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长沙县高桥镇直荀学校潘曾英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等,本课是信息技术教材中计算机知识的基础部分,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学目标1.研究性目标:通过观察、访谈、查资料等研究方法,了解身边的信息技术设备及用途,体会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2.技能目标:了解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思考与讨论,共同制定计算机教室的使用规范。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了解了计算机的强大功能都是人研究和开发出来的。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计算机发展史及现代计算机的构成;并能从外观上看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并能说出名称。
难点:计算机术语的表达,了解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器。
四、教法我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自身情况,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我的教学。
1. 创设情境: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2. 讲解演示法:根据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我会边出示 PPT边给学生们讲解,使学生不断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组成。
3. 想象教学法:我会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想象画作让学生参与,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有效让学生及时巩固当场学的知识。
五、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上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认识计算机》这节课是五年级的学生学习电脑的入门课。
为了上好这节课,引发学生对电脑的兴趣,我做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找了很多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也找了主板,内存条,硬盘等实物给学生近距离的观察。
滇人版信息技术第1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滇人版信息技术第1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计算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滇人版信息技术》第1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计算机》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对象是滇人版的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接触计算机的时间不长,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等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以及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具体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
同时,介绍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3.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计算机的更多功能,如浏览网页、下载资料、安装软件等。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以及基本操作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以及基本操作。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计算机一一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首先说一下教材分析及处理:《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是河北大学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3课。
本课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针对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介绍计算机的本质,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并对学习后续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在这里,我只选择了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个部件的功能。
这部分知识理论性很强,我在讲授这节课时打算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
另外要结合计算机硬件的实物,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电脑特别感兴趣。
通过本节课学习孩子们将掌握一些电脑的常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了解常见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积极主动学习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能从外观上看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并能说出相应的名称。
难点:了解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器。
教具:多媒体网络教室、自制课件、中央处理器(CPU)。
教法:结合教师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学生的好奇、活跃的心理特征。
我准备运用以下教法:1.谜语导入。
谜语导入,是教学中比较常见的课题导入方法。
这节课我也准备运用这一教法,谜语导入的好处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有趣和活泼,从而使学生自主地进入课题。
2.多媒体情景吸引。
有农村的学校,运用多媒体教学确实是个比较稀少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以摆脱课堂教学的单调性。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的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的说课稿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针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同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定义与发展简史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与软件)3.计算机的功能与应用领域4.计算机操作基础与练习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主要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计算机的相关概念、内部结构、操作方法等内容,并通过小组讨论、互动答疑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1. 导入与预习(5分钟)•通过举一些正在使用计算机的例子,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与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内部结构。
2. 讲解计算机的定义与发展简史(10分钟)•讲解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概况,通过文字和图片来展示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提醒学生“计算机”一词的含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本质。
3.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3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结构,重点介绍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硬件。
•同时介绍常用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程序,为后续操作做好铺垫。
4. 讲解计算机的功能与应用领域(15分钟)•讲解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如数据处理、计算、存储、通信等,并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其应用领域。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计算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5. 讲解计算机操作基础与练习(30分钟)•介绍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方法,包括开机、关机、登录、关机等。
•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实际的计算机使用过程,并通过互动答题、实际操作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掌握程度。
6. 总结与提高(5分钟)•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概念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计算机的更多功能和应用,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
教学评估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程的评估主要采用口头提问的方式进行,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回答情况来评估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说课稿认识计算机
课题:认识计算机系统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大庆一中计算机教师王繁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计算机系统,本课选自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全一册),第一章第二节。
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认识计算机系统”一课是初中计算机这门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认识计算机系统是在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发展史、特点及其应用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它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扩展,也是下一节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的基础。
因此本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本节的学习有利于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2)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各部件的功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材重点,难点及确定的依据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难点:(1)对计算机系统处理信息的过程的理解。
(2)对硬件和软件的理解。
二、教材处理1、学情分析及对策初一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接触,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部分的了解,但是计算机怎样处理信息的,它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还很模糊,于是我充分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感,帮助他们揭开计算机系统组成的神秘面纱。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有利于本课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教材的内容和安排我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如下的安排:首先,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从人处理信息的过程,得出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将抽象内容形象化,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各部件的功能。
计算机的说课稿10篇
计算机的说课稿10篇计算机的说课稿【10篇】计算机的说课稿精选篇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大学专科文化基础知识,既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创新适应能力,面向计算机管理、应用第一线、能在工、商、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方面的营销,操作,管理。
维修,网络应用,电脑广告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计算机技术人才。
二、专业知识能力基本要求(一)知识要求通过理论教学,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统计、大学英语、应用文写作、哲学等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工与电子技术、模拟与数字电路、计算机操作应用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等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计算机原理、组成、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专业理论知识。
4、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等专业知识。
5、掌握多媒体技术及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知识。
6、掌握一般办公自动化软件及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知识。
7、掌握营销和会计方面的一般知识。
8、掌握电脑广告设计方面的一般知识。
9、掌握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故障检测与维修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要求通过实验,技能训练和实习基地预岗实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较高的英汉字录入速度,较熟练的WPS、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 等办公自动软件应用能力,DOS、WINDOWS等软件的操作能力。
2、计算机及局域网络的安装,调试.管理.维护的能力。
3、常用管理软件如电会软件操作的能力。
4、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设计.编程和维护能力。
5、一般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维护和使用能力。
6、多媒体软件和Internet网络的应用能力。
7、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故障检测与维修能力。
8、计算机、计算机外设备及配件的营销能力。
9、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
10、社交、公关、语言文字表达、技术交流能力。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2024初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
2024初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初识计算机》,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初识计算机》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计算机并学习了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计算机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和作用。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操作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初识计算机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对科技的积极态度,并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说教法学法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
可见让学生感受科技、体验科技、亲近科技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最佳方式。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情景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学法是:实践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辅助教学,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内涵,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景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给同学们讲述一个小故事:假设你们是一支考古队,在某个遗址中发现了一台古老的计算机,请问你们对它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接着,我将展示计算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猜测,让他们感受到计算机的神秘和魅力。
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初识计算机。
设计意图:以情景引入的形式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环节二、整体感知,了解计算机。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呈现一些计算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了解计算机的外观和基本功能。
同时,结合学生的思考,我会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分类和作用,让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多样性和广泛应用。
2024《认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
2024《认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首先,我要介绍一下《认识计算机》这个教材,它是2024年版本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7课时的内容。
该课程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并且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针对这个课程,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并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开机、关机、登录和操作界面。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并让他们意识到计算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在这节课中,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操作方法,而难点则在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采用一些教学法和学法。
教学法上,我会结合课堂讨论、实物展示和多媒体呈现等方式来进行教学,以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和理解。
学法上,我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应用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我将准备相关的实物和图片,以直观地展示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操作界面。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台电脑和投影仪,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和实际操作演示。
具体的教学过程,我将采用以下的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或举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2. 讲解基本知识: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作用。
3. 演示操作方法:通过实际操作电脑和展示操作界面,教授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开机、关机、登录和操作界面的介绍等。
4. 练习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任务,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 总结归纳: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他们对计算机的理解和认识。
计算机教案说课稿模板范文
一、说教材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认识计算机》一课。
本节课选自XX版《计算机基础》教材,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起始课程。
本节课主要围绕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硬件组成以及日常使用等方面展开,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2)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3)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鼠标操作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鼠标、键盘等计算机设备。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2)计算机的硬件组成;(3)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1)计算机硬件组成的理解;(2)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熟练掌握。
四、说教法学法1. 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2)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学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计算机发展历程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授(1)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2)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3)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鼠标操作等。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剖析本教材设计了三个主题:网络技术应用、因特网应用、网站设计与评价,从网络技术的应用出发,以组网、建网到用网为逻辑线索,从技术到应用依次递进展开,同时凝练了网络协议、IP地址、网络通信、信息检索、网页设计等核心概念。
对于本节内容来说,就象一个桥梁,起到连接的作用,网络建好了,目的在于相互通信,与此同时这样就为后面畅游因特网作下了很好的铺垫。
在本单元里,为第二节走进域名知识的拓展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本节围绕IP地址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展开,在第一单元中已经对两台计算机对等连接作了介绍,其间提到了IP地址的设置和查看问题,但只是作为一个数值填写到了TCP/IP协议属性中,同时为这节内容作下铺垫,IP地址这一新概念比较抽象,怎样使学生形成一个新的且抽象的概念是关键,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结构特点,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由此确定:(1)教学重点:IP地址概念、格式、分类(2)教学难点:IP地址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意义建构(3)教学关键点:使学生建构起IP地址的概念二、说目标因特网是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渗透各个领域,也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因此,了解网络的实质,让学生知道网络中的计算机是如何实现相互访问,相互通讯的,感受IP地址的有限性和分配的不平衡性。
1、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IP地址的概念。
(2)了解并掌握IP地址的书写方法,熟悉IP地址的分类方式。
(3)知道在因特网中对IP地址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重要机构。
(4)讨论合理利用IP地址。
2、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网络和书籍获得自己关心的知识,扩展和更新知识面。
计算机教学一等奖说课稿3篇
1、计算机教学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下金厂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游富顺。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10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认识计算机》第一节。
一、说教材1、分析教材(1)本节课分两大个部分:一是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其包含计算机硬件的认识、计算机软件的认识、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的认识与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二是计算机的使用,其包含开机、观察桌面、鼠标的使用、关闭计算机。
(2)本节课是以后的整个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主要部件。
b、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其中包括CPU主频、CPU的字长、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和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单位的认识与换算,同时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感性的认识;c、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由操作软件、应用软件组成;d、让学生认识鼠标的操作,正确启动、关闭、重新启动计算机。
(2)能力目标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各主要部件和软件系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能正确开机、关机和重启。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计算机奥秘,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2)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主板、硬盘、内存、CPU等);(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4)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CPU主频、CPU的字长、计算机的存储容量);(5)鼠标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2)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CPU主频、CPU的字长、存储容量)及存储容量的单位(字节Byte、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认识与换算;(3)鼠标的使用。
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计算机基础说课稿(通用3篇)
For everyone first, for everyone later.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计算机基础说课稿(通用3篇)计算机基础说课稿11. 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课程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经过学习,使学生达到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办公室软件(word和excel)的使用,掌握因特网的简单知识及应用。
(二)具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1、知识目标(1) 掌握计算机的初步知识;(2) 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3) 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方法;(4) 掌握可以实现文字图表混排的实用文字编辑软件Word 的使用方法;掌握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5) 掌握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处理各种报表的基本方法。
(6) 掌握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制作各种演示文稿;(7)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8)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及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
并取得安徽省计算机一级考试证书。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6)使学生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内容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应计算机应用为主,同时也应适量介绍些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硬件知识,整本书中的内容分成七个独立模块进行组织教学,共计68学时。
教学内容改革主要是参照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大纲,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模块化教学,重点加强模拟练习,教材的选用吕新平、张强华、冯祖洪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与习题集》人民邮电出版社2.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最后全体参加安徽省计算机一级考试,取得证书。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的说课稿范文
大家好,我是XXX小学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小学信息技术的一门基础课程——《认识计算机》。
一、授课目标本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小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使用方法,为后续的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3. 掌握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方法。
4. 学习使用计算机进行日常操作,如打开软件、新建文件、保存文件等。
5.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2.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3. 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2. 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方法。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和小游戏来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概念。
2.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物或幻灯片,介绍计算机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3. 演示通过幻灯片或屏幕实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4. 练习引导学生逐一操作计算机,进行开机、登录、打开软件、新建文件等操作。
5. 总结通过学生的回答和互动,总结一些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巧,并展示计算机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用途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1. 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的操作演示和练习,并通过自主练习和巩固来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小测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选择题或问答题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课堂讨论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一些计算机技术和应用问题,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应该全面、系统地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外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和能力水平,采取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一、教学内容简介计算机是我们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出现改变了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方法。
《认识计算机》这门课程,旨在从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发展历程、使用方法等多个方面全面介绍计算机,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计算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了解计算机的组织结构和基本构成;3.了解计算机的使用方法,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应用技能;4.培养学生对科技信息的敏感性,增强其科学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与组成;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发展历程;3.计算机应用技巧与操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计算机是一种智能工具,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要与其特点相适应,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主要有: - 讲解法:向学生全面讲解认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应用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点; -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知识; - 实践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计算机应用操作,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
五、课程内容1.引入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更直观的认知,并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计算机基本概念。
2.计算机基本概念探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功能与作用,并认识到计算机对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3.计算机基本组成介绍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及其基本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构成,明确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和功能。
4.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深入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运算、存储和输出四个步骤,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运行流程,掌握计算机运作的原理。
5.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计算工具的初步出现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再到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历史进程,提高其科技文化素养。
认识计算机教案
认识计算机教案
教案一:认识计算机
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掌握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的定义和作用;
2.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3. 计算机的组成结构:硬件和软件;
4.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输入、处理、输出;
5. 计算机的分类: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和嵌入式计算机;
6.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步骤:
1. 师生互动:
- 教师引入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计算机的理解和使用经验;
- 教师展示一台计算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计算机的外观和功能。
2. 导入新知:
-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了解计算机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
3. 讲解重点:
- 教师重点讲解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以及各类型计算机的特点和用途;
- 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讨论。
4. 练习与巩固:
-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计算机在不同应用领域的作用和优势;
- 学生完成一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小测验,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与展望: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6. 课后拓展:
- 学生自主搜索和了解计算机的最新发展动态,分享给同学们。
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演示或白板草图;
2. 计算机和相关设备;
3. 计算机基础知识小测验。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通用)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通用)教案标题:《认识计算机》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计算机设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计算机有什么了解?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认识计算机》。
二、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算盘、机械计算机到现代的电子计算机。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感受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三、计算机的特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
2. 学生理解计算机的特点,并举例说明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3. 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五、计算机的功能(1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主要功能:信息处理、辅助设计、网络通信、多媒体应用等。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功能,并举例说明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第二课时六、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处理、存储、输出等基本过程。
2. 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七、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金融、交通等。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一:《认识计算机》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认识计算机的组成。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算机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知道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宏大的创造之一,目前,它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
你家里有计算机吗?你知道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二、教学新课:1、计算机的外观:从外观上看,计算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和打印机。
看一看,电脑桌上的电脑有几个部分。
老师教学每一部分的名称,学生对比机器进行观察记忆。
2、计算机硬件:我们把计算机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的硬件。
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英文缩写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内存储器是负责存储信息,相当于计算机内部的存储中心。
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能把我们输入计算机的信息及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显示出来。
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利用它们可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指挥计算机工作。
打印机也是计算机的一种输出设备,可以把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打印在纸上。
3、计算机软件:仅有硬件计算机是无法工作的,还必需要有相应的软件。
计算机软件有许多种。
犹如学们玩的嬉戏软件,帮忙我们学习的教学软件……计算机软件是高科技的学问产品,受法律保护,我们不能任凭复制别人的软件作品。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它们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能力。
三、巩固: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比计算机说出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的主要用途。
四、作业;完成练习题 1-4 。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二:《机器人邮递员》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学问点是让学生把握机器人走一段直线,学习机器人编程中最简洁的“挨次式”结构。
重点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把理论设想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阅历。
《认识计算机》教案说课稿
《认识计算机》教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计算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计算机》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础内容,对于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组成结构和基本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软件系统以及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为后续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但对于计算机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直观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分类。
(2)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3)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和信息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功能。
(2)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和作用。
2、教学难点(1)理解计算机硬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工作原理。
(2)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计算机实物、图片和视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任务驱动法: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小学计算机课程认识好朋友计算机说课稿及教案
小学计算机课程认识好朋友——计算机说课稿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知道计算机的用途。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等。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3. 计算机的用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四、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计算机教室,确保每台计算机可以正常使用。
2.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第一章:认识计算机1.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如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等。
2. 介绍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如硬件和软件。
第二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上)1. 讲解如何开关机。
2. 介绍鼠标的基本操作,如移动、、双击等。
第三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下)1. 讲解如何使用键盘。
2. 练习输入汉字和英文。
第四章:计算机的用途1. 讲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计算机的各种用途。
第五章:保护计算机1. 讲解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避免损坏硬件。
2. 介绍计算机软件的维护方法,如杀毒、更新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计算机小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计算机。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如开关机、使用鼠标等。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
4.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七、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计算机结构的思维导图,加深对计算机组成部分的理解。
2. 写一篇关于计算机用途的小作文,体现计算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步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乐东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很荣幸与大家共同交流使用新教材的思路和具体做法。
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中学版第1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深入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
《认识计算机》是教材第1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内容。
通过学习,教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深入理解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电脑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
但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不是很清晰。
通过本节课学习孩子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
但是由于以往我们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
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寻求让学生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多与同学间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目标:
本课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
探索、自主发现式学习。
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3、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兴趣。
4、提高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互相合作意识品质。
三、教学环境:局域网环境
本课需要教师通过传奇或腾图软件进行演示操作,在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展示学生作品,因此要求在局域网环境中进行教学。
四、教法阐述
依据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自己用电脑演示:由于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多讲无益,对于简单只是干脆就不讲,让学生自己掌握,老师讲给予适当点拨。
教师将基本的操作规则告诉学生,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了,因此,最后在总结时,学生对于刚才自己的劳动一定很在意,无论是发言的同学,还是听讲的同学,都会十分认真,可以很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在这堂课中,每个小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学生通过对所担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完成。
在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
由学生被动听,而变为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
因为是主动的做,将枯燥的知识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上网搜索、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
任务一:电脑发展史
如: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时期组成
器件时间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
机(1945年~1955年)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
机(1955年~1965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年~1980年)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1980年~至今)
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4人1小组,分工协作1位组长,2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负责汇报。
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
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
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
讲解完后教师出示几幅现代微型机的图片。
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再出示任务二。
任务二: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任务三: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让学生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你的未来电脑都有些什么?学生会说有键盘、鼠标等。
这时教师引出计算机中能看的见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
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
教师举例:音乐、画图我们能摸得着吗?那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软件”。
(板书)计算机中也是一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画图、Word、电子报刊等)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这些都是软件。
可是我有个问题了,我想听音乐,可是连计算机都打不开了,我还能听吗?那么,这些能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就是系统软件。
因此,我们又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板书)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测试1:继续收集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
测试2:你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吗?能把它画出来或描写出来吗?
测试3:小组间互相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因此,本课中我采用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教师在学生作业中找出有特点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或让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本节课收集到的内容回家后制作成电子报刊或小动画,然后当小老师讲解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听。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欲望,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馈机会。
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