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反义词:成人之恶、掠人之美。

7、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示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

(唐·韩愈《与崔群书》)〖附注〗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

出自论语且现在仍然常用的成语

出自论语且现在仍然常用的成语

出自论语且现在仍然常用的成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成语和格言,许多成语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使用。

其中一些常用的成语包括:
1. 三纲五常,出自《论语·学而》。

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妇
三个等级关系;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

2. 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论语·雍也》,形容君子之间的交
往应该淡泊如水,不应该过于热情或者亲近。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意为不要对别
人做自己不愿意被人对待的事情,是一种做人处世的原则。

4. 以德服人,出自《论语·卫灵公》,指用自己的品德和道德
来感化和影响他人。

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学而》,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持之以恒的态度。

这些成语都是源自《论语》的智慧,至今仍然在中国社会中被广泛使用,成为人们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儒家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儒家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儒家成语大全四字成语
以下是一些出自儒家经典或与儒家思想相关的四字成语:
1、温故知新:出自《论语》,意在温习旧的知识,能够领悟新的道理。

2、述而不作:出自《论语》,意思是传承和阐述前人的学说,而不是创作自己的学说。

3、恭而有礼:出自《论语》,表示态度谦恭而有礼貌。

4、见利思义:出自《论语》,表示见到有利的事情,要思考是否符合道义。

5、思患预防:出自《论语》,表示要有预见性,思考可能发生的祸患并提前预防。

6、敏事慎行:出自《论语》,表示做事要敏捷,同时也要谨慎行事。

7、贫而无谄:出自《论语》,表示虽然贫穷但不谄媚。

8、贫而无骄:出自《论语》,表示虽然贫穷但并不自骄自傲。

9、乐而不淫:出自《论语》,表示快乐但不放纵。

10、乐善好施:出自《论语》,表示喜欢做好事并乐于付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四)《乡党篇》【侃侃訚訚(yín)】——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

原句:《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鞠躬屏气】——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敛容屏气】——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

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

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

【屏气凝神】——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屏声敛息】——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

原句:《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

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

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原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先进篇》【三复白圭】——指慎于言行。

原句:《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原句:《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一仍旧贯】——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

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原句:《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原句:《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登堂入室】【升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原句:《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原句:《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鸣鼓而攻】——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原句:《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一日之长】年龄大或资格老的自谦说法。

原句:《论语·先进》:“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有勇知方】——有勇气且知道义。

原句:《论语·先进》:“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春风沂水】——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沂水弦歌】——指知时处世,逍遥游乐。

【沂水舞雩(yú)】——指知时处世,逍遥游乐。

原句:《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颜渊篇》【克己复礼】——克:克制。

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原句:《论语·颜渊》:“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原句:《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原句:《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原句:《论语·颜渊》:“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恭而有礼】——恭:恭敬;礼:礼节。

恭敬又有礼节。

【四海之内皆兄弟】——普天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原句:《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浸润之谮】——比喻暗中诽谤别人的坏话。

原句:《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足食足兵】——食:粮食;兵:武器。

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必不得已】——必然不能得止。

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

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原句:《论语·颜渊》:“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

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

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原句:《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

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原句:《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片言折狱】——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

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

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原句:《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成人之美】——成:成就。

成全别人的好事。

原句:《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

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

原句:《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察言观色】——察:详审。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

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原句:《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一朝之忿】——朝:早晨;忿:气忿。

一时的气忿。

原句:《论语·颜渊》:“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以文会友】——指通过文章来结交朋友。

原句:《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子路篇》【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

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原句:《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手足无措】——措: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

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原句:《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鲁卫之政】——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

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

原句:《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

”【胜残去杀】——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

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原句:《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原句:《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

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迩安远至】——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

指政治清明。

原句:《论语·子路》:“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欲速不达】【欲速则不达】——速:快;达:达到。

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原句:《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父为子隐】——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子为父隐】——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

原句:《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原句:《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斗筲之人】【斗筲之器】——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

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原句:《论语·子路》:“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和而不同】——和:和睦;同:苟同。

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原句:《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刚毅木讷】——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

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原句:《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古诗词课外拓展古诗词分类大全之传统节令春节: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重阳: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宵:南宋.朱淑真(一说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寒食(清明前两天):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七夕: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古诗词分类大全之爱情最甜1.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9.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1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11.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1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