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e5ba2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e.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理解消息的特点.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3、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
评价任务:1、识记新闻知识,理解消息特点。
2、诵读全文,体会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感受文中流露的自豪感。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入新闻知识。
二、了解新闻相关知识:(一)消息的概念1.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2.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消息,即是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消息的特点1、时效性:在最快的时间内报道所发生的最新的事情。
(释题)2、真实性:即用事实说话。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冷静客观的风格传递信息。
3、传播性。
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
(三)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即“五个W加一个H”: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四)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五)新闻结构: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将内容作由主到次的组织,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即*在前。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29569e03d8ce2f01662339.png)
第五单元时事聚焦《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并在新闻写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1.把握消息的结构和特点。
2.运用所学的知识为消息拟一则标题,撰写简单的消息,【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与步骤】1、导入。
音频、视频播放。
2、整体感知。
(1)新闻常识1、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2、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二)内容探究:1.请画出该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2、找出本文所包含的新闻的六个要素: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古拉朽:⑵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2、这则消息中“不到”、“既已”、“正向”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动的词语,它们在文中有何作用?3、“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已”和“大约”能否去掉?4、“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四、训练巩固1.常识填写。
⑴消息的主要结构有三: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⑵消息的主要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abdd46a300a6c30d229f1b.png)
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
容。
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
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
容提要。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
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 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
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 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 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参加这次广播操比赛的包括六个年级,共十七个班,
我班总分列全校第二。五二班列全校第七,五三班列全校 第五。(对成绩做补充说明)这次比赛,不仅锻炼了同学 们的体质,还增强了我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可谓意义非凡。 (补充说明比赛的意义)
拓展延伸
名言推荐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几句话: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为迎接这次广播操比赛,我们做了充分准备,付出了 艰辛的努力。有时光是入场式就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没 人有怨言。为了保持队形的完整,有的同学生病了也不下 “火线”,直练得额角出汗,小腿抽筋。老师们更是耐心 地纠正一些不到位的动作,适时地调动大家的情绪,累得 嗓子都嘶哑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们取得了令人 满意的成绩。(介绍取得好成绩深层原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毛泽东
1、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2、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 无畏精神。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6c9bf45022aaea988f0f01.png)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形式等有关特征。
2.能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教学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撰写新闻。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程序一、兴趣导入出示《百万雄师过大江》图片,让学生试着说出画面内容,了解时代背景,进而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1.理解几个词语的意思。
经营:本义为经手管理,文中为经心营造。
溃.(kuì)退:失败;撤退。
摧枯拉朽:形容轻而易举。
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摧,破坏。
拉,折断。
枯、朽,枯草朽木。
2. 在课文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和敌军时间:从二十日午夜起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事情的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
事情的经过:三十万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事情的结果:胜利击溃敌军,渡江成功。
三、概括内容1.用三种方式把这则新闻的内容表达出来。
①用一句简洁的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三十万大军胜利向南横渡长江。
【明确】何日(21日)、何人(解放军)、何事(渡)、何果(过长江)②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三十万人向南面胜利渡过长江,占领芜湖到安庆之间的地方。
【明确】何日(21日)、何人(解放军)、何地(芜湖到安庆之间)、何事(渡)、何果(过长江)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总结】引出标题、导语、主体这三个概念。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四、认识新闻1.学习新闻的概念新闻是满足人民信息传播与交流需要的一种实用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了解新闻的结构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d88df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f.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第1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简案)【教学目标】1. 通过信息提取,了解消息的结构。
2. 通过比较还原,读出消息的特点。
3. 通过讨论探究,读懂消息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活动一:掀起你的红盖头——初识消息1.自由朗读课文2遍。
2. (1)用最简洁的一句话说说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2)用一句话较为完整地说说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3)具体地复述这则消息。
(4)比较以上三者的异同。
3.朗读课文。
三、活动二:等闲识得东风面——走近消息1.阅读两段关于解放军渡长江的报道,比较两者在语言表述上的不同。
2.阅读两段文字,比较改句好还是原文好,为什么?四、活动三:识得庐山真面目——读懂消息1. 阅读不同报社关于解放军渡长江事件的报道,谈发现。
2. 小组讨论:为什么报道同一事件的两则消息却不完全一样?3. 仔细品读这则消息,找出体现毛主席主观倾向的词语,并加以分析。
(在课本上作好旁批)4. 朗读课文。
五、活动四: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以致用1. 读报纸,选择一则消息读,谈从这则消息中读出了什么。
2. 学生总结【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第2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以新闻类文章为主,有消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关于新闻的文体知识。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则消息,是新闻写作的经典之作。
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4月22日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了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第3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文详解(包含课文解析、问题探究、教案设计、教学反思)(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品句: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895fa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1.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第1篇】1、消息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
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3.梳理两则消息的内容、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教学重点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了解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学习为消息拟定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新课导入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1948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4月20日前表态。
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决定着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时刻。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也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ed8c9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1.png)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等奖创新教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掌握新闻的“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五部分,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重点)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难点)教学方法:1.默读法:2、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
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师: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
大家知道报纸上报道最新时事的文章主要是什么体裁吗?生:新闻、消息、通讯。
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
(出示最新的报纸,结合时事向学生讲解有关新闻的知识。
)新课讲授(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明确文体1.作者档案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著有《毛泽东选集》。
2.背景链接这则消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但仍有大量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的名义,构筑长江防线,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
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国民党政府的意图,组织百万大军逼近长江,分东、中、西三路,做好了渡江准备。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出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商定于20日前签字,但是,到了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署《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和平谈判破裂,渡江战役于当天午夜打响;21日,毛泽东主席与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彻底摧垮敌的长江防线的同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横渡长江》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横渡长江》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a74760e45c3b3567ec8bf6.png)
4.你从消息的主体部分是否读出了“英 雄式的战斗”的具体表现?试做分析。
【合作探究】
(二)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结合具体词句探究品味)
•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 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 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 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 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 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 的情感?
预习展示:
1.你了解新闻的哪些知识? 概念: 广义的新闻: 狭义的新闻: 新闻的特点 :传播性、时效性、真实性 消息的六要素:“五个W加一个H”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 消息结构: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消息写作,以 概述为基本表达方式
自主探究
根据所学新闻知识分析这则消息的新
闻要素。
温家宝首先来到青川县,看到曾经的废墟上,建 成了一座崭新的县城,看得大家安居乐业,他高兴 的笑了。在三天紧张的行程中,温家宝先后深入7个 村庄看望群众。接着,温家宝来到北川中学新校园。
短短三年,曾经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汶川特 大地震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温家宝总理 所到之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我三十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形式等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体会语言 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 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4. 体会本文四字句与对比手法的运用对表达感情 的作用
【自主学习】
走进新闻----了解新闻 的有关知识(阅读第171页 “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
【课堂积累】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9bc183b9f3f90f76c61bf4.png)
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⑵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 生命。为了体现真实,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能编造、虚假。
⑶时效性。要求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这是“时效”上的要求。“新”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一是时间上的新。报道的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二是内容上的新。要报道新鲜的事实,要有新看点。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课堂检测,学生能够默写本文的生字生词。
2.通过课前预习知识和教师讲解,学生能说出新闻基本常识。
3.通过学习文章,学生能够说出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通过学习文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并说明新闻的特点和基本常识。
2.通过对文章的深入探究学生能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本则消息的特点,并谁出文章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
了解知识链接内容
在重要的部分画上横线
识记新闻“五要素”
识记新闻“倒金字塔式”
识记组成消息 的五个部分
听写
朗读课文
寻找新闻的五要素
合作
探究
联系实际
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语文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199c9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2.png)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特布置以下作业:
1.阅读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与长江战役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长江战役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拓宽知识视野。
-选择课文中你认为最具感染力的段落,进行朗读练习,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朗读能力。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老师沟通交流,共同进步。期待大家在下一次课堂上的精彩表现!
4.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课文的背景和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豪情壮志和崇高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认识到团结协作、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等品质在战胜困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中的重要作用。
2.写作作业:
-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英勇战士们的敬意和崇高的民族精神。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修辞手法,如排比、夸张等,仿写一段话,体现该修辞手法的作用。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公开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e6b65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0.png)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利用文本学习,感受新闻的文体知识和结构特点。
2.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概括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3.欣赏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过程与方法: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和欣赏文本语言“在准确简洁的基础上突出感情色彩”的特色;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教学难点: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三、教学策略通过任务性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核心问题,充分领会文本的主旨及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组织学生初次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想象模仿播音员的感觉,并思考:如何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的方式来说出新闻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
(二)再次朗读,概括要素,体会情感组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象模仿“人民解放军新华社长江前线播音员”的感觉,结合背景,抓住并概括新闻的六要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文体知识。
(三)深入探究引导学生领会主体部分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顺序安排的匠心所在。
课堂提问: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理清作品思路。
(四)语言品味和鉴赏1.先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重点品鉴“百万”一词。
(1)设问:这是“号称百万”,还是“确实百万”?【明确】用加法计算,中路军30万,西路军35万,东路军35万,一共100万。
这是准确数字。
引导学生想象:在“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大江之上,(可随手画出九江到江阴的战线示意图)我百万大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区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区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6235f47084868762cbaed540.png)
2022年“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题目:《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课时)单位:舒城县柏林中心学校授课:谢建武地点:八年级(2)班时间:1教材分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选自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
探究”。
本单元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新闻类文体的阅读和写作特点,培养学生对时政的关切,尤其是对新闻感兴趣或将来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学,奠定学生初步的新闻意识。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则简短凝练的经典新闻作品,作者是毛泽东,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这部作品以极其凝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对学生的要求是:了解新闻的文体知识,结合文章,掌握新闻的阅读方法,把握消息的结构和特点,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
不但要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为消息拟标题,更重要的是培养新闻意识和对社会生活的敏感,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习撰写各类消息。
2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形式等相关知识;2明确本文的“六要素”和结构层次;3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性特点;4学会阅读新闻,学会提取新闻信息,学会给新闻拟标题,尝试写作消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2通过合作探究,结合新闻要素,抓住这则消息的主要信息;品味语言,体会消息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培养同学们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3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二是了解本则消息的六要素,五结构,三特点。
教学时,一二两点要循序渐进,前者是学习后者的基础和铺垫,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实践,二者互相印证。
完成这两个重点,难度不大,关键是教师对内容的把握一定要准确,交流归纳时必须明确。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a277d7b4b73f242336c5fa8.png)
1 消息二则课题消息二则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卓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2.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渡江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著名诗词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写作背景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奉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横渡长江,一夜之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横渡长江,从此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
这两篇新闻便是在4月22日夜撰写。
文体知识新闻从狭义上来讲,专指消息,是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的及时、客观的报道。
读准字音芜.湖(wú)溃.退(kuì)歼.灭(jiān)泄.气(xiè)督.战(dū)要塞.(sài)业已.(yǐ)摧枯拉朽.(xiǔ)锐不可当.(dānɡ)理解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词语泄气:作动词时:泄劲;作形容词时:讥讽低劣或没有本领。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新课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谈巷议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b4ea77312b3169a451a48e.png)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 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二)深层探究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 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 为何是从中路写起?何处 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 这样安排? 【交流点拨】中路于二 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课 题
消息两则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准确认读并理解“溃退 、泄气、督战、摧枯拉朽”等词语。
课
2.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时
3.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教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
1.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目
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交流点拨】电头:路 透社 2 月 9 日电 导语:中 美两国空军军机在南海黄 岩岛附近上空相遇,两者最 近距离仅为 305 米。主体: 受访的美国官员表示…… 是“无心之失 (inadvertent)”。
板书设计
10
标题 百万(兵力)横渡(锐不可当)
冲破(排山倒海)
人民解 放军百 万大军
导语
渡江概 况
教学
研讨精读
1
方法 教学
手段 教学
环节
多媒体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课 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
导入
导入
今天我们 即将学习的 这则消息所报道的渡江战 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 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 的胜利。历史告诉我们,中 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 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 得的,它的胜利是人民的胜 利,正义的胜利。我们坚信,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则消 息就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 军横渡长江。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a1da46a300a6c30d229f21.png)
3.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课文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 出了新闻的内容。
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主体
再读课文
学习活动二 研读课文,概括本则新闻的六要素,体会作者的
思想情感。
新闻的六要素
W 通常人们把六个 叫做新闻的六要素
When──何时 Who──何人
Where──何地 What──何事
安庆 九江
芜湖
江阴
★课文内容可以用三种方式表达 1.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句话说出了 新闻的内容。
用一个语句高度概括地介绍新闻的内容──标题
2.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地说出了全文的内 容。
用一段话在开头简明介绍新闻的内容──导语
深入探究
学习活动三 主体部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路大军渡江情况的报道,为什么会按
照“中──西──东”的顺序?(这样安排有什 么好处?)
安庆 九江
芜湖
江阴
为什么会按照“中──西──东”的先后顺序?
试想:可否按照“东──中──西”或“西 ──中──东”的空间顺序?
1.首先遵循时间顺序,即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来安排内容:先写中路军的渡江情况,再写西、东 两路大军。而且此前已有对中路军的详细报道,( 22日22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在此文 作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
Why──何故
How──经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地点: 人物: 原因:
经过与结果:
时间: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三十万人已全部渡过,西路军、东路军各三十五万大 军已渡过大部,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
6、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有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第周1课时年月日制定
题
目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的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重点
难点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公开性。
教学回顾
作业批改小结
领导审阅意见
第周2课时年月日制定
题
目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的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重点
难点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2、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教具
多媒体
教法
探究法
一、课文分析:
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何时: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
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国民党反动派。
2、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教具
多媒体
教法
探究法
一、文学常识
1、新闻: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信息,一般为受众所关注,经传播者选择,借助各种符号载体及时传播;也指新闻体裁,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专指消息。
2、消息:又称新闻,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C、新闻的特点:
①、让事实说话;(真实性)②、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③、传播和交流信息。(公开性)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2、历史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百万雄师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渡江行动。1949年4月20日夜,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21日下午五时,西路军、东路军又同时发起渡江作战,至22日22时,或全部渡过,或三分之二渡过,或大部渡过,整个战役取得基本胜利,毛泽东汇总各路战况,报道全线捷报,气势磅礴。
二、析语言,领悟情感。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①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
注意:消息不是“纯客观”的报道,它要把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因此,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
A、六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人(Who)、何故(Why)、如何(How)。
B、结构五部分:
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如何:
⑴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
⑵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分析消息的结构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导语:一般为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3、说说导语部分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了。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4、“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加点词语用语简洁,突出了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
②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③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不到”突出时间短,“即已”说明人数多,两个词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
3、给加点字注音芜湖wú摧枯拉朽kū荻港dí
4、解释词语: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这里指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溃败后退。
板
书
设
计
我三十万大军胜息)
消息五要素:“五个W”和一个H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板
书
设
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