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作业

200920171004 产业经济郝晓华

1.增长极、点轴开发、网络开发模式的内在关联性

增长极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F·Perroux, 1950)提出。起初它是用来描述关键产业(Key industry)对相关产业的联系效应、乘数效应等经济关联。布代维尔等将增长极概念赋予空间内涵后,增长极理论逐渐演变为一种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战略理论。佩鲁认为经济空间存在着极化过程而不是平衡的,增长并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极上,然后沿着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造成影响。增长极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即增长极通过其吸引和扩散力的作用,不断地增大自身的规律,对所在地区产生支配性影响,从而不仅使所在地区经济获得优先增长,而且带动周围地区的迅速发展。佩鲁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来论述增长极的形成条件。他认为增长极的形成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的存在;二是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的能力;三是适当的周围环境的配合。此后,一些学者将增长极的研究领域扩展到了区域范围,提出了区域增长极的概念,应用增长极模式进行区域经济开发。60年代初,L·罗德文(L.Ro,lwin)首次将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应用于区域规划中,并提出了增长极的空间含义。到60年代中期,布尔维尔(J·B·Bouolevile)又重新系统分析了经济空间的概念,提出并改进了佩鲁的增长极理论,首次基于外部经济和集聚经济分析,系统地从理论上将增长极的经济含义推广到地理含义,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与一定地理范围相联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而且也包括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着重强调了增长极的空间特征。他说:“一个区域增长极是指区位在一个城市区,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进一步增长发展的一系列推进性产业”。

增长极开发布局模式通过集聚、创新和扩散三阶段的发展,集聚功能与规模效应、创新功能与示范效应、辐射功能与扩散效应于一身,忠实地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是一种极具效率的经济布局模式。增长极理论通常适用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点轴布局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增长极理论是点轴系统理论“点”的思想源泉。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家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这种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增长极,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

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来这就是轴线。这种轴线首先是为区域增长极服务的,但轴线一经形成,对人口、产业也具有吸引力,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新的增长点。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由于增长极数量的增多,增长极之间也出现了相互联结的交通线,这样,两个增长极及其中间的交通线就具有了高于增长极的功能,理论上称为发展轴。发展轴应当具有增长极的所有特点,而且比增长极的作用范围更大。

点轴开发模式的主要思路是:第一,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选择若干比较优势明显的具有开发潜力的重要线状基础设施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予以重点开发;第二,在各发展轴上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城镇,使之成为增长极,并确定其性质、发展方向和主要功能;第三,确定中心城镇和发展轴的等级体系,重点开发较高级别的中心城市和发展轴,随着区域经济实力增强,开发重点逐步转移扩散到级别较低的发展轴和中心城镇,最终形成由不同等级的发展轴和中心城镇组成的多层次结构的点轴系统,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点轴开发模式往往成为开发程度较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首选的空间开发模式。

点轴开发理论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空间线性推进方式,它是增长极理论聚点突破与梯度转移理论线性推进的完美结合。点轴开发模式不仅仅强调对点的开发,同时还注重对轴线的开发,点轴开发理论的实践意义,在于首先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即可能通过点与点之间跳跃式配置资源要素,进而通过轴带的功能,对整个区域经济发挥牵动作用。因此,必须确定中心城市的等级体系,确定中心城市和生长轴的发展时序,逐步使开发重点转移扩散。可以看出,点轴开发理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增长极模式。

网络开发布局模式是点轴开发布局模式的高度化。它是指在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各个经济区域内,对若千或资源与开发条件较好,或产业结构相对高度化,或开发潜力与投资效益较好的优区位先进行开发,经过一定时期后,各发展了的优区位连接成线以至网络,同时向优区间的经济低势区呈网络状发散,从而形成区域发展的错落有序的空间整体网络,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应当指出的是,网络开发布局模式并非分散投资、遍地开花的均衡布局,而是点轴的不断渐进扩散和经纬交织而逐渐在空间上形成一种经济网络状开发体系。如果说增长极开发与点轴开发是以集中化为其主导特征的话,那么网络开发就可以采用网络开发模式,进而构造较发达区域的空间结构。

为了正确认识网络开发,这里详细介绍一下魏后凯先生的网络开发。在经济发展已有较好基础或者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地区的经济开发将同时面临着整治(再开发)和开发两大任务.它一方面需要对原有大城市集聚区进行整治,调整产业结构,扩散、转移部分传统产业,重点开发高新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又要全面开发新区,以达到经济的空间均衡。新区的开发,一般也是采取点轴开发的形式,而不是分散投资、全面铺开。这种新旧点轴的不断渐进扩散和经纬交织,将逐渐在空间上形成一个经济网络体系。地区经济开发所以要采取网络开发模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整个区域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时经济的空间均衡即地区差异的缩小,就成为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资金供给对区域经济开发的约束已不像前两个阶段那么明显,区域经济实力己允许或能够全面开发新区,进行大幅度的空间结构调整,以促使区域经济逐步趋向均衡。第二,集聚规模经济是有其限度的,当经济活动在少数点、地带上过度集聚,将会产生一系列的“膨胀病”,如运力紧张、原料燃料供应不足、用地用水困难、环境质t下降、公共服务成本及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迅速增加等,这又将使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超过集聚带来的利益。同时,在国外企业为了分摊风险,正在向多产品、多工厂、分散化方向发展。特别是随着交通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借助于Intemet技术,加强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可以认为网络技术和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产业区位模式,促使经济活动分布逐步由集中走向分散,增长极点开发、点轴开发是以集中化为特征的,网络开发则是以适度的分散化(大分散、小集中)为特征。.在点轴系统比较完善的区域,进一步开发可采用网络开发模式。

网络开发模式论实际上是点轴系统论的进一步发展,是该理论模式的一种表现形式,两者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

2.产业转移和企业迁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是国际间或地区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是一国或地区为实现自身产业进步,在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等因素发生变化后,将处于创新、成熟或衰退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与行业的产品生产、销售、研究开发甚至企业总部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产业转移客观上表现为产业在空间上的移动,既是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改造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