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域法校正第一题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 题库第六章 线性系统校正 习题

自动控制原理 题库第六章 线性系统校正 习题

6-1证明RC 无源超前校正环节 最大超前相角为采用半对数坐标时最大超前相角所对应的频率位于两个转折频率的中间或等于零、极点乘积的平方根,即 6-2某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指标为上升时间0.1r t ≤秒,超调量%16%σ≤,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0.05ssv e ≤。

(a )试问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需要满足什么要求?中频段需要满足什么要求?(b )在s 平面内绘制出能满足设计要求的系统主导极点所在的区域。

6-3某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误差c r e -=,01≥K ,02≥K 。

(a )要求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t t r =)(的稳态误差3.0≤,主导极点的阻尼比707.0≥ξ,调节时间 2.33s t ≤秒(按5%误差考虑),请在s 平面上绘制出满足上述设计要求的闭环极点的可行区域,给出1K 、2K 应满足的条件。

(b )设11=K 、2、10,绘制三种情况下以2K 为可变参数的根轨迹。

(c )设101=K ,确定满足(a )中性能指标的2K 的值。

6-4下图所示为钟摆的角度控制系统,其中被控对象为阻尼为零的二阶系统。

(a )试问控制器()c G s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系统为非条件稳定系统?(b )选用常规调节器,使得系统对阶跃扰动输入w 稳态误差为零,系统还可以做到非条件稳定吗?(c )选用PID 控制器应用根轨迹方法分析p k 、i T 和d k 发生变化时对系统快速性、稳定性的影响。

答案:应用关系12d i TT k T =和12p i TT k T +=容易给出分析结果。

6-5力、转矩的积分为速度、转速,速度、转速的积分为位置、转角,许多重要的运动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可以描述为二重积分器传递函数,即用根轨迹法分析比例控制p k 、比例微分控制(1)p d k k s k s +=+和超前校正(1)(12)k s s ++、(1)(9)k s s ++、(1)(4)k s s ++几种情况下闭环根轨迹的情况和闭环系统的性能。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域分析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域分析法
mn 122
谐振峰值
Am(m) 2
1
12
振荡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L ()2l0 oG g (j) 2l0 o(g 1 n 2 2)24 2 n 2 2
n L()0低频渐近线是零分贝线。
n L ( ) 4 0lo g (/ n) 4 0lo g (T ) n 1 /T
高频段是一条斜率为- 40/dB的直线,和零分
幅频特性的谐振峰值和谐振角频率:
G(ju)
1
(1u2)242u2
d G d (j) u u 0 ,u r 1 22 ( 1 /2 0 .7)0
r n12 2 ( 1/ 20 .7) 0
幅频特性的谐振角频率和谐振峰值:
rn1 22, M r G (jr) 1 /21 2
谐振频率
1 / T , L () 2l0 o1 g2 T 2 2l0 o 1 0 g ( d)B
在频率很低时,对数幅频曲线可用0分贝线近似。
1 / T , L ( ) 2l0 o1 g 2 T 2 2l0 o T g
当频率很高时,对数幅频曲线可用一条直线近似,直
线斜率为-20dB/dec,与零分贝线相交的角频率为 1/T 。
( )
0 0.1 1 10
0 o 0.1 1 10
45o
20
90o
对数坐标刻度图
注意:
➢纵坐标是以幅值对数分贝数刻度的,是均匀的;横 ➢ 坐标按频率对数标尺刻度,但标出的是实际的值, ➢ 是不均匀的。 ——这种坐标系称为半对数坐标系。 ➢在横轴上,对应于频率每增大10倍的范围,称为十 ➢ 倍频程(dec),如1-10,5-50,而轴上所有十倍频 程 ➢ 的长度都是相等的。 ➢为了说明对数幅频特性的特点,引进斜率的概念, ➢ 即横坐标每变化十倍频程〔即变化〕所对应的纵 坐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_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_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频率法校正的基本原理: 利用校正网络的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
改善系统瞬态响应。
校正装置分类
校正装置按 控制规律分
超前校正(PD) 滞后校正(PI)
滞后超前校正(PID)
校正装置按 实现方式分
有源校正装置(网络) 无源校正装置(网络)
有源超前校正装置
R2
u r (t)
i 2 (t)
R1
i1(t)
(aTa s
1)(Tb a
s
1)
滞后--超前网络
L'()
20db / dec
20 lg K c
1 1/ T1 2 1/ T2
设相角为零时的角频率
1
()
a)
20db / dec
5
1 T1T2
90
5 校正网络具有相
5
位滞后特性。
90
b)
5 校正网络具有相位
超前特性。
G( j)
Kc
( jT1
G1 (s)
N (s) C(s)
G2 (s)
性能指标
时域:
超调量 σ%
调节时间 ts
上升时间 tr 稳态误差 ess
开环增益 K
常用频域指标:
开环频域 指标
截止频率: 相角裕度:
c
幅值裕度:
h
闭环频域 指标
峰值 : M p
峰值频率: r
带宽: B
复数域指标 是以系统的闭环极点在复平面
上的分布区域来定义的。
解:由稳态速度误差系数 k v 1应00 有
G( j)
100
j( j0.1 1)( j0.01 1)
100 A()
1 0.012 1 0.00012

电路理论习题解答 第一章

电路理论习题解答 第一章

1.5
u /V
内阻不为零
+ us
R0
I
+
u
RL

伏安关系曲线

I/A 0.15
0
1.5
u /V
注:这里的伏安关系曲线只能在第一象限,原因也是,一旦出了第一象限, u 和 I 的比值就 变为负的了,反推出的 RL 就变为负值了,与题意不符。
V
V
1.5V
1.5V
R 内阻为零时 内阻不为零时
R
1-9 附图是两种受控源和电阻 RL 组成的电路。现以 RL 上电压作为输出信号,1)求两电路的电 压增益(A,gmRL);2)试以受控源的性质,扼要地说明计算得到的结果。
1) 如果不用并联分压(在中学就掌握的东西),当然也可以用两个回路的 KVL 方程和顶部 节点的 KCL 方程,得出上面的 H(jω)的表达式,但是显然这样做是低效的。 2) 事实上,本课程的目的是希望学习者能够根据不同的题目,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中的一 种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因此, a) 只要没有要求,任意的逻辑完整的解题思路都是可取的; b) 学习者可以视自己的练习目的选择一种简单熟悉的方法、或者一种较为系统的方法、 或者多种方法来完成习题。
第一章习题答案 1-1 已知电路中某节点如图,I1=-1A,I2=4A,I4=-5A,I5=6A,用 KCL 定律建立方程并求解 I3 ( 4A )
图 1-1 解:由 KCL 定律:任一集中参数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之和与 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相同。 即: I1+I3+I4+I5=I2 =〉-1+(-5)+6+I3=4 =〉I3=4(A)
1 2

频域校正方法

频域校正方法
为了补偿因超前校正网络的引入而造成系统开环增益的衰减, 必须使附加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a=4.2
s 4.4 1 0.227 s aGc ( s ) 4.2 s 18.4 1 0.0542 s
40 20 0 -20 -40 -60 0 10
10
1
10
2
50 0 -50 -100 -150 -200 0 10
注意:未校正系统具满意动态性能,稳 态性能不满足时,优先采用滞后网络。
三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利用例6-2
45 要求:
kv 30
可见:经滞后校正
3.7 s 1 G c s Ts 1 41s 1
Ts 1
0.09
41
45 并不能满足
再利用
1 0.1 c bT
1 T 41.1s 0.1cb
bT=3.7s,则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
Gc ( s )
1 bTs 1 3.7 s 1 Ts 1 41s
c 2.7rad / s
100 50
(c) 90 arctg(0.1c) arctg(0.2c)
-1 0
c 12rad / s
c 12rad / s
27
10
-1
10
0
10
1
10
2
27
10
10
10
1
10
2
*也可算出 (g ) 180 g 7.07rad / s , c 12rad / s
180 90 arctgc 0.1 arctgc 0.2
6.2dB
对应的频率 m 9s 1这一频率,就是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频率响应法校正步骤如下:
(1)根据给定系统的稳态性能或其他指标求出原系 统的开环增益K
33
一、超前校正 34
一、超前校正
(7)画出超前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验证系统的相 角裕量是否满足要求。
35
超前校正
例6-1 已知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0 (s)
k s(s 1)
若要求系统在 r(t ) t 时,ess 0.083, 400 ,
27
第二节频率响应法校正
1.校正作用
曲线Ⅰ: K小,稳态性能不好.暂态性能满足,稳定性好. 曲线Ⅱ: K大,稳态性能好.暂态性能不满足,稳态性能差. 曲线Ⅲ: 加校正后,稳态、暂态稳定性均满足要求。
2.频率特性法校正的指标
闭环: r,M r, B
3.频率特性的分段讨论
初频段: 反映稳态特性.
中频段: 反映暂态特性, c附近.
t 0
u1
t
dt
K pTd
du1 t
dt
Gs K p
KI d
KDs
()
L()/dB
-20dB/dec
90
20lgKp
20dB/dec
0
0
90
26
第三节 频率响应法校正
用频率响应法对系统进行校正,就是把设计的校正装置串 接到原系统中,使校正后的系统具有满意的开环频率特性和闭 环频率特性。
未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 H(s),在K较小时,闭环系统稳定,而且 有良好的暂态性能,但稳态性能却不能 满足设计要求(如曲线I)。在K较大时。 虽然稳态性能满足要求,但闭环系统却 不稳定(如曲线II)。可见调整K还不能 使闭环系统有满足的性能,还需要加入 串联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的性能如曲 线Ⅲ。该曲线不仅具有稳定性,而且有 良好的暂态性能。

《信号与系统(第四版)》习题详解图文

《信号与系统(第四版)》习题详解图文

故f(t)与{c0, c1, …, cN}一一对应。
7
3.3 设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试问函数组{ξ1(t),ξ2(t),ξ3(t),ξ4(t)}在(0,4)区间上是否 为正交函数组,是否为归一化正交函数组,是否为完备正交函 数组,并用它们的线性组合精确地表示题图 3.2 所示函数f(t)。
题图 3.10
51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52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53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54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55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56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57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题解图 3.19-1
8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题图 3.2
9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解 据ξi(t)的定义式可知ξ1(t)、ξ2(t)、ξ3(t)、ξ4(t)的波形如题 解图3.3-1所示。
题解图 3.3-1
10
不难得到: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可知在(0,4)区间ξi(t)为归一化正交函数集,从而有
激励信号为f(t)。试证明系统的响应y(t)=-f(t)。
69
证 因为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所以

70
系统函数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因此
71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3.23 设f(t)的傅里叶变换为F(jω),且 试在K≥ωm条件下化简下式:
72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73
107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频域分析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频域分析法
例如,惯性环节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L() 20lg | G( j) | 20lg 2T 2 1
arctanT
当=0时,L()=0dB, =0, 曲线起始于坐标原点;当=1/T时, L()=-3dB, =-45;
自动控制原理
30
5-4 频域稳定性判据
一、映射定理
闭环特征函数 F(s)=1+G(s)H(s)
T
如果τ>T,则∠G(j)>0°,极坐标曲线在第Ⅰ象限变化;如果τ<T, 则∠G(j)<0°,极坐标曲线在第Ⅳ象限变化,如图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
16
5.3.2 对数坐标图
通过半对数坐标分别表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图形, 称为对数坐称图或波德(Bode)图。
1.对数坐标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由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两部分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C(s) G(s)
R(s)
假定输入信号r(t)为
r(t) Asint
R(s) L[ Asint] A
A
s 2 2 (s j)(s j)
自动控制原理
7
G(s)
K (s z1 )(s z2 )(s zm ) (s s1 )(s s2 )(s sn )
nm
2j
AG( j) sin(t )
B sin(t )
G( j ) G( j ) e jG( j) G( j) e j

G( j) G(s) s j
这里的结论同RC网络讨论的结果是一致的。
自动控制原理
10
5.3 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
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极坐标图、对数坐 标图和对数幅相图,现分述如下。
所以K=10。因此,所求开环传递函数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第 4 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第 4 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比较式( 4-5 )和式( 4-6 )可知, A ( ω )和 φ ( ω )分别是 G ( j ω )的幅值 G ( j ω ) 和相角∠ G ( j ω )。这一结论非常重 要,反映了 A ( ω )和 φ ( ω )与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本质关系, 在线性定常系统中具有普遍性。
第 4 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第 4 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4. 2 频率特性的图示法
工程中常用的频率特性的图示法有以下三种。 1. 频率特性曲线 频率特性 曲 线 包 括 幅 频 特 性 曲 线 和 相 频 特 性 曲 线。幅 频 特 性 是 频 率 特 性 幅 值︱ G (j ω )︱ 随 ω 的变 化规律;相频特性描述的是频率特性相角 ∠ G ( j ω )随 ω 的 变化规律,如图 4-4 ( a )所示。
时域分析法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但实际系统往往都 是高阶的,求解高阶系统的微分方程以及按时域指标进行设 计并非易事。频域分析法能比较方便地由频率特性来确定系 统性能。当系统的传递函数难以确定时,可以通过实验法确 定频率特性。
第 4 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4. 1 频 率 特 性
4. 1. 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首先以图 4-1 所示的 RC 滤波网络为例,建立频率特性
(3 )有关传递函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对频率特性同样适 用。
(4 )频率特性虽然是用系统稳态响应定义的,但可以用来 分析系统全过程的响应特性,这一点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加 以证明。
第 4 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图 4-3 频率特性、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之间的关系
第 4 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5 )频率特性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 传递函数表示的是系统或环节传递任意信号的性能,而 频率特性则表示系统或环节传递正弦信号的能力,并且有 3 个要素,即同频率、变幅值、相位移。因此,对于稳定的系 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求出其输出量的各个物理参数。即 在系统的输入端施加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然后测量系统的 输出稳态响应,再根据幅值比和相位差作出系统的频率特性 曲线。对于不稳定系统,输出响应稳态分量中含有由系统传 递函数的不稳定极点产生的呈发散或振荡的分量,所以不稳 定系统的频率特性不能通过实验方法确定。

控制工程基础第五章——校正

控制工程基础第五章——校正

三 系统常用校正方法(2)
前馈校正 (复合控制)
对输入的
对扰动的
系统校正的基本思路
系统的设计问题通常归结为适当地设计串 联或反馈校正装置。究竟是选择串联校正还是 反馈校正,这取决于系统中信号的性质、系统 中各点功率的大小、可供采用的元件、设计者 的经验以及经济条件等等。
一般来说,串联校正可能比反馈校正简单, 但是串联校正常需要附加放大器和(或)提供隔离。 串联校正装置通常安装在前向通道中能量最低的地方。 反馈校正需要的元件数目比串联校正少,因为反馈校 正时,信号是从能量较高的点传向能量较低的点,不 需要附加放大器。
显然不满足要求。
令 20lgG(j0)0 或 G0(j0) 1 可求得ω0,再求得γ。

☆ 超前校正设计的伯德图
☆ 超前校正设计⑵
☆ 超前校正设计⑶
⒊确定超前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相位角
m4 52 75 23
⒋确定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①确定参数α ②确定ωm
1 1 s sii n n m m1 1 s sii2 2n n 3 32.28
PID 传递 函数
G c(s)U E ((s s))K PK I1 sK D s
Gc(s)KP(1T1IsTDs)
KP——比例系数;TI——积分时间常数; TD——微分时间常数
二 PID控制器各环节的作用
比例环节 积分环节 微分环节
即时成比例地反映控制系统的偏差 信号,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 生控制作用,以减少偏差。
为了充分利用超前装置的最大超前相位角,一般取校正后系统的
开环截止频率为 0 m 。故有 Lc(m)L(0 ' )0d B
于是可求得校正装置在ωm处的幅值为
2 lG 0 g c (jm ) 1 l0 g 1 l2 0 g .2 3 8 .5 d8 B最后得校正装置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域分析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域分析法
一 由传递函数求系统的频率响应
第19页/共187页
频率特性
对应的幅值和相角:
同理,可求得对应于2的|G(j2)|和(j2) 。
若对取所有可能的值,则可得到一系列相应的幅值和相位。 其中幅值随频率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称为系统的幅频特性。 相角随频率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称为系统的相频特性。
第20页/共187页
每当ω增加十倍, L(ω)减少20dB负20分贝十倍频程 -20dB/ dec
第34页/共187页
5-3典型环节和开环系统频率特性
第35页/共187页
积分环节L(ω)
[-20]
[-20]
[-20]
第36页/共187页
5-3典型环节和开环系统频率特性
三、微分环节
幅频特性与ω成正比,相频特性恒为90°
第12页/共187页
5-2频率特性
以RC网络为例,说明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取拉氏变换,求网络的传递函数
如果输入为正弦量:
由电路分析,电路达到稳态时,输出也是以ω为角频率的正弦量。
在传递函数中G(s)中,只要令s=jω,则可由⑴式得到⑵式。
第13页/共187页
5-2频率特性
控制系统的三种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可以相互转换,它们的关系见右图。
交接频率将近似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分为二段:低频段和高频段。
第41页/共187页
惯性环节G(jω)
φ(ω) = -tg-10.5 ω
ω
0
0.5
1
2
4
5
8
20
φo(ω)
A(ω)
0
1
-14.5
0.97
-26.6
0.89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第一次课)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第一次课)

autocumt@
18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 常俊林
ω =1
1 12 + 2 2 e
(− tg
−1 1 2
)j
= 0 . 45 e
− 26 .6 o
c ss (t ) = 2 ⋅ 0 .45 sin t + 30 o − 26 .6 o = 0 .9 sin t + 3 .4 o
autocumt@ 13
(
)
(
)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 常俊林
c(t ) = b1e
− s1t
+ ... + bn e
− sn t
+c1e
− jωt
+ c2e
jωt
css (t ) = c1e
− jωt
+ c2 e
jωt
其中: 其中
c1 = C ( s)( s + jω ) s = − jω
Aω = G ( s) ⋅ ( s + j ω ) s = − jω ( s + jω )( s − jω )
[ a (ω ) c (ω ) + b (ω ) d (ω )] + j[ b (ω ) c (ω ) − a (ω ) d (ω )] = c 2 (ω ) + d 2 (ω )
autocumt@ 9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 常俊林
5-1 频率特性
b(ω )c(ω ) − a(ω )d (ω ) ϕ (ω ) = arctg a(ω )c(ω ) + b(ω )d (ω )
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控制原理
r (t ) = 2 sin(t + 30 )

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一、选择1.频域串联校正方法一般适用于()A. 单位反馈的非最小相角系统;B. 线性定常系统;C. 单位反馈的最小相角系统;D. 稳定的非单位反馈系统。

解:C2.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G(s)=s(0.5s+1)(0.1s+1)其相角裕度为() A.20γ= B.0γ= C.10γ=- D.40γ=解:B3.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6G(s)=s(s +4s+1),当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5(s+1)G(s)=s+5时,系统的相交裕度,剪切频率将() A. 相交裕度增大,剪切频率减小 B. 相交裕度减小,剪切频率减小C. 相交裕度增大,剪切频率增大D. 相交裕度减小,剪切频率增大解:C4.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将使系统()A. 相角裕度减小 B.超调量增大 C.系统响应速度减慢 D.抗噪声能力减弱解:D5. 引入串联滞后校正将使系统()A. 稳态误差减小B.高频响应加强C.剪切频率后移D.相角裕度减小解:A二、是非题1.只有当稳态误差随时间变化时,微分控制才会对系统的稳态误差起作用。

()2.比例微分校正装置是一个低通滤波器。

()3.高通滤波器在高于某一频率范围使给系统一个负相移。

()4.无源校正装置都具有衰减特性。

()5.设计校正装置时,以系统的稳态误差为主要条件,兼顾系统的赞态特性,确定系统的期望特性的低频段。

()解:1.对 2.错 3.错 4.对 5. 对三、简答题1.PD属于什么性质的校正?它具有什么特点?答:超前校正。

可以提高系统的快速性,改善稳定性。

2.有源校正装置与无源校正装置有何不同特点,在实现校正规律时它们的作用是否相同?答:无源校正系统的特点是简单,但要达到理想的校正效果,必须满足输入阻抗为零啊,输出阻抗为无限大的条件,否则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

且无源校正网络都有衰减性。

而有源装置多是由直流运算放大器和无源网络构成,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3. 如果I 型系统经校正后希望成为II 型系统,应采取那种校正规律才能满足要求,并保证系统稳定?答:采用比例-积分校正可使系统由Ι型转变为Ⅱ型。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试题第五章习题及答案-2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试题第五章习题及答案-2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练习题及答案—-25—12 已知)(1s G 、)(2s G 和)(3s G 均为最小相角传递函数,其近似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5—79所示。

试概略绘制传递函数 G s G s G s G s G s 412231()()()()()=+的对数幅频、对数相频和幅相特性曲线.解:(1) L K 11204511()lg .ω== ∴=K 1180则: G s K 11()=(2) G s K s s 22081()(.)=+20201022lg /lg K K ω== , K 21= (3)L K K 333202001110()lg lg .ωω===s s K s G K 9)(,9111.01333====∴(4) G s G G G G 412231()=+ 将G G G 123,,代入得:G s s s 41801251()(.)=+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如图解5—12(a )所示,幅相特性曲线如图解5—12(b)所示:图解5—12 (a) Bode图 (b) Nyquist图5-13试根据奈氏判据,判断题5—80图(1)~(10)所示曲线对应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已知曲线(1)~(10)对应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按自左至右顺序)。

题号开环传递函数P N NPZ2-=闭环稳定性备注1 G sKT s T s T s()()()()=+++1231110 -1 2 不稳定2 G sKs T s T s()()()=++12110 0 0 稳定3 G sKs Ts()()=+210 —1 2 不稳定4 G s K T s s T s T T ()()()()=++>12212110 0 0 稳定 5 G s K s ()=30 -1 2 不稳定 6 G s K T s T s s ()()()=++123110 0 0 稳定 7 G s K T s T s s T s T s T s T s ()()()()()()()=++++++5612341111110 0 0 稳定 8 G s KT s K ()()=->1111 1/2 0 稳定 9 G s KT s K ()()=-<1111 0 1 不稳定 10G s Ks Ts ()()=-11—1/22不稳定5-14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试根据奈氏判据,确定其闭环稳定的条件:)1)(1()(++=s Ts s Ks G ; )0,(>T K(1)2=T 时,K 值的范围; (2)10=K 时,T 值的范围; (3)T K ,值的范围.解 [])()()1)(1()1()1()1)(1()(2222ωωωωωωωωωωωY X T T j T K jT j j K j G +=++-++-=++=令 0)(=ωY ,解出T1=ω,代入)(ωX 表达式并令其绝对值小于111)1(<+=T KTT X得出: T T K +<<10 或 110-<<K T(1)2=T 时,230<<K ;(2)10=K 时,910<<T ;(3)T K ,值的范围如图解5—14中阴影部分所示。

频 域 法 校 正

频 域 法 校 正

西安石油大学课程设计电子工程学院电气专业0905 班题目频域法校正学生邓康指导老师魏娜二○一一年十二月《自动控制理论Ⅱ》《自动控制理论Ⅱ》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任务书 (2)2.设计内容和思想 (4)3.MATLAB中完整的编程 (9)4.设计结论 (10)5.设计总结 (11)6.参考文献 (12)(二)设计内容及思想 :2.1设计内容:4.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2.0()(20+=s s Ks G ,试用Bode 图设计方法对系统进行超前串联校正设计,使系统校正后满足: ⑴在单位斜坡信号下的K =10rad/s ; ⑵开环系统剪切频率ωc ≥20rad/s 。

2.2设计思想:2.2.1求满足要求的系统开环增益K :题目中已经给出 ,故取K=10rad/s 则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2.0(10)(20+=s s s G2.2.2做校正前系统的Bode 图与阶跃响应曲线,观察其是否满足题目要求:检查原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是否满足题目要求并观察其阶跃响应曲线的形状 在程序文件方式下执行如下MA TLAB 程序 %MATLAAB PROGRAMLclear K=10; n1=1;d1=conv(conv([1 0],[1 0]),[0.2 1]); s1=tf(K*n1,d1); figure(1); margin(s1);hold on figure(2);10101010Frequency (rad/s)M a g n i t u d e (d B)P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Gm = -Inf dB (at 0 rad/s) , Pm = -30.4 deg (at 2.94 rad/s)10101010Frequency (rad/s)00.51 1.52 2.53 3.54-4-2246810Step ResponseTime (sec)A m p l i t u d e图二 未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由图可知,系统校正前,剪切频率 Wc = 2.94rad/s < 20rad/s,不满足要求,所以系统需要校正。

频域校正法

频域校正法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课程设计题目1题目 频域法第一题某单位负反馈系统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s)=)2(9+s s ,设计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角裕量γ≥45°,截止频率ωc 不小于4rad/s 。

2要求(1) 程绘制原系统的Bode 图,并计算出原系统的幅值裕量及相角裕量; (2)选择较正方式,进行校正装置设计,得出相应的校正装置的参数; (3)编程绘制校正后的系统Bode 图,并计算出校正装置的幅值裕量及相角裕量;(4)整理设计结果,提交设计报告。

二 设计思想及内容1 设计思想当系统的性能指标已幅值裕量、相位裕量和误差系数等频域指标出现时,运用频域法分析设计是很方便的。

运用频域法进行校正,其目的是改变系统频域特性,是校正后系统的频域特性拥有合适的低中频和高频特性,及足够的稳定裕量,从而满足设计性能指标。

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串联校正装置是带有单零、极点的滤波器。

若其零点比极点更靠近原点,则称为PD 校正,反之,则是PI 校正,另外还有PID 校正。

2设计内容本题为设计超前校正,其目的是产生超前相角,用于补偿系统固有部附近的相角滞后,以提高相角稳定裕量,改善系统动态性能,达分在ωc不小于4rad/s。

到设计要求:相角裕量γ≥45°,截止频率ωc三设计步骤1)做原系统的Bode图做原系统的Bode图,检查是否满足题目要求性能指标与要求。

在程序文件方式下执行如下MATLAB程sh1.m%sh1.mcleark=9;n1=1;d1=conv([1,0],[1,2]);s1=tf(k*n1,d1); %原系统传递函数figure(1);margin(s1) %输出原系统Bode图程序运行后,得到图5-1所示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及其性能指标值Bode DiagramGm = Inf dB (at Inf rad/sec) , Pm = 36.7 deg (at 2.69 rad/sec)Frequency (rad/sec)-80-60-40-2002040M a g n i t u d e (d B )10-110101102-180-135-90P h a s e (d e g )图 5-1原系统Bode 图 由图5-1可得原系统频域性能指标:幅值稳定裕度:h=∞dB -π穿越频率:ωg =∞ rad/s ,相角稳定裕度:γ=36.7° 剪切频率:ωc =2.69rad/s可知系统校正前,相角稳定裕度:γ=36.7<45°,剪切频率:ωc =2.69rad/s <4 rad/s ,都未满足要求,原系统需要校正。

第5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重点与难点一、基本概念1.频率特性的

第5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重点与难点一、基本概念1.频率特性的

·145·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重点与难点一、基本概念 1. 频率特性的定义设某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系统输出的稳态分量为同频率的正弦函数,其振幅与输入正弦信号的振幅之比)(ωA 称为幅频特性,其相位与输入正弦信号的相位之差)(ωϕ称为相频特性。

系统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之间有着以下重要关系:ωωj s s G j G ==|)()(2. 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用曲线来表示系统的频率特性,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1)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奈奎斯特(Nyquist )曲线或极坐标图。

它是以ω为参变量,以复平面上的矢量表示)(ωj G 的一种方法。

(2)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又称伯德(Bode )图。

这种方法用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横坐标为ω,按常用对数lg ω分度。

对数相频特性的纵坐标表示)(ωϕ,单位为“°”(度)。

而对数幅频特性的纵坐标为)(lg 20)(ωωA L =,单位为dB 。

(3)对数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尼柯尔斯曲线。

该方法以ω为参变量,)(ωϕ为横坐标,)(ωL 为纵坐标。

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及最小相位系统 (1)惯性环节: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1)(+=Ts s G 其频率特性 11)()(+===j T s G j G j s ωωω·146·对数幅频特性 2211lg20)(ωωT L +=(5.1)其渐近线为⎩⎨⎧≥-<=1 )lg(2010)(ωωωωT T T L a (5.2) 在ωT =1处,渐近线与实际幅频特性曲线相差最大,为3dB 。

对数相频特性)(arctg )(ωωϕT -= (5.3)其渐近线为⎪⎩⎪⎨⎧≥︒-<≤+<=10 90101.0 )lg(1.0 0)(ωωωωωϕT T T b a T a (5.4)当ωT =0.1时,有b a b a -=+=1.0lg 0 (5.5)当ωT =10时,有b a b a +=+=︒-10lg 90 (5.6)由式(5.5)、式(5.6)得︒=︒-=45 45b a因此:⎪⎩⎪⎨⎧≥︒-<≤︒-<=10 90101.0 )10lg(451.0 0)(ωωωωωϕT T T T a (5.7)(2)振荡环节: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0 121)(22<<++=ξξTs S T s G·147·其频率特性)1(21|)()(22ωωξωωT j Ts s G j G j s -+=== 对数幅频特性2222224)1(lg 20)(ωξωωT T L +--= (5.8)其渐近线为⎩⎨⎧≥-<=1)lg(4010)(ωωωωT T T L a (5.9) 当707.0<ξ时,在221ξω-=T 处渐近线与实际幅频特性曲线相差最大,为2121lg20ξξ-。

频域法校正——精选推荐

频域法校正——精选推荐

频域法校正摘要:根据被控对象及给定的技术指标要求,设计自动控制系统,既要保证所设计的系统有良好的性能,满足给定技术指标的要求,还要考虑给定方案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本设计给出了在指定的技术指标下,对控制系统的设计。

在对系统进行校正的时,采用了波特图的串联滞后—超前校正,对系统校正前后的性能作了分析和比较,并用MATLAB进行了绘图和仿真。

对已校正系统的高频特性有要求时,采用频域法校正较其它方法更为方便。

关键词:控制系统;校正;Bode图;MATLAB;前言如果系统设计要求满足的性能指标属频域特征量,则通常采用频域校正方法。

在开环系统对数频率特性基础上,以满足稳态误差、开环系统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等要求为出发点,进行串联校正的方法。

在伯德图上虽然不能严格定量地给出系统的动态性能,但却能方便地根据频域指标确定校正装置的形式和参数,特别是对已校正系统的高频特性有要求时,采用频域法校正较其它方法更方便。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兼有滞后校正和超前校正的优点,当待校正系统不稳定,且要求校正后系统的响应速度、相角裕度和稳态精度要求较高时,应采用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滞后—超前网络的超前部分来增大系统的相角裕度,同时利用滞后部分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

1 设计目的(1)掌握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对控制系统相角裕度、幅值裕量度的求取方法。

(3)掌握利用Bode图对控制系统分析的技能。

(4)提高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

2 设计任务书2.1设计任务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00.00110.51G s s s s =++ ,设计系统使相角裕量65r ≥ ,幅值裕量34h dB =。

2.2设计要求(1) 编程绘制原系统的Bode 图,并计算出原系统的幅值裕量及相角裕量; (2)选择校正方式,进行校正装置的设计,得出相应的校正装置的参数; (3)编程绘制校正装置的Bode 图,并计算出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量及相角裕量;(4)整理设计结果,提交设计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石油大学课程设计
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
自动化1203班
题目频域法校正第一题
学生魏晴晴
指导老师陈延军
二○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1 任务书........................................................3
2 设计思想及内容............................................... 4
3 编制的程序................................................... 4
3.1运用MATLAB编程.........................................4
3.2 MATLAB的完整编程.......................................10
3.3在SIMULINK中绘制状图...................................12 4结论..........................................................13 5 设计总结.....................................................13 参考文献........................................................14
《自动控制理论Ⅱ》
课程设计任务书
系统的相角裕量≥°,截止频率不小于。

2设计内容及思想:
(1)设某单位负反馈系统,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9/s(s+2),试
设计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角裕量≥45°,截止频率不小于4rad/s。

(2)设计思想:绘出伯德图,利用MATLAB软件对系统进行串联超前校正,分析系统未校正前的参数,再按题目要求对系统进行校正,计算出相关参数,看是否满足题目要求。

判断系统校正前后的差异。

3编制的程序:
3.1运用MATLAB编程:
(1)校正前程序:
clear
k=9; %系统的开环增益
n1=1;
d1=conv([1 0],[1 2]);
s1=tf(k*n1,d1); %求系统的开环传函
figure(1);
margin(s1);hold on %画出原系统的幅值相角频域Bode图
figure(2);
sys=feedback(s1,1);
step(sys); %画出原系统开环传函的单位阶跃响应
程序运行后,可得到如图3-1所示未校正的系统的波特图,还有如图3-2未校正的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由图3-1可知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图3-1 未校正系统的波特图
图3-2 未校正的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幅值稳定裕度:h=∞dB–π穿越频率:=∞rad/s
相角稳定裕度:γ=36.7°剪切频率
=2.69rad/s
(2)求超前校正装置的传函:
由于系统的开环剪切频率=2.69rad/s<4.4rad/s,所以必须对系统进行超前校正。

设超前校正装置的传函:,
传递函数程序:
设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已知=4.4rad/s已知,可以根据来计算 a , T的值。

L()=10*log(1/a); ①
而L()=20*log(k/(0.2*^3))
将=4.4rad/s带入①式便可以求得a的值;
而=1/(sqrt(a)*T);②
将得到的a和已知的的数值带入②式便可以得到T的值。

根据所得到的a和T,将其带入设得的校正系统的传递函数,便可以求得校正系统的传递函数。

具体编程步骤如下:
=4.4;
L=bode(s1,)
L =0.408
>> L=20*log10(L) %求出校正曲线在等于45rad/s处的值
L=-7.78
>> a=10^(0.1*L) %求取a的值
a = 0.154
>> T=1/(*sqrt(a)) %求取T的值
T = 0.5791
>> nc=[T,1]; %求取校正系统的传递函数
dc=[a*T,1];
sysc=tf(nc,dc) ;
Transfer function: %系统的校正传函
0.5791s + 1
--------------
0.08918s + 1
(3)校正后程序:
clear
k=9;
n1=1;
d1=conv([1 0],[1 2]);
s1=tf(k*n1,d1); %求原系统的开环传函
figure(1);
margin(s1);hold on %画出原系统的幅值相角频域Bode图
figure(2);
sys=feedback(s1,1);
step(sys); %画出原系统开环传函的单位阶跃响应n2=[0.5791 1];
d2=[0.08918 1];
s2=tf(n2,d2); %求校正传函
sys=s1*s2; %求取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
figure(1);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 Bode图及频域性能
margin(sys);hold on
figure(2);
sys=feedback(sys,1);
step(sys)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程序运行后,可得到如图3-3所示校正后的系统的波特图,还有如图3-4校正后的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由图3-3可知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图3-3 校正后系统的波特图
图3-4 校正后的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幅值稳定裕度:h=∞dB–π穿越频率:=∞rad/s
相角稳定裕度:γ=70.1°剪切频率
=4.83rad/s
3.2 MATLAB的完整编程:
实现用频域法对系统进行串联超前校正设计的完整编程如下:
clear
k=9; %系统的开环增益
n1=1;
d1=conv([1 0],[1 2]);
s1=tf(k*n1,d1); %求系统的开环传函
figure(1);
margin(s1);hold on %画出原系统的幅值相角频域Bode图figure(2);
sys=feedback(s1,1);
step(sys); %画出原系统开环传函的单位阶跃响应
=4.4;
L=bode(s1,);
L=20*log10(L);
a=10^(0.1*L);
T=1/(*sqrt(a));
nc=[T,1]; %求取校正系统的传递函数
dc=[a*T,1];
sysc=tf(nc,dc) ;
clear
k=9;
n1=1;
d1=conv([1 0],[1 2]);
s1=tf(k*n1,d1); %求原系统的开环传函
figure(1);
margin(s1);hold on %画出原系统的幅值相角频域Bode图figure(2);
sys=feedback(s1,1);
step(sys); %画出原系统开环传函的单位阶跃响应n2=[0.5791 1];
d2=[0.08918 1];
3.3在SIMULINK中绘制状态图:
1)校正前:
图3-5 SIMULINK中校正前仿真图
图3-6 SIMULINK中校正前的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2)校正后:
图3-7 SIMULINK中校正后仿真图
图3-8 SIMULINK中校正后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4 结论:
通过用MATLAB对该题进行串联超前校正的解析,求得各项参数校正前为:
幅值稳定裕度:h=∞dB–π穿越频率:=∞rad/s 相角稳定裕度:γ=36.7°剪切频=2.69rad/s
校正后为:
幅值稳定裕度:h=∞dB–π穿越频率:=∞rad/s
相角稳定裕度:γ=70.1°剪切频率=4.83rad/s 校正前系统不稳定,各参数不符合要求,校正后各参数系统稳定,并且各参数符合题目要求。

校正后系统稳定性提高。

5 设计总结:
在做这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使我对MATLAB软件的使用熟悉了一些,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以及应该如何使用MATLAB软件对系统进行基本的分析。

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根据软件分析得到的参数与题目要求对照就可以判断出来,如果不稳定就可以再进行相关校正的设计使系统满足题目要求从而达到稳定。

通过这次设计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对MATLAB软件学习的不足,也知道了自动控制在社会应用中很广泛,熟练的运用MATLAB可以方便快捷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学到了如何设计一个自己要求的系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多练习增强自己的独立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指导书。

薛朝妹霍爱清西安石油大学。

[2]《自动控制理论》教材。

汤楠霍爱清石油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