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复习提纲(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d27571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c.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提纲兴趣就是学习开始的动力,你喜欢什么你才去干什么,所以,要想学好一门功课的话,就应该把他培养成自己的兴趣。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提纲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换算: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二、简单的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人教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f8221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a.png)
物理⼋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教版其实学好物理并不难,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法,并坚定信⼼,持之以恒的去学习,以下是⼩编给⼤家整理的物理⼋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教版,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物理⼋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教版⾛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声、电等形形⾊⾊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符号是m;常⽤单位还有千⽶(km)、分⽶(dm)、厘⽶(cm)、毫⽶(mm)、微⽶(µm)、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m1mm=1 000µn lµm=1 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的原因:①与测量的⼈有关;②与测量的⼯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误差的⽅法:①选⽤更精密的测量⼯具;②采⽤更合理的测量⽅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 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声⾳与环境1、产⽣: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的,振动停⽌,声⾳就停⽌;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
声⾳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中声⾳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的三个特性:(1)⾳调:⼈⽿感觉到声⾳的⾼低叫⾳调;⾳调的⾼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调越⾼。
(2)响度:⼈⽿感觉到的声⾳的强弱,响度的⼤⼩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响度越⼤;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复习提纲(知识要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复习提纲(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0aa7c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4.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八年级物理(上)复习提纲第一部分知识要点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一节学习科学探究1、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切奇秒的现象,其发生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基中的原理和规律,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2、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3、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
走进实验室首要目的是让同学们认识各种仪器,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规则,为今后设计实验、选择器材打下基础。
测量同一物理量的仪器,可能有不同的规格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应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选择。
4、科学探究的工具:(1)长度测量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2)质量测量仪器:托盘天平和砝码;(3)时间测量仪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4)温度测量仪器:温度计;(5)电的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6)力的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7)体积测量仪器:量筒、量杯;5、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6、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注意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现象。
第二节测量1、科学家们制造了一个国际通用的长度基准——米原器,作为各国测量1米的基准。
2、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km、dm、cm、mm、μm、nm。
单位换算关系:1km=1000m、1mm=1000μm、1μm=1000nm、1μm=10-6m、1nm=10-9m单位换算口诀:先抄数字、再乘进率、紧跟单位、最后整理。
例:23nm=23某10-9m=2.3某10-8m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测量仪器的最小刻度值叫分度值。
计数时,一般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量程。
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
例:测量结果为 2.26dm时,所用的是厘米刻度尺,其分度值为1cm,准确值为2.2dm,估计值为0.06dm。
2017—2017最新改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2017—2017最新改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e950f06d1f34693dbef3e22.png)
2017—2017最新改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2016-2017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第七章力7.1力(F)1、定义: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4、。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
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B、使用前指针要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97729b748d7c1c708a145e1.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想学习物理不要害怕,它并没有想你想象那样难,当然,是在你准备好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的前提下,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一第七章力第1节力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弹力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2017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供参考)
![2017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4d5e68fec5da50e2524d7fed.png)
2017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刻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1k 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光年也是长度的单位。
(2)测长度的大体工具是刻度尺,另外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刻度尺的正确利用:(1)测量前第一要观看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不是磨损;(2)利用方式:“0”刻线与被测物体的左端线对齐,且尺面要沿着被测物体放置,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有刻度的一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如此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m,一本书的厚度为10mm,一张纸的厚度为100um。
4、小组同窗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讲义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其中,准确值是18.4cm ,估量值是0.01cm ,单位是厘米。
五、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2.31 cm,其中的估读值为0.01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1.70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2.00cm。
(图1)(图2)(图3)6、时刻的测量:(1)、时刻的单位有秒、分、时。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秒。
测量时刻的工具是停表。
1h= 60 min= 3600 s;1min= 60 s;30min= 0.5 h(2)、停表的利用方式:一走、二停、三恢复零。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秒,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8、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不同。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能排除,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排除。
(2)、减小误差的方式有多测几回求平均值、选用周密的测量工具、改良测量方式。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小数点位数与原测量值的小数点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2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咱们把物体位置的转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定物体是不是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那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93eb651852458fb760b560c.png)
2017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2017年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7年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3e893a431b765ce040814d3.png)
2017年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D的种类、温度、状态有关。
2.密度公式:ρ=m/v 单位是千克/米3(kg/m3)。
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g /cm3)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g/m3=1X10-3g/cm3。
6、物体的密度的测量(1)一般固体密度的测量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②向量筒中注入适良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③用细线系住固体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和固体的体积V2;④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固体的密度。
(2)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①用烧杯装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漫漫地注入量筒中,记下倒入液体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质量m2 ,求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④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液体的密度。
第五章物质、新材料、粒子和宇宙一、物质的物理性质1、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
如物质的磁性、物质的导电性、物质的导热性、物质的硬度、弹性、质量等。
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3、物质按导电能力的不同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
4、物质按导热性能的不同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热的量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5、物质的硬度:硬度大的物体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二、新材料1、纳米材料:是指纳米尺度的材料,纳米是长度单位大小为2、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环境下,导体的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材料3、形状记忆合金:是指受热后又会恢复原来合金4、隐性材料:隐性材料能将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大部分吸收,反射回去的却很少三、粒子和宇宙1、分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直径的尺度数量级为10-10m=0.1nm2、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3、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现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6e8b9d580eb6294dc886c04.png)
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5da4fade80d4d8d05a4f00.png)
1.声音的生和播生体在振——;声音靠介播——介:所有固液气;真空不能够声声速——空气中声速( 340m/s );一般的,固体中速度 >液体中速度 >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回声——回声所需和距离;用算——和行程合2.音、响度和音色客量——率(注意人听力范和声范)、振幅主量——音、响度(高低大小的含);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别程度音色——作用;音色由声体自己决定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 - 不振,生活 - 影响工作、学、休息的声音);噪声等:分( 0dB- 引起听);减小噪声方法(声源、播程中、人耳);四大染(空气染、水染、固体物染、噪声染)1.光源——火把、蜡、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2.光的直播光的直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播;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 (3 × 10[sup]8[/sup]m/s),光年是度位3.光的反射反射定律——三共面;分居两;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表达序要吻合因果关系)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都吻合反射定律(象解:抛光的金属表面、宁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 5-40 ;依照象回答)4.平面平面成像——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看不)像的范;潜望5.作——按相关定律做1.光的折射折射——定(⋯⋯方向一般生化);折射律(三共面、两、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表达序要吻合因果关系);象解(水中的浅、水中筷子波折、海市蜃楼等)2.光的播合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注意区分不同样的影子和像3.透透中的名——主光、光心、焦距、焦点(量焦距的方法)凸透、凹透光的作用——“汇聚光”和“使光汇聚”的区:“汇聚光”是能聚于一点的光,“使光汇聚”是光凸透后比原来凑近主光)透的原理——多个三棱合;光在透的两个表面生折射化了的凸透——玻璃球、盛水的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黑盒4.凸透成像三条特别光(光心-方向不;平行于主光-光心;光心的光-平行于主光);像距/像的大小/虚/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的快慢(依照:光路);用1.温度温度——常温度的温物、原理、量程(体温:35~42℃;寒暑表: -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结果- 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够走开物体)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有温度2.物态变化消融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有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差异(都是汽化;激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液化——两种路子(降温必然可赌气体液化;压缩可能赌气体液化)升华和凝华——实例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达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达);放热——气→液→固4.其他现象讲解——例: P3 图 0-3 、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 和 T;℃和 K)第四章电路1.摩擦起电两种电荷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构造(P45 图);电量(单位:库仑C)物质微观构造——原子构造(可与化学中原子看法比较);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2.电路相应看法电流(及方向:正电荷搬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通、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有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 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1.各个物理量(I 、U、 R、 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 P94 图 7-7 );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 P95 图 7-9 、 7-10 ;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 P101 图 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8be41c16fc700abb68fcd5.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1000;1d=01;1=001;1=0001;1μ=0000001;1n=0000000001。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分。
1h=60in1in=60s。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其中:s——路程——米;t——时间——秒;v——速度——米/秒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s或·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h或·h-1,1/s=36/h。
v=,变形可得:s=vt,t=。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
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听觉频率在20-XX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液>v气声音在1℃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s合1224/h,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摄氏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0℃3℃~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的条: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发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沸腾条:(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四、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3×108/s=3×10/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本身不发光物体把漫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3、分类:(1)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2)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2、球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四、光的折射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
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