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马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韩愈《马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韩愈《马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韩愈《马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韩愈《马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③执策而临()之④才美不外见()2.以下各组加粗词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B.以君之力策之不以其道C.虽有千里之能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翻译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两马并驾②等同,一样③面对④通“现”表现2.D3.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喂养它。

②鞭策它,不按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4.这句话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有了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千里马才能被发现。

在封建社会人才主要靠圣明的君主;当今社会,人才的脱颖而出主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意思对即可)。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马说》《人有卖骏马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愈《马说》《人有卖骏马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14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③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①比:接连,连续。

②还:通“环”,环绕。

③一旦:一天。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才美不外见.(2)执策而临.之9.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策之.不以其道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C.臣有骏马欲卖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10.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11.理解填空。

(3分)【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12.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潮流。

请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2分)8、(1)通“现”,表现。

(2)面对。

9、C 点拨:例句和C项中的“之”都是代词,代马。

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的。

10. (1)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B、安求其能千里也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C、骈死于槽枥之间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D、其真不知马也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策之不以其道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C、不蔓不枝(《爱莲说》)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答案:8、B9、C10、B《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小题。

(共18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马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马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马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下面小编整理了马说的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马说》原文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着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幺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1《马说》阅读及答案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一、填空《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

作者是唐朝的,有文之称,十、"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

学过的诗歌《》。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⑴故虽有名马: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⑶骈死于槽枥之间:⑷一食或尽粟一石: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⑹才美不外见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⑻策之不以其道:⑼食之不能尽其材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⑾执策而临之:⑿其真无马邪:⒀其真不知马也三、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6、本文的主旨是: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六、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七、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八、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九、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出了无言的感慨。

试举两例。

十一、"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下联:二、阅读《马说》,完成文后各题:12、"填空:(1)《马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代著名家;被后人誉为“”之首(2)文章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运用的手法,食马者喻指,千里马喻指,伯乐喻指,抨击了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之情,作者希望统治者13、"用原文填空。

(1)、《马说》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________________(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马说试题及答案

马说试题及答案

马说试题及答案# 马说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指的是具有______的马。

2.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伯乐之所以能识别千里马,是因为他具有______的眼光。

3. 韩愈认为,如果一个时代没有伯乐,那么即使有千里马,也会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的特点?A. 食量惊人B. 行千里C. 速度极快D. 耐力持久2.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如果一个时代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将会如何?A. 被埋没B. 被当作普通的马使用C. 被当作赛马D. 被当作战马三、简答题1. 请简述《马说》中韩愈对“千里马”和“伯乐”的看法。

2. 根据《马说》,分析韩愈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

四、论述题1. 结合《马说》的内容,论述韩愈对人才的重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马说试题答案一、填空题1. 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指的是具有非凡才能的马。

2.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伯乐之所以能识别千里马,是因为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3. 韩愈认为,如果一个时代没有伯乐,那么即使有千里马,也会被埋没。

二、选择题1. A. 食量惊人(《马说》中并未提及千里马食量的特点)2. B. 被当作普通的马使用三、简答题1. 韩愈在《马说》中认为千里马是具有非凡才能的马,而伯乐则是能够识别并珍惜这种才能的人。

他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当时社会不重视人才的现象的批判。

2. 根据《马说》,韩愈批判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忽视,认为只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才能识别并培养人才,而没有伯乐,人才就会被埋没,这反映了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四、论述题1. 韩愈在《马说》中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真正的伯乐才能发现并培养人才。

他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醒人们要重视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同时也批判了那些忽视人才的社会现象。

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鼓励人们要有发现和培养人才的眼光和胸怀。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乙: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④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

淳于髡曰:谨闻命矣。

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战国策·燕策二》)注:①比:连续,接连。

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④旦、朝:早晨,也指一天。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苏代为燕说齐()(3)臣请献一朝之贾()(4)莫为臣先后者()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以千里称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B、人有卖骏马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人莫之知何陋之有D、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行拂乱其所为14、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马说阅读训练及答案

马说阅读训练及答案

马说阅读训练及答案马说阅读训练及答案《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马说阅读训练及答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马说阅读训练及答案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策之不以其道()(4)安求其能千里也()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实词的掌握情况。

答案:(1)有时(2)等同,一样(3)方法(4)怎么2.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________,因官吏部侍郎,又称________。

文学主张上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________;苏轼称他________。

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与课文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可根据书中注释完成。

答案:《昌黎先生集杂说》唐文学哲学韩愈退之韩昌黎韩吏部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惟陈言之务去” “辞必己出” 杜诗韩笔“文起八代之衰” 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3.“说”是一种文体,可以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但都是为了说明________。

比如________、________等作品。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说”这个古文体。

答案:记叙议论一个道理《爱莲说》《师说》4.《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本文是韩愈《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其他三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此题考查关于韩愈的文学知识。

答案:《龙说》《医说》《崔山君传》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死于槽枥之间C.马之千里者D.虽有千里之能提示:C项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余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马说》(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马说》(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3课 《马说》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胄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值复襄阳,平杨幺,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不然。

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肃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①介冑: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除。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故.虽有名马 故.常奇之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介冑而.驰C .食之未能尽其材. 致远之材.也D .不以.千里称也 不幸相继以.死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3.(乙)文主要使用了对比手法,说说其表达作用。

4.(甲)(乙)两文均是借马说人,说说两文分别包含着怎样的寓意。

【答案】1.A2.(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

(2)这马少吃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劣马啊。

3.通过将良马与劣马作对比,突出强调了良马饮食有原则、行走有耐力的特点。

4.【甲】文告诉我们应懂得发现人才、善待人才、正确使用人才。

【乙】文告诉我们应学会“厚积薄发”。

《马说》阅读题及答案

《马说》阅读题及答案

《马说》阅读题及答案《马说》阅读题及答案马说阅读答案,马说韩愈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来源:]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①骈死:②见:③等:④策: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答: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分)答:参考答案:1、①并列而死②同“现”显现③同样④驱使(鞭打)2、①吃一顿有时吃完一担粮食②它鸣叫,(食马者)不能明白它的意思。

3、(1)句意变化:原句: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了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吗?(1分)改句:是世上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食马者真的不识千里马呢?原句:明确地揭示问题的实质,凸显了文章的主旨,揭示统治者的愚妄无知是造成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痛惜,对食马者的讽刺和鞭挞之情(1分);改句:与作品要表达的观点不符。

(2)句法变化:原句:先提出反问,再通过推测语气作出判断(1分),改句,表达选择关系,非此即彼(1分),原句:表达的是人才被埋没是食马者的无知造成的(1分),改句:没有明确地表达出这种讽刺意味(1分)。

4、形象塑造:文章塑造千里马日行“千里之能”,“ 一食或尽粟一石”却“不以千里称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形象(1分),塑造食马者(或奴隶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面对千里马却高喊“天下无马!”的形象,千里马和食马者的塑造在于表现作品的主要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展示封建社会的.人才怀才不遇,被埋没、受摧残的悲惨遭遇。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习题(含答案)

23 马说01 基础知识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3)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4)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2.填空。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作品都收录在《昌黎先生集》里。

(2)《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3)“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3.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2)才美..不外见卓著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3)不以.千里称.也以,凭、凭借;称,著称(4)故虽.有名马即使(5)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6)或.尽粟一石有时4.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之虽有千里之.能的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代指千里马(2)食食.不饱,力不足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动词)5.下列句子中通假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B.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只有。

C.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D.食马者:“食”通“饲”,喂。

(解析:B.“材”通“才”,才能)6.按要求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4题。

(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⑴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⑵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_______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___________________,以“食马者”寓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韩愈对马的态度是怎样的?A. 欣赏B. 批评C. 漠不关心D. 既欣赏又批评答案:D2. “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是指什么?A. 一匹能跑千里的马B. 比喻有才能的人C. 一种特殊的马种D. 一个地名答案:B3.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里的“伯乐”是指什么?A. 一个古代的马贩子B. 一个善于识别马的人C. 一个善于识别人才的人D. 一个地名答案:C二、填空题1.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______文,通过______来表达对人才的重视。

答案:议论;马的比喻2.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饲养马的人不知道马能跑千里而只是单纯地饲养它三、简答题1. 简述“马说”中韩愈对“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理解。

答案:韩愈在“马说”中认为,只有伯乐这样的识才之人才能发现并培养千里马,即只有真正懂得人才价值的人才能识别并利用人才。

2. “马说”中韩愈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重视的?答案:韩愈通过比喻,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欣赏和利用人才的人,才能使人才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四、论述题1. 论述“马说”对当代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启示。

答案:在当代社会,韩愈的“马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需要被正确地识别、培养和使用。

社会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才得以发挥其潜力,同时也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物,能够发现并培养人才,使他们能够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五、思考题1. 你认为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千里马”和“伯乐”?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理解和社会现象进行回答。

)通过以上练习题及答案,考生可以对“马说”这篇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从中汲取对现代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启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马说》(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马说》(附答案)

8 马说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马说》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骈死..于槽枥之间( )(4)才美不外见.(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

韩愈《马说》《人有卖骏马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愈《马说》《人有卖骏马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14 分)【甲】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闻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③而马价十倍。

( 选自《战国策》 )【注】①比:接连,连续。

②还:通“环”,围绕。

③一旦:一天。

8.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2 分)(1)才美不外见.(2)执策而临之.9.下边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C.臣有骏马欲卖之 D .臣请献一朝之贾..10.把下边的文语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

(2)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11.理解填空。

(3 分)【甲】文中千里马被沉没的直接原由是,根来源因是;【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心理。

12.现在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潮流。

请联合【甲】【乙】两文有关内容,简要说说“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2 分)8、(1) 通“现”,表现。

(2)面对。

9、C点拨:例句和C项中的“之”都是代词,代马。

其余三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的。

10. (1) 用马鞭赶它,不依据 ( 驱遣千里马的 ) 正确方法,喂它,却不可以让它竭尽才能。

(2)连续三天 ( 牵着马 ) 站在马市上,没有一个识马的。

1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盲目相信威望12.示例:利:好像千里马有了伯乐才能被人们所重视同样,好的产品经过名人的宣传,才能广而告之。

《马说》阅读附答案9篇

《马说》阅读附答案9篇

《马说》阅读附答案《马说》阅读附答案9篇《马说》阅读附答案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0-13题。

(10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

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

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

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注释】①骥:良马。

后文的“骐”与此同义。

②刍:喂牡畜的草。

求:寻找,寻求。

④烦御:烦劳驾驭。

⑤顿:整顿,这里指拉。

⑥辽:远。

⑦骀(tái):劣马。

⑧试:试验。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2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1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策之不以其道不屡策,不烦御B.食之不能尽其材其所以饮水食刍C.而伯乐不常有不舍昼夜而追之D.其真不知马也在当其所能而已1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古之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13.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作者主张的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什么相同之处。

(2分)参考答案:10.(1)只是(2)方法(各1分,共计2分)11.A(2分)12.(1)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2)古代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

马说复习题及答案

马说复习题及答案

马说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韩愈通过马的比喻,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A. 马是忠诚的象征B. 马是力量的象征C. 马是人才的象征D. 马是自由的象征2. 在《马说》中,韩愈提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的意思是:A. 千里马很稀有B. 能够识别千里马的人很稀有C. 伯乐是千里马的主人D. 伯乐是马的驯养者3. 文中提到的“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里的“食马者”指的是:A. 饲养马的人B. 骑乘马的人C. 马的主人D. 不懂得欣赏马的人二、填空题1. 《马说》是韩愈的一篇______,通过马的比喻,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

2. 韩愈在文中提到“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这句话强调了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

三、简答题1. 请简述《马说》中韩愈对人才的看法。

2. 《马说》中提到的“伯乐”,在现代语境中通常指什么?四、论述题1. 论述《马说》中韩愈对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的观点,并结合现代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一、选择题1. C. 马是人才的象征2. B. 能够识别千里马的人很稀有3. D. 不懂得欣赏马的人二、填空题1. 议论文2. 策之不以其道三、简答题1. 韩愈在《马说》中认为,人才就像千里马一样,是稀有且宝贵的。

他强调了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真正懂得欣赏和培养人才的人,才能使人才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2. 在现代语境中,“伯乐”通常指的是能够发现并培养人才的人,也就是有眼光和能力识别并培养人才的领导者或导师。

四、论述题1. 韩愈在《马说》中提出,人才的发现和培养至关重要。

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欣赏和培养人才的人,才能使人才发挥出其最大的潜力。

在现代社会,这一观点同样适用。

一个组织或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伯乐的眼光,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才,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培养和支持。

韩愈《马说》《臣闻古之君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愈《马说》《臣闻古之君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①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13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2)反.以报君:___________________1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133.(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述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案】131.面对。

同“返”,返回。

132.(1)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2)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133.【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

【乙】文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马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 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 “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

①骈( )死于槽枥之间 ②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③执策而临( )之 ④才美不外见( ) 2.以下各组加粗词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B.以君之力 策之不以其道 C.虽有千里之能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翻译句子 。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两马并驾 ②等同,一样 ③面对


④通“现”表现 2.D 3.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喂养它。

②鞭策它,不按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 能。

4.这句话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有了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千里马才能被 发现。

在封建社会人才主要靠圣明的君主;当今社会,人才的脱颖而出主要靠自 己的真才实学,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