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
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翻译
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翻译《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是高中语文要学习的重要文言文篇目,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翻译(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05)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课文详解+教案设计
(05)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文分析本文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是《左传》中的名篇之一。
它记述的是该年(前630)九月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心胸和爱国精神,以及他机智善辩,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全文共4段。
第1段写晋、秦围郑。
晋、秦围郑,有其背景。
文中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无礼于晋”指的是鲁僖公二十三年(前637),晋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出亡至郑国,郑文公未以礼相待。
“贰于楚”的情况则要复杂一些。
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晋国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而郑国在这场战争中出兵帮助楚国,因此与晋国结怨。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在践土(在今河南原阳西南,当时属郑地)大会诸侯,郑国也参加了。
次年夏,晋文公派大夫狐偃(即子犯)在翟泉会盟鲁、秦、齐、陈等诸侯,重温践土之盟,但郑国这次没有前来,因此诸侯共同谋划讨伐郑国。
鲁僖公三十年春,晋国已向郑国出兵,但仅仅是试探性的(根据《左传·僖公三十年》的说法,是“观其可攻与否”)。
是年九月甲午,晋国联合秦国对郑国形成合围,郑国这样一个“千乘之国”陷入了“摄乎大国之间”的境地,而且已是兵临城下,危在旦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晋、秦围郑,但主要是由于晋国想要报复郑国,与秦国自身关系不大,秦国出兵,只是由于与晋国的良好关系以及自身扩张的需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劝退秦军创造了可能;同时,晋、秦两国军队并未合兵一处,也为烛之武分化对手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2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
郑国军事实力远逊晋、秦,只能通过外交途径来解除危机。
佚之狐向郑文公推荐了烛之武,并且认为“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可见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和信任。
但烛之武并未直接应允担此重任,而是先表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暗示自己年轻时未受重用,并流露出些许委屈、牢骚和怨愤。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及翻译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及翻译《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是高中语文要学习的重要文言文篇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及翻译1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的翻译(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6篇)
整体感知
归纳文言字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
)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
(3)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
整体感知
2.古今异义
(1)敢以烦执事
(2)以为东道主
古:您,对对方的敬称 今:主管事物的人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主人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3.准确理解和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
4.分析烛之武的形象特点
初识课文
左丘明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 故称左丘明。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 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 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他的《左氏春秋》和《国语》两部史学巨著,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 原始资料。由于所写作品史料详实,文笔生动,他被誉为“百家文字 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氾南( fán )
佚之狐( yì )不知( 源自hì)共其乏困( gōng )
夫晋 ( fú )
秦伯说( yuè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fú ) 使杞子、逢孙戍之( qǐ ) ( páng)
无能为也矣( wéi ) 若不阙秦( quē ) 夜缒而出( zhuì)
整体感知
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整体感知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 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 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 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 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 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逐字稿教案
一、教案概述《烛之武退秦师》逐字稿教案旨在帮助高中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对烛之武退秦师这一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领略古人的智慧,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案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的逐字解析、背景知识介绍、重点难点分析、课堂讨论和拓展练习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烛之武退秦师》的基本内容,了解相关历史背景,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逐字解析,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文本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珍惜和平。
三、教学重点1. 课文《烛之武退秦师》的字词解析。
2. 烛之武的智谋及其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
3. 古代战争的特点和启示。
四、教学难点1. 古代汉语词汇的理解。
2. 烛之武退秦师背后的历史背景及政治智慧。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烛之武退秦师》。
2. 参考资料:关于烛之武、秦师的历史文献,相关成语典故。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
教案内容待补充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字解析:对课文进行逐字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文本分析:分析烛之武的智谋,引导学生探讨烛之武如何运用智慧退秦师。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拓展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激励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激发学习积极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高中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赏析《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里的散文名篇,也是高中语文重点文言文篇目,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赏析(一)两起两收的对称美纵览全篇,首先会感到行文布局谋篇的对称美,。
全文共计五个自然段,根据事件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二自然段为第一层(略写),第三自然段为第二层(详写),四五自然段为第三层(略写),整体呈现“二一二”的结构布局。
第一自然段写“攻”:秦晋联合,大军围郑,来势汹汹,锐不可挡;郑国岌岌可危,朝夕难保。
第二自然段述“守”:国难当头,命悬一线,郑国君臣惊慌失措,一筹莫展,烛之武临危受命,勇赴国难。
这两个自然段分别从矛盾冲突的双方入手,写“攻”述“守”,秦晋联合而郑国孤危。
中间一段是全文主脑部分,详叙烛之武游说秦伯、离间秦晋,晓之以弊,诱之以利,娓娓道来,步步进逼,说得秦伯心悦诚服,从而改弦易辙。
末尾两段分别从秦晋双方落笔,先写秦方背晋盟郑,班师回朝;再写晋方审时度势,因孤立无援只好撤兵后退。
前面是秦晋联合而郑国孤危,结尾是秦晋背约,秦郑结盟而孤立晋国。
两段起,两段收,首尾简洁,中间饱满,呼应对称,精警圆美。
(二)离合变幻的对称美秦晋联盟,貌合神离,松散虚幻,缺乏坚实的结盟基础和统一的指挥调度,这从第一自然段的简洁叙事可以看得出来。
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二者全属晋郑宿怨而与秦无关,秦军不过是作为盟友援军被牵扯进来,为秦晋所用而已。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围攻郑国,秦晋驻军又分列两处,且相距遥远。
从空间上来讲,这也就为下文烛之武的离间秦晋及秦郑的秘密接触不易为晋人及时掌握提供了可能,也从侧面说明秦晋围郑缺乏周密的军事部署和统一的指挥调度,很有可能是利令智昏,各有所图。
至于主体部分写到烛之武离间成功更是证明了秦晋结盟的脆弱松散,不堪一击。
相反,郑国君臣内部力量的整合配置就大不相同。
高中语文课件:《烛之武退秦师》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 也篇第六·第二十七章》)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八佾篇第三·第十七章》)
语文能力风暴
烛
之《
武左
退传
秦 师
》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 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 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分析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婉言相劝——换位思考利于听
虽然烛之武年岁已高,但在秦穆公眼前岂敢倚老卖老, 婉言以说,处处换位思考:“郑既知亡矣”“敢以烦执 事”“君知其难也”“君之所知也”“唯君图之”。侃侃 而谈,不卑不亢,不刺激对方,创造和谐的谈话氛围。这 样的沟通方式秦穆公怎能不爱听,又怎能不依计行事。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 佾篇第三·第一章》)
展喜犒师
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境,展 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 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 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太 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 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 阚,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继位,诸侯之盟曰:‘其率桓之功。’ 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 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 齐侯游说艺术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2《烛之武退秦师》朗读精讲+知识点《左传》
2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回放】烛之武退秦师①晋侯、秦伯②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③,且贰于楚④也。
晋军函陵⑤,秦军氾(fán)南。
佚之狐⑦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⑧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⑨曰:“臣之壮⑩也,犹⑪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⑫。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⑬,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⑭。
然⑮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⑯。
【注释】①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0年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烛之武,郑国大夫。
②【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③【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出亡过郑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以,因为,④【貳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⑤【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现在河南新郑北。
⑥【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⑦【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⑧【若】假如。
⑨【辞】推辞。
⑩【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⑪【犹】尚且。
⑫【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已,同“矣”语气词。
⑬【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⑭【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过,过错。
⑮【然】然而。
⑯【许之】答应了这件事。
许,答应。
夜缒①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②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③。
越国以鄙远④,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⑦,行李⑧之往来,共其乏困⑨,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⑩,许君焦、瑕⑪,朝济而夕设版焉⑫,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⑬,又欲肆其西封⑭,若不阙秦⑮,将焉取之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⑰。
烛之武退秦师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其实就像一杯热腾腾的茶,喝着喝着就暖了心。
话说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国家之间就像邻居家吵架,随时都可能打起来。
这个烛之武可不是什么寻常人,听说他聪明伶俐,嘴巴也挺厉害,简直是个“口才大师”。
当时,秦国的军队大举进攻,真是来势汹汹,搞得大家都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哎,你想啊,烛之武心里可不安宁。
他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的秦军,心想这可怎么办呢?这帮家伙个个都是膀大腰圆,气势汹汹,简直像要把他们给吃了。
可他不慌,脑袋一转,灵光一现,突然想到了一个妙计。
于是,他立马决定去找秦国的统帅,试试能不能把这群大哥们给劝退。
这一路上,烛之武可真是拼尽全力,心里不断琢磨着如何把话说得更好。
到了秦军营地,他看见那位统帅,心里打鼓,嘴边却挂着微笑。
他说:“大哥,你们也知道,我们这些小地方可不是你们的对手。
咱们打仗没啥意思,不如咱们来场经济合作?我这儿有很多好东西,绝对让你们心动。
”听到这话,秦军统帅一愣,心里瞬间被好奇占据。
烛之武继续说:“你看,现在打仗也费钱,杀人也不合算,不如咱们来场和平谈判,双方都能赚点好处。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简直像个推销员,把他的想法推销得淋漓尽致。
秦军统帅听着,慢慢露出了笑容,心里估计也在琢磨这个主意。
毕竟,打仗可没啥好处,真正的赢家是谁?大概也就是那些坐在后面数钞票的人。
然后,烛之武开始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打仗的坏处。
他说:“你看啊,打仗就像冬天的雪,覆盖了万物,但最后只留下冰冷的伤痛。
咱们要的是和平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话一出,秦军统帅忍不住点头,似乎被打动了。
心里那个犹豫呀,简直比鸡蛋碰石头还复杂。
烛之武一鼓作气,拿出更大的牌,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他们家乡的美好,什么青山绿水,什么和睦相处,简直把人说得心痒痒。
他像是把春天的阳光洒在了大地上,让人觉得温暖又美好。
那位统帅最终被他的话感动了,心想:“这小子说得倒也有道理,打仗打得那么惨,何必呢?”就这样,经过一番口舌之争,烛之武不仅成功把秦军劝退,还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回去了。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词语考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虚词意义)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词语考点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夜: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朝:表时间,在早上)③既东封郑(东:表处所,在东边)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西:在西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二、一词多义1、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二”的大写,指两个国君。
《左传·隐公元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其内任卿贰以上。
副职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那些在朝中担任正副部长以上的。
贰则疑惑。
不专一《荀子·解蔽》一心二用就会学不明白。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离心,背叛《左传》诸侯的财物,都聚集在晋国,那么诸侯就会叛离。
不迁怒,不贰过。
再,重复。
《论语·雍也》心中有怒气不要迁怒他人,也不犯同样的过错。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烛之武退秦师》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2、鄙蜀之鄙有二僧。
边邑,边远的地方《为学》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文学背景、主题及人物形象。
2.分析烛之武的辩才与智谋,感受其语言的魅力。
3.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烛之武的语言艺术和智谋,把握文章主题。
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烛之武的辩才与智谋,体会其语言魅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相关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烛之武退秦师》,了解相关背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烛之武这个人吗?他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指导。
(三)课堂讲解1.讲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文学背景和主题。
2.分析烛之武的语言艺术和智谋。
3.学生跟随讲解,做好笔记。
第二课时(一)课堂讨论1.让学生就烛之武的辩才和智谋展开讨论。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二)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重点句子,体会烛之武的语言魅力。
2.学生分享翻译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三)案例分析1.分析烛之武与秦伯的对话,感受烛之武的辩才和智慧。
2.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第三课时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二)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写一篇关于《烛之武退秦师》的读后感。
2.深入分析烛之武的辩才和智谋,写一篇论文。
(三)拓展阅读1.推荐阅读:《左传》、《国语》等古代经典著作。
2.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烛之武的故事,了解其人生经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烛之武退秦师》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语言艺术。
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组织和教学细节上进一步改进。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一篇篇目,讲述了___和___围攻郑国的故事。
___和___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经没有给___应有的礼遇,同时又向楚国投靠。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则在氾南。
______告诉___说:“国家危急,如果让___见___,敌军必然会撤退。
”___听从了他的建议,但___推辞说:“我年老体弱,已经没有能力了。
”___说:“我没有早点任用你,现在急需你,这是我的过错。
但如果___亡了,你也会受到牵连。
”最终,___同意了。
___夜里爬墙而出,拜见了___,说道:“晋国和秦国正在围攻郑国,___已经知道必然会亡。
如果___亡了对你有好处,我愿意为你效劳。
___虽然远离,但你知道它的强大。
为什么要牺牲郑国来陪伴邻国呢?邻国对你的好处微乎其微。
如果你放弃郑国,成为东道主,你们的贸易往来可以互相帮助,你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
而且你曾经送过礼物给___,___给他焦、瑕两个地方,但事实上你并没有兑现。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既然你放弃了郑国,晋国就会把目光投向你的西部领地。
如果你放弃了秦国,让晋国得利,那就看你的决定了。
”___被说服了,与___结盟,派遣杞子、逢孙、___驻守郑国,然后撤军回去。
子犯建议攻击秦国,但___却说:“不行。
我们不能利用别人的力量来摧毁他们,这不公正。
我们也不能失信于我们的盟友,这是不明智的。
我们不能用混乱来换取秩序,这不符合武人的行为准则。
我们必须回归正道。
”于是,___撤退了。
焉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为什么不和邻国结盟呢?“焉”表示疑问,“用”表示原因,“陪”表示增加,“邻”指晋国。
邻国的势力强大了,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
“之”表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厚”表示雄厚。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也是一种选择。
“舍”表示放弃(围___)。
行李”这个词在古今有不同的含义,这里指出使的人。
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
高中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精选9篇)
高中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精选9篇)高中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并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b、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c、情感与态度目标:1、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教学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指导。
(1)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
(2)参考有关资料,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
第一课时要点:熟读文章,以检查预习的方式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一、教学导入:以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计导入。
引出疑问“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新课《烛之武退秦师》。
二、检测预习:1、检查同学诵读,让学生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汜(fàn)南佚(yì)之狐共(gōng)其乏困阙(ju?)秦秦伯说(yua)逢(páng)孙2、检查部分文句翻译,帮助学生理清层次。
a、晋侯、秦伯围郑,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①晋侯、秦伯【2】围郑,以其无礼于晋【3】,且贰于楚【4】也。
晋军函陵【5】,秦军氾南【6】。
②佚之狐【7】言于郑伯【8】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9】也,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12】之。
③夜缒【13】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4】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5】。
越国以鄙远【16】,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17】?邻之厚,君之薄也【18】。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9】,行李【20】之往来,共其乏困【21】,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23】,朝济而夕设版焉【24】,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不阙秦【27】,将焉取之【28】?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29】。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30】戍之,乃还。
④子犯【31】请击之。
公【32】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4】;失其所与,不知【35】;以乱易整,不武【36】。
吾其还也【37】。
”亦去之。
【1】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烛之武,郑国大夫。
【2】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年),名任好,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3】无礼于晋:指晋文公早年出亡经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对待他。
【4】贰于楚:指郑国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
【5】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驻扎。
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6】氾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7】佚之狐:郑国大夫。
【8】郑伯:指郑文公(?-前628),名捷,郑国国君。
【9】壮:壮年。
古时男子三十为“壮”。
【10】犹:尚且。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
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学习指导(一)重点解析1.烛之武的说辞“言资悦样”,“动言中务,顺情入机”。
烛之武的说辞技巧,就在于处处装出替对方着想,分清利害,怎样跟对方不利,怎样跟对方有利.,在替对方考虑时,分别轻重缓急,重的急的就在替对方考虑当前不利的方面,有什么不利,再归结到怎样才有利,再举事实来做证;烛之武还善于推进一步说,如从对秦国不利推到有害,如说晋的背恩,从背恩推到损害秦国,一层紧扣一层。
前面讲“亡郑以陪邻”,后面讲“阙秦以利晋”,两两相对,从无利转到有害,使论证极为有力,不容秦穆公不信。
2.人物性格特征鲜明。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郑文公、烛之武、秦穆公三个人物。
写郑文公,肯听佚之狐的话,相信烛之武能退秦军,是有见识的。
他向烛之武道歉,提出“郑亡,子亦有不利”,激发烛之武的爱国心,郑文公还是有见识的。
写烛之武,虽不满于郑文公不看重他,但为了救国,还是用尽他的智慧去说服秦穆公,说明他是忠于国而富有智慧善于说辞的。
对秦穆公,写他背弃晋国,贪图小利,终于遭致失败,也写了晋文公不忘秦穆公对他的好处,不肯攻击盟国,是有君主风度的。
3.详略得当这篇课文主要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其它枝节更是只字未提。
从而做到繁而不杂,层次井然。
(二)学法指导1.用简练的语言评价烛之武。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
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2.归纳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师的攻心战术。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进阶练习(一)能力训练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夜缒.(zhuì) 秦军氾.(sì)南函.(hán)陵B.逢.(pánɡ)孙共.(ɡònɡ)其乏困朝.(zhāo)济C.不知.(zhì) 失其所与.(yù) 若不阙.(quē)秦D.夫.(fú)战匹夫.(fū)之勇夫.(fú)人之力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逐字稿教案
一、教案概述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逐字稿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关键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 分析烛之武的辩辞技巧,领会其智慧和爱国精神。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鉴赏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烛之武的辩辞技巧分析。
2. 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 烛之武辩辞的深层含义理解。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速度和鉴赏水平。
教学准备:1. 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全文。
2. 文言文学习资料。
3. 参考译文。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知识。
2.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学习资料,理解文意。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难句等问题。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 分析烛之武的辩辞技巧,引导学生领会其智慧和爱国精神。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讲解内容,完成练习题。
2. 教师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推荐相关文言文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合作学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烛之武的辩辞技巧。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 分析烛之武的辩辞技巧,引导学生领会其智慧和爱国精神。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讲解内容,完成练习题。
2. 教师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推荐相关文言文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高中语文必修下 2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文本解读】本文的核心部分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的外交辞令。
烛之武以一己之力,成功说服秦国撤军,瓦解了秦、晋对郑国的围困。
前人说“烛之武一言,贤于十万师”,并非过誉。
要反复诵读,理清思路,揣摩人物情态,体会对话语气,把握烛之武说辞的语言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智慧。
此外,还要注意郑文公、晋文公的话,领会其中体现出来的人物特点。
【素养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句式,如:贰、而、以、何厌之有等。
2.概括文本大意,理清文本层次结构。
3.分析烛之武人物形象以及成功退师的原因和文本详略得当、伏笔照应的写作特色。
4.学习烛之武能言善辩的外交才能,将其运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分析烛之武成功退师之因以及本文写作特色【教学方法】点拨法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先秦纵横捭阖的时代早已过去,但先贤们为民请愿、为国献身的人生之路,至今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应该爱岗敬业;即使暂处逆境,也应该不断磨砺自己,以至终成大器!同时昭示我们应该心怀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那个动乱的年代,认识一位名为“烛之武”的老者。
一、知人论世1.了解左丘明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姜姓,左氏,名明,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
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师尚父姜子牙二十一世孙,鲁国太史丘成之子。
继承父位,担任鲁国太史,推荐孔子位国相,撰写《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和《国语》,生动记录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重要史事,详细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和开山鼻祖,尊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2.了解左丘明的思想主张左丘明很重视礼的作用。
他认为礼是治理国家、安定社会、造福人民的依据和手段,也是“君子”必须遵行的规范;作为一个君子,首先要把礼和义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高中语文选修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赏析
高中语文选修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赏析《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是高中教材文言文中经典的名篇,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选修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赏析一、澜起伏的情节情节是人物形象塑造的载体,是作品主题彰显的底座。
叙事文学中缺少情节,人物的刻画、主旨的表现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没有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情节,则人物性格难免单一和平面化,人物形象不免模糊和概念化。
如此,则作品的趣味性、可读性无疑将大打折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即为此理。
观照《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情节波澜曲折,叙事生动活泼。
“晋侯、秦伯围郑”,“晋军函陵,秦军范南”,秦晋大军压境,兵临城下,郑国前后被围,危在旦夕,敌强我弱、一触即发的战事不禁让人替郑国捏着一把冷汗。
然而,佚之狐对郑伯的一番推荐之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则使郑国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当人们满怀期待等候“救星”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之时,谁知他严辞拒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牢骚满腹的抱怨使人们刚刚燃烧的救国之火突然间又熄灭下来,郑国似乎将被重新推到战争的边缘。
当郑伯表达出“是寡人之过也”真诚的歉意和“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晓以利害的的劝说后,烛之武深明大义的“许之”,又让我们看到了郑国的希望。
“夜缒而出”的行动是紧张而惊险的,烛之武与秦伯的唇枪舌战、巧妙周旋也是步步悬念、令人惊心的。
当“秦伯说,与郑人盟”的谈判尘埃落定之时,读者悬着的心才得以释怀。
秦国不但不攻打郑国,反而派兵“戍之”,戏剧性的变化和出人意料的结局更增添了情节的喜剧效果。
秦国退兵后,子犯“请击之”的建议使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
晋公“不仁”、“不知”、“不武”的道理陈说以及“吾其还也”的不战而退,最终让郑国化险为夷,让读者虚惊一场。
作品有张有弛、曲折有致的情节构思和设计让读者体验到了“过山车式”的阅读刺激和快感,情节的起伏、叙事的张驰无疑正是文章的艺术魅力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设身处地,拉近距离。(说话礼貌、称呼客气, 商量口气)
• 2. 抓住核心,多角度阐明利弊。 • 3. 摆事实,作假设,增强说服力。 • 4. 层层推进,注重逻辑
2.思考烛之武的说辞以什么为核心去游说秦伯?烛之武围绕 这个核心,从哪些角度进行了分析?
3.如果将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 设版焉,君之所知也。”与②“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这两句删去,你认 为好不好?为什么?
说辞的智慧与艺术
1.烛之武游说秦伯,见面就说“秦、晋围郑,郑既知、 亡矣”,又说“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这两句开场白有何精妙? 参考: ①秦、晋围郑 ——故意尊秦、态度谦恭、拉近双方的情感距离 ②郑既知亡矣 ——表示服弱,迎合侵略者骄傲的心理;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言外之意,亡郑不益于君。设身处地为秦考虑国 家利益,消除秦王戒心,激发了秦王“愿闻其详”的 好奇心,把话题引向深入。下面便可以顺理成章地谈 亡郑与存郑对秦的影响了。
内容上层层推进,注重逻辑
• 参考:删去不好,①之前在“亡郑”还是“存郑” 的利害分析上,烛之武已经在挑拨秦晋的关系,但 挑拨离间还是隐性的,到这里他拿出历史事实指出 晋的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不可共事,是辨之以例, 用事实说话挑拨秦晋关系。②这个事实中隐含类比 的道理——当年一无所获,今天还要上当吗?以此 攻破秦穆公顾虑盟约的心理防线?先引用历史事实, 再做未来假设。
②亡郑利晋 (弊)
利 ③存郑利秦 (利)
地理位置
④与晋结盟,对秦不利(弊) 历史渊源
⑤亡郑之后,阙秦利晋 (弊) 未来的发展
抓住问题核心,多角度阐明利弊
• 3.如果将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 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与②“夫晋,何厌 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 取之?” 这两句内容删去,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
得势全在秦、晋围郑,郑既知亡二语,
先令人气平了一半;以后纡徐曲折,言言 刺入秦伯心窝里去。词令之妙,一至于此!
• ――【清】过珙《古文评注全集》卷一
设身处地,拉近情感距离
说辞的智慧与艺术
2.思考烛之武的说辞以什么为核心去游说秦伯?烛 之武围绕这个核心,从哪些角度进行了分析?
①坦言知亡,暗示为利秦而来
• 先是晓之利害,隐形挑拨——然后事实挑拨——最 后假设未来,把火烧得更旺,不仅使秦穆公觉得枉 费心机,甚至顿感危险将至。
说辞成功之处
• 1. 设身处地,拉近距离。 • 2. 抓住核心,多角度阐明利弊。 • 3. 摆事实,作假设,增强说服力。 • 4. 层层推进,注重逻辑
• 【学以致用】(高考情境题,劝说词写作) • 学校饭堂负责打饭的阿姨,因为工作
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课时
三寸巧舌 力挽狂澜 息国难 一番善言 情荡衷肠 罢干戈
• 【学习目标】 • 赏析烛之武说辞的智慧与艺术。 • 借鉴烛之武劝进谏技巧写作劝说词。
小组合作 主要问题
1.烛之武游说秦伯,见面就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 矣”,又说“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这两句开 场白有何精妙?
参考答案
• 阿姨,您好!您站着为我们服务了一 整天,辛苦了。进餐人数多,工作强度大, 您不免心烦气躁。如果此时您对我们冷漠 地催促,大声地呵斥,会让大家疲惫的心 情都变得更加糟糕。如果在我们饥肠辘辘, 翘首以盼热腾腾的的饭菜时,您友好地微 笑,耐心地询问,我们将收获阳光灿烂的 心情,并拥有更多的正能量投入到紧张的 学习中。期待我们每一次就餐,都能快乐 地享受可口的饭菜,并且还有您亲切热情 的服务。
两种劝说的开场白,与原文比, 哪一种更好?
• A烛之武——秦王,你们晋秦两国围郑,我 们郑国是不怕的!哪怕我们战斗到最后一个 人,我们也不会投降!奉劝你及早撤军,不 要白费力气了!
• B烛之武——秦王啊,我们郑国势单力薄, 您就可怜可怜我们郑国的百姓,撤军吧,您 想要哪座城池,我们就给哪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