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电子备课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简单了解古代传说故事,如《白蛇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了解《白蛇传》的故事情节。
2.熟悉古文阅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传说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2.通过古代文学作品拓展学生阅读广度。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教材。
2.多媒体课件。
3.各种学生互动游戏或活动。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故事内容,并向学生简单介绍《白蛇传》。
2.教学展开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白蛇传》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聆听,了解故事的背景及主要人物。
2.分组讨论故事情节,每组选择一个片段进行朗读。
3.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细致品味能力。
3.活动设计1.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白蛇传》的感想。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故事人物,体验故事情节。
4.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白蛇传》的读后感,并做一幅插图。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白蛇传》为主要内容,通过故事的讲述和学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活动设计,促进了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其综合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7第七单元-02文言文二则-教案02
教学
目标
1.正确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 卒”2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了解了关于“热爱读书”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齐读课题。
另外,《凿壁偷光》和《囊萤夜读》这两则文言文表现的是同一个主题:热爱读书。由《凿壁偷光》的故事导入,引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课件出示4】
囊、萤、恭、勤、博、贫、焉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课件出示2:图文】匡衡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一个洞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2.从以上词语的解释中,理解了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
预设: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课件出示7】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25《挑山工》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25《挑山工》教案一. 教材分析《挑山工》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挑山工登山的艰辛和坚强意志,通过作者与挑山工的对话,展现了挑山工面对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风貌。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节课是第7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旨在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挑山工的精神品质,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但是,对于课文中所描绘的挑山工的生活,他们可能还不够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通过课文学习到的精神品质,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提炼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挑山工的艰辛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挑山工面对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挑山工的艰辛生活,体会他们的坚强意志。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精神品质,并加以引导。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讨论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挑山工的艰辛;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挑山工的敬意;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课文,提炼精神品质。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3.生字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挑山工的生活,引出本课的主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挑山工的精神品质,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语文园地”,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语文知识。
但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于一些语文技能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限,对于一些文章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
2.难点: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深度的语文思考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通过分析具体的语文案例,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相关知识点,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语文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素养。
对于每个部分,教师简要讲解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关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人物品质”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及《黄继光》4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写的都是人物,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是本单元的重点。
2.本单元重点:(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4篇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很多,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
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
比如,《文言文二则》中通过动作描写,写出车胤勤奋学习的精神,《铁杵成针》通过对老婆婆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描写,明白了坚持不懈的品质,《“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对哈尔威船长动作、语言的描写,感受其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黄继光》通过对黄继光语言、动作的描写,写出黄继光的视死如归,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着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特点。
本单元中,《文言文二则》运用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特点爱学习、勤奋努力的特点;《“诺曼底号”遇难记》通过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人物舍己为人的特点;《黄继光》通过语言描写、动作的描写体现了黄继光为革命甘愿牺牲自我的英雄气概。
习作中是《我的自画像》抓住人物的外貌、爱好、特长等方面的特点,来展现自我形象。
3.本单元教学建议:教学本单元课文,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学习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感受人物的品质特点。
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21古诗三首教材分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日积月累”的含义,掌握“日积月累”的方法和重要性。
2.能够使用“日积月累”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掌握“日积月累”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日积月累”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内容】一、“日积月累”是什么?1.了解“日积月累”的含义。
2.掌握“日积月累”的词语。
二、“日积月累”的方法和重要性。
1.了解“日积月累”的方法。
2.掌握“日积月累”的重要性。
三、如何使用“日积月累”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好习惯。
1.了解什么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如何日积月累,培养自己的好习惯。
3. 分析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开课铃声响起,带领学生整齐有序的完成自主活动和迎接老师的到来。
二、课堂导入1.用三年级“少说多做、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聚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师生互动,调查一下学生平时是否有什么好习惯?如何保持这些好习惯?三、学习新知1.老师介绍本堂课的主题——“日积月累”,介绍这个词语的含义,并引导学生一起探究这个词语。
2.通过PPT,提问学生“日积月累”的方法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进行讨论。
3.教师总结并讲解“日积月累”的方法和重要性。
四、巩固练习1.向学生询问他们对“好习惯”是怎样理解的,教师使用漫画、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好习惯”的定义和特点。
2.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日积月累,培养自己的好习惯。
3.分析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给学生以系统的知识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日积月累”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1.巩固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对“日积月累”的方法和重要性进行总结。
2.总结有关“好习惯”及正确的人生观的知识,引导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课内实践,让他们列一张个人计划表,明确自己的日常任务,以便于日后进行跟踪和管理。
课外可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发现日积月累的好处,并加深对好习惯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第三课时)优质教案
梅树颜色好清香迷人
高洁有内涵
教学反思
《芙蓉楼送辛渐》
1、预习案
完成预习单。
2、探究案
1:本诗的诗意。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训练案
1.完成本课
2.完成课后习题。
池头:池边。头: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4.说说诗句的大意: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梅树颜色好清香迷人)
(二)品读感悟
1.出示: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品读: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难点
学习一组描写人物品格的古诗,感受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教法
讲授法启发教学法
学法
365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第七单元单元初步感知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典案2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理解诗句意思,以及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过程与方法: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注释深入理解诗句,结合资料了解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芙蓉楼送辛渐【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默写古诗。
背诵积累送别诗。
2.感悟古诗的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人物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2.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光辉。
今天,就让我们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诗人简介)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的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设计意图:了解诗题意思为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做铺垫。
四、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学生读得正确。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出节奏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第七单元所学的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3.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表演故事。
4.能够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表演。
2.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学会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前准备•教师和学生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包括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教师准备好课文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朗读。
2. 学习内容•讲解课文主题并领会文章主旨。
•逐段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3. 练习环节•学生分组朗读表演课文,模拟情景演示。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理解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课时1. 课前准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自主预习本课内容,准备提问和讨论。
2. 学习内容•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教师指导演习和调整。
•老师讲解课文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3. 练习环节•学生书写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句,着重训练正确的笔画和字形。
•学生小组展示书写成果,互相交流和指正错误。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馈1.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意见。
2.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
3.教师整理学生反馈意见,为下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准备。
六、教学总结1.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表演和书写练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单元内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第七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围绕“感受人物的品质”共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一篇略读课文《黄继光》,一次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一次作“我的‘自画像’”,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中的《芙蓉楼送辛渐》写了XXX送别XXX,XXX渐给洛阳亲友报个平安,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塞下曲》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的边塞将军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领的赞赏之情。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XXX而题写的。
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文言文二则》选取了两篇文言文《囊萤夜读》《铁杵成针》,启示我们要有刻苦研究、不畏艰难的精神。
《“诺曼底号”遇难记》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主人公XXX船长在一次猝然而至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最终以身殉职。
《黄继光》主要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597.9高地,XXX冒着枪林弹雨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后他用自已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一惊天动地的壮举,充分表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在教学本单元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品质。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说出课文大意,感受每课人物的品质。
4.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5.研究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重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难点研究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古诗三首》3课时《文言文二则》2课时《“诺曼底号”遇难记》2课时《黄继光》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作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21古诗三首这三首诗都施展阐发了墨客尊贵的品质。
《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墨客表达本人仍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自我介绍》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自我介绍》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准确、流利地进行自我介绍。
2.理解礼貌用语的基本意义并能够正确运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信、自主、合作精神,提高表达能力。
2.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敢展示自己、积极与他人交往的态度。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主动分享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1.课件:PPT或实物图片。
2.角色扮演道具:帽子、墨镜等。
3.学生名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第一环节: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挥,自我介绍。
2.第二环节:老师示范一个表达方式。
2. 新知讲解1.引入话题:你喜欢和别人交流吗?自我介绍是什么?2.讲解自我介绍的基本要素:姓名、年龄、爱好等。
3.示范并解释礼貌用语的作用。
3. 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模拟自我介绍。
2.教师巡视指导,给予表扬和建议。
4. 拓展训练1.挑选几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穿上道具,展示自我介绍的场景。
2.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自我介绍小话剧表演。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自我介绍的关键要点。
2.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互相夸奖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角色扮演和组合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玩耍中提高了自我介绍的能力。
学生们在互相模仿中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流畅度,更培养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自我介绍,在下节课时准备展示。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朐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教案(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习作我的“自画像”》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文字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外貌、性格、爱好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认识自我、欣赏自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在生活中对自己的外貌和性格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如何将这些特点生动有趣地表达出来,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欣赏自我、接纳自我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外貌特点。
2.培养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己的性格和爱好。
3.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欣赏自我,培养自信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和爱好。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自我介绍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范文,用于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自我介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特点。
让学生思考:你喜欢自己的哪些特点?有哪些特点你想要改变?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篇关于自我介绍的范文,引导学生注意范文中描述外貌、性格和爱好的方法。
让学生思考:这篇范文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描述对方的外貌、性格和爱好。
要求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让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和爱好。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判断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同步教案含完整教学反思-推荐.doc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
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
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ò)阳玉壶(hú)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
“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
“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
“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
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
平明,天刚亮。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2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
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
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ò)阳玉壶(hú)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
“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
“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
“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共有4篇文章,分别是《小英雄雨来》、《尊严》、《骆驼和羊》、《猫的天性》。
这些文章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教育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还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在书写和表达能力上也有所差异,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
2.难点:学生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知识的传播和能力的培养。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基本知识,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观点等方式,锻炼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完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完美)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的汉字文化。
- 研究并掌握故事《善良的梅花》的基本情节。
- 学会初步分析故事情节及主人公的性格。
- 熟练运用“引用句”,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1.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表达、创新能力。
-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品质。
-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 掌握故事《善良的梅花》的基本情节。
- 熟练运用“引用句”,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2.2. 教学难点- 学会初步分析故事情节及主人公的性格。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汉字铭刻文化,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
3.2. 预(1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介绍故事《善良的梅花》,帮助学生预课文内容,并指导学生重点阅读。
3.3. 阅读(2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阅读情况,引导学生进行逐字、逐句阅读,并注意一些生字的提示。
3.4. 分析(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及主人公的性格,并引导学生运用“引用句”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3.5. 拓展(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进行问题拓展或游戏活动,巩固课堂知识点,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四、课堂检测针对本课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课堂检测的质量和效果。
五、课后反思结合本节课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达到不断提高的目标。
六、布置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检测情况,布置合理的作业,以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监督。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附计划)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附计划)2020年春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
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还有少数几个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成绩落后,需要这学期重点辅导。
三、教材分析:1.全册课文分8组教材,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
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8个专题依次是:乡村生活、科技成就、轻叩诗歌的大门、作家笔下的动物、走遍万水千山、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伟大的人物品质、奇妙的童话。
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部分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提示本篇课文的学习要求及注意事项。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在每组例文的后面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习作及语文园地。
四、教学目标1.认字250个,会写250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7第七单元-04黄继光-教案02
24 黄继光备课素材【教材分析】《黄继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写这篇课文写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敌人的597 .9高地,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后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一惊天动地的壮举,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课文渲染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衬托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同时生动刻画了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言行,他主动请缨时说的话,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舍身堵枪口的壮举,都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抗美援朝战争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
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
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
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
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 ;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辨字组词。
役()屡()摧()膛()没()缕()催()蹚()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表格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七单元单元分析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围令人心情舒畅。
工笔: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特点是用笔工整细致,与“写意”相对。
速写: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现场以简练的手法,把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动态描写出来的绘画。
栩如生,像在纸上游动一样。
而之所以画得像活的一样,正是他专注认真、坚持不懈的结果。
(五)作业:1.熟读课文。
2.写课后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的品质”,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四篇课文,文章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古诗三首》中的诗,或表现诗人高洁的品质,或歌颂将士的奋勇精神。
《文言文二则》中的故事,体现了人物勤奋、有毅力的品质。
《“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后,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船员开展救援工作,最终自己命丧大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黄继光》主要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终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黄继光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 教学目标 古诗三首3 1.认识29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正确读写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抓关键词语,理解《文言文二则》中每句话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5.感受船长哈尔威、黄继光在危急关头,从容面对死亡、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与英雄形象。
文言文二则2 “诺曼底号”遇难记 2 黄继光 1 口语交际1 1.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分小组讨论“面对不同的情况,如何介绍自己”,明确介绍的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习作 22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6个生字,重点指导多音字“单”的读音,注意不要读错“芙”的声调,指导“雁、壶”的书写,如“壶”字不要多笔少画。
2.阅读理解以读促悟,悟中想象,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品自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阅读、合理想象、补白情境、充分朗读等方式,感悟诗人表达的意境,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深意及诗人高尚纯洁的精神品格。
3.表达运用学习作者借物抒怀、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芙蓉楼送辛渐》▶课时目标1.认识“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体会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
感受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的决心。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渐入诗境1.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古诗三首》。
(2)师引导:我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记得最熟的是哪首古诗?可以背诵给大家听听吗?(3)生交流,师适时点评。
(4)师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是唐诗,是古典文学中的璀璨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这些诗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情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
2.生自由朗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标注自己的疑问。
【设计意图】新课标将兴趣的培养贯穿始终,古诗的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视。
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让学生不畏惧,乐纳新。
同时,通过老师的简要点评,向学生传达古诗句之所以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其中有情有理、有韵有味的理念,同时也紧扣本课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领会诗情”。
这些都在“润物细无声”中流淌。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芙蓉楼送辛渐》。
(2)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
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
(3)师指名开火车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边读边互相指正;师指三名生读,引导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师指名读带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
(3)师指名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
(4)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5)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这四个字要记住,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6)师指名交流,相机讲解。
①讲解示例:“壶”,上下结构,由“士、冖、业”组成。
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十”或“土”。
②播放“壶”字的演变视频。
③看完视频后,师引导:“壶”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提示:上面的“士”要写正确)④师指导书写“壶”,引导学生观察“壶”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设计意图】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
视频演示“壶”字的演变,生动直观地让学生记住“壶”上面是士字头,从而做到正确识记、正确书写。
板块三品读诗文,入情入境1.诗题入手,了解背景。
(1)课件出示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2)关注诗题中的事件——“送”。
①师引导: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的“送”字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还有哪些疑问呢?在提出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
②生交流。
③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④师引导:读了这些诗题,你发现了什么?⑤生自由读诗题。
⑥示例:这些诗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写的是朋友将要远行,诗人在为朋友送行。
⑦师引导: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吗?(师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别董大》《赠汪伦》《山中送别》(3)引导关注诗题中的人物、地点——辛渐、芙蓉楼。
①师引导生再读诗题,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说说诗题的意思。
②示例:作者是在芙蓉楼这个地方送别友人辛渐的。
③简介芙蓉楼、辛渐及写作背景。
(4)关注诗人王昌龄。
①师引导:这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
诗人王昌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伟大的传世之作呢?②课件出示王昌龄资料。
③生默看课件出示资料,快速地从中提取主要信息。
2.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课件出示古诗,生自由朗读。
(2)师引导:王昌龄的这首送别诗表达出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与依依不舍之情吗?它与其他送别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体会情感。
①师引导:静下心来看看注释,仔细读读,我们可以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②生交流。
示例1:我从第1、2句诗中体会到诗人凄凉、伤感、孤独的心情。
示例2:我从第3、4句诗中体会到作者高尚、坚定的品格。
(4)学习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
①生自由朗读这句诗,师引导:对于这句诗,你读出了怎样的感觉?诗中哪个词向你传达出这种情感?(相机出示课件)②师:什么样的雨能称为“寒雨”呢?诗人为什么要提到“夜”?示例: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尤其是在下雨的夜晚,渲染了作者与友人惜别的黯淡气氛。
③(课件出示图片)师引导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示例:秋雨蒙蒙,绵绵不绝,夜色渐浓。
王昌龄和辛渐来到江边,抬眼望去,江面雨雾弥漫,凄清静谧。
④师小结: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⑤师指名朗读诗句,引导读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诗句“平明送客楚山孤”。
①师指名读诗句,引导:你又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示例:从“平明”,即天刚刚亮,可以看出诗人和朋友很早就出门了,也许他们彻夜未眠。
“孤”字直接写出了作者的心情。
(板书:楚山孤)②师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
③师引导生继续看图: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示例:诗人和朋友来到江边,依依惜别。
远处的山,好像也见证着这惜别的情景。
④师相机引导:在作者的眼里,孤独的不仅仅是楚山,孤独的还有诗人的内心。
(板书:孤独)⑤师指导: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6)学习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①师引导:王昌龄会和朋友说些什么呢?②师指名读第3、4句诗。
③师引导朗读:诗人特意从江宁送朋友到吴地润州,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此时,诗人站在江边,只觉一夜秋雨,寒意连连,江中远山,孤傲耸峙,离愁别绪,溢满心头。
诗人想到朋友马上就会到洛阳,会见到自己洛阳的亲友,诗人就想让朋友告诉亲友……④生齐读第3、4句诗。
⑤师引导想象:好友辛渐就要回去,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⑥生交流。
⑦师引导朗读:王昌龄想让友人告诉亲友什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⑧生齐读:“一片冰心在玉壶”。
(课件出示:一片冰心在玉壶)⑨师生合作朗读。
(师)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当结发的妻子问起时,王昌龄还会深情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当年迈的双亲问起时,王昌龄依旧坚定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引导理解:冰、玉有什么特点?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呐喊,是想表明什么?示例:尽管两次被贬,可诗人仍然坚定自己的信念,仍然不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
(板书:顽强纯洁清廉正直)3.总结全诗,领悟写法。
(1)(课件出示全诗)师引导: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进王昌龄,齐读整首诗。
(2)有感情地朗读。
送别诗,送别的是朋友,表达的是真情,表白的是自己,这也是送别诗的魅力。
越读越能看出诗中的别样的意境,越读越能感受到诗人的情谊深远。
(生再自由读)(3)生自由读后师指名读。
(4)师小结:秋雨绵绵,江水悠悠,寒意阵阵,两个夜行的人,他们是即将分别的朋友。
天还未明,早起的两人依依惜别,远处的楚山见证着一切。
这寒雨,这孤山,是分别的离愁,更是诗人的心声呀——无论多少凄风冷雨,诗人内心都坚如磐石,纵然孤身一人,也冰清玉洁。
果真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别具匠心啊。
4.默写古诗。
5.拓展练习。
收集送别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
在教学中,要始终做到:诵读是原则,理解是基础,感悟是目标。
从读诗题知作者到读诗句知诗意,再到读诗境知诗情,从整体感知,创设情境,体会诗意,渲染意境,从而体会诗情画意,感受古诗魅力。
▶板书设计第2课时《塞下曲》▶课时目标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
3.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
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1.复习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谁来背一背?(师指名背诵)(2)你觉得这首送别诗与你熟悉的其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生交流)(3)师引导: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了解到王昌龄是边塞诗人。
其实,唐诗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有: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边塞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