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合集下载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陈栋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15期摘要; ; 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是当代农业快速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中国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对策,以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新人才;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 F323.3; ; ; ; ;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5-0237-011; ; 存在的问题农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只有实现农业进步,才能保证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首要因素,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体现,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现阶段,我国有关农业科技创新的企业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企业具备先进的仪器设备,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我国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进程中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我国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加大了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比重,资金数额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些资金還远远不够。

资金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

目前,国家对于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科技创新缺少力量支撑,创新工作难以开展。

除了国家主体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之外,企业和农户也是主要投入主体。

受农业自身特征的影响,农业科技投入短期回报率比较低,企业和农户参与农业科技活动的动力不足[1]。

二是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的一种隐性资产,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大多都是本科或本科以下学历,硕士、博士生比重不高,导致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比较少,农业科技创新缓慢。

我国不注重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高等学府开设的农业学科比较少。

许多本科生在毕业后不愿继续深造,直接步入社会工作,致使我国农业科技人才良莠不齐,难以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队伍。

现有的农业科技人才虽然掌握了农业理论知识,但是实践水平比较低,动手操作能力较差。

农业创新中国与美国的科技差距分析

农业创新中国与美国的科技差距分析

农业创新中国与美国的科技差距分析农业创新:中国与美国的科技差距分析作为全球两大农业强国,中国和美国在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两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科技差距。

本文将分析中国与美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差异,并探讨产生差距的原因。

一、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在农业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农业科技创新对国家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问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生产国,近年来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美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首先,中国在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方面明显落后于美国。

根据统计数据,美国将近4%的国内生产总值用于农业科技研究,而中国的农业科技投入比例只有不到2%。

这导致中国在人才培养、研发设施和科技创新能力上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

由于存在行政体制和利益分配等多方面的问题,科技成果在转化为生产力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阻碍。

此外,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融合度不高,缺乏高效的创新机制。

再次,中国在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领域上与美国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

尽管中国在水稻和猪肉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转基因技术、农业机械自动化和数字化农业等高新技术领域仍然相对滞后。

三、美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优势与经验相比之下,美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与经验:首先,美国在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方面一直具有较高的比例和规模。

美国政府和企业都非常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巨大的资金和资源。

这为美国的科技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美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相对灵活和高效。

美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化。

此外,美国还鼓励农民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推动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组长:贾敬敦副组长:赵红光王振林杨经学主要研究人员:杨经学张亮王强霍明李俊清张超王云诚宋长青马伟编者按经过十五年的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的前沿阵地,农业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的摇篮,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的培育基地,促进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渠道,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力引擎。

其创新能力评价既是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活动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015》是2015年度国家创新调查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系列报告的延续,是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尺度形成的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指数以及发展情况的综合评价。

报告包含园区创新支撑、创新水平和创新绩效三个一级指标和十八个二级指标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据2014年10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填报数据,采用赋权加总、差异分析、效率测算、聚类分析以及纵向对比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总体创新能力发展以及各分项创新能力指标的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从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尽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中仍然存在园区之间、地域之间创新能力差异较大、创新水平略显不足等问题,但较2013年相比,园区多方发展已经有所改善,整体发展呈现上升态势。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将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经济发展以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为加速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总体评价篇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总体发展情况从10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指数来看,2014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指数差异仍然较大,变异系数为26.49%,但相对于2013年的园区创新能力变异系数为38.53%有所下降,这说明园区之间创新能力指数的差异有所缩小。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研发投入较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当前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科技创新水平不高。

虽然中国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要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培训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水平。

加强引进国外优秀科技人才,推动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才来到中国进行农业科技创新。

研发投入较低也是当前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之一。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目前中国的研发投入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研发投入,需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保障机制。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经费和政策支持。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机制,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着市场需求不明确、科技成果评价不准确、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不畅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市场需求研究,精准识别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方向,确保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还需要加强科技成果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科技成果评价的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机制。

还要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和应用。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涉及科技创新水平、研发投入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保障机制,增加研发投入;加强市场需求研究,精准识别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方向;加强科技成果评价,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机制;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和应用。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深入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推动我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首先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总结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从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入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对未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推动我国农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投入持续增加: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视,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科研机构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进步明显: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领域,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在内的多元化创新主体逐渐形成。

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尽管科研投入不断增加,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比例仍然较低,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脱节。

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尽管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仍显不足,制约了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之间的科技资源配置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地区和领域存在资源短缺现象,影响了科技创新的整体效果。

农业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农业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农业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农业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农业科技创新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对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情况,本报告进行了调研,并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二、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1. 农业科技创新机构建设当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推动创新机构的建设。

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机构纷纷涌现,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平台。

2. 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增加据统计,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和企业对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

农业科技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稳步提升,研发团队的规模和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3. 农业科技成果丰富在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农业科技成果丰富。

新品种培育、作物病虫害控制、农业机械研发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一系列科技成果直接促进了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三、农业科技创新的问题与挑战1. 张冠李戴现象目前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不够广泛,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张冠李戴”的情况,没有做好区域适应性评估。

2. 农业科技资源分布不均农业科技资源分布不均,高水平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地区面临较大的挑战。

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地区的支持。

3. 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问题农业科技创新中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此外,科研团队的规模和质量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策略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性和操作性,制定激励政策,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更加稳定和有力的支持。

2. 加强科研人员培养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更多的优秀科研人员和创新团队,提高其专业能力和创新水平,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 加强区域协同创新通过加强区域协同创新,促进不同地区间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依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农业科技的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科技投入不足。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研发经费支持,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投入比例仍然较低。

据统计,我国农业科技研发经费占农业产值的比例不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导致了农业科技研发力量不足,影响了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果。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应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建立完善的财政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增加科技投入。

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效果。

三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政府应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与投资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之二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丰富,但很多科技成果无法及时转化为生产力,造成科技创新成果闲置。

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科技成果,也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可提出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与研究机构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二是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科技成果激励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是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帮助农民了解和应用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之三是人才短缺。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高端科技人才支持,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

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总结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在此,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进行总结。

一、农业科技创新的背景与意义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压力、市场需求变化等诸多挑战。

科技创新成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成果1、新品种培育在农作物育种方面,成功培育了一系列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例如,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在多地推广种植,大幅提高了粮食产量;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有效减少了农药使用,保障了粮食安全和品质。

2、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创新,如精准农业技术、智能化灌溉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

精准农业技术通过卫星定位、传感器监测等手段,实现了对农田的精准施肥、精准灌溉,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智能化灌溉技术根据作物需水情况自动调节灌溉量,节约了水资源;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环境和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3、农业装备创新农业机械装备不断升级,大型联合收割机、智能化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农业装备投入使用。

这些装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研发了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如土壤修复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土壤修复技术有效改善了土壤质量,提高了耕地地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秸秆、畜禽粪便等转化为有机肥或能源,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三、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推进措施1、加大科研投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设立了一系列农业科技专项,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当前中国的农业科技水平还不够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缺少前沿农业科技研究:中国在某些农业领域的前沿科技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如粮食、蔬菜等农作物的新品种开发、绿色农药的研发等。

2.农业科技应用不够广泛:尽管中国的农业科技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农业科技的应用并不够广泛,只有部分地区和种植户得到了实际受益。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鼓励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加大农业科技研究力度,提高国家的农业科技水平。

2.加强实际应用: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加大对农业生产实践的支持力度,提升对新技术的推广力度等,帮助更多农户掌握高效农业科技并实际应用到生产中。

二、田间管理技术不足田间管理技术不足是当前中国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难题,主要表现在:1.农业机械化程度低:我国农业机械化率水平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很多操作和流程都需要人工完成。

2.工作方式单一:部分农民仍在使用传统的农耕方式进行种植、管理等工作,但该方式下的成本较高,管理效率低。

1.加大机械化推广力度: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调动社会资本,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更多先进的种植管理设备。

2.提升农民种植管理水平:对农民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和管理技能培训,提高其田间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土地资源短缺农业是一个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在当今中国,土地资源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土地数量有限: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数量越来越有限,这也导致了农业生产的空间受到了限制。

2.土地质量下降:在长期以来的过度耕作和化肥、农药使用的过程中,土地质量逐渐下降,使得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土地短缺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土地保护:政府应该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限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合理排布开发重点。

2.加大育种和品种改良力度:通过土地改良、科技育种等方式,提升农作物自身的适应能力,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产量。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农业科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国农业科技创
新在一些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农业科技
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
1.科研体制不完善
中国农业科研机构分布不均衡,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了科研人才的流动性
不足,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的问题。

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农业科技难以
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2.科技成果转化难
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市场化动力不足、农民对新技术接
受程度低、技术转移渠道单一等方面,造成了科技与生产脱节的现象。

3.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导致了科技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强,对于新技术新品
种的研发和推广投入不够,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4.农业科技应用环境不佳
农业科技应用环境不佳,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市场混乱、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业科技推广渠道狭窄等方面,使得农业科技的应用难以有效展开。

二、对策建议
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拓宽技术转移
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市场化动力机制,促进农业科技与生产的有效结合。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科研机构体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和改善科技应用环境等多方面的对策来解决。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中国
农业才能实现从规模化到品质化发展的转变,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国与美国的对比分析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国与美国的对比分析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国与美国的对比分析近年来,农业科技创新在中国和美国两国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研发投入、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应用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对中国和美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对比分析。

一、政策支持中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农业科技政策,如《国家农业科技创新2025规划》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等。

这些政策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费保障。

美国:美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得到了政府的长期支持和投资。

美国农业部在农业研究和科技创新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并通过投资农业科技研发、制定政策等方式,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

美国还设立了农业科技产业园区,为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提供了创新平台。

二、研发投入中国: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研发投入,培养和引进了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科技研发机构、高校和企业也纷纷加大了科研经费的投入。

2019年,中国的农业科技研发支出达到了1.38万亿元人民币。

美国:美国在农业科技研发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年度投入规模庞大。

美国农业研究服务局、农业部门和农业科研机构在科研项目和研发经费上都有相应的支持。

据统计,美国每年农业科技研发经费超过1000亿美元。

三、科研机构中国: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由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构成。

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部直属科研院所和相关高校农业科研机构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研发能力。

美国:美国的农业科研机构众多,包括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服务局、国家农业图书馆、农业研究局等,以及包括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在内的著名大学农业科研机构。

这些机构在研究领域、科技成果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科技成果应用中国:中国在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农业科技中国农业科技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农业科技中国农业科技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农业科技中国农业科技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农业科技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农业科技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农业科技的现状中国农业科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通过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中国成功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并且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以下将从作物品种改良、农业装备发展以及数字化农业技术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农业科技的现状。

1. 作物品种改良中国农业科技在作物品种改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通过选育高产、抗虫病、适应性强的新品种,提高了粮食、油料、棉花等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水稻由于多年的改良已经实现了不断增产的目标,水稻的单产已经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还取得了西瓜、苹果等水果品种改良的重要成果,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农业装备发展农业装备的发展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中国农机化水平显著提高。

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粮食收割机、插秧机、喷灌设备等现代农具的广泛应用,使得种植、收割、灌溉等环节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3. 数字化农业技术数字化农业技术是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动力。

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农田、作物、畜禽等信息的可视化和数据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

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农田巡查、精准施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时了解作物生长情况等。

数字化农业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全面提升。

以下将从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以及农村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发展方向。

农业科技创新绩效考核的评估指标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绩效考核的评估指标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绩效考核的评估指标体系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在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评估农业科技创新的绩效,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业科技创新绩效考核的评估指标体系。

一、绩效评估的概念和意义农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估是衡量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和效益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帮助科技创新组织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创新活动,提高创新效率。

而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绩效的基础,它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农业科技创新的实际情况,为绩效评估提供科学判断。

二、农业科技创新的评估指标分类农业科技创新的评估指标可以分为多个方面。

首先是科技创新投入方面的指标,如研发经费、人才队伍、创新平台等;其次是科技创新成果方面的指标,如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等;再次是科技创新效益方面的指标,如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农民增收等。

三、科技创新投入指标科技创新投入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衡量创新投入是评估绩效的重要指标。

科技创新投入可以包括研发经费、科研设备、创新平台等。

研发经费反映了科技创新组织的投入强度,科研设备和创新平台则是创新活动进行的基础设施。

四、科技创新成果指标科技创新成果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评估科技创新成果是评估绩效的重要方面。

科技创新成果包括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等。

新品种可以衡量农业科技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改善效果,新技术可以衡量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新设备可以衡量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

五、科技创新效益指标科技创新效益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评估科技创新效益是评估绩效的重要指标。

科技创新效益可以衡量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改善。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可以提高竞争力和农民收入;农民增收是农业科技创新最重要的社会效益。

六、初步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对农业科技创新绩效考核的理解,我们可以初步建立一个评估指标体系。

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农业科技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手段。

然而,中国农业科技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
当前,中国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仍然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这导致农业科技研发人员数量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同时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问题二: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不足
虽然中国农业科技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农业科技创新的应用不足。

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而且新技术推广和服务渠道不畅。

因此,应该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增加农民对新技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

同时,还要拓宽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渠道,提高科技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问题三:农业科技发展不均衡
由于中国农业生产条件各异,许多地区的农业科技发展不均衡。

一些地区的农业科技水平较高,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滞后。

因此,应该制定不同地区的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针对性地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科技的均衡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投入、提高应用和促进均衡发展,以推动中国农业
科技取得更大的发展。

我国农业科技评价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国农业科技评价存在问题及建议

。紧接着 ,科技部于20 年9 03 月 有 中国特色 的科技评 价体系 ,用对科 技工作者科研能力 和科 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 科 试行 )的决定 》 ,针对 当 研 成果的社会承认 来引导和激励科技 工作者 ,更加充分 地激 又印发 了 《 ( 学技术评价办法 )( 发 广大科技 工作者的聪 明才 智” 。胡锦涛总书记 这一要求 , 前科技评价 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提 出了原则性 、指导性和规范
1 所谓农 业科技评价 ,就是指 根据委托者 的明确 目的 ,由 在 以下问题 :()科研项 目评价未 能实行分类评价 。农 业科 生应用技 术科 学 ,有其 自身的研究体系 ,但 专 门的评价机构 和人员依据大量 的客观事实和数据 ,遵循一 学作为一 门综合 『 定的原则 、程 序和标准 ,运用科 学 、可行 的方法 ,对科技政 在实 际操作中 ,往往对基础研 究类 、应用研究类 、科技产 业 策 、科技计划 、科 技发展领域 、科技 项 目、科技成 果 、科技 类 、社 会公 益类 、引进合 作类以及科技条件建设与支撑服务
向导向。《 学技术评 科 明确 表明了 中央对加快 我国科技评价体系 建设重要性和 紧迫 性的意见 ,给科技评价工作指出了明确}
价办法 》主要明确了科技评价 的 目的 、原则 、程序 、 分类方 性 的高 度重视 。 法 、评价准 则等 ,针对各类科 学技 术活动较为系统地回答 了 科 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 ,农业科 学技 术水平决定着 农业 生 产力水平 。当前 ,我国进入工业化 、城镇化和农业现 代化 如何评价 、依据什么评价等重要 问题 ,对我国科技评价包括
、《 动 广大科技工作者 的积极性 ,树立健 康的科研学术风气 具有 项 目评估评审行 为准则与督察办法》 国家科研计划课题评 国家高技术研究 发展 计划课题评审程 重要意义 。2 O 年 ,胡锦涛总书记 《 08 在纪念 中国科协成立 s 估评审暂行办法 》及 《 o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11]23号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11]23号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正文:----------------------------------------------------------------------------------------------------------------------------------------------------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11]23号2011年7月4日)“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机构创新和服务能力均有较大提高。

全面调查采集农业科研机构相关信息,系统分析我国农业科研资源的布局、结构和质量,科学评估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对于促进农业科技宏观决策、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事业持续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全面了解“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水平、科技服务能力和科技队伍的发展情况,决定开展“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和任务全面调查了解全国农业科研机构中科研人员的数量和结构,深入分析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基础和条件,准确反映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活动及成果产出情况,科学评估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个体和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服务农业能力,系统总结宣传各地在农业科技创新和管理中的经验和做法。

二、有关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这次评估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有关部门和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相互协调配合,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评估工作由我部科技教育司负责组织,科技发展中心负责具体实施,科技教育司和科技发展中心共同成立“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能力综合评估工作组,负责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评估指标的制订、调查表设计、人员培训及数据分析等事宜。

2023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立项评审评分标准

2023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立项评审评分标准

2023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立项评审评分标

1. 项目背景和问题陈述(20分)
- 对项目的背景和现实问题进行准确描述(5分)
- 对项目的研究目标和意义进行明确阐述(5分)
- 梳理项目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10分)
2. 技术方案和创新点(30分)
- 对农业科技创新方案进行清晰详细的介绍(10分)
- 描述创新点的独特性和前瞻性(10分)
- 阐述项目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和方法的可行性和优势(10分)
3. 预期成果和应用前景(20分)
- 明确项目的预期成果和产出物(5分)
- 评估项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10分)
- 说明项目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农业发展方面的意义(5分)
4. 团队和资源条件(20分)
- 介绍主要研究团队的背景和实力(10分)
- 说明项目所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场地等资源条件(5分)- 评估项目所需经费和计划支持力度(5分)
5. 项目可行性和风险评估(10分)
- 评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技术难度和风险(5分)
- 详细说明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5分)
6. 组织管理和推进计划(10分)
- 确定项目的组织架构和角色职责(5分)
- 提出项目的时间计划和重点任务(5分)
7. 综合评价(10分)
- 总结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和应用价值(5分)
- 评价项目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5分)
备注:每个评分标准按照其重要性进行加权计分,最高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项目的立项可行性越高。

以上为2023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立项评审评分标准,评委们在评审过程中可根据此标准进行评分和评价。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评估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评估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评估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得到了加强,但是如何评估这种投入的效益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的评估方法和意义,希望对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示。

一、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形式和途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的投入。

人力投入是指专业科技人员的参与,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财力投入是指资金的投入,用于购买设备、进行实践和试验等;物力投入包括农业机械、工具、肥料、农药和种子等耗材;时间投入则是指农民和科技人员投入到农业科技创新中的时间。

二、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的评估方法1. 经济效益评估:通过考察农业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收益变化来评估效益。

可以通过比较科技创新前后的农产品产量、质量、价格以及市场竞争力等指标的变化来判断投入的效益。

2. 社会效益评估:农业科技创新不仅仅关乎农民个体的收益,还涉及到全社会的利益。

因此,评估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时,需要考虑社会效益,包括环境保护、农产品安全、农村就业等方面的变化。

3. 知识创新评估:农业科技创新涉及到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评估其效益时需要考察知识的生成和转化情况。

可以通过发表的科研论文、获得的专利和技术成果等来评估投入的效益。

4. 农民满意度评估:农业科技创新的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生产效果和生活水平,因此,评估投入效益时需要考虑农民的满意度。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来了解农民对于科技创新的态度和意见。

三、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评估的意义评估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的意义在于为科技创新提供反馈信息,为科技创新政策制定和项目选择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为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只有通过对科技创新投入效益的评估,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

四、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评估存在的问题1. 评估指标选择不合理:评估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时,需要考察多个方面的变化,但是目前仍然缺乏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农业科技进步的具体表现

农业科技进步的具体表现

农业科技的进步在许多方面都有具体表现,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方面:
1. 品种改良:通过选择性育种和遗传改良,培育出抗病虫害、适应性强和高产的农作物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更好的产量、抗性和品质特点,能够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益和质量。

2. 种植方式改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了农作物种植方式的改进。

例如,推广精准农业技术,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可以实时监测土壤和作物的情况,准确决定施肥、灌溉和植保等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减轻了农业劳动强度。

现代农业机械和设备包括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喷雾器等,使得耕种、种植、收割和其他农事操作更加高效和精确。

4. 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的进步为农作物和畜禽的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良作物的抗病性、抗虫性和耐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通过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也可以培育出更具经济价值和环境适应性的畜禽品种。

5. 农业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创新。

例如,农业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农田、作物生长和疾病虫害等情况,从而做出更准确、高效的决策。

6. 智能农业技术:智能农业技术的发展将传统农业与新兴技术结合起来。

例如,无人机和机器人的应用可以实现农田巡视、农作物喷洒和采摘等自动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和减少人工成本。

总体而言,农业科技的进步体现在提高作物品种、种植方式、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更高效、可持续,并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聚焦(Focus)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王 伟,糜志勤,王章红,蒋珞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武汉 430071
通 过 定 量 方 式 ,对 中 国 农 业 科 技 成 果 的 主 要 载 体 — — — 专 利 文 献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研究,可初步评价和判断中国农业 科技发明创新活动的状况。
表 5 国内外农业创新主体申请专利状况对比
中国 北京 山东 江苏
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合计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权力敏 山东大学 合计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南京大学 江苏大学 扬州大学 合计
数量/件
156 72 42 32 31 333
62 58 37 28 23 208
74 59 42 22 15 212
排序
1 2 3 4 5 —
1 2 3 4 5 —
1 2 3 4 5 —
外国
单位
杜邦公司
孟山都技术有限公司
纳幕尔杜邦公司 美国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迪尔公司
合计
株式会社岛野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排序
吉林 四川 四川 湖南 广东 广东 浙江 浙江 上海 浙江 北京 湖北
江苏 湖北 河南 黑龙江 浙江 江苏 陕西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河南
黑龙江 云南 河北 四川 云B:农 业 机 械 和 农 具 零 部 件 ;A01C:农 产 品 种 植 和 施 肥 ;A01D: 农产品收割;A01F:收获产品的加工和储藏; A01G:园艺作物栽培 和林业及浇 水 ;A01H: 新 植 物 方 法 及 组 培 再 生 ;A01J: 乳 制 品 加 工 ;A01K:畜 禽 和 水 产 品 生 产 管 理 及 新 品 种 ;A01L:动 物 钉 蹄 铁 ; A01M:动 物 捕 捉 设 备 ;A01N:农 业 病 虫 害 有 机 和 高 分 子 防 治 剂 和 生 长 调 节 剂 等 ;A01P:农 用 虫 害 防 治 、除 草 和 植 物 生 长 调 节 化 合 物 或 制 剂 [1]。
状况的同时,凝炼出自身的发展规划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突破口 和关键技术研发路径; 认清竞争对手和合作对象的能力和水平, 形成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的格局;通过努力增强农业的自主科技 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国家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农村 经济增长以及提高农民素质的长远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国际专利分类表 2006 [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
104 科技导报 2009,27(12)
学术聚焦(Focus)
表 3 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地域特色
类别
A01B A01C A01D A01F A01G A01H A01J A01K A01L A01M A01N A01P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 北京 北京 山东 山东 广东 广东 山东 广东
北京 北京 湖南 辽宁 山东 湖北 内蒙古 广东 北京 北京 广东 山东
从各年度的专利数量排名看, 北京市 2000-2005 年一直位 居 全 国 首 位 , 到 2006 年 下 降 至 第 4 位 ; 而 山 东 省 2000-2002 年 、2004 年 均 排 名 全 国 第 2 位 , 到 2006 年 专 利 数 量 超 过 北 京 市 ,跃 居 第 1 位 ;江 苏 省 从 2000 年 的 第 5 位 ,每 年 都 有 增 长 ,到 2006 年跃居第 2 位; 浙江省从 2000 年的第 10 位跃居 2006 年 的第 3 位; 上海市从 2000 年的第 12 位跃居 2006 年的第 5 位; 广东省一直居第 6 位; 辽宁省从 2000 年的第 3 位跌至 2006 年 的第 7 位;湖北省从 2000 年的第 4 位跌至 2006 年的第 8 位。 专 利增长量最大的是山东,以 339 件位居第 1 位,其次是江苏(335 件 )、浙 江 (315 件 )。 增 长 率 超 过 100%的 省 份 有 上 海 、江 苏 、浙 江、山东、湖北、天津、宁夏、吉林、河南、海南。青海、西藏虽然增长 率 高 达 200%以 上 ,但 其 起 始 基 数 很 小 ,农 业 科 技 创 新 发 明 能 力 仍相当薄弱。
表 4 外国机构和个人在中国申请专利状况对比(单位:件)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合计 中国 868 958 1472 1887 1813 2396 2536 11930 发明 外国 680 664 771 902 972 982 662 5633 专利 中:外 1:0.78 1:0.69 1:0.52 1:0.48 1:0.53 1:0.41 1:0.26 1:0.47 中国 1065 1101 1743 2164 2115 2556 2421 13165 PCT 专利 外国 482 521 496 621 667 815 769 4371 中:外 1:0.45 1:0.47 1:0.28 1:0.29 1:0.32 1:0.32 1:0.32 1:0.33
在 国 外 机 构 和 个 人 申 请 公 开 的 中 国 发 明 专 利 中 ,78.08%采 用的是高于国家和欧洲专利体系的 PCT 专利形式, 并且其份额 占国内全部农业科技创新专 利 的 0.33%,核 心 竞 争 力 不 容 小 视 。 而且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来看, 中国农业领域专利成果拥有数 量最多的单位是中国农业大学,其数量有 156 件,但日 本 岛 野 株 式会社、德国巴斯福股份公司的专利数量均为 328 件,是 中 国 农 业大学的 1 倍还多, 几乎是实力最强的北京市排名前 5 位农业 科技创新主体专利拥有数量的总和, 而且这只是日本岛野株式 会社、德国巴斯福股份公司在中国公开申请的专利,并不是其拥 有的全部专利(表 5)。 从这点来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创 新能力与国外机构的实力水平相比还差得很远, 提升中国农业
表 1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态势
年份 数量/件 增 长 速 度 /% 权 重 /%
2000 1 548
— 10.37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1 622 2 243 2 789 2 785 3 378 3 198 4.78 38.29 24.34 -0.14 21.29 -5.60 10.87 13.04 12.10 10.87 10.39 10.02
注:权重指农业科技发明专利数量占人类生活必需专利类别的比例。
2 省域创新能力呈正态分布,差距逐渐增大 2000-2006 年,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明专利总数排在前 6 位
的依次是北京(1 473 件)、山东(1 070 件)、江苏(1 047 件)、浙江 (910 件)、广东(830 件)、上海(804 件),这 6 个省市主要是科技经 济发达地区和农业大省(表 2);排名在最后 6 位的依次是澳门、西 藏、青海、香港、宁夏和海南,这 6 个省(市、区)主要是经济科技相对 落后的省份和农业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 中国各省(市、区)农业创 新能力的发展呈现与科技和农业资源相关的正态分布态势。
1 创新能力震荡提升,规模化程度略有降低 根 据 国 家 知 识 产 权 局 网 站 ()公 布 的 数 据 ,对
2000-2006 年专利文献的统计表明,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明专利 申 请 量 从 2000 年 初 期 的 1 548 件 提 高 到 2006 年 统 计 期 末 的 3 198 件,7 年间累计增加 1 650 件,数量提高了 106.59%。其间虽然 有 2 年出现负增长, 但历年平均增幅高达 13.83%。 其所占权重除 2002 年 为 13.04%、2003 年 为 12.10%之 外 , 其 他 几 年 基 本 保 持 10%以上,累计量权重指标为 11.09%,规模化程度没有实质性的变 化且略有降低(表 1)。 表明中国的农业科技水平总体上在发展进步, 但并没有出现突破性的变化,尚有待于全社会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
类研究, 共有山东、广东、北京、湖北、浙江、江苏、黑龙江、四川、 云 南 、河 南 、湖 南 、上 海 、河 北 、辽 宁 、内 蒙 古 、吉 林 、陕 西 17 个 省 (市、区)进入 12 个农业科技发明创造专利大类的前 5 名。 但从 进入前 5 名的次数来看, 山东在全部大类中有 7 次位列第 1,广 东有 3 次排在第 1 位,北京为 2 次居第 1 位,显示出这 3 个省在 相关技术领域的强劲实力。 另外,在单个大类中申请发明专利总 数 超 过 200 项 的 ,山 东 有 5 次 ,北 京 、广 东 均 为 3 次 ,浙 江 2 次 , 江苏、云南、湖北、黑龙江、上海均为 1 次。 根据上述数据,可将国 内各省(市、区)农业科技创新实力分布划分为 3 个层次,其中:山 东、广东、北京、浙江为第一层次,申请的专利数量最多,在国内相 关农业领域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江苏、云南、湖北、黑龙江、 上海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第 2 个层次, 竞争实力较强; 其余省 (市、区)农业科技能力为第 3 个层次,竞争能力一般。
4 国外机构和个人所占份额逐步减少,但竞争实力强大 2000-2006 年, 外国机构和个人在 中 国 申 请 的 农 业 科 技 创
新发明专利数量从 680 件略减到 662 件 , 其 所 占 份 额 由 1:0.78 降低到 1:0.26(表 4)。 由中国专利数量上升而导致的外国申请专 利数量的下降, 说明中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和提 高。
截 至 2006 年 末 ,在 中 国 34 个 省 (市 、区 )中 ,只 有 广 东 、重 庆、台湾、香港 4 个省(市、区)农业科技创新出现负增长,呈现发 展后劲不足的势头。 并且,排名在前 6 名和后 6 名之间的创新发 明 专 利 申 请 数 量 差 距 从 2000 年 的 396 件 扩 大 到 2006 年 的 1 302 件,呈现不断扩大的势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 全国 2000-2006 年地域态势前 6 名排位见表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