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9fc97d8551810a6f4248620.png)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摘要: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涵义、原理等出发,着重论述了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是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依靠自然本身的功能恢复植被,加快防治水土流失步伐的重大举措。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生态修复前言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导致环境污染、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能源危机、生物多样性降低、淡水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
各种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安全。
因此,如何合理整治、恢复、保护生态环境,无疑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生态修复的涵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通过政策、管理和一定的人工促进措施,消除不合理的人为干扰,促使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再生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植被的生长发育和发展演替,保护和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景观和功能,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建立和维系与自然条件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相对稳定并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
通过生态修复,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速度,防止沙尘暴、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河床淤积等水土流失危害,降低水土流失程度,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它是应用生态系统自身组织和自身调节能力对环境或生态本身进行修复。
为了加速已被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还可以辅以人工措施以加快生态系统恢复的步伐。
生态修复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切实遵循自然生态经济规律,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土、光、热、生物等自然资源,依靠大自然的循环再生能力和人为干涉快速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
2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措施及方法生态修复主要包括“封”、“退”、“造”、“建”、“综合治理”、“结构调整、生态移民”、“突出小流域治理,以小促大”等技术方法。
“封”是“封山禁牧、舍饲养畜”,“退”是“退耕还林还草、以粮代赈”,大量事实表明,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产沙区,坡度在25°以上的坡地必须退耕。
浅谈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
![浅谈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7e5e31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c.png)
浅谈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水土保持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生态修复则是水土保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态修复能够提高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
生态修复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减少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易损性,增强生态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湿地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地的保持能力,从而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暴雨冲蚀等问题。
其次,生态修复能够促进自然恢复,降低修复成本。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采取等量积雪方法进行生态修复,可以加速土地的恢复和改良。
等量积雪方法的具体操作是在沟谷、山岗等水土流失的地区按照固定的规格吊挂各种植物,让植物在适应生态环境的同时起到保土固土的作用。
等量积雪的方法能够减少土地长期处理的费用,起到生态优化的作用。
第三,生态修复能够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
水土保持建设和生态修复在长远来看不仅是维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土地进行生态修复,能够恢复土地的自然风景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某些经济植物或者休闲观光的条件,从而提高了土地的经济价值。
一些生态修复成果卓著的区域比如云南南华县、贵州清镇市等已经成为了生态旅游的热门地区,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最后,生态修复能够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在水土保持建设中,发展生态修复事业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绿化环保、水土保持等公益事业,如果得到专业的处理和管理,会在广大民众中产生积极的公益心理,逐渐改变沿海人的不规范行为,建立更加和谐的水土环境。
总之,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土地经济价值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促进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创新的思路,并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让生态修复成为一种有力的公益力量。
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73a6007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06.png)
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摘要:国家的前进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我国工业化进程正在迅速进行中,诸多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水土保持问题作为影响其效率的一项关键因素,正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要想处理好工程建设期间水土流失的问题,降低水土流失引起肥沃土壤流失问题的出现几率,应该采取对应的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而生态修复理念可以有效的加强水电水利工程,确保水土保持稳定,如何在生态建设过程中运用生态修复理念成为新时期的主题。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效运用一、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定义1.1生态修复定义生态修复的定义是综合生物学与工程学的知识来进行整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动并解决影响生态环境正常维护的多方面因素。
通过增强生态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来对生态系统进行快速修复从而达到更高水准的生态发展阶段。
从定义上来说,生态修复的本质就是生态系统进行自我修复,而人们只是提供给生态系统能够自我修复的环境与促进手段。
1.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定义水土保持的生态建设的定义是水土流失的区域利用常规的干预方式,为水土本身的修复系统起到协助作用,让水土流失得到正确的治理方式,促进生态系统的正常恢复。
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会采取科学技术的手段让自然生态系统可以进行自我修复,在该过程中不要对自然系统超负荷的压力,让自然生态系统能够通过人类的帮助进行自我修复,真正意义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这是一种互相帮助的生态修復人工保护制度。
二、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价值首先,提升了国民的环保意识,让国民能够产生自主积极性,自发主动的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当中。
因国内人口的极速增长,生态环境如何进行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一道难题,相关部门一直在提高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与教育力度,让国民能够切身实际的感受到生态环境对于国民的重要性。
但随着水土保持的应用,国内的生态环境已然逐步得到显著改善,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一直在不断建立新的方案来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这种现状从本质上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随着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措施的不断落实,国内城市周边的环境已经得到相应的绿化效果。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609ba1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4.png)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水土保持是指在农业、林业、畜牧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中,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1. 防止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维护水土生态平衡,改善土地质量,让植被恢复,从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改善环境。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减少土壤和水资源污染,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3. 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改善土地质量,增加水资源质量和量,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同时增加旅游业、生态餐饮、温泉旅游等生态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水土保持有力措施:1. 植被恢复。
通过植被恢复,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干旱。
同时,植被恢复能够促进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保护,从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技术工程。
利用各种工程建设手段,改善地形梯度,开展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工程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与维护,保证其长期有效性。
3. 法律法规。
加强法律法规的管理,通过行政处罚、刑事惩罚等方式,对于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行为加以惩治,从而形成对于水土保持的有效约束力。
4. 舆论宣传。
加强对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的宣传和教育,让公众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引导大众养成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人人参与水土保持的良好环境。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密不可分,加强水土保持措施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
同时,各方面也应立足长远,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与行动计划,让水土保持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促进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修复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4a92ca7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a.png)
重要性
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修复是维护国家 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能够减少土地 退化、荒漠化、石漠化等生态问题的 发生,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的重要保障,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修 复能够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 人民的生活质量。
促进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修复有利于保护 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 力和生态服务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02
CATALOGUE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如地形地貌、气候、土壤质地等 ,导致土壤侵蚀和流失。
人为因素
如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采矿、修建道路等,破坏了自 然植被和土壤结构。
水土流失的后果
土地退化
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 降低,影响农作物生长
和产量。
水资源污染
泥沙淤积导致水库、河 流等水体浑浊,影响水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该公约旨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并公平分享利用遗传资源产生的惠益。
国内政策与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该法规定了水土保持的方针、原则、措施和法律责任,是水土保 持工作的基本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该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措施和法律责任,是生态环境保 护领域的基本法律。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 境修复
目 录
• 引言 • 水土保持 • 生态环境修复 • 政策与法规 • 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主题简介
水土保持
是指通过采取工程、生物和农艺等措 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 水土资源,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8b1ebf4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7.png)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是环保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水土保持可简单理解为保护土壤和水资源,防止土壤流失和水体污染等情况的一系列措施。
水土流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生态修复则是恢复因人类活动而受到破坏的自然环境。
首先来说说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在现代农业、城市化建设、土地开垦、林木种植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
其中,水土流失是农田生产中的大敌,对农民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水土保持已成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土保持的方法很多,有机械措施、植物措施、土地利用调整和水文措施等。
机械措施指的是修建梯田、沟渠、防护林带等,以实现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作用。
植物措施则是指通过种植草坪、树木、灌木等方式,加强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防止水土流失。
土地利用调整指的是调整农业生产的种植形式,采取轮作休耕、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四化等方式,达到降低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肥力的目标。
最后,水文措施则是指大坝护坡、水文工程等措施,实现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生态修复问题。
生态修复是与保护、恢复和建设生态系统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修复因人类活动而受到破坏的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修复生态系统,使不良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更有利于人类生存。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植被恢复、物理和化学修复来实现。
其中,植被恢复是指通过种植新的植被种类和品种,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达到生态稳定和自然修复的目的。
物理修复则是指采用工程手段,如填海造陆、平整土地、清除废弃物等方法,改善自然环境。
化学修复是指采用特殊物质,如农药、肥料等来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状态,进而实现自然修复的效果。
总体而言,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是环保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作,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及应用类型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及应用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4549643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3.png)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及应用类型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恢复、重建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完整。
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生态修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应用类型。
1. 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等问题会导致生态系统功能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种植植被、修复水体等手段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土壤保育能力,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
2. 保护水源地和净化水体: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保护水资源,提供洁净的水源。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的植被、建设湿地等方式,过滤污染物、净化水体,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维护水质安全。
3. 防治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最常见、最具危害的问题之一。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种植草坪、植被带等手段,增加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刷能力,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维护地表的稳定。
4. 提高土壤质量: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需要保持土壤的肥力和质量,保证植物的生长发育。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植被的种植和管理,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1. 植被修复: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进行大面积种植和管理,加强植被覆盖,提高植物物种多样性,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护水源。
2. 湿地修复:修复湿地可以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减缓洪水峰值,净化水质,增加生态景观的美观性。
3. 水体修复:通过净化水体、防治水体污染等手段,提高水体的水质,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5. 生态景观修复:通过构建人工园林、公园等生态景观,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居民的享受感。
浅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措施
![浅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616af4f336c1eb91a375d77.png)
L o W C A R B o N Wo R L D 2 o l 3 , 4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3 ) 0 8 — 0 1 1 2 — 0 2
浅析水 土保 持 生态修 复 的措施
戴荣福 ( 昆明 市东川区 泥石流防治研究所, 昆明东川区6 5 ' : { 1 0 0 )
出. 降水 量 的 具 体 分 布 不 能 一 定 成 为评 判 生 态修 复 的好 坏 的
提 出 了一 些 参 考性 的 建议 ,希 望 能 够 为 水 土保 持 以及 促 进 生 态修 复 等 相 关工 作 有 所 帮助 。
1 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联系
判 定 条 件 : 因为 生 态修 复 主要 是 靠 自然 的 自我修 复 能 力 来 进 水 土保 持 是 指 防 治 水 土 流 失 . 保 护、 改 良与 合 理 利 用 水 、 行 修 复的 , 因此, 不 管 是在 湿 润 地 区 , 还是干旱地 区, 还 是 半 干 土资 源, 维 护 和 提 高 土 地 生产 能 力 , 减轻 洪水 、 干旱、 风沙灾 旱地 区 . 都 应 当有 适 应 地 区 气候 生 长 的植 物 , 同时 也 存 在 着 该 害。 以 利 于 充 分发 挥 水 土 资 源 的 经 济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 建立 良 区域 的 植 物 顶 级 群 落 。 因 此 只要 有 适 合 植 物 生 长 的 土壤 , 加 之 好 生 态环 境 的 综 合性 科 学技 术[ ” 。 适 当 时修 复 区进 行 有 效 的 管 理 与 呵 护 ,那 么 这 样 以 来 生 态 修 从 生 态修 复 的本 质 上 来 看 .生 态修 复 主 要 是 通 过 对 生 态 复是 能 够 实现 的 。 除 此 之 外 , 对 于 当地 植 物 的 生 长 来说 , 起 到 系统 当 中 的 生 态 因子 进 行 适 当的修 复 , 其 内容 包括 对 土壤 、 水 决 定 性作 用的 就 是 当地 当年 的 年 降 水 的 多 少 , 如 果 当地 在 当 分、 风速 、 生物 等 使 其 达 到 适 当的 恢 复 , 并 且 能 够 对 原 生 态 环 年 里 的 降水 量 普 遍 偏 少 ,那 么这 样 显 然 会 对 生 态 修 复 的 植 物 境 起 到 改善 与 治 理 的 作 用 。 而 总 的 来说 ,水 土 保 持 对 于 生 态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技术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ee9192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0.png)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技术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变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水土保持是指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质恶化的措施。
而生态修复是指对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以实现生态平衡。
本文将从技术层面探讨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技术水土保持是在农业、林业、环境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
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就是建造防护林带。
防护林带的作用在于稳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和改善周围环境。
同时,防护林带还能够吸收并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是一种多功能的绿色工程。
此外,水土保持还包括建造梯田、沟壑治理、地面覆盖保护、草地恢复等措施。
其中,梯田建设是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通过梯田的建设,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并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耕作面积。
沟壑治理是一种针对陡坡地区和山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通过修建截沟、开垦沟、修筑沟槽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泥石流、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地面覆盖保护措施是保护土地表面的一种措施。
通过覆盖植被、覆盖草皮、覆盖石头等,可以减少土壤的风蚀和水蚀,保护土壤和水源的健康。
草地恢复技术也是一种重要的水土保持技术。
通过选择合适的种草方法和合理的养护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草地的植被覆盖率和抗风蚀能力,从而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是指通过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的合作,重建和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技术包括湿地恢复、河流修复、土地复垦等。
湿地恢复是生态修复中的重要措施。
湿地在调节水循环、净化水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湿地恢复,可以恢复湿地的原有功能及其生态系统。
河流修复则是针对河流污染和河岸崩塌等问题的修复措施。
修复河流不仅可以提高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还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土地复垦是指在破坏后,恢复土地的生态系统,使其回到能够支持生命的状态。
复垦一般包括硬化山地、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林地建设、草原恢复等措施。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王飞李利平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王飞李利平](https://img.taocdn.com/s3/m/3243696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1.png)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王飞李利平发布时间:2023-06-13T11:09:20.598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7期作者:王飞李利平[导读] 水土保持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人类正常生活以及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而水土是自然生命活动的基础。
当前我国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对生态经济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大规模建设,再加上人们缺乏对水土保持的正确认识,致使水土问题、生态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河南京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摘要:水土保持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人类正常生活以及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而水土是自然生命活动的基础。
当前我国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对生态经济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大规模建设,再加上人们缺乏对水土保持的正确认识,致使水土问题、生态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随着经济、科技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相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论逐渐提升,修复技术更新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视,生态修复逐渐成为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态修复通过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促进土地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和可持续发展。
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生态修复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保持能力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物种多样性。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生态修复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其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其次,我们将分析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最后,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可行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探讨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实践经验,推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看法
![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70270890c69ec3d5bb75de.png)
・ 1 9 7 ・
关于土保持 生态修 复的看法
王 继 承
( 4 2木斯 市水 利 勘 测 设 计研 究 院 , 黑龙江 佳木斯 1 5 4 0 0 0 )
摘 要: 在工业化 时期 , 由于人们环保意识不高及其他各 方面的原因, 在城 市建设 中大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 致使 目前环境 问题越 来 越 严重 , 受到 了广 大人 民群众的高度 重视 , 必须要采取有效 的措施保护 生态环境 , 实现社会 、 环境 、 资源、 经济的和谐统一 。水 土流 失是 生 态环境问题 中最常见的一种 , 本文结合 桌省 为案例 , 浅要论述 了水土保持 生态修 复的几点看法 , 以供参考。 关键词 : 水土保持 ; 生态修复 ; 生态环境 ; 看法
工作 中 , 相关 工作 人员必须要采取封育造林技 术进行治理 , 通 过大 随着社 会经济 的快 速发展 , 环境 问题越来越严 重 , 环境 问题 与 量 栽种植被提高其覆盖 率 , 避免受到水 土流失等问题 的影 响 , 从而 经济增长 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 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问 达 到其理想的治理效果 , 改善当地 的生态环境。 题 中最 常见 的一种 , 但是其对人们 的生活却带来严 重的影 响 , 这就 4 . 2 水 土保持生态修复适 宜程度和难度将有很 大的差别 需要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 重视 。 目前 ,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地 区的选择是有条件 的, 不 同地 区的适 高, 环保 意识也逐渐提高 , 针对 于水 土流失 , 开展 了一 系列水土保持 宜程度和生态修 复的难度差异很大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 f 1 ) 对 和生态修复工作。以下结合实 际进行全面分析。 于人 口密度以及 土地承载力小的地方越 适宜生态修复的开展 ; f 2 ) 地 2 某 省 生 态 修 复 工 作 的 基本 情 况 区的降水量需保 持最少在 3 0 0 a r m 以上 ; ( 3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 障耐 2 . 1 某省生态修复试点区的基本情况 旱、 耐贫瘠草 、 灌的生长 , 区域 内的土层厚度应超过 l O e m; ( 4 ) 即使 区 某 省生态环境 污染较严重 , 为 了解决 当地生态环境 问题 , 实现 域水土流失严重 , 但并非是 寸草不生 ; ( 5 ) 区域 内的林草覆 盖率需大 可持续发展 , 相关工作人员将该省分成 了八个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 于 1 0 %; ( 6 ) 人均基本农 田需大于 O . 0 3 h m z ; f 7 ) 区域 内无严重 的地质灾 点区, 其 总面积为 3 9 2 5 . 1 9 k m , 总人 口为 4 9 . 7 1 万人 , 其平均人 口密 害 , 如泥石流 、 滑坡等等。理论 上讲 ,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只要是对土 度为 1 2 6 人/ k n2 i , 人 均收人为 1 7 5 5 元。 相关工作人员在对试点 区开 地没有 高效 高产要求 以及不是寸草不生的情 况下都 可以实施 , 但是 展 工作之前 , 经 过测量得 到 , 该区域 的植 被覆盖率 为 3 5 . 3 6 %, 水 土 其修复 的适宜程度和难度将有很大 的差别。 流失面积 占总面积的 5 0 %以上 。经过生态修复工作之后 , 试点 区的 4 - 3 水 土保持生态修复离不开人 工及政策措施的辅 助 植被覆 盖率得到 了明显的提高 ,水 土流失现象也得 到了 明显 的控 依靠 封禁并非是水 土保持生 态修复 的唯一途径 , 其生 态修复离 制, 保 护了当地 的生态环境 。 不开人工 以及政策措施的辅助 。其一 , 可采取人工育林育草的措施 2 . 2 生 态实 现 自我修复 的效益 加快封禁区的生物量 生长 , 例如 : 因地制宜地补植补种 、 防治病虫害 首先 , 相关工作人 员通过对 当地实行 封育造林 , 有效 地提高 了 等 。同时, 保证 生态用水等措施也是非常重要 的。其二 , 有必要 采取 当地植被的覆盖率 , 改善 了当地 的生态环境 , 山更绿了 , 人们 的心情 相应 的管理措施 , 只有将封禁 区的管理工作做好 , 才 能够更好地保 更加舒畅了。 障居 民的生产生活 , 同时也能够更 好地 促进 封禁 区水 土保 持生 态修 其次 ,相关工作人 员通 过对该地 区实现生态修 复工程的建设 , 复取得一定的成效 。 将其农业种 植结构进行 了适当地调整 , 一方面发展农业 , 另一方面 5 水 土保 持 生 态 修 复 对 策及 措 施 还发展了乡镇 企业 与旅 游业 ,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 了农 民的经济 5 . 1 普及 国策宣传强化环保观念 收入 , 促进 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 在此方面应加强水土保持方面国策的宣传力度 , 普及该方面 的 再次, 当地水土流失严重 必然会产生各种 自然灾害 , 对农 业的 基本常识 , 让人民意识 到不合理 的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造成 的水土流 发展极为不利 , 无法 提高农 民的经济 收入 , 通 过相关工作人员 开展 失造成 的严重后果 , 使人 民 自 发地退耕还林还草 , 圈养畜牧 , 实现人 生态修复工作之 后 , 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 了明显的改善 , 人们 的生 与 自然 真正 的和谐相处 ; 也可 以通过生态修复示范点 的建立让人 民 活、 生产条件也有了好转 , 给人们带来较大 的益处 。 使得 当地人民更 更轻易地 了解到生态系统对环境保 护的重要性 ; 还应该在学校范围 愿意投身 与生态修复工作 当中。 内普及水土保持 和生态系统常识 , 是 人民从小形成环保 意识 ; 最后 3 生态修复的概述及 中外 的现状 还应该大力发动各种媒体进行水 土保 持知识 的宣传 , 如发放环保手
做好水土保持 修复生态环境
![做好水土保持 修复生态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6a69a74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9.png)
做好水土保持修复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是指在防止自然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自然、经济、社会环境,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对于保护生态系统、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水土资源。
首先,应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耕地保护,禁止非法占用耕地。
其次,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
另外,还应该大力开展水体治理工作,加强河道整治和保护,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障水生态的健康发展。
在水土保持的实践过程中,修复生态环境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应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要加强植被保护和改良,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绿色生产。
其次,要加强草原保护和恢复,推行畜牧业的轮牧制度,减少草原过度放牧造成的生态破坏。
另外,还需要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这对于维护水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实施生态工程并进行有效管理。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是了解生态环境状况和动态的重要途径。
科学规划和实施生态工程,例如湿地恢复、水库蓄水、植被修复等,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护水土资源。
同时,还应加强对生态工程的管理,例如定期维护、检修工程、监测管理等,以保证工程的长期有效性。
最后,需要通过加大社会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来促进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
推行科学绿色生产模式,加强环保宣传,以及对各行业生产活动的环保检查和监管,这些都是加强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
总之,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修复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只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完整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计划,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生态文明。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及应用类型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及应用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2c256b9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7.png)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及应用类型水土保持是指通过科学的措施和方法,保持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退化,以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一门学科。
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还能提供生态服务,满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1. 防止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导致土壤贫瘠、水质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原因。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植被恢复、河道整治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保护水资源:水资源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湿地恢复、水源涵养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促进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恢复优势种群的数量和功能,保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适应性。
4. 提供生态服务:生态修复不仅可以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还可以提供一系列生态服务,如净化水源、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等。
这些生态服务对于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和目标,生态修复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应用类型有:1. 植被恢复:通过种植适应环境的草本植物、灌木和树木,恢复破坏的植被覆盖,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2. 河道整治:通过河道疏浚、堤岸加固等工程手段,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提高水质,保护沿岸生态系统。
3. 湿地恢复:通过修复湿地的水文环境和植被结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水资源保护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4. 水源涵养:通过修复山地植被、恢复土壤保水能力等措施,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减少洪水灾害和干旱风险。
5. 土地重塑: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减少人为破坏,恢复土地的自然生态功能。
浅谈水土保持和现代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浅谈水土保持和现代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7d1d37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d.png)
浅谈水土保持和现代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之一,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恢复自然植被,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恶化是我们建设现代生态环境的前提和基础。
在实施水土保持和现代生态环境建设之前,弄清楚二者的内涵和异同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二者的内涵及延伸展开探讨,深入浅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标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自然环境水是万物之源,它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发展不可取代的资源,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
一切生命都离开水,一旦水资源枯竭,那么生命也就将面临灭绝。
土是万物之本,是自然和人类一切发展的基本载体,是生命的基本生存条件。
不仅自然环境进化离不开水土资源,人类社会发展也需要水土作为基本条件。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开发和利用,致使水土流失严重,现代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因此,要建设现代生态环境,重中之重就是要做好水土保持,保持水土,改善现代生态环境,已经是人类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 水土保持与现代生态环境的内涵及延伸1.1水土保持的内涵及延伸我们要理解水土保持的内涵,首先要弄清楚水土流失的概念,在国际学术上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风、重力、人为活动等营力)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而水土保持(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基本内涵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现代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总的来说,水土保持就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水土保持是由我国率先提出,它取代了之前的土壤保持概念,并被国际社会广为接受和通用。
當今,随着人们对水土保持这一概念认识的不断加深,其内涵也逐步被深入和拓展。
对水土保持的概念不仅仅停留在水土保持层面,已经认识到水土保持和全球现代生态环境的紧密关联,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联系上来。
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许娜飞
![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许娜飞](https://img.taocdn.com/s3/m/6ea9a3219b89680203d825f2.png)
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许娜飞摘要:社会的发展以及城镇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推进,为水资源以及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甚至一些地区为了当地经济效益的增长,不惜主动破坏当地水资源,使得水源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愈发严重,不仅不利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社会的稳步发展和建设。
本文对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的现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修复建设原则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引言加强对水土资源的保护,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进行分析,并以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理论基础为依据,从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原则、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其主要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
1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1.1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利用一定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方法,认为改变或切断不利于生态系统进化的因子或过程,并为其配置和优化内部及其与外界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过程及其时空秩序,来达到生态学尽快回复或进化为更高级水平。
生态修复主体仍是自我修复,在某个限定区域内,减少人为干扰,令其自身来进行调整实现生态群落修复。
1.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指在该水土流失区域进行管护和人工辅助,帮助自然界自身修复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并实现生态改善,进而实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这种良性发展模式能最大限度维护和发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
当前所指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指除去对自然生态系统过得的压力,依靠生态系统自愈功能来修复,最终实现一个健康、平衡状态。
这是一种新型水土保持理念,也是一种全新措施。
2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存在的问题2.1有关标准和规范还不健全对于目前水土流失以及自然生态系统问题,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也给出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但是其涉及范围主要还是在水土保持方面,至于水生态修复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尚不健全,不仅没有明确自然生态修复建设要求,也使得生态修复建设工作时常被忽略,导致生态修复建设工作上的不足降低了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从而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使得水土保持工作事倍功半。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7cfc782b307e87100f696b3.png)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了很大进展。
而现阶段,水土流失是较为关键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水土保持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水土保持效果与质量。
基于此,该文主要分析了生态修复的内涵与作用,探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价值,了解关键的生态修复技术,可以为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优化应用一、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1.1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修复可以提高人们对水土保护意识和生态复原的认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宣传,加强人们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保护的认识,加强环保意识,水土保持能够有效提高和改善在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环境问题,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科学化、多元化,这对促进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生态修复主要是植物在自然生态循环链上坚强的生命力[1]。
1.2直接提高当地绿化的普及率由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恢复工作顺利进行,不仅减少了当地水土面积的流失,还促进了地绿化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当地绿化覆盖面积,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后,我国植物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根据调查显示,2017年中国大部分城市绿化覆盖面达到30%-50%,水土流失的情况受到有效的抑制,有效缓解洪涝灾害,改善当地生活环境和生态系统。
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总体上说,生态复原缓解了生态系统发展的压力,利用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恢复在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二、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2.1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根据不同的自然因素产生的生态退化要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的基础性原则。
可以通过修剪工程,实现禁牧等配套措施处理,形成便于植被恢复的综合性环境,通过若干个区块对其进行合理修复。
2.2过度垦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根据可实行的坡地生态脆弱退耕还林以及梯田相结合的技术,根据国家的要求与政策做好退耕还林,要根据实际状况做好水土保持耕作,提升生态环保能力。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及应用类型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及应用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81778c6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5.png)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及应用类型随着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生态修复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来说,生态修复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及应用类型。
1.保持生态平衡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保持生态平衡。
正常的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和物种之间是有一定的平衡和关系的。
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这种平衡可能被打破,导致生物物种消失,生态链条断裂,甚至出现沙漠化、荒漠化等现象。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重新建立生态平衡,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2.保持土壤的稳定水土保持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保护土壤。
而生态修复可以通过植被建设、土地改良等措施,帮助土壤保持稳定。
同时,恢复植被还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抗冲击能力,防止水土流失。
3.改善生态环境生态修复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使其更加适合各种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环境的改善还能改善空气质量、水质量等等,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生态修复的应用类型1.减缓水土侵蚀水土侵蚀是水土保持的重要任务之一,生态修复中采用的措施也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植被恢复、植被覆盖、植树造林等,还有环境建设措施,比如沟渠加深和防护设施的建设等。
2.防止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
生态修复可以采取植树造林、种草还荒、改善土地质地等措施,恢复土地原有的功能。
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3.增加植被覆盖植被覆盖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水土保持措施。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的面积,恢复原有的植被区域。
同时,还可以引进新的物种,提高植被的适应能力。
总之,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生态修复措施,并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实施,最终完成生态修复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发表时间:2019-12-31T12:19:32.4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7期作者:李秀娟
[导读] 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及生态系统,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甘肃省华亭市水土保持局甘肃省平凉市 744100
摘要:生态修复建设是当今社会的产物,因为人类社会无节制的发展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始制约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及生态系统,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引言: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质量,有利于小环境的优化,优化生态环境,实现生物与植物的多样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1.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
1.1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指的是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学、工程学方法,通过改进或隔离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并为其优化内部及其与外界之间的交流过程,来实现生态上的尽快恢复或是发展到更高级的水平。
从根本上来说,生态修复仍然是自我修复的过程,在某些方面,尽可能减轻人为因素的干扰,令其通过自身的调节来实现生态功能上的修复。
1.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指在发生了水土流失的地区通过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帮助大自然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恢复功能,从而实现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这一模式下,能最大可能的激发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
因此,我们应尽量不要对自然系统施加压力,应更多的通过自然界的自愈功能来完成整个系统的修复,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是一种全新的环境保护理念,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措施。
2.实施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更加自觉的参与到生态修复工作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多,生态环境的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有关部门也随之加强了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使得大众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
水土保持的实施,能够较好的优化生态环境,相关人员也在不断提出新的、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生态修复工作的效果越来越突出,这也从根本上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实现。
生态修复,可起到绿化周边环境的效果,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宣讲教育,使得很多人都能自觉、自愿的参与到生态修复中来,也进一步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效果。
另外,提升当地绿化效果,美化周边环境。
生态修复工作的实施,可有效提升当地的绿化效果,美化周边环境。
数据表明,随着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当地的绿化率不断提高,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水土保持中,能够降低洪水灾害的影响,优化农业生态条件,有效推动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外,还能减轻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提升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水土流失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
3.实施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
3.1加强宣传,提升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但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与教育,使得广大群众能够真心接受生态修复的理念,意识到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意义,是实现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不断提高人们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为实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而付出更多的努力。
3.2因地制宜,同时制定人工辅助措施
从根本上来说,生态修复更多的是通过大自然的自身作用来实现的。
其中所采取的各项措施,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够完全适用的,不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植被覆盖状况也不同,因此必须做到因地制宜。
当然,仅仅依靠自然的自身修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提供各项辅助措施,以提升生态保护效果。
也就是说,除了要采取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手段,还要适当进行人工干预,并正确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
3.3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的有效结合
在进行生态修复时,要与产业开发有效结合,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发展具有高效益的产业。
在农业生态开发中,要做到短期、长期效益的有效结合,治理与开发工作的有序推进,充分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热情。
3.4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修复的主体是自然,所以我们在修复生态系统和保护环境时,一定要牢记自然的主体地位,树立以自然修复为主,人为干预为辅的方针来实施生态修复。
根据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生态修复的实际开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推进我国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
例如甘肃地区雨水充足,苗木生长速度快,自然的修复能力强,而其他地区雨水少、风沙大,所以苗木的生存环境恶劣,这就大大制约了苗木的生长,需要通过人工和灌溉来确保其成活率。
3.5调动更多主体参与
①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建设。
②调动更多主体参与其中,争取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建设机制。
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充分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不断增加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资源投入。
③通过拍卖、承包等形式,积极引入相关企业、社会团体等参与到“四荒”的开发治理工作中,并在政策、资金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给予技术上的指导,以此推动“四荒”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1]。
同时,加强监督管护。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监督管护,对相关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具体来说,可结合当地工作实际,构建层级分明、责任清晰的监督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损坏水土保持工作的人员、单位,要给予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水保持方案的实施做到依法监督,依法管理,督促项目管理人员及时按规定上报工程方案。
3.6技术途径
首先,退耕还林(草)、以粮代赈。
通过近些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是最为严重的。
若不及时进行退耕,水土流失问题就无法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目前来说,国家所推广实施的退耕还林(草)等相关政策,不仅起到了生态修复的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收入。
可以说,这项政策的实施是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途径。
没有这项政策的支持,将很难取得当前的生态建设效果;其次,封山禁牧、舍饲养畜。
不仅要退耕还林(草),还要进行封山禁牧,如此才能尽快恢复植被覆盖,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
封山禁牧、舍饲养畜等措施,是生态修复中的又一项技术途径,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尤其是北方草原地区,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最后,综合治理。
在进行生态修复时,一方面要努力采取各项修复措施,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的保证已取得的成绩,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综合治理正是实现水土保持的根本途径,能够大大改善已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广大农民收入[2]。
结论:
简而言之,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水土流失问题。
分析水土保持工作,合理地应用各种生态修复技术,了解生态建设的良性发展需求,根据实际状况落实有效的生态修复策略,有利于提升生态环境的恢复效果。
在实践中要根据实际状况研究出合理的技术,分析区域的不同变化,充分地显示生态修复的价值与作用,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涛,王丹,黄滔.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No.540(31)294-295.
[2]王行斌.水库建设过程中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分析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