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范式转变
战略管理理论部分解析
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更新知识以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即适 应市场)。当然,这种学习不能只为适应与生存而学习, 而要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并进行系统思考才行。 “学习型组织”发展它的员工,使员工热衷于并有能
战略管理 第20页
力
适应环境变化与变革自身;这种理论还强调组织内应有
(二)环境适应学派的分析工具
适应学派的重点放在对不确定性环境的分析上,它最
具代表的思想是“试错性”。
1. SMFA法 S(Scanning)审视:早期讯号、预警 M(Monitoring)监控:观察趋势 F(Forecasting)预测:预测可能发生的结果 A(Assessing)评估: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SMFA法强调动态分析,不断修正:环境的机遇代表
可能,环境的威胁是潜在的约束。
——BCG组合(增长率/份额)矩阵基本框架
行 业 销 售 增 长 率
高 +20% 中 0
在行业中相对市场份额地位 高 中 低 1.0 0.5 0.0 1. 明星 2. 金牛 3.问题 4.瘦狗
低 20%
战略管理
第11页
新BCG矩阵
企 多 业 取 优得 势的 独 特 少 ● ● ● ● 小 企业竞争地位差别 大
香港嘉顿公司产品整顿案例
嘉顿公司业务项目
健 康 面 饼 糖 雪 月 酒 餐 食 包 干 果 糕 饼 店 厅 品 代 理
高
明星产品
销 售 赠 长 率
?问题产品
$金牛产品 狗类产品
高
市场占有率
低
低
整顿结果: 发展(Develop): 维持(Hold): (建议策略) 收割(Harvest): 放弃(Divest):
企业管理:主题演进与范式流变
战略 家的职 责就 是 在企 业成 功 的关键 因素 方 面取得 与 竞 争对手 相 比更 优秀 的经 营业 绩 ,同时 ,战略家 还 必须 保证 他 的战 略使 企业 实力 很好 地适 应确 定 的 市 场 需求 。为 了保 持持 久 的 良好 关 系 ,就 要 实现双
方 需 求和 目标 的完 全 匹配 ,否则 ,企业 的长期 生存
维普资讯
经 济理 论与 经济 管理 20 年 第 ¨ 期 06
企 业管理 :主题 演 进 与 范式流 变
肖海 林
( 中央 财 经大 学商 学院 ,北 京 1 0 8 ) 0 0 1
[ 摘 要] 随着市 场形 态 的演 变 ,企 业 管理 的 主题 已从 效 率 演 变 为持 续 发 展 。伴 随 着 管理
基 本上是 围绕 着效 率 问题展 开研 究 的 。对 效 率 的研
究 沿 着 两 条 路 径 进 行 ,一 是 以 泰 勒 、法 约 尔
( ao) F y r 、韦 伯 ( b r 为 代 表 ,主 要 从 生 产 和 We e) 组 织管 理 的角度 进行 研 究 ;二 是 以梅 奥 ( y ) Ma o 、 马斯 洛 ( s w) Mal 、赫 茨 伯 格 ( rh r ) o Hez eg 、麦 格
发生 了改 变 ,从 卖方 市场条 件 下追求 增长 的数量 型
成长 范式转 变为 买方 市场条 件 下追求 持续 发展 的质 量 与数 量并 重型 成长 范式 。
二 、企 业 管 理 范 式 的流 变
( )管理 的基本 维度 :从 一维 到三维 复合 一 在 卖方市 场 条件 下 ,到处都是 盈利 机会 ,企业 “ 稍不 留神就 会赚 钱” ,因而 ,企业 所从 事 的基本上 都 是正 确 的事 ,战略 管理与 营销 观念并 不重 要 ,企
从_理论驱动_到_问题驱动_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范式转变_周寅猛
从“理论驱动”到“问题驱动”———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范式转变From‘Theory-driven Paradigm’to‘Problem-driven Paradigm’,———The Researching Paradigm Changing of Chinese Firms’Global Strategy周寅猛1付诗涵2庄鹏冲3ZHOU Yin-meng FU Shi-han ZHUANG Peng-chong(1.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2.南开大学天津300071 3.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10)[摘要]来自新兴经济体的跨国企业在国际化浪潮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管理学界的研究重点也在转向这类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
在此背景下,原有的以资源基础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制度理论和产业基础理论为根基的“理论驱动”研究范式对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国际化行为的解释力已经被稀释。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原有理论的梳理和对新现象的关注,对“问题驱动”研究范式进行定义和探讨,从而构建出解释和指导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行为与战略的新研究范式。
本文最后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问题驱动”研究范式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和挑战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兴经济体国际化理论驱动问题驱动战略[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549(2012)12-0076-05一、引言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已有理论早已汗牛充栋。
简而言之,企业国际化战略有三大核心问题:第一,企业是否采取国际化战略(whether);第二,企业进入哪国市场(where);第三,企业如何实施国际化战略(how)[1][2]。
围绕这三个问题,西方学者已经构建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交易成本经济学[3]、资源基础理论[4][5]、制度理论[6][7]以及产业基础理论[8]构成了西方企业国际化理论体系的基石。
企业战略转型影响因素和转型路径研究
企业战略转型影响因素和转型路径研究作者:陈乐平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7年第10期摘要:在当今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下,企业战略转型已成为经营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从战略转型的内涵和类别出发,整合战略转型的影响因素,梳理战略转型的路径选择,系统地探讨了企业战略转型的研究框架和逻辑脉络,用以完善企业战略转型理论,指导企业战略转型实践。
关键词:战略转型;内涵;类型;影响因素;路径选择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和市场竞争格局的日益激烈,企业想要长期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审时度势,及时改变企业战略决策,推动战略转型。
这不仅是企业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也是企业寻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对企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成长至关重要,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者的高度重视。
目前有关企业战略转型的大多数文献集中于战略转型内涵的描述,在转型驱动因素、路径选择等方面的研究尚未成熟,对深入理解转型理论和开展转型实践形成了严重制约。
因此,本文从战略转型的内涵、类型、影响因素、路径等方面探讨企业战略转型的逻辑,以期为完善企业战略转型理论、指导企业战略转型实践做出贡献。
1.战略转型内涵战略转型的内涵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见之于组织科学和战略管理等理论当中。
西方学者类比生物学中的“进化论”和“点断平衡学说,把企业组织的变革分为改善性变革和革命性变革,其中革命性变革也成为战略转型,指的是企业通过发展新技术或采取新策略,革新现行的战略架构、组织形态和经营目标等组织关键特征,达到应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目的。
基于管理者理性假设的角度来看,战略转型可以认为是在已经明确定义的公司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连续的、计划性的、对于当前特定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的寻找过程。
从战略转型的内容来看,企业战略转型是指企业针对中长期经营战略、经营模式、资源分配、组织架构以及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寻求变革的行为,甚至有少部分企业最终可能形成了新的企业形态,其目的都是为了最大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基于战略管理范式转变的供应链柔性模型研究
到 的一 种适 应 ;包括传 统和 新颖 的诸多 概念 ,强调 多重适
应于组 织 内外 部 的活 动 。 变量 因果 关 系解 释 模 型 O E S P : 历史相 互演 变 、 自我 影 响 、路 径过 程 模 型 、不 完美 适 应 ;
的是战略 、S 代表 的是绩效 、P 代 表的是柔性 视角分析框 架。 下面我们将对战略管理中柔性视 角和机械视角进行 比较 。 首先 ,机 械视角 下 的 战 略管 理 ,其 环 境 特征 表 现 为 :
成 和执 行是 分割 的 ,战略变 革 的内外 部活 动是不 联系 的 。
前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 ,消费者所追求的不再是产
品和服 务 的即时性 ,而是 要根 据 自 身 的要 求 ,进 行专 门 的 定 制 ,并 要求 提供完 美 的服务 方式 ,这就进 一步 导致 了需 求 不确 定性 的提 高。S S P分析 框架 具备 牛 顿力 学认 识论 基 础 和机 械视 角的 战略管理 范式 特征 ,所 以 S S P 分 析框 架方 法很 难适 应供应 链管 理复 杂性 和动态 性 的需 求 。
之 中 ,充分 地说 明竞 争 优 势 出 现 在供 应 链 成 员 的集 群 层
面,而不是企业的个体层面 ,而这一研究方法已经逐渐成
为供应链 理论 研究 的主要 方法 。现在 ,社会 发展 迅速 ,当
现为 静态 的 、具 有时 间先 后顺 序的 战略选 择 ,并 且是 一个 给定 的过程 :战略形 成与 战略执 行 的一系 列活 动 战 略形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新趋势
第一作者简介: 刘 忠, 男, 1968 年 6 月生, 1990 年毕业于西北工 业
[ 2] 蒋云.ERP 实施 各 阶 段 的 风 险 分 析 及 对 策[ J] .市 场 周 刊·财 经 论 坛,
大学, 现为燕山大学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2005 级在职硕士研
2004( 4) :66- 67.
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安德鲁斯, 其在 1971 发表的经典著作《公司 战 略 概 念》一 书 中 首 次 提 出 了 公 司 的 战 略 思 想 问 题 , 阐 明 了 制 订 与 实 施 公 司 战 略 的 两 阶 段 战 略 管 理 模 式 。安 德 鲁 斯 的 最 大 贡 献 是 提 出 了 战 略 制 定的 SWTO 分析框架。设计学派认为: 战略制定是一个有意识控制的思 想过程。企业的经理是企业战略的唯一制定者, 其战略制定过程是简单 而又非正式的一次成型过程, 成型之后即付诸实施。另外, 其认为最佳战 略应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摘 要: 介绍了企业战略的含义, 分析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论述了企业战
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关键词: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发展历程; 企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企业战略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着企 业的发展方向, 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 立 、基 本 发 展 方 针 和 竞 争 战 略 的 制 定 等 。
出组织要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这种关于组织与环境相“匹配”的主张成 为 现 代 战 略 分 析 方 法 的 基 础 ; 第 三 种 观 点 是 在 20 世 纪 60 年 代 初 , 安 德 鲁斯对战略进行了 4 个方面的界定, 将战略划分为 4 个构成要素, 即市 场 机 会 、公 司 实 力 、个 人 价 值 观 和 渴 望 、社 会 责 任 。 他 还 主 张 公 司 应 更 好 地配置自己的资源, 形成独特的能力, 以获取竞争优势。 2.2 传统战略管理理论发展阶段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趋势摘要:本文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对主要学派的理论进行了评述;通过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的梳理,来把握企业战略思想演进的脉络及规律,并对国内外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战略管理;发展;趋势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层层深化的过程,存在奠基、鼎盛、反思、重振等几个清晰的、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的研究阶段,这些阶段共同构成了战略管理理论丰富多彩的研究领域(姚小涛,2003)。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不少通过多元化经营形成的大产业开始出现问题,多元化的热潮也开始消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大,产业边界日益模糊,产业结构的稳定性日益下降,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难以持续。
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如何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许多战略管理学家在思考,从而促使了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当今社会,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日益明显。
战略管理研究转向于重视在动荡环境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以及企业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知识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大多建立在对抗竞争的基础上,都比较侧重于讨论竞争和竞争优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新的环境下,企业逐渐认识到,竞争是为了生存和健康发展,必须超越这种以竞争对手为中心的战略逻辑。
在此背景下,通过创新和创造来超越竞争(SurPPetition,德-博诺,1996)开始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个新焦点。
围绕这个新焦点,出现了一些新理论。
1.顾客价值中心理论。
菲利普·科特勒(1999)把顾客价值(CV)称为顾客让渡价值(CustomerDemisableValue)。
彼得·杜拉克在40年前就观察到,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创造顾客”。
博诺(E.de-Bono,1996)认为传统的竞争战略逻辑是一场零和博弈(Sum-zero),这样的竞争“是一个危险的概念”。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流派述评_陈建校
2009年4月 学 术 交 流 Apr.,2009总第181期 第4期 A cade m ic Exchange Ser i a lNo .181 No .4[收稿日期]2009-01-29[基金项目]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0327-1001)[作者简介]陈建校(1975-),男,陕西大荔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流派述评陈建校(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710064)[摘 要]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动荡推动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和不断创新。
在评述古典战略理论、竞争战略理论和战略生态理论及其流派的主要观点、核心逻辑与价值贡献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比较分析方法发现,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研究视角更加全面,研究范式不断转变,研究方法日益综合化,呈现出系统性、动态性、合作性、创新性的演进趋势。
梳理和把握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进规律,能够促进我国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者及时把握企业竞争空间扩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合作竞争理念,形成与提升企业的动态核心能力,以获取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流派;古典战略理论;竞争战略理论;战略生态理论[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09)04-0075-05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是随着企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动荡化而逐步萌生并发展起来的。
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真正萌芽于20世纪早期,从这时起,人们就开始关注企业的高层管理活动、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等问题,并逐渐形成系统的战略管理理论。
到目前为止,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60)70年代的古典战略理论时期、80)90年代初期的竞争战略理论时期以及90年代中期以来的战略生态理论时期。
系统、深入地把握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进规律,对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企业战略管理结课研究论文
企业战略管理结课研究论文企业战略管理结课研究论文企业战略管理研究论文篇1:《试论企业战略管理》0引言在中国,战略一词起初源于军事,最早是分开使用的。
战是指战斗和战争,略是指筹略、策略、计划。
而在西方,战略则来源于希腊文Strategos,其含义是将军,也是一个与军事有关的词。
现在,战略一词被引申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其涵义泛指统领性的、根本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
几十年前,战略一词被逐渐引入到企业管理中来。
广义的战略管理,是指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而狭义则是指对战略管理的决策、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
不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定义,企业战略管理都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特点。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将新的管理要素(如管理方法、手段、管理模式等)引入组织管理实践,从而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
即通过创造一种新型的、有更高效率的资源整合的范式,对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有效整合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全过程管理或细节管理,是企业面对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所作出的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学术界关于创新管理的研究较为丰富,并总结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创新管理模式,如技术推动模式、市场需求拉动模式、技术与市场的耦合互动模式、集成模式、系统集成与网络化模式、开放式创新模式、全面创新管理模式等。
然而,关于企业战略管理创新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现状,分析企业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激励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提供理论参考。
1、企业管理现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已逐步步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时代,工商业迅速发展,社会进步明显,尤其是科技与生产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虽然企业管理经历了科学管理、现代经营管理、系统管理等历史发展阶段,但与生产需求依然有相当大的差距。
旧体制的管理因素还没有完全消除,新的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传统的企业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和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战略管理框架及变革的主要方式
战略是一 个计划 的过 程) 一 一 关注企业外 制 衡 关 系 , 一 关 系 的 合 理 性 决 定 着 企 业 根据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这 部( 调产业结构的分析) 一 强 关注 企 业 内 决 策 的 性 质 和 决 策 水 平 ; 业 组 织 结 构 是 的要求 调整 自 己的行 为。 企
部 ( 调 核 心 能 力 的 构 建 、维 护 与 产 业环 企 业 决 策 的执 行 载体 , 一 关 系 的 合 理 性 强 这 企 业 文 化 的 上 述 功 能 影 响 着 企 业 员
境分析相结合 ) 一 一 关注企业 外部( 强调企 决 定 着 企 业决 策 执 行 的及 时性 和 有 效 性 ; 工 、特 别 是 影响 着 企 业 高层 管 理 者 的行 为 业间的合作 , 创建 优势互 补的企业有机群 企 业业 务 流 程 是 指存 在 于 企 业 系统 中的 信 选 择 ,从 而影 响着 企 业 战 略调 整 方 向 的选 体) ;从竞争的性质上看 , 竞争的程度遵 循 息 流 、控 制 流 ,人 员流 ,资 金 流和 物 质 流 择 及 其组 织实 施 ,所 以公 司 文化 应 当 跟 随 着 由弱列强 , 直至对抗 , 然后再到合作乃至 等 的 流 动 规 程 , 过它 们 将 企 业 的 各 个 部 战略 的 变 化 而进 行 相 应 的调 整 。 通 共 生 的 发展 脉 络 ;从 获 取竞 争 优 势 方 面 来 分 连 接 成 一 个 有 机 的整 体 , 企 业 系 统 呈 使 4 企业核心能力。 、 随着企 业资源基础
一 一
革 的的主 要 方 式— — 个 关键 的任 命 程 序 、调 整 企业 理 念 、 企业 战 略 重新 进 行 定位 、重 新 设 计 企业 。
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范式分析
而要把解决矛昏的过程看成是锻炼提高能力的过 程, 敢于攻 克难 。能解决的问题不解决是领导者 的失职, 能及时解决 的问题没有 及时解 决也是失 职, 能创造条件解决的问题而不去积极做工作同样 是失职。只要我们从群众 的根本利益出发 , 从客观 实际出发 , 弄清事实 , 清是非 , 分 一碗水端平 , 体现 公平正义的要求 , 群众就一定会理解 、 支持我们的 工作 , 也就没有化解不 了的矛盾 再次, 要解决好是否善于化解矛盾的问题。是
面对 矛盾 , 迎难 而 上 , 又要 注意 工作 方法 和策 略 , 防 止激 化矛盾 , 发新 的不稳 定 因素 。一 是要 善于 发 诱
以科学创新 的态度 、 敢于碰硬的魄力和雷厉风行的
作风 , 攻坚克难 , 扫除障碍 , 在化 解矛盾 中不断进 步 , 解决 问题 中不 断 前 进 , 克 服 困难 中不 断跨 在 在
做好任何一项 工作 , 都不 是轻 而易举 的事情 , 需要不断解决、 克服各种矛盾和问题。面对各种难 题, 领导干部要树立“ 发现问题是成绩 、 直面问题是 责任 、 研究问题 是进 取 、 解决 问题是 能力” 的理念 ,
否善于化解矛盾是 能力问题 。看一个领导 干部 的 水平高低 、 政绩大小 , 不能只看他讲得如何 , 做工作 的“ 点子” 如何 , 更要看其对问题解决得如何。能解 决 问题 才是领 导 干 部 的 真 水平 。领 导 干 部 要敢 于
矛盾 , 正确 对 待 广 大 群 众 维 护 自身 合 法 利 益 的 行
决。只有这样 。 我们 的工作才能够取信 于民, 得到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 才能够 打开局面 , 断地 不
把工 作从 一个 阶段 推 向 一个新 的 阶段 。
企业战略管理思想演变的比较分析
时代业已成 为经典的战略思想和卓有成效 的管理方 法 .意味着一种新企业运作模式 ,意味着在企业战 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 、组织结构等各个方 面的某种革命性变革。 与之相 对 应 .战 略 管理 思 想 出现 了 以 下特 点 : ()强调远景在环境变化中的导向作用。( )通过 1 2 预测 环境 和 竞争 对 手 变 化 的 趋 势 ,主 动 改 变 旧 环 境 ,创设新环境和新的规则 , 引导消费者和竞争 来 者行为。 ( )主张竞争与合 作 ,出现 了战略聪 明 3 观。()强调信息技术在战略管理 中的重要性。 4
2 世纪 8 o o年代 中后期哈默尔 ( a 阱d) Gr H y 、 普拉 哈 拉 德 ( K・ r a d 、斯 多 克 ( ere C・ Pa l ) ha Go g S l) tk 、伊万 斯 (vn)等 人提 出 了战略 管 理 的 核 a Eas 心 能力观 .将 企业 战 略研 究 的视 角从企 业外部 转 向 了企业 内部 。核心 能力 观强调组 织 内部的技 能 和集
收稿 日期 :2o —0 —0 O2 1 6
书。安索夫认为 ,企业战略行为是一个组织对其
环 境相 适应 的调 整变化 过程 ,提 出了三个 战略管理
的观点:环境服务组织、战略追随结构 、战备管理 过 程 ,提 出 了较 为 系统 的战略管理 的思想 。
作者前 介:王云昌 (9 ) 】∞.,山东堆坊^ .河博大学国 工商学院副院长,中国人事管理研究中心副理 事长 ,‘ 中国^力 资源开发) 特 约撰稿人 。
15 9 年,安 索夫在 《 6 公司战略》 ~书 中,对 企业 发展 的基 本 原理 、理论 和程序进 行 了研究 。提 出战略应当包括四个构成要素:企业在所处产业中 的产 品与市 场地位 、协 同效应 、企业 的经 营方 向和 发展趋势以及竞争优势 ,并认为 战略是个有控制 、 有 意识 、规范 化 的过程 。 17 年 ,安 德 鲁 斯 在 《 司 战略 概念 ) 中认 91 公 为 ,战备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把企业内部条件因素与 外部环境因素进行 匹配的过程 ,这种匹配能使企业 内部 的强项和弱项与企业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协调 , 提 出 了 制 订 战 略 过 程 中 的 S T分 析 框 架 。 17 WO 99 年 ,他又出版 了 《 战略管理》一 书,进一步系统提 出 了战略管 理 的模 式 。 1 6 ,安 索夫发表了 《 战略计划走 向战 9 年 7 从 略管理》一文 ,并 于 1 9 出版 了 《 9 年 7 战略管理 》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2)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陈世荣〈越南留学生》行研09级一、关于国内外战略管理理论研究长期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企业战略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指导各行各业企业发展发挥了作用。
国际学术界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可将国外企业战略管理发展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1)早期的企业-环境综合分析范式阶段。
进入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企业出现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重大变化,国际市场逐步开放,大多数大企业以并购方式采取多元化经营。
企业不满足于年度预算,开始采用运筹学和预测技术进行规划,形成了战略规划学派。
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应当使企业自身条件与所遇机会相适应,实质上是认为企业战略应当放到如何使公司能力与竞争环境相匹配的框架上,寻求发展商机。
(2)以环境适应范式为中心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环境变化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是不可预测的,环境是不确定、不连续的,从根本上动摇了战略规划关于未来可以计划、可以预测的思想。
以环境变化分析为中心的战略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由于环境的复杂性,仅从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出发制定战略具有局限性,因此开始出现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如价值链理论)的战略理论及基于企业社会关系分析的战略理论(如网络优势理论)。
环境适应范式认为战略决策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强调战略的动态变化,认为最适合的战略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
这个学派包括:安索夫的企业战略行为是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及由此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思想,伊丹敬之的战略适应性观点,奎因的逻辑改良主义等。
产业组织分析也可以视为一种环境适应理论,只是更重视环境中的产业结构分析。
1980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分析竞争战略思想,既可以视为早期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也可以视为环境适应理论的深化。
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从企业内部价值创造过程寻求竞争优势来源,弥补对企业内部因素不够重视的缺陷.(3)多种范式并存阶段。
企业战略管理的信息范式
、
代的潮流 ,然而 ,要 么缺乏有力的实证基础 ,要么缺 乏充分说服力的理论论证 ,更没有提出一种新的理论 略的 S T分析模型是这一范式最成功的应用 ,奠定了 范式。正如亨利 ・ WO 明茨伯格所说 :我们对战略形成的 战略管理思想的基础。此后的战略管理学家沿着企业外 认识就如 同盲人摸象 ,因为从未有人能够具备完整地 1[] I1[ 预感到各理论学 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因素两个维度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 形 审视大象的眼光。不少 学者[]21
【 colfm ng m n , y nvrt , in m n G a g o g5 9 2 ,hn ) Sho a a e etWui i sy J g e - u n d n 2 0 0 C i o U ei a a
Ab tat rdt n l h oyo op rt n s aei ng me t,b sd o n rw ’ te r -h lsta t rc s sr c :T a io a e r fcr oai t tgcma a e n i t o r ae n A de s h o y od h ti poes s cn e dvd dit lnn n lme t gsae t e adt ohe tra uiese vmn n ditra u i a b iie opa iga di e ni tgswi rg r ob t xenlb sn s n l me t nenlb s n mp n h n a - h s atr.te v lesv rlsh oso sac .T i a e ne d dt e p an w aa im f h ne r e e sfcos h r e ov e ea c o l f ee rh hsp p ri itn e ostu e p rdg o ee tr i e r s t p s
当前管理学研究范式发展综述
当前管理学研究范式发展综述【摘要】本文对当前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进行综述。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中,首先介绍了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包括传统范式和新兴范式。
接着详细探讨了影响管理学研究范式发展的因素。
展望了管理学研究范式的未来发展。
结论部分总结回顾了文章内容,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管理学研究的动态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当前管理学研究,发展综述,管理学研究范式,历程,传统管理学,新兴管理学,影响因素,未来发展,引言,正文,结论,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迅速进步,管理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管理学领域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需求。
研究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管理学研究的演变历程和潜在趋势,为我们未来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管理学研究背景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当前管理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从而更好地进行研究设计和选题。
研究背景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方向。
深入探讨管理学研究背景,对我们开展管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管理学研究一直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研究范式和理论。
研究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了解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管理学领域的发展脉络,把握管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通过对传统管理学研究范式和新兴管理学研究范式的比较和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丰富我们对管理现象的认识和解释。
深入探讨管理学研究范式的未来发展,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思考,促进管理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研究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
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内容提要】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起着指针的作用,因此,战略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回顾战略理论研究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战略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战略研究与经济理论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渗透与交融,以及研究方法上多种理论的有效整合是它的未来研究趋势。
管理科学有三个层次:管理基础、职能管理、战略管理〔1〕。
显然,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起着指针的作用。
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制定正确的战略并有效地实施和控制,以便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有关战略研究的论着是十分丰富的,但给人莫衷一是的感觉,尤其是当前战略管理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人们需要的是对战略理论的演进过程与现状有一个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对其发展方向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本文正是基于这个目的,系统地回顾了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进过程,讨论了它的现状、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1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演进过程的简要回顾现代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思想,最早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的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一书中(1938年),巴纳德运用战略的思想对企业诸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开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之先河。
1962年,美国经营史学家钱德勒发表了《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
尽管他没有对企业战略本身进行具体分析,但却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自3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期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萌芽期。
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是战略理论研究的奠基期。
在这一阶段中,战略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的概念与构成要素等理论问题上。
企业战略分析的协同演化整合范式及应用研究
业 模 式 和 生 产 系 统 ,2 0 0 6年 国 际 生 产 工 程 学 会 专 门 成 立 一 个 调 研 产 业 协 同 演 化 范 式 的 国 际 工 作 组 ( S P E C I E S )。 国 外 战 略 管 理 学 界 已 开 始 运 用 协 同 演 化 概 念 重 构 战 略 管 理 分 析 框 架 , 国 内 有 些
研究 也认 识 到企业 组 织 、战 略与环 境 协 同演化 的重 要意 义 。 但 总 的来 说 ,相 关 研 究 都 还 处 于 探 索 阶 段 ,还 没 有 形 成 公 认 的 标 准 模 式 。从 目前 已 提 出 的 协
同 演 化 概 念 框 架 来 看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是 :系 统 建 构 没 6 - 延 伸 到 组 织 系 统 内 部 不 同 分 析 层 次 ,不 能 涵 盖 企 业 认 知 、决 策 、 治 理 等 关 键 部 分 。 因 此 ,本 文 试 图 在 相 关 理 论 评 述 的基 础 上 ,整 合 企 业
作者 简介 :饶 志明 ( 1 9 6 2一) ,男 ,福建 惠安人,管理学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企业战略管理研 究。
1 o 6 华侨 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 学版 ) 2 0 1 3年 第 3期
一
相 关 理 论 评述
( 管理 控 制 )模 式
1. 企 业 治 理 理 论
治 理 、演 化 和 竞 争 理 论 的相 关 要 素 ,运 用 协 同 演 化 方 法 建 构 企 业 战 略 分 析 的 整 合 范 式 ,阐 述 整 合 范式 的系 统结 构 与机 制及其 应 用思 路 。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3人 才科研 启动项 目 ( 1 0 B S 2 1 7 )
从主流战略管理研究折射中国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演变
松 博 士 发 表 的 文 章 具 有 开 拓 性 意 义 。 该 论 文 不 仅 奠 定 了 中
国 战 略 管 理 研 究 在 国 际 学 术 界 的一 席 之 地 ,而 且推 动 了 同 际 学 术 界 对 中 国 企 业 战 略 问 题 的 关 注 和 研 究 。 在 此 之 后 , 谭 劲
篇 ,研 究 者 试 图 在 不 同 的 时 间 , 从 不 同 的 行 业 , 以 不 同 的 分 系 如 何 是 已有 战 略 管 理 理 论 极 少 涉 及 但 有 必 要 深 入 研 究 的 主 题 。 论 文 提 出 了 以 下 几 个 论 断 作 为 其 实 证 检 验 的 假 设 :( 1 1 析层 面对 众多 的理 论 观点进 行检 验 , 现 了各 种不 同结 论 。 呈 2 但 其 共 同 之 处 在 于 其 研 究 的 背 景 都 是 高 度 发 达 的 市 场 经 济 环 转 型 经 济 中 企 业 存 在 战 略 。( )转 型 经 济 条 件 下 环 境 的 不 确 定 性 (复 杂 性 、动 荡 性 和 威 胁 性 )与 企 业 防 守 型 战 略 正 相 关; 境 ,对于 转 型经济 这样 一 种临 界环境 的战略研 究 还未 起步 。
关 键 词 环 境 一 战 略 一 绩 效 范 式 ; 国 有 企 业 ; 战 略 管
理 研 究
松 博 士 ( 别 与 Mi e W . e g 和 D vd T n 合 作 )又 在 分 k P n… a i a
s MJ上 发 表 了 两 篇 文 章 ,分 别 对 1 9 9 4年 文 章 所 提 的 问 题 进
一
、
“ 境 一 战 略一 绩 效 : 中 国 电 子 行 业 环
战略管理发展中的安索夫战略范式
战略管理发展中的安索夫战略范式哲学社会科学常常把历史渊源和思想深刻性联系在一起,其实,管理思想的深刻性也少不了其历史渊源。
尽管后来的战略管理已经远远超出安索夫所界定的范畴,但是许多战略管理的研究者和实务者都认为,从安索夫战略范式理解战略管理是最有效的途经之一。
从战略的动态程度看,我们可以把战略管理的发展分为如下三个阶段: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竞争战略阶段和动态战略阶段。
很显然,作为战略管理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安索夫无疑属于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的系统化和集大成者。
1、早期战略思想阶段早期战略思想阶段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20年代初。
这个时期虽然已经产生了很精彩的战略思想,但是没有出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战略管理正式兴起是60年代。
早期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Alfred D.Chandler),他详细、全面地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互动关联。
根据他的结论:企业战略应当适应环境变化(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的要求。
研究环境—战略—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稍后,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Andrew s)在企业战略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将战略构造区分为两大部分:制订与实施。
他还对战略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定,将战略划分为四个构成要素,即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社会责任。
其中市场机会和社会责任是外部环境因素,公司实力与个人价值观和渴望则是企业内部因素。
他还主张公司应通过更好地配置自己的资源,形成独特的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
安德鲁斯(Andrews)的战略构造理论形成了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学派—设计学派(Design Schoo l)。
特别是他率先在战略制订的过程中采用SWOT分析法。
通过一种模式,将企业的目标、方针政策、经营活动和不确定的环境结合起来。
安索夫在企业战略方面的最突出贡献在于他的开创性研究和积极推动,包括在早期战略思想基础上提出公司战略的概念和程序,在此基础上以公司战略为目标设计出系统的战略管理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范式转变——从刚性视角到柔性视角2014年04月22日17:03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济南)2013年11期第141~145页作者:魏强/陈传明/李行健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280【作者简介】魏强,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生,青岛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组织理论;陈传明,南京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行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人文学院学生所谓范式,根据托马斯·库恩(1962)的定义,是指某些科学研究的实践所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等。
在任何科学的发展领域,如果一门学科要获得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范式。
然而发展到一定阶段,该学科如果想获得突破,必须要超越原来的旧范式,而代之以一门新范式。
战略管理的研究范式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Anderews、Ansoff为代表的规划学派开始初步确立,中间经由资源学派(Ruemlt,1974、1984)、定位学派(Porter,1980、1990)推动,一直发展到90年代的能力学派(Parahalad,1990;Barney,1990),在理论、思想与研究模型方面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主线,战略管理的研究范式出现了变化:从刚性视角到柔性视角。
所谓刚性视角,是指在战略管理的研究领域中,主要从静态的角度去孤立地研究战略管理的各个构念(Construct)之间的关系,一般不考虑时间的动态性,而且也很少考虑各个构念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只考虑这些构念之间单向的影响关系。
如战略管理的研究领域中,涉及最多的构念是战略、组织结构、绩效。
从刚性视角出发,一般认为,企业战略决定结构(Chandler,1962),而企业战略、组织结构都会影响企业绩效(Rumelt,1974)。
而且,这种因果关系是单向的。
柔性视角是指主要从动态视角去考虑问题,而且考虑了这些变量之间互相反馈的关系。
仍以上述战略、组织结构、绩效三个构念为例。
在现实中,往往是企业组织结构决定企业战略:当企业的组织结构确定时,企业中人、群体、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已经确定,企业战略往往受制于这些关系的影响。
因此,现实情况可能与Chandler的理论模型正好相反(爱迪思,1997)。
而企业绩效反过来也会影响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形成。
在Chandler(1962)的《战略与结构》一书中,也描述了美国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在企业绩效下降,面临逆境时,企业的领导人如皮埃尔·杜邦、阿尔弗雷德·斯隆如何重组公司组织结构,从而能够制定并执行正确的战略,而在市场上超越竞争对手的案例。
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企业绩效往往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决定企业的战略与组织结构。
尤其是到了上个世纪末,顾客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变化速度也越来越快。
技术、市场等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
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白热化,竞争对手所推出的竞争措施也是日新月异。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之间越来越重视能力的竞争,越来越重视企业内部知识的创造、培养与转移机制。
在这种条件下,如果仅仅从刚性视角去考察并解决问题,往往会忽视了目前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遭到失败的命运。
市场竞争的实践推动战略管理的理论与研究视角也必须创新,研究范式也必须从刚性视角转变到柔性视角。
一、刚性视角的理论模型、适用条件与理论缺陷在战略管理的研究领域,以下问题是首先需要考虑的:战略定义、哪些因素会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企业战略的形成、战略怎样形成与执行。
在刚性的研究视角中,以上问题主要由以下三个模型来进行说明:第一个模型是SCP(战略—行为—绩效)。
这是产业经济学中众所周知的“贝恩—马森”范式。
以美国哈佛大学学者波特(Porter)、凯文斯(Caves)为代表人物。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该模型认为,产业结构会促使企业必须采取正确的战略,并通过合适的行为措施来实现企业的绩效。
第二个模型是SSP(战略—结构—绩效)。
该模型主要由上个世纪美国著名商业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提供思想,然后由Minzberg(1978)、Miller(1986)等学者逐渐完善而成。
该模型认为,要制定完善的企业战略并使其得以执行,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作为支撑,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绩效。
该模型与SCP模型最大的区别在于二者研究问题的层次不同:SSP模型主要强调企业层次的问题,而SCP主要是产业层次的问题。
第三个模型是RBV(基于资源观的模型)。
自Rumelt(1984)第一次阐述基于资源视角的企业竞争战略以来,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强调要从企业内部资源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而不是像波特那样仅仅从企业外部来考虑问题,因为以波特为代表的定位学派难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相同的产业中,有的企业确实超过了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这是波特所难以解释的。
基于资源观的模型认为,企业内部存在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而在很大程度上,无形资源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但是,RBV研究问题的视角依然是刚性的,因为该模型仅仅讨论了企业无形资源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并且认为是前者决定了后者,而非相反。
从刚性视角来看,以上三个模型首先起始于一些企业外界因素,如所处产业、产品市场与企业资源等影响企业战略的因素,然后讨论了这些因素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再分析企业战略与其他构念的关系。
这些模型构成了战略管理研究的基本模型。
刚性视角主要强调两个方面:战略形成与战略选择。
以上三个模型重点强调了战略形成的问题。
而对于战略选择问题来说,刚性视角主要用SWOT模型作为经典模型。
该模型分析了企业内部的优势、劣势与企业外部的机会、威胁,强调企业应该从这四个方面来选择合适的战略。
现代战略管理理论认为,企业战略不仅包括战略制定,而且包括战略执行。
而战略形成与战略选择仅仅讨论了战略如何制定的问题,对于战略执行问题则没有涉及。
所以,刚性视角主要强调战略制定问题。
之所以称为刚性(mechanistic perspective)视角,因为这个视角主要以牛顿力学的逻辑作为其分析框架。
刚性视角的出现对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它提供了共同的假设、理论、概念和模型,为学术思想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同时,刚性视角所构建的理论框架和模型又为如何确定企业战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绩效提供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然而,刚性视角的战略管理理论之所以成立,是立足于以下两个前提的:一是企业外界环境与内部环境是可以认知的。
在刚性视角中,企业要选择正确的战略,那么企业必须要对其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内部的优势与劣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正如Mintzberg(1978)所言,企业战略的形成与制定都需要企业对外界环境、内部环境的正确认知。
否则,企业战略就很可能是被动的“应急战略(Emergent strategy)”,而不是主动的、符合企业经营目标的“深思熟虑型战略(Deliberate strategy)”。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可能陷入“战略陷阱”。
企业家能够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随机应变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
这与Mintzberg在《企业家的性质》一书中所描述的伟人学派是一脉相承的,都认为企业有一个英明的企业家是非常重要的,该企业家能够预先知道一切,并具有英明与深刻的洞察力,带领企业走向成功。
二是企业的竞争过程是可以控制的。
正如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所讲的,只要企业能够把握企业外部的五种作用力:现有竞争对手、潜在进入者、替代者、买方与卖方,那么企业就能够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并导致卓越的经营绩效。
在刚性视角的研究者看来,不仅企业外部的竞争对手是非常清晰的,而且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企业都能够做到了如指掌。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竞争状况的快速变化和复杂化,刚性视角逐渐显现出了它的不适应性:一是当初关于企业和市场环境的简单假设——相对稳定、可预测性和可控性等逐渐变得不成立。
企业外部环境变化速度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复杂。
企业外部的竞争对手不仅有现有的,而且有潜在的。
如日本的佳能公司最初在进入美国复印机市场时,就是利用当时市场领先者施乐公司的麻木大意,首先从低端市场切入,最终扩大市场份额的。
而低端市场正是施乐公司最为忽视的一部分市场。
二是企业对外界环境的认知存在“刚性”。
企业对内外部环境的认知是通过企业家的作用来实现的。
企业家认知视角认为,企业家认知往往存在惯性。
Busenitz & Lau(1996)认为,企业家认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知结构,主要指企业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呈现某种计划式或规划式的特征,包括企业家对于利益、风险、机会、控制等问题的认识;二是认知过程。
是指企业家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往往是循序渐进的,包括企业家对于代表性、风险、个人自我认可程度等的不同认识。
而企业家的认知又与三个因素有关:社会的环境、个人文化背景、企业家个人特征等。
比如中国大陆、港澳台、北美华人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就不同,虽然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大致相似,但是由于社会环境不同,由此导致的思维方式也大相径庭。
当企业家的认知结构与认知过程逐渐固定的时候,往往就形成了企业家认知的刚性。
二、从刚性视角到柔性视角的范式转变当刚性视角逐渐变得不合时宜时,战略领域的另一种趋势——柔性视角便应运而生,并逐渐崭露头角。
考虑到客观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的不断变化,柔性视角更倾向于动态的战略观点,强调战略执行、战略管理和应急反馈的重要性,强调企业内外部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战略管理的诸多理论中,已经有很多研究的问题都属于柔性视角的研究领域。
包括企业动态战略形成与执行、战略进化理论、企业战略与其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认知观、企业动态战略影响因素的整体性研究等。
与刚性视角相对比,柔性视角主要在以下领域发生了变化:1.从离散的时间(discrete time)到连续的时间(continuous time)在刚性视角看来,外部环境、企业资源储备、组织结构、活动方式等都是给定的、静态的,企业战略决策和战略执行被认为是按照时间先后而进行的选择,而不是一个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连续的过程。
在战略形成和选择的过程中,刚性视角往往会忽视对历史的考虑,将企业当前的决策或今后的执行问题放在一个假定的市场条件、企业状态中去考虑,不去思考和重视历史对现在和未来的影响,割裂了时间的连续性、关联性和延续性。
而在柔性视角看来,时间是连续的,是强调序列、历史、演化的,是与新概念创造相联系的、不分时间先后的。
这与动态的、不确定的环境以及自然与社会科学中的新概念是密切相关的。
时间被看做是连续的,在企业战略形成和选择过程中,就要对企业历史上的状况、经营效率和绩效及其对现在及将来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考察。
因此,非常有必要综合历史、现在和将来的企业发展状况来建立战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