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公开课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课件:群落的演替(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教学课件:群落的演替(人教版必修2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人类活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群落的演替。 例如,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会导致植被覆盖 的变化,从而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存。植被 破坏和环境污染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 生态系统的失衡,从而影响群落的演替。此 外,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候和环境因素,从
而间接地影响群落的演替。
04 群落演替的实践 意义
群落演替的实践意义
群落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
指在一个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上,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 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次生演替
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森林砍伐后的群落演替
总结词
森林砍伐后,原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次 生群落的演替。
详细描述
在森林砍伐后,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土壤和植被 受到严重影响。随后,一些耐受性较好的物种开始入侵 ,形成新的次生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物种逐渐 增多,群落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最终,次生群落演替 成为与原生群落不同的生态系统。
详细描述
在大多数情况下,群落演替会朝着更加稳定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因为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物种之 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更多物种的生存和繁衍。最终,群落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即顶级群 落。
03 群落演替与环境
温度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结词
温度是影响群落演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 一,它可以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存。
VS
详细描述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 分解,从而影响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释 放。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群落的演替。 在温暖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通常比寒冷 地区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演替》公开课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演替》公开课课件
不同点:起始的阶段不同, 演替的阶段不同; 时间长度不同, 影响因素不同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奥运会火炬手,第十届人大代表-----王有德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 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 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
群落的演替
1883年 火山爆发 火山岩构成的没有生命裸岩
根据对喀拉喀托岛的科学考察结果记录
几年后出现了 几种禾本科植物
蜘蛛
1886年出现了 15种草本植物和灌木 1897年出现了 49种植物 1909年出现了 1919年出现了 1928年出现了 近300种植物 1934年出现了 小树林 1950年以后基本被森林所覆盖
裸岩上的演替
森林阶段
特别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通常是 “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
思考
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弃耕农田上
地衣阶段
一年生的杂草
苔藓阶段
多年生的杂草
草本植物阶段
小灌木
灌木阶段
灌木丛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全国每天生产一次性木制筷子要消耗森林100多亩, 一年下来总计3.6万亩
“一采光式”
“间伐式”
小树林
群落的演替类型
1、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在一个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第4课《群落的演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第4课《群落的演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4课《群落的演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群落演替的概念。

2.能够说出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及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各个阶段。

3.阐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2.运用演替理论,为退耕还林工作提出合理建议。

3.能够说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先于苔藓出现的机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从以前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树立生态学的观念。

2学情分析
演替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学生无法亲历完整的演替系列,又因学生对地衣、苔藓等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对演替的理解往往是静态而模糊的,阐明群落的演替也变得困难重重。

3重点难点
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原生和次生演替。

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机制及其最终平衡状态。

4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群落的演替公开课-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群落的演替公开课-PPT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 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初生演替 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
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发生的演替。
例子: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是指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原有 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
次生演替 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
例子: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的演21 替
两种演替类型的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多年生杂草
B
小灌木
C
灌木林
D
树林
{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思考
内蒙古大草原为什么没有演替为树林?
比较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与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发生在裸岩上的 演替过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弃耕农田上的 演替过程 荒芜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灌木阶段
小灌木丛
森林阶段
乔木蔚然成林
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
人类想活想结动人合往类生往活活会动实使对际群群,落落你演的还替演能按替举照产出不生什同了么于什例自么子然影,演响说替?明的速
度和人方类向活进动行对!群落演替产生了影响?
23
1.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次生演替
内容
起点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 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原来有群落环境,只 是失去了原有植被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件:4.4-群落的演替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件:4.4-群落的演替
明显
√C.通常情况下,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12345
解析 答案
5.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 出森林。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__地__衣__阶__段__→__苔__藓__阶__段__→__ 草__本__植__物__阶__段__→__灌__木__阶__段__→__森__林__阶__段___。 (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 面,加速了岩石风化成_土__壤___的过程。 (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_草__本__植__物__阶__段___。
(2)如果条件合适的话,也有可能恢复成森林。 教师:多媒体展示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资料。 提出问题:裸露的岩石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初生演替的过程。
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达标检测
新知导学
一、演替的类型
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代替 的过程。 2.原因:群落是一个 动态 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①实例:光裸的岩地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演替出森林。
12345
解析 答案
2.下列关于弃耕农田和裸岩上的演替,说法正确的是 A.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B.裸岩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C.这两种演替过程完全相同
√D.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
解析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这两 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
12345
解析 答案
3.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是 A.人类活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 B.人类活动会延缓演替的进行

群落的演替 -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 -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包括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两部分。

前者是在群落层次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后者是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体现STS教育思想。

关于群落的演替过程,教材通过“思考与讨论”和正文表述,一方面介绍群落演替的类型和演替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让学生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教材列举了许多实例,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关注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本节最后讲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让学生了解和认同国家的有关政策及其重要意义。

二、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①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②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③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④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⑤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后再一起讨论,来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②从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现象中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全面独立分析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并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现STS教育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2.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提炼重点内容进行汇报。

四、学情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提炼重点内容进行汇报学生在第四章和第五章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的基础,对种群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导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4群落的演替 课件 (共46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4群落的演替 课件 (共46张PPT)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 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7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 原因之一?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 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 频繁发生。
38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 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 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 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 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 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
6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12:41:49 P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1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3群落的演替 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3群落的演替 教学课件

2.次生演替
(1)概念 次生演替是指在__原__有_植__被__虽_已__不__在,但___土__壤__条基件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________或
群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
1934年 小树林
880种动物
群落
一个群落被 另一个群落 代替的过程。
群落的演替
第三页,共三十三页。
一、演替的实例
1.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1)裸岩阶段
表层为岩石或石砾,裸岩上没有任何生物。
第四页,共三十三页。
(2)地衣阶段
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于 是,土壤颗粒和有机酸逐渐增多。
确顺序是( ) B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⑥→⑤→④ 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②→④→③→⑤→⑥
第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讨论
如果一块农田弃耕了,演替会如何进行?
农田
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多年生杂草、小灌木
灌木丛
一年生杂草
思考: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演替成树林吗?
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其他差异还有: 裸岩上的演替速度慢,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多;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速度快,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等。
第十七页,共三十三页。
思考.讨论
2.这两种演替有哪些共同点?
①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 ②群落中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 ③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④群落稳定性越来越强,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 对稳定的状态。
裸地,无任何植物繁殖体
有土壤条件,甚至有植物繁殖体
裸岩→地衣→苔藓→草本→ 灌木→乔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4.4群落的演替(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4.4群落的演替(共15张PPT)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
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
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2020/6/12
9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 思考与讨论
2020/6/12
10
人类的活动正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2020/6/12
11
人类的活动正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2020/6/12
12
人类的活动正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2020/6/12
13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 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020/6/12
14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 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 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
•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 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2003 年1月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 还林——防止水土流失 • 还草——防止土地荒漠化 • 还湖——增加蓄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
2020/6/12
15
2020/6/12
6
在光裸的岩石上……
地衣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森林阶段
裸岩阶段 2020/6/12
苔藓阶段
灌木阶段 7
农田弃耕之后……
多年生杂草
一年生杂草
2020/6/1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灌木
乔木 灌木丛
树林
8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
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

【公开课】群落的演替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公开课】群落的演替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1.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D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 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 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相较于阶段I、Ⅱ,阶段 Ⅲ的群落结构更复杂,对光能的利用率更高
2.甲地因森林火灾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 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下列关于甲、乙两
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B )A.若没有外力干扰,
甲地可重现森林B.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C.地衣 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 延长物种种类逐渐增多
3.下列有关群落中生物适应性的叙述,错误的是(B )
A.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环境条件的 改变会导致生物发生适应环境的可遗传变异C.群落中生物在 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D.生活在某一区 域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 环境
拓展了解——从湖底开始的初生演替
裸底阶段 自由漂浮植物阶段 沉水植物阶段 浮叶根生与挺水植物阶段 湿生草本与灌木阶段 乔本植物阶段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
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_在__光__裸__岩__石__上__开__始__的__演__替__是__初__生__演__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从__森__林__被__全__部__砍__伐__的__地__方__开__始__的__演__替__是__次__生__演__替_____________。
能。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 “取而代之”。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替。
11
群落的演替类型
1、原生演替
在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沙丘和湖底开始 的演替。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 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
由于火灾,洪水和人为破坏把原有群落毁灭,在 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
群落演替的类型
12
(1)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森林阶段
灌林植物
草本植物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 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 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 分。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 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 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 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 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 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 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 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裸底阶段
( 2 ) 水 生 演 替 15
起初池水没有有根植物,水
低温低湿
3、主要决定因素:温度和降水量的关系
26
4、举例说明
(1)、从赤道到极地随年均温下降,生物群落作 有规律的更替,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常绿阔 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和苔原。
(2)、沿海向内陆深处,降水量逐渐减少,依次 出现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 干旱的荒漠。
1.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后,可演 变为一个森林。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
29
• 4.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影响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
• 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 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 B.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 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 C.农业生态系统必须依靠人力来维持,否则就 要发生演替
• D.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 次生演替
30
5.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C )
A.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B.影响因素不同
C.起始条件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解析: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 条件不同,初生演替是在从未有过生物或存在过 生物却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
31
6.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弃耕农田
16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灌木丛)
乔木
森林
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演替成树林吗?
17
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①一年生杂草 ②多年生杂草 ③小灌木 ④灌木丛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⑤乔木(森林)
次生演替例举
弃耕的
草本植物期
草本植物期
农田上 (一年生的杂草) (多年生的杂草)
树林期 (高大乔木)
层中只生长着浮游生物和鱼
类,水底有螺蚌第底栖生物
沉水植物阶段
浮叶根生莲等。因叶漂浮于水 水面,水下光照条件不利 于沉水植物生长
挺水植物和沼 水体变浅,芦苇等挺水植物 泽 植 物 阶 段 出现,水下土地间而露出
森林群落阶段
湿生草本被木 本植物所取代
湖泊演替为森林
弃耕地的植物 群落演替
1883,8,27 火山爆发
时间 1909年
小草
蜘蛛 202种动物
1919年
621种动物
1934年 小树林 880种动物
2.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 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 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 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
4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5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6
7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 问:遭受火灾后它的命运将会如何?
第五节、群落演替
8
1883,8,27 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
1.几年之后,地面上稀稀疏疏长出小 草 ,还出现了一种蜘蛛 。到了 1909年,已有 202 种动物生活在这 块新的土地上了。1919年动物增加到 621 种,1934年增加到 880 种。 在此期间植物逐渐繁茂起来,形成了 小树林 。
( A)
A.沼泽 B.湿地 C.草原 D.森林
2.下列哪一项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A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3.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D)
A.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 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 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 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群落的演替
知识点
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湖泊演替过程 顶极群落
2
• 基本要求 • 1.说出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 2.举例说出群落的演替。 • 3.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拥
护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 还草”的政策。 • 发展要求 举例说出顶级群落的概念。 • 说明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3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四、顶极群落
24
顶极群落概念
1、定义: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 壤条件处于最终的平衡状态叫顶极群落。
2、特点:群落结构最复杂,最稳定
高湿:大于800mm(或80cm)
25
中湿:大于400mm或40cm) 、小于800mm
(或40cm)
低湿:小于400mm或40cm)
高温高湿
中温高湿
高温缺水
低温高湿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 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 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
因交流 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 供了基础
灌木期
小灌木期
21
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
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
人类活动(主要因素):过度砍伐、放牧、 垦荒、开矿;完全被砍伐或火烧后的森林、 弃耕后的农田。
两者比较
22
23
演替能否一直延续下去?
• 不能 • 当群落演替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等条件处
于平衡状态,演替就不再进行,达到平衡 点。 • 顶极群落就是群落演替的最终平衡状态阶 段,是最复杂也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如 果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