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行程问题重要知识点及题型详解
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公式及解析
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公式及解析一、基本行程问题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x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x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一)相遇问题行程问题是研究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涉及两个或两个物体运动的问题)指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速度和x相遇时间=路程温馨提示:(1)在处理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使用时二者发生关系那一时刻所处的状态;(2)在行程问题里所用的时间都是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非常重要);(3)无论是在哪类行程问题里,只要是相遇,就与速度和有关。
(2)解题秘诀:(3)(1)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运动方向(相向),出发地点(两地),出发时间(同时、先后),运动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等。
(4)(2)要充分运用图示、列表等方法,正确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迅速的找到解题思路。
(二)追及问题追及问题也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情况。
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是:①两个物体同时同一方向运动;②出发的地点不同(或从同一地点不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迫及路程=路程差=两个物体之间相距的路程迫及速度=速度差=快的速度-慢的速度慢的物体追上快的物体的所用的时间为追及时间③慢者在前,快者在后,因而快者离慢者越来越近,最后终于可以追上。
六年级奥数-第七讲[1].行程问题(一).教师版
第七讲行程问题(一)知识点拨:发车问题(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
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相遇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追及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
标准方法是:画图——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结合s全程=v×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3)当出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柳卡火车过桥火车过桥问题常用方法⑴火车过桥时间是指从车头上桥起到车尾离桥所用的时间,因此火车的路程是桥长与车身长度之和.⑵火车与人错身时,忽略人本身的长度,两者路程和为火车本身长度;火车与火车错身时,两者路程和则为两车身长度之和.⑶火车与火车上的人错身时,只要认为人具备所在火车的速度,而忽略本身的长度,那么他所看到的错车的相应路程仍只是对面火车的长度.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接送问题根据校车速度(来回不同)、班级速度(不同班不同速)、班数是否变化分类为四种常见题型:(1)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最常见)(2)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多个(3)车速不变-班速变-班数2个标准解法:画图+列3个式子1、总时间=一个队伍坐车的时间+这个队伍步行的时间;2、班车走的总路程;3、一个队伍步行的时间=班车同时出发后回来接它的时间。
时钟问题: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
流水行船问题中的相遇与追及①两只船在河流中相遇问题,当甲、乙两船(甲在上游、乙在下游)在江河里相向开出: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船速+乙船船速②同样道理,如果两只船,同向运动,一只船追上另一只船所用的时间,与水速无关.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顺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速-乙船速也有:甲船逆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速-乙船速.说明:两船在水中的相遇与追及问题同静水中的及两车在陆地上的相遇与追及问题一样,与水速没有关系.例题精讲:模块一发车问题【例 1】某停车场有10辆出租汽车,第一辆出租汽车出发后,每隔4分钟,有一辆出租汽车开出.在第一辆出租汽车开出2分钟后,有一辆出租汽车进场.以后每隔6分钟有一辆出租汽车回场.回场的出租汽车,在原有的10辆出租汽车之后又依次每隔4分钟开出一辆,问:从第一辆出租汽车开出后,经过多少时间,停车场就没有出租汽车了?【例 2】某人沿着电车道旁的便道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步行,每7.2分钟有一辆电车迎面开过,每12分钟有一辆电车从后面追过,如果电车按相等的时间间隔以同一速度不停地往返运行.问:电车的速度是多少?电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例 3】一条公路上,有一个骑车人和一个步行人,骑车人速度是步行人速度的3倍,每隔6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步行人,每隔1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骑车人,如果公共汽车始发站发车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那么间隔几分钟发一辆公共汽车?【例 4】甲城的车站总是以20分钟的时间间隔向乙城发车,甲乙两城之间既有平路又有上坡和下坡,车辆(包括自行车)上坡和下坡的速度分别是平路上的80%和120%,有一名学生从乙城骑车去甲城,已知该学生平路上的骑车速度是汽车在平路上速度的四分之一,那么这位学生骑车的学生在平路、上坡、下坡时每隔多少分钟遇到一辆汽车?【例 5】甲、乙两地是电车始发站,每隔一定时间两地同时各发出一辆电车,小张和小王分别骑车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每辆电车都隔4分钟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电车;小张每隔5分钟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电车;小王每隔6分钟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电车.已知电车行驶全程是56分钟,那么小张与小王在途中相遇时他们已行走了分钟.【例 6】小峰骑自行车去小宝家聚会,一路上小峰注意到,每隔9分钟就有一辆公交车从后方超越小峰,小峰骑车到半路,车坏了,小峰只好打的去小宝家,这时小峰又发现出租车也是每隔9分钟超越一辆公交车,已知出租车的速度是小峰骑车速度的5倍,那么如果公交车的发车时间间隔和行驶速度固定的话,公交车的发车时间间隔为多少分钟?【例 7】某人乘坐观光游船沿顺流方向从A港到B港。
(word完整版)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一、知识要点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二、精讲精练【例题1】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
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刀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
可以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
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860=4.7(小时)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练习1: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
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
第一辆汽车到乙地立即返回。
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2、A、B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地到B地需15小时,乙车由B地到A地需10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而行。
完整版)初中行程问题专题讲解
完整版)初中行程问题专题讲解初中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专题行程问题是指与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有关的问题。
我们常用的基本公式是: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行程问题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类型,在考试中经常出现。
下面我们将行程问题归类,由易到难,逐步剖析。
1.单人单程:例1: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后,列车在两城市间的运行速度从80km/h提高到100km/h,运行时间缩短了3h。
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分析】设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为x km,那么列车在两城市间提速前的运行时间为x/80 h,提速后的运行时间为x/100 h。
等量关系式】提速前的运行时间减去提速后的运行时间等于缩短的时间3 h。
列出方程】x/80 - x/100 = 3.例2:某铁路桥长1000 m,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该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了1 ___,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共40 s。
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设火车的速度为x m/s,火车的长度为y m,用线段表示大桥和火车的长度,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100060x1000y40x等量关系式】火车1 ___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加火车长;火车40 s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减火车长。
列出方程组】60x = 1000 + y40x = 1000 - y举一反三:1.___家和学校相距15 km。
___从家出发到学校,___先步行到公共汽车站,步行的速度为60 m/min,再乘公共汽车到学校,发现比步行的时间缩短了20 ___。
已知公共汽车的速度为40 km/h,求___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根据我省“十二五”铁路规划,连云港至徐州客运专线项目建成后,连云港至徐州的最短客运时间由现在的2小时18分钟缩短为36分钟,其速度每小时将提高260 km。
求提速后的火车速度。
(精确到1 km/h)3.徐州至上海的铁路里程为650 km,从徐州乘“C”字头列车A,“D”字头列车B都可直达上海,已知A车的速度为B车的2倍,且行驶的时间比B车少2.5 h。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四种类型专讲完整版讲解
六年级行程问题专讲第一部分:相遇问题知识概述:行程问题是研究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运动的问题)指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注:(1)在处理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使用时二者开始运动那一刻所处的状态;(2)在行程问题里所用的时间都是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非常重要);(3)无论是在哪类行程问题里,只要是相遇,就与速度和有关。
解题秘诀:(1)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运动方向(相向),出发地点(两地),出发时间(同时、先后),运动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等。
(2)要充分运用图示、列表等方法,正确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迅速的找到解题思路。
典型例题:例1.东西两地相距60千米,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3小时后相遇。
已知甲每小时的速度比乙快10千米,二人每小时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习题: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40千米,8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例2.甲港和乙港相距662千米,上午9点一艘“名士”号快艇从甲港开往乙港,中午12点另一艘“日立”号快艇从乙港开往甲港,到16点两艇相遇,“名士”号每小时行54千米,“日立”号的速度比“名士”号快多少千米?习题:甲乙两地的路程是600千米,上午8点客车以平均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
货车以平均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
要使两车在全程的中点相遇,货车必须在上午几点出发?例3.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A 、B 两城出发相向而行。
3小时后,在离两城中点处24千米的地方,甲、乙二人相遇。
行程问题九大题型
行程问题九大题型一、相遇问题1. 基本概念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
2. 公式相遇路程= 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 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3. 例题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的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经过4小时两人相遇。
求A、B两地的距离。
解:根据公式相遇路程= 速度和×相遇时间,速度和为\(5 + 3=8\)(千米/小时),相遇时间是4小时,所以相遇路程(即A、B两地距离)为\(8×4 = 32\)千米。
二、追及问题1. 基本概念两个物体同向运动,慢者在前,快者在后,经过一定时间快者追上慢者。
2. 公式追及路程= 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 追及路程÷速度差,速度差= 追及路程÷追及时间。
3. 例题甲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先走1小时后,乙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从同一地点出发去追甲。
问乙多长时间能追上甲?解:甲先走1小时的路程就是追及路程,为\(6×1 = 6\)千米,速度差为\(8 - 6 = 2\)千米/小时。
根据追及时间= 追及路程÷速度差,可得追及时间为\(6÷2 = 3\)小时。
三、环形跑道问题1. 同地出发同向而行基本概念:在环形跑道上,两人同地出发同向而行,快者每追上慢者一次,就比慢者多跑一圈。
公式:追及路程= 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追及时间= 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速度差。
例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甲的速度是每秒6米,乙的速度是每秒4米。
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甲第一次追上乙?解:追及路程为400米,速度差为\(6 - 4 = 2\)米/秒,根据追及时间= 追及路程÷速度差,可得追及时间为\(400÷2 = 200\)秒。
行程问题总结
一,行程问题1:行程问题要点解析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2: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3: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问题、追击问题)、时间(相遇时间、追击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出第三个量。
二、利润问题每件商品的利润= 售价- 进货价毛利润= 销售额- 费用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100%三、计算利息的基本公式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为:利息=本金×存期×利率利率的换算: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者的换算关系是: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30(天);日利率=年利率÷360(天)=月利率÷30(天)。
使用利率要注意与存期相一致。
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四、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五、增长率问题若平均增长(下降)数百分率为x,增长(或下降)前的是a,增长(或下降)n次后的量是b,则它们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a(1+x)n =b或a(1-x) =bn。
第19讲 行程问题(一)
第十九讲行程问题(一)【知识提要】1、基本知识:行程问题是根据速度、时间、行程之间的关系,研究物体相向、背向和同向运动的问题。
按其类型分为简单的行程问题,相向、背向行程问题和追及问题,以及相遇和流水问题。
2、方法技巧:(1)分解将综合性的题先分解成若干个基本题,再按其所属类型,直接利用基本关系解题。
(2)图示把题中复杂的情节通过线段图清楚地表示出来,帮助分析思考。
(3)简化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解答时可以先退一步,考虑基本的情况,使得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找到解题的途径。
(4)找规律有些行程问题,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解题时,如果能先找出运动规律,问题就能顺利获解。
(5)沟通将行程问题和比例问题相互沟通,在两类知识间建立联系,灵活、巧妙地设单位“1”,使得难题变易。
【例题详解】一、巧用速度比例1客车从甲地,货车从乙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客车距乙地还有全程的16,货车距离甲地还有142千米。
已知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12千米,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做一做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6.5小时后相遇。
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52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78。
问: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2大货车和小轿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公路行驶,大货车先走2小时,小轿车出发后4小时追上大货车。
如果小轿车每小时多行8千米,那么出发后3小时就可以追上大货车。
问:大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做一做大货车和小轿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公路行驶,大货车先走3小时,小轿车出发后4小时追上大货车,如果小轿车每小时少行6千米,那么出发后5小时才能追上大货车。
问:大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3甲、乙两列火车的速度比是5:4。
乙车先出发,从B站开往A站,当行驶到离B站72千米的地方时,甲车从A站发车开往B站,两列火车相遇的地方离A、B两站距离的比是3:4.求A、B两站之间的距离。
做一做甲段路是乙段路的56,两个旅行团分别在甲、乙段上行驶。
小学六年级考试重点:行程问题解析.doc
小学六年级考试重点:行程问题解析行程问题是小学六年级考试中的必考题目,更是考察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题型。
行程题以应用题的形式出现,需要学生敏锐的发现很多量之间的关系,并能都灵活熟练的运用一些综合的做题方法,比如:方程、比例、周期性问题等。
现就教学中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一下这一专题,并给出行程中最基本的题型,或者说是题种。
1.火车车长问题:1)基本题型:这类问题需要注意两点:火车车长记入总路程;重点是车尾:火车与人擦肩而过,即车尾离人而去。
【例1】火车通过一条长1140米的桥梁用了50秒,火车穿过1980米的隧道用了80秒,求这列火车的速度和车长。
【例2】一列火车通过800米的桥需55秒,通过500米的隧道需40秒。
问该列车与另一列长384、每秒钟行18米的列车迎面错车需要多少秒钟?2)错车或者超车:看哪辆车经过,路程和或差就是哪辆车的车长【例3】快、慢两列火车相向而行,快车的车长是50米,慢车的车长是80米,快车的速度是慢车的2倍,如果坐在慢车的人见快车驶过窗口的时间是5秒,那么,坐在快车的人见慢车驶过窗口的时间是多少?3)综合题:用车长求出速度;虽然不知道总路程,但是可以求出某两个时刻间两人或车之间的路程关系【例4】铁路旁有一条小路,一列长为110米的火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向南驶去,8点时追上向南行走的一名军人,15秒后离他而去,8点6分迎面遇到一个向北走的农民,12秒后离开这个农民。
问军人与农民何时相遇?2.时钟问题:两个速度单位:1格/时和12格/时,一个路程单位12格时钟问题主要有3大类题型:第一类是追及问题;第二类是相遇问题;第三种就是走不准问题,这一类问题中最关键的一点:找到表与现实时间的比例关系。
【例1】四点到五点之间,时钟的时针与分针在什么时刻成直角?【例2】爷爷在晚上7点多出去散步,出去的时候时针与分针正好在一条直线上,回来的时候时针与分针恰好重合,问爷爷出去散步了多长时间?【例3】一只钟表的时针与分针均指在4和6之间,且钟面上的5恰好在时针与分针的正中央,问这是什么时刻?【例4】小亮晚上9点整将手表对准,他在早晨8点到校时,却迟到了10分钟,那么小明的手表每小时慢几分钟?3.多次相遇1)2倍的关系:对于单个人来讲,从一次相遇到相邻的下一次相遇走了他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的2倍。
行程问题数学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数学解题技巧一、基本公式1. 路程 = 速度×时间,即s = vt。
- 速度v=(s)/(t)。
- 时间t=(s)/(v)。
二、相遇问题1. 题目类型及公式- 相向而行(两人或两车等从两地同时出发,面对面行走):总路程s = (v_1 + v_2)t,其中v_1、v_2分别是两者的速度,t是相遇时间。
2. 题目解析- 例: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米/秒,乙的速度是3米/秒,经过10秒两人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
- 解析:已知v_1 = 5米/秒,v_2 = 3米/秒,t = 10秒。
根据相遇问题公式s=(v_1 + v_2)t=(5 + 3)×10 = 8×10 = 80米,所以A、B两地的距离是80米。
三、追及问题1. 题目类型及公式- 同向而行(一人或一车等在前面走,另一人或车在后面追):追及路程s=(v_1 - v_2)t,其中v_1是快者速度,v_2是慢者速度,t是追及时间。
2. 题目解析- 例:甲在乙前面100米,甲的速度是8米/秒,乙的速度是10米/秒,问乙多长时间能追上甲?- 解析:这里追及路程s = 100米,v_1=10米/秒,v_2 = 8米/秒。
根据追及问题公式t=(s)/(v_1 - v_2)=(100)/(10 - 8)=(100)/(2)=50秒,所以乙50秒能追上甲。
四、环形跑道问题1. 相遇情况(同地出发,反向而行)- 公式: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s=(v_1 + v_2)t,和普通相遇问题公式一样,v_1、v_2是两人速度,t是相遇时间。
- 题目解析:例如,甲、乙两人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反向出发,甲的速度是6米/秒,乙的速度是4米/秒,求两人第一次相遇的时间。
- 解析:已知s = 400米,v_1 = 6米/秒,v_2 = 4米/秒,根据公式t=(s)/(v_1 + v_2)=(400)/(6 + 4)=(400)/(10)=40秒,所以两人第一次相遇的时间是40秒。
行程问题知识点
一、行程问题知识要点(一)行程问题中的三量行程问题研究的是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式如下: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上述三个公式可称为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大部分的行程问题都可通过找出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中的两个已知量后利用核心公式求解。
(二)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时间相等,路程比=速度比;速度相等,路程比=时间比;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二、行程问题的主要题型(一)平均速度问题平均速度问题公式:(二)相遇问题1.相遇问题的特征(1)两人(物体)从不同地点出发作相向运动;(2)在一定时间内,两人(物体)相遇。
与基本的行程问题相比,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相遇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过程较为复杂。
一般借助线段图来理清出发时间、出发地点等基本量,进而利用行程问题核心公式解题。
2.相遇问题公式公式中的相遇路程指同时出发的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
如果不是同时运动,要转化为标准的同时出发、相向运动的问题来套用相遇问题公式。
(三)追及问题1.追及问题的特征(1)两个运动物体同地不同时(或同时不同地)出发做同向运动。
后面的比前面的速度快。
(2)在一定时间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
与相遇问题类似,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可通过线段图来理清追及问题的运动关系。
2.追及问题公式在追及问题中,我们把开始追及时两者的距离称为追及路程,大速度减小速度称为速度差。
由此得出追及问题的公式:(四)多次相遇问题相遇问题的复杂形式是多次相遇问题,多次相遇问题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分为直线多次相遇和环形多次相遇两类。
多次相遇问题重要结论:1.从两地同时出发的直线多次相遇问题中,第n次相遇时,路程和等于第一次相遇时路程和的(2n-1)倍;每个人走的路程等于他第一次相遇时所走路程的(2n-1)倍。
2.从同一点出发,反向行驶的环形路线问题中,初次相遇所走的路程和为一圈。
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
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行程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它涉及到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行程问题的基本知识点:1. 基本概念- 速度: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通常用米/秒或千米/小时表示。
- 时间:完成某段距离所需的时间长度。
- 距离: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实际距离。
2. 基本公式- 距离 = 速度× 时间- 速度 = 距离÷ 时间- 时间 = 距离÷ 速度3. 行程问题类型- 相遇问题:两个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出发,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而行,求它们相遇的时间或地点。
- 追及问题:一个物体从后面追赶另一个物体,求追上的时间或地点。
- 往返问题:一个物体从一点出发,到达另一点后再返回原点,求往返的时间或距离。
4. 解题步骤- 确定问题类型:首先要明确是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还是往返问题。
- 列出已知条件:找出题目中给出的速度、时间或距离等信息。
- 选择公式: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类型,选择适当的公式进行计算。
- 计算求解: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答案。
5. 解题技巧- 画图辅助:对于复杂的行程问题,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问题和寻找解题思路。
- 单位统一:在解题过程中,确保所有的速度、时间和距离单位都是统一的。
- 检查答案:计算完成后,检查答案是否合理,例如时间不能为负数,速度不能超过实际情况等。
6. 例题分析- 例题1:小明和小华分别从家和学校出发,小明的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小华的速度是每小时4公里。
如果他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求他们相遇的时间。
- 解题过程:首先,计算两人的相对速度,即5公里/小时 + 4公里/小时 = 9公里/小时。
假设他们之间的距离是D公里,根据公式时间 = 距离÷ 速度,我们可以得到时间= D ÷ 9。
7. 结语行程问题是数学中的基础问题,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初一上册数学行程问题讲解
初一上册数学行程问题讲解行程问题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涉及到距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下面我将对初一上册数学中的行程问题进行讲解。
基础概念1. 距离(d):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程,用长度单位表示。
2. 速度(v):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用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来表示。
公式:$v = \frac{d}{t}$,其中$d$是距离,$t$是时间。
3. 时间(t):物体运动所经过的时间,用时间单位表示。
速度的特性1. 相对性: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速度可能不同。
例如,一辆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另一辆运动的车是运动的。
2. 方向性:速度有方向,表示物体是沿哪个方向运动的。
3. 标量与矢量:速度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相遇与追及问题1. 相遇问题:两个物体从两个不同的地方出发,最终在某一点相遇。
这类问题主要考察距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 追及问题:一个物体在后面追赶另一个物体,直到追上。
这类问题需要考虑追赶者和被追赶者的速度和时间关系。
解题方法1. 画图分析:通过画图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过程,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2. 公式计算:根据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关系,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3. 逻辑推理:根据题目的条件和物体的运动特性,进行逻辑推理,找出答案。
常见题型1. 直接计算题:给出速度、时间和距离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 比较大小题:比较两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速度或时间的大小。
3. 比例关系题:考察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4. 行程方案优选问题:比较不同方案下的行程时间和成本,选择最优方案。
注意事项1. 单位要统一:在进行计算时,确保所有的单位都是统一的(例如,都用千米/小时或米/秒等)。
2. 方向问题:考虑速度的方向对运动的影响。
3. 参照物选择: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简化问题。
4. 考虑实际情况:例如,物体的加速度、风速等实际因素可能会影响结果。
行程问题
第一讲行程问题知识点一③行程问题1.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和速度,叫做行程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2.解题关键及规律: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一速度和X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一路程:速度和。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差一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人前):路程差一速度差X时间。
知识点二流水问题1.流水问题一般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题。
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殊的种类型,它也是种和差问题。
它的特点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不同作用。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
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
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顺速=船速十水速。
逆速=船速一水速。
解题关键:因为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流水问题当作和差问题解答。
解题时要以水流为线索。
解题规律:船行速度= (顺流速度+逆流速度)+ 2,流水速度= (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路程=顺流速度X顺流航行所需时间,路程=逆流速度X逆流航行所需时间。
考点一相遇问题例1 (成都)A、B两地相距7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速度为每小时110千米,经过5小时两车同时到达A、B之间的C地,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变式应用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每时行5千米,乙每时行4千米。
如果甲带了一只狗与甲同时出发, 狗以每时8千米的速度向乙跑去,遇到乙立即回头向甲跑去,遇到甲再向乙跑.....这样二人相遇时,狗跑了多少千米?考点二追及问题例2在某高速公路上A、B两车相距96千米,现两车正好同时从两个不同的服务区上高速公路,A车每小时行95千米,B车每小时行107千米。
经过几小时B车可以追上A车?变式应用2.竹子的生长速度很快,生长旺盛期每小时约增高4厘米。
小升初行程问题必考题型讲解
小升初行程问题必考题型讲解在小升初考试中,行程问题是一个必考题型,考查学生对时间、距离、速度等概念的理解以及解题能力。
下面我将详细讲解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首先,行程问题通常涉及到两个物体同时或分别运动的情况,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各种参数。
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清晰的思维框架,将问题分解成具体的步骤,依次求解。
下面我将以几个例题来说明解题思路。
例题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甲车行驶的时间是乙车的1.5倍,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求两车的速度。
解题思路:设甲车速度为v,乙车速度为1.5v,甲车行驶时间为t,则乙车行驶时间为1.5t,根据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距离=速度×时间,可得出方程:vt + 1.5v1.5t = AB的距离,解方程得到甲车速度为3km/h,乙车速度为2km/h。
例题2:甲、乙两车相向而行,甲车比乙车快10km/h,相遇后,乙车行驶了4小时,求两车的速度。
解题思路:设乙车速度为v,甲车速度为v+10,相遇后,乙车行驶了4小时,根据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得出方程:4v + 4(v+10) = AB的距离,解方程可得甲车速度为30km/h,乙车速度为20km/h。
通过以上例题的解析,可以看出,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方程,根据已知条件逐步求解,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加强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除了以上的基础题型,行程问题还可能出现一些变形题,如相遇问题、追及问题、交叉问题等,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还应注意单位的转换,避免计算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行程问题是小升初考试中的一个必考题型,学生需要加强对行程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多做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以应对考试的挑战。
希望以上讲解对学生们有所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
行程问题知识点总结小升初
行程问题知识点总结小升初一、行程的概念行程是一个物体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所经过的路程,是一个物体在空间中的移动过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行程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我们每天都需要走路去学校或者去购物,这些都是行程。
二、行程的求解1. 行程的公式行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公式为:行程 = 速度 × 时间其中,行程的单位通常为米(m)或千米(km),速度的单位通常为米每秒(m/s)或千米每小时(km/h),时间的单位通常为秒(s)或小时(h)。
2. 行程的求解要求解行程,就需要已知速度或时间中的一个参数,再通过行程的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已知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公式求解行程;如果已知速度和行程,就可以用公式求解时间。
三、行程问题的应用1. 同向行程问题同向行程问题是指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朝同一个方向移动,问它们何时能相遇。
这种问题通常需要通过分析两个物体的行程和速度来求解。
2. 相向行程问题相向行程问题是指两个物体从两个不同的地点出发,朝着对方的方向移动,问它们何时能相遇。
这类问题也需要通过分析两个物体的行程和速度来求解。
四、行程问题的解题步骤1. 分析题目首先要看清楚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包括物体的速度、行程和时间等,从而确定需要求解的问题类型。
2. 建立方程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建立相应的方程,通常是利用行程的公式进行建立。
3. 求解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解行程问题,可以使用代入法、消元法等进行求解。
4. 检查答案最后还要检查所得的答案是否符合题意,是否合理。
五、行程问题的注意事项1. 单位换算在求解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比如将小时换算为秒,将千米换算为米等。
2. 约束条件在建立方程时,要注意约束条件,比如物体的速度和时间不能为负数,行程不能为零等。
3. 问题拓展学习了基本的行程问题解法后,还可以拓展一些复杂的应用问题,比如通过行程问题求解相遇时间等。
六、行程问题的综合练习为了更好地掌握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可以做一些综合练习,包括同向行程问题、相向行程问题、相遇时间问题等,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公式:1. 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可以大概分为简单问题、相遇问题、时钟问题等。
2.常用公式: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速度和×时间=路程和;3)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3.常用比例关系:1)速度相同,时间比等于路程比;2)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3)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4.行程问题中的公式:1)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2)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4)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5.基本数量关系是火车速度×时间=车长+桥长1)超车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路程差=车身长的和超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差2)错车问题(反向运动,相遇问题)路程和=车身长的和错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和3)过人(人看作是车身长度是0的火车)4)过桥、隧道(桥、隧道看作是有车身长度,速度是0的火车)例题:例1:已知某铁路桥长10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用120秒,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80秒,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本题关键在求得火车行驶120秒和80秒所对应的距离。
解答:设火车长为L米,则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行驶的距离为(1000+L)米,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行驶距离为(1000-L)米,设火车行进速度为u米/秒,则:由此知200×u=2000,从而u=10,L=200,即火车长为200米,速度为10米/秒。
评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一定要对应才能计算,另外,注意速度、时间、路程的单位也要对应。
例2:甲、乙各走了一段路,甲走的路程比乙少1/5,乙用的时间比甲多了1/8,问甲、乙两人的速度之比是多少?分析:速度比可以通过路程比和时间比直接求得。
解答:设甲走了S米,用时T秒,则乙走了S÷(1-1/5)=5/4 S(米),用时为:T×(1+1/8)=9/8 T(秒),甲的速度为:S/T,乙速度为:5/4 S÷ 9/8 T=10S/9T,甲乙速度比为S/T :10S/9T=9:10评注:甲、乙路程比4/5,时间比8/9,速度比可直接用:4/5 ÷ 8/9=9/10,即9:10。
(完整版)小升初行程问题
(完整版)⼩升初⾏程问题⾏程问题考点⼀:⼀般⾏程问题公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考点⼆:相遇问题公式,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考点三:追及问题公式,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距离追及距离÷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考点四:⽕车过桥公式:⽕车速度×过桥时间=车长+桥长考点五:流⽔⾏船公式,顺⽔速度=船速+⽔速逆⽔速度=船速-⽔速船速=(顺⽔速度+逆⽔速度)÷2 ⽔速=(顺⽔速度-逆⽔速度)÷2 顺⽔速度=逆⽔速度+⽔速×2 逆⽔速度=顺⽔速-⽔速×2考点六:环形⾏程问题公式,封闭环形上的相遇问题,利⽤关系式:环形周长÷速度和=相遇时间封闭环形上的追及问题,利⽤关系:环形周长÷速度差=追及时间【例1】甲⼄⼆⼈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
⾛完全程,甲需要60分钟,⼄需要40分钟。
出发后5分钟,甲因忘带东西⽽返回出发点,取东西⼜耽误了5分钟。
甲再次出发,多长时间后两⼈相遇?【例2】两列⽕车从甲、⼄两地相向⽽⾏,慢车从甲地到⼄地需要8⼩时,⽐快车从⼄地到甲地多⽤31的时间。
如果两车同时开出,那么相遇时快车⽐慢车多⾏40千⽶。
求甲、⼄两地的距离。
【例3】⼀艘轮船顺流航⾏120千⽶,逆流航⾏80千⽶共⽤了16⼩时,逆流航⾏120千⽶也⽤了16⼩时。
求⽔流速度。
【例4】已知某铁路长1000⽶,⼀列⽕车从桥上通过,测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了120秒,整列⽕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80秒,求⽕车的速度和长度。
【例5】甲⼄⼆⼈在操场的400⽶跑到上练习竞⾛,两⼈同时出发,出发时甲在⼄的后⾯,出发后6分钟甲第⼀次追上⼄,22分钟时甲第⼆次追上⼄。
假设两⼈的速度都保持不变,问:出发时甲在⼄⾝后多少⽶?【例6】甲⼄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在A 、B 之间不断往返⾏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行程问题重要知识点及题型详解
行程问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的常考题型之一,涉及最多的是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在复习数学运算的过程中,应重点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几种题型和解题方法。
一、行程问题知识要点
(一)行程问题中的三量
行程问题研究的是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上述三个公式可称为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大部分的行程问题都可通过找出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中的两个已知量后利用核心公式求解。
(二)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时间相等,路程比=速度比;
速度相等,路程比=时间比;
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二、行程问题的主要题型
(一)平均速度问题
平均速度问题公式:
(二)相遇问题
1.相遇问题的特征
(1)两人(物体)从不同地点出发作相向运动;
(2)在一定时间内,两人(物体)相遇。
与基本的行程问题相比,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相遇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过程较为复杂。
一般借助线段图来理清出发时间、出发地点等基本量,进而利用行程问题核心公式解题。
2.相遇问题公式
公式中的相遇路程指同时出发的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
如果不是同时运动,要转化为标准的同时
出发、相向运动的问题来套用相遇问题公式。
(三)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的特征
(1)两个运动物体同地不同时(或同时不同地)出发做同向运动。
后面的比前面的速度快。
(2)在一定时间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
与相遇问题类似,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可通过线段图来理清追及问题的运动关系。
2.追及问题公式
在追及问题中,我们把开始追及时两者的距离称为追及路程,大速度减小速度称为速度差。
由此得出追及问题的公式:
(四)多次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复杂形式是多次相遇问题,多次相遇问题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分为直线多次相遇和环形多次相遇两类。
多次相遇问题重要结论:
1.从两地同时出发的直线多次相遇问题中,第n次相遇时,路程和等于第一次相遇时路程和的(2n-1)倍;每个人走的路程等于他第一次相遇时所走路程的(2n-1)倍。
2.从同一点出发,反向行驶的环形路线问题中,初次相遇所走的路程和为一圈。
如果最初从同一点出发,那么第n次相遇时,每个人所走的总路程等于第一次相遇时他所走路程的n倍。
(五)流水问题
流水问题是指船在水中行驶的问题,它比普通的行程问题多了一个元素——水速。
流水问题有如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其中,顺(逆)水速度:指船顺(逆)水航行时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船速:指船本身的速度,即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
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者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另外,中公教育专家给考生一个变向思维,流水问题也便转化为普通行程问题。
由前面两个基本公式,可推得:
第二部分行程问题练习题
1. 小王步行的速度比跑步慢50%,跑步的速度比骑车慢50%。
如果他骑车从A城去B城,再步行返回A城共需要2小时。
问小王跑步从A城到B城需要多少分钟?
A.45
B.48
C.56
D.60
2. 在村村通公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两个山村之间的公路都是上坡和下坡,没有平坦路。
农车上坡的速度保持20千米/小时,下坡的速度保持30千米/小时,已知农车在两个山村之间往返一次,需要行驶4小时,问两个山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A.45
B.48
C.50
D.24
3. 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到达B地后立即往回走,回到A地后,又立即向B 地走去;乙到达A地后立即往回走,回到B地后,又立即向A地走去。
如此往复,行走的速度不变,若两人第二次迎面相遇,地点距A地500米,第四次迎面相遇地点距B地700米,则A、B两地的距离是()。
A.1350米
B.1460米
C.1120米
D.1300米
4. A、B两站之间有一条铁路,甲、乙两列火车分别停在A站和B站,甲火车4分钟走的路程等于乙火车5分钟走的路程。
乙火车上午8时整从B站开往A站。
开出一段时间后,甲火车从A站出发开往B站,上午9时整两列火车相遇,相遇地点离A、B两站的距离比是15∶16。
那么,甲火车在()从A站出发开往B站。
A.8时12分
B.8时15分
C.8时24分
D.8时30分
5. 甲、乙两人在长30米的泳池内游泳,甲每分钟游37.5米,乙每分钟游52.5米。
两人同时分别从泳池的两端出发,触壁后原路返回,如是往返。
如果不计转向的时间,则从出发开始计算的1分50秒内两人共相遇了多少次?
A.5
B.2
C.4
D.3
6. 某环形公路长15千米,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公路骑自行车反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
若他们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经过3小时后,甲追上乙,问乙的速度是多少?
A.12.5千米/小时
B.13.5千米/小时
C.15.5千米/小时
D.17.5千米/小时
7. 一条环形赛道前半段为上坡,后半段为下坡,上坡和下坡的长度相等。
两辆车同时从赛道起点出发同向行驶,其中A车上下坡时速相等,而B车上坡时速比A车慢20%,下坡时速比A车快20%。
问在A车跑到第几圈时,两车再次齐头并进?
A.22
B.23
C.24
D.25
8. 一列客车长250米,一列货车长350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经过15秒,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5∶3。
问两车的速度相差多少?
A.10米/秒B.15米/秒
C.25米/秒D.30米/秒
9. A和B两个码头分别位于一条河的上下游,甲船从A码头到B码头需要4天,从B码头返回A码头需要6天,乙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甲船的一半。
问:乙船从B码头到A码头需要()天。
A.6
B.7
C.12
D.16
10. 商场的自动扶梯以匀速由下而上,两个孩子嫌扶梯慢,于是在行驶的扶梯上,男孩每秒向上走2个阶梯,女孩每2秒走3个阶梯。
结果男孩用了40秒,女孩用了50秒到达,则该扶梯静止时,可见的扶梯有多少级?
A.80
B.100
C.120
D.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