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合集下载

试论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要求

试论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要求

试论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要求1、试论个体身心开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要求个体身心开展的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个体身心开展的规律对教育的要求:1、个体身心开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根据身心开展的这一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

无论是只是。

技能的提高还是思想品德的开展,都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有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

“揠苗助长”、“凌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开展规律的。

2、个体身心开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由于年轻一代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开展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就必须从教育的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例如,对少年期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上要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青年期的学生,要注意培养他们辩证逻辑的思维能力。

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既不能把小学生当中学生看待,也不能把初中生和高中生混为一谈,同时还应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引渡”。

3、个体身心开展的补品更行要求教育要抓住开展关键期或最正确期。

所谓开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技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正确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

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回降低,甚至可能永远无法补偿。

4、互补性反响了个体身心开展个组成局部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集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长开展来得到局部的补偿。

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尝尝开展来补偿实力方面的缺陷。

机体各局部存在着互补的可能,为人自身某方面确实的情况下依然能与环境协调并继续生存与开展下去提供条件。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继续得到开展。

2、论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教育原那么及实施德育中要注意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即优点、长处和先进因素,通过这些积极因素和先进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即缺点、短处和落后的因素。

浅谈如何根据新时期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进行教育

浅谈如何根据新时期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进行教育

浅谈如何根据新时期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进行教育王楠我国独生子女较多,最近对我校进行了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

因此,应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他们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

一、掌握新时期青少年成长规律青少年身心变化集中表现在这个阶段的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以及从幼稚过渡到成熟的特点。

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表现为生理的蓬勃成长和急剧变化,特别是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使他们的智能迅速发展,情绪和情感变化比较强烈,常有明显的两极性,很容易冲动,自我意识迅速增强等。

1.要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性特点和规律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其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这种阶段性与人的年龄相联系,在不同的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不一样的,在同一阶段内每名学生心理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做好青少年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规律,掌握同一阶段内同一群体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适合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特点,把握好教育、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面对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2.要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对自己的心理处于懵懂状态,遇到问题常会感到茫然失措,要了解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因素,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清晰自我意识,客观、准确把握自我,引导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第一,了解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是遗传素质。

学生进入学校之后,许多遗传因素从原来的隐形状态开始显露出来,因此在学生心理分析中,通过对学生家长的了解,寻找学生某些心理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必要的。

第二,了解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后天的因素起决定作用。

遗传因素只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先天条件,只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性,而后天因素在他们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远比先天遗传因素的作用大。

(完整版)如何利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1.

(完整版)如何利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1.

如何利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环节,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更应该注重青少年身心发展,塑造青少年健康的心理,注重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更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顺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个别差异性等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对青少年给以正确的引导,并采用高效的教学策略,以期在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期,达到最优质的教学效果。

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进行有效教学就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方面。

它不是个人意志可以改变的。

因此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共同模式和个体差异,遵循其中的规律,合理的设计教育活动,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1、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青省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表现在生理方面,儿童的身体发展由软弱到逐步强壮,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

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先会抬头,后会翻身,再会坐、会爬,最后才会用腿走路。

(如我们常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十站、岁走”)。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随着人的成长发育而不断发育完善的,重量也是逐渐增长的,如:新生儿约为390克,8-9个月的乳儿为660克,2-3岁的婴儿为990-1011克,6-7岁的幼儿为1280克,9岁的儿童为1350克,12-13岁的少年儿童脑重量已接近成人即1400克。

表现在心理方面: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识记、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的情绪反映到高级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

初中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认识

初中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认识
20XX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原则的 认 识 心理健康主题课件
PART ONE
学校心理健 康的认识
0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是指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 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 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开发其心理潜能,提高其心理机能,进而促进 其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 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面向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意味着放弃和忽视个别或少数学生。 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者应秉承一视同仁的态度,关注个别学生成长的特殊 要求,认真分析学生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和 措施,积极解决每个学生发展中存在的个别何题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都要有利于促进每位学 生的发展和成长,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最大效益。
主体性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不同年龄 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的,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促 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助人自助的方式促进学生 发展的,“助人” 是手段,让学生学会“自助”才是目的。
总之,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合作、民主、协 助及平等的氛围中,通过“他助一互助一自助”的过程获得心理发展和成 熟。
总之,发展、预防和矫治的有机结合应立足于更多地启发、调动学 生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 能力。
谢谢观看
五、全体性与个别性相结合原则 贯彻全体型和个别性相结合原则就是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兼顾普 ,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应当将全体或绝大多数学生 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 主要工作任务。在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及其工作实施中,要着眼于全体 学生身心发展的共同需要,了解和分析学生具有普遍性与共性的问题,发 现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扰,采取大多数学生易于接受的辅导方法和措 施促使其发展和成长。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_25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_25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填空题情感陶冶的方式有: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本题解释:【答案】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2、单选题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_____。

A : 意识B : 心理C : 动机D : 意志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C【解析】动机是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

故选 C。

3、简答题简述影响幼儿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参考答案:参考解析:【答案要点】(1) 知识经验。

幼儿知识经验相对匮乏,因此只能根据其年龄特点学习一些与其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相对简单容易的技能。

(2)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①操作技能的学习始于教师的讲解。

教师的讲解要尽量做到简单、易懂,多用一些幼儿可以容易理解的语言。

②教师要保证示范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把握示范的时机,使幼儿清楚地看到教师的示范。

(3)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断增加练习的次数等形式,个体会掌握某种技能,而且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和协调性会逐步地提高。

(4)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①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②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反馈。

4、简答题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参考答案:参考解析: (1)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身心发展顺序: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①身体的发展: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

②心理的发展: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一般情感到复杂情感。

因此,我们在向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逐渐前进。

生命教育课程标准

生命教育课程标准

《生命教育》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分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四、课程管理建议……………………………………………五、教材编写建议……………………………………………第一部分前言人类进入21世纪,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加重,加之多元文化价值的冲突,使青少年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德观念、健康意识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认识面临严重的威胁与挑战。

为培养青少年学会尊重与珍惜自己的生命,获得身体与个性全面、健康的发展迫切需要在其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给予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

同时,鉴于目前学校开设的各专题教育分散、不系统、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的现状,急需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生命成长规律,整合各专题教育,吸纳相关教育资源,组成生命教育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青少年进行生命关怀教育,以开启生命智慧,提升人生境界,实现生命意义。

因此,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生命教育》课程是在全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rl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主线的具有综合活动性质的地方课程。

本课程是基于生命的教育,在生命中的教育和为了生命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生命的特性,在个体生命发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爱护生命,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挖掘生命的潜能,彼此尊重和敬畏生命,并在交互影响中实现创新生命、幸福生命的一种教育活动。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任务5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任务5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任务5试题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任务5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五一、多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题目1晏阳初在实施乡村教育中概括出的“三大方式”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家庭式B.生计教育式C.社会式D.学校式E.文艺教育式题目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A.教育手段B.教育者C.受教育者D.教育方针E.教育内容题目3选择一项或多项:A.职业生涯指导B.休闲指导C.社会交往指导D.心理咨询与指导E.学习指导题目4“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该话出自()。

选择一项或多项:A.《论语》B.《中庸》C.《说文解字》D.《学记》题目5未来的学校教育将呈现以下的特点:()。

选择一项或多项:A.追求教育的国际化B.追求教育的终身化C.追求教育的标准化D.追求教育民主化的纵深发展E.追求教育的多样化题目6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

选择一项或多项:A.安全的权利B.受尊重的权利C.婚姻的权利D.受教育的权利E.生存的权利题目7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终身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E.高等教育题目8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A.感染性B.先导性C.权威性D.终身性E.针对性题目9赞可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

选择一项或多项:A.掌握学科结构原则B.发现学习原则C.高难度原则D.高速度原则E.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题目10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等方面。

选择一项或多项:A.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B.教学内容C.教育目的D.教学方法、教学设备E.教学组织形式二、名词解释(共3道试题,共15分。

)题目11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教育学基础考察笔记

教育学基础考察笔记

教育学基础考察笔记整理者:石方中导论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二、教育学的涵义:1.定义的方法:是研究……………………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

2.研究对象:人类的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三、教育的涵义:1.教育是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质上: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上:传递社会经验(知识)2. 直接目标:培养人才实体结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3.(普通、公共)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普通中小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教育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二)社会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三)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价值或者意义、功能)P3教育的意义:世界的社会状况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又促进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民主的发展。

1.教育对政治的意义与价值: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意义与价值;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意义与价值:(1)教育的普及推动了社会政治的变革;(2)教育通过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3)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2.教育对经济的意义与价值: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直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3.教育对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和传递作用;教育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作用;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和批判作用;教育对文化的融合、创新作用。

4.教育对人类自然生态的意义与价值:教育能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教育能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基本手段;教育能优化人口结构,是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二、当代教育与社会改革(一)现代社会的特征:全球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多领域与多视角共时性与历时性整体性与多元性1.学校教育将更加向外部世界开放,全球式的教育规范将逐渐得到确立。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谈促进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张翠萍初中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育最为显著的时期。

处于这一时期的初中学生,幼稚与成熟并存,独立与依赖兼具,自觉与盲目同随,内心错综复杂,充满着各种矛盾。

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产生许多的困惑和烦恼,出现较多的行为问题。

所以,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内容。

一、初中学生的特点初中学生成长过程的特殊性。

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2—16岁,处于青少年早期,这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

这个时期,是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所以,也是人的一生中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

初中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从初中学生生活的环境来看,他们受着各方面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一些不健康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也在社会中漫延;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不健康信息和网络虚拟世界也侵蚀着初中学生稚嫩的心田,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另外,离异家庭的增多,造成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完善;沉重的升学压力,同学间过度的竞争,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等也会造成初中学生心理不适应,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问题,重者出现心理障碍,甚至极少数学生因为走不出心理的困惑,出现自杀的倾向。

成长过程的特殊性和所处的成长环境的影响,使初中学生具有了一些明显的特征:(一)生理特点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初期,由于生长素的作用,他们新陈代谢加强,身体内部各种器官机能迅速提高,逐步趋于成熟,身高体重急剧增长,体格趋于定型,形成了一生中迅猛发育的“第二次生长高峰”。

初中学生性器官发育逐步加快,第二性征出现,男女差异明显,性功能已经具备,性心理变化激烈,这标志着人体发育的全面完成,初中学生可以说“长大了”。

(二)心理特点初中学生的生理发育比较快,其心理发展成熟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题库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题库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题库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 促进社会发展C. 有目的地培养人D. 完善人的自身生产答案:C。

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 孔子B. 孟子C. 许慎D. 朱熹答案:B。

解析: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 学校教育产生于()。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答案:B。

解析: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由非专门教育机构逐渐演变为培养人的主要场所。

4. 下列属于教育的隐性功能的是()。

A. 提高人口素质B. 传承文化C. 促进经济发展D. 学校照管儿童答案:D。

解析: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学校照管儿童属于这种非预期性的功能。

5.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建于()。

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斯宾塞D. 洛克答案:A。

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6. 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 杜威B. 赫尔巴特C. 夸美纽斯D. 卢梭答案:A。

解析: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思想。

7.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 循序渐进B. 因材施教C. 教学相长D. 防微杜渐答案:A。

解析: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8.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A. 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B. 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C.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D. 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答案: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及时施教。

9.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 格塞尔B. 杜威C. 华生D. 霍尔答案:C。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三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三章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

2.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以及各自的发展规律。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4.认识人的可教育性和人对教育需要性的意义。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识记)★★★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1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变化,是就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而言的。

2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相互联系。

一方面,由于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支配着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身体的发展也受到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特征的影响,其中,尤其是情感对人的身体发展影响最大。

人的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简要地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关系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制约着心理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也受到认识、情感、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性的影响。

(2)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关系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思想品德的提高。

这就是《中庸》讲的“尊德性而道问学”。

思想品德的提高也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

二者不一定成正比,但从概率统计优势来看,二者是一定成正相关的。

(3)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与认识能力、心理特性发展的关系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心理过程和认识能力基础上进行,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心理意向或特性。

人的认识能力,心理特性或意向也要在掌握知识技能和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1.“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36—1934)早年曾专门研究过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维果茨基所谈到的人的发展,主要是就儿童的心理和智力而言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0.12.14•【文号】中办发[2000]28号•【施行日期】2000.12.14•【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2000年12月14日中办发〔2000〕28号)为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今年2月1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下同)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新的形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进一步增强搞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1.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广大青少年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

世纪之交,中央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

突出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严重存在;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比较严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一些地区的社会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一些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亟待加强;德育工作的保障措施不够有力,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政策措施不到位。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附答案)

教育学1.近代社会教育特点:公义世法2.简述赞可夫提出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原则;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3.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全民多现身+全信科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4.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5.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文字的产生●国家机器的产生6.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学制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7.教育学发展阶段:萌芽、独立、多元化、现代化8.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9.简述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10.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11.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不起决定作用。

《快速跑》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快速跑》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快速跑》教学设计快速跑是田径教学的主要教材,通过快速跑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各种快速反应能力、机体无氧代谢能力,下面是关于《快速跑》教学设计的内容,欢迎阅读!《快速跑》教学设计篇1【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跑步姿势和发展学生的体能。

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愉快、团结的学练氛围中激发对快速跑的强烈兴趣,感受练习、比赛的快乐,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材分析】快速跑是小学四年级的重点教材,也是发展跑的最基本内容。

学生在四年级之前已经学习和掌握了跑的一些基本技能,具有一定基础。

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练习和游戏,进一步规范学生跑的正确姿势,提高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

【学情分析】本次课授课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全班共有48位同学。

他们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体育活动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快速跑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跑步速度的因素,了解快速跑的练习方法。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跑步,培养学生的速度、力量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奔跑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跑的练习和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遵守游戏的规则。

【教学重难点】重点:起跑反应快,后蹬充分,前摆积极,上下肢协调配合。

难点:蹬摆协调,跑得自然。

【教法与学法】在本次课中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引导激励法、游戏竞赛法等,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模仿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游戏比赛法等。

【教学过程】这是本次说课的重点部分,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动员身心:就是课的开始部分,首先是课堂常规部分,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跑步吗,想不想成为一个跑步高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快速跑。

(2)愉悦身心:也就是课的准备部分,第一个练习是图形跑,中间穿插进行摆臂、脚前掌跑、高抬腿跑等,设计意图一是进行热身,二是为后面的学习部分进行铺垫;第二个练习是徒手操,在前面热身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拉伸,防止受伤。

湖北省随州市事业单位《教育类(中学教师)科目》教师教育真题

湖北省随州市事业单位《教育类(中学教师)科目》教师教育真题

湖北省随州市事业单位《教育类(中学教师)科目》教师教育真题《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寻找地球外的智慧生物一直是人们乐此不疲的工作。

如果“外星人”确实存在,他们居住的星球应该和我们的地球具有大致相同的环境。

科学家已就这一点基本达成共识,他们正努力在太阳系外寻找“第二地球”,也就是所谓的类地行星。

从这段文字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外星人是地球外的智慧生物B.外星人居住的星球是类地行星C.科学家认为有外星人存在D.“第二地球”可能存在于太阳系外【参考答案】C2.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参考答案】B3. 下列原则中既属于我国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A、导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直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参考答案】B4.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这一原则是()。

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参考答案】B5. 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参考答案】C6. 现代教育的()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经验的束缚。

A、公共性B、生产性C、科学性D、终身性【参考答案】C7. 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参考答案】A8. 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A、积极作用B、影响作用C、制约作用D、导向作用【参考答案】D9. 教学要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三章学校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三章学校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第二十条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

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二十三条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二十四条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五条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依法设置专门学校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障专门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专门学校的管理和指导,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协助和配合。

专门学校应当对在校就读的未成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2024年度北京市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汇编及答案

2024年度北京市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汇编及答案

2024年度北京市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汇编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A.生理与社会需要B.物质与精神需要C.爱与隶属需要D.成就与交往需要2.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是()A.兴趣B.需要C.信念D.动机3.下列选项中被看作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的是A.理想B.信念C.兴趣D.需要4.下列不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的是()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D.教育过程的程序化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哪一种需要看做最高层次的需要()A.尊重B.爱和归属C.自我实现D.安全6.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A.生物进化论B.黑格尔哲学C.政治经济学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A.1951年B.1958年C.1985年D.1993年8.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A.自愿性B.灵活性C.实践性D.直观性9.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A.次要作用B.协调作用C.重要作用D.主导作用10.下列符合我国古代个别教学的特征的是()A.学生有固定的修业年限B.教师对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C.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D.学生的年龄相同但知识程度不同11.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是A.闻鸡起舞B.谈成色变C.见花落泪D.触景生情12.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指()A.性格B.气质C.能力D.意志13.由出乎意料、猝不及防的紧张情境引起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B.激情C.应激14.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15.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A.带好班级,教好学生B.配合学校,实现目标C.帮助校长,当好助手D.联系家长,转变差生16.“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人”的提出者是()A.苏霍姆林斯基B.马卡连柯C.加里宁D.陶行知17.《教学与发展》的作者是()A.凯洛夫B.赞科夫C.加里宁D.马卡连科18.神经系统产生心理活动的基本方式是()A.反映B.反馈C.反射D.反应1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A.心理过程B.思考过程C.学习过程D.认识过程20.最早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等教学思想的文献是()。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李哲爰好广泛,恰逢本周六晚上既有足球赛,又有演唱会,他都想去看。

由于二者时间冲突,他很矛盾。

他面临的冲奕是()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答案】 A2、小伟为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在课堂上总扮鬼脸,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于是他扮鬼脸的行为逐渐减少。

这体现了哪种强化原理?()A.消退B.负强化C.惩罚D.正强化【答案】 A3、经常开展竞赛性的学习活动虽然能够提高学习成绩,但学生间相互猜忌、不分享学习资料的现象也很严重,这说明教育( )。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

又有正向隐性功能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答案】 D4、教师讲新知识之前都要先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并通过找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来帮助学生记忆新知识。

这种记忆过程属于()A.机械识忆B.无意识忆C.意义识忆D.被动识忆【答案】 C5、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 )。

A.精细加工策略B.多重编码C.过度学习D.人为增加线索【答案】 A6、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 )。

A.弦琴学校B.鸿都门学C.国子监D.航海学校【答案】 B7、在英国,曾经不同阶层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分——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子女有权上质量较高的公立学校,毕业后进人剑桥和牛津等大学接受世界上最优秀的学术教育:而工人的孩子只能接受职业教育,进而继续成为工人。

这种教育制度属于()。

A.单轨制B.双轨制C.并列结合制D.分支制【答案】 B8、()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A.壬寅学制B.壬戌学制C.癸卯学制D.戊辰学制【答案】 B9、下列不属于集体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是( )。

A.道尔顿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特朗普制【答案】 A10、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利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作者:————————————————————————————————日期:如何利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环节,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更应该注重青少年身心发展,塑造青少年健康的心理,注重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更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顺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个别差异性等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对青少年给以正确的引导,并采用高效的教学策略,以期在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期,达到最优质的教学效果。

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进行有效教学就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方面。

它不是个人意志可以改变的。

因此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共同模式和个体差异,遵循其中的规律,合理的设计教育活动,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1、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青省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表现在生理方面,儿童的身体发展由软弱到逐步强壮,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

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先会抬头,后会翻身,再会坐、会爬,最后才会用腿走路。

(如我们常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十站、岁走”)。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随着人的成长发育而不断发育完善的,重量也是逐渐增长的,如:新生儿约为390克,8-9个月的乳儿为660克,2-3岁的婴儿为990-1011克,6-7岁的幼儿为1280克,9岁的儿童为1350克,12-13岁的少年儿童脑重量已接近成人即1400克。

表现在心理方面: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识记、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的情绪反映到高级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

儿童的认知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规律:动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前后顺序是不变的。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

从出生到2岁,相当于婴儿期。

此阶段儿童还没有语言和思维,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

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2-7岁,相当于幼儿期。

此阶段儿童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出现了表象思维。

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相当于小学阶段。

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真正运算的能力,先后获得各种守恒概念,但运算的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始于青春前期,约11、12岁,接近于成人的思维。

这一阶段儿童不再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师要循序渐进的做好教育工作。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

比如在教学工作中,每学期开始分伊始,都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本学段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让教师明在本学段中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有效的避免了传授知识偏离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基础,反之,会使教师传授的内容出现低于或高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特别是有的教师盲目的提高教学的难度,而出现学生对所学知识不理解,教师采用大量的题海战术,让学生死记某一解题规律,这些虽然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但在很大程度上违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成绩。

另外,我校还组织教师的帮带作用。

同样是每学期开学初,组织上一学年的教师对下一学年的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不是专业的文化知识、基本教学方法,而是找出自己在本学段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失败的原因,因为避免下学年的教师再犯同样的错误,几年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为了更好的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

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本班学生学习的情况,来设计教学预案。

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求区别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

这样才能提高质量。

抓好重点,就是要把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当作课堂教学的重点,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上,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开展对话、议论、讨论进行作业及其评议,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在重点问题上不能马虎,如果搞成“夹生饭”,学生一知半解,以后即使教师多次采取补救措施,也难补学生的知识缺陷。

难点不一定是重点。

它是针对具体的学生而言的。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难点;每个难点都有不同的形成原因。

所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要针对学生的困难所在采取措施:如果学生缺感性知识要加强直观;学生基础差要注意为他复习、补课;概念、公式或技能本身过程复杂的,则要进行分解,分为几个层次、部分或步骤以便于逐步掌握;难点过于集中,可以适当分散。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不可违反。

无数实践证明,教学不可“躐等”、“跃进”。

如果不顾教材的系统性和学生认识的循序性,一味搞突击、赶进度、跳跃前进,那必定是“欲速则不达”,以学生接受不了而失败告终。

如果循序渐进教学,学生的基础打好了,认识能力提高了,学习进度自然会加快,效率自然会提高。

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样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的顺序性展开教育工作,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比如在我校开展的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按不同的年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一年级的同学,我们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主,二级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三年级以感恩教育为主,四年级以良好个人意志品质为主,五六年的学生以接近成人的思想水平,我们则以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教育为主。

这校,学生经过六年的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不但在学习上有收获,而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形成一个健全人格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现在的家长往往忽略了学生成长的顺序性,他们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成绩,从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把学生送到各种补习班,学习超出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任务,这样有的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使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有的家长忽视小学的教学工作,认为小学的知识内容少,必认真,到中学和高中再努力也不迟,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如果说教学上能一飞冲天,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设小学、初中?直接教高中的内容不就行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认为,不但要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样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这校才能有效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因此,无论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是思想品德的培养,都必须遵循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逐渐地进行,既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也不落后而违反客观规律顺序。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总体上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量变质变的过程。

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发展不仅有量的增加,而且有质的变化。

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使个体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每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具有某些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一般认为,青少年整个身心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六个时期: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学龄初期或童年期(6、7-11、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初期(14、15岁-17、18)。

在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如童年期(6、7岁至11、12岁)的学生思维特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抽象的道理还不易理解。

少年期(11、12岁至14、15岁)的学生,抽象的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还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

青年初期(14、15岁至17、18岁)的学生,抽象的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推断,富有远大理想,关怀未来的职业。

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段实施。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防止搞“一刀切”、“一锅煮”,既不要把小学生当中学生看待,也不能把中学生当小学生看待。

如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多讲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

对少年期的学生,在教学上要特别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对青年期的学生,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逻辑的思维能力,向他们进行革命的理想教育和升学就业的指导。

比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我们教学则采用比较活泼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我们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预案,让枯燥的知识在丰富的活动中完成,比如一年级的拼音教学,我们尝试编创儿童喜闻乐见的歌诀的方式来学习汉语拼音知识:根据发音的方法,我们创编儿歌如:教学四声调知识时,我们编了“一声平(ˉ),二声扬('),三声拐弯再向上(ˇ),四声快快往下降(`)”。

教学6个单韵母时,我们编了“嘴巴张大,嘴唇拢圆o o o,小嘴一咧e e e,牙龄对齐i i i,小嘴一突u u u,撮个小圆。

”在教学复韵母时,我们创编了“复韵母发音要牢记,看前音,摆口形,发前音向后滑过去。

i(i唉)”。

在教学声韵母相拼的两拼音时,我们分别用动态图片出示声母和韵母,然后演示两音“相碰”成一个音节,再用“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这句简单的歌决来帮助学生理解两拼音的拼读方法,这样,学生在背诵歌诀的同时,就会反复揣摩“前音轻短后音重和两音相碰”的意义,很快掌握拼读两拼音的技巧。

在学三拼音时,我们创编了歌诀“声轻介快韵母亮,三音相连要顺当”等等,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拼读技巧,而且能根据方法,举一反三,自己开动脑筋来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