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评课稿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观评记录
肖永胜
学科组长。成老师从学生夏天游泳时的感受和用蛟龙号潜水器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接着由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然后小组交流:液体内部压强有何特点?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紧接着小组进行试验探究操作,对液体内部压强特点进行探究验证;最后,在描述结论的时候,对小组进行评价。整节课下来,流程完善,过渡自然。突出了物理课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从测评效果来看,效果也应该说是不错的,语言表达很清楚,起到了很好的指个问题的时候,同学们都进行了猜想,并且通过实验探究过程验证、得到了结论: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成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实验探究来让学生得到液体压强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贾继阳
在教学设计中,成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创造性思维的表达空间。在小组代表展示的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探究,发展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对展示小组探究的过程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李洪涛
业务副校长。本节课的教学符合我们学校提倡的小组式教学模式,以课件,学案加小组学习的模式。我们学校也全面提升这一模式的教学改革。也是一节很好的示范课,在教学的设计中还要更多的注重细节,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入手,想学生之所想,悟学生之所悟,帮学生之所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液体的压强》一课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难点是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成老师对教材理解透彻,认真分析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及我校小组教学课堂的理念,把课本知识渗透到生活当中去,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创新展示的平台。
液体压强评课稿
1、学生分组展示实验时,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把器材拿的高一些,以防止后面的学生看不见。
2、建议把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的实验放手由学生完成。
液体压强评课稿(二)
舒迎
柯云峰老师的《液体压强》一节课,有着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展开教学。教学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度自然,科学知识用学生实验或是演示实验进行体验,能恰当地运动用了投影等多种教学手段。
张老师首先在黑板上画了几幅图片,然后,提问学生上节课的知识点的记忆情况,在开始提同学上黑板去操作,去画图。接着,就是引入新课,用的是一个潜水员为什么要穿那么厚的潜水衣才敢进入深海当中工作呢?接着就引入了新课课题——液体的压强。张老师思路非常明确,通过四个实验,在学生面前展示,以及中间夹杂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与学生一起得到了液体压强的四个结论: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一点处对个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相等;3.当液体一定的时候,水越深压强越大;4.当深度一定时,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中间的过程当中,张老师一直在让学生们积极思考,小组讨论得到的答案与结论,课堂效果非常的活泼和快速。
2、处处体现出预习的有效性。
学生利用提纲进行自主预习后,学习目的明确,活而不乱;展示环节学生利用预习提纲解说到位,尤其是一个男生在展示液体压强公示的推导过程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维严谨,提问恰当,如果没有课前的有效预习,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3、难点突破时,教师点拨及时,拓展到位。
在学生讲解液体压强公示的推导过程前,教师进行了适当的铺垫,降低了讲解的难度,进行思维的引领,是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展示;得出公示后,及时进行”高度、深度”的易混点拓展,抓住了教学的最佳时机。
液体压强评课稿
液体压强评课稿《液体压强》课堂评课稿尊敬的评课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XX老师,今天很荣幸能向大家分享我所教授的《液体压强》这节课的评课稿。
《液体压强》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初步接触到液体静力学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液体的压强是如何产生的,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以及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首先,我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水压给水管道、水龙头的使用,引发了学生对液体压强的思考。
我问学生:“为什么喷嘴较小的水龙头水流更远?”学生们纷纷积极回答,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接着,我通过实验展示了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并用适当的比喻对学生进行解释,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液体压强的概念。
接下来,我通过板书和PPT的方式,向学生系统讲解了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以典型的实例进行了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深度、液体密度和重力加速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
然后,我设计了一道“解决液体压强问题”的小组讨论题目,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围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既得到了理论知识的巩固,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进行了板书总结,在总结中强调了液体压强的重要性以及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提出了一些拓展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总的来说,《液体压强》这节课教学效果较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而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液体压强相关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进一步完善与学生的互动,照顾到更多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
谢谢大家!。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篇1一、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
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
二、教学过程中的亮点:(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
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
(4)规范化。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
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
三、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研究液体的压强》评课稿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研究液体的压强》评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研究液体的压强》是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中的一篇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及其计算方式,掌握压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了解液体压强的变化规律;•理解液体压强的重要性和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液体压强相关的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的变化规律;•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压强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应提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准备教学用的液体容器、水、密度计等实验器材;•准备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教学PPT;•查阅相关教辅材料和教学参考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场景描述,引出液体压强这一概念,让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
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如:“你们平时都接触过哪些液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有所不同呢?这是为什么?”2. 概念讲解与公式推导教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引出液体压强的概念,解释液体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式。
同时,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推导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公式中各个变量的含义。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液体压强的实验演示。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用一个透明的塑料瓶、水和密度计进行实验演示。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4. 讨论与总结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自己的思考。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液体深度和压强有什么关系?液体密度和压强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液体压强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评课稿
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评课稿
本次课堂形式为讲解+实验,旨在通过讲解与实验的结合,让
学生了解液体的压强及其应用,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探究问题,感受物理实验的乐趣。
一、课前导入
通过举例分析医用针头的设计原理,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液
体可以支撑物体”、“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等问题。
二、讲解内容
1. 液体的压强
通过讲解液体的分子运动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并结合实例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有关。
2. 压力的计算
介绍压力的定义和公式,引导学生掌握压力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压力与面积、力的大小有关。
3. 杠杆原理
通过介绍杠杆原理的定义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杠杆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并结合实例说明杠杆原理对液体中物体的浮力的影响。
三、实验环节
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液体的压强的实验方法,并探究液体深度、液体密度、底面积等因素对液体压强的影响。
2. 实验步骤
(1)将压力计底端浸入液体中,确定液面高度。
(2)用弹簧秤量取液体质量。
(3)将液体从压力计中取出,用容器称取质量。
(4)计算液体的密度,并计算液体的压强。
(5)更换液体、调整压力计高度等,重复实验,比较压强的
差异。
四、课堂总结
通过展示学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敏锐度。
此次课堂,通过讲解液体的压强、压力的计算、杠杆原理的应用等理论知识,结合实验让学生亲手参与、探究,不仅增强了
学生的科学意识,更能让学生以审慎的态度来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
【优质文档】液体压强评课稿-精选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液体压强评课稿篇一:液体的压强评课稿《液体的压强》评课稿今天有幸听了高楼镇中施林飞老师上的这一节课是一节有创意、较为生动的教学演示课,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体现了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
设计巧妙、直观、生动,整个实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动、深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一、教学过程亮点:(1)引课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自己改良的裂桶实验装置:让学生将连着橡皮管的塑料瓶举高,让其中的谁不断流入连接的橡皮管中,橡皮管下面连接一个塑料袋,当瓶子被举到一定高度以后,学生能看到塑料袋发生了炸裂,设疑质疑,打开学生想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2)体现了科学是实验科学的特点:本节课实验贯穿整个教学始终,教师在设计实验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设计合理,在课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演示实验的器材都是经过施老师自己改进过的,实验现象和可见度更加明显,更容易使学生感到实验的可信度;把课本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进行探究,让全体学生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疑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本节课设计的拓展实验:利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突破了本节的难点,设计巧妙。
(3)在知识的传播上注意方法:观察实验是科学基本教学方法,猜想和控制变量法是科学中重要的方法。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中充分渗透了这些方法(4)贴近生活,体现了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能通过模范,自己设计出整个探究步骤,并进行实验。
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改进意见:(1)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
本节在液体压强概念的引入为难点之一,可以从固体压强进行一个迁移,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优质文档】液体压强评课word版本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液体压强评课篇一:液体的压强评课稿《液体的压强》评课稿今天有幸听了高楼镇中施林飞老师上的这一节课是一节有创意、较为生动的教学演示课,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体现了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
设计巧妙、直观、生动,整个实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动、深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一、教学过程亮点:(1)引课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自己改良的裂桶实验装置:让学生将连着橡皮管的塑料瓶举高,让其中的谁不断流入连接的橡皮管中,橡皮管下面连接一个塑料袋,当瓶子被举到一定高度以后,学生能看到塑料袋发生了炸裂,设疑质疑,打开学生想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2)体现了科学是实验科学的特点:本节课实验贯穿整个教学始终,教师在设计实验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设计合理,在课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演示实验的器材都是经过施老师自己改进过的,实验现象和可见度更加明显,更容易使学生感到实验的可信度;把课本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进行探究,让全体学生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疑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本节课设计的拓展实验:利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突破了本节的难点,设计巧妙。
(3)在知识的传播上注意方法:观察实验是科学基本教学方法,猜想和控制变量法是科学中重要的方法。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中充分渗透了这些方法(4)贴近生活,体现了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能通过模范,自己设计出整个探究步骤,并进行实验。
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改进意见:(1)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
本节在液体压强概念的引入为难点之一,可以从固体压强进行一个迁移,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评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评课稿一、课程背景和总体评价《液体的压强》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的一节重要内容。
这节课主要介绍了液体的压强概念与计算方法,旨在使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并学会应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实用性。
整节课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做了很好的安排。
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和问题,结合实验观察和计算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与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紧紧围绕课程目标展开,学生能够逐步理解与掌握液体的压强概念与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液体的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理解液体的压强对物体的影响。
能力目标1.具备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液体的压强公式;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与液体的压强相关的问题。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学习欲望;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发扬探究精神。
三、课堂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 液体的压强概念介绍•利用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压强概念;•通过小组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进一步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
2. 液体的压强计算•提供案例,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学习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分组合作进行实践操作,计算案例中不同液体对物体的压强;•教师辅助指导,梳理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3. 液体的压强与物体的浮沉•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压强对物体的浮沉的影响;•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液体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进一步巩固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课堂教学过程及方法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引入液体的压强概念,如提问:为什么在拧开瓶盖时会有噗的一声?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激发他们对压强的兴趣。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评课稿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评课稿一、引言《液体的压强》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一章,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以及液体的压力传递等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该课进行详细评述,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在教授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旨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明确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2.掌握计算液体压力的公式及其运用;3.理解液体压力传递的原理;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液体的压强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液体的压力传递原理的理解。
为了达到这些教学重难点,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实践。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在海深处感觉到的压力比浅处大?”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力的思考,从而预热课堂氛围。
2. 导入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导入课程内容,引发学生对于液体压力的认知。
首先从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如天气预报中的气压,汽车胎压较高等,引导学生思考与压力相关的事物;然后引入液体压力的概念,介绍压力的定义、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
3. 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环节中,通过展示演示实验、引入相关图表等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液体压力的计算方法和液体压力传递原理。
通过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加深对液体压力概念的理解。
4. 实验设计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并引导他们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归纳。
5.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并引导他们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解读和交流,进一步理解液体压力传递的原理。
6. 拓展应用通过提出一些涉及生活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液体压力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流体的压强和流速》评课稿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流体的压强和流速》评课稿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流体的压强和流速》是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和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本课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流体的压强和流速,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计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例如液体的密度、压强的概念等,并提出一个问题:两个位于不同深度的水桶,底部受到的压强是否相同?为什么?2. 理论讲解通过多种方式(黑板、PPT等)对流体的压强和流速进行系统而详细的讲解。
首先,解释流体的压强定义,并引导学生明确流体的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然后,引入流速的概念,解释流速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并阐述流速与流体截面积、流量之间的关系。
3. 数学推导通过数学推导,推导出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相关公式。
从简单到复杂的推导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和公式,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实例讲解提供具体实例,例如水龙头、液压起重机等,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计算实际应用中涉及的流体压强和流速。
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练习与讨论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并进行讨论和答疑。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理解和应用,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流体的压强和流速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例如气球的原理、水泵的工作原理等,并鼓励学生展开进一步探究。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导图、数学推导等方式,将知识点清晰地传递给学生,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实践与应用通过实例的引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促使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液体压强的教学评价与反思
液体压强的教学评价与反思一:教学评价:这是一堂集新课讲解和实验探究教学的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多点开花,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
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一节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充分利用科学猜想,在已有知识的事实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及规律作出探究,符合教学需要。
2、在让学生猜想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说明猜想的理由或依据,防止学生进行胡猜瞎说。
使他们掌握物理学中科学猜想方法,也培养学生科学猜想的能力。
3、学生探究实验要有效4、猜想是一种超前思维,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它的结果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的验证才能确定。
5、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6、课堂刚开始时,情景设置的导入激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而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明确课堂研究的内容,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其后的课堂教学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器材的选择、方案的设计、结论的得出都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
重视学生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7、在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之后,决定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
这时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来排除那些可有可无或无关紧要的猜想,如:高度、液体重力、容器形状等,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用主要的精力来探究主要的因素,也就是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尤其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8、在实验中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但可以学到科学知识,练习操作技能, 而且能够进一步唤起学生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探究实验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老师要加以适当的引导,才能使探究实验更为有效。
二、教学反思:1、课程原来设计,按照课本的想想议议,分析潜水艇为什么用厚钢板组成呢?带鱼生活在深海里,你见过活的带鱼吗?通过全班同学讨论,认识液体有压强。
教学过后,觉得这样引入效果不好,从现象到一种感觉液体有压强,不能体现物理依据的科学性,所以如果改为实验导入会更好,可以将一个气球罩在试管口,将水倒进去,会看到气球由于有水的压强,而将发生弹性变化。
物理课液体压强的教案及反思
物理课液体压强的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探究液体压强——物理课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和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液体容器、水桶、水、各种形状的容器、测压器、计算器、白板和黑板。
2. 学生准备:笔、纸、教科书。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潜水时水深越深,水压越大吗?”2. 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探究活动:1. 将一个不同形状的容器放在水桶中,并向其中注入水,观察水面上升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容器形状对液体压强的影响,并让他们预测哪种形状的容器液体压强最大。
3. 使用测压器测量不同深度的液体压强,并记录数据。
4. 让学生计算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和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讨论。
知识总结:1. 教师总结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强调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和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教师提供相关公式和示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应用: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计算水下深度的压强、水泵的工作原理等。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回顾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
2. 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解决困难。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科书和互联网资源进一步了解液体压强的应用和相关实验。
2.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液体压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反思环节的存在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最新2018】液体压强评课-优秀word范文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液体压强评课篇一:液体的压强评课稿《液体的压强》评课稿今天有幸听了高楼镇中施林飞老师上的这一节课是一节有创意、较为生动的教学演示课,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体现了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
设计巧妙、直观、生动,整个实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动、深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一、教学过程亮点:(1)引课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自己改良的裂桶实验装置:让学生将连着橡皮管的塑料瓶举高,让其中的谁不断流入连接的橡皮管中,橡皮管下面连接一个塑料袋,当瓶子被举到一定高度以后,学生能看到塑料袋发生了炸裂,设疑质疑,打开学生想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2)体现了科学是实验科学的特点:本节课实验贯穿整个教学始终,教师在设计实验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设计合理,在课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演示实验的器材都是经过施老师自己改进过的,实验现象和可见度更加明显,更容易使学生感到实验的可信度;把课本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进行探究,让全体学生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疑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本节课设计的拓展实验:利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突破了本节的难点,设计巧妙。
(3)在知识的传播上注意方法:观察实验是科学基本教学方法,猜想和控制变量法是科学中重要的方法。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中充分渗透了这些方法(4)贴近生活,体现了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能通过模范,自己设计出整个探究步骤,并进行实验。
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改进意见:(1)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
本节在液体压强概念的引入为难点之一,可以从固体压强进行一个迁移,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液体压强》评课稿4篇
《液体压强》评课稿《液体压强》评课稿4篇《液体压强》评课稿1柯老师的《液体压强》一节课,有着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展开教学。
教学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度自然,科学知识用学生实验或是演示实验进行体验,能恰当地运动用了投影等多种教学手段。
本节课通过海绵能形变,因为受到了压力,压力越大,形变程度也越明显进行类比引入液体对其它物体或是本身也有压强。
然后通过学生合作实验、老师演示实验开展教学。
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值得肯定的地方。
一、教学中,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探究体验合作学习法。
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亲身体给获得知识。
小组分工明确、合作默契,一齐动手,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性很高,实验的效果也不错,各组的实验都非常成功。
在凉讨论的过程中,柯老师能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的实验情况、记录进行凉、查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
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这会更加比较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
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能正确的运用各种科学学习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类比法,转换法。
其实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科学地进行科学方法探究。
三、这节课,我深深的感受到学生学会倾听的重要,可能还有的实验并不能也亲身体验其过程,所以在交流学习时如果不认真倾听,怎能谈得上是学习,课堂效率又如何能提高,在交流时,因为学生没认真倾听,显得有点乱需进一步完善。
课堂永远是一门缺限的艺术,本节课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完善,如何在探究液体深度对压强的影响,向容器中不断加入水,柯老师根据实验现象学生说液体压强与浓度有关,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理解成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有关,因为加水时液体深度是增加了但液体质量也增加了,如何把这个难点突破,可以用两根粗细不同的玻璃管,两端都开口其中一端用橡皮膜封住,向两根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水,这时学生会发现,细的那根管橡皮膜形变明显,其实深度也大一些,而粗的那根玻璃管橡皮膜形变不明显,这样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对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而不是与质量有关。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3篇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液体的压强说课稿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液体的压强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获得学习的愉悦。
三、教学方法:教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分析推导公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归纳结论,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观察、思考、记录、实验探究、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预案:[提出问题]1.水坝为什么上窄下宽?2.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3.深水炸弹为什么会在设定的深度爆炸?[实验演示]4.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分析论证]这一节课将帮助我们解决以上问题。
我们知道只要物体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就存在压强。
那么让我们思考一下,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力?如图容器装有液体,我们可任意把液体分为上下两层,由于上层的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就会压下层的液体,所以压力是存在的,那么在受力面上就会存在压强。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压强会跟什么因素有关?有多大?引导学生分析论证,设想水中有一高度h截面为s的水柱,计算这段水柱产生的压强,就能得到水中深度为h处的压强。
F=mg=Vg=shgP=F/S=gh这结论与事实相符吗?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分组)[实验探究]学生实验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压强计、剪去顶部的大可乐瓶、小烧杯、大烧杯、刻度尺、一杯水、一杯浓食盐水。
引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把学生的实验报告投影,进行讲评。
《压强》课教学点评
《压强》课教学点评第一篇:《压强》课教学点评《压强》课教学点评怎样评价一节好课,有效课堂是以学评教的系统,传统课堂是那些会表演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什么是好体育老师,能让学生会投篮的老师才是好体育老师,一个体育老师投篮特别准,但是学生不会投篮,这个老师就不是好老师,如果猎枪不能打到兔子,就像这个猎枪是装饰用的,所以有效课堂的评价不是教师怎么富有教学艺术,讲的多精彩,一切落脚点在学生是否乐学、会学、学会。
而张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活动充分:整个教学过程以活动为主轴,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多次活动,活动达6 次,特别是4人踩气球,往木板上按钉子和图钉,提书包,全体站立如何增大压强的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活动充分,参与面广,且这些活动都从生活中来,学生有兴趣去做,只有乐学才会认真思考,才会有热情探究其蕴含的物理道理。
方法渗透:发展学生的学生能力是教育的“落脚点”,让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就是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在引入压强的意义和定义时类比速度,在寻找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时体验对比钉子和图钉的作用效果,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引导中得到逐步提高。
会的不讲:相信学生是教师“道德”立足点。
张老师将探究活动指导完后,对于压强的公式、单位采取了让学生自学的方式,因为根据学生以往学习概念的基础完全可以自己学会,传统教育就是不相信学生,因为不相信学生你才会包办,这一处理有效的体现了要相信学生,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要包办代替,只讲学生不会的、难以理解的,会的坚决不用再费时间讲解。
不要把学生都当成什么都不会的傻子,自学能力恰是终身能力,恰是可持续发展能力。
规范解题:学生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解题过程时,有意识展示一个由于单位不换算导致错误结果,让学生自己在纠错中加深压强计算中最常见的问题,即单位问题,抓住了学生计算的软肋,又通过另一个学生规范的讲解和解题步骤,一正一反两个展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规范严谨的解题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的压强》评课稿
今天有幸听了高楼镇中施林飞老师上的这一节课是一节有创意、较为生动的教学演示课,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体现了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
设计巧妙、直观、生动,整个实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动、深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一、教学过程亮点:
(1)引课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自己改良的裂桶实验装置:让学生将连着橡皮管的塑料瓶举高,让其中的谁不断流入连接的橡皮管中,橡
皮管下面连接一个塑料袋,当瓶子被举到一定高度以后,学生能看到塑
料袋发生了炸裂,设疑质疑,打开学生想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
本节课的兴趣。
(2)体现了科学是实验科学的特点:本节课实验贯穿整个教学始终,教师在设计实验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设计合理,在课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演示实验的器材都是经过施老师自己改进过的,实验现象和可见度更加
明显,更容易使学生感到实验的可信度;把课本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
分组实验进行探究,让全体学生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
析解疑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本节课设计的拓展
实验:利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突破了本节的难点,设计巧妙。
(3)在知识的传播上注意方法:观察实验是科学基本教学方法,猜想和控制变量法是科学中重要的方法。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中充
分渗透了这些方法
(4)贴近生活,体现了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能通过模范,自己设计出整个探究步骤,并进行实验。
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改进意见:
(1)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
本节在液体压强概念的引入为难点之一,可以从固体压强进行一个迁移,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2)本节课没有讨论和合作交流过程,使学生缺乏这种能力的锻炼。
(3)反馈不足:学生提出其他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时答题方法不明确,没有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