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兴趣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探索,从而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实现全面发展。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实施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面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房间的大小,计算房间的面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蛋糕、水果等实物进行分数的切割和分配,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分数的概念。
3. 融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思考、分析。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案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我们家现在都有电话。
有的小朋友家里有固定电话,有的家里有手机,那么你会打电话吗?生:(齐声说)“会!”……师:“谁能说说怎样才能打电话给别人呢?”生:“先拿起电话,然后拨数字。
”……师:“拨的数字是什么?”生:“是电话号码。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还会打电话。
那你们知道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吗?请你们现在用数字写出家里的电话号码。
”生:“写好了。
”师:“请你们数一数,你们家里的固定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分别由几个数字组成?”生:“ 7 个…11个…”师:“我们县的家庭固定电话号码都是 7个数字,所以,你们打电话的时候,这 7个数字一个也不能遗漏;同样你打手机的时候,11个数字也是一个都不能少。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别的小朋友家里的电话号码吗?”生:“想。
”师:“好!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你们可以自由活动去记一下你们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记住带上纸和笔!”(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去记电话号码。
)……师:“同学们刚才都记得很认真,你们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生:“想。
”(教师写出电话号码,学生记。
)师:“如果学习遇到什么困难,就打电话给老师吧,老师帮你解决!”生:“谢谢老师。
”案例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寻找生活中的数、让数学走进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特意设计了一节《我们身边的数》的活动课。
一、在选择教学内容和定位教学目标上寻求创新本节课将“我们身边的数”专门作为一节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是对教材的把握与创新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在课堂练中,我们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
例如,在讲解《面积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们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面积,然后再让他们计算出教室的面积。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到了面积的概念,还能亲身体验到测量和计算面积的过程。
又比如,在讲解《时间的认识》这一课时,我们让学生用手机或手表计时,然后让他们计算出不同活动所需的时间。
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学到时间的概念,还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教育家___先生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
”在21世纪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
为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出了几个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案例一:导课生活化在教授《整理房间》这一课时,我们将情景图放大到半个黑板大小,并让广告公司打印出来。
当将情景图展示给学生时,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显著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同样地,在讲解《看一看(一)》这一课时,我们直接出示一个布娃娃玩具,让表现好的学生(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站在不同的位置用老师的手机给布娃娃拍照。
然后将照片展示在电子白板上,让所有学生观察。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感受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不同结果。
通过创设情境,我们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欲望。
案例二:研究过程生活化___版的数学课本中有几个人物:淘气、笑笑、智慧老人,他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陪伴着学生一起研究。
但是,这些人物毕竟是静态的,缺乏活力。
因此,我们经常让学生扮演___和笑笑,或者扮演课本上的一些题目中的人物。
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生甚至投入到研究活动中,想要成为小演员。
例如,在讲解《上下》这一课时,我们选了三个学生在讲台前赛跑,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领奖台,将获胜者的照片贴在讲台的最上面,第二名的照片贴在奖台的第二层,第三名的照片贴在最下面。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示例:
购物计算: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模拟购物活动来让学生学习货币概念、加减法和找零等技能。
让学生计算购物清单的总价、找零的金额,帮助他们理解货币的价值和使用。
餐饮分数:教授分数概念时,可以通过餐饮场景进行教学。
让学生计算菜单中食物的分数比例,例如半份、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并讨论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食谱中的配方。
测量与图形:在教授测量和图形概念时,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测量和绘制图形的活动。
例如,在学校的操场上测量尺寸、绘制平面图,或者在花园中测量植物的高度和周长。
时间管理:教授时间概念时,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管理进行教学。
让学生绘制自己的日程表,计算各项活动所需的时间,并讨论如何有效地安排时间以完成任务。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实际的数据收集活动,让学生在数学中学习统计和概率概念。
例如,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喜好或兴趣,并使用图表和图形展示数据分析的结果。
这些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并将数学与他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案例分享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案例分享在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中,数学这位“老师”每天陪伴着学生们,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以生动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重要性,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她的存在。
每天早晨,数学老师准时出现在课堂上。
她喜欢用各种形式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有时候她会把自己比作是一个探险家,带领着孩子们探索未知的数学世界。
比如,她会把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变成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忘记他们正在学习数学。
例如,她可能会讲述关于小动物们如何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上,数学老师总是表现得充满耐心和温暖。
她明白每个学生的学习步伐不同,因此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示范,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解释和指导。
数学老师善于观察和倾听,她会根据学生们的反应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跟上课堂的节奏。
除了课堂上的教学,数学老师还时常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现。
她可能会在学生们购物时,帮助他们计算货币的换算;在一起玩游戏时,引导他们通过计数和比较来理解游戏规则。
她把数学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让他们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不仅仅存在于教科书中,更存在于他们的日常体验中。
有时候,数学老师会以挑战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
她可能会提出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鼓励学生们勇敢地面对挑战。
当学生们成功解决问题时,数学老师会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这种挑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总的来说,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并不仅仅是一堂单调的课程,而是一段充满生活化体验的学习旅程。
数学老师通过她的生动教学和日常互动,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她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引导者和启发者,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以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一课为例
案例采撷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以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一课为例文|于荣山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的训练,缺乏对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的关注,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生活化和实践化,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魅力,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生活浸润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重构(一)紧密结合生活实例为了让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简易方程”一课更加生动、有趣并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称重实例。
活动一:商家老王拥有一定数量的玩具需要找人搬运,但他不知道一些玩具的重量,且他只有一架天平和砝码。
因此,学生需要利用这些物品来表示玩具的重量。
例如:小兔(重量为50g)和50g砝码的重量在天平上的重量与100g砝码的重量是相同的,他就可以将这个例子化为等式“小兔(50g)+50g=100g”,从而理解等式的概念。
在数学中,等式通常由“=”连接两个相等的关系式。
而如果小兔的重量为未知数x,就可以得到等式“x+50=100”,这个等式就变为了方程。
学生也可以从中得到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即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图1(二)创设生活情境除了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创设具有实际背景的教学情境也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种情境化教学方式的核心在于通过构建真实、具体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积极探索,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当教授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实际情境。
活动二:学生作为环保组织的成员,需要为即将举行的环保宣传活动筹备物资。
数学教学案例1《让数学融于生活》自行车里的数学
让数学融于生活“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综合应用《自行车里的数学》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下册中在第三单元“比例”之后安排的。
旨在让学生使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相关自行车里的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使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并加深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自行车里的数学》主要研究两个问题: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变速自行车的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66至67页“自行车里的数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的计算方法,探索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综合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关系的数学模型;2、变速自行车的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设计理念:学习知识应是一种主动构建的过程,本节课以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与自行车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准备:自行车实物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咱们班的同学有多少人会骑自行车啊?(全部学生举手,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我们是农村小学,学生会骑自行车的自然就多。
自不过然地就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师:你们知道自行车里也含有数学问题吗?老师准备了一辆自行车,谁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知识?(三角形的知识、圆的知识等)师:其实自行车里还蕴含着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自行车里的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分享:如何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教授加减法
小学数学教案分享:如何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教授加减法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尤其在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都要重视数学教育,让学生在开心愉悦的学习氛围下融汇贯通数学知识,掌握加减法等基本技能。
本文将分享一些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教授加减法的方法,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
一、教授加法1、利用购物场景教授加法购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场景之一,可以通过关于购物的例子来教授加法。
举个例子:小明去买一件衣服,衣服的价格是200元,他还想再买一条裤子,价格是100元,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这道题目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通过这种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能力。
2、利用餐饮场景教授加法餐饮场景同样可以作为教授加法的案例,比如:总共有5个小伙伴去吃饭,每人每份菜都是10元,这餐饭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呢?同样的例子,可以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
3、利用公交换乘教授加法公交车换乘场景也可以作为教授加法的案例,如小明需要从家里搭乘一辆公交车到地铁站转乘地铁,他需要支付两张车票的钱,第一张车票是1元,第二张车票是3元,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呢?二、教授减法1、利用买东西退货的场景教授减法在购物的过程中,有可能需要退货,就可以用这种生活化的例子来教授减法。
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价格是20元,后来发现这本书不符合他的需求。
小明需要拿回这本书并获得退款,小明将退回这本书,他只需要支付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可以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
2、利用银行存取款教授减法银行的存取款场景,同样可以作为教授减法的案例,例如:小明存入银行里的钱是100元,他取出了20元,小明银行卡里还剩余多少钱呢?同样的例子,可以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
3、利用交通场景教授减法交通的场景也可以作为教授减法的案例。
例如,小明刚开始有5元零钱,后来乘坐公交车,他花费掉3元,小明还剩余多少零钱呢?这道题目可以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是基于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案例以数学广场为背景,将植树问题巧妙地融入到数学课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借鉴。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及时、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找到提高的方向。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会以一个生动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学校数学广场即将举行植树活动吗?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解决一个关于植树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开场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数学符号,如加减乘除、等于、不等于等。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植树问题中,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如间隔、数量关系等,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图形等辅助工具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了解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绿化等。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学校数学广场的实际情景,计算植树数量,并尝试解释计算过程。
2.探讨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将其运用到生活中的其他类似问题。
3.撰写一篇关于植树问题的小论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以“分数乘整数”为例
精品案例“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以“分数乘整数”为例文|高文玲一、教学案例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注重记忆公式和机械运算,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需要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整数”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培养学生对分数和整数乘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确定如下: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具。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橡皮。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熟悉分数和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2.应用分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讲解、练习和拓展四个环节。
(一)引入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调研,班里有哪些同学喜欢吃苹果呢?生1:我!生2:还有我!生3:我也喜欢吃,但是我自己每次都吃不完一个。
……师:原来那么多同学都喜欢吃苹果,老师也很喜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道和苹果有关的题目吧:“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然后引出分数乘整数的概念:“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12千克,那么他一共有多少千克的苹果呢?”(设计意图:这样的引入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分数乘整数”的概念,并将其与实际生活情境联系起来。
)(二)讲解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关注课堂学习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数学教案模板小学
生活数学教案模板小学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计算
教学目标:
1.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基础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情境,如购物、计算时间等。
难点: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情境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相关的生活数学问题,如购物清单、时间表等。
2. 准备好学生小组合作的材料,如纸笔、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购物清单,让学生想一想在商店购买这些物品需要花费多少钱,并讨论学生的答案。
二、学习新知识(15分钟)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根据购物清单进行计算,计算出购买这些物品总共需要多少钱。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协助计算,然后展示自己的答案。
三、巩固和拓展(15分钟)
1. 将时间表上的任务按照顺序排列,让学生计算完成整个时间表需要多少时间。
2.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答案。
四、活动结束(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运用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未来的生活中,学生们能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生活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生活数学
课题: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数学的应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了解数的大小、大小比较等。
2. 数的运算:加减法的运算及应用。
3. 长度、时间、重量、容量等单位的认识和转换。
4.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方法。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游戏教学: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老师与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数学,引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20分钟):学生分组,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解决。
三、总结(10分钟):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拓展(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解决。
五、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计算能力。
下节课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解决。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丰富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导致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缺乏生活化、趣味性和实践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二、研究目的1. 了解小学生生活经验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为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提供理论依据。
2. 探索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3. 丰富小学数学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1. 小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关系(1)分析小学生生活经验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探讨小学生生活经验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2.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数学问题情境的表现形式。
(3)鼓励学生参与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其创设过程和效果。
(2)总结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经验。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以及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相关理论。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需求和期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其创设过程和效果,总结经验。
4. 行动研究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运用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观察、记录并分析其效果。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2.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3. 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生活数学教案小学
生活数学教案小学
教学内容:购物结账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购物结账计算,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步骤:
1.导入
通过介绍学生在购物时需要进行结账计算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购物结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学习计算购物金额
让学生分组,每组给定一个购物清单,学生需要根据清单上的物品和价格计算出总金额。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方法,如列竖式计算或使用计算器等。
3.练习应用
为学生准备一些购物现实情境,要求他们进行结账计算。
比如让学生模拟去超市购物的情景,购买几样物品并计算出总金额。
4.巩固扩展
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一些购物情境,互相交换来进行练习和巩固。
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进行加减乘除的综合计算。
5.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讨论购物结账的重要性,复习所学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对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学评价: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购物结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运用能力。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练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让数学走进生活——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个生活化案例
2019第9期上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让数学走进生活———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个生活化案例杨洁数学知识单纯理解起来有难度,抽象的概念可以借助生活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从而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让数学走进现实生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其实小学数学所学的知识内容,多数内容都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知识,让学生去探究。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运用生活事例解决所学内容的几个生活化案例。
案例一: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设置一个生活事例,让学生去分析对错。
父亲节要到了,小刚想送给爸爸一个礼物,就拿出了自己存钱罐里的硬币,他数了数5角的有10个,1角的有20个,他拿着这30个硬币有点不方便,于是找隔壁大哥哥想办法,隔壁大哥哥说这好办,他收了小刚的30个硬币,于是给了他一张5元的纸币和一张2元的纸币。
小刚当时心里不高兴,觉得自己有点吃亏。
教师创设问题:你们觉得小刚拿了5角硬币10个和1角硬币20个换来一张5元的钱和一张2元的钱亏还是不亏?有的学生将5角的硬币10个一个一个的数,得出5角的硬币10个是5元,一角的硬币是20个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一角是1元,然后20个是2元,最后告诉大家10个5角和20个1角加起来是7元,小刚没有吃亏。
虽然步骤有点繁琐,学生借助生活知识能判断出题目中的对错。
此时教师简单引导元和角的关系,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1元等于10角,也就是说10个1角就是1元,同时1元还等于两个5角,也就是说2个5角是1元。
这样借助生活中的知识,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实际联系,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内容,充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案例二:根据儿童喜欢玩积木和做游戏的特点,结合儿童的生活事例,渗透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学统计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清楚看到最后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玩积木的游戏,如统计本小组最喜欢吃的水果,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每一种颜色的积木代表一种水果,比如红色表示苹果,黄色表示香蕉……各组同学在玩积木的过程中,拼出了本组同学的积木情况,有的组红色的积木多,有的组蓝色的积木多这……这样哪种颜色积木搭的越高,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就最多。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技能。
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
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以学生生活为背景,设计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以“如何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如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开展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24点”、“数独”等数学游戏,既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强化生活应用,培养实践能力(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分析它们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如制作几何图形、测量长度、计算面积等。
(3)组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举办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解题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圆的面积公式。
(2)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3)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融入生活元素,丰富教学内容(1)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引入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内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统计学的应用。
(完整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
面对21世纪的小学数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
下面是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小学数学生活话教学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导课生活化。
在教《整理房间》这一课的时候,我们把情景图送到广告公司打印,打印出来的情景图足有半个黑板那么大。
当把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亲切感立增,马上就融入教学活动的角色当中。
再比如《看一看(一)》这节课导入的时候,直接给学生出示了一个布娃娃玩具,让表现好的学生(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站在不同的位置用老师的手机给布娃娃拍照。
然后把照片展示在在电子白板上让全部学生观察,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案例二、学习过程生活化。
北师大版的数学课本里面有几个人物:淘气、笑笑、智慧老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和学生一起学习。
但是,笑笑和淘气毕竟是课本上一动不动的人物,没有活力。
所以有时候我让学生扮演淘气和笑笑,或者扮演课本上一些题目里的人物。
这样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很多学生为了当小演员而投入了到学习活动中。
比如讲位置与顺序的《上下》这一课时,我选了三个学生在讲台前面赛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领奖台,把跑步得第一名的学生的照片贴在讲台的最上面,得第二名的学生的照片贴在奖台的第二层,第三名同学的照片贴在最下面,然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三名同学照片的位置关系来判断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这样的学习过程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
案例三、课堂练习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是为了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案例分析.doc
让数学生活化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
而这种生活化更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让我们老师帮学生轻轻地推门,让他们自己发现生活数学这个大的游乐园,在里面尽情欢乐,玩耍。
关键词案例分析应用能力数学素养生活情境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
在课堂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现象:1、树上有12只鸟,飞走了5只,还剩多少只? 2、王奶奶家养了15只鸭子,8只公鸡,32只母鸡,王奶奶家共有多少只鸡?学生的算式时15+8+32等等。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
"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觉得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由为必要。
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低、中年级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
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
面对21世纪的小学数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
下面是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小学数学生活话教学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导课生活化。
在教《整理房间》这一课的时候,我们把情景图送到广告公司打印,打印出来的情景图足有半个黑板那么大。
当把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亲切感立增,马上就融入教学活动的角色当中。
再比如《看一看(一)》这节课导入的时候,直接给学生出示了一个布娃娃玩具,让表现好的学生(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站在不同的位置用老师的手机给布娃娃拍照。
然后把照片展示在在电子白板上让全部学生观察,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案例二、学习过程生活化。
北师大版的数学课本里面有几个人物:淘气、笑笑、智慧老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和学生一起学习。
但是,笑笑和淘气毕竟是课本上一动不动的人物,没有活力。
所以有时候我让学生扮演淘气和笑笑,或者扮演课本上一些题目里的人物。
这样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很多学生为了当小演员而投入了到学习活动中。
比如讲位置与顺序的
《上下》这一课时,我选了三个学生在讲台前面赛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领奖台,把跑步得第一名的学生的照片贴在讲台的最上面,得第二名的学生的照片贴在奖台的第二层,第三名同学的照片贴在最下面,然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三名同学照片的位置关系来判断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这样的学习过程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
案例三、课堂练习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是为了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
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12月24日平安夜的那一天,我让几个小朋友把他们的名字和收到苹果的数量写在黑板上,学生们根据黑板上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且解答。
再比如上位置与顺序《教室》这节课时,我说哪一排、从左数的第几个小朋友坐的非常端正,谁右边的第几个小朋友特别自觉,让学生找我说的是谁。
每个学生都想被老师表扬,所以这样的课堂练习使每个学生都坐的很端正、并且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案例四、课后作业生活化。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所以我经常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孩子
们在生活中用数学。
比如学完立体图形以后,我给孩子们布置的作业是在自己家里面找这些立体图形。
学完0的意义以后,我让孩子们在自己家里面找一找哪里有0这个数字。
学完观察物体以后,我布置的作业是用相机站在不同的位置给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拍照并上传到qq 群分享。
孩子们在这样的练习中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得到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