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细菌感染PPT课件
(三)发病机制
a、第一次菌血症,属潜伏期,病人无症状, 如机体免疫力较强,则可将病菌消灭而不发病
b、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产生临床症状 (相当于初期)。随着机体免疫反应的加强,尤 其是细胞免疫反应的发展,在血流和脏器中细菌 逐渐被消灭,肠壁溃疡逐渐愈合,病情缓解,进 入恢复期。少数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潜伏在 体内的细菌可再度繁殖,并侵入血流而造成复发。 伤寒的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 性反应,以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及孤立淋巴滤 泡的病变最具特征性。
5、细菌培养 ➢血培养:发病第1~2周阳性率最高是本病最常用的确诊 依据 ➢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持续时间长,对已使用 抗生素、血培养阴性的病人适用。 ➢粪便培养:发病第3~4周阳性率最高,判断带菌情况 ➢尿培养:第3~4周可有25%的阳性率,常为阴性 ➢玫瑰疹刮取液培养
微生物学检查
细菌的分离鉴定
(4)用药护理
2、腹泻 与细菌和病毒导致胃肠型食物中毒有关。
(八)其他护理诊断
1、疼痛:腹痛 与胃肠道炎症及痉挛有关。 2、潜在并发症 :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 克。
(九) 保健指导
做好饮食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是预防本病的 关键措施。
(十)预后
本病预后大多良好。病程较短,多在1—3天恢复。
三、 细菌性痢疾
(八)隔离 1.病人和带菌者: ➢隔离方法:消化道隔离 ➢隔离时间:1)体温正常后15天
2)间隔5~7天粪便培养1次,连 2.接触者:医学观察2周
(九)护理评估 1、病史
(1)流行病学评估 (3)心理社会情况 2、身体评估 (1)生命体征 状态 (3)腹部情况 (5)营养状况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病原学
伤寒杆菌电镜下照片
微生物学第07章细菌感染ppt课件
菌血症 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40
临床表现
性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 抗毒素,易 弱、不易产生抗毒素,不
被脱毒形成类毒素
易脱毒形成类毒素
33
二、 细菌性感染的传播
细菌感染的来源 ❖ 外源性 ❖ 内源性
传播途径 ❖ 呼吸道:流感 ❖ 消化道:霍乱 ❖ 皮肤粘膜:破伤风 ❖ 血液:艾滋病 ❖ 节肢动物:乙脑 ❖ 性传播:淋病
34
三、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29
Shwautzman反应的机制
❖ 二次注射间隔时间仅十余小时,不是免 疫反应所致。认为与凝血系统、激肽系 统、补体系统的激活等有关。
❖ LSR:第1次局部注射皮肤组织毛细血管 暂时性轻度凝血,第2次静脉注射LPS后可 加剧局部病理变化导致出血、坏死。
❖ GSR:第1次注射后在全身毛细血管及小 静脉内形成广泛的轻度凝血,第2次注射 后加据了此种病理变化,引起DIC。
细菌毒力
致病因素
细菌数量
细菌侵入途径
机体的免疫状况
环境因素
2
细菌的毒力(virulenc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括二部分
侵袭力 (invasiveness) ❖ 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可在体
内定植、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 毒素 (toxin) ❖ 细菌产生的损害机体组织、器官,并
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大分子物质
3
(一) 侵袭力 1、细菌侵袭过程 黏附与定植 ↓ 侵入 ↓ 繁殖与扩散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致病性 (pathogenicity) 细菌对宿主感染致病的能力。
毒力(virulence) 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半数致死量(LD50) 或半数感染量(ID50) 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死
40
临床表现
性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 抗毒素,易 弱、不易产生抗毒素,不
被脱毒形成类毒素
易脱毒形成类毒素
33
二、 细菌性感染的传播
细菌感染的来源 ❖ 外源性 ❖ 内源性
传播途径 ❖ 呼吸道:流感 ❖ 消化道:霍乱 ❖ 皮肤粘膜:破伤风 ❖ 血液:艾滋病 ❖ 节肢动物:乙脑 ❖ 性传播:淋病
34
三、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29
Shwautzman反应的机制
❖ 二次注射间隔时间仅十余小时,不是免 疫反应所致。认为与凝血系统、激肽系 统、补体系统的激活等有关。
❖ LSR:第1次局部注射皮肤组织毛细血管 暂时性轻度凝血,第2次静脉注射LPS后可 加剧局部病理变化导致出血、坏死。
❖ GSR:第1次注射后在全身毛细血管及小 静脉内形成广泛的轻度凝血,第2次注射 后加据了此种病理变化,引起DIC。
细菌毒力
致病因素
细菌数量
细菌侵入途径
机体的免疫状况
环境因素
2
细菌的毒力(virulenc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括二部分
侵袭力 (invasiveness) ❖ 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可在体
内定植、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 毒素 (toxin) ❖ 细菌产生的损害机体组织、器官,并
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大分子物质
3
(一) 侵袭力 1、细菌侵袭过程 黏附与定植 ↓ 侵入 ↓ 繁殖与扩散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致病性 (pathogenicity) 细菌对宿主感染致病的能力。
毒力(virulence) 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半数致死量(LD50) 或半数感染量(ID50) 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死
《细菌感染》课件
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肾炎
消化系统感染
肠炎、肝炎、胃溃疡
皮肤感染
痈疮、面疱、红斑狼疮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1
治疗方法
2
抗生素治疗、免疫治疗、支持治疗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
结语
1 危害与预防措施
细菌感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2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危害
3 预防措施
严密的防范和自我保护是预防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
《细菌感染》PPT课件
细菌感染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课件将介绍细菌感染 的概述、常见的细菌感染病症、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概述
细菌感染是由病原体细菌引起的一类感染性疾病。了解细菌感染的发病机理 和严重性,
肺炎、结核、咽炎
膀胱炎、肾炎
消化系统感染
肠炎、肝炎、胃溃疡
皮肤感染
痈疮、面疱、红斑狼疮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1
治疗方法
2
抗生素治疗、免疫治疗、支持治疗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
结语
1 危害与预防措施
细菌感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2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危害
3 预防措施
严密的防范和自我保护是预防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
《细菌感染》PPT课件
细菌感染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课件将介绍细菌感染 的概述、常见的细菌感染病症、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概述
细菌感染是由病原体细菌引起的一类感染性疾病。了解细菌感染的发病机理 和严重性,
肺炎、结核、咽炎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课件
饮食卫生
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不洁、变质食品, 可预防肠道细菌感染。
医疗保健
遵守医疗保健制度,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 现和治疗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和新药研究
抗生素治疗
新药研究
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方法, 但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
针对耐药菌株,研究新型抗生素和其他抗 菌药物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
公共卫生安全威胁
抗药性细菌的传播和扩散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04
CHAPTER
细菌的感染与人类疾病
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疾病
肺炎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常见细 菌可引起肺炎,表现为咳嗽、咳痰、 发热等症状。
肠道感染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可引起腹泻、 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 解质紊乱。
皮肤感染
外毒素
由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 性菌产生,具有高度毒性,可影 响蛋白质合成、细胞膜功能等。
细菌对免疫系统的逃避
细菌通过产生酶、改 变细胞膜成分等方式 逃避免疫细胞的识别 和攻击。
细菌可诱导免疫细胞 凋亡或抑制其功能, 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 。
细菌可利用免疫细胞 的吞噬作用进入细胞 内部,逃避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
细菌在体内的繁殖
粘附与定居
细菌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形 成生物膜进行繁殖。
复制与扩散
细菌在适宜条件下快速复制, 形成大量子代细胞。
毒素产生
部分细菌产生外毒素或内毒素 ,影响宿主细胞功能。
免疫逃逸
细菌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宿主的 免疫攻击。
02
CHAPTER
细菌的致病机理
细菌毒素的作用
内毒素
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在细菌死 亡裂解后释放,引起机体发热、 炎症反应等。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细菌感染与免疫 细菌感染与致病机制
超抗原 2:细菌侵入数量 3:细菌侵入部位
侵袭过程
• 黏附与定植 • 侵入 • 繁殖与扩散
黏附与定植
• 黏附现象:单个散在吸附
微菌落 细菌生物膜
• 黏附物质:普通菌毛/荚膜 • 黏附机制:静电吸引/疏水作用/
阳离子桥联作用/配体受体相互结合
• 黏附的组织趋向性
E. coli fimbriae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5、其他梭菌外毒素:艰难梭菌可产生毒素 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毒素 A和B的靶分子是Rho,其作用机制尚不清 楚。
• 外毒素的分子结构不是A—B型模式的尚有: (1)损伤细胞膜的毒素
• (2)激素样作用的毒素
内毒素
是G-在死亡裂解之后,释放出来的菌体成分
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肝枯否细胞、 中性粒细胞 等使之释放内源性热原, 再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所致。
(B)白细胞数目改变
早期白细胞减少,以后增加。减少可能与大量白细胞粘 附于毛细血管壁有关;继之白细胞数增多, 则与骨髓受内 毒素刺激后, 使白细胞大量释放入血有关。但伤寒菌内 毒素是例外, 始终使血循环中的白细胞数减少。
• 1、具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活性的 毒素:这类毒素都为A-5B结构,即每 一外毒素分子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 单位组成。包括有霍乱肠毒素、大肠 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百日咳毒素等。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2、RNA糖基化酶毒素:这类毒素的分子结构式 为A-5B。例如痢疾志贺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和大肠 埃希菌0157:H7产生的Vero毒素。
Type 1
mannose
P
• galactose – glycolipids – glycoproteins
侵袭过程
• 黏附与定植 • 侵入 • 繁殖与扩散
黏附与定植
• 黏附现象:单个散在吸附
微菌落 细菌生物膜
• 黏附物质:普通菌毛/荚膜 • 黏附机制:静电吸引/疏水作用/
阳离子桥联作用/配体受体相互结合
• 黏附的组织趋向性
E. coli fimbriae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5、其他梭菌外毒素:艰难梭菌可产生毒素 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毒素 A和B的靶分子是Rho,其作用机制尚不清 楚。
• 外毒素的分子结构不是A—B型模式的尚有: (1)损伤细胞膜的毒素
• (2)激素样作用的毒素
内毒素
是G-在死亡裂解之后,释放出来的菌体成分
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肝枯否细胞、 中性粒细胞 等使之释放内源性热原, 再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所致。
(B)白细胞数目改变
早期白细胞减少,以后增加。减少可能与大量白细胞粘 附于毛细血管壁有关;继之白细胞数增多, 则与骨髓受内 毒素刺激后, 使白细胞大量释放入血有关。但伤寒菌内 毒素是例外, 始终使血循环中的白细胞数减少。
• 1、具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活性的 毒素:这类毒素都为A-5B结构,即每 一外毒素分子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 单位组成。包括有霍乱肠毒素、大肠 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百日咳毒素等。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2、RNA糖基化酶毒素:这类毒素的分子结构式 为A-5B。例如痢疾志贺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和大肠 埃希菌0157:H7产生的Vero毒素。
Type 1
mannose
P
• galactose – glycolipids – glycoproteins
外阴细菌感染讲课PPT课件
预防复发:如何预防外阴 细菌感染的复发
患者自我管理和护理建议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天清洗外阴,勤换内裤。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或化妆品,避免过度清洁和刺激。
避免穿紧身裤、牛仔裤等紧身衣物,尽量选择透气性好、柔软舒适的棉 质内裤。
避免使用护垫等易滋生细菌的用品,尽量减少使用卫生巾、卫生棉条等 物品。
抗生素治疗:针对病原体的有效药物,可以消除炎症并缓解症状
局部药物治疗:使用抗菌洗液、药膏等局部用药,直接作用于患处,提高 疗效
口服药物:对于病情较重或局部用药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要口服抗菌药物 进行治疗
联合治疗:对于复杂或反复发作的外阴细菌感染,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 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药物治疗无效或 复发的患者
05
外阴细菌感染的预防和保健
保持个人卫生
避免不洁性行为
避免不洁性行为是预防外阴细菌 感染的重要措施
避免与多个性伴侣发生性关系
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降低感染风 险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 激性强的清洁剂
定期检查和筛查
筛查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 者、孕妇等,加强监测和预 防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早发 现外阴细菌感染症状
保持性生活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避孕措施。
出现外阴瘙痒、红肿、疼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避免自行 用药或滥用抗生素。
感谢观看
汇报人:
06
外阴细菌感染的案例分享和经验总结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情况:年龄、症状、病程等 诊断过程: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经过:用药情况、手术情况等 预后情况:治疗效果、复发情况等
经验总结和注意事项
经验总结:外阴细菌感染 的案例分享和经验总结
《细菌的感染》课件
获得性抗药性
细菌在抗生素选择压力下,通 过基因突变或质粒传递获得抗
药性。
抗药性的产生机制
基因突变
细菌在抗生素的作用下,某些 关键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原有
的药物靶点失效。
质粒传递
细菌之间可通过质粒传递来获 得抗药性基因,使耐药基因在 种群中扩散。
药物外排
细菌产生药物外排泵,将进入 细菌内的药物排出,降低药物 浓度,从而避免被药物杀死。
详细描述
细菌通常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其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但只有DNA才能作为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形态多样,包 括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大小通常在0.5~3微米之间。
细菌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等部 分组成,其中细胞壁是细菌细胞最外层的结 构,具有保护和维持细菌形态的作用;细胞 膜是细菌细胞的半透膜,具有物质转运、能 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功能;细胞质是细菌细 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含有细菌所需的各种酶 和蛋白质;核区含有细菌的遗传物质。
针对细菌感染,医生通常会开具适当的 抗生素药物,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
手术治疗
某些细菌感染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如脓肿引流、器官切除等,以清除
病灶并控制感染。
支持性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 支持性治疗,如输液、吸氧等,以维 持生命体征。
替代疗法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 替代疗法,如益生菌、中药等,以辅 助治疗细菌感染。
保持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避免接触眼睛、鼻子和嘴巴,减 少细菌的传播。
饮食卫生
选择新鲜、干净的食物,避免食用过期或变 质的食品,以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
加强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生活环 境,减少细菌滋生的场所。
《细菌感染》PPT课件
毒力
侵袭力 产毒性
粘附定植、繁 殖扩散、抵抗 宿主防御机能
细菌毒素
侵入数量
侵入门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
P39
侵袭力
粘附与定植物质
粘附素:使细菌粘附在敏感细胞的表面,利于 细菌的定植、繁殖,激活宿主细胞、诱导细胞 凋亡
菌毛 定居因子 菌体成分如脂磷壁酸 其他因素:通过生化反应
侵袭力
G-
细菌
内毒素—特性
脂多糖 LPS lipopolysacharide
G—菌体裂解释放 化学稳定性强 不能成为类毒素 免疫原性弱
内毒素 —生物学作用
发热反应 :热原质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性休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败血症的皮肤表现
内毒素—检测
鲎试验 鲎试剂:把鲎血中的变形细胞进行冻融,
获得的细胞溶解物 内毒素可激活鲎试剂中的凝固酶原,使可
凝固蛋白呈胶冻状 敏感性强,可测0.01-1.0ng/mg的内毒素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对比
表5-4重点
区别
来源
存在 部位 化学 成分 稳定性
作用 方式 毒性 作用
显性感染
病原菌侵入的数量较多,毒力较强,机体受到较严重的损伤, 生理功能发生改变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感染。
带菌状态
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未及时清除,在体内持续存在一定 时期,与机体免疫力形成相对平衡状态。
细菌的感染类型
显性感染
根据病程 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 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抗调理作用:荚膜多糖唾液酸、金葡菌SPA。 抗sIgA:变形杆菌、淋球菌产生sIgA酶。 形成细菌生物被膜:菌体外多聚物和微菌落
细菌毒素
4.中护微生物-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ppt课件
( 2 )全身感染
❖ 概念:机体与病原菌相互作用中,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 薄弱,不能将病原菌限于局部,以致病原菌及其毒素向 周围扩散,经淋巴道或直接侵入血流,引起全身感染。
❖ 在全身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菌血症
2)毒血症 3)败血症 4)脓毒血症
3.带菌状态
❖ 概念:在隐性感染或传染痊愈后,病菌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排出 体外,形成带菌状态。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 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 作用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 素
较弱,各菌的毒性作用大致相 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 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外毒素
机体产生
抗毒素
体内或体外
类毒素 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的关系
外毒素
❖ 外毒素的组成与结构: A亚单位+B亚单位
2.简述全身感染的临床表现。
❖ 菌血症 ❖ 毒血症 ❖ 败血症 ❖ 脓毒血症
细菌的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P18)
区别要点 来源
化学成分
外毒素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 菌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 解后释放
蛋白质
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组分,菌裂 解后释放
脂多糖
稳定性 60-80 ℃,30分钟被破坏 160 ℃,2-4小时才被破坏
免疫原性 毒性作用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A亚单位:毒素的活性部分即毒性中心、 B亚单位:与宿主细胞特殊受体结合的部位
❖ 外毒素的分类:
神侵入数量
❖ 病原菌毒力极强,极少量的侵入即可引起机 体发病。
❖ 大多数病原菌需要一定的数量才能引起感染, 少量侵入易被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
难治性细菌感染课件
04
难治性细菌感染的案例分 析
案例一: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总结词
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详细描述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身体虚弱的人。感染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呼吸 困难等,严重时可导致肺炎、败血症等并发症。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同时根据病情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难治性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和病菌种类的不同而 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尿频 、尿急等。
诊断
难治性细菌感染的诊断需要进行详细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细 菌培养、药敏试验、基因测序等,以确定病原体和其耐药性 。同时,医生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 综合判断。
提高免疫力
01
02
03
04
均衡饮食
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 素和矿物质,增强免疫系统的
功能。
适度锻炼
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 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保证充足睡眠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 足的睡眠,有助于免疫力的恢
复和提高。
减少压力
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避 免长期紧张和焦虑,以免影响
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案例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总结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高度耐药的细菌感染,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详细描述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见于医院和社区环境,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感染症状包括皮肤 感染、肺炎、血流感染等,治疗难度较大。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要采用抗生素联 合治疗,同时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预防传播。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的免疫机理。理解细菌感染的来源及类型。
3、了解感染的来源及类型。外毒素的作用机
制。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
.
2
林徽因(1904-1955)
.
因 肺 结 核 病 逝
3
➢全世界每年因细菌感染 死亡2000万人
➢约占总死亡人数的30%
.
4
基本概念
➢ 细菌的感染 细菌侵入机体,生长繁殖、释放
毒物引起宿主病理变化的过程 ➢ 致病菌或病原菌
葡萄球菌
类白喉棒状杆菌
外耳道
口腔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乳酸杆菌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白假丝酵母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皮肽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A:毒性亚单位 B:结合亚单位
单独不能致病
.
30
细菌的毒力-毒素
➢内毒素(endotoxin)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 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
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加, DIC,休克等反应。
.
31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
种类 来源
存在部位
化学成分 稳定性
外毒素 革兰阳性菌 部分革兰阴性菌
活菌分泌 或细菌溶解后散出 蛋白质
差 60-80℃30分钟破坏
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成分 细菌裂解后释出 脂多糖
好 160℃2-4小时破坏
.
32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
种类 毒性 作用
外毒素
强、 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 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内毒素
较弱 各种内毒素作用相同 引起休克,发热,DIC
免疫 原性
肠道正常菌群随年龄变化
胎便
3个月幼儿 正常粪便涂 片
.
10
肠道正常菌群随年龄变化
健康壮年 粪便涂片
健康老年 粪便涂片
.
11
(二)正常菌群生理学意义
正常 菌群
生物拮抗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 抑瘤作用
.
受体竞争 营养竞争 产生有害产物
12
二、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与宿主间
正常菌群 平衡失调 条件致病菌
侵入细胞
侵 荚细菌
侵袭性物质
抗吞噬
侵袭性酶
.
利于细菌
扩散
26
细菌的毒力-侵袭力
粘附素
➢由细菌及细菌分泌的
胞外多糖组成的膜状细
侵
荚膜
袭 力
侵袭性 物质
菌群体
➢粘附细胞和医用材料 ➢难以清除,慢性感染
的重要原因
➢抵抗抗生素 ➢彼此信号传导,耐药、
细菌
毒力基因转移
生物被膜
.
27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
定植于静脉导管表面
扫描电镜照片.(×6000)
28
细菌的毒力-毒素
➢外毒素(exotoxin)
多数革兰阳性菌释放到菌体外的 蛋白质。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 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有三种:细胞毒素、神经毒素、 肠毒素
.
29
细菌的毒力-毒素
➢外毒素(exotoxin)
A-B型 分子结构
尿道
皮肤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白假丝酵母菌等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 菌 阴道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乳酸杆菌、类白喉棒状
杆菌、非致病分枝杆菌
不同部位的细菌数量和种类不同 各部位细菌种类. 和数量相对恒定 9
➢原因:多是在应用广谱抗生素治
疗原有感染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
感染
➢常见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
丝酵母菌
.
16
鹅口疮
.
17
三、细菌的致病性
.
18
病例
➢患者,男,26岁。2天前因不洁饮食后出现
腹痛腹泻,有粘液血便,伴里急后 重,体温38.5℃,血压120/80mmHg
血常规检验:白细胞12x109/L 粪常规检验:粘液(++),红细胞3个/HP, 白细胞8个/HP。
➢思考:
1、你认为患者最可能患哪种疾病?
2、感染了哪种病原菌?其致病因素和 机制是什么?
.
19
二、细菌的致病性(机制)
致病性:细菌对宿主感染致病能力
➢致病性与以下有关
细菌的毒力 侵入的数量 侵入途径 机体免疫力
.
20
细菌的毒力
毒力 细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与毒力相关
的物质统称毒力因子。
半 数 致 死 量 ( LD50) 或 半 数 感 染 量 (ID50)-测定毒力的指标
杆状菌
肺炎链球菌
.
7
➢每个人有500种细菌 ➢数量约1000万亿个 ➢占人体活细胞的90%
.
8
正 常 菌 群 在 各 部 位 分 布
肠道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大肠埃希人 菌
双歧杆菌体 内
产气肠杆正 常 菌
菌
葡萄球菌群 的
肠球菌
分 布
乳酸杆菌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尿道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不致病
致病
1、条件致病菌概念 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某些特定
条件下能引起疾病的细菌。
.
13
2、条件致病菌致病条件
寄居部位的改变
致病条件
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
.
14
菌群失调:
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 之间的种类、数量、比例发生较大 幅度变化,导致微生态失衡。
.
15
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重叠感染)
➢概念:菌群失调可使宿主发生一 系列临床症状
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 ➢ 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
.
5
一、正常菌群
(一)正常菌群概念 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 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人体 有益无害,是正常微生物群。
.
6
人体自身细菌电脑合成图
上人 的类 细皮 菌肤
管状肠埃 希氏菌
利用3个 尾状物在 人消化道 游来游去
.
21
细菌的毒力
毒力
侵袭力 毒素
.
22
细菌的毒力-侵袭力
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的免疫防御 机制,并在体内定居、生长繁殖和 扩散的能力
.
23
细菌的毒力-侵袭力
菌毛
黏附素
侵 粘附素 非菌毛
袭
黏附素
力
黏附 易感细胞
.
24
细菌的毒力-侵袭力
侵
粘附素
袭
力
荚膜
粘附 抗吞噬
.
25
细菌的毒力-侵袭力
粘附素
帮助细菌
细菌的感染
Infection of Bacteria
.
1
教学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的概念、分布,及其生理作 用。条件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形成的特定条件。
菌群失调症的概念,细菌的致病性。
2、理解内、外毒素的区别。理解感染、致病 菌、非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微生态学、 毒力、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毒血症、菌 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带菌 者和带菌状态的含义。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因 素;屏障结构,吞噬细胞的杀菌机理、吞噬后 果。特异性免疫:化脓菌、胞内菌和外毒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