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1-8

合集下载

交通工程学 第八章 道路交通流理论

交通工程学 第八章 道路交通流理论

8.1.2 连续流特征
总体特征
交通量Q、行车速度V s、车流密度K是表征交通流
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 此三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为:
Q Vs K
式中:Q——平均流量(辆/h);
V s——空间平均车速(km/h);
K——平均车流密度(辆/km)。
8.1.2 连续流特征
KN L
t L V
Q
N t

N L

NV L
KV
V
8.1.2 连续流特征
8.1.2 连续流特征
特征变量
(1) 极大流量Qm,就是Q-V曲线上 的峰值。 (2) 临界速度Vm,即流量达到极大 时的速度。 (3) 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极大 时的密量。 (4) 阻塞密度Kj,车流密集到车辆无 法移动(V=0)时的密度。 (5) 畅行速度Vf,车流密度趋于零, 车辆可以畅行无阻时的平均速度。
称密度)随机且独立地出现时,那么这个事件在单位时间 (面积或体积)内出现的次数或个数就近似地服从泊松分 布。 车流密度不大,车辆间相互影响微弱,其他外界干扰因素 基本不存在。
8.2.2 离散型分布
泊松分布
例题:设60辆汽车随机分布在4km长的道路上,服从
泊松分布,求任意400m路段上有4辆及4辆以上汽车的概
泊松分布
基本公式
P(k) (t)k et ,
k!
k 0,1,2,
式中:P(k)——在计数间隔t内到达k辆车或k个人的概率; λ——单位时间间隔的平均到达率(辆/s或人/s); t——每个计数间隔持续的时间(s)或距离(m); e——自然对数的底,取值为2.71828。
8.2.2 离散型分布
8.1.2 连续流特征

《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参考标准答案

《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参考标准答案

《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作者: 日期:《交通工程学》习题解习题2-1解:⑴小时交通量:Q =201 +208 + 217 + 232 + 219 + 220 +205 + 201 + 195 + 210 + 190 + 195 二 2493辆/h⑵5min 高峰流率:Q 5 =232 60 = 2784辆 / h 5 5⑶15min 高峰流率:Q 15 二(232 219 220) 60= 2684辆 / h15⑷15min 高峰小时系数:2493 PHF 15 二^493=0.92915671 4习题2-2 解:已知:AADT =50000 辆 ©0=1500辆/h,x = 30K =17.86x«3- 0.082 =17.86 30‘.3- 0.082 二 0.1326 =1326%设计小时交通量:DHV =AADT K 100=50000 0.1326 = 6630辆/h车道数:该道路需修6车道DHV G1500注:此题K D =0.5 如果K^ 0.6,n 二5.3。

习题2-3解:Q 二 100 60 =1000 辆/h6车头时距:h t =3600/Q =3600/1000 =3.6 s/ 辆 车头间距:h s — ht203.6 =20 m/ 辆 3.63.6车流密度:K =1000/h s =1000/20 =50 辆/km 第一辆车通过时间:t = § = 24=1.2 hV 20习题2-4 解:1 16 t t in i 1 1(4.8 5.1 4.9 5.0 5.2 5.0 4.7 4.8 5.1 5.2 4.9 5.3 5.4 4.7164.65.3) =5s1 16 V t V in i 壬 1(75.0 70.6 73.5 72.0 69.2 72.0 76.6 75.0 70.6 69.2 73.5 67.9 1666.7 76.6 78.3 67.9) 11154.6 =72.16km/ h 16V Snsn16 100 80=20m/s 二 72km/h被测试车超越的车(60km/h ) 0.3x=13辆习题3-4解:总停驶车辆数 =28 + 25 + 38 + 33 = 124辆习题3-1解:已知:t 东=2.0 min , X 东=29.0 辆, X 西=28.6 辆, 先计算向东行情况: X 西•丫东 28.6 1.5 t 西t东2 2二t 东一 丫东=2.0竺q 东7.5251、2、 t 西=2.0 min ,Y 东=1.5辆 Y西=1.0辆= 7.525辆/mi n =451.5 辆/h=1.8min1- 60=66.67km/h t 东 1.8再计算向西行情况:X 丫西29.0 1.0东 t 东't 西丫西 1 0西=2.01.867minq 西7.5-60= 64.27km/h=7.5 辆 /min = 450辆/h习题3-3解:根据浮动车调查法计算公式:X a +Y c 303+17 cc’c 编亠 q c a- 2240辆 / ht a t c仝?70 70- Y c 5 17 t c =t c - 0.064hq c 70 2240- | 5 v - 78.3km/h (空间平均车速)t - 0.064超越观测车-被测试车超越的车 其中以100km / h 的速度超越的车= 0.7x-0.3x =17 辆 -0.4^17 辆以80km/ h 的速度超越的车 = 0.3x =13两总延误 =124X 15 = I860 辆?s 每辆停车的平均延误=总延误/停车辆数=1860/113 =16.46 s交叉口引道上每辆车的平均延误 =总延误/引道上总交通量=1860/(113+119) = 8.02 s停车的百分数=停车辆数/引道上交通量=113/232 =48.7%取置信度90%则K 2= 2.70,于是停车百分比的容许误差=.(1一0.487)2.70.11.07%\ 0.487 732取置信度95%则K 2 = 3.84,于是(1 - 0.487) 3.84停车百分比的容许误差 =13.2%V 0.487 732习题4-2解:已知:畅行速度 V =82km/h ;阻塞密度K j =105辆/km ;速度与密度为线性关系模型。

交通工程学1-8

交通工程学1-8

第一章交通工程学1-8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

它的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它的研究主要内容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他的研究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和道路交通环境。

交通工程学的内容:一、交通特性包括1.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特性 2.车辆的交通特性(①车辆拥有量;②车辆运行特性)3.道路的交通特性 4.交通流的特性二、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是开展交通工程工作的基础,包括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车流密度调查、延误调查、交通起讫点调查等内容。

三、交通流理论交通流理论是寻求最恰当的模型描述各种交通状态,推导相应的表达公式。

四、交通规划五、交通管理六、道路通行能力七、停车八、交通事故与安全九、城市公共交通十、交通环境保护十一、智能交通系统第二章人和车辆的交通特性第一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一、感觉、知觉与信息处理(一)感觉感觉是对客观物体个别属性的反应。

人体器官具有不同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动觉和平衡觉等。

(二)知觉知觉是对整个物体的认识(三)信息处理汽车假死时,驾驶员通过感觉器官感知车内外的各种行车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注意地选择,一部分以较深刻的印象进去驾驶员的大脑神经中枢,并且结合驾驶员以往的经验进行加工,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最后通过驾驶员效果器操纵车辆。

驾驶员的行车过程就是感知、判断决策和操纵三个阶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感知是驾驶员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行车的环境、条件和信息,知道路线形、交通标志线和信号,其他人、车、路、环境状况等。

决策判断是驾驶员在感知信息的基础上,结合驾驶经验、技能和安全态度,经过分析,做出判断,确定有利于汽车安全顺畅地行驶的措施。

操纵是驾驶员依据判断决策所做出的实际反应和行动,具体通过手、脚对汽车实施操纵控制,如减速、制动、转向等。

二、视觉(1)视觉器官外界刺激经过视觉器官在大脑中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叫做视觉。

视觉器官的外周感受器是人的眼睛。

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 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

2.交通规划:基于城市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人口、经济坨展等条件确定交通系统及其设施的构成;设施的规模和建设计划、政策等;指导设施的建设,对城质。

3.交通工程学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第二章交通特性4.驾驶员所遇到的外界剌激信息:早显信息,突显信息,微弱信息,先兆信息,潜伏信息。

5.道路组成特性——横断面组成:主要是行车道、路肩、分隔带、爬坡车道和交速车道、紧急停车帶、错车道、慢车道、人行道,另外还有边沟、扌当墙、盲沟等附属部分。

市规划提出反馈,具有宏观的性7.路网密度的定义:区域的道路&城市道路网唐度、间距的选取原则:①道路网密度、间距与不同等级道路的功能、要求相匹配;②道路网密度、间距与城市不同区域的性质、人口密度、就业密度相匹配。

9.公路网布局形式:三角形、棋盘形、并列形、放射形、扇形、树叉形、条形等。

10.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棋盘形(方格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混合形等。

11•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形式大放射状、环形放射状和肖由式等。

12.城市的基本布局形态一般分为:中央组团式、分散组团式、带状、棋觉式和肖由式。

第三章交通调査与分析13.交通量:特定时刻(高峰、低峰)、单位时间内通过某地点或断面的交通实体数(人、车或物)。

14.设计交通量: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

15.行程车速(区间车速):车辆总长比该区域的总面积。

致可以分为:方格网式、带状、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行驶车速: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驶时间的比值。

注意区别!16.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的车头到达道路某断面的时间间隔;车头空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车头间的距离。

《交通工程学》大纲

《交通工程学》大纲

《交通工程学》大纲一、课程描述《交通工程学》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专业基础课,揭示人、车、路之间的规律、研究如何进行交通规划、组织、减少交通事故。

二、程教学目标:1.了解公路运输发展与交通工程学的关系,明确交通工程学在公路运输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并掌握人、车、路、环境在交通过程中相互关系,学会以道路交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道路交通及公路运输管理中遇到的问题;3.学习并掌握驾驶员的交通心理和生理特性,学会对驾驶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和教育的方法;4.交通调查的意义,掌握道路交通的一般特性,并运用于公路运输管理和交通规划的实际工作中;了解道路交通理论,道路通行能力的关系,合理组织运输生产和进行公路运输管理的途径与方法,了解道路交通,尤其是公路网规划的基本知识更新,学制交通规划和公路网规划的基本内容和一般步骤,使其具有参加交通规划的能力;5.掌握交通事故的基本知识及其人、车、中、环境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学会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的一般方法及对交通事故进行预防、控制的途径及措施;6.学生了解道路交通管理与公路运输管理的联系及其交通控制现管理的一般方法,掌握与有关部门一丐协同进行道路交通与公路运输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掌握机动车辆保险的一般常识。

三、程章节及分课时分配、教学方式及手段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具有课时分配可参照下表:四、课程内容及重点、难点1.交通工程学及其作用道路交通的特点及内涵;促使用权交通工程学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交通工程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内容;交通工程学的作用及其与公路运输管理的联系。

重点:(1)道路交通的特点及内涵;(2)促使交通工程学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因素;(3)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4)交通工程学的作用其与公路运输管理的联系。

2.驾驶员的交通特性概述:驾驶员的礼堂特性主要是视力、动视力、夜间视力、视野以及立体礼堂特性与安全德国关系;驾驶员瓜时间的形式、汽车制动非安全区和形式,影响驾驶员瓜时间的因素,驾驶员瓜时间对安全行车的影响;驾驶员的性格倾向、特点及其与违章、肇事关系的分析:驾驶疲劳的定义、种类及其成因,疲劳对安全的影响;驾驶员饮酒对驾驶机能的影响,酒后驾驶的危险性分析:生物节律的内容及其对驾驶员肇事的影响,生物节律状态的计算方法。

交通工程学课件(完整版)-

交通工程学课件(完整版)-

§1-4 我国的交通工程 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我国的交通现状
1. 综合运输 2. 公路交通 3. 城市交通
二.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及面临的任务
1.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 2.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
(1)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①城市交通规划中规划化的交通调查内容、方法研究; ②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规范化的研究; ③城市交通网络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研究; ④城市交通网络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⑤城市交通规划方案评价技术的研究; 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⑦城市交通规划快速反应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⑧现代先进科学方法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用的研究。
(3) 适应我国交通特点的交通控制理论与方法研 究
①区域交通控制软件系统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②区域交通控制系统设备与配套技术的研究; ③高等级公路情报采集与信息传输、监控技术的研究; ④高等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通管理体制、理论方法
与设施的研究; ⑤高等级公路立交规划设计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4) 交通流理论方面基础研究
hs
V 3.6
ht
式中:V――汽车行驶速度(km/h)。
§2-2 交通量特性
一. 交通量的定义
交通量 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
某一段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按交通类型分, 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一 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方向的 车辆数。
1.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AADT
1 365
365
KN L
K Q Vs
式中:K――车流密度(辆/km);
N――单车道路段内的车辆数(辆);

交通工程学1-8

交通工程学1-8

交通工程学1-8一、介绍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设计、规划、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学科。

在交通工程学中,我们将学习关于交通流理论、道路设计、交通控制、交通规划、交通模拟等内容。

二、交通流理论交通流理论是交通工程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交通流的特性,主要包括交通流的密度、速度和流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交通流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为交通规划和交通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三、道路设计道路设计是交通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研究道路的几何设计、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等问题。

通过合理的道路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交通的安全性,改善交通环境。

四、交通控制交通控制是交通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指示牌等控制措施。

通过合理的交通控制,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优化交通网络的运行。

五、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研究交通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并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通过交通规划,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六、交通模拟交通模拟是交通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它模拟交通系统的运行情况,通过建立合理的模型,评估不同方案对交通系统的影响。

通过交通模拟,可以进行交通方案的预测和优化,提高交通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七、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是交通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研究如何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道路设计和交通控制,可以提高交通安全性,保护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八、交通工程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长,交通工程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交通工程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智能化和信息化,更加人性化和环保。

另外,交通工程还将与其他学科如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等进行深度交叉,共同推动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

总结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设计、规划、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学科,包括交通流理论、道路设计、交通控制、交通规划、交通模拟、交通安全等内容。

东大版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解答

东大版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部分:交通工程学课后思考题解答第一章:绪论●1—1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性质、特点、与发展趋势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住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管、管理、安全的理论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与法规。

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校、快捷、舒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性质: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发展趋势:智能化和系统化●1—2简述我国的交通现状与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现状:综合运输六点;公路交通三点;城市交通四点任务:即重点研究的那些领域●1-3简述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的目标和重点任务目标:提高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科学化水平.重点任务:改善道路条件,优化交通结构,强化科学管理,规范交通行为●1-4简述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重点及作用.范围:交通特性分析技术、交通调查方法、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技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交通安全技术、道路交通系统管理技术与管理规划、静态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作用:良好的交通条件与高效的运输系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以及城市各项功能的发挥、山区开发、旅游开展。

经济方面能扩大商品市场与原材料的来源,降低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与区域土地的开发,提高土地价格与城市的活力,交通的发展还可实现运输的专业化、便捷化、批量化与运费低廉化.从而有可能更大的范围内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同时也可促进全国或地区范围内人口的合理流动。

第二章:交通特性●2-1交通特性包括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要注意什么问题?特性:人-车-路基本特性、交通量特性、行车速度特性、交通密度特性、交通流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交通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原因: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部分,是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设计、营运、管理与控制的前提。

第一章交通工程学

第一章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
二. 交通工程学的主要作用
1.促进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方案的形成和实施,促使 交通事故全面下降。 2.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交通拥挤、混乱状况,提高交 通运输效率和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 3.达到既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又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 的效果;通过对驾驶员交通心理及生理特性的研 究和运用,实施对驾驶员的科学管理,提高安全 驾驶率。

“抬起头” “竖起耳朵” “睁大眼睛” “动起脑” “做笔记”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4.参考资料



《交通工程学(第二版)》,李作敏编著,人民 交通出版社,2000年。 《交通工程总论》,徐吉谦编著,人民交通出版 社,2000年。 《交通工程学)》,李江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年。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1. 交通现象(交通问题) 交通阻塞 交通安全 交通控制、管理 交通规划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1)交通阻塞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2)交通安全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3)交通控制、管理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4)交通规划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课程介绍 1.课程性质:

《交通工程学》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专业核心基础 课。本课程主要以道路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考研 科目)
2.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应深入了解我国的交通现状及存 在的问题,为使人、车、路、环境和能源这个交通系 统安全、方便、迅速、经济、低公害和环境相协调, 必须牢固掌握一些重要的交通流理论,并逐渐培养和 提高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课 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交通工程学 考研大纲

交通工程学 考研大纲

交通工程学考研大纲交通工程学是交通与运输工程学科领域中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一门学科。

交通工程学是以满足人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移动需求为研究对象,以交通规划、交通设计和交通管理、交通设施建设、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交通信息工程等为研究内容的一门应用科学。

交通工程学是交通与运输工程学科的基础学科之一,自身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是与其他工程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借鉴的交叉学科。

一、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1. 交通系统理论涵盖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演化、发展、结构、影响因素等基本理论与方法。

2. 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介绍交通需求、交通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 交通建模理论包括交通系统流态模型、交通需求模型和交通影响模型等基础理论。

二、交通工程的基本技术与方法1. 交通工程设计方法介绍交通工程的设计原则、方法与技术。

2. 交通工程管理与控制包括交通管理理论、交通控制技术与方法,交通运行与调度等方面内容。

3. 交通工程建设技术介绍交通设施的建设施工技术与方法。

三、交通工程的应用与发展1. 交通工程与城市规划介绍交通工程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和发展。

2. 交通工程与环境保护介绍交通工程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3. 交通信息工程包括交通信息工程系统的构成、应用、发展等方面内容。

四、交通安全与风险管理1. 交通事故理论与预防介绍交通安全的基本理论,交通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2. 交通风险管理包括交通风险的分析与评估、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五、国际交通工程与合作1. 国际交通工程与标准介绍国际交通工程标准与规范。

2. 国际交通工程合作包括国际间的交通工程技术合作与交流。

六、交通工程学科前沿1. 先进交通技术介绍交通工程学科在先进技术应用与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2. 交通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与难点介绍交通工程学科目前的研究热点问题和难题。

七、实践与创新1. 交通工程应用与创新介绍交通工程学科在实践应用中的经验与教训,促进交通工程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整合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整合

《交通工程学》习题解答第二版第一部分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性质、特点和发展趋势。

2、简述我国交通现状与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

3、简述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的目标与重点任务。

4、简述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重点与作用。

第二章1、交通特性包括哪几个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要注意什么问题?2、交通特性对交通流理论建立、通行能力研究、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各有什么影响?在交通工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3、交通量的类型、定义及表示方法。

交通量有哪些特性?研究这些特性有什么意义?4、地点车速、行驶车速、行程车速的定义及测定方法。

这些速度指标在交通工程中有什么作用?5、行车速度有什么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时间平均速度与空间平均速度的定义及相互关系如何?第三章1、为什么要进行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有什么重要意义和作用?2、交通量调查方法有哪几种?这些调查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要注意什么问题?3、为什么要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4、地点车速调查方法有哪几种?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5、影响行车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在进行行车速度调查时应如何考虑这些影响因素?6、交叉口的交通调查包括哪些项目?各要调查什么内容?7、什么叫延误?如何调查交叉口的停车延误?第四章1、交通流三参数间有什么关系?有哪些特征变量?2、简述离散型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表达式、适用条件和适用情况。

3、简述离散型分布拟合优度检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4、简述连续流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表达式、适用条件和适用情况。

5、简述描点检验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6、简述排队论、排队系统及服务方式。

7、简述车辆跟驰特性、跟驰模型及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8、简述车流波动理论、回波速度及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第五章1、简述道路通行能力的定义、作用及它与道路交通量的差别和内在关系。

2、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各表现在哪些方面?3、道路通行能力可以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各是如何定义的?4、道路的服务水平是如何定义的?服务水平的分级是按什么指标划分的?服务水平高低与交通量的大小有何关系?5、写出路段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步骤。

《交通工程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是什么?简单讲,是对所有与道路交通有关的内容(人、物、现象、规律等)进行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解决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问题的一门学科。

是把人、车、路、环境、能源等与道路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个系统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小、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

2、交通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交通特性分析,交通调查方法,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交通安全技术,静态交通系统规划,公共交通,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3、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4、交通工程学科是哪年诞生的?其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930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交通工程师协会,并正式提出了交通工程学的名称,标志着交通工程学科的诞生。

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2)交通规划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3)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90年代初)(4)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第二章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1、道路交通的三要素是什么?人、车、路。

2、驾驶员的信息处理包括哪几个过程?信息感知→分析判断→操作反应3、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它与交通安全有何关系?(1)视觉特性。

信息的感知80%来自视觉;视力的大小决定看清事物的能力,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立体视觉良好是安全行车的重要条件;错觉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红绿色盲患者不能驾驶车辆。

(2)反应特性。

反应特性用反应时间度量,制动反应时间与事故率成正比关系。

华东交通大学《交通工程学》复习题

华东交通大学《交通工程学》复习题

华东交通⼤学《交通⼯程学》复习题华东交通⼤学《交通⼯程学原理》练习题第⼀章绪论1、什么是交通⼯程学?交通⼯程学主要研究哪⼏个⽅⾯?2、我国⽬前的交通⼯程进展情况如何?从现状和国外交通⼯程的发展进程来看,你认为我国交通的发展⽅向应如何?第⼆章⼈、车的交通特性分析1、为什么要研究交通特性?⼀般包括哪些特性?这些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2、感觉和知觉的差异。

3、驾驶员在交通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职责是什么?驾驶员的交通⾏为及⼼理特性如何?4、驾驶员的哪些个性特征可以影响到驾驶⾏为?其影响如何?5、交通设施(设计。

)中哪些情况考虑了驾驶员(⾏⼈或者乘客。

)的交通特性?举例说明。

6、疲劳驾驶、饮酒与驾驶的危害。

第三章交通量调查1、交通量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表达?有何⽤途?2、什么叫⾼峰⼩时系数?如何计算确定?有何⽤途?3、何谓车辆换算系数?路段和交叉⼝该系数是否相同?你认为应如何求算较合理?4、试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性。

5、何谓第三⼗位⼩时交通量?有什么意义及⽤途?6、某双向道路,两个⽅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时和600辆/⼩时,该道路的⽅向不均匀系数K d应为_______a、40%b、60%c、50%d、66.7%7、、某双向两车道乡间公路,2012年3⽉20⽇测得三⽉份星期⼀平均⽇交通量为15800辆/⽇,⽉变系数为0.96,星期⼀的⽇变系数为0.97,第30位⼩时系数为12.5%,⽅向不均匀系数为0.6,单车道通⾏能⼒取800辆/⼩时,则该公路需________a、不需扩建b、⾄少修建4车道c、⾄少修建3车道d、⾄少修建5车道8、表为城市观测站与研究周交通量变化系数和⽉变系数记录的交通量,试由这些数据计算周变系数、⽉变系数值9、试述流动车法的基本原理、适⽤范围、测定⽅法10、交通量调查有哪些⽅法?各有何优、缺点?11、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的类型如何选定?如何设置?12、在编制《南昌某⼩区的交通影响评价》报告时,对解放西路/上海南路交叉⼝进⾏了交通调查,调查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据表完成该交叉⼝的流量流向图。

交通工程学全

交通工程学全

一、名词解释。

1.流率:交通量时刻在变化,在表达方式上通常取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值作为该时间段的代表交通量,当时间段不足1h时,所计算的平均交通量通常称为流率。

2.高峰小时系数伊四):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高峰小时系数的一般表达式:3.设计通行能力:是指一设计中的道路的一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道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

4. TOD的中文含义: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5.时间平均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断面时,观测时间内地点车速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称为时间平均车速。

1V = _z vt n ii=1Vt :时间平均车速,Km/h;VI:第i辆车的地点车速,Km/h;n:观测时间内观测到车辆数。

6.区间平均车速: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当观测长度一定时,其数值为地点车速观测值的调和平均值。

一L• nv = _______S寸t i i=1晨;区间平均车速,km/h;n:行驶该行程L的次数;L:行程长度,Km;1 :第i次行程的行程时间,h。

7.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将一年8760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序列号第30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叫做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8.理论通行能力:也称为理想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段,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道路的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点,合情合理地期望能通过人或车辆的最大小时流率。

、判断1.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服务水平是根据平均车速(km/h)来划分的,该指标也就是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效率指标。

超详细版王炜交通工程课后习题

超详细版王炜交通工程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1-1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性质、特点、与发展趋势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住规律, 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管、管理、安全的理论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与法规。

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校、快捷、舒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性质: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发展趋势:智能化和系统化●1-2简述我国的交通现状与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现状:综合运输六点;公路交通三点;城市交通四点任务:即重点研究的那些领域●1-3简述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的目标和重点任务目标:提高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科学化水平。

重点任务:改善道路条件,优化交通结构,强化科学管理,规范交通行为●1-4简述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重点及作用。

范围:交通特性分析技术、交通调查方法、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技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交通安全技术、道路交通系统管理技术与管理规划、静态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作用:良好的交通条件与高效的运输系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以及城市各项功能的发挥、山区开发、旅游开展。

经济方面能扩大商品市场与原材料的来源, 降低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与区域土地的开发,提高土地价格与城市的活力,交通的发展还可实现运输的专业化、便捷化、批量化与运费低廉化。

从而有可能更大的范围内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同时也可促进全国或地区范围内人口的合理流动。

第二章:交通特性●2-1交通特性包括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要注意什么问题?特性:人-车-路基本特性、交通量特性、行车速度特性、交通密度特性、交通流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交通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

分析原因: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部分,是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设计、营运、管理与控制的前提。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安排表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安排表

小计

科技类课程

人文类课程
教 育
艺术类课程

体育类课程

小计
学分
课内 学时
课外 学时
考核 类型

12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121212
2.5 40

3
2.5 40

3
2 32

2
3.5 56

4
3.5 56

4
3.5 56

4
2 32

3
2 32

3
40.5 664
9
4 13 20 11
136.5 2206 90 25 21 24 27 25 23 20 11
2 32

2
2 32

2
1.5 24

2
2 32

2
2 32

3
1.5 24

2
2.5 40

3
2 32

2
2 32

2
1.5 24

2
1.5 24

2
1.5 24

2
1.5 24

2
12 192
1 24
1 24
2 48
1 24
5 120

要求 说明
12
至少 选修
12 学分
注:带“*”号课程为含有实验或上机课时课程。
2 32

2
29911801 文献检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

它的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它的研究主要内容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他的研究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和道路交通环境。

交通工程学的内容:一、交通特性包括1.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特性 2.车辆的交通特性(①车辆拥有量;②车辆运行特性)3.道路的交通特性 4.交通流的特性二、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是开展交通工程工作的基础,包括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车流密度调查、延误调查、交通起讫点调查等内容。

三、交通流理论交通流理论是寻求最恰当的模型描述各种交通状态,推导相应的表达公式。

四、交通规划五、交通管理六、道路通行能力七、停车八、交通事故与安全九、城市公共交通十、交通环境保护十一、智能交通系统第二章人和车辆的交通特性第一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一、感觉、知觉与信息处理(一)感觉感觉是对客观物体个别属性的反应。

人体器官具有不同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动觉和平衡觉等。

(二)知觉知觉是对整个物体的认识(三)信息处理汽车假死时,驾驶员通过感觉器官感知车内外的各种行车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注意地选择,一部分以较深刻的印象进去驾驶员的大脑神经中枢,并且结合驾驶员以往的经验进行加工,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最后通过驾驶员效果器操纵车辆。

驾驶员的行车过程就是感知、判断决策和操纵三个阶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感知是驾驶员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行车的环境、条件和信息,知道路线形、交通标志线和信号,其他人、车、路、环境状况等。

决策判断是驾驶员在感知信息的基础上,结合驾驶经验、技能和安全态度,经过分析,做出判断,确定有利于汽车安全顺畅地行驶的措施。

操纵是驾驶员依据判断决策所做出的实际反应和行动,具体通过手、脚对汽车实施操纵控制,如减速、制动、转向等。

二、视觉(1)视觉器官外界刺激经过视觉器官在大脑中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叫做视觉。

视觉器官的外周感受器是人的眼睛。

(2)视力眼睛分辨两物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叫视力。

静视力待检人员站在视力图表前面,距视力表5M,依次辩认视标测定的视力。

动视力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视力。

(3)视力适应暗适应由明处到暗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明适应有暗处到明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暗适应通常较明适应所需时间长。

)(4)耀眼若视野内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碍。

(5)色视觉颜色有三个属性:色相、明度、彩度。

色相:反应各种具体色彩面貌的属性;明度:颜色的明暗程度;彩度:颜色的纯度。

(6)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叫视野。

(行驶速度越高,驾驶员越注意远方,视野越窄。

驾驶员年龄大,周边视力会衰减,识物能力下降,带眼镜的驾驶员,视野略窄。

)(7)视觉敏锐条件不同部位的物体被感知的程度不同 3°~5°的锥体内,视觉最敏锐;5°~6°的锥体内,视觉十分敏锐;10°~12°的锥体内,视觉清晰;在20°的锥体内,有满意的视觉。

(8)错觉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三、听觉物体振动发出声波,声波作用于听分析器而引起听觉听觉有音高、响度、音色的区别。

音高基本上决定于音波每秒震动的次数,即声音的频率。

响度是与声音的物理强度相对应。

超过140dB(A)会引起不适。

音色把基本频率一强度相同,但附加振动的成分不通的声音彼此分开的特殊品质。

四、反应反应是回答某种刺激说产生的动作。

简单反应以某一种动作对单一型号的反应;复杂反应对几种信号中的某一种信号做出反应五、注意对既定目标产生方向性意思,即在操纵汽车时,对行将出现的交通状况产生方向性意识叫做注意。

六、驾驶疲劳驾驶员疲劳是指由于驾驶作业引起的身体上的变化、心理上的疲劳及客观测定驾驶员技能低落的总称。

影响驾驶疲劳的因素:1、驾驶员生活情况即驾驶员每天的睡眠是否充足,与家庭、同事的关系是否和睦,家庭生活负担是否过重等都影响到驾车的疲劳。

2、车内外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气味、座椅的舒适度、与同乘者关系的融洽情况等。

3、驾驶员自身特性包括年龄、性别、身体情况、驾驶技术等。

七、饮酒与驾驶(一)饮酒对人的影响当脑及其它神经组织内的酒精浓度增高时,中枢圣经的活动逐渐变的迟钝,并延至脊髓神经,使判断力发生障碍,进而手脚迟缓,同时脉搏加快。

不醉:检查不出是否带有酒气,外观无异常,有时愉快地哼唱。

微醉:脸红多话,心神不宁,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胡闹,但尚未忘记自己。

轻罪:兴奋,多话,语言不清,酒言酒语,有时哭笑。

深醉:动作失调,腿软不能走路,言语不清,反应显著低落,陷入麻痹状态。

泥醉:随处卧倒,陷入昏睡,四肢无力,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脸色发绀,若不及时治疗有死亡危险。

(二)饮酒对驾驶技能的影响驾驶技能受到影响,辨色力降低,选择反应时间增加,错误反应增加46%。

(三)酒后开车所产生试过的特点 1.向静止物体撞击; 2.向停驻的车辆冲撞; 3.夜间与对向车迎面相撞;4.因为看错路而引起各种翻车;5.重大事故和恶性事故多,致死率高。

(四)饮酒鉴别 1.观察驾驶员状态; 2.心理生理实验; 3.直接检查酒精含量。

八、动态判断主要讨论动态条件下对距离和速度的知觉。

(一)视线移动速度和视线方向(二)判断行车速度。

驾驶员的差异(一)性别差异:1.开车时男驾驶员多胆大、处事果断、冒险行为多,女驾驶员这种现象较少;2.男驾驶员对超速行车往往采取不在乎的态度,女驾驶员则很慎重。

3.连续行车时间较短,女性的肇事率低,弱时间一长则恰恰相反。

4.遇紧急情况,多数男性想方设法摆脱,而女驾驶员这陷入换乱、手脚失措。

5.从驾驶态度上看,女性在超车道上常用低速,充分表现本位性,一旦发生事故,又以为对方可以给予协助,表现有依赖性。

6.男驾驶员反应时间短,女性长。

7.打到领执照标准,女性驾驶员比男性时间长26%8.女驾驶员的身高、体重、坐高均不如男驾驶员,左右手握力只有100~150KN(二)年龄差异:一般情况驾驶随年龄增高(不超过45岁)得分多,事故少;在紧急情况驾驶,年龄在20~25岁得分高,事故少,年龄大者成绩差。

45岁以上的男驾驶员,身体素质、神经感觉、精力等均有衰退、驾驶机能低落之表现。

22~25岁的驾驶员反应时间最短;违章、超速、冒险行车者青年居多,老年人反应迟钝判断不清。

(三)安全态度安全态度好的驾驶员驾驶安全性高、肇事率低,安全态度差的驾驶员驾驶安全性差,肇事率高。

十、影响驾驶员特性的外界因素1.道路线形设计欠佳,可能使视线失去诱导;2.车辆的结构尺寸、仪表位置、操纵系统、安全设备等都对驾驶员有影响;3. 环境影响。

第二节行人的交通特性一、行人交通事故(一)交通事故所占比例我国行人交通试过相当严重;(二)行人交通事故状态多发生在行人较集中区域或者交通拥挤时段;(三)事故按年龄分布二、行人交通特性(一)基本参数特征:步频行人在单位时间内行走是跨步的次数常用值为120次/min步幅又称步长,行走时每跨出一步的长度,单位为CM或M。

步速为行人在单位时间内所行进的距离 m/s 或者 km/h(二)行人过街状况(3种情况,4种类型)1 待机而过行人等待汽车停驻或者车流中出现足以过街的空隙,再过街。

2 抢行过街车流中本无可资过街的间隙,行人快步过街。

3 适时过街走到人行横道端点,恰巧车流出现过街的间隙,过街人不需要等待,随机穿越。

1均匀步速前进; 2 中途停驻;3 中途加快没多半是中线后加快脚步; 4 中途放满多半中间后放慢步速(三)行人过街的危险性行人过街的危险程度与过街人数有关。

人多,驾驶员一提高警惕,故危险程度小;反之则危险程度大。

(四)使用人行过街横道的情况(调查显示人行横道距过街点在20M以内时,人们才乐于使用;教育)(五)使用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情况 P31三、儿童交通的特点六岁以下儿童,活动半径很小,距离不超过100M。

倘若看护不到,突然跑到街上去玩,有可能肇事。

幼儿园的儿童及小学儿低年级学生,智利发育不健全,思想简单,缺少交通安全知识,敢冒险从汽车前后穿越,因此酿成事故。

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及初中生,可能因为骑车技术不熟练或速度过快而发生交通事故。

第三章交通量调查第一节交通量一、交通量指在选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刀交通体的数量。

二、交通量的表达方式公式见P40三、交通量的空间分布(一)地域分布东部沿海、南部>中部>西部(二)城乡分布(三)方向分布 K D=重行车方向交通量/双向总交通量X100%(四)车道分布四、交通量的时间分布交通量的时间差异是指一年中某个季节、某个月、某一天、某个小时的差异。

(一)一年内月交通量的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统计12哥月的交通量,每个月的交通量不尽相同,像这样一年内各月交通俩的变化称为月变化。

月变化系年平均日交通量(二)一周内日交通量的变化以一周为周期,每天的交通量分布也不均匀,但有规律性,一周内各天交通量的变化成为日变化公式 P44(三)一日内给小时交通量的变化若以一日为周期,各个小时的交通量分布也不均衡。

高峰小时交通量:一日内以小时计的交通量最高值;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全天交通量的比值.(四)高峰小时内交通量的变化公式 P46第二节统计交通量的方法一、人工计数法人工计数法适用于任何地点、任何情况的交通量调查,机动灵活,易于掌握,精度较高,资料整理也很方便。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大,冬夏季室外工作辛苦。

二、流动车法公式 P48 可用于测定某一段路上的交通量和行车速度、行车时间等三、摄像法多用于交叉口交通状况调查。

缺点是费用大,内业整理工作量大。

四、自动计数法(一)检测器主要类型 1.气压式检测器优点:价格便宜,易于移动、安装和维修简便(比较广泛);缺点不能分出哥哥车道的交通量,易于损坏,无人看管是,易于被人偷盗,长期使用,橡胶老化,精度降低,冰雪以及温度变化较大时,也影响其精确度。

2.电接触式检测器优缺点同气压式检测器可以得到分车道、分方向的交通量、车速、车头时距等数据。

3.光电式检测器优点结构简单,可以和各种类型的计数器相连接;缺点不能区分车道,停止车辆以及新人火自行车遮断光源都会计数,在大交通量时精度较低。

4.雷达式检测器优点精度高,性能可靠,不受来往车辆碾压和气候的影响,也不存在老化问题。

缺点价格和维修费用比其他类型的检测器都高。

5.磁场式检测器可以避免气压式检测器的缺点,不受路上交通、冰雪等恶劣气候的影响,可以分道检测。

缺点安装麻烦,需要掘开路面,且不易维修。

(便携式安装方便但价格昂贵仅能检测一个车道)6.超声波式检测器优点精度很高,不受晚来车辆碾压和气候的影响;缺点成本高无法分辨车辆和行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