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发电量综合折减系数分析
风电场运行状况分析及优化
风电场运行状况分析及优化风电场是利用风能发电的设施,对于保障风电场的高效运行和持续发电能力,进行状况分析和优化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围绕风电场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以实现风电场的优质运营。
首先,风电场的运行状况分析是对其发电能力的评估。
通过分析风电场的发电能力,可以了解到风机的运行状态、发电效率、损耗程度等。
在分析风电场的运行状况时,可以采用以下指标进行评估:1.发电量:通过分析风电场的历史发电数据,可以统计出每个时间段的发电量,包括日发电量、月发电量、年发电量等。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发电量,可以评估风电场的发电能力是否稳定,是否存在周期性的波动。
2.可利用率:可利用率是指风电场实际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之比。
通过计算风电场的可利用率,可以反映出风电场是否充分利用了风能资源。
若可利用率较低,说明存在一些限制因素或者发电系统不稳定等问题。
3.平均风速:风速是影响风力发电的主要因素,风速越大,风机的发电效率越高。
通过对风电场的平均风速进行分析,可以评估风能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风机的发电效率。
4.故障次数和维修时间:通过分析风电场的故障次数和维修时间,可以了解到风电场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果故障次数较多,维修时间较长,就需要对风机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在分析风电场的运行状况之后,可以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优化措施。
1.风机布局优化:对于风电场的风机布局,可以通过合理设计风机的位置和布局,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资源。
同时,根据风电场的地形和风能资源分布情况,对布局进行调整,以使得每台风机都能够获得较高的风速,提高发电效率。
2.运行调度优化:通过合理的运行调度,可以避免风电场的过载运行或停机等情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量和可利用率。
通过建立合理的预测模型,可以提前预测风能资源的变化,以调整风机的运行速度和运行时间,实现发电量的最大化。
3.维护管理优化:风电场的维护管理对于保障风机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风电场理论模拟与实际发电量差距的原因分析
【摘要】当前风电场前期选址的地形越来越复杂,对前期评估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风资源评估的不确定性现象普遍存在,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根据前期测风塔选址、测风塔风速代表性、微观选址合理性、机组运维结果等因素,对风电场前期理论计算发电量与后期实际运行发电量之间的差值原因进行分析,既可以为本风电场提升发电量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对其他项目的前期、后期评估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发电量误差原因分析准确性1综述分析背景发电量评估作为风资源分析中最重要的环节,其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投资开发,而由于评估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评估结果难以把握,本报告根据某风电场理论模拟与实际发电量,综合测风塔、SCADA数据、运维记录等资料对发电量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
1.1分析方案(1)测风塔代表性分析:根据测风塔的位置代表性、风速代表性、测风塔周边环境变迁情况等角度对测风塔的综合代表性进行分析;(2)微观选址合理性评估:评价点位微观选址方案的合理性;(3)机组运行指标:对机组的运维结果进行分析,初步评价风场及机组的运行状况;(4)WT模拟设置影响:对WT模型的森林密度、粗糙度典型值进行调整,观察不同的模型设置对发电量的影响。
1.2项目综述该风电场位于属于复杂山地项目,安装25台机组,轮毂高度80m,总装机容量50MW。
风电场的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1:风电场地形地貌图2理论模拟与实际发电量对比2.1Meteodyn WT模拟计算2.1.1 测风塔信息风电场内及附近共有2座测风塔,编号为:0001#、0002#,测风塔的基本信息如下表所示。
表1:测风塔基本信息测风塔有效数据完整率达到99%以上,满足GB/T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中对数据完整率大于90%的要求,风电场的地形及测风塔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2:风电场的地形及测风塔分布2.1.2 测风塔参照年订正风电场的年平均风速具有年际变化特征,由于收集到的风电场运行数据为2020年数据,所以理论计算发电量前需要将测风塔数据订正到2020年水平。
风电项目电量折减取值方法思考
龙 源 ( 北 京 ) 风 电 工 程 设 计 咨 询 有 限 公 司
解决方法
综合折减系数的计算方法:
计算顺序1: 理论应发电量=考虑尾流的净电量; 实际应发电量=理论应发电量-功率曲线折减电量;
实际应发与理论应发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机组本身实际性能未达到设计值。
计算顺序2: 厂用电及线损电量=升压站设备损耗量+变压器损耗量+线路损耗量;
分拆项2:控制和湍流折减,分拆为偏航折减,湍流折减划归功 率曲线保证率折减。
龙 源 ( 北 京 ) 风 电 工 程 设 计 咨 询 有 限 公 司
解决方法
折减项划分:
1、功率曲线折减率 2、升压站设备损耗量 3、变压器损耗量 4、线路损耗量 5、机组故障折减率 6、场外受累折减率
7、场内受累折减率 8、计划停机折减率 9、主动降容折减率 10、叶片污染折减率 11、偏航折减率
等效风速 地形精度
粗糙度 weibull代表性(拟合程度),用
TAB计算时需要 风切变代表性 地形复杂度(Rix) 尾流模型的准确性
龙 源 ( 北 京 ) 风 电 工 程 设 计 咨 询 有 限 公 司
解决方法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减和不确定性定义混淆 根据概率论方法计算不确定性,各不确定项相互独立,且 发生概率符合标准正态分布。
龙 源 ( 北 京 ) 风 电 工 程 设 计 咨 询 有 限 公 司
存在的问题
重新划分折减项的原则和理念:本着独立,可测原则,将以 基于原因的折减项划分改为基于结果的折减项划分。
实施方法: 折减项划分与运维端统一口径,取值参照效能分析统计结果。
解决方法
龙 源 ( 北 京 ) 风 电 工 程 设 计 咨 询 有 限 公 司
风电场运行数据分析与优化方法研究
风电场运行数据分析与优化方法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的推广,风电场成为可再生能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风能本身的不稳定性和难以预测性,风电场的运行和维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进行风电场运行数据分析和优化方法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风电场运行数据分析1.数据收集与清洗风电场运行数据的收集是进行分析的基础。
现代风电场通常配备有数据采集设备,可以得到风电机组和整个风电场的多种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风速、转速、温度、压力等参数。
在进行数据分析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噪声和错误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数据特征分析与挖掘通过对风电场运行数据进行特征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潜在问题。
常用的数据特征包括数据的统计指标、频谱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通过分析特征,可以判断风电场的运行状态和表现,并针对性地进行优化。
3.故障检测与诊断风电场在长期运行中难免会出现故障,及时检测和诊断故障是保障风电场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风电场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检测出异常数据和趋势变化,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进一步,结合故障数据库和专家经验,可以诊断故障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修和修复。
二、风电场运行优化方法研究1.风电场发电功率预测模型风电场的发电功率与风速、风向、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建立准确的发电功率预测模型,可以为风电场的日常运营和调度提供依据。
常用的预测模型包括数学建模方法、神经网络方法、机器学习方法等。
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和收益具有重要影响。
2.运行策略优化针对风电场的具体运行特点和目标,研究合理的运行策略是优化风电场效能的关键。
包括运行参数的优化、风电机组的优化配置、流场结构优化等。
通过优化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延长设备寿命。
3.运维数据集成与智能决策风电场的运维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非常庞杂,如何将这些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以便提供智能决策,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关于对中国风电发电量折减问题的说明
关于对中国风电发电量折减问题的说明中国风电发电量折减问题是指中国风力发电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电量低于理论预期的情况。
以下将按照你的要求,用易于理解的术语解释这个问题。
1. 风能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国地域广阔,风能资源分布不均衡。
风力发电系统需要在有较高的风速的地区建设,但并不是每个地区都适合建设风力发电场。
一些地区由于地形、地理环境等原因,风速相对较低,这导致风力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受限。
2. 建设规模和布局不合理:中国风力发电系统建设规模庞大,但有时候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风电场的布局和风能资源的分布情况。
有些风电场可能过于集中在某个地区,而其他地区则没有相应的风力发电系统。
这种不合理的布局导致了风电系统整体发电量的折减。
3. 设备维护不及时:风力发电系统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发电效率。
然而,由于一些原因,包括资金限制、人力资源不足等,一些风力发电场的设备维护可能不及时,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进而影响了发电量。
4. 风电系统技术不成熟:尽管中国在风力发电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
风力发电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技术仍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提高发电效率和稳定性。
目前,中国一些风电场的发电量折减问题可能与技术不成熟有关。
5. 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力发电系统是分布式能源,需要将发电的电能输送到电网中,供消费者使用。
然而,中国部分地区的电网接纳能力有限,无法满足风力发电系统的高发电量需求。
这导致风力发电系统的发电量被限制,无法充分利用。
6. 风电场管理不规范:风力发电场的管理和运营对于发电量的稳定性和最大化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风力发电场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导致了发电量折减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风电发电量折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风能资源、建设规模和布局、设备维护、技术水平、电网接纳能力和风电场管理等多个因素。
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改善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化风力发电系统的布局,加强设备维护和技术研发,提升电网接纳能力,并加强风电场的运营和管理。
风电场中节能减排分析及节能研究
风电场中节能减排分析及节能研究风能资源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是技术最成熟的新能源,风能的广泛利用可极大地减少一次能源的利用,从而降低一次能源开发而造成的污染物排放、毁坏植被、影响生态等环境问题。
在如今全球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特别是风能,不仅减少烟尘、SO2、温室气体、废水等排放,降低生态影响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标签:风电场;节能减排;分析;节能节能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风电场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应用就是对传统能源的节约。
我国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各种节能技术措施,趋利避害,选择经济合理的节能方案,必定可以获得显著的节能效果。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开发绿色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的储量毕竟有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且使用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风力发电作为绿色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成熟、发展最快的新能源能源,不仅能够帮助解决人类的能源需求问题,更加具有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开发价值,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并网发电技术是目前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的风力发电技术,其技术水平的发展程度,对风力发电项目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并网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作用风力发电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综合性工程,涉及了空气动力学、电机学、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技术,运用专属的风力发电机组,将空气动力转化为电磁性电流,通过机械手段实现了风力向电力的转变。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经济性的能源,对于缓解全球能源危机具有重要作用。
并网发电技术的主要就是指能够和公共电网并联实现风力发电的技术,一般将整套的技术称为并网型风力发电系统。
这套理论的研究对象包括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制与运行控制,将风能向电能转化的科学理论,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风力吹动叶轮机上的叶轮片,使叶轮片发生转动,从而实现了风能向机械动能的转化,在叶轮转动的时候会带动发电机组运行,这样又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发电,这就是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
风电折损系数的确定
From EB 48 meeting 总结本次会议批准了我国一个有效电量被审查的小水电项目(项目编号2359)及一个折损系数被审查的风电项目(项目编号1825)。
这对困扰我国水电和风电项目发展的两个问题探索出了一个可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两个项目的技术服务机构提供了有关经验总结,经他们同意,现将有关经验报告如下,供有类似情况的项目业主及DOE参考。
过去因为这两个问题已经被拒或撤回的项目,也可以参考这些做法,准备合理的解释,重新上报注册申请。
(一)关于风电项目折损系数问题项目业主的答复要点:1.解释年理论发电量的合理性。
该部分可以从两个角度论述,一是风资源评估是依据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进行的。
二是理论发电量计算方法是科学的、合理的、是世界通用的方法。
2.解释年上网电量的合理性。
该部分重点说明影响上网电量的几个因素,如尾流、控制和湍流、叶片污染、风机利用率、功率曲线保证率、厂用电及线损、气候影响停机等。
首先要解释清楚原因,为什么这些因素会对上网电量产生影响,可以从这几个折减因子的概念入手进行解释。
其次要根据相关技术规范,说明风电项目综合折减因子的合理取值范围。
再次要列出具体项目在考虑上述折减后的计算结果,要将计算过程写明;最后要用具体项目的综合折减因子和风电项目综合折减因子的合理取值范围做比较,说明具体项目的综合折减因子是在合理的范围内。
DOE的答复要点:1.DOE要通过多种途径去复查综合折减因子的合理性。
例如,发改委公布的关于中国风电发量折减问题的说明,国内的一些技术标准/行业标准(DL/T 558-2002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国外机构发表的关于综合折减因子的文件。
2.在用国内一些文件做复查的时候,需要强调的是具体项目的综合折减因子是在合理取值范围内。
3.在用国外资料做复查的时候,需要强调在计算风电上网电量的时候,中国的做法与国外是一致的,即:在理论发电量的基础上,考虑综合折减因子后得出年上网电量。
风电场的运营数据分析与优化方案
风电场的运营数据分析与优化方案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风能成为了新兴的清洁能源之一。
在众多风能利用技术中,风电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然而,风电场的运营和维护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如风资源不稳定、设备故障和优化运营等。
本文将通过对风电场的运营数据分析,提出优化方案以提高其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首先,对风电场的运营数据进行分析是优化的基础。
风电场每天产生大量的运营数据,如风速、发电量、机组运行状态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获得风电场的运行状况和各项关键指标。
例如,风速数据可以用于预测发电量,机组运行状态数据可以用于故障预警和智能维护。
运营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风电场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改进空间,为制定优化方案提供依据。
其次,针对风电场的问题和潜在改进空间,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优化方案。
首先,对于风资源不稳定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风速预测模型来提前预测未来的风能供应,从而更好地调度风电场的发电量。
其次,对于设备故障的问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建立故障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减少停机损失。
此外,对于风电场的优化运营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智能运维系统,实现机组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远程调度,最大限度地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
此外,风电场的运营数据还可以用于制定合理的维护方案。
通过对风电场的历史运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识别设备的磨损和劣化情况,并提前制定维护计划。
根据设备的实际状况和维护需求,确定维护的时间和方式,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风电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另外,考虑到风电场通常由多个机组组成,机组之间存在协同关系。
因此,在优化风电场运营过程中,还可以考虑机组间的协同运行。
通过建立机组间的数据交互和通信系统,实现机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相互配合,提高整个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和发电量。
例如,当某个机组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通知其他机组进行功率调整,以保障整个风电场的稳定运行。
风电场综合统计指标计算公式
风电场综合统计指标计算公式风电场是指采用风能发电的发电场,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电场的综合统计指标计算是评价风电场运行情况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将介绍风电场综合统计指标的计算公式。
风电场的综合统计指标主要包括风能利用率、负荷率、利用系数以及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等。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指标的计算公式。
1.风能利用率:风能利用率是衡量风电场发电量和理论最大发电潜力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表示风电场实际发电量占理论最大发电量的比例,是衡量风电场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
风能利用率计算公式如下:风能利用率=风电场年实际发电量/(额定装机容量×8760)其中,风电场年实际发电量为风电场过去一年的实际发电量,额定装机容量为该风电场全部可用机组的额定容量之和,8760表示一年有8760小时。
2.负荷率:负荷率是指风电场实际发电量与额定装机容量之比,表示风电场发电设备实际工作时间与其额定容量之间的比例。
负荷率计算公式如下:负荷率=风电场年实际发电量/(额定装机容量×8760)3.利用系数:利用系数是指风电场实际利用风能的能力与风电场可利用风能的潜力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表示风电场实际发电量占可利用风能潜力的比例。
利用系数计算公式如下:利用系数=风电场年实际发电量/(可利用风能×8760)4.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综合能源利用效率是指风电场消耗的能源与实际发电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表示风电场能源利用程度的指标,是评价风电场的综合能源利用效果的重要指标。
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计算公式如下:综合能源利用效率=风电场年实际发电量/(年耗电量×8760)其中,年耗电量为风电场过去一年的耗电量,8760表示一年有8760小时。
综上所述,风电场综合统计指标的计算公式包括风能利用率、负荷率、利用系数以及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和资源利用程度,为风电场的运行管理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风电项目后评价中的发电量评价问题
0 引言项目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已经完成并正式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目的、执行过程、经济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客观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
项目后评价于19世纪30年代在美国产生,20世纪70年代,被许多国家和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双边或多边援助组织广泛地用于世界范围的资助活动结果评价中。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项目后评价,率先在铁路、水利等领域开展了相关工作。
与此同时,国家也一直在推进后评价的相关制度建设。
2005年,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后评价工作指南》[1](以下简称“后评价工作指南”)。
2008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发改投资【2008】2959号)[2],提出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规范项目后评价工作,以促进提高政府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风电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截至2011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达到62.4GW[3],位居世界第一位。
为借鉴项目后评价制度的积极推动作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局1正在制定风电场项目后评价管理的指导文件,以规范风电项目后评价的相关工作。
1 后评价主要内容项目后评价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方法体系,在不同领域,这些理论方法大都是通用的。
项目后评价采用的主要分析评价方法是对比法,即根据后评价调查得到风电项目后评价中的发电量评价问题卞恩林(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摘 要:项目后评价作为一种技术经济活动,是总结项目经验、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风电项目后评价中,发电量评价是区别其他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实际发电量评价过程中,不能仅将可研理论发电量与评价期实际发电量做简单的数据比较,应充分考虑风电场风资源的长期变化、发电量折减系数等各种因素,可采用功率曲线分析的方法深化这一评价过程,使发电量评价更具科学意义。
关键词:风电场后评价;发电量;折减系数;功率曲线分析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219(2012)12-0082-05Energy Production Evaluation Problems in Wind Farm Post-evaluationBian Enlin(GUOHUA Energy Investment Co.,Ltd., Beijing 100000, China)Abstract:Post project evaluation, as a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summarizing project experiences and improving project investment effi ciency. During the wind farm post evaluation, energy production evaluation is one of the central elements to distinguish from other projects. The annual electricity energy production (AEP) evaluation is not only the simpl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AEP and the actual AEP, but also needs to consider the changes of the long-term wind resource and the reduction factors. Th is article gives an alternative method, called power curve analysis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procedure. Keywords:wind farm post-evaluation; electricity energy production; reduction factor;power curve analysis1在本文撰写的时候,能源局关于风电场项目后评价管理的相关文件尚未正式发布。
风力发电上网电量估算折减系数主要因素分析
风力发电上网电量估算折减系数主要因素有10项左右,通常取值如下:1)空气密度修正由于风功率密度与空气密度成正比,在相同的风速条件下,空气密度不同则风电机组出力不一样,因此我们需要对软件在标准空气密度条件下计算得到的发电量进行修正。
该项在计算时,已经根据风电场空气密度对功率曲线进行了校正,故不再折减。
2)尾流修正风电场各机组之间有相互影响,在进行风电场发电量估算时应进行尾流修正。
本设计根据风电场风况特征,各风机的具体位置及风机的推力系数曲线,利用软件估算出各风机之间互相的尾流影响。
此理论发电量已经考虑了尾流折减,在此不再进行重复折减。
3)控制和湍流折减风电机组随风速风向的变化控制机组的状态,当风向发生转变时,风机的叶片与机舱也逐渐要随着转变,实际运行中机组控制总是落后于风的变化,所以会影响风机的输出功率。
因此在计算电量时要考虑此项折减。
根据风电场测风塔不同高度测风数据分析,综合此两项折减系数取4%,即控制与湍流修正系数取96%。
4)叶片污染折减叶片表层污染使叶片表面粗糙度提高,沙尘、雾凇和叶片结冰都会使叶片翼型的气动特性下降。
根据风电场工业污染影响较小,空气质量,风电场风沙及叶片污染造成的电能损耗按2%计,即修正系数取98%。
5)风机可利用率考虑风力发电机组故障、检修以及电网停电等因素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将常规检修安排在小风月,根据目前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水平和本风电场的实际条件,拟定风力发电机组的可利用率为95%。
6)功率曲线折减考虑到风机制造商对风机功率曲线的保证一般为95%,因此取风机功率曲线保证系数为95%。
7)场用电、线损等能量损耗由于各风机之间距离较大,初步估算场用电和输电线路、箱式变压器损耗占总发电量的3%,取损耗系数为97%。
8)气候影响停机由于气候严寒、覆冰、沙暴等原因影响停机,需对理论发电量进行修正。
根据气象站多年气象要素统计,实测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多年平均雷暴日数。
由气象站推算至风电场测风塔处极端最低气温。
测风塔代表性对各机位点综合折减的影响
2020.17科学技术创新1工程概况本次研究的山地风电场主要由1条东西走向的山脊组成,海拔高度在269m ~496m 之间。
风电场装机规模40MW ,风机轮毂高度85m 。
风电场山脊较单薄,地势主要以西边高,东边低。
风电场内东西两侧各有1座测风塔,塔号分别为1#和2#,其中1#测风塔位于场址西部,海拔高度416.8m ,2#测风塔位于场址东部,海拔高度273.9m ,两测风塔测风时长均超过1个完整年,且数据完整率均在90%以上。
其中1#测风塔主要以NNE 方向的风能为主,2#测风塔主要以NNW 方向的风能为主,风能方向几乎与山脊垂直,有利于机组布置及风能资源利用。
2发电量测算2.1参数设置本次研究主要根据1#和2#测风塔的1个完整年数据,采用WT5.0.2软件进行测算。
其中地形图采用1:10000数字化地形图,风电机组功率曲线及推力系数采用实际中标机型的保证曲线,粗糙度设置采用WT 自带粗糙度。
2.2综合折减系数取值2.2.1空气密度折减:本次上网电量计算直接采用了厂家提供的中标机型的保证曲线,因此,计算上网电量时此项无需进行折减修正。
2.2.2尾流折减修正:根据本风电场场区的风况特征、各风电机组的具体位置以及风电机组的推力曲线,计算出各风电机组之间相互的尾流影响系数。
2.2.3湍流折减修正:98%。
2.2.4叶片污染折减:98%。
2.2.5风机功率曲线折减:96%。
(转下页)开采比较集中的地段,人工开采便成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区内发育的酒埠江断裂(图1),是一富水导水构造,构造带内溶孔、溶洞发育,是地下水的良好储存场所。
区内该断裂通过处多为农田,未见基岩露头。
据物探资料显示,6线联合剖面法在940-960号点左右出现正交点异常,6线高密度电法在960-980号点左右呈梯度带异常特征,根据2线680-700号点、4线700-720号点、6线940-960号点位置,推断这三处位置连线为构造裂隙发育带。
“平价时代”下风电项目发电量折减问题的研究
“平价时代”下风电项目发电量折减问题的研究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传统的发电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不断下降,高渗透率的可再生能源降低了电力系统的惯性,危及系统的频率稳定性。
为了使风电机组在频率不稳定时能够参与电网一次调频,在风电机组进行减载控制获得备用有功的基础之上,引入附加功率控制环节,使其具备参与电力系统一次调频的能力。
然而传统调频控制策略将风电机组运行限制在较低出力水平,根据频率偏差信号及频率下垂特性计算出调频目标值,并将其作为风电机组调频功率控制指令,无疑增加了机组的发电量损失。
基于此,本文对“平价时代”下风电项目发电量折减问题的研究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平价时代”;风电项目;发电量;折减问题的研究引言对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统计,可以预见,中国未来几年的风电装机容量将持续稳定增长。
但风电项目的实际运行效果却与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极不和谐的局面。
从风电场商业化投资的角度来看,并非有了成功的选址和成功的设计就一定可以实现预期的收益。
风电项目实际运行效果往往低于设计的指标,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风资源、设备选型、风电场运营、运行维护,这些环节都可能影响到风电场的实际发电量和发电成本。
一、风力发电应用价值在电子设备不断普及的当下,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不断上涨,为了在切实满足人们对电力资源需求的同时,降低由火力发电所产生的的化石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量,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分布广泛,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应用风力发电技术,不仅能够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降低电能供应工作的成本,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还能对当前我国电力资源紧张的状况加以缓解,降低能源供应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
具体来说,在化石能源存储量不断减少的当下,传统的火力发电工作成本不断上涨,并且在部分风能密度较大的区域,当地的火电成本与风电成本相近。
风电场发电量综合折减系数分析
风电场发电量综合折减系数分析风电软件计算的理论发电量需要根据影响因素程度做以下修正。
1)空气密度折减空气密度折减系数计算公式为:空气密度折减系数=(1-风场空气密度/标准空气密度)*额定风速前的风能频率。
如果计算发电量时采用现场空气密度功率曲线就不用折减了。
2)尾流损失折减各风机的尾流损失一般通过软件计算进行考虑,所以不再重复折减。
3)风电机利用率考虑风力发电机组故障、检修以及电网故障,将常规检修安排在小风月,根据目前风力发电机的制造水平和本风电场的实际情况,拟订风机利用率为95%左右。
4)保证功率曲线折减考虑到风电机组厂家对功率曲线的保证率一般为95%,在计算发电量时应适当考虑,根据厂家运行经验可适当调整。
5)叶片污染折减叶片表层污染使叶片表面粗糙度提高,翼形的气动特性下降,发电量下降。
叶片污染折减系数取95%左右。
6)气候影响一般风力发电机组的适应的温度范围为-20-+40℃,当风场的气温超出他的适应范围,风机将不发电,另外当气温下降到-10℃时风机的润滑系统和叶片的气动效应也将会受到影响,风电场气候影响折减系数按98%左右考虑。
7)控制和湍流折减控制湍流折减主要包括风机偏航、变桨、解缆或运行方式改变而使发电量产生减少以及由于湍流影响使风机出力产生下降两部分折减。
综合考虑附加湍流后折减系数取95%左右。
8)场用电、线损等能量消耗考虑到风电场区域面积较大,场内线路较长,且低温型风机冬季加热损耗也较大,因此,风电场场用电、线损及变压器损耗较大,折减取95%左右。
9)其它风电场工程折减虽然在模型计算中已经加入部分周边风电场机位,后期周围可能建设风电场增加,所以考虑风电场之间影响取98%。
10)软件计算误差折减由于测风塔代表性,且观测数据缺测,且风场面积较大,测风塔对风场整体风速模拟存在一定的误差,目前暂按97%考虑。
综上,各折减系数连乘后风场总折减系数70.08%。
风电场节能分析
风电场节能分析近年来风电限电严重,风场运行日久,风机的设备进入疲劳期,大部件的更换导致风电的发电成本急剧增加,在不对设备做大的改动,设法在现役机组上实现节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机组在运行现状下如何实现节能,提高风电场的经济性,节约厂内用电,降低风场因风机长时间的停机而造成电量损失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风电机组的节能项目1、提高维护质量,根据风场风机的实际运行情况,除了定期维护内的工作外,针对性的在小风期解决风场存在的问题,如包头齿轮箱损坏、发电机轴承温度高、齿轮箱油温高、集电环损坏、文创变桨故障多等问题,制定了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精维护,提升了风场风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下对维护简要说明:①、此次精维护及时的发现了齿轮箱内部存在大量铁屑,避免了事故扩大,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可靠性,保证了风场风机的运行稳定性。
②、通过检查发现发电机轴承温度高的原因为油脂板结,致使轴承润滑不良,通过油脂的对比选型,选用克虏伯油脂,及时的消除了风机发电机轴承的温度高问题,保证了风机在大风期间的温度高停机,提高了风机的运行稳定性。
③、及时的发现发电机轴承的损坏,并在小风期更换完成,提升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了可利用率。
④、针对马鞍股处电缆常被固定铁环磨损,通过一系列筛选,最终选用一种绝缘阻燃的螺旋护套,在此次精维护过程中一次性解决了此问题.⑤、齿轮箱油温高的问题存在已久,此次精维护将散热风筒内的堵塞物清理后,齿轮箱油温降低比较明显,提升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⑥、精维护过程中,将塔筒及机舱损坏的照明灯具进行更换,提高了员工登塔的安全性。
2015年风场开展精细化维护工作,对风机的缺陷进行集中性消除,2015年4月—6月精维护完成后,风电场同期故障率降低39。
4%大大提高了风机的运行稳定性和可利用率,提高了风电场的发电能力。
2、程序的优化①风电场偏航平台油污严重,偏航油泵注油偏多,油脂严重浪费的问题,风电场及时与联合动力厂家进行联系解决,联合动力技术人员通过分析,通过升级程序,将原有油泵68小时注油20分钟改为128小时注油15分钟。
西北地区低风速风电场折减系数初步探究
西北地区低风速风电场折减系数初步探究摘要:针对西北地区已投产的低风速风电场做后评估工作,找出风电场实际投产运行后的发电量与前期计算的差异,计算出相关的较准确的折减系数,为后期类型的项目积累经验,在后期项目电量计算上做到不保守也不跃进,更能真是的反映项目的情况。
关键词:低风速、后评价、折减系数、准确度引言随着中国风电的发展,风资源、电网、建设条件较好的风电场均已开发完毕,留下风资源较差、建设难度较大的风电场,现针对已投产运行一年的风电场做风资源后评价,找出折减系数,为后期项目电量的计算提供可靠的依据。
1、概述西北某风电场地形为丘陵,区域范围内有一基70m高测风塔,测风时段为2010.08.21—2013.06.15,代表年70m平均风速为5.92m/s,风速相对较低,该项目共安装50台轮毂高度为78m ,单机容量为2MW的机组;该项目于2012年01月投产,预通过实际运行一年的发电量与运用基于CFD模型的WT软件计算每台风力发电机组的理论发电量相对比,从而推导出风电场的大致折减系数。
风电场测风塔与风力发电机组相对位置示意图如下所示:图1测风塔与风力发电机组相对位置示意图2、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其后测风塔时段段选择风电场投产后,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会对测风塔产生影响,导致测风塔所记录的风速比实际要低,若采用经过尾流影响后的数据计算发电量与实际电量比较,计算的折减系数要比实际折减系数小;故在选择与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时段一致的测风塔数据时,需要把测风塔数据还原至不受尾流影响前的风速,本次采用针对气象站数据滑动平均的方法,选取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前后各一个完整年时段,对比同期的气象站数据,若气象站前后同期数据一致,则可用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前的一个完整年时段来替代运行后的一个完整年时段。
A、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前测风塔代表时段选择测风塔70m高度各月平均风速与参考气象站同期数据对比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测风塔与同期气象站数据月平均风速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可作为该风电场的参考气象站。
风力发电上网电量估算折减系数主要因素分析
风力发电上网电量估算折减系数主要因素有10项左右,通常取值如下:1)空气密度修正由于风功率密度与空气密度成正比,在相同的风速条件下,空气密度不同则风电机组出力不一样,因此我们需要对软件在标准空气密度条件下计算得到的发电量进行修正。
该项在计算时,已经根据风电场空气密度对功率曲线进行了校正,故不再折减。
2)尾流修正风电场各机组之间有相互影响,在进行风电场发电量估算时应进行尾流修正。
本设计根据风电场风况特征,各风机的具体位置及风机的推力系数曲线,利用软件估算出各风机之间互相的尾流影响。
此理论发电量已经考虑了尾流折减,在此不再进行重复折减。
3)控制和湍流折减风电机组随风速风向的变化控制机组的状态,当风向发生转变时,风机的叶片与机舱也逐渐要随着转变,实际运行中机组控制总是落后于风的变化,所以会影响风机的输出功率。
因此在计算电量时要考虑此项折减。
根据风电场测风塔不同高度测风数据分析,综合此两项折减系数取4%,即控制与湍流修正系数取96%。
4)叶片污染折减叶片表层污染使叶片表面粗糙度提高,沙尘、雾凇和叶片结冰都会使叶片翼型的气动特性下降。
根据风电场工业污染影响较小,空气质量,风电场风沙及叶片污染造成的电能损耗按2%计,即修正系数取98%。
5)风机可利用率考虑风力发电机组故障、检修以及电网停电等因素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将常规检修安排在小风月,根据目前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水平和本风电场的实际条件,拟定风力发电机组的可利用率为95%。
6)功率曲线折减考虑到风机制造商对风机功率曲线的保证一般为95%,因此取风机功率曲线保证系数为95%。
7)场用电、线损等能量损耗由于各风机之间距离较大,初步估算场用电和输电线路、箱式变压器损耗占总发电量的3%,取损耗系数为97%。
8)气候影响停机由于气候严寒、覆冰、沙暴等原因影响停机,需对理论发电量进行修正。
根据气象站多年气象要素统计,实测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多年平均雷暴日数。
由气象站推算至风电场测风塔处极端最低气温。
风电场发电量折减精细化评估研究
风电场发电量折减精细化评估研究摘要:风电工程前期可研阶段计算发电量时,要考虑尾流修正、空气密度修正等十项折减因素,对理论发电量进行综合修正,得到风电场的上网电量。
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在大气层的底部,主要吸收利用地面30 ~ 200 m 高度的低空风能。
摸清风能资源状况是大规模发展风电的关键步骤,开展风资源评估也是风电场规划选址、可行性研究等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风电场发电量;折减精细化评估;实际上,不同项目业主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同一个项目业主在不同设计阶段的风险态度也可能发生改变,采用综合折减法得出单一上网电量结果的计算方式难以灵活应对,工程中往往通过修改折减系数的方式调整上网电量,但这种调整所蕴含的风险很难有效控制。
为满足项目业主风险管理的需求,在风电场设计过程中应将发电量和风险进行有机结合,概率折减法本身具备保证率属性,能够很好地服务于风险控制决策。
一、发电量折减的各项因素风资源评估工作中,一般需根据风电场现场实际测风数据,并结合一定的风能资源评估手段,计算出各风电机组理想状态下的发电量,即风电场的理论发电量; 然后对理论发电量扣除发电量折减后,计算出电网计量点处的实际可售电力,即风电场的上网电量。
发电量折减的定义是指对风电场实际出力的因素进行逐个分析,得出各因素所引起的发电量减少的数值。
总折减系数一般在55% ~ 80%,波动范围较大; 并且各项因素未给出具体的计算公式或查检表,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受工程师个人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数值出现较大的偏差。
急需建立发电量折减精细化评估方法,提高风资源评估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二、发电量折减误差原因分析1.尾流修正。
风电场的尾流影响修正采用WT、Wasp 等软件计算所得的实际结果。
不同的机型方案得到的平均尾流影响不同,具体以软件计算为准。
2.空气密度修正发电量计算时,根据厂家多种空气密度下的风机功率曲线,可推算实地空气密度下风机功率曲线,故一般不对空气密度进行折减。
降低感城风电场综合损耗的探讨
降低感城风电场综合损耗的探讨随着当前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新能源正在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其中风能是最为接近商业化的技术。
感城风电场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风电基地,其发展是否顺利不仅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的供应,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我国风电行业的整体发展。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降低这个风电场的综合损耗,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一、感城风电场综合损耗的危害综合损耗是指在风电场内发电产生的电能总量到达电网前,所经过的变压器、开关、常规变配电、线路过程中发生的损失量的总和,也就是电能损耗的综合。
综合损耗对感城风电场运行的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损耗使得感城风电场最终交付给用户的电能减少,降低了发电效率和能源利用率,给公司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2. 感城风电场连接电网的变压器损耗大,发电量下降,同时还会加剧变压器的运行负荷,对变压器会形成较大的伤害,缩短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导致维修开支增加。
3. 电能传输过程中损耗的大量热量难以有效利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导致能源的浪费。
二、降低感城风电场综合损耗的几种方法感城风电场的综合损耗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的质量、风电发电设备的质量、电网的质量等。
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降低综合损耗。
1. 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的质量输电线路和变压器是感城风电场输电过程中最容易损耗的设备,他们是否设置合理、保养是否及时直接影响它们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
为了降低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的损耗,可以采用优质线材、金属材料和绝缘材料,提高线材的抗拉强度和耐热性,这可以降低因为材料本身的问题导致的损耗。
除了材料问题,还需要增加输电过程中设备的保养、检查,避免设备老化、跑铜、接地等问题。
2. 风电发电设备的质量风电机组是感城风电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仔细排查设备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是最为关键的。
在设备的选型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后装修与设备的风险与质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相关法律法规的设备,避免风电机组质量差的问题,如避免铸件、焊接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电场发电量综合折减系数分析
风电软件计算的理论发电量需要根据影响因素程度做以下修正。
1)空气密度折减
空气密度折减系数计算公式为:空气密度折减系数=(1-风场空气密度/标准空气密度)*额定风速前的风能频率。
如果计算发电量时采用现场空气密度功率曲线就不用折减了。
2)尾流损失折减
各风机的尾流损失一般通过软件计算进行考虑,所以不再重复折减。
3)风电机利用率
考虑风力发电机组故障、检修以及电网故障,将常规检修安排在小风月,根据目前风力发电机的制造水平和本风电场的实际情况,拟订风机利用率为95%左右。
4)保证功率曲线折减
考虑到风电机组厂家对功率曲线的保证率一般为95%,在计算发电量时应适当考虑,根据厂家运行经验可适当调整。
5)叶片污染折减
叶片表层污染使叶片表面粗糙度提高,翼形的气动特性下降,发电量下降。
叶片污染折减系数取95%左右。
6)气候影响
一般风力发电机组的适应的温度范围为-20-+40℃,当风场的气温超出他的适应范围,风机将不发电,另外当气温下降到-10℃时风机的润滑系统和叶片的气动效应也将会受到影响,风电场气候影响折减系数按98%左右考虑。
7)控制和湍流折减
控制湍流折减主要包括风机偏航、变桨、解缆或运行方式改变而使发电量产生减少以及由于湍流影响使风机出力产生下降两部分折减。
综合考虑附加湍流后折减系数取95%左右。
8)场用电、线损等能量消耗
考虑到风电场区域面积较大,场内线路较长,且低温型风机冬季加热损耗也较大,因此,风电场场用电、线损及变压器损耗较大,折减取95%左右。
9)其它风电场工程折减
虽然在模型计算中已经加入部分周边风电场机位,后期周围可能建设风电场增加,所以考虑风电场之间影响取98%。
10)软件计算误差折减
由于测风塔代表性,且观测数据缺测,且风场面积较大,测风塔对风场整体风速模拟存在一定的误差,目前暂按97%考虑。
综上,各折减系数连乘后风场总折减系数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