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下册创造必要条件 认识事物的本质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政治教案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培养学生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事物本质的含义、创造必要条件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事物本质吗?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事物本质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三、课堂讲解1.讲解事物本质的含义:事物本质是事物固有的内在属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讲解创造必要条件的方法:观察、实验、调查、分析、归纳、推理等。
四、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理解如何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2.教师点评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什么是事物本质?如何创造必要条件?二、课堂讲解1.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2.举例说明: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四、实践环节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五、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并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1.讲解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政治素养。
2.举例说明: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政治素养?四、实践环节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五、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并布置作业。
六、作业布置1.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的实践报告。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高中政治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课件 新必修4高二
方法论:学习知识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 两个条件,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往往是个别的, 彼此分离的,这就需要把它们综合起来 进行思考,从总体上进行研究,我们把 这一过程称之为( )
C
A.去伪存真 C.由此及彼
B.去粗取精 D.由表及里
2.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是(
孔子也是这样。
情感爆发
复习提问
1. 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
2.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 认识的低级阶段
区别
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 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 象的形式反映事物
6.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A.感性认识具有欺骗性,是假象
B.感性认识不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
C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觉
7.一些商家利用人们的上述弱点,达到 多赚取不义之财的目的。为了防止上当受骗, 从哲学角度看我们应该 A.对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认识事物本质
A
B.舍弃感性认识,多学习科学消费知
①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形象思维的随机性 ③理性认识的创造性 ④感性认识的可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 话主要说明
A.思考比学习更重要
C
B.要正确处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C.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过程中,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D.科学理论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极其巨大 的指导作用
what
在质上要求“合乎实际” 而不是错觉 在量上要求“十分丰富” 而不是零碎不全 根本途径:参加实践—进行观察、调
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是什么?
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 质
(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 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制作----这是关键性条件
1、“去粗取精”:进入人脑的 感性材料,对于分析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来说,有的比较重要, 有的比较次要。这就需要进行 分析,需要筛选。
2、“去伪存真”:进入人脑的 感性材料,有一些可能是虚假 的,这样的材料不能作为认识 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依据,这就 需要分析,需要鉴别。
2.创造两个条件,必须发 挥主观能动性
(1)要占有大量的可靠的感 性材料,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要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 的加工制作,必须发挥主观能 动性
小结
两 前提:占有十分丰富、
创造必要条件个 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认识事物本质条 关键:运用科学的
件
思维方法对感性材 料进行加工制作
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B 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
质
6.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是不可分割的整个思维过程。
经过这一过程
B
A.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B.才能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C.才能实现认识的扩展和推移
D.才能实现认识的根本目的
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 质
7.感性认识在数量上的总和并不等于理性认
看戏”会有真知灼见吗?为什么?
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 质
1、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但是,不是任何感性认识都能 上升为理性认识。
2、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感性认识才有可能上升为理性 认识。
获得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什 么?
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 质
高中政治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课件 新人教必修4高二
B ①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形象思维的随机性
③理性认识的创造性 ④感性认识的可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
话主要说明
A.思考比学习更重要
C
B.要正确处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C.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过程中,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④人们要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自觉创造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是不可分割的整个思维过程。
经过这一过程
B
A.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B.才能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C.才能实现认识的扩展和推移
D.才能实现认识的根本目的
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 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 思维的形式反映事物
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 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
联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 展到理性认识
(2)它们都是人的认识,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 客观的,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我 想 上 学!
叔叔、阿姨,可怜可怜我吧!
两 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个 条
——前提
件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制作——关键
方法论:学习知识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 两个条件,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往往是个别的,
彼此分离的,这就需要把它们综合起来
进行思考,从总体上进行研究,我们把
C 这一过程称之为(
C.减少盲目消费,坚持勤俭节约
2019-2020年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2、过程与方法:体验两个条件的取得都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个条件的分析,比较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二个条件难点第二个条件中的“由此及彼”和“由表及里”教学方法讲解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对上一课知识内容的回答,巩固所学知识,温故知新。
——现象与本质的联系;——认识的根本任务;——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两类。
第谷是一类,他的工作主要是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开普勒和牛顿是一类,他们对第谷的材料进行了加工、制作,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注意其中的两方面规定性:一是“十分丰富”,说明在量上应该足够充足;二是“合乎实际”,说明在质上应该科学准确。
它为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提供了可能性。
巴甫洛夫说:“鸟的翅膀无论怎样完善,若不借空气支持,是不能使鸟上升的。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看图P15“人脑好比加一个工厂”,理解相关内容。
——是一个“筛选”的过程;(抓重点,抓主流)——是一个“鉴别”的过程;——符合辩证法联系的观点。
没个步骤都让学生举些生动的例子来辅助说明。
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思维过程的连续性、不可分割性。
《善思——成功之舟》,说明思考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是读书,却不开动脑筋去思考,就难以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处于“危险”的境地。
教师活动复习提问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怎样的?导入新课分析:P14毛泽东语录,回答问题,1.为什么要以现象为先导?2.为什么“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3.怎样做到“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学习新课阅读分析P14小字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提到在万有引力发现过程中的三个人可以分为几类?为什么?1、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前提)(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2019-2020年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 认识事物本质
【重点】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难点】第二个条件中的“由此及彼”和“由表及里”;【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理解:①能够结合事例表明,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什么必须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而关键为什么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②能够联系第一节的知识,说明要创造两个条件实现认识的飞跃,必须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⑵能力方面:①通过对两个条件的分析,比较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分析比较能力;②通过对第二个条件中分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③通过教学,使学生能体会到怎样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⑶觉悟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复习提问:1.举例说明认识有什么作用?是不是任何认识都能指导实践,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2."感性认识多了,就成为理性认识。
"这个说法对吗?(设计这个问题,一是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进一步明确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只有正确的理性认识,只有科学理论,才能指导实践获得成功;是引出怎样才能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从而导人新课。
)导入新课:(教师在小结学生的回答后,提出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获得真理性的认识,是人类苦苦追求探索的问题,为了少走弯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在研究探讨人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
人怎样才能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二、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的本质(板书)先请看两例:两小儿辩日之远近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呢?(同学回答后,教师总结)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①两小儿想要探索宇宙的奥秘,显然探索的仍是事物的现象问题;②两小儿掌握的感性认识(现象)太少;③两小儿没有对材料进行加工,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马克思与《资本论》 马克思与《资本论》 试一试
你能说说马克思写作《资本论》 你能说说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过 是如何体现“ 程,是如何体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的吗? 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的吗?
议一议
《资本论》的写作过程 资本论》 又体现了什么样的思维 过程? 过程?
2、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练习
1、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是 、 ( B ) A、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 B、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 C、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大量可靠别的感性材料 、 D、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
练习
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是( ABD 由表及里” ) A、不可分割的整个思维过程 、 B、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大脑的 、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 过程 C、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 、 D、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与综 、 合的思考过程
去粗取精 分析 去伪存真 感性 材料 由此及彼 综合 由表及里
科 学 思 维 过 程
理性 认识
议一议
大家在讨论问题时常说: 大家在讨论问题时常说: 让我想一想” “让我想一想”,请举出例 子说明“想一想” 子说明“想一想”的意思是 什么? 什么?
3、学生学习知识同样需要创造两个条件 、
二、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1、 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 、 的条件 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逻辑的感性材料 ) 2)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 制作 2、 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 必须发挥主观能 、 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动性 3、学生学习知识同样必须创造两个条件 、
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36页PPT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谢谢!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册创造必要条件 认识事物本质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册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及其各自的作用;理解:实现这一飞跃的关键为什么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运用:要创造两个条件实现这一飞跃,须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
能力方面通过对两个条件的分析,比较其地位与作用,提高分析比较能力;通过对第二个条件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理解实现由感性认识的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初步培养求知的意志力。
●教学重点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即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二个条件。
●教学难点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中的“由此及彼”和“由表及里”。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具准备投影材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师:什么是认识的根本任务?为什么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生: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必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第一,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并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第二,从认识的水平、程度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三,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放投影)师:“感性认识多了,说成为理性认识。
”这个说法对吗?生:不对。
师:为什么?这实际上是在明确:怎样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导入新课]一天,法国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正在午睡时,一个调皮的学生戴着有角的面具,双手套上一对蹄子,把伪装的头角和蹄子伸进居维叶的卧室,嘴里还发出阵阵怪叫。
居维叶被吵醒后,非但毫无惧色,反而感到好笑,继续安然地睡大觉。
居维叶为什么不害怕呢?因为他做过大量的动物解剖,发现凡是有蹄子、有角的动物,大多数是食草的,而食草的动物性情比较温和,不会无缘无故伤人,所以不但不怕,反而笑学生缺乏生物基本常识。
高二政治教案-二、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人教版[整理] 精品
——是一个“筛选”的过程;(抓重点,抓主流)
——是一个“鉴别”的过程;
——符合辩证法联系的观点。
没个步骤都让学生举些生动的例子来辅助说明。
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思维过程的连续性、不可分割性。
《善思——成功之舟》,说明思考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 书
提 纲
§5-2-2、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第一,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前提条件
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关键条件
课
后
小
结
(2)进入人脑的的感性材料,有一些可能是虚假的,这样的材料不能作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依据。即“去伪存真”
(3)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往往是个别的,彼此分离的,这就需要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思考,从总体上进行研究,即“由此及彼”
(4)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毕竟是属于事物现象方面的东西、表面的东西,人们要“由表及里”
巩
固
练
习
1.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上,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包括(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时间是认识的来源 ③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④弹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课 题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课 型
公开课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2、过程与方法:体验两个条件的取得都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高二政治教案《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创建必要条件相识事物本质》教案高二政治教案《制造必要条件相识事物本质》教案[教学目标] 由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必需具备的两个条件;学会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来把握事物的本质,透过供应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相识。
[教学重点]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即实现由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的其次个条件。
[教学难点] 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中的“由此及彼”和“由表及里”。
[教学方法] 事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1、实现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必需发挥主观能动性,制造两个条件。
(事例引入)一鸣惊人:楚庄王莅政三年,从没发布过什么吩咐,也没什么政治改革。
有一天右司马静静问楚庄王:“大王啊,我听说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南山之上,三年不飞、不叫、不理羽毛,静默无闻,这是什么道理呢?”庄王说:“三年不动翅膀,是为了让羽翼更加丰满;三年不飞不叫,是为了窥看民间的状况。
虽然不飞,一飞就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就惊人。
你所说的意思,我知道了。
”又过了半年,楚庄王临朝听政,一下子就废除了十项弊政,兴办了九项新政,杀掉了五个民愤极大的大臣,提拔了六个有才能的人担当要职。
于是,楚国大治。
问:在这则故事中,楚庄王在莅政的三年中窥看民间的状况是为了什么?从哲学上看其意义何在?(没发布什么吩咐,也没什么政治改革,而是在窥看民间的状况,但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留意调查探讨,了解国情,体察民意,驾驭了第一手资料,然后据此确定方针政策,一朝听政,效果惊人。
)说明白要有形成理性相识,首先要占有大量的感性相识材料。
问:要获得志向相识,是不是驾驭一些感性材料就行了?(从“量”上来讲,须要占有非常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质”上来讲,只有占有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因为感性相识是对事物现象的相识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是多变易逝的,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真象和假象并存,现象和错觉同在。
所以要占有非常丰富又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才有可能使感性相识上升为理性相识。
高二政治课件-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原创 推荐
为了披露真实乞丐生 活,《楚天都市报》 记者占才强《卧底当 代丐帮》
学在读四年级的学生,如今却 跪在街头沦为了一个可怜的乞 讨者,今年10月份,在家务农 的父亲不幸从山上跌下变成残 疾……母亲受不了打击,多年 的脑溢血突发离开人世!家中 还有年少的妹妹在读高中,她 的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 落!……期待好心人的施舍与 资助!……我将万分感激!
复习思考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2、为什么认识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认
是什么 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识
的
(1)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
根
来说 认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本
任
(2)从认识的水平、程度来说
务 为什么
认识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从认识的作用来看
第一:在质和 量上的要求
在质上要求合乎实际而 不是错觉
在量上要求十分丰富而 不是零碎不全
第二:掌握感 性材料的根本
途径
参加实践
〈2〉占运有用大科量的学合的乎思实维际方的法感性对材感料性,材是料否一
定能上升为正确的理性认识呢?
进行加工制作
这是关键性条件
要对感性材料 进行加工制作
主次材料
加
感
真假材料 工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 现象 本质)
认识的根本任务: (发挥主观 能动性)
创造两个条件
前提 条件
关键 条件
占有十分丰富
和合乎实际的 感性材料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 法对感性材料进行 加工制作
方法论意义: 学习知识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两个条件
2、人们怎样才能获得真理性认识?
高二下册政治要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知识点
高二下册政治要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知识点高二政治知识点的学习要比高一政治知识点的学习复杂的多,虽然政治的要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这块知识点内容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其中却包含了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下册政治要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政治要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知识点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二者的区别是:第一,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根本区别);第二,感性认识是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到的,理性认识则必须通过人的抽象思维而获得;第三,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二者的联系是: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产生理性认识。
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认识,否则,理性认识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是主观自生的东西。
另外,从认识的不同层次来看,作为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只有通过感性认识才能获得。
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一观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任务、目的决定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认识的目的在于用获得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
因此,必须使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
坚持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在现实的认识过程中,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两者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第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无论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最终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2.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关系(1)区别:现象本质规律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事物的个别的东西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多变的是相对稳定的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2)联系: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2019)
;法宝网:https:// ;
晋栾逞有罪 独占辰星 二十四年 其入太白中而上出 孔子曰:“不知 宣子卒 今楚汉分争 乃随而忧之 三年 国人颇知之 三让乃受之 女脩吞之 ”曰:“我持白璧一双 必逆行一二舍;而所以死者 广为骁骑都尉 取之牛不亦甚乎 夷貊不服不能摄 乃使太子为质於齐以求平 使人辱之五六 日 孝文王生五十三年而立 上召置祠之甘泉 祭仲请子亹无行 及薨 案齐之故 窦太后大怒 遐哉邈乎 已立 未能听政 出亡 兼备三归 注子宫 有事 已而怪其状甚伟 秦拔我榆次三十七城 坐法斩 欲以兴太平 名由此益贤 曰离宫、阁道 士皆瞋目 为济阴郡 而轻来伐我 诛栗卿之属 葬襄公 十八年 曰:“巫妪何久也 而加醴枣脯之属 畏灵王复来 朕甚慕焉 安国之力也 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 引兵降项羽 孝惠兄也 及间往 赵人举之赵相赵午 春夏无事 与战一日馀 谢曰:“宝鼎事已决矣 ” 四人为寿已毕 ”孟轲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 伐齐 ”太子 曰:“原因太傅而得交於田先生 我十五日必定梁地 谬矣 徙故王王恶地 广乃令士持满毋发 功宜为王 而毅谏曰‘不可’ 度为一周也 孝景帝季年 以客从高祖定天下 怀王骑 至晋阳 乃说武臣曰:“陈王起蕲 及长 斗晋楚也;周文自刭 周幽王用襃姒废太子 表商容之闾 因上便宜事 岸 门之战 京人也 南袭蔡 ”苏代许诺 天下皆闻之;秦王政置酒咸阳 赐号为马服君 以图长久 今睢之先人丘墓亦在魏 哀侯娶陈 纣走 斯称其位矣 曰少微 定可治 是以设备未息 不得单于 递为秦将 溺赤 秦兵後至 期年不解 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 ” 厓雍字仲弓 楚军武关 下吏 承顺圣意 去 行不遇盗 与秦会两周间 天命玄鸟 登黄华之上 众人或或兮 同欲相趋 明道德之广崇 因诛伉 是时通西南夷 甚有妇道 隄繇不息 太子不在 黄气上属天” 败之姑苏 二十八年 不听政事 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的本质一、课前预习★预习指南1.学习目标:知识点识记理解运用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2.学法建议:学习本框时,可以运用类比推导法和图解法突破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备条件这一重点和难点。
3.情景导入: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漫画蕴含的哲理是什么?(2)应怎样才能认识“换时装”的实质?[提示](1)漫画蕴涵的哲理是: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2)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这样才能透过“换时装”的现象,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披着“民主”的外衣、实行专科统治的本质。
从封建帝王到北洋军阀,再到国民党反动派,“时装”换了一件又一件,但专利的本质并没有变。
★信息点击新式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一举击溃德军防线。
此番胜利与新式坦克的发明与运用息息相关。
1944年1月一个寒冷的黑夜,一艘英国小型潜艇悄悄地潜到法国诺曼底附近的海岸,两名突击队员上了海滩后,一边观察有无德国哨兵,一边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他俩侦察了20余次,带回了大量的沙土样品。
岩石工程专家对沙土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法国诺曼底海滩的沙土黏土含量高、黏I生大,通过计算,专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不采取措施,盟军的重型坦克在登上海岸后,将不可避免地陷入黏性过大的沙土中而无法动弹。
根据专家的分析报告,盟军的后勤保障部门发明了一种新式坦克。
这种坦克前头带有一卷钢席,当它登上海滩后,就开始不断地铺设钢席,形成一条钢席道路,使坦克不致陷入泥潭中。
1944年6月5日深夜,盟军将准备了许久的诺曼底登陆作战计划付诸实施。
新式坦克在海滩上铺下了一条条钢席道路,冲破了德军的防线,取得了诺曼底登陆的成功。
善思——成功之舟杨格是美国新墨西哥州高原地区的一个苹果园主。
他曾说过:“你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吗?你想成为大众的好朋友吗?那你就多动动脑筋吧!要实干,要动脑这是项重要的。
”杨格每年都将苹果装箱发往各地。
他登出的广告与众不同:“如果你对收到的苹果有不满之处,请函告本人。
苹果不必退还,货款照退无误。
”他的广告,每年都招来大批买主。
高原地区的苹果风味佳美,买主很是满意,所以,从未有人提出退款的要求。
可是有一年一场特大冰雹袭击了果园,把结满枝头的大红苹果打得遍体鳞伤。
杨格看着斑痕累累的苹果哀叹:“这下完了,我已订出9000多吨货呀!”这么难看的苹果是发货等索赔呢?还是认赔不发货呢?杨格苦苦思索,一筹莫展。
他随手拿起一个苹果吃了起来。
苹果清香扑鼻,汁浓爽口,可就是样子实在不好看。
一天夜里,一个绝妙的主意使他兴奋地从床上跳起来。
他决定马上把苹果发运出去。
买主收到杨格发来的苹果,打箱一看,里面有张纸片写着:“这批个个带伤,但请看好,这是冰雹打出的疤痕,是高原地区出产的苹果的特有的标记。
这种苹果果紧内实,具有妙不可言的果糖味道。
”买主半信半疑地咬了一口这满是雹痕的苹果:“哈,味道真棒!高原特有的味道。
”杨格开动脑筋。
用一张纸避免了一次很大的损失。
打那以后,人们还专门要求杨格提供带疤痕的苹果呢。
勤用脑,善用脑,是达到成功彼岸之舟。
二、课堂释疑★要点直击1.任何感性认识都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吗?这种说法不正确。
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但不是任何感性认识都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具备了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感性认识才有可能上升为理性认识。
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
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其中,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怎样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1)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对分析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说,有的比较重要,有的比较次要,这就需要分析。
需要筛选。
我们把这称之为“去粗取精”。
(2)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有一些可能是虚假的,这样的材料不能作为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依据,这就需要分析,需要鉴别。
我们把这称之为“去伪存真”。
(3)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往往是个别的、彼此分离的,这就需要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思考,从总体上进行研究。
我们把这称之为“由此及彼”。
(4)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毕竟是属于事物现象方面的东西、表面的东西,人们的认识切忌表面化。
因此应当通过表面的东西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内在的联系和内在的规律性。
我们把这称之为“由表及单”。
3.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虽然二者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特点有所不同,在二者的关系中,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
但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所以,不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也不管是何种途径获得的认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实践。
因此,认为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的观点是错误的。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2.教学难点:第二个条件中的“由此及彼”和“由表及里”。
★案例精析【例1】(单项选择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毛泽东说:“多思出智慧。
”这说明 ( )A.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C.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了现象也就认识了本质D.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一个过程,要从现象开始【解答】A【点评】本题考查对思考的重要性的认识。
题干中心强调思考在人们认识事物中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要求。
B项是讲认识事物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即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项中认为认识了现象也就认识了本质是错误的。
因为现象是表面的东西,本质是内在的东西,二者有严格区别,现象不等于本质;D 项是讲认识事物的过程,与题无关。
故B、C、D项都排除。
【例2】(不定项选择题)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包括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解答】B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石钟山“钟声”产生的原因问题的哲学思考。
苏轼认为士大夫和渔工水师都没有正确认识。
因为士大夫没有亲自实地考察,仅凭主观猜测,不可能产生正确认识,这里包含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道理;渔工水师虽然身临其境,有不少感性认识,但由于知识的肤浅“而不能言”,因此,B、D项为正确选项。
A、C项与题目无关,不能入选。
【例3】(简答题)如何理解“古今中外,一些在科学上有成就的人,都是既勇于和善于实践,又勤于思索的人”?【解答】⑴这段话说明,科学理论的获得是一个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⑵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实现这一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勇于和善于实践”即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勤于和善于思索”,既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这两个条件的实现,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抽象思维能力。
实践上的懦夫、思想上的懒汉,是不能正确实现这一飞跃的。
古今中外凡是有重大发明创造的人,都是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典范。
我们要立志成才,必须既勇于实践,掌握丰富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
【点评】首先要对命题进行分析,所谓在科学上有成就就是指获得科学理论,而要获得科学理论必须要经过实践,付出艰苦的劳动,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并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加工制作。
因此,这一命题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只要正确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就不难对此做出正确回答。
【例4】(辨析题)丰富的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解答】(1)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们的区别不是量的区别而是质的区别。
丰富的感性认识的总和仍是感性认识。
(2)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条件,但还不够,还需要有第二个条件,即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综合,找出其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以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途径。
考查的能力有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辨别能力、比较能力、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
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大量的感性认识加在一起,就是理性认识。
根据题意,我们选取的知识点是,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条件,一是要占有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二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由此我们可知材料中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只提到了第一个条件,而忽视了第二个关键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