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经典版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汽轮机

课程设计汽轮机

课程设计汽轮机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了解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了解汽轮机的分类和特点。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汽轮机的工作性能,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汽轮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工作流程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1.汽轮机的基本原理:学生将学习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蒸汽的生成、膨胀和做功过程。

2.汽轮机的结构:学生将了解汽轮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转子、静子、调速系统等,并学习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3.汽轮机的工作流程:学生将掌握汽轮机的工作流程,包括蒸汽的进入、膨胀、排气等阶段。

4.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学生将学习汽轮机在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将通过讲解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将提供汽轮机实际运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学生将有机会进行汽轮机模型实验,观察和验证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将使用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多种教学资源。

1.教材:将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实际运行场景。

4.实验设备:提供汽轮机模型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船用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摘要 (3)前言 (3)一、汽轮机定型 (4)1. 初终参数的选择 (4)2. 缸数的选择 (4)3. 调节级型式的选择 (5)4. 非调节级型式的选择 (5)5. 低压缸流路的选择 (6)二、机组近似膨胀过程 (7)1. 机组近似膨胀线和各状态点参数 (7)2. 详细计算 (7)三、低压缸热计算 (10)1. 主要尺寸计算 (10)2. 通流部分绘制 (11)3. 分级和焓降分配 (13)4. 详细计算 (14)4.1 第1级 (14)4.2 第2级 (19)4.3 第3级 (23)四、高压缸热计算 (28)1. 调节级热计算 (28)1.1 预先估算 (28)1.2 详细计算 (28)2. 非调节级热计算 (31)2.1 预先计算 (31)2.2 详细计算 (33)五、机组功率和效率 (37)附录1 机组预先计算 (38)附录2 高压缸热计算 (40)附录3 低压缸热计算 (48)附录4 机组功率与效率 (52)另:附图1 机组近似膨胀线附图2 低压缸膨胀过程线本次课程设计针对船用汽轮机,在给定蒸汽初温、初压和排汽压力的情况下,确定了蒸汽在整个机组内膨胀的近似热力过程,计算了高、低压缸内各级的主要尺寸、功率和效率。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画出了蒸汽在高压缸调节级、非调节级和低压缸的h-s图,以及汽轮机低压缸通流部分的剖视图。

前言本组汽轮机功率是40000马力,入口蒸汽过热。

根据老师建议,并经过简单估算,我们采用双缸汽轮机,并在低压缸入口分流,调节级采用双列速度级。

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抽汽和漏汽,即整个机组内蒸汽流量恒定。

设计过程大致如下:●方案论证:对蒸汽初终参数、汽轮机缸数、调节级型式等进行选择。

●近似膨胀过程:根据蒸汽初终参数和自己选取的高、低压缸内焓降比例,画出机组的近似膨胀线,并算出线上各节点的热力参数,以此确定高压缸调节级、非调节级和低压缸的进出口参数。

●低压缸热计算:1)主要尺寸计算:即确定最末级的尺寸。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12M W凝汽式汽轮机热力设计2014年6月28 日前言《汽轮机原理》是一门涉及基础理论面较广,而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必须有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相配合,而课程设计就是让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的汽轮机原理知识设计一台汽轮机,因此,它是《汽轮机原理》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

它对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设计说明书详细地记录了汽轮机通流的结构特征及工作过程。

内容包括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机构尺寸、各级的设计与热力计算及校核。

由于知识掌握程度有限以及二周的设计时间对于我们难免有些仓促,此次设计一定存在一些错误和遗漏,希望指导老师给予指正。

编者2014年6月28日目录第一章 12MW凝汽式汽轮机设计任务书 (1)1.1设计题目:10.5MW凝汽式汽轮机热力设计 (1)1.2设计任务及内容 (1)1.3设计原始资料 (1)1.4设计要求 (1)第二章多级汽轮机热力计算 (2)2.1近似热力过程曲线的拟定 (2)2.2汽轮机总进汽量的初步估算 (4)2.3回热系统的热平衡初步计算 (4)2.4流经汽轮机各级机组的蒸汽两级及其内功率计算 (8)2.5计算汽轮机装置的热经济性 (9)第三章通流部分选型及热力计算 (10)3.1通流部分选型 (10)第四章压力级的计算........ (12)4.1各级平均直径的确定: (12)4.2级数的确定及比焓降的分配: (13)4.3各级的热力计算 (14)4.4第一压力级的热力计算 (24)第五章整机校核及计算结果的汇总 (30)5.1整机校核 (30)5.2级内功率校核: (30)5.3压力级计算结果汇总 (21)参考文献 (21)第一章12MW凝汽式汽轮机设计任务书1.1 设计题目: 10.5MW凝汽式汽轮机热力设计1.2 设计任务及内容根据给定条件完成汽轮机各级尺寸的确定及级效率和内功率的计算。

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力求达到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布置合理、使用经济性高。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解读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解读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1)二、设计题目及已知条件 (2)2.1 机组概况 (2)2.2 本次设计与改造的基本要求 (4)三、设计过程 (6)3.1 汽轮机的热力总体任务 (6)3.2 汽轮机变工况热力核算的方法介绍 (6)3.3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7)3.3.1 级的变工况热力核算方法——倒序算法 (8)3.3.2 级的变工况热力核算方法——顺序算法 (17)3.4 上述计算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22)四、参考文献: (23)附:机组原始资料 (23)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汽轮机是按照经济功率设计的,即根据给定的设计要求如功率、蒸汽初参数、转速以及汽轮机所承担的任务等,确定机组的汽耗量、级数、通流部分的结构尺寸、蒸汽参数在各级的分布以及效率、功率等。

汽轮机在设计条件下运行称为设计工况。

由于此工况下蒸汽在通流部分的流动与结构相适应,使汽轮机有最高的效率,所以设计工况亦称为经济工况。

由于要适应电网的调峰以及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偏差等原因,汽轮机不可能始终保持在设计条件下,即负荷的变化不可避免的,蒸汽初终参数偏离设计值,通流部分的结垢、腐蚀甚至损坏,回热加热器停用等在实际运行中也时有发生等等。

汽轮机在偏离设计条件下的工作,称为汽轮机的变工况。

在变工况下,蒸汽量、各级的汽温汽压、反动度、比焓降等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汽轮机功率、效率、轴向推力、零件强度、热膨胀、热应力等随之改变。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巩固《汽轮机原理》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汽轮机热力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每级焓降以及有关参数的选取,熟练各项损失和速度三角形的计算,通过课程设计以期达到对汽轮机的结构进一步了解,明确主要零部件的位置与作用。

具体要求就是按照某机组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造方案,通过理论与设计计算,解决该汽轮机本体存在的问题,达到汽轮机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1-4]。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二、设计题目 (2)三、设计工况汽轮机进汽量的确定 (2)1、设计工况的功率 (2)2、设计工况汽轮机进汽量的近似量 (2)四、调节级热力计算 (3)1、调节级部分相关参数的确定 (3)2、喷嘴部分计算 (4)3、第一列动叶部分计算 (5)4、导叶部分计算 (7)5、第二列动叶部分计算 (8)6、各项损失计算 (10)7、调节级焓降及功率 (11)五、压力级热力计算 (12)1、压力级级数的确定 (12)2、压力级的部分相关参数的确定 (12)3、反作用度的选取及喷嘴部分计算 (12)4、动叶部分计算 (13)5、各项损失计算 (14)5、压力级焓降及功率 (15)六、功率校核 (15)七、总结分析 (16)附:数据汇总表 (17)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

目的在于总结和巩固已学得的基础理论,培养查阅资料、进行工程计算、识图和绘图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吸取新的知识。

具体要求是按照给定的设计条件,选取相关参数,进行详细的调节级和压力级的热力计算,确定汽轮机流通部分的尺寸,以求达到较高的汽轮机效率。

二、设计题目机组型号:B50-8。

82/3.43机组型式:多级冲动式背压汽轮机新汽压力:8。

82 Mpa新汽温度:535。

0℃排汽压力:3。

43 Mpa额定功率:25MW转速:3000 rpm三、设计工况汽轮机进汽量的确定1、设计工况的功率汽轮机设计工况的选取,一般按其在电网或热网中承担的负荷的性质决定. 本课设设计汽轮机承担基本负荷,故其设计工况的功率Ne为额定功率,以便在运行过程中获得最高的平均效率.2、设计工况汽轮机进汽量计算1、配汽方式:喷嘴调节2、调节级型式:双列级。

3、参数选取(1)设计功率=额定功率=经济功率=25 MW(2)汽轮机相对内效率ηri=70.00%(3)机械效率ηm=99%(4)发电机效率ηg=97%4、近似热力过程线拟定(1)进汽节流损失ΔP0=0.03×P0=0.2646 Mpa调节级喷嘴前P0’=0。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1.目的:汽轮机课程设计是热动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设计可加深对汽轮机设备的全面认识。

通过设计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查阅技术资料、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2.任务:设计额定功率为5000KW汽轮机本体检修方案二、课程设计的过程课程设计过程分为:选题和资料收集阶段、分析和计划阶段、设计阶段、课程设计说明书写阶段,具体内容和任务如下:1.选题和资料收集(要求)课程设计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个环节,选题上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根据学生高职特色及能力培养目标,课题设计题目和资料收集,应从下列几个方面中选择:(1)汽轮机设备及系统;(2)汽轮机本体检修作业指导书(3)汽轮机检修规程;2.分析计划阶段(要求)(1)明确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任务和要求;(2)熟悉原始资料,弄清设计任务;按设计要求分析资料;注意资料的可靠性和合理性,了解资料的用处和用法;(3)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进行设计争取做到重点深入;(4)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从实际出发提出检修设计方案,并写出设计思路;3.设计阶段(要求)(1)制定总体设计计划。

(2)设计(论文)中的理论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

(3)立论正确,论证严密,逻辑推理性强。

4.课程设计说明书写阶段(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是毕业设计整个过程总结性资料,书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成败。

课程设计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2)课程设计课题(3)对课题的系统分析(4)设计过程中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系统需要改进和不完善之处(5)其他收获和小结(6)参考文献目录(附录)三、课程设计的方式及时间分配1、方式在校分组设计2、课程设计的时间和进程第13周收集资料,理清设计思路,阅读文献,第14周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资料的整理及归档四、课程设计的课题(一)课程设计参考课题方向汽轮机本体检修(二)课程设计的要求1.根据任务书制定合理、可行的工作计划;2.进行必要资料搜集、文献阅读;3.制定适当的设计方案;4.独立完成额定功率为5000KW汽轮机本体检修方案5.对课程设计进行总结,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五、设计注意事项1.学生必须按教学计划的规定和指导教师的要求认真参加课程设计。

汽轮机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指导书091--26

汽轮机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指导书091--26

汽轮机课程设计任务书汽轮机缺级运行工况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核算班级:热动091(热电)指导教师:胡爱娟钱焕群杨冬时间:2012.6一、设计题目:汽轮机缺级运行工况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核算有一台50MW汽轮机发电机组,其某级因动叶振动特性不良或动静部分碰磨而损坏,需拆除该级后继续运行。

为保证汽轮机的安全运行,必须对机组进行限制出力的计算,即确定其最大允许负荷,并分析其经济性和安全性。

二、设计时间:2周三、原始资料:1、N50-8.82/535型汽轮机热力计算数据汇总表(设计工况)2、设计工况热力过程线3、N50-8.82/535型汽轮机设计工况轴向推力计算数据4、回热系统简图5、N50-8.82/535型汽轮机热平衡计算基本数据6、N50-8.82/535型汽轮机组热经济指标7、变工况计算所需数据和图表详见参考资料8、其他数据背压Pc:第一组:Pc=0.006MPa第二组:Pc=0.0055MPa第三组:Pc=0.005MPa第四组:Pc=0.0045MPa第五组:Pc=0.004MPa第六组:Pc=0.0035MPa第七组:Pc=0.003MPa所缺级数分别为16、17、18、19级四、具体任务和计算步骤如下:1、估计允许最大负荷下的新蒸汽流量;2、确定各抽汽点的压力和焓值;3、初步拟定全机热力过程线,并确定末级排汽状态点与排汽焓;4、各级流量的确定;5、汽轮机热力核算(功率和效率计算)最末级详细计算危险级详细计算中间级近似计算调节级详细计算6、危险级的强度校核计算7、轴向推力核算及推力瓦安全性核算8、确定汽轮机允许的最大功率;9、编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五、成果。

设计计算书一份。

要求:内容完整、书写清楚整洁、文字通顺、数据表格要整齐、装订整齐,不少于30页。

内容包括:封面、目录、摘要、原始资料、正文、参考文献、设计小结、附录。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汽轮机缺级运行工况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核算班级:热动071~2(热电)指导教师:胡爱娟钱焕群刘学来时间:2011.6第一章 汽轮机进汽量及各级流量的确定1.1 新蒸汽流量的确定一、变工况下焓降的初步确定由于某级拆除使其前一级受力情况恶化,因此被拆除级的前一级称为“危险级”。

《汽轮机课程设计》版

《汽轮机课程设计》版

《汽轮机课程设计》doc版《汽轮机课程设计》doc版贵州大学课程设计汽轮机课程设计第1章绪言gl.l、变工况计算的意义汽轮机在变工况条件下工作时,沿通流部分各级的蒸汽流量,喷嘴动叶前后的气温,汽压及湿度将偏离设计值,使零部件的受力情况,轴向推力,效率,出力发生变化。

此外,汽轮机在启停或负荷剧烈变动时,可能在零部件中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引起金属材料疲劳损伤,影响机组寿命, 这种情况,在大型机组上尤为注意。

为此常常需要对它们进行校核和分析,以保证机组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

由于变工况热力计算能获得各级的状态参数,理想比焰降,反动度,效率,出力等较详尽的数据,这就为强度分析, 推力计算以及了解效率及出力变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因此,变工况热力核算常成为了解机组运行情况,预测设备系统改进所产生的效果,乃至分析事故原因的重要手段。

§1.2、变工况数值计算的方法与特点121、方法汽轮机整机的热力计算是建立在单级核算的基础上的。

目前,在变工况计算中,根据不同的给定原始条件,单级的详细热力核算可分为顺序计算和倒序计算两种基本方法,此外还有将倒序和顺序结合起来的混合算法。

122、特点顺序算法以给定的级前状态为起点,由前向后计算;倒序算法则以给定的级后状态为起点,由后向前计算。

混合算法中,每级都包含若干轮先是倒序后是顺序的混合计算,只有当倒序与顺序的计算结果相符合时,级的核算才可以结束,然后逐级向前推进。

三种方法都建立在喷嘴和动叶出口截面连续性方程和单级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并且计算时,级流量和几何尺寸是己知的。

与此相对应,单级的数值计算也有顺序,倒序和混合三种算法。

汽轮机在级在偏离设计工况工作时,在许多情况下,常常己知级后的压力以及流量,此时釆用以级后状态为起点的倒序算法较为方便。

这种情况常出现在凝汽式和被压式机组的末级或是抽汽机组抽汽点前面的压力级,也可能岀现在通流部分被拆除级前面的压力级,由于凝汽器内的压力或是抽汽压力或是被压发生变化,需要对其级前的功率,效率进行校核。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2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2

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电厂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题目名称:高压25000KW背压式汽轮机的热力设计编写教师:毕庆生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电厂汽轮机课程组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2)(一)设计工况下的热力计算 (2)1.机组配汽方式的选择 (2)2.主要参数的确定 (2)3.汽轮机进汽量的估算 (3)4.热力过程线的初步拟定 (3)5.调节级的详细计算 (3)6.压力级级数的确定及焓降分配 (5)7.压力级详细计算 (7)8.热力计算数据汇总表 (8)9.整机的效率核算和热力过程线 (8)(二)绘制汽轮机通流部分图 (9)三、设计进度 (9)四、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9)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系统的总结、巩固并加深在《电厂汽轮机》课程中已学得的理论知识,掌握汽轮机热力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2.热力设计必须是在考虑制造、安装和运行的要求下,进行某一机组的热力计算与结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汽轮机的工作过程原理与它的结构型式结合起来。

3.通过设计对整个汽轮机的结构作进一步了解。

明确主要零部件在整个机组上的作用、位置及相互间的关系。

4.通过设计,锻炼学生收集并应用设计资料、国家标准手册及其它资料的实际技能。

5.通过设计,对电厂汽轮机主要部件的外形尺寸,与其它产品的通用情况,以及和国内外同类型机组相比较的水平等都有一定的分析。

6.由于课程设计的题目大多数是结合实际,与当前国民经济的要求相联系,所以要求在设计时有高度的责任感,严肃认真,要做到正确地选择设计数据,效率高,结构合理,布置紧凑,安全可靠,计算准确,绘图准确,清楚美观。

总之,汽轮机课程设计是一件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除了需要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外,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地加以应用,既需要结合结构强度、调节运行、辅助设备等有关基本知识来分析问题、选择方案,也需要了解金属材料、制造工艺、安全运行、检修维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才能较合理地选用汽轮机设计的基本方案。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经典版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经典版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经典版第一部分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系统地总结、巩固并应用《汽轮机原理》课程中已学过的理论知识,重点掌握汽轮机热力设计的方法、步骤。

2.汽轮机热力设计的任务,一般是按照给定的设计条件,确定流通部分的几何参数,力求获得较高的相对内效率。

就汽轮机课程设计而言其任务通常是指各级几何尺寸的确定及级效率和内功率的计算。

3.汽轮机设计的主要内容与设计程序大致包括:(1) 分析并确定汽轮机热力设计的基本参数,如汽轮机容量、进汽参数、转速、排汽压力或循环水温度、回热加热级数及给水温度、供热汽轮机的供汽压力等。

(2) 分析并选择汽轮机的型式、配汽机构型式、通流部分形状及有关参数。

(3) 拟定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线和原则性热力系统,进行汽耗量与热经济性的初步计算。

(4) 根据汽轮机运行特性、经济要求及结构强度等因素,比较和确定调节级的型式、比焓降、叶型及尺寸等。

(5) 根据流通部分形状和回热抽汽压力要求,确定压力级的级数,并进行各级比焓降分配。

(6) 对各级进行详细的热力计算,求出各级流通部分的几何尺寸、相对内效率和内功率,确定汽轮机的实际热力过程线。

(7) 根据各级热力计算的结果,修正各回热抽汽点压力以符合实际热力过程线的要求。

(8) 根据需要修正热力计算结果。

(9) 绘制流通部分及纵剖面图。

4.通过设计对整个汽轮机的结构作进一步的了解,明确主要部件在整个机组中的作用、位置及相互关系。

5.通过设计了解并掌握我国当前的技术政策和国家标准、设计资料等。

6.所设计的汽轮机应满足以下要求:(1) 运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2) 不同工况下工作时均有高的可靠性。

(3) 在满足经济性和可靠性要求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汽轮机的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布局合理、成本低廉、安装与维修方便以及零部件通用化、系列标准化等因素。

7.由于课程设计的题目接近实际,与当前国民经济的要求相适应,因而要求设计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严肃认真。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冯慧雯编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1.设计题目 N25-3.5/435汽轮通流部分热力设计 2.已知参数额定功率: P r =25MW ,额定转速: n=3000r/min ,设计功率:P e =20MW, 新蒸汽压力:p 0=3.5 MPa, 新蒸汽温度:t 0=435℃,排汽压力:cp '=0.005MPa , 给水温度: t fw =160~170℃, 冷却水温度:t w 1=20℃, 给水泵压头:p fp =6.3MPa , 凝结水泵压头:p cp =1.2 MPa , 射汽抽汽器用汽量△D ej =500kg/h , 射汽抽汽器中凝结水温升 △t ej =3℃, 轴封漏汽量△D l =1000 kg/h , 第二高压加热器中回收的轴封漏汽量△1D '=700kg/h 。

3.任务与要求(1) 估算整机蒸汽流量及拟定热力过程曲线;(2) 回热系统热平衡初步计算及回热系统示意图绘制; (3) 非调节级理想比焓降分配和级数的确定;(4) 计算调节级与非调节级通流部分几何尺寸:各级平均直径d n (b )、叶片高度l n (b )、通流面积A n (b )、叶片数Z n (b )、叶宽B n (b )、节距t n (b )、静叶片安装角y α、动叶片安装角y β、及出汽角(1α)、(2β)等;(5) 计算级效率、级内功率、整机内功率及相对内效率; (6) 整机校核(电功率、内效率);(7) 按比例绘制通流部分子午剖面流道图和各级速度三角形图,以及调节级详细热力过程曲线示意图,整机热力过程曲线图;(8)编写计算机程序方框图;(9)编写计算机运算程序;(10)调试并运行热力设计计算机程序;(11)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规格按学校要求,内容为上述计算内容)。

第二节多级汽轮机热力计算一般原则——各级型式、结构、参数的选择一、通流部分的合理成型在凝汽式汽轮机中,由于蒸汽在膨胀过程中比容变化的结果,蒸汽的容积流量GV变化很大。

汽轮机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指导书2015

汽轮机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指导书2015

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 汽轮机变工况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核算专业、班级:热能与动力工程121、122班指导教师:钱进2014年7月20日至2014年7月31日共2周指导教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分管院长签名:一、设计题目:汽轮机变工况运行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核算设计对象为1台50MW纯凝式单缸汽轮机发电机组,由于电网负荷调节的要求及冷端条件的改变,汽轮机的运行工况发生变化。

本次设计拟定60%、70%、80%、90%、100%、110%六个变工况负荷,要求各小组按各自给定的背压条件进行前述六个工况中两个变工况条件下的汽轮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核算,通过与额定工况(额定功率、额定背压)的比对,展开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

二、设计时间:2周三、原始资料:1、N50-8.82/535型汽轮机热力计算数据汇总表(设计工况)2、设计工况热力过程线3、N50-8.82/535型汽轮机设计工况轴向推力计算数据4、回热系统简图5、N50-8.82/535型汽轮机设计工况下热平衡计算基本数据6、N50-8.82/535型汽轮机组设计工况下热经济指标7、变工况计算所需数据和图表详见参考文献18、变工况数据背压Pc、负荷A组A1组:Pc=0.0065MPa;60%、90%负荷A2组:Pc=0.0065MPa;70%,100%负荷A3组:Pc=0.0065MPa;80%,110%负荷B组B1组:Pc=0.0060MPa;60%、90%负荷B2组:Pc=0.0060MPa;70%,100%负荷B3组:Pc=0.0060MPa;80%,110%负荷C组C1组:Pc=0.0055MPa;60%、90%负荷C2组:Pc=0.0055MPa;70%,100%负荷C3组:Pc=0.0055MPa;80%,110%负荷D组D1组:Pc=0.0050MPa;60%、90%负荷D2组:Pc=0.0050MPa;70%,100%负荷D3组:Pc=0.0050MPa;80%,110%负荷E组E1组Pc=0.0045MPa;60%、90%负荷E2组:Pc=0.0045MPa;70%,100%负荷E3组:Pc=0.0045MPa;80%,110%负荷F组F1组Pc=0.0040MPa;60%、90%负荷F2组:Pc=0.0040MPa;70%,100%负荷F3组:Pc=0.0040MPa;80%,110%负荷四、具体任务和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各抽汽点的压力和焓值;2、初步拟定全机热力过程线,并确定末级排汽状态点与排汽焓;3、各级段流量的确定;4、热力系统;5、汽轮机热力核算(功率和效率计算)最末级详细计算调节级详细计算中间级近似计算6、轴向推力核算及推力瓦安全性核算7、汽轮发电机组经济性指标计算;8、编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五、成果: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汽轮机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1引言1.1汽轮机简介汽轮机是以蒸汽为的旋转式热能动力机械,与其他原动机相比,它具有单机功率大、效率、运行平稳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汽轮机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发电用的原动机。

在使用化石燃料的现代常规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及地热发电站中,都采用汽轮机为动力的汽轮发电机组。

汽轮机的排汽或中间抽汽还可用来满足生产和生活上的供热需要。

在生产过程中有余能、余热的工厂企业中,还可以应用各种类不同品位的热能得以合理有效地利用。

由于汽轮机能设计为变速运行,所以还可用它直接驱动各种从动机械,如泵、风机、高炉风机、压气机和船舶的螺旋桨等。

因此,汽轮机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600MW汽轮机课程设计的意义电力生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电力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和部门提供电能,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必须超前发展。

装机容量从1949年占世界第25位,到如今的世界前列。

电力事业发展的宏伟目标,要求汽轮机在容量和效率方面都要上一个新的台阶,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火电的主力机组将是300MW—600MW亚临界机组,同时要发展超临界机组。

1.3汽轮机课程设计要求:1)汽轮机为基本负荷兼调峰运行2)汽轮机型式:反动、一次中间再热、凝汽式1.4设计原则根据以上设计要求,按给定的设计条件,选取有关参数,确定汽轮机通流部分尺寸,力求获得较高的汽轮机效率。

汽轮机总体设计原则为在保证机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汽轮机的效率,降低能耗,提高机组经济性,即保证安全经济性。

承担基本负荷兼调峰的汽轮机,其运行工况稳定,年利用率高。

设计中的计算采用电子表格来计算,绘图采用手绘图,计算表格和附图统一见附录。

2 汽轮机结构与型式的确定2.1汽轮机参数、功率、型式的确定2.1.1 汽轮机初终参数的确定常规超临界机组的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为538℃~560℃,典型参数为24.2MPa/566℃/566℃,对应的发电效率约为41%。

《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1.1.1 逐级热力核算方法
汽机变工况下的核算方法很多,当新工况偏离设计工况不远时,可采用近似估计方法。 当汽轮机的新工况偏离设计工况较远时, 或者在特殊工况下, 就需要进行逐级核算求取级的 各项参数。 汽轮机逐级热力核算一般使用两种方法:一、从已知新汽参数开始,逐级向低压段进行 核算,称为顺算法;二、从估计的终参数开始,逐级向高压段进行核算,称为逆算法。两种 方法的实质都是先假定参数,然后用流量连续性方程进行校核。就具体级而言,两种方法可 概述如下: (1)由级前向级后核算 由已知的级前初参数开始,根据流量比求得压力比,然后求出喷嘴后压力,求出相应的 喷嘴理想比焓降,计算出喷嘴出口汽流理想速度。然后进行动叶核算,方法与上述类同,求 出新工况下动叶后压力,求出动叶理想比焓降,计算出动叶出口汽流速度。上述方法适用于 在喷嘴和动叶中全是亚临界流动的情况。 当喷嘴中或动叶中出现超临界流动时, 可以假定喷 嘴后或动叶后的压力, 继续使用该方法进行计算, 但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定压力的校核。 一般来说,顺算法在超临界流动中很少使用。 (2)由级后向级前推算 从已知的级后压力开始,假设新工况下排汽比焓、级后各项损失,求出动叶后参数,并 对前面假设的余速损失进行校核及修正;继而假定动叶进口相对速度,求出动叶前参数、喷 嘴后参数,再对动叶进口相对速度进行校核并修正;最后确定喷嘴前蒸汽状态点,并对最初 估计的各项损失进行校核及修正;待各项假设都校核通过,即可求出新工况下级的反动度、 级效率和内功率。判断动叶和喷嘴内是否出现超音速流动,当级内出现超音速流动时,还需 确定临界状态点,并计算出口汽流偏转角。
3.4.1 要求................................................................................................................ 25 3.4.2 考核办法......................................................................................................... 26 3.5 参考文献 .............................................................................................................. 26 4. 汽轮机课程设计参考数据........................................................................................... 27 4.1 N200-12.7/535/535 汽轮机设计参数 ........................................................................ 27 4.2 N300-16.7/537/537 汽轮机设计参数 ..................................................................述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冯慧雯编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1.设计题目 N25-3.5/435汽轮通流部分热力设计 2.已知参数额定功率: P r =25MW ,额定转速: n=3000r/min ,设计功率:P e =20MW, 新蒸汽压力:p 0=3.5 MPa, 新蒸汽温度:t 0=435℃,排汽压力:cp '=0.005MPa , 给水温度: t fw =160~170℃, 冷却水温度:t w 1=20℃, 给水泵压头:p fp =6.3MPa , 凝结水泵压头:p cp =1.2 MPa , 射汽抽汽器用汽量△D ej =500kg/h , 射汽抽汽器中凝结水温升 △t ej =3℃, 轴封漏汽量△D l =1000 kg/h , 第二高压加热器中回收的轴封漏汽量△1D '=700kg/h 。

3.任务与要求(1) 估算整机蒸汽流量及拟定热力过程曲线;(2) 回热系统热平衡初步计算及回热系统示意图绘制; (3) 非调节级理想比焓降分配和级数的确定;(4) 计算调节级与非调节级通流部分几何尺寸:各级平均直径d n (b )、叶片高度l n (b )、通流面积A n (b )、叶片数Z n (b )、叶宽B n (b )、节距t n (b )、静叶片安装角y α、动叶片安装角y β、及出汽角(1α)、(2β)等;(5) 计算级效率、级内功率、整机内功率及相对内效率; (6) 整机校核(电功率、内效率);(7) 按比例绘制通流部分子午剖面流道图和各级速度三角形图,以及调节级详细热力过程曲线示意图,整机热力过程曲线图;(8)编写计算机程序方框图;(9)编写计算机运算程序;(10)调试并运行热力设计计算机程序;(11)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规格按学校要求,内容为上述计算内容)。

第二节多级汽轮机热力计算一般原则——各级型式、结构、参数的选择一、通流部分的合理成型在凝汽式汽轮机中,由于蒸汽在膨胀过程中比容变化的结果,蒸汽的容积流量GV变化很大。

汽轮机课程设计

汽轮机课程设计

汽轮机课程设计⽬录1.设计基本参数选择 (5)1.1 汽轮机类型 (5)1.2 基本参数 (5)1.3 相对内效率的估算 (5)1.4 损失的估算 (5)2.汽轮机热⼒过程线的拟定 (6)3.汽轮机进汽量的估算 (8)4.抽汽回热系统热平衡初步计算 (8)4.1 给⽔温度的选取 (8)4.2 回热抽汽级数的选择 (8)4.3 除氧器⼯作压⼒的选择 (8)4.4 回热系统图的拟定 (8)4.5 各加热器汽⽔参数计算 (9)4.6 回系统平衡初步计算 (12)5.阀杆漏汽量与轴封漏汽量的估算 (16)5.1 主汽阀阀杆漏汽量的计算 (16)5.2 调节汽阀阀杆漏汽量 (16)5.3 前轴封漏汽 (17)5.4 后轴封漏汽 (19)6.调节级的选择与计算 (21)6.1 基本参数 (21)6.2 调节级详细计算 (21)6.2.1 喷嘴部分的计算 (21)6.2.2 动叶部分计算 (22)6.2.3 级内其它损失的计算 (24)6.2.4 级效率与内功率的计算 (26)7.压⼒级的级数确定和⽐焓降分配 (27)7.1 第⼀压⼒级的流量 (27)7.2 第⼀压⼒级直径的确定 (27)7.3 末级直径的确定 (27)7.4 ⾮调节级级数的确定 (27)7.5 将各级⽐焓降画在h-s 图上校核并修改 (30) 7.6压⼒级计算结果 (31)8.参考⽂献 (33)《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的(1)通过课程设计,系统地总结、巩固并加深在《汽轮机原理》课程中已学知识,进⼀步了解汽轮机的⼯作原理。

在尽可能考虑制造、安装和运⾏的要求下,进⾏某⼀机组的变⼯况热⼒计算,掌握汽轮机热⼒计算的原理、⽅法和步骤。

(2)在尽可能考虑制造、安装和运⾏的要求下,进⾏某⼀机组的变⼯况热⼒计算,掌握汽轮机热⼒计算的原理、⽅法和步骤。

(3)通过课程设计对电站汽轮机建⽴整体的、量化的概念,掌握查阅和使⽤各种设计资料、标准、⼿册等参考⽂献的技巧。

经典版汽轮机课程设计_设计宝典XP_

经典版汽轮机课程设计_设计宝典XP_
13.检验根部反动度Ωr 直接点击“确定”。
24
14.计算动叶进口气流角β1 相对速度 w1 和δhw1 直接点击“确定”。
15.确定动叶前参数 S1 和 V1 先点击“确定”计算出 h1,由 h1,P1 查 S1, V1。
25
16.计算动叶理想比焓降Δhb 和滞止理想比焓降Δhb(o) 直接点击“确定”。
37
四、组装汽轮机通流部分 软件提供了汽轮机通流部分的各个组件,通过绘图板菜单的“图象”中的透明处理以 及工具栏中的第二个“选定”工具进行组装。组装时请同时打开两个绘图板,一个用于取 组件,一个用于组装。取组件一般是采用全选,复制,将它粘贴到另一个绘图板里,通过 “选定工具”调整组件位置。如果组件没有放到位,可以撤消操作再进行组装。依照报告 样本中的流通图进行组装。
29.确定压力级的平均比焓降及级数 设置重热系数α,平均速比 Xa 后点击“确定”。
32
30.压力级排汽压力及抽汽点检测 先点击“确定”计算出各级的排汽压力,再选择抽汽点,输入给定的抽汽压力(可以
在此值 ± 2%波动,使各级焓降分配的合理些)有抽汽点则必须修正,请记住计算机为你修
正的级数,后面第 34 步中的参数 µ1 就是由第几级有抽汽决定.
29
24.校核轮周效率 直接点击“确定”。
25.计算出叶高损失δh1、轮周有效比焓降Δhu、轮周效率ηu 设置系数 a 后点击“确定”。
30
26.计算叶轮摩擦损失δhf 和部分进汽损失δhe 设置系数 k 后点击“确定”。
27.计算级效率和级内功率 直接点击“确定”。
31
28.压力级喷嘴高度检测和压力级平均直径确定 设置参数 dm(I)、Xa(I)、Ωm、µn、e、α1、Dg 后点击“确定”,计算出Δht(I) 、 Δhn(I)、h1t。参数 ho,So 是由调节级导入的,如果不算调节级而直接算压力级,这两 个参数需要人为的输入。由 Po,ho 查 So,由 h1t,So 查 V1t,由 Pc,So 查 hc'。输入末 级直径 dm(z),再次点击“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系统地总结、巩固并应用《汽轮机原理》课程中已学过的理论知识,重点掌握汽轮机热力设计的方法、步骤。

2.汽轮机热力设计的任务,一般是按照给定的设计条件,确定流通部分的几何参数,力求获得较高的相对内效率。

就汽轮机课程设计而言其任务通常是指各级几何尺寸的确定及级效率和内功率的计算。

3.汽轮机设计的主要内容与设计程序大致包括:(1) 分析并确定汽轮机热力设计的基本参数,如汽轮机容量、进汽参数、转速、排汽压力或循环水温度、回热加热级数及给水温度、供热汽轮机的供汽压力等。

(2) 分析并选择汽轮机的型式、配汽机构型式、通流部分形状及有关参数。

(3) 拟定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线和原则性热力系统,进行汽耗量与热经济性的初步计算。

(4) 根据汽轮机运行特性、经济要求及结构强度等因素,比较和确定调节级的型式、比焓降、叶型及尺寸等。

(5) 根据流通部分形状和回热抽汽压力要求,确定压力级的级数,并进行各级比焓降分配。

(6) 对各级进行详细的热力计算,求出各级流通部分的几何尺寸、相对内效率和内功率,确定汽轮机的实际热力过程线。

(7) 根据各级热力计算的结果,修正各回热抽汽点压力以符合实际热力过程线的要求。

(8) 根据需要修正热力计算结果。

(9) 绘制流通部分及纵剖面图。

4.通过设计对整个汽轮机的结构作进一步的了解,明确主要部件在整个机组中的作用、位置及相互关系。

5.通过设计了解并掌握我国当前的技术政策和国家标准、设计资料等。

6.所设计的汽轮机应满足以下要求:(1) 运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2) 不同工况下工作时均有高的可靠性。

(3) 在满足经济性和可靠性要求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汽轮机的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布局合理、成本低廉、安装与维修方便以及零部件通用化、系列标准化等因素。

7.由于课程设计的题目接近实际,与当前国民经济的要求相适应,因而要求设计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严肃认真。

应做到选择及计算数据精确、合理、绘图规范,清楚美观。

二、课程设计题目以下为典型常规题目,也可以设计其他类型的机组。

机组型号: B25-8.83/0.981机组型式:多级冲动式背压汽轮机1新汽压力:P o=8.83Mpa (90ata)新汽温度:t o=535℃排汽压力:P c=0.981Mpa (10ata)额定功率:P el=25000KW转速:n=3000rpm三、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步骤(一)设计工况下的热力计算1.确定机组配汽方式(采用喷嘴配汽)2.调节级选型(采用单列级)3.主要参数⑴已知设计参数P o=8.83Mpa ,t o=535℃,P c=0.981Mpa,P el=25000KW ,n=3000rpm⑵选取设计参数①设计功率一般凝汽式机组有统一系列标准,而背压机组在国内目前尚无统一系列标准。

可取:设计功率=经济功率=额定功率。

②汽轮机相对内效率ηri选取某一ηri值,待各级详细计算后与所得ηri' 进行比较,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③机械效率:取ηm= 99%④发电效率:取ηg= 97%⑤给水回热系统及参数:采用两级加热器,一级除氧器。

系统及参数详见给水回热系统图。

图1 给定题目的回热加热系统4.近似热力过程线的拟定(1)进汽机构的节流损失ΔPo2阀门全开时,ΔP o=(0.03~0.05)Po,通常取调节级喷嘴前P o'=0.95Po(2)排汽管中压力损失ΔP c:对于本机,认为P c'=P c,即ΔP c=0(3)末级余速损失δh c2:本机取C2=70m/s(4)调节级效率调节级效率较低,而中间级效率较高。

假定调节级ηri=70% 而调节级后压力Pa=5.88Mpa,作为初拟热力过程线的参数。

可采用分段拟定热力过程线。

图2 调节级热力过程线5.汽轮机总进汽量的初步估算3.6*P elD o= —————————————*m+ΔD(Δh t mac)'*ηriηgηmP el ——汽轮机的设计功率,kW(Δht mac)'——汽轮机通流部分的理想比焓降,kJ/kgηri ——汽轮机通流部分相对内效率之初估值;ηg ——机组的发电机效率;ηm ——机组的机械效率;34 m —— 考虑回热抽汽引起汽量增大的系数,它与回热级数、给水温度、汽机容量及参数有关,取m=1.05;ΔD 是考虑门杆漏汽及前轴封漏汽的蒸汽余量,(t/h )ΔD=ΔDl+ΔD v 给定前轴封漏汽ΔD l =3.8t/h ,门杆漏汽ΔD v =1.2t/h ;D o 是汽轮机总进汽量。

6.调节级的详细热力计算(1)确定调节级进汽量D gD g =D o -ΔD v ( t /h )(2)确定速比X a 和理想比焓降Δh t取X a =0.3535, 取调节级平均直径d m =1100mm ,计算时取d m =d n =d b由u=π*d m *n/60和X a =u/C a ,Δh t =C a 2/2 (备注:软件中 ^ 是指数符号) ,检查Δh t 是否在70~125kJ/kg 范围内。

(3)平均反动度Ωm 的选取:取Ωm =6.5%(4)计算嘴理想比焓降Δh nΔh n =(1-Ωm )* Δh t(5)计算喷嘴前后压比εn根据P o '、h o 以及Δh n 查焓熵图,得到喷嘴后压力P 1和比容V 1t 由εn=P o /P o '判断流动状态,选择喷嘴叶型和喷嘴出口角α1。

(参见喷嘴叶型表)(6)计算喷嘴出口汽流速度C 1n t h C Δ∗=21C 1=φ*C 1t ,取φ =0.97(7)计算喷嘴损失δh nδh n =(1-φ2)* Δh n(8)确定喷嘴出口面积A nA n =G n *V 1t /μn *C 1tG n —— 喷嘴流量,kg/sV 1t —— 喷嘴出口理想比容,m 3/kgμn —— 喷嘴流量系数,取μn =0.97(9)确定部分进汽度e确定部分进汽度的原则是选择部分进汽度e 和喷嘴高度ln 的最佳组合,使叶高损失δhl 和部分进汽损失δhe 之和为最小。

由An=e*π*dm*ln*sin(α1)得ln=An/ (e*π*dm*sin(α1))而δhl=ξl*Eo=a1/ln*Xa^2*Eo , 取a1=9.9δhe=ξe*Eo=(ξw+ξs)*Eo鼓风损失系数ξe=Be*1/e*(1-e-ec/2)*Xa 3 ,取 Be=0.15,ec=0.4斥汽损失系数ξs=Ce*1/e*Sn/dn*Xa ,取Ce=0.012,Sn=3 (喷嘴组数) ,dn=dm=1100mm5令y=δhl+δhe令其一阶导数为零,即求y 的极值,最终可得到e ,设计时选取e 值比计算值稍大些。

(10)确定喷嘴高度lnln= An/ (e*π*dm*sin(α1))(11)动叶高度lb=ln+Δ (Δ为盖度)(12)选取盖度Δ对于本机组来说调节级:Δ=2.5mm压力级:Δ=2.0mm (ln<20mm)Δ=2.5mm (20≤ln<40mm)Δ=3.0mm (ln ≥40mm)(13)检验根部反动度ΩrΩr=1-(1-Ωm)*db/(db-lb)Ωr 应在0.03─0.05范围内,否则应重新选择。

(14)求动叶进口汽流相对速度w 1和进汽角β1tg β1=c 1*sin (α1)/(c 1*cos (α1)-u )w 1=C 1*sin (α1)/sin (β1)δhw 1=w 12/2(15)计算动叶前滞止压力P 10由h 1=h 1t +δhn 和δhw 1查焓熵图(16)确定动叶理想比焓降Δhb 和动叶滞止理想比焓降Δhb 0Δhb=Ωm*ΔhtΔhb 0=Δhb+δhw 1(17)计算动叶出口汽流相对速度w 2w 2t =hb *2Δw 2=ψ*w 2t ,ψ由Ωm 和w 2t 查ψ图得到(18)计算动叶损失δhbδhb=(1-ψ2)* Δhb 0(19)求取动叶后蒸汽压力P 2和比容V 2由Δhb 和δhb 查焓熵图得到(20)确定动叶出口面积AbAb=Gb*V 2/w 2 ,因未考虑叶顶漏汽,故Gb=Gn(21)确定动叶出口汽流角β2sin(β2)=Ab/(e*π*db*lb)根据β1和β2和动叶叶型表选取动叶叶型(22)计算动叶出口汽流绝对速度从C 2和出汽角α26222222cos *u *w *2-u w β+=Cα2=arctg (w 2*sin (β2)/(w2* cos (β2)-u )) (23)计算余速损失δhc 2δhc 2=0.5*C 22(24)计算轮周效率比焓降Δhu' (无限长叶片)Δhu'=Δht o -δhn-δhb-δhc 2(25)计算级消耗的理想能量EoEo=δhc o +Δht-μ1*δhc 2对于调节级Eo=Δht o =Δht(26)计算轮周效率ηu'(无限长叶片)ηu'=Δhu'/Eo(27)校核轮周效率单位质量蒸汽对动叶所作的轮周功Wu=u*(c 1*cos(α1)+c 2*cos(α2))轮周效率ηu"=Wu/Eo用两种方法计算所得轮周效率应相近,其误差要求Δηu=|ηu'-ηu"|/ηu'*100%<1%若Δηu>1%说明前面计算有误,须重新计算。

(28)计算叶高损失δhlδhl=a/l*Δhu' ,式中取系数a=1.6,已包括扇形损失(29)计算轮周有效比焓降ΔhuΔhu=Δhu'-δhl(30)计算轮周效率ηuηu=Δhu/Eo(31)计算叶轮摩擦损失δhfδhf=ΔPf/G其中ΔPf=K 1*(u/100)3*dm 2/v ,取K 1=1.07v=(v 1+v 2)/2(32)计算部分进汽损失δheδhe=δhw+δhs鼓风损失δhw=ξw*Δht ,ξw=Be*1/e*(1-e-ec/2)*Xa 3斥汽损失δhs=ξs*Δht , ξs=Ce*1/e*Sn/dn*Xa(33)计算级效率和级内功率级的有效比焓降Δhi=Δhu-δhf-δhe级效率ηi=Δhi/Eo7级内功率 P i s =G*Δhi(34)确定级后参数级后压力P 2和比焓h 2由焓熵图查出。

最后,画出动叶出口速度三角形,级的热力过程线,标出参数。

7.压力级比焓降分配及级数确定本机组采用整段转子,整段转子的叶片根部直径一般采用相同的值。

这样,一方面是加工方便,另一方面可使很多级的隔板体通用。

(1)第一压力级平均直径dm I 的确定这里给定dm I =981mm 检验喷嘴高度ln ,使ln 不小于12─15mm ,否则应减小dm I 或采用部分进汽度。

首先选取Xa I =0.4365,Ωm=0.07,α1=11.5度, 计算Δht I 、Δhn I 和h 1t ,Δht I =Ca 2/2=0.5*(π*dm*n/60/Xa)2Δhn I =(1-Ωm)* Δht Ih 1t =ho-Δhn I查焓熵图求V 1t第一压力级喷嘴流量为调节级流量减去前轴封漏汽量,即Gn I =Go I =Gg-ΔGl (kg/s)喷嘴出口汽流速度C 1tI t hn C Δ∗=21由连续性方程有GnI=μn*An*C1t/V1t , 其中流量系数μn 取0.97而 An=e*π*dm I *ln I *sin(α1),其中取e=1求出ln ,检验其正确性(2)末级平均直径的确定给定dm z =1019.5mm(3)确定压力级平均直径的变化根据《汽轮机原理》所描述的蒸汽通道形状,确定压力级平均直径的变化规律,通常采用作图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