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及工资表指标解释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指标解释
———————————————————————————————— 作者:
———————————————————————————————— 日期:
企业一套表试点《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指标解释
一、从业人员
1.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指年(季)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由本单位负担其工资、奖金及其它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从业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不包括:
月平均人数=
对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其月平均人数也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之和除以2求得。计算公式为:
年平均人数=
在计算月平均人数时应注意:
①公休日与节假日的人数应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
②对新建立不满整月的单位(月中或月末建立),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期日历日数求得,而不能除以该单位建立的天数。
注意:如果本单位使用的外单位人员,其全部劳动报酬仍由原工作单位负担,该人员仍由原工作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
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6.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每天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数。季度或年度平均人数必须以月平均人数为依据,按单位实际情况计算得到,不得用本季度或年末人数替代。
(1)月平均人数: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相加之和,除以报告月的日历日数。计算公式为:
(2)季平均人数:以报告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除以3后求得。计算公式为:
季平均人数=
(3)年平均人数:是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除以12求得,或以4个季度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4求得。计算公式为:
年平均人数=
I202-2表(空表)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样表)
组织机构代码:表 号: I 2 0 2 - 2 表制定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文 号:国统字[2011]82号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手机号: 填报日期: 2012 年 月 日
其他从业人员:此类人员是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
包括:非全日制人员、兼职 人员和第二职业者等。
特别注意: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不能统计在其他从业人员里,而是统计在岗职工里。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9月的累计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总额,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
也包括上年的绩效工资和奖金在今年补发的部分。
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是当年1-9月的累计工资,单位为元。
纸质报表报送时间(可提前传到指定邮箱、传真):
第三季度9月25号前报送纸质报表(报表要求统计1-9月份的从业人员及工资情况) 电子版发送到劳动工资统计邮箱:jxtjgz@ 传真号:6212146。
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核心指标体系
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核心指标体系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核心指标体系是以企业为对象,从企业投入、产出和效益等方面围绕生产经营环节设置指标群,由全面系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主要统计调查指标组成有机联系、科学简约的指标集合。
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为科学设计企业一套表制度提供统一规范的企业统计调查指标信息,有利于强化统计调查的统一性和系统性,避免统计指标在一套表制度中的交叉重复与矛盾。
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核心指标体系分为一级类别、二级类别和核心指标三个层次。
一级类别包括调查单位基本情况、从业人员、人工成本、生产经营、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科技活动、信息化情况、效益及分配等8类指标。
二级类别包括活动类型、期末人数、工资、生产、电子商务、收入等35类指标。
核心指标共计80个,并与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等主要行业的调查指标建立了对应关系。
为方便指标体系的应用,本文件对核心指标编制了临时代码。
临时代码用3层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一层数字为一级类别代码,第二层数字为二级类别代码,第三层数字为核心指标顺序码。
同时本文件给出了每个核心指标的指标解释、计算方法和指标说明,以期更好地指导企业一套表制度中指标的规范使用。
一、调查单位基本情况调查单位基本情况包括调查单位特有的用于识别调查单位的信息,以及调查单位共有的标识、属性等信息。
包含名称及代码、地址及代码、联系信息、活动类型、经济组织及所有权类型、隶属情况、经营状态、会计标准类别、单位类型、产业单位等10个类别,单位详细名称、组织机构代码、登记注册类型等17个核心指标,详见下表。
(一)名称及代码1. 单位详细名称【指标解释】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
2. 组织机构代码【指标解释】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等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完整版)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102和103号表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表号:102-1表组织机构代码□□□□□□□□-□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文号:国统字(2017)157号补充资料:(1)不能填报“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数据的法人单位填报发放工资的法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49)□□□□□□□□-□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单位详细名称(50)(2)单位直接管理的劳务外包人员(48): (人)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2 0年月日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2.报送日期及方式:调查单位次年3月10日24时前独立自行网上填报;省统计机构次年3月31日24时前完成数据审核、验收、上报。
3.“补充资料(1)”由主表数据为空的调查单位填报。
4.审核关系:(1)01≥02 (2)01≥03 (3)01=05+06+07 (4)08=09+10+11(5)12=13+18+19 (6)13=14+15+16+17 (7)01=71+72+73+74+75 (8)08=76+77+78+79+80 (9)12=81+82+83+84+85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表号:I102-2表组织机构代码□□□□□□□□-□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文号:国统字(2017)157号补充资料:(1)本表数据包含的单位数(52)个(2)单位直接管理的劳务外包人员(48): (人)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除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以外的全部非私营法人单位。
2.报送日期及方式:调查单位送报时间、方式由省级统计机构自定;省级统计机构次年3月20日24时前完成数据审核、验收、上报。
从业人员及工资表指标解释
从业人员及工资表指标解释务工作的人员和从事安全保卫、消防、邮电等业务的人员。
具体包括行政办公人员、安全保卫和消防人员、邮政和电信业务人员、其他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商业、服务业人员指从事商业、餐饮、旅游、娱乐、运输、医疗辅助服务及社会和居民生活等服务工作的人员。
具体包括购销人员、仓储人员、餐饮服务人员、饭店、旅游及健身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运输服务人员、医疗卫生辅助服务人员、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指从事矿产勘查、开采,产品的生产制造、工程施工和运输设备操作的人员及有关人员。
具体包括勘测及矿物开采人员,金属冶炼、轧制人员,化工产品生产人员,机械制造加工人员,机电产品装配人员,机械设备修理人员,电力设备安装、运行、检修及供电人员,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及维修人员,橡胶和塑料制品生产人员,纺织、针织、印染人员,裁剪、缝纫和皮革、毛皮制品加工制作人员,粮油、食品、饮料生产加工及饲料生产加工人员,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药品生产人员,木材加工、人造板生产、木制品制作及制浆、造纸和纸制品生产加工人员,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人员,玻璃、陶瓷、搪瓷及其制品生产加工人员,广播影视制品制作、播放及文物保护作业人员,印刷人员、工艺、美术品制作人员,文化教育、体育用品制作人员,工程施工人员,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环境监测与废物处理人员,检验、计量人员,其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数。
季度或年度平均人数按单位实际月平均人数计算得到,不得用期末人数替代。
1.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相加之和,除以报告月的日历日数。
计算公式为:报告月的日历日数部人数之和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月平均人数=对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其月平均人数也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之和除以2求得。
计算公式为:2月末人数月初人数月平均人数+=在计算月平均人数时应注意:(1)公休日与节假日的人数应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定期统计报表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20 年
11
分机号:
四、报表修订内容
1.主表增加指标:按职业类型分(年报
) 单位负责人
人 71
专业技术人员
人 72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人 73
商业、服务业人员
人 74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 有关人员
人
75
12
2.补充资料增加指标:不能填报 “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数 据的法人单位填报发放工资的法 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和单位详细 名称(2个)(年、季报)。
16
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 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 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 :本单位由保洁公司负责保洁,保洁人 员不在本单位统计,而应由保洁公司统 计。类似情况还有单位的保安人员、室 内绿植管理人员等。
31
药品生产人员,木材加工、人造板生产、 木制品制作及制浆、造纸和纸制品生产加 工人员,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人员,玻璃、 陶瓷、搪瓷及其制品生产加工人员,广播 影视制品制作、播放及文物保护作业人员 ,印刷人员、工艺、美术品制作人员,文 化教育、体育用品制作人员,工程施工人 员,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环境 监测与废物处理人员,检验、计量人员, 其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
人
其中:持证上岗人员(44) 人
劳务分包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6)
人
其中:现场施工人员(47) 人
三、不能填报“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数据的法人单位填报
发放工资的法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49)□□□□□□□□-□
单位详细名称(50)
工资统计报表填报要求及指标解释
c.按照职工档案所在单位统计:
如果按统计原则b不能统计时,可先确定该职工的档案在哪个单位, 由该职工的档案所在单位进行统计。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
(2)年末职工人数
定义:指年末最后一天(2008年12月31日)的实际人数 (全部从业人员数)。
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人员和尚未用完的招工指 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
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 职工生活费(乙15)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
五、人统16表主要指标解释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增加、减少情况表)
1、上年末职工人数:填写 《2007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 统计报表》中的职工年末人数(此数一定不能做任何改动)。 2、2007年未做统计的项目聘用人员,填写在此表“其他”项中。 3、平衡关系:
3、补贴: 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离休、退休人员的各种 生活性补贴。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
人统5表审核要点
1、各类人员的年工资总额有无漏统。尤其要注意绩效工资的填报。 绩效工资是按照工资改革方案的规定,国家对事业单位工资分配 实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设定的工资构成项目之一。要按照国家 有关规定进行统计填报。检查各项津贴补贴有无漏统、漏报。 2、年末职工人数有无漏统、漏报。 3、职工年工资总额,要根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工资总额构成的有 关规定,按照实际发生数字进行统计填报。 4、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要基本符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要注意检查当年职工年平均工资的真实性、准确性。
三、类别填写方法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
1类事业单位
2类事业单位
3类事业单位
国家重点扶持、以社 会效益为主、基本不 具有创收能力、经费 来源主要由财政支持 的事业单位。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202-1
08
人
09
人
10
人
11
—
—
千元
12
千元
13
千元
18
千元
19
补充资料:
不能填报“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数据的法人单位填报
发放工资的法人单位:
组织机构代码(49)
单位详细名称(50)
表 号: 202-1表 制表机关: 国家统计局 文 号: 国统字(2014)59号 有效期至: 2019年9月
本月
1 —
3.“补充资料”由主表数据为空的调查单位填报。
4.审核关系:
(1)01=05+06+07
(2)08=09+10+11
(3)12=13+18+19
202-1表 国家统计局 国统字(2014)59号 2019年9月
本年
2 — — — — —
15 15
0 0 — 0 0 0 0
数据时使用
本年 2
住宿和餐饮业、全部房地产开 +18+19
0
其他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元
23
0
单位负责人: 联系电话: 2898615
统计负责人:
填 表 人: 报出日期:
本年 2
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全部房地产开
发经
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2.报送日期及方式:调查单位年度终了7日内
15 15
0 0 — — — — — — — — —
本年
2 — — — — —
15 15
0 0 — 0 0 0 0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一)为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有关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及劳动报酬等方面的资料,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进行宏观决策和调控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依据,特制定《劳动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二)报表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及从业人员变动情况和社会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情况。
(三) 本报表制度的综合范围为广州市辖区内城乡各类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城乡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及农村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者。
(四)本报表制度中的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的资料来源为各基层单位劳动情况表。
基层资料由各区、县级市统计局、主管部门及各基层单位妥善保存,存档以备待查。
劳动情况表(I102—1表)未经市统计局同意,不得抄报其他机关或单位。
社会从业人员情况的资料来源是:统计局、工商管理局和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三家综合报表。
各类专业人员的资料来源为:1.人事部门的事业、企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2.本企业人事部门档案或职称办公室资料。
(五)各区、县级市统计局、主管部门及各直报单位应按照广州市统计局报表制度和具体要求,按规定时间和报送方式报送广州市统计局。
(六)对本报表制度中的各项规定,统计范围、指标统计口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与部门不得随意修改。
(七) 本报表制度中的所有基层表和综合表中的从业人员指标以“人”为计量单位,劳动报酬以“千元”为计量单位,均保留整数位。
(八)《劳动情况》表表头基本情况填写说明:1、“登记注册类型”:按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表601表中企业(单位)登记注册类型代码“18”填写。
2、“行业类别”:按照国家统计局2002年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填写。
3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102-1表)
3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102-1表)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表号:,,,-,表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组织机构代码: 文号:国统字(2012)84号单位详细名称: ,, 年有效期至:,,,,年,月计量计量指标名称代码数量指标名称代码数量单位单位甲乙丙 1 甲乙丙 1 一、从业人员———二、工资———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人 01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千元 12其中:女性人 02 按人员类型分———其中:非全日制人 03 在岗职工千元 13按人员类型分———基本工资千元 14在岗职工人 05 绩效工资千元 15劳务派遣人员人 06 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千元 16其他从业人员人 07 其他工资千元 17按职业类型分———劳务派遣人员千元 18单位负责人人 71 其他从业人员千元 19专业技术人员人 72 按职业类型分———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人 73 单位负责人千元 81商业、服务业人员人 74 专业技术人员千元 82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人 75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千元 83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 08 商业、服务业人员千元 84按人员类型分———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千元 85在岗职工人 09 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元 20劳务派遣人员人 10 按人员类型分———其他从业人员人 11 在岗职工元 21按职业类型分———劳务派遣人员元 22单位负责人人 76 其他从业人员元 23专业技术人员人 77 按职业类型分——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人 78 单位负责人元 86商业、服务业人员人 79 专业技术人员元 87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人 80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元 88商业、服务业人员元 89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元 90 补充资料:一、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均人数(48) 人 (限规模以上工业和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填报) 二、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用工情况(限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填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1) 人其中:一级建造师(42) 人其中:现场施工人员(43) 人其中:持证上岗人员(44) 人劳务分包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6) 人其中:现场施工人员(47) 人三、不能填报“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数据的法人单位填报发放工资的法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49)????????,?单位详细名称(50)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分机号: 报出日期:201 年月日说明:1.本表“补充资料一”由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调查单位填报。
劳动工资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
包括:1. 全部职工;2. 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 城镇个体劳动者;4. 农村社会劳动者;5. 其他社会劳动者。
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是研究基本国情国力的重要指标。
单位从业人员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
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各单位的从业人员反映了各单位实际参加生产或工作的全部劳动力。
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城镇私营从业人员指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其经营地址设在县城关镇(含城关镇)以上的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包括私营企业投资者和雇工。
城镇个体从业人员指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持有城镇户口或在城镇长期居住,经批准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从业人员;包括个体经营者和在个体工商户劳动的家庭帮工和雇工。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
计算公式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职工指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不包括返聘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在国有经济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人员(1998年以后的数据均为在岗职工数据,其他相关指标如职工工资总额,职工平均工资等指标也从1998年按此口径进行了相应调整)。
国有单位职工指在国有经济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
人员工资的绩效指标
人员工资的绩效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销售额:这是销售人员最重要的绩效指标,通过销售额可以衡
量销售人员的业绩和表现。
2.销售利润:除了销售额,销售利润也是重要的绩效指标。
销售
利润是指销售人员通过销售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利润。
3.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衡量销售人员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客户满意度可以了解客户对销售人员的评价和反馈。
4.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是指销售人员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和精力,工作效率高的销售人员能够更快地完成任务,提高销
售业绩。
5.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指销售人员在团队中的表现和协作能力,
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促进团队的整体表现和业绩。
6.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销售人员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和思考
方式,能够提出新的销售策略和想法,提升销售业绩。
指 标 解 释
附件3:指标解释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在本单位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期末实有人员数,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之和。
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管理人员指在单位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员。
如在企业及其职能部门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包括:企业董事、企业经理、企业综合职能部门经理或主管。
在建筑业中行政管理人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劳务派遣人员指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指本单位中不能归到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中的人员,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
具体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
也包括在本单位工作的非全日制人员。
不包括在各单位中工作并领取一定报酬的在校学生。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业人员数。
对于用工随季节变化较大的单位,应该按每天实际用工人数计算1个月的平均人数,再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被12个月除求得全年的平均人数。
年平均人数必须按单位实际情况计算得到,不得用年末人数替代年平均人数。
具体计算公式为: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月平均人数+2月平均人数+…+12月平均人数)/ 12从业人员季平均人数=(本季第1个月平均人数+本季第2个月平均人数+本季第3个月平均人数)/ 3从业人员月平均人数=(1日实际用工人数+2日实际用工人数+…+31日实际用工人数)/31在岗职工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每天平均拥有的在岗职工人数。
劳务派遣人员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每天平均拥有的劳务派遣工人数。
2023薪金管理制度
2023薪金管理制度2023薪金管理制度1第一条为使公司员工的薪金管理规范化,国际化,标准化,合理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员工有关职薪,薪金计为,薪金发放,除另有规定外,均按照本制度办理。
第三条本公司员工的职薪,依据学历,工作经验,技能,内在潜力及其担任工作的难易程度,责任轻重等综合因素核定。
第四条本公司顾问及特约人员,临时人员的薪金,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规定或参考本制度核发。
第五条公司员工的薪金类别,薪金含义如下:1、本薪(基本月薪)2、加给:主管加给,职务加给,技术加给,特别加给。
3、津贴:伙食津贴,加班(勤)津贴和其他公司规定的津贴。
4、奖金:全勤奖金,绩效奖金,年终奖金,和其他奖金。
第六条从业人员薪金分项说明如下:1、本薪:本薪及基本月薪,其金额根据公司《职薪等级表》的规定核发。
2、主要加给:凡主管人员根据其职务、职责的轻重,按月支付加给。
3、职务加给:凡担任公司特别职务的人员根据其职务的轻重,按月只给一定的加给。
4、技术加给(特别加给):凡担任公司技术部门或在其职务上有特别表现的员工,酌情支付技术加给(特别加给)。
5、伙食津贴:凡公司未供应伙食的员工,均发给一定数额的伙食津贴。
6、加班津贴:凡于规定工作时间延长上班时间的,按照实际情况酌情支付加班津贴,或按时计发加班津贴。
若于休假日出勤而未不休者,按日发给加勤津贴。
7、绩效奖金:凡本公司员工,均享有绩效、奖金支领权利,其办法另行规定。
8、年终奖金:凡本公司员工,年终奖金由公司领导根据其表现及公司利润情况和其在本年度的考绩等级核给,其办法另行规定。
第七条公司从业人员的薪金计算时间为报到服务之日起到辞退之日止。
对于转住及辞退的员工,当月薪金均以其实际工作天数已当月薪给日额发给。
若是下月26日以后报道的员工,为了便于薪金作业,合并于下月份发给薪金。
第八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若遇调动,提升,情况,从工作变更之日起,适用新职等级薪金。
第九条兼任下级或同级主管者,视情形支给或不支给特别加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业人员及工资表指标解释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
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
从业人员不包括: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非全日制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且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的人员。
非全日制人员不包括不定时工作制人员,如:老师、编辑等不坐班人员。
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在岗职工还包括: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2.处于试用期人员;3.编制外招用的人员,如临时人员;4.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在岗职工不包括:1.本单位使用的且由本单位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务派遣人员,应统计在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指标中;2.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由承包劳务的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指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
注意:无论用工单位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派出单位)不填报这些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不能归到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中的人员。
此类人员是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
具体包括:非全日制人员、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兼职人员和第二职业者等,以及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方人员。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指在单位及其职能部门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
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高级管理人员(包含同级别及副职)、单位内的一级部门或内设机构的负责人(包含同级别及副职),特大型单位可以包括一级部门内设的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包含副职)。
具体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组织负责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事业单位负责人、企业负责人。
专业技术人员 指专门从事各种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从事本类职业工作的人员,一般都要求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按规定的标准条件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以及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但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具体包括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经济业务人员、金融业务人员、法律专业人员、教学人员、文学艺术工作人员、体育工作人员、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宗教职业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指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行政业务、行政事务工作的人员和从事安全保卫、消防、邮电等业务的人员。
具体包括行政办公人员、安全保卫和消防人员、邮政和电信业务人员、其他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商业、服务业人员 指从事商业、餐饮、旅游、娱乐、运输、医疗辅助服务及社会和居民生活等服务工作的人员。
具体包括购销人员、仓储人员、餐饮服务人员、饭店、旅游及健身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运输服务人员、医疗卫生辅助服务人员、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指从事矿产勘查、开采,产品的生产制造、工程施工和运输设备操作的人员及有关人员。
具体包括勘测及矿物开采人员,金属冶炼、轧制人员,化工产品生产人员,机械制造加工人员,机电产品装配人员,机械设备修理人员,电力设备安装、运行、检修及供电人员,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及维修人员,橡胶和塑料制品生产人员,纺织、针织、印染人员,裁剪、缝纫和皮革、毛皮制品加工制作人员,粮油、食品、饮料生产加工及饲料生产加工人员,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药品生产人员,木材加工、人造板生产、木制品制作及制浆、造纸和纸制品生产加工人员,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人员,玻璃、陶瓷、搪瓷及其制品生产加工人员,广播影视制品制作、播放及文物保护作业人员,印刷人员、工艺、美术品制作人员,文化教育、体育用品制作人员,工程施工人员,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环境监测与废物处理人员,检验、计量人员,其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数。
季度或年度平均人数按单位实际月平均人数计算得到,不得用期末人数替代。
1.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相加之和,除以报告月的日历日数。
计算公式为:报告月的日历日数部人数之和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月平均人数= 对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其月平均人数也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之和除以2求得。
计算公式为:2月末人数月初人数月平均人数+= 在计算月平均人数时应注意:(1)公休日与节假日的人数应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
(2)对新建立不满整月的单位(月中或月末建立),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期日历日数求得,而不能除以该单位建立的天数。
2.1-本季平均人数是季报基层表中应填报的平均人数是“1-本季平均人数”,以年初至报告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除以报告季内月数求得。
计算公式为:33211月平均人数月平均人数月平均人数本季平均人数一季度:++=- 66...11月平均人数月平均人数本季平均人数二季度:++=- 99...11月平均人数月平均人数本季平均人数三季度:++=- 或(用本季平均人数计算)一季度:1-本季平均人数=1季度本季平均人数2211季度本季平均人数季度本季平均人数本季平均人数二季度:+=- 33211季度本季平均人数季度本季平均人数季度本季平均人数本季平均人数三季度:++=- 本季平均人数以报告季内三个月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3求得。
计算公式为:33个月平均人数之和报告季内本季平均人数= 3.年平均人数是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除以12求得,或以4个季度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4求得。
计算公式为:1212个月平均人数之和报告年内年平均人数=或:44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报告年内年平均人数= 在年内新成立的单位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为:从实际开工之月起到年底的月平均人数相加除以12个月。
计算公式为:1212月平均人数开工之月平均人数年平均人数+⋅⋅⋅+=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指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号令)进行修订,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
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和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之和。
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
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其他工资四部分组成。
工资总额不包括病假、事假等情况的扣款。
各单位在填报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四项构成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应项目;如不能确定调整项,可扣减基本工资项。
基本工资 也可称为标准工资、合同工资、谈判工资。
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按照法定工作时间提供正常工作的劳动报酬。
各单位给个人确定的底薪可作为基本工资。
包括工龄工资。
基本工资不含定时、定额发放的各种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也不包括补发的上一季度或上一年度的基本工资。
绩效工资 也可称为效益工资、业绩工资。
指根据本单位利润增长和工作业绩定期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奖金;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具体包括:值加班工资、绩效奖金(如年度、季度、月度等)、全勤奖、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和其他名目的奖金;以及某工作事项完成后的提成工资、年底双薪等。
但不包括入股分红、股权激励兑现的钱和各种资本性收益。
工资性津贴和补贴 指本单位制定的员工相关工资政策中,为补偿本单位在岗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津贴,以及为保证其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的物价补贴。
具体包括:补偿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性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地区津贴和其他津贴。
如:过节费、通讯补贴、交通补贴、不休假补贴、无食堂补贴、单位发的可自行支配的住房补贴以及为员工缴纳的各种商业性保险等。
上述各种项目既包括货币性质的,也包括实物性质的以及各种形式的充值卡、购物卡(券)等。
其他工资 指上述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三类工资均不能包括的发给在岗职工的工资,如补发上一年度的工资等。
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 指实际用工单位(派遣人员的使用方)在一定时期内为使用劳务派遣人员而付出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用工单位负担的基本工资、加班工资、绩效工资以及各种津贴、补贴等,但不包括因使用派遣人员而支付的管理费用和其他用工成本。
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
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指本单位从业人员在报告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
计算公式为: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指本单位在岗职工在报告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
计算公式为:在岗职工平均人数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劳务派遣人员平均工资 指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在报告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
计算公式为:劳务派遣人员平均人数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平均工资= 其他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指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在报告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
计算公式为:其他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其他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本表数据包含的单位数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文件规定,工资统计原则上以填报基层年报表(I102-2表)的单位作为计算单位数的依据。
但是,目前有些地区的工资统计报表仍然采用由主管部门整体上报,例如县教育局将全县范围内的所有中小学统一报到当地统计局,该指标主要针对这种情况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