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观点态度题

合集下载

(4)言语——态度观点题

(4)言语——态度观点题

我认为A,至于B就见仁见智了。

→前有后无
无论A,B都怎样。 →前无后有
【解题思路】 准确定位作者的观点
一、明确观点型
示例:翻译时,“直译”偏重于对原文的忠实,“意译” 偏重于译文语气的顺畅。哪种译法最妥当,人们各执己见。 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忠实的翻译必 定能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思想感情与语言是一致的,相 随而变的,一个意思只有一个精确的说法,换一个说法, 意味就完全不同。所以想尽量表述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 保存原文的语句组织。因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 也不能不是直译。 观点引导词“依我看”之后是作者的态度观点,即人为划 分直译和意译没有必要。
写得好,但是后世读的人少,诗集也少有刊刻——怎能让祸国殃
民的罪人立言不朽呢!古人虽也说过“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 的话,但仍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符合传统上中国古代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A.文如其人 B.文以载道 C.知人论世 D.诗以言志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文段开头引用西方 现代文论观点,转折词“然而”表明中国古代观
【例1】在过去50年间,不合规范的语言使用现象激起了一场严肃 另一方是描述主义者,认为我们只能讨论语言当前的用法。规范 主义者认为,有的用法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推广正确的用
的争论,一方是规范主义者,认为需要指导人们如何说话、写字;
法是坚持真理、尊敬文明的精华,纵容错误就是鼓励相对主义、
粗俗的平民主义和文学的简单化。描述主义者认为,正确的规范 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则,语言是人类创造性的有机活动,人们应该
要有说明文和新闻简讯等。
没有观点类
【特点】 客观陈述,没有任何相关倾向性的评价

作者的观点态度题

作者的观点态度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态度观点题精讲题型综述片段阅读中有一种题型称为态度观点题,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倾向性或者对某事的评价。

这种题型考查了考生把握说话人态度、倾向性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与主旨概题、意图推断题的考查要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考生对于文段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适当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推理、揣摩。

态度观点题的提问方式通常有“作者的原意”、“作者的态度”、“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评价”等提法。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通过这段话可知作者的观点是”、“作者支持的观点是”、“作者认为××××有无道理”、“作者认为××××是否正确”、“作者对××××的态度是”、“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与文章作者态度不符合的是”、“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等等。

技法点睛态度观点题实际上关键在于考核考生把握文段作者态度、倾向性的能力,解题的关键重在理解。

此外有时这种题目的解题思路与主旨概括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很有可能文中的主题句就是作者的态度、观点以及对某事的评价。

另外一些题目则与意图推断题的考查要点吻合,要求考生把握作者观点的同时就是在寻找作者说话的目的和意图。

不过这类题型还是非常有特色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有些文段作者的观点是鲜明并且直截了当的;有些文段作者并非没有态度观点,而是没有直接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作者对于某事的态度和评价却存在着一种倾向性,通过字里行间的表述间接地表露;有些文段的表述客观具体,但作者对此并未做任何评价;有些文段涉及了几个问题,作者对于某一问题是存在明确的观点和评价,而对于另一问题却未做任何评价,只是一种客观的陈述。

以上这些类型都存在于态度观点题之中,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具体题目进行仔细辨别,从而正确选择选项。

精讲针对于以上态度观点题的不同情况,我们加以分类并具体讲解每种类型的解题思路:一、明确观点有一些文段的表述会开宗明义地表达作者的观点,通常都会有一些引导词,如“我认为、我觉得”、“作者认为”、“笔者认为”、“××认为”、“××说”等。

阅读理解中的观点态度题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中的观点态度题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中的观点态度题解题技巧阅读理解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而其中的观点态度题更是备受考生关注。

观点态度题通常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推测作者的观点、态度或者观点的变化。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解答此类题目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观点态度题是通过分析文章的内容和语言来推测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 仔细阅读题目和原文:首先,我们需要认真阅读题目和原文,确保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更准确地推测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寻找关键词:在阅读原文时,要注意寻找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子。

这些关键词和句子往往能够帮助我们确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例如,如果文章中出现了"认为"、"坚信"、"支持"等词语,通常可以说明作者持有积极的观点。

相反,如果出现了"反对"、"怀疑"、"批评"等词语,通常可以说明作者持有消极的观点。

3. 注意语言的褒贬色彩:观点态度题还需要留意文章中的语言褒贬色彩。

有时,文章中用到的形容词、副词等词汇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态度。

例如,如果文章中使用了"重要"、"必须"、"绝对"等词语,通常可以说明作者对某一观点持有强烈的肯定态度。

相反,如果出现了"无关紧要"、"并非如此"、"不可避免地"等词语,通常可以说明作者对某一观点持有否定态度。

4. 借助上下文来推测:在阅读理解题中,上下文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我们需要通过仔细阅读上下文来推测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上下文中的其他句子或者段落可以提供更多的线索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观点。

5.综合分析:在完成以上步骤后,我们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推测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阅读理解中的态度观点题解析

阅读理解中的态度观点题解析

阅读理解中的态度观点题解析阅读理解是英语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而其中的态度观点题则是较为常见且较为具有挑战性的一类。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并根据文中的线索进行推断和判断。

下面将对阅读理解中的态度观点题解析进行探讨。

一、理解态度观点题在阅读理解中,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首先要对文中的内容进行准确的理解。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线索来推断作者的态度和观点:1.情感色彩:作者对某一主题或议题表达的情感色彩通常会透露出他们的态度。

例如,如果作者在文中使用了赞扬、赞美的词语,那么作者的态度很可能是肯定的;而如果作者使用了批评、谴责的词语,那么作者的态度可能是否定的。

2.修辞手法:作者在表达观点时常常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夸张等。

通过分析这些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推断出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3.语气和语调:作者在写作中的语气和语调也可以透露出他们的态度。

例如,如果作者的语气相对客观而中立,那么作者可能持中立的态度;如果作者的语气较为激烈和强烈,那么作者可能持强烈的态度。

二、解题方法与技巧在解答阅读理解中的态度观点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技巧:1.仔细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时,要仔细阅读每一段落,并注意作者表达观点的细节和线索。

特别要注意文章中出现的情感色彩、修辞手法、语气和语调等。

2.分析选项:在看完文章后,再细读题目和选项,并针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

排除与作者态度和观点相反的选项,留下与作者态度和观点相符合的选项。

3.细读原文:留下的选项中,选择最能概括作者观点和态度的选项,然后再回到原文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仔细核对。

4.注意选项中的程度词:有时候,选项中的程度词可以帮助我们推断作者的态度。

例如,如果选项中出现了"never"、"always"等词语,那么作者的态度很可能是绝对的;如果选项中出现了"usually"、"often"等词语,那么作者的态度很可能是相对的。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作者态度与观点分析单选题50题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作者态度与观点分析单选题50题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作者态度与观点分析单选题50题1. 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author's attitude in the passage?A. Positive.B. Negative.C. Neutral.D. Doubtful.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中作者态度的判断。

从文章的描述和用词可以看出作者对所讨论的事物持积极的态度,B 选项消极不符合,C 选项中立也不准确,D 选项怀疑也不正确。

2. The author's opinion on this matter is _.A. forB. againstC. neutralD. not mentioned答案:A。

文章中多处表明了作者支持这一事项的观点,B 选项反对错误,C 选项中立不符合,D 选项未提及也不正确。

3. How does the author feel about this situation?A. Happy.B. Sad.C. Angry.D. Worried.答案:D。

通过文章中作者的描述和语气可以推断出作者对此情况感到担忧,A 选项快乐不符合,B 选项悲伤不准确,C 选项生气也不太恰当。

4.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is problem is _.A. optimisticB. pessimisticC. indifferentD. hopeful答案:D。

文章里作者虽然提到了问题,但同时也给出了一些积极的看法和建议,体现出有希望的态度,A 选项乐观不太全面,B 选项悲观错误,C 选项冷漠不符合。

5. What is the author's view on this topic?A. Approval.B. Disapproval.C. Unclear.D. Neutral.答案:A。

从文章整体内容可以清晰看出作者对该主题是持赞同态度的,B 选项不赞同错误,C 选项不清楚不符合,D 选项中立也不对。

高三英语阅读理解观点态度题单选题30题

高三英语阅读理解观点态度题单选题30题

高三英语阅读理解观点态度题单选题30题1.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new technology can be described as_____.A.enthusiasticB.indifferentC.pessimisticD.skeptical答案:A。

本题考查对作者态度的判断。

选项A“enthusiastic”表示热情的,积极的;选项B“indifferent”表示冷漠的;选项C“pessimistic”表示悲观的;选项D“skeptical”表示怀疑的。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新技术进行了积极的描述,所以答案是A。

2.The writer's opinion on the environmental issue is_____.A.supportiveB.opposedC.neutralD.uncertain答案:A。

本题中,选项A“supportive”表示支持的;选项B“opposed”表示反对的;选项C“neutral”表示中立的;选项D“uncertain”表示不确定的。

文章中作者对环境问题提出了积极的解决方案,表明作者的态度是支持的,所以答案是A。

3.The tone of the passage is_____.A.optimisticB.pessimisticC.criticalD.objective答案:A。

选项A“optimistic”表示乐观的;选项B“pessimistic”表示悲观的;选项C“critical”表示批评的;选项D“objective”表示客观的。

文章整体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氛围,所以答案是A。

4.The author seems to be_____about the future of education.A.hopefulB.doubtfulC.worriedD.disappointed答案:A。

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态度观点题解题思路.doc

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态度观点题解题思路.doc

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态度观点题解题思路片段阅读中有一种题型称为态度观点题,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倾向性或者对某事的评价。

这种题型考查了考生把握说话人态度、倾向性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与主旨概题、意图推断题的考查要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考生对于文段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适当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推理、揣摩。

态度观点题的提问方式通常有:作者的原意、作者的态度、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评价等提法。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通过这段话可知作者的观点是、作者支持的观点是、作者认为有无道理、作者认为是否正确、作者对的态度是、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与文章作者态度不符合的是、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等等。

态度观点题实际上关键在于考核考生把握文段作者态度、倾向性的能力,解题的关键重在理解。

此外有时这种题目的解题思路与主旨概括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很有可能文中的主题句就是作者的态度、观点以及对某事的评价。

另外一些题目则与意图推断题的考查要点吻合,要求考生把握作者观点的同时就是在寻找作者说话的目的和意图。

不过这类题型还是非常有特色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有些文段作者的观点是鲜明并且直截了当的;有些文段作者并非没有态度观点,而是没有直接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作者对于某事的态度和评价却存在着一种倾向性,通过字里行间的表述间接地表露;有些文段的表述客观具体,但作者对此并未做任何评价;有些文段涉及了几个问题,作者对于某一问题是存在明确的观点和评价,而对于另一问题却未做任何评价,只是一种客观的陈述。

以上这些类型都存在于态度观点题之中,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具体题目进行仔细辨别,从而正确选择选项。

针对于以上态度观点题的不同情况,我们加以分类并具体讲解每种类型的解题思路:一、明确观点有一些文段的表述会开宗明义地表达作者的观点,通常都会有一些引导词,如我认为、我觉得、作者认为、笔者认为、认为、说等。

如果文段中出现了这些字样,考生要重点阅读这些引导词之后的语句,就是作者的态度观点或者对于某事的评价。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练习含解析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练习含解析

分点突破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专项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题。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①陈师道②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河山自一方.小市③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注】①寇十一:即寇国宝,从陈师道学。

白门,徐州城门名。

②陈师道:北宋诗人,元祐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曾任徐州教授。

本诗作于元符三年春天,宋哲宗死,徽宗即位,之前反对变法、遭严酷打击的元祐党旧臣逐渐被召回。

③小市:徐州地名。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①诗人登楼观览的轻松愉快。

前两联写诗人登上城门饱览山河风光,直到小市张灯才萌生归意,意兴盎然,轻松愉悦。

②政局变化、旧友回乡的欣慰喜悦。

颈联写元祐旧臣喜逢新政被召回,被流放贬谪的朋友终于能重回故乡,诗人为此感到喜悦。

③想要归隐江湖又不甘心退出仕途的矛盾心情。

尾联写明知自己与富贵无缘,却又不能忘怀功名,难以自由自在归隐江湖.【解析】本诗首联两句写登楼所见的美好景色,重楼高耸,山河壮丽。

颔联两句洒脱轻松,因看到小市上灯,诗人才萌动归意,可见其游兴之浓;乘着和煦的春风回到家门,然而诗人的意兴仍然未尽。

颈联两句道出了诗人轻松心情的由来,因朝廷有重新起用旧臣的趋势,所以庆幸,语中带着喜悦和希望,但“白首”二字却包蕴着无限感慨,暗示出政治上派别斗争之漫长和严酷。

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矛盾的内心世界,流露出既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又留恋仕途的矛盾心情。

阅读下面的金诗,完成第2题。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①[金]元好问②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③诗。

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注】①人日:旧时称农历正月初七。

愚斋:张纬,字纬文,号愚斋,金亡后居燕京。

与元好问交谊深厚,书信往来频繁。

②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完整版)作者观点态度题

(完整版)作者观点态度题

作者态度观点阅读理解中的题目有的时候会问及作者对于某一事件或者某一问题的观点或者态度是什么,以及作者对文章继续展开的内容判断等,这样的题就是观点态度题.解答这种问题时,考生首先应请注意篇章中的连词,这些连词的运用都暗含着作者的态度和观点,从中可以推敲出作者的意图.然后需要注意有些表明作者观点的词汇和语句,考生就可以根据这些词汇和语句的情感来判断作者的态度。

总体来讲,观点态度的题比较难,对于这类问题的回答,考生应从篇章的体裁和风格入手,再从文章的论述方法、语气和措辞中把握作者对事物的喜好,从而了解作者的情感与态度。

1、观点态度题常见设问方式What’s the tone of the passage?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How does the author feel about…?What’s the author’s opinion of/ about …?What is the author's overall attitude towards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author most likely to agree with?The author seems to be in favor of the idea of ________.The author probably feels that ________。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might be best summarized as ________.In the writer’s opinion, ________.According to the author, ________。

作者的观点态度题

作者的观点态度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态度观点题精讲题型综述片段阅读中有一种题型称为态度观点题,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倾向性或者对某事的评价。

这种题型考查了考生把握说话人态度、倾向性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与主旨概题、意图推断题的考查要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考生对于文段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适当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推理、揣摩。

态度观点题的提问方式通常有“作者的原意”、“作者的态度”、“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评价”等提法。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通过这段话可知作者的观点是”、“作者支持的观点是”、“作者认为××××有无道理”、“作者认为××××是否正确”、“作者对××××的态度是”、“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与文章作者态度不符合的是”、“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等等。

技法点睛态度观点题实际上关键在于考核考生把握文段作者态度、倾向性的能力,解题的关键重在理解。

此外有时这种题目的解题思路与主旨概括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很有可能文中的主题句就是作者的态度、观点以及对某事的评价。

另外一些题目则与意图推断题的考查要点吻合,要求考生把握作者观点的同时就是在寻找作者说话的目的和意图。

不过这类题型还是非常有特色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有些文段作者的观点是鲜明并且直截了当的;有些文段作者并非没有态度观点,而是没有直接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作者对于某事的态度和评价却存在着一种倾向性,通过字里行间的表述间接地表露;有些文段的表述客观具体,但作者对此并未做任何评价;有些文段涉及了几个问题,作者对于某一问题是存在明确的观点和评价,而对于另一问题却未做任何评价,只是一种客观的陈述。

以上这些类型都存在于态度观点题之中,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具体题目进行仔细辨别,从而正确选择选项。

精讲针对于以上态度观点题的不同情况,我们加以分类并具体讲解每种类型的解题思路:一、明确观点有一些文段的表述会开宗明义地表达作者的观点,通常都会有一些引导词,如“我认为、我觉得”、“作者认为”、“笔者认为”、“××认为”、“××说”等。

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6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

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6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016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就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

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化学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

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以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九年级英语阅读理解态度观点题单选题40题

九年级英语阅读理解态度观点题单选题40题

九年级英语阅读理解态度观点题单选题40题1. In the passage,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new technology is _____.A.enthusiasticB.cautiousC.indifferentD.negative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态度的判断。

A 选项“enthusiastic”表示热情的,文章中并没有体现出作者对新技术的热情;C 选项“indifferent”表示冷漠的,文中作者有对新技术进行思考,并非冷漠;D 选项“negative”表示消极的,文章中也没有明确的消极态度表达。

B 选项“cautious”谨慎的,符合文章中作者对新技术既看到其好处又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问题的态度。

2. What is the main character's opinion on the school trip?A.excitingB.boringC.tiringD.meaningful答案:D。

A 选项“exciting”表示令人兴奋的,但文中没有突出旅行令人兴奋的描述;B 选项“boring”表示无聊的,与文章中对学校旅行的描述不符;C 选项“tiring”表示累人的,文中虽提到有点累,但重点强调了旅行的意义。

D 选项“meaningful”有意义的,符合文章中主人公从旅行中收获很多感悟的态度。

3.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_____.A.supportiveB.doubtfulC.opposedD.unconcerned答案:A。

B 选项“doubtful”表示怀疑的,文章中明确表达了对环保的积极行动,不是怀疑态度;C 选项“opposed”表示反对的,与文章主旨相悖;D 选项“unconcerned”表示不关心的,不符合文章中对环保的重视。

高考语文阅读技巧如何解答作者态度题

高考语文阅读技巧如何解答作者态度题

高考语文阅读技巧如何解答作者态度题高考语文阅读技巧:如何解答作者态度题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是考试中的必考题型之一,其中作者态度题是阅读理解中的重点和难点。

解答作者态度题需要考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下面将介绍一些解答作者态度题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考生提高解题能力。

一、审题准确,把握关键词解答作者态度题首先需要正确理解题目,明确考查的是作者的态度或观点。

一般来说,题目中会出现一些关键词,如“作者认为”、“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等。

考生在阅读题目时应仔细审题,将关键词划下来,以便在阅读文章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

二、整体理解,把握文章主旨解答作者态度题需要对整篇文章进行整体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传达的信息。

在阅读过程中,考生可以关注首段、尾段和段落的承上启下的关系,这些部分通常能够体现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同时,考生也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推断出作者的态度。

三、准确判断,辨析词语和修辞手法解答作者态度题还需要考生具备辨析词语和修辞手法的能力。

在文章中,作者会使用一些特殊的词语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如果文章中出现了“毫无疑问”、“必然”等肯定性词语,往往可以推断出作者持肯定态度;而如果文章中出现了“有争议的是”、“尽管如此”等转折表达方式,往往可以推断出作者持中立或抱持两种不同的态度。

四、综合分析,多角度思考解答作者态度题时,考生还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深入思考作者的观点和可能的态度。

可以从社会、历史、文化等角度进行思考,考虑到作者写作的背景和目的等因素。

通过综合分析,考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作者的观点。

五、举例论证,加强答题信服力解答作者态度题时,考生可以通过举例论证来加强答题的信服力。

举出文章中的例子和细节,支持自己对作者态度的判断。

可以引用作者的言论、描写和引用的其他资料等,以加强答题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解答作者态度题需要考生具备正确理解题目、整体把握文章主旨、准确判断词语和修辞手法、综合分析多角度思考等技巧和方法。

阅读中态度题的解题技巧范本1份

阅读中态度题的解题技巧范本1份

阅读中态度题的解题技巧范本1份阅读中态度题的解题技巧 1例如作者在谈一件事时是用反讽的口气,还是赞成的语气,此类题所给的答案选项一般是四个形容词,我们应在审题时就把握好这四个形容词所表达的意思,然后返回文章去寻找信息。

特别提醒大家要牢记所遇到的构成作者态度题选项的每一个形容词,做这类题时,万不可把自己的态度揉进文章中,同时要注意区分作者本人的态度与作者引用的观点态度。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是近几年考试的热点题目,在做此类题时要把握这样的判断原则:既纵观全文,掌握主题思想有要注意文章的措辞,把握文章的基调或主旨(tenor),又要分清文章的话语范围(field)及话语方式(mode)。

解题的关键是要看作者在文中用了什么样的`口气。

若用褒义词,显然是赞成;若用贬义词,显然是反对;若是客观陈述,则是中性的立场,不偏不倚。

注意:作者态度常常在转折词后表明出来,因此but一词至关重要(还有类似的yet, however, although, nevertheless等)。

dissatisfaction,它们作为标记语反映出作者对某个现象采取的姿态,并从情感的角度评价该现象。

因此,既要依靠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前提,又要注意作者的措辞,尤其是作为修饰语的形容词。

大家在平时的单词理解中要结合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文章体裁,综合地认知寓意,才能透彻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另外,判断作者情感态度除了关注作者的措辞,还要可以通过关注作者的举例角度和讲解角度,来判断文章作者的态度倾向:如果作者的一直论述某事物的积极地向上的方面,其态度基本上是积极乐观的如果作者举例论证某观点时,给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我们同样可以判断作者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如果作者的论述有好有坏,举例有正面有反面,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作者的态度是客观的。

同样,我们通过具体的真题案例进一步解释这一点。

最后,我们以1997年第54题为例进行实例分析:It was 3:45 in the morning when the vote was finally taken. After six months of arguing and final 16 hours of hot parliamentary debates,Australia’s Northern Territory became the first legal authority in the world to allow doctors to take the lives of incurably ill patients who wish to die. The measure passed by the convincing vote of 15 to 10. Almost immediately word flashed on the Internet and was picked up, half a world away, by John Hofsess,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Right to Die Society of Canada. He sent it on via the group’s on-line service, Death NET. Says Hofsess: “We posted bulletins all day long, because of course this isn’t just something that happened inAustralia. It’s world history.”The full import may take a while to sink in.The NT Rights of the Terminally III law has left physicians and citizens alike trying to deal with its mor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Some have breathed sighs of relief, others, including churches, right to life groups and the Australian Medical Association, bitterly attacked the bill and the haste of its passage. But the tide is unlikely to turn back. InAustralia__ where an aging population, life extending technology and changing munity attitudes have all played their part __ other states are going to consider making a similar law to deal with euthanasia. In theUSandCanada, where the right to die movement is gathering strength, observers are waiting for the dominoes to start falling.Under the new Northern Territory law, an adult patient can request death __ probably by a deadly injection or pill __ to put an end to suffering. The patient must be diagnosed as terminally ill by two doctors. After a “cooling off” period of seven days, the patient can sign a certificate of request. After 48 hours the wish for death can be met. For Lloyd Nickson, a 54 year old Darwin resident suffering from lung cancer, the NT Rights of Terminally III law means he can get on with living without the haunting fear of his suffering: a terrifying death from his breathing condition.“I’m not afraid of dying from a spiritual po int of view, but what I was afraid of was how I’d go, because I’ve watched people die in the hospital fighting for oxygen and clawing at their masks,” he says.54、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euthanasia seems to be that of ________.[A] opposition[B] suspicion[C] approval[D] indifference我们通过阅读该文,不难发现文章首段记述了安乐死法案通过以及当时在全球引起的反响,首段作者使用“it is world history”,来表达他对该事件的态度,认为它意义重大紧接着在第二段,作者首先讨论世人对此态度不一,但是作者通过转折,指出这个潮流不太可能被逆转了。

阅读理解中的作者观点题解析及练习

阅读理解中的作者观点题解析及练习

阅读理解中的作者观点题解析及练习阅读理解是英语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而作者观点题则是阅读理解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作者观点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归纳能力,需要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并进行推理和判断。

本文将对作者观点题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练习题供读者练习。

一、作者观点题解析作者观点题常常出现在阅读理解的题组中,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判断作者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的态度和看法。

解答这种题型需要考生综合考虑文章的表述方式、语气、论点和论据等因素,辨别出作者的主观态度和观点。

在解答作者观点题时,首先需要仔细阅读整篇文章,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抓住作者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一般来说,作者的观点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暗示:1.明确陈述:有些文章中,作者会明确陈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定位观点相对容易,只需要在文章中找到作者的明确表述即可。

2.论述方式:有些文章采用辩论或对比的方式来引出作者的观点。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作者在文章中的论证方式和论点,通过推理和细节判断出作者的观点。

3.修辞手法:作者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常常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夸张、反问、比喻等手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可以理解作者的观点。

4.观点反转:有时候,作者会对某个观点进行驳斥或质疑,然后再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仔细分辨作者对不同观点的态度,找出作者真正支持的观点。

二、作者观点题练习1.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并回答问题: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heated debate about whether 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use smartphones in classrooms. Some argue that smartphones can be a distraction and disrupt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while others believe that smartphones can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In my opinion, smartphones should be banned in classrooms.What is the author's opinion about allowing students to use smartphones in classrooms?A.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smartphones can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B. The author thinks that smartphones are a distraction and disrupt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C.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smartphones should only be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D. The author does not have a clear opinion on the matter.答案:B. The author thinks that smartphones are a distraction and disrupt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解析:根据文章最后一句"In my opinion, smartphones should be banned in classrooms."可以得出作者认为智能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干扰学习环境。

阅读理解之态度与看法类

阅读理解之态度与看法类

题干主要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几种形式:
1)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text?/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to . 2) What is the opinion of the writer in this passage? 3) 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4) Who are the intended readers of the passage? 5) 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saying “…”? 6) From the…paragraph, what do you think the author wants to tell us?
prejudiced; ③scared,害怕的意思,相近词汇有:afraid,
fearful
Luckily, the situation is getting better. World Pangolin Day is on
the third Saturday of February each year. It’s a day to help
A. Supportive C. Critical
B. Indifferent 势和劣势,因此他的态度是客观 D. Objective 的。故选D。
My uniform might not be what I would wear in my
own time, but it gives me a sense of belonging, takes
2.Solutions will follow only if we take a non-subjective

如何做英语阅读之作者观点与态度题

如何做英语阅读之作者观点与态度题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慧学云平台”微课堂,我是来自柳州八中的英语教师罗曙霞。

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是中考英语阅读之作者观点和态度题。

什么是“作者观点态度题型”观点态度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掌握主题思想和具体事实,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观点态度题是中考的把关题,含金量是2分一题,也是拉开中考考生档次的一种题型,因此,准确作答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讲解,1.命题方式 2.解题技巧 3.例题讲解作者观点态度”题的命题方式有哪些呢主要有两种。

一.关于目的型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Purpose)命题方式有: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passage is to________.@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is .这类题要求阅读时不但要看懂单个的句子,而且要全面分析所有相关信息,从而把握作者在整篇文章中的观点,因此,必须看懂全篇文章的意思,切忌片面思考,得出片面答案。

二.判断正误型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statement is FALSE according the above passageidea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untrue)那么我们在做这类题时有什么解题技巧呢1.抓段落的首句和尾句。

作者往往在首句和尾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所以抓首句和尾句是做题的突破口。

2.不要把自己的态度置于其中,不能以你的观点来判断正确与否;也要区分开作者的态度和作者引用的别人的态度。

3.当作者的态度没有明确提出时,要学会根据作者使用词语的褒贬性去判断作者的态度。

4.作者观点一般与文章主旨相关联。

高中语文(第04周)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试题(含解析)选修系列

高中语文(第04周)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试题(含解析)选修系列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二)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参考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

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三四句“老元"“短李”“偷”“伏”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辞;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抓住这些作答即可。

一、把握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五把刷子”1.抓住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透露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往往就抓住了解答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类试题的“要害”。

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题目中一个“送”字便透露出诗中的惜别之情。

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着眼题目,即可知词中所蕴涵的是怀古伤今之情。

2.抓住关键词有些诗歌,作者会有意识地用一两个关键词来点明感情基调。

例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词人用“相思"和“闲愁"两个关键词就把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揭示得很清楚.3.抓住题材类型如思乡诗多抒发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闺怨诗多抒发思念征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态度观点题精讲题型综述片段阅读中有一种题型称为态度观点题,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倾向性或者对某事的评价。

这种题型考查了考生把握说话人态度、倾向性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与主旨概题、意图推断题的考查要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考生对于文段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适当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推理、揣摩。

态度观点题的提问方式通常有“作者的原意”、“作者的态度”、“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评价”等提法。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通过这段话可知作者的观点是”、“作者支持的观点是”、“作者认为××××有无道理”、“作者认为××××是否正确”、“作者对××××的态度是”、“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与文章作者态度不符合的是”、“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等等。

技法点睛态度观点题实际上关键在于考核考生把握文段作者态度、倾向性的能力,解题的关键重在理解。

此外有时这种题目的解题思路与主旨概括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很有可能文中的主题句就是作者的态度、观点以及对某事的评价。

另外一些题目则与意图推断题的考查要点吻合,要求考生把握作者观点的同时就是在寻找作者说话的目的和意图。

不过这类题型还是非常有特色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有些文段作者的观点是鲜明并且直截了当的;有些文段作者并非没有态度观点,而是没有直接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作者对于某事的态度和评价却存在着一种倾向性,通过字里行间的表述间接地表露;有些文段的表述客观具体,但作者对此并未做任何评价;有些文段涉及了几个问题,作者对于某一问题是存在明确的观点和评价,而对于另一问题却未做任何评价,只是一种客观的陈述。

以上这些类型都存在于态度观点题之中,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具体题目进行仔细辨别,从而正确选择选项。

精讲针对于以上态度观点题的不同情况,我们加以分类并具体讲解每种类型的解题思路:一、明确观点有一些文段的表述会开宗明义地表达作者的观点,通常都会有一些引导词,如“我认为、我觉得”、“作者认为”、“笔者认为”、“××认为”、“××说”等。

如果文段中出现了这些字样,考生要重点阅读这些引导词之后的语句,就是作者的态度观点或者对于某事的评价。

二、隐含观点有一些文段并非直截了当地提出观点所在,而是通过字里行间的表述隐含着作者的态度观点或者对于某事的评价,通常都会体现作者的一种倾向性,对于某事积极或者消极的看法、评价。

因此考生在处理这类文段时要注意寻找容易出现作者隐含观点的标志及位置,从而确定正确选项所在。

三、没有观点有一些文段仅仅是对某,一事物、事件或者社会现象进行客观陈述,解释其原因、原理或者表达现状,然而并没有对其进行主观性的评价,此时考生注意要辨明题目的特点,不要受到提问方式的误导,误以为涉及提问作者的态度观点时就一定存在于原文之中。

此类题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文体风格都是客观的陈述表达,涉及的类型主要有说明文、新闻简讯两种。

因此考生在阅读文段时要注意从用词和结构上来辨别文段的文体风格,从而更为准确地判断选项。

四、杂糅观点还有一些文段涉及了几个问题,作者对于某一问题是存在明确的观点和评价,而对于另一问题却未做任何评价,只是一种客观的陈述,属于观点的杂糅。

从出题的角度讲,题目常常将未做评价的问题设置成提问的方式或者干扰选项,考查考生是否能够清楚地辨识。

真题点击例1、(2005年国考)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注重美与善的统一。

言下之意则是中国古典美学不那么重视美与真的统一。

笔者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看重美与真的统一。

它给美既赋予善的品格,又赋予真的品格,而且真的品格大大高于善的品格。

概而言之,中国古典美学在对美的认识上,是以善为灵魂而以真为最高境界的。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 )。

A.正确而不流行 B.流行而不正确C.新颖而不流行 D.流行而不新颖【答案】C【解析】一道典型的态度观点题,提问方式为“作者的观点”。

文中首先援引了“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古典美学不重视美与真的统一”。

接着用“笔者认为”明确引出作者不同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古典美学看重美与真的统一”。

由此可知作者的观点既然不同于流行的观点,必然是不流行的,至此就可以排除B、D两项。

而文段的表述中只是列举了援引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并没有第三方对二者进行评价孰对孰错,因此我们无从得知作者的观点是对是错,只能从“不流行”这个角度推断出作者的观点必定不为大众所熟知,比较新颖。

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C项。

【点拨】例1是一道明确提出观点的题目,由“笔者认为”引导出作者的观点。

实际上是通过一个典型的总一分一总式行文脉络来进行具体阐述,首先提出观点“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看重美与真的统一”;其次阐述说明二者如何统一;最后由“概而言之”重申观点,即“以善为灵魂而以真为最高境界”。

因此如果题目涉及作者具体的观点何在时,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将首尾综合,即作者认为“中国古典美学看重美与真的统一,以善为灵魂以真为最高境界”。

这个问题值得考生深思,即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深度理解文段表达的内涵,除了解答题目本身之外再仔细观察文章的结构及特征,从出题人的高度去思考文段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公务员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结合到具体题目中,就涉及一些技巧和方法。

由于例1题目的选项设置中并没有明确考查作者观点的具体内容,因此聪明的考生可以通过解答技巧来迅速辨别答案。

言语技法九:援引观点法所谓援引,顾名思义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引用。

在语言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援引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出说话人的观点,因此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看到了援引一类的表述,就要注意观察其后是否引出该文段作者的观点。

有些文段作者的观点并不是非黑即白式的十分确定,而是流露在字里行间表达出自己态度上的一种倾向性,此时考试就要明确援引目的何在,通常作者的观点与援引观点从态度倾向性上可分为两类:一、正向援引进一步说明即正向援引,作者观点与援引观点基本吻合。

在正向援引中,通常是通过引用某人的话作为例证,从正面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支持或者加强。

一般在援引之前都会出现“正如”一类的字样,援引之后都会由表述结论性的引导词,如“因此”、“所以”、“可见”、“总之”等引出作者的观点。

二、反向援引反向援引,即作者的观点与援引的观点背道而驰。

反向援引中,表述初始通常要先树一个靶子,一般用“有人认为”、“通常认为”、“传统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多数人以为”等字样作为引导词引出话题,然后再用表示转折性的引导词,如“但是”、“其实”。

、“实际上”、“事实上”等引导出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进行反驳或批判。

针对以上援引的类型,考生在使用这一技法时要注意根据援引的标志辨别作者观点出现的位置以及态度、倾向性,从而更为准确地把握作者观点,尤其是隐含着的观点。

例2、(2007年国考)法国语言学家梅耶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语言。

”所以,语言的工具性本身就有文化性。

如果只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或语言、词汇和语法规则的传授,以为这样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往往会因为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而频频出现语词歧义、语用失误等令人尴尬的现象。

这段文字作者的观点是( )。

A.语言兼具工具性和文化性B.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特点C.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应受到重视D.交际中出现各种语用错误的原因【答案】C【解析】一道典型的态度观点题。

首句援引语言学家的观点,根据“所以”这一结论性的引导词可以判断该援引为正向援引,作者的观点与援引的观点恰好一致,其目的就是为了支持和加强自己的观点,即强调语言文化性的重要作用。

后面用“如果……”引导的假设条件句从反面进行论述如果不注重文化性将会造成的后果,再次强调重视语言文化性的重要作用。

因此作者的观点已经十分明朗,即强调“文化教学的重要性”,C项是对作者观点的同义替换,为正确答案。

【纠错】有些考生会选择A项,A项的表述中语言的“工具性”与“文化性”是并列存在,并没有凸显出文化性的重要。

与原文中作者的态度观点不符,因而予以排除。

【点拨】一道典型的正向援引题目,考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把握相关的结论性引导词,如“因此、所以、总之、可见”等等。

例3、(2006年江苏)有些日本人认为不应该纠缠于中日间过去的鸡毛蒜皮的陈年旧账,要放眼中日友好的巨大利益,他们中一些“杰出的”代表还根据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模式提出了一个中日关系新思维理论。

这个所谓的新思维认为,如果早在20世纪就建立起日本人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将会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 )。

A.否定B.肯定C.未置可否D.有肯定有否定【答案】A【解析】一道典型的态度观点题,题目难度不高。

只要根据首句“有些日本人认为”即可判断为反向援引,从而推知得出作者对其态度必然为否定的,此外文中用引号引出的“杰出的”表示的是反语之意,以及尾句中“这个所谓的新思维”中的“所谓”二字也都具有反讽意味,再一次印证作者对其态度的否定性。

【点拨】一道典型的反向援引题目,考生根据首句“有些日本人认为”即可迅速加以判断。

事实上很多题目一旦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方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掌握了援引观点法之后,很多题目无需字斟句酌地去推敲即可准确把握作者态度的倾向性,从而迅速准确地作答。

例4、(2004年国考)曾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百岁老人袁晓园说:长寿其实没有任何秘诀,想吃就吃,想睡就睡,顺其自然到百年,这就是我的养生之道。

英国哲学家罗素活了98岁,从来也不认为长寿有什么秘诀,主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一切顺其自然。

人体的差异性很大,健康虽有一定之规,但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养生之道和长寿秘诀。

作者对于长寿的态度是( )。

A.作者完全同意袁晓园和罗素的主张B.作者有保留地同意袁晓园和罗素的主张C.作者不同意袁晓园和罗素的主张D.作者批评了袁晓园和罗素的主张【答案】A【解析】一道典型的态度观点题。

文段首先援引了两位长寿老人的观点,并且分别用了非常明显的引导词“袁晓园说”和“罗素认为”来帮助考生判断其观点。

事实上援引之后通常就会出现作者的观点,由此可以推知之后的语句就是作者观或的阐述表达。

而此句中通过“但”引导的转折词,强调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即“健康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养生之道和长寿秘诀”,与前两位老人的观点完全一致,属’于正向援引,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纠错】有一些考生会选择B项,认为文中“健康虽有一定之规”就是不同于前文两位老人的观点,因此应该是有保留的同意。

然而在具体的语言会话中,通常转折之前的语句仅仅是会话的策略,并不起到承载语义信息的作用,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出之后的转折性语句,这一点考生要引起高度重视,出题人往往会在此设置干扰选项,因此B项表述是不妥当的【点拨】例1~例4均属于援引之后出现观点的文段,考生均可以用“援引观点法”进行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