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研究》个人研究方案_黄岚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近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许多学校开始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
下面是一份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很有可行性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
一、传统文化进课堂1.设立传统文化专题课开设一门专门讲授传统文化的课程,引导学生系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主要代表作品等。
2.融入传统文化的教材和教具在各个学科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在教材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设计教具,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组织传统文化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研学活动,比如赏诗词、写毛笔字、绘国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1.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利用学校的展览空间,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展示中国的传统艺术、工艺品、乐器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实物。
2.组织传统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给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价值和影响,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
3.进行传统文化表演邀请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团队进行表演,如京剧、杂技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三、传统文化进社团活动1.成立传统文化社团在学校内成立传统文化社团,以传播传统文化为宗旨,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和表演。
2.组织传统文化比赛举办传统文化比赛,如诗词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3.开展传统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志愿者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播活动,如为社区长者表演传统舞蹈、为小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知识等,将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实践中。
四、传统文化进家庭活动1.组织亲子传统文化活动2.发放传统文化读物和音像资料向学生家庭发放传统文化读物和音像资料,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观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组织学生家庭参观传统文化场所组织学生和家长参观传统文化场所,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底蕴。
传统文化进校园课题研究报告

传统文化进校园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将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民族自豪感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推动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有效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一)时代需求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学生成长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传统文化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和道德指引。
三、研究目的(一)了解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配备等方面的情况。
(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出影响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因素,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等。
(三)提出改进策略和建议为更好地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可行的方案。
四、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查阅相关的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了解国内外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问卷调查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看法和建议。
(三)访谈调查选取部分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实际情况。
(四)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五、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一)课程设置部分学校开设了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如书法、戏曲、武术等,但课程数量和课时安排相对较少。
(二)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活动和体验式教学,学生参与度不高。
(三)师资队伍专业的传统文化教师相对匮乏,多数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四)校园文化建设部分学校注重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如张贴名人字画、举办文化展览等,但整体氛围不够浓厚。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校将教学重点放在考试科目上,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长远规划。
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五篇模版)

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五篇模版)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活动主题产生背景现在的小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中华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遗失。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在活动中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用学生们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身边的传统文化。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自己身边的传统文化,并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热爱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活动目的1、围绕精美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风俗习惯、民间文学、民间建筑、名胜古迹、方言土语、名人逸事等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网上调查、社会考察、采访等方式和收集相关资料、图片等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热爱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3、利用地方的各种便利条件(如地方戏曲),对同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进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活动对象屈冢学校三年级全体学生实施过程第一阶段:我的心中有目标(一课时)1、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A精美的民间工艺(陶瓷、编织、笔、墨、纸、砚)B 民间艺术(戏剧、剪纸、美术、音乐等等)C风俗习惯(衣食住行、节日)D民间文学(谜语、绕口令、故事、笑话、传说等等)E民间建筑、名胜古迹、方言土语、名人逸事等等相关方法(1)了解民间的风俗习惯、精美的民间工艺(通过请长辈、伙伴讲故事,网上查询等方式);(2)了解民间建筑、名胜古迹(通过网上收集,上街调查,向家长了解等方式收集关于传统文化的各类知识。
)2、这不是一般的家庭作业,而是很重要的一次独特尝试,要想千方百计完成好,但无论是查找、访问还是整理、汇报,重在过程的参与,我们不以查找的知识多少论成败,而是要看谁在研究的过程中最努力,最积极。
第二阶段(为期一周)活动中我注意1、当你明确了研究目标后,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调查、研究,还可以把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转变成自己最拿手的绝活,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也逐渐成为了教育领域中一个热门的话题。
许多学校都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在校园中推行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综合素质和内化文化自信。
一、方案目标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学校组织和开展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综合素质和文化自信。
具体的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让学生们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增加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们接触和欣赏传统艺术形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修养。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通过参与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他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学习和借鉴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二、方案内容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的内容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地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具体的内容可以包括:1. 传统文化讲座和讲解。
请专业的文化学者、艺术家或名人,给学生们讲解传统文化的背景和内涵,让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特色。
2. 传统文化展览和展示。
组织学生们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展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组织学生们参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中国书法、剪纸、国画或乐器演奏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4. 传统文化比赛和竞赛。
组织学生们参加传统文化比赛和竞赛,如诗词、书法、围棋或中国传统乐器演奏比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参与热情。
5. 传统文化活动周或节日庆祝。
组织学校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周或节日庆祝活动,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节日的氛围和习俗。
2024年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2024年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限,甚至对其产生了疏远感。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有必要将传统文化带入校园,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
二、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促进其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提升。
三、活动内容1. 传统文化讲座组织专家学者来校园进行传统文化讲座,向学生们讲解传统文化的源流、发展和价值。
通过讲解历史典故、传统戏曲和音乐、中医药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2. 传统文化展览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展示中国传统艺术品、民俗文化、传统服饰等。
学生们可以亲自观摩、参观,了解传统文化的美丽和丰富性。
同时,组织学生自己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实践经验。
3.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们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民族舞蹈、传统音乐演奏等。
通过亲身参与,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4. 传统文化比赛举办传统文化比赛,如诗词对答、古琴演奏、民族服饰展示等。
比赛既能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竞争欲望,又能提高他们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
5. 传统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们之间传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四、活动流程1. 筹备阶段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组织活动策划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和流程,联系并邀请专家学者、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活动。
2. 宣传阶段通过校园宣传栏、班级会议、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让学生们了解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3. 活动阶段按照活动方案进行传统文化讲座、展览、体验活动、比赛和交流活动。
学生们积极参与,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逐渐被淡忘。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学校教育中,我校计划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目标与意义1. 目标: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要达到以下目标:(1)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望;(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4)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 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而独特的内涵。
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更能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同时,传统文化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内容1. 传统文化讲座与讲解: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传统文化讲座与讲解,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展示,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2.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中国结等工艺品制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3. 文化展览和展示: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览,展示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和艺术品,通过观摩和欣赏,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4. 传统文化演出:举办传统文化演出,如京剧、昆曲、杂技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对传统艺术形式的认同感。
三、活动形式1. 小型讲座与讲解:将大型讲座分为多个小组进行,每个小组包含专家学者和一定数量的学生,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讲解,增加学生参与感。
2. 学生自主策划:鼓励学生自主策划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例如由学生组织的传统文化展览、演出等,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逐渐被忽视。
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也相对较少。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特制定本活动方案,将传统文化引入校园。
二、活动目标1、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审美能力、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三、活动主体全体师生四、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五、活动地点学校校园内六、活动内容1、传统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文化传承人来校举办讲座,主题涵盖诗词、书法、绘画、戏曲、传统节日等方面,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
2、传统文化展览在校园内设置展览区域,展示传统文化的实物、图片、书籍等,如古代书画作品、传统手工艺品、民俗服饰等,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传统文化体验活动(1)组织学生参与书法、绘画、剪纸、刺绣等传统技艺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创作过程。
(2)开展传统戏曲表演和教学活动,邀请戏曲演员来校表演,并指导学生学习戏曲唱腔和动作。
(3)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包饺子、元宵节猜灯谜、端午节包粽子等,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4、传统文化竞赛(1)举办诗词朗诵比赛,鼓励学生背诵和朗诵经典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通过问答的形式,检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传统文化社团活动成立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如书法社、戏曲社、剪纸社等,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期学习和交流传统文化的平台,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传承。
七、活动宣传1、制作宣传海报和传单,在校园内张贴和发放,宣传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和内容。
2、利用学校广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宣传,发布活动通知和相关信息。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把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多种方案已被提出,我们可以尝试把传统文化进入校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公民意识。
一、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我们可以针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方面,开设相应的课程。
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武术、音乐等,可以在学生的课程里添加;又比如说中国的历史文化、国画。
为了让学生学得更有趣,教师们可以融入故事、歌曲、艺术表演等方式,将传统文化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们。
并且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进而增强其文化自信。
二、编写传统文化教材针对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教材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需求编写。
传统文化教材应该力求通俗易懂,趣味性强,同时能够切实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比如,可以将古代精美的诗词、传统的戏曲、古典音乐和舞蹈等,制作成形式多样的教学视频和课件,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各个方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此一来,学生们将更容易得到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更容易被其所吸引而愿意主动去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
三、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比如戏曲演出、古琴演奏、民间艺术表演和传统手工制作等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欣赏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而且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和想象力,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公民意识。
同时,这些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也需要学校和社区的相互配合共同推进。
四、开展传统文化社团开设传统文化社团是提高学生传统文化认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传统文化社团并为其提供场地、器材、资金和人力支持。
这些社团可以有戏曲表演社、书法社、民乐社、古筝社等等。
通过社团的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还可以让他们学习到一些传统技艺,增强他们的艺术气质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去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范文(通用5篇)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范文(通用5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1为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和美德,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职业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与加强学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及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既有职业技能、又有文化知识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活动时间及内容(一)活动时间20xx年12月至20XX年5月(二)内容形式1、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为“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人人诵读中华经典活动”。
充分利用学院图书馆、班级图书角,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推荐读物、读本,开展“我与好书同行”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由教务处、宣传部、团委负责)2、组织主题班会,出一期主题黑板报,开展传统节日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班会。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省委“五礼五耻”10字和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友爱等开展讨论。
每学期各班出一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并进行评比。
利用传统节日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开展礼仪培训。
2024年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2024年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承和历史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面临着世俗化、衰落和淡忘的风险。
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将其融入学校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目标与原则目标: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民族认同感。
原则:包括全面性、系统性、深入性、实践性和差异化。
三、实施内容与措施1.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设置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间和比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具体包括:(1)编制教材,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内容包括传统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绘画、传统戏曲等。
(2)邀请专家学者开设讲座,团队教授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并举办学生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表达能力。
(3)与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开展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互动学习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传统文化节日与活动(1)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包括春节晚会、端午节龙舟比赛、中秋节赏月活动等,通过庆祝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并参与到传统文化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
(2)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工作坊,如剪纸、陶艺、绘画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
(3)传统艺术表演:邀请专业团队到学校进行传统艺术表演,如京剧、脸谱变脸、魔术等,让学生欣赏和了解传统艺术的魅力。
(4)传统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传统体育活动,如太极拳、武术、中国象棋等,强调孝道、礼仪和体力锻炼。
3. 传统文化体验营与夏令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体验营和夏令营活动,提供全方位的传统文化学习和体验机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1500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1500字【导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主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探索怎样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综合素质,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
以下为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表现形式。
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被冲淡和边缘化。
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由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学科竞争的压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日益下降,导致学生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了解不足,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下降。
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教育,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德育需求,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操,还能够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通过论文的撰写和实践的探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和总结。
具体来说,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的方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内涵、特点和教育价值,并从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2. 实践研究:结合实际的校园环境和学生需求,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课程和活动,通过教学实验和实践活动,探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进校园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进校园课题研究计划全文共2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进校园课题研究计划1一、指导思想学生说写的能力间接地代表学生的语文素养。
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让一线教师能深层次理解教材、活用教材插图,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说写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将在主课题的引领下着重开展第一学段利用插图学生说写方式的研究。
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为提高第一学段学生说写的能力多践行,深思.二、具体工作: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本课题组组长带领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方向,深入了解课题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
另外本课题组成员每人订一份跟语文教学有关的杂志,开展“分享阅读”(组员阅读到好的文章作好记号推荐给其他组员阅读),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2、制订研究方案,扎实研究工作紧扣课题组研究的规划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本学期研究计划,明晰研究思路与方向,密切联系实际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确定研究重点,提高研究实效本学年重点研究项目及方向为“认真研究苏教版第一学段语文书中插图,发掘训练点,提高学生说写能力”,本课题组成员计划以第一学段中的典型课例为突破,进行研究总结。
4、不断总结经验,实现资源共享各课题组成员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要勤于思考、善于动笔,不断提炼研究经验,本学期至少要完成一篇“借助插图进行说写训练的经典课例”或“案例分析”,并争取发表或获奖。
各课题组成员要主动积极维护课题网站的正常运转,要把各自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及时在网上呈现,以实现资源共享,以让本课题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
三、日程安排:1.制订本学期课题组研究计划。
2.课题组理论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方式的有关章节)3.制定课题组成员本学期研究课安排表。
4.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
5.课题组理论学习。
(分享阅读,主题: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方式的有关章节)6.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加快,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逐渐降低。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如何将传统文化引入校园,让学生在现代社会中重新认识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提出一种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和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二、方案目标1.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多样化、趣味化的活动,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意愿。
2.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通过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3.促进学生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在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
三、方案内容1. 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举办一系列传统文化主题的活动,如传统服饰展示、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比赛、传统音乐演奏等。
这些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将传统文化纳入课程设置中,增设传统文化类的选修课程,在必修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点。
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传统艺术表演、传统文化考察等。
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 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坊设立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坊,邀请专业的传统文化艺术家和老师为学生进行专业的传统文化培训。
学生可以在工作坊中学习传统文化技艺,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5. 传统文化展览和演出定期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和演出,展示学生们学习和创作的成果。
通过展览和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影响力。
四、方案实施1. 资源准备确定方案实施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能够顺利进行。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研究

管理篇•学校管理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研究蒋进霞(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宁如东友好小学,甘肃白银)小学生社团建设是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载体,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和自我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学生社团日益发展成为各学校中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团体。
那么小学生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习传统文化,笔者结合社团活动的特点,谈谈自己浅显的见解。
一、多元化的社团活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基本要素每一个孩子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他们不可能按照同一个轨迹,同一个方向发展,所以,只有少部分学生适应单一的社团活动,不符合大多数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因此,坚持多元化建设理念,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需要。
1.多元化的项目是开展多彩社团的基础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体验幸福、彰显个性的舞台,帮助孩子们把爱好变成特长,为生命打好底色。
开展多元化的社团活动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渗透传统文化的手工操作类项目的开展,手工制作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活动。
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方法、步骤的确定;从动手制作到不断修改和完善的全过程,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交融,充满了创造精神,在素质培养上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其次,体育运动类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和补充,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最佳环节。
第三,音乐类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而且还能够强健体魄。
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感情的乳汁,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书法类社团活动的建立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品格;通过书法教育让学生了解掌握传统汉字文化,从小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报告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课题的界定本课题中的"传统文化〞,特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构造、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化,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当代文化。
本课题把"优秀传统文化〞定位在:根据小学生个性特长、兴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如德育中的传统美德教育;智育中的经典诵读等;美育中的民乐、书法、国画、剪纸、优秀传统艺术欣赏等;体育中的棋艺、武术等〕,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渐染,对自身道德规、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并能够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引进校园,让学校的每一个人化为个人素养。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立足于 "学校〞,着眼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定位在"实践与探究〞,寻求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和解决方法,以期达成提高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目的。
二、目前国外研究现状世界各国对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扬、教育都不遗余力。
主要做法有:一是思想重视。
很多国家,在面临"古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建立〞如何协调统一的问题时,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全面承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在文化层面上,则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的道路,比方日本、国、意大利等,二是营造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气氛。
例如,日本的小学里面都有一个雕像——孩子背着一捆柴,手里拿着中国的"大学"。
三是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比方,日本的茶道、花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女孩子的必修课。
四是各学科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这些国家的成功实践,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经历借鉴。
但是,别国的成功经历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中国的国情,特别是中国农村的实际,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之路,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高校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索与实践黄岚【期刊名称】《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摘要】In universities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can promote emotional exchange ,help shape national character and spirit ,and enhance the ethnic identification .To inherit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college , we must let college students really “spend” festivals ,especially help them seek new rituals .On the platform of campus cultur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tmosphere is created to let students learn from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s .%在高校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情感交流,塑造大学生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
要在高校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就要让大学生真正“过”节,并引导大学生创新传统节日仪式。
此外,还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全方位、立体地对大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总页数】3页(P145-147)【作者】黄岚【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文秘系,北京朝阳区 100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1【相关文献】1.高校社区节日文化的建构与民俗学学科发展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的传统节日传承为例 [J], 田兆元;游红霞2.优秀赣商文化在高校传承的探索与实践 [J], 林芸3.论高校德育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J], 胥青;4.利用网络新媒体在高校传播和传承红色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以桂师红色文化传播和传承为例 [J], 唐红艳5.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评《红色基因不竭动力-北京理工大学文化建设的传承与思考》 [J], 倪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性研究汇报材料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性研究汇报材料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性研究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大家下午好我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性研究》课题研究组的负责人、庠厂小学校长。
我校《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已有半年多时间,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兄弟学校的密切帮助下,在全体老师的积极参与下,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对于地处泗水最偏远山区的我们来说,课题研究虽不是很陌生的领域,可是,将它作为一项研究,我们感到压力和困难都很大,能否让研究工作富有实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下面,我把学校2017的课题研究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作个汇报。
我们学校这次承担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性研究》课题,2017年5月26日被立项为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7年滚动课题,2017年5月28日举行开题会,整个研究工作预计到2017年7月结束。
我校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有14人。
本年度为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具体任务为:第一阶段:2017年4月至2017年2月(启动阶段)(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2)做好调查摸底工作;(3)开好启动会;(4)填写课题申报表;(5)出台课题立项评申书及实施方案,依托尼山圣源书院,开展好专家引领等活动探索、进行教师、家长、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培训。
具体做法为: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晶,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经验。
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对学行进行“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教育,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倡导文明礼仪,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找准思路明确目标本期,我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题研究工作,以专家引领为核心,教育家长懂教育;以名校带动为切入点,打造优秀教师队伍;以校企联谊为纽带,定位感恩教育校园特色文化;以行为养成为着力点,整合县镇有关德育教育、行为养成、经典诵读、春蕾读书等内容。
新时期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案例浅析

新时期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案例浅析发布时间:2022-10-21T07:30:41.258Z 来源:《教育学》2022年8月总第293期作者:黄立锋[导读] 校园作为教育专门培训的一个场所,也成为发展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文化的主流基地。
广东省兴宁市大坪中心小学514500校园作为教育专门培训的一个场所,也成为发展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文化的主流基地。
新时期,需要在校园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进行更科学有效的指导。
将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引入到学校教育中,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使祖国的优秀文化在新时期的校园中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但是,在沉浸于这种喜人变化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所见的一些真实案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拙见。
案例一:操作随意,有形无实在一次县域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某校长介绍说他们学校打造了“太极拳进课堂”的特色课程,在各年级都开设了太极拳课,学生人人喜欢太极拳,人人会打太极拳。
现场参观环节,该校确实随处可见有关太极拳的知识图片,学生也做了精彩的表演。
但是在问及学校有没有专门的太极拳课程教材、有没有各年级段的教学工作计划、有没有指导学校太极拳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等问题时,答案却都是否定的。
所谓的“太极拳进课堂”,无非是体育教师学了套太极拳招式,然后学生照着学了学、做了做而已。
思考:既然是传统文化,一定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也一定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核,如果我们的工作有形无实、花拳绣腿,根本无法实现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的目标。
作为学校,首先要结合传统文化的内容,按照学段或者年级段进行科学划分和设置,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建立一套比较系统的教学流程。
其次,要明确各年级传统文化教学的目标计划,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要有整体规划和阶段目标,构建一套较为完备的目标体系。
最后,要定期邀请相关名家或学者(而非领导)对学校的传统文化课堂教学进行论证和指导,以保证我们的教学工作向着定位更准确和方式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将其融入校园生活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以下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些建议和方案。
首先,可以在校园里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如中国书法、民间舞蹈、中国音乐等。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知名文化人士或艺术家来校园进行讲座、演出等活动,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可以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
学校可以在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组织学生们一起参与庆祝活动,如春节晚会、龙舟比赛、赏月活动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比赛,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传统工艺品,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亲身体验和了解。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传统文化角落或博物馆,展示传统文化的艺术品和文物。
学校可以将一部分教室或楼层改造成传统文化角落,展示中国传统绘画、陶瓷、雕塑等艺术品。
学校还可以建立一个小型的传统文化博物馆,收藏和展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物和实物,让学生们通过观览和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交流。
学校可以积极与国内外的传统文化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交流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名胜和遗址,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开展传统文化研究和比赛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最后,学校还应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到日常教育中。
学校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通过传统文化故事、诗词歌赋等讲授课程,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同时,学校还可以制定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计划,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总之,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创造多样化和有趣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学习力行《弟子规》
黄岚个人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
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
以我校《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宗旨,融传统文化教育于学科教学中,对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活动开展等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为依据,从本学科(语文)的教学及班主任的工作实际出发,特制定子课题为“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学习力行《弟子规》。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是一本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
它是中华文化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应有的礼仪规的集大成,通俗易懂,押韵顺口,对儿童正确行为的规具体明确,易让人接受。
它能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自觉养成“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尊敬长辈、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良好品德。
因此,诵读《弟子规》是教育学生思想,规学生行为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二、研究的容与目标:
总目标: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熟颂于口,濡染于心,使“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成为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力行《弟子规》,提高师生涵素养和外在修养,外兼修整体提升师生整体素质。
具体容与目标:
1、通过诵读《弟子规》,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接受人文精神熏,提升人文素养,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班风。
2、通过学习《弟子规》,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尚善诚信的品质。
3、通过诵读、理解,深刻领会《弟子规》的深刻含义,规自己的言行举止,让经典文化滋润心田,启迪心灵,开启智慧,使文明、规、道德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4、在诵读熟背《弟子规》中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
打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三、预计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索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体系(目标、方法和基本模式);
难点:分析研究传统文化教育与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二年级5班全体学生(54人,其中男女各27人)
五、研究设想:
(一)、宣传学习记忆阶段:
1、学生方面
(1)通过板报、宣传栏、观看视频、教师讲解等形式,学习《弟子规》。
(2)利用每天下午14:30-14:40的经典诵读时间,由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弟子规》,每周两节《校本课程》时间由任课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弟子规》,做到准确朗读、熟记于心。
(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化整为零,从点滴学起,从点滴做起。
2、家长方面
利用校讯通,QQ群,微信群对家长进行教育。
老师们将《弟子规》及其解释分享到群里,家长可以抽空浏览,并使其了解学习《弟子规》的重要性。
在弟子规教育上取得家长支持,统一家长的认识。
让家长自己诵读,学习并力行《弟子规》,监督孩子学习《弟子规》,检查孩子的背诵情况,并且关注孩子学习《弟子规》阶段的变化。
(二)、学习理解行动阶段
1、学生方面
《弟子规》是文言文,为了使学生很好的理解,用语文授课方式及动画视频观看等多种方式并行,并组织班级集体实践活动来加强学习的效果。
2、教师方面
我班的任课老师首先要普及《弟子规》的阅读,利用专门时间观看《弟子规》视频及资料,从思想深处领会《弟子规》精髓。
3、家长方面
邀请学生家长参加相关学生活动,如请学生家长来校讲解自己对《弟子规》的学习理解,言传身教。
对《弟子规》的学习不能停留在阅读、背诵上,而要用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来呈现。
(三)、行动化提升阶段:
1、学生方面
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班级组织活动,以读、唱、讲、演、写(如主题班会、朗诵会、手抄报……)等一系列方式组织进行,无论是学习还是活动,目的都是把《弟子规》应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和系列活动,减少班级中不文明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一个文明、有序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让《弟子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伴随一生。
2、教师方面
班级任课老师要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弟子规》。
3、家长方面
将《弟子规》的教育纳入其中,全面普及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家长的素质,以对孩子的教育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四)、化典型习惯阶段:
在经过一个学习阶段以后,我们要对我们的学习进行一个最后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树立起榜样,以此来促使学生将所学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习惯决定命运,我们通过这样的德育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六、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针对我校的教师对传统传统文化的了解
和教学方法及学生参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思考分析,找出学校传统文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为实施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可行性意见。
个案研究法: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尝试性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教学方法探究,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整,将探究得出的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新的教学中,观察教育教学效果,研究成功与不足,总结经验找到最理想的实践教学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
寻求合理策略、研究方案,组织学习并用以指导研究实践。
实验法与观察法:通过教师一定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主动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进行实验研究,通过观察过程和结果,从而检验研究假设的可行性,并不断将观察、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性策略。
撰写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2014年4月至8月
完成《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论证,申报立项,形成调研报告。
并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拟定对应的子课题。
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
1、2014-2015学年度,诵读《弟子规》,研究“入则孝、出则悌”部分。
2、2015-2016学年度,诵读《弟子规》,研究“谨、信、泛爱众”部分。
3、2016-2017学年度,诵读《弟子规》,研究“亲仁,余力学文”部分。
总结阶段:2017年2月至6月
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撰写《教师个人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