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 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打开多媒体,学生拿出学案,目的让学生做好准备:一、导入(师口述)(2分钟)上课!(教师鞠躬还礼,同学们坐下。
)同学们,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播放一段视频(师口述)视频中的大气就是我们周围的空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题一《空气》,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空气的组成-----引出课题《空气》。
二、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朗读)(1分钟)三、学生学习过程(40分钟)阅读课本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⑴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⑵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师:通过以上问题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展示第三、四张PPT。
学生先自主填写学案。
得到本节课第一个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师生互动】--------展示第六张PPT探究空气成分实验装置图【师生互动】--------展示第七张PPT讨论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实验结论【师生互动】--------展示第八张PPT总结实验成功的关键师:实验成功的关键有哪些【学生】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总结。
【教师】----------------------配合展示第九张PPT师:拓展延伸,一些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及其原理【教师】----------------------配合展示第十张PPT大试管中的氧气与白磷反应,反应后容器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注射器内的活塞向前移动,最后会停在某一刻度处,由此读出注射器内减少的气体体积,就是大试管中氧气的体积。
【教师】空气的组成【学生自主学习】-----------1分钟记忆空气组成。
【教师】像空气这种物质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我们称之为混合物。
--------------引出混合物纯净物概念【小结】-------------------------------展示第十一、十二张PPT【教师】总结混合物纯净物,强调注意事项【学生自主学习】-填学案----------1分钟【小结】-------------------------------展示第十四张PPT【制作单位】-------------------------------展示第十五张PPT【教师】下课!结束本节课。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东社中学赵丽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空气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但却是学生从化学角度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教材把空气作为初中化学认识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
本节课通过空气的研究及氧气的发现史实及实验事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但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和片面,因此学生之间需要合作,互动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
2.学法指导:主要体现了三个字“探”、“疑”、“用”。
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实验,提出问题或疑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多少”。
初中化学_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制义务教育六三学制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学习目标:1、追寻着科学家研究空气成分的足迹,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明确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
2、学习过程中感悟利用组分性质差异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3、体验化学科学认识、改造、应用物质的智慧。
4、走进生活,通过了解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应用,感受到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形成关心、保护空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明确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2、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3、认识分离混合物的一些方法教学难点:1、混合物种某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2、认识分离混合物的一些方法教学流程A 、铜粉量不足B 、加热温度不够C 、推拉注射器次数太少D 、实验结束后,气球中残留有气体就读数作业:拍客在线:《泰城空气质量比较》请拿起手中的相机、手机或者摄像机,拍摄一组关于空气质量的照片或视频。
尝试分析可能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小学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经知道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通过中学生物课堂的学习,知道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通过电视、媒体及时了解空气的质量状况,感受到空气污染的危害。
学生能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组成相对固定,空气能和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因此,教学的起点应该定位在学生充分发表他们对空气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分析如何设计较为精确的化学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化学上怎样研究空气?并通过科学家的探索启发学生思路,追寻着科学家的足迹测定氧气含量。
组分性质差异空气认识应用改造保护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分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定量氮气 78% 氧气21% 氩气 0.934% …………性质资源效果分析学生参与度:1、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较高的学习兴趣,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合作能力强。
2、学生动手能力强,同位合作熟练默契,能主动进行探究、合作、交流。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化学_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尝试探究空气中气体的组成,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组成的探讨培养抽象思维及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1.知识水平:空气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
这些为本课题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2.能力水平:学生刚刚学习化学,知识储备量还不够,还不具备完善的化学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师生合作的实验过程中逐渐摸索出科学探究的方法,逐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心理特点:鉴于九年级的学生处于善于发问,善于质疑的阶段,在教学中,通过教材实验与个人改进实验的对比,让学生在探索未知领域时心中悄然设疑,引发求知欲望。
三、重点难点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难点: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原理及分析课本中装置可能产生的测定误差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提供集气瓶,让学生想办法证明氧气的存在,继而向学生提问空气中氧气的组成?在水槽中简单实验让学生再次感受下氧气的真实存在活动1【实验】空瓶吞蛋,激趣引人;【讲授】变换装置,集气瓶连接盛水的烧杯,点燃酒精,让水进入思考:酒精燃烧消耗了氧气,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但是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呢?活动2【讲授】引发思考【引发思考】一起来、想一想、动一动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设问)取出氧气?----不可能消耗掉氧气?----物质燃烧那怎么看出气体消耗了多少呢?----用水进入,进入水的体积就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
(PP T上做一个集气瓶)活动3【活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原理分析】1.选何种物质?供你参考:点燃①木炭(固体) + 氧气→二氧化碳(气)②硫(固体) + 氧气→二氧化硫(气)③红磷(固体) + 氧气→五氧化二磷(固)④石蜡(固体)+氧气→二氧化碳(气)+ 水⑤酒精(液体)+氧气→二氧化碳(气)+ 水⑥铁(固体) + 氧气→四氧化三铁(固)(纯氧中发生)(小结)实验药品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呢?----所选药品能够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且不产生其它气体。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空气(1)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教学重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利用。
三、教学难点:(1) 通过实验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四、学习过程:活动一了解空气的发展史【教师介绍】(1)很久以前,人们认为空气只是单一的某种物质。
(2)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制得了氧气。
(3)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
(4)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了稀有气体氩,以后各个稀有气体陆续被发现。
活动二认识空气的组成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贡献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拉瓦锡通过实验得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2、由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是)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空气由氧气和氮气(化学符号为N2剩下的气体都是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拉瓦锡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
后来人们陆续发现稀有气体,才认识到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还有其他成分。
3、我们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分析原理】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总体积减少,压强降低,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便进入到集气瓶中,且集气瓶中氧气被消耗多少,进入瓶内的水就有多少。
因此,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教师演示】演示用钟罩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观看视频】学生和老师一起观看用课本的实验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教师提问】1、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的目的?【学生回答】吸收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教师提问】2、实验的现象?【小组讨论】【学生回答】(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目标 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结合生活中 的实例进一步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等相关概念。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描述实验现象,能更深刻 的理解有关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等相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学会总结与归纳。 进一步树立尊重客观事实的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三的学生目前对于化学的认识仅局限于区分化 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知道实验室的一些基本的实验操 作,认识一些基本的实验仪器,知道探究实验的基本步
约占空气总体积 15 的结论。 【过渡】拉瓦锡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空气中含有氮
气和氧气,证实了空气的成分并不是单一的,并且利用 压强差的原理,证实了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那么,今 天同学们想不想用类似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呢?那 么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下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 实验。现在同学们花几分钟时间阅读课本 P27 页关于测 定空气中氧气的实验。
更精确的数据和结论光靠实验是不够的还要加上我们 的正确处理。
4.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等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我们都知道,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 教学过程 的物质,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它与我们的生活最密切。 同学们还能提出什么例子证明空气是确实存在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①空的集气瓶倒放入水中,水无法占满集气瓶。 ②用注射器抽一下,再向水中推挤,有气泡产生。 ③用扇子朝面扇一下,有风的感觉。 ④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 ⑤把塑料袋压紧,发现里面总有空隙。等等 【讲述】在很早之前人们一直以为空气就是一种单 一的气体,两百多年前,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 气的成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中所出示的拉瓦锡的 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且阅 读课本 P26 页的文字。 【学生】看书。 【提问】既然大家已经将课本中这个实验阅读了, 拉瓦锡的著名的定量实验中,加热汞,得到了红色的氧 化汞,而空气的体积减少了 15,当,加热红色的氧化 汞放出的空气和减少的空气体积几乎一样,根据这个实 验现象,他认为,空气是而是由两部分弹性流体组成的, 一部分同金属化合,另一部分在他 1778 年发表的论文 修订本中,提到这一部分是碳气,不能维持动物的呼吸 也不能助物体燃烧。1791 年沙普称它为氮。这一发现, 就证实了空气并不是单一的物质。那么,通过上述实验, 拉瓦锡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学生】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
《空气》教学反思
《空气》教学反思《空气》教学反思《空气》教学反思1根据理科组内教研工作安排,9月11日,我在九(1)班上了一节组内汇报课,内容是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空气》的第一课时。
授课结束后组内进行了评课,组长及老师们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同时也提了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本节课进行反思。
一、有效情境引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
”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
对于创设情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
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这也正好说明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包括两点:第一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第二是能使学生产生与新知的认知冲突。
基于这一点,本节课的“谜语”导入,太过简单也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有点为设置情景而做的嫌疑,从而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不如直接用问题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空气成分的理解并举例证明,反而清晰明了还能直接进入主题。
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是一节好课的关键。
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能力的表现。
备足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并考虑到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才能把握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前的精心准备、准确定位,尤为重要。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空气的组成,引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我在讲解法国化学家著名的实验时,由于对学情了解不够,故实验的原理没讲透彻,让学生对于气压改变的原因没有真正理解,从而对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也是模糊的,因此当教师演示实验失败后,只有少数学生能分析真正的原因。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空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空气的基本概念、组成成分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主要成分的特性和用途,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容:1. 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比例;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3. 实验操作流程和观察分析。
难点内容:1. 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2.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准确记录实验数据;3.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作用、相关实验等内容;2. 实验器材:集气瓶、导管、烧杯、酒精灯等;3. 安全防护用品:实验服、护目镜等;4. 相关知识资料: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等资料。
通过安全培训。
该培训将详细介绍这些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知识资料的重要性。
在培训中,将详细解释实验服的设计原理和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穿戴和保养。
同时,也会讲解护目镜的防护原理和在不同实验环境下的适用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镜片。
对于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的资料,将进行全面的阐述。
将会指出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如呼吸道疾病、生态破坏等。
同时,也会详细介绍防治空气污染的各种措施,如工业排放控制、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
这些知识的普及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行动。
通过这次培训和学习,参与者将更加了解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空气。
教师可以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呼吸的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随后通过PPT展示空气的图片或短视频,帮助学生快速聚焦本节课的主题,同时引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的
设
计
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课题
出示空杯子,提出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酝酿化学思维
描述空气的什么样子
用语言进行精炼的描述,对学生进行概括思维的能力训练。
操作探究环节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观察现象
及时记录
讨论交流环节
出示问题 引导分析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化学设计者周醒民单位(学校)高庄镇三中授课班级九一班
章节名称
第二单元课题一第一课时《空气》
学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第一课时
本节(课)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空气的组成。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培养学生能够善于观察和分析化学实验的能力。
道具
ppt
ppt
演示实验视频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展示概念
出示例题
B
C
C
E
D
E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观察实验
分析研讨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学生分析,
得出结论
3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原创
网络
原创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课堂提问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说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采用PPT课件辅助讲解,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 强调空气污染问题,讲解防治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3. 巩固练习(10分钟)
- 设计课堂练习题,针对空气成分、稀有气体特点及应用、空气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巩固。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 针对共性错误,进行集中讲解,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知基本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但对于复杂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仍需加强。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初步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然而,学生的行为习惯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这对课程学习有一定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节课将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提高核心素养。同时,注重个别辅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 课堂提问(5分钟)
- 提问环节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
- 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王爱云【教学设计理念】理解课标要求、理解教材栏目设置意图、并依据学情定位教学目标,同时获得教学启示。
通过将知识情景化、问题化;课堂教学活动化,关注积极的思维参与,获得多角度、多层次认识问题。
实现有效教学。
【备课的主要环节和分析】我认为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含量,还要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思路:由于空气是人人熟悉的物质,学生对空气的感性认识较多,所以先学习空气的定性组成学生不存在任何的难度。
而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是通过学生逐步探讨,自主发现,然后师生合作解决,以此来获得空气成分的相关知识,体验科学的实验方法,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2)了解空气的定量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3)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空气组成的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理解观察与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2)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分析、操作、观察。
2、教学难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分析、操作、观察。
【教法与学法】教法:以实验探究活动为主线、结合问题教学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对比、分析、归纳、概括【实验探究设计】1.学生实验:怎么证明空气的存在、验证氮气的化学性质2.启发实验:蜡烛燃烧、滴管吸水3.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4.视频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提前做的故意失败的实验【教学用品】药品:红磷、蜡烛、注射器、塑料袋实验仪器及用品:集气瓶、带燃烧匙和导管的双孔塞、止水夹、水槽、红墨水、火柴、酒精灯、药匙、滤纸、胶头滴管【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策略上采用探究(实验探究、思维探究)的方式学习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空气,在活动中抓好知学生非常识、技能的落实;充分运用问题情景,置空气的学习于具体的任务之中;在教学素材选择上关注生活-化学-社会”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对身边与化学有关现象的敏感性,感悟化学学习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流程依据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依次按“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形成归纳—→形成应用”的流程开展。
初中化学_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片天
地,让他
们有自
己的空
间
通过生
动的图
片讲解,有利于
引起学
生的无
意注意
知识
迁移
3.认识空气的
污染,强调保护空
气、防止空气污染的重要
性。
【板书】三、保护空气:
[讲解介绍]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整个大气本身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多媒体】观看(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视频)
思考、讨论
增强环保意识
课堂
归纳
小结
积极思考、讨论
理解
理顺 思维
布置
作业
阅读P32绿色化学
课本P33页2④5,6题
知识的
拓展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氮气(N2)78%(约4/5)
氧气(O2)21%(约1/5)
空气的成分 稀有气体0.94%
(按体积计算)(氦、氖、氩、氙、氪等)
二氧化碳(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2.纯净物与混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五·四学制) 课题1 空气 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实,结合空气组成的发现史,认识空气,初步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三、教学难点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四、教学方法探究、启发、实验、阅读、讲解、讨论等。
五、教具准备投影仪和相关资料;酒精灯、集气瓶、导管、烧杯、橡胶塞、燃烧匙六、课时安排第1课时七、教学过程[活动1]根据生活实例可得知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学生根据经验与学习举例。
[活动2]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问题1]如何测定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问题2]下列实验中老鼠消耗瓶中氧气,有什么现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可溶的碳酸钠和水,故无明显现象,且氢氧化钠能吸收较多量的二氧化碳)()A.A处下降,B处上升B.A、B两处都下降C.A处上升,B处下降D.A、B两处都不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提炼:置。
(燃烧匙中可用于放固体可燃物,燃烧匙是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上进行燃烧操作的仪器之一)[探究2] 提供组装的装置及三种物质,根据资料提示,你认为哪种物质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简单说明原因?①蜡烛②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才能燃烧;在空气不能燃烧。
)③红磷(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五氧化二磷固体)素?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探究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气密性检查完好之后,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对以下步骤进行重新排序:师生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并表述,总结结论。
反思交流:1.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2.有时测得氧气体积小于1/5,可能是什么原因?3.你觉得刚才的实验中有没有对环境不友好的操作?[活动3]历史追寻——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观察视频,完成学习任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空气》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3.初步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空气污染。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实验导学、组织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讲解、分析试验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自主得出试验结果,以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1.空气的组成。
2.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
3.空气的作用。
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5.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难点1.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
2.氮气和惰性气体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教学突破在讲解实验前,教师应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所用的材料、仪器、原理等;在讲解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操作步骤的顺序和每一步操作的要领;最后,教师要结合试验提出探究性的提问,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试验来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空气的组成和实验的原理及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谜语引入新课主题:有一种物质你摸不到、看不到、也抓不住,但是我们却时刻离不开它。
请问这种物质是什么?2.导入新课: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重要物质——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讲述:空气对我们如此重要,那么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拉瓦锡研究空气的组成实验过程及结果。
2.指出实验过程可以总结为以下四条,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四种现象?(1)汞→变红;(2)空气减少1/5;(3)变红的汞→银白色的汞+氧气;(4)剩余4/5体积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3.提问:通过上述实验,拉瓦锡得出了什么结论?4.过渡:现在,我们对空气的组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3)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5)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无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3)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4)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数。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一、旧课复习二、新课导入【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即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提问】请大家做个呼吸,你能用简单的实验或事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学生讨论发言】三、合作探究(一)、空气的组成1.实验导学探究原理【引导】阅读课本P26了解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观察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仿照这个著名的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观察教材【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4)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2.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空气》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微课的学习,初步了解空气的重要用途。
2.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深入了解空气的重要性,感受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3.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4.通过家庭小实验,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5.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利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微课、Internet 网络、X-MIND 思维导图、极域电子教室系统、拍大师、Camtasia.Studio 、甲醛检测仪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引课:重温微课(5分钟)师: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这节课我们将要用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共同学习空气的主要用途,以及污染和防治。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微课的内容。
生:看微课空气用途的探究(1分钟)师: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完善自己查阅的资料,上传到我的电脑,然后在班级中交流一。
时间一分钟,现在开始。
(2分钟)生:稀有气体介绍(2分钟)生:氮气介绍(有视频)(2分钟)生:二氧化碳介绍(2分钟)师:空气的用途还真不少,下面我们和小明一起把它总结一下空气污染和防治(3分钟)师:空气是如此的重要和宝贵,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但生活中我们却可以看到下面这些场景。
展示图片生:看图片师: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想?生:我们周围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经常能感觉到我们呼吸的空气有刺鼻的气味,越来越多的人戴着口罩出行。
生: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一些环境问题也相继产生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空洞、酸雨等。
(1分钟)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看来大家在课前做足了功课。
下面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再次用网络整理、补充相关信息并上传。
(3分钟)生: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提到氟利昂,我们就不得不提起它所造成的另一个环境问题:臭氧空洞。
19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它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和人类的生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初步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初步认识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措施。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3、通过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科学实验过程,初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分析现象归纳结论,分析和讨论实验过程的利与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实验方法等。
4、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②空气的组成。
难点:①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三、教学设计思路引入课题→探究设计 1:证明空气的存在→ 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设计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药品选择及装置)→探究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及反思总结。
四、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了解空气发展史,初步了解空气不是单一物质了解拉瓦锡实验原理和定量研究法②怎样使水槽中的水进入空的矿泉水瓶,瓶口竖直朝下水能进去吗?瓶子倾斜水能进去吗?同时瓶口会有什么现象?这些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就是初步探究空气的组成。
【板书】课题1 空气1.[展示]空气发现史2.[展示]拉瓦锡的实验,教师点拨拉瓦锡的实验过程和发生的化学反应。
[设疑]①为什么钟罩内的汞面上升1/5体积之后就不再上升了?②实验说明了剩余气体具有怎样的性质?3.[展示]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是:空气由氧气和氮气(化学符号为N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剩下的气体都是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拉瓦锡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
后来人们陆续发现稀有气体,才认识到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还有其他成分。
4.[设疑]①拉瓦锡测定氧气含量的原理是什么?②实验所选药品需要满足什么条件?③实验装置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回答问题:不能;能;瓶口有气泡。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瓶子里面充满空气时,水是进不去的;只有瓶子倾斜把空气排出来谁才能进去。
体验排水集气的原理初步了解空气不是单一的而是组成比较复杂的物质。
思考、分析、讨论回答:①汞反应消耗了氧气,压强减小,而且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②剩余气体不与汞反应,也不溶于水(汞)阅读、思考思考、讨论回答:①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②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且只与氧气反应,且不能生成其他气体③密闭装置氛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交流展示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指导观察,探究空气的主要成份【板书】一.空气的组成1.[师生探究]你能用下列药品和所给仪器组装一个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吗?药品:红磷(红磷能燃烧生成固体)仪器:导管、烧杯、橡胶塞、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2.[演示]实验2-1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设置问题]①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②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板书】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③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④集气瓶内原来装入的水有什么作用?⑤本实验还能体现出剩余气体的什么性质?3.引导学生思考27页的讨论题①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氧气占空气总体积1/5,为什么实验中总少于1/5?4.[学生分组探究]①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桌上的器材和药品自己设计并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②思考你们改进后的实验跟老师刚才做的实验相比,有什么优点?观察、思考、分析观察现象、分析、思考①回答:空气②发出黄光,冒出大量白烟。
红磷燃烧,氧气支持燃烧。
③倒吸进集气瓶约1/5④防止集气瓶炸裂,并使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溶于水,防止污染空气⑤体现出氮气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①实验误差1、红磷量不足。
2、气密性不好。
3、没有完全冷却。
分组实验、观察、思考、对比分析、讨论回答:①误差小②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污染小观察思考讨论归纳以情促景,以景促情一起动手实验,合作探究激发创新热情学情分析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
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
然而学生刚开始学化学,虽在绪言和实验基本操作课上了解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操作,但相应的知识储备也是相当不足的,比如C、S、P等物质燃烧后的产物和状态他们都还没有学到;气体减少压强降低的物理原理也没有学到,要引导他们完成对空气成分的探究有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为主线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并于课前安排并鼓励学生查阅教材、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既是为探究课做好的必要的知识准备,也是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探究者应具备的一项能力。
教学效果1、可取之处: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速合适。
学生参与强,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发挥了学生的智慧,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围绕探究情境设计了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所涉及的原理。
2、不足之处:对本文的内容虽抓住了重难点,但缺乏深层的理解和分析,在细节上还是缺乏渗透。
学生忽视自身的作用,认为保护空气,预防空气污染与自已无关;学生自学能力及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都有待提高。
3、改进方向:鼓励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自学教材和相互交流完成学习任务;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育,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分析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从空气的学习进而进入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学习氧气的制取。
这是本单元的设计思路。
空气是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以空气作为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
本课题让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既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为认识下一单元的另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水”打下基础。
这节内容承前启后,把“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空气中其他的非气体的物质”等理论知识,与检验、测定等的实验活动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精神的好材料。
评测练习[练一练]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①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在燃烧匙中装入足量红磷④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⑤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5)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6)步骤⑤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为(7)该实验剩余气体的性质有(8)实验后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原因可能是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洁净的空气B 液态空气C 清澈的河水D 液态二氧化碳3.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冰水共存物B 液态氧气C 五氧化二磷D 冰冻矿泉水[靶场练兵]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能从空气中分离获得的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课堂练习】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2、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
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A.木灰B.硫磺C.铁丝D.红磷3、2008年北京奥运会若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
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A.氢气B.氧气C.氦气D.二氧化碳4.由于对森林的过量的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最近我国北方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二氧化氮D.粉尘课后反思本节课的课题是学生们熟悉的身边物质,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在注意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加强科学性的指导。
在这节课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应用新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实分析比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指导实践,教师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氛围,从而达到最佳的结果。
上课时学生能较好地运用以前的知识及新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实验现象,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较为透切的认识。
认识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基本达到预想效果。
由于是熟悉的“空气”内容,因此,学生有话想说,有能说的话,但科学性和规范方面尚有欠缺,要注意培养。
课标分析一、说教材分析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现时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
鉴于我对教材的理解,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