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物理化学-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中国石油大学

合集下载

实验四 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实验四 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实验四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一、实验目的1.了解乳状液的制备方法;3.学习乳状液的类型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1.乳状液的定义和组成乳状液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乳剂,是指由固体或液体颗粒悬浮于水或油的介质中,形成微小的乳状系统。

乳状液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内相(也称为分散相)和外相(也称为连续相)。

内相是指悬浮于乳状液中的颗粒或液滴,外相是指围绕内相的介质。

根据不同的乳状液类型,内相或外相可以是水或油。

乳状液的制备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将一个或多个物质加入一个过量的连续相中。

(2)增加搅拌速度,使物质分散均匀。

(3)继续搅拌,直到所需尺寸的颗粒形成。

(4)调整温度和pH等条件以促进颗粒稳定。

(5)将制得的乳状液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式进行纯化和分离。

根据内相和外相的性质,乳状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水/油乳状液(W/O乳状液)内相是水,外相是油,称为水/油乳状液。

水/油乳状液通常具有较高的黏滞度,较低的清洁性和透明度低等特点,通常用于制备油性膏霜。

三、实验步骤所需材料:羊毛脂5克、液体石蜡5克、甘油5克、蓖麻油5克、鱼胶原蛋白5克、纯净水50克。

(1)将羊毛脂、液体石蜡和甘油放入烧杯中,用水浴加热至材料融化,然后取出冷却。

(2)将蓖麻油加入烧杯中,用手持搅拌机在高速下搅拌3-5分钟。

(4)放置至室温下冷却,即得到W/O乳状液。

2.制备O/W乳状液所需材料:十八烷基硅氧烷5克、甘油5克、磷脂5克、水15克、十二酸可的松5克、酸性物质苹果酸1克。

所需材料:甘油10克、甜菜碱10克、蒟蒻粉5克、柠檬酸1克、玫瑰花水30克、橙花水20克。

(2)将蒟蒻粉分别加入橙花水和玫瑰花水中,搅拌10分钟后将两种蒟蒻粉混合。

(3)将第一步的混合物和第二步的蒟蒻粉混合,用手持搅拌机在高速下搅拌3-5分钟即得到W/W乳状液。

四、实验结果和讨论制备得到的W/O乳状液呈现出乳白色半透明液体,触感具有一定的质地感,但不油腻。

这种类型的乳状液适用于制备油性膏霜,能够保湿并为皮肤提供柔软性和保护。

乳状液实验

乳状液实验

2.乳状液类型鉴别
(1)稀释法:取试管一支,装水一半,用滴管取 乳状液Ⅰ一至两滴于水中,观察现象并记录之。 (2)染色法:取2mL乳状液Ⅰ于试管中,加入亚 甲基蓝溶液1滴,摇匀,取乳状液Ⅰ滴于载玻片 上,显微镜观察,记录显蓝色的是分散相还是连 续相。 (3)电导法:将30mL乳状液Ⅰ倒入50mL小烧杯 中,测其电导率。 (4)在上述方法中任选一种方法对另外两种乳状 液类型进行鉴别。
四.实验步骤
1.乳状液的制备 (1)Ⅰ型乳状液 在1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2%的油酸钠水溶液40mL,然后分别 加入40mL苯(每次约加2mL),每次加入苯后剧烈摇动,直到看 不见分层的苯相。 (2)Ⅱ型乳状液 在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0. 2%Tween-80水溶液10mL,然后分 别加入10mL苯,(每次约加1mL),每次加苯后剧烈摇动,直 到看不到分层的笨相。 (3)Ⅲ型乳状液 在10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0.2%Span-80苯溶液14mL,然后分别 加入水6mL ,(每次约加1mL),每次加水后剧烈摇动,直到看 不到分层的水相。
七.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2.实验目的: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 3.实验原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4.仪器和材料:选择主要的仪器和材料填写。如能画出实验装置的 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更好。 5.操作步骤:要写明经过哪几个具体实验操作步骤,也可用流程图 说明。 6.实验结果: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计算结果,或从图像中观察实验 现象。 7.分析与讨论:是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进行 讨论,首先要判断实验结果是否为预期的,然后根据自己所掌握 的理论知识和查阅资料所获得的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 的解释、分析,做出结论。讨论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对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实验(设计)后的心得体会、改进建议等等。 8.思考题:实验完成后对思考题的解答。

实验四 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实验四 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实验四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一、实验目的1、掌握乳状液的制备方法。

2、熟悉乳化剂的使用及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

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乳状液的类型可用外观法、稀释法、染色法、滤纸润湿法、电导法等方法进行鉴别,而乳状液的破坏可用加破乳剂法、加电解质法、加热法、电法等三、实验仪器及药品100mL 具塞锥形瓶 2 个,大试管 5 支,25mL 量筒 2 个,100mL 烧杯 3 个,滴管3个、滤纸苯(化学纯),油酸钠(化学纯),3mol/L HCl 溶液 1%、5%油酸钠水溶液,2%油酸镁苯溶液,0.25mol/LMgCl2 水溶液,饱和NaCl 水溶液,亚甲基蓝溶液。

四、实验内容1.乳状液的制备在 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 15mL 1%油酸钠水溶液,然后分别加入 15mL 苯,(每次约加 1mL),每次加苯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到分层的苯相。

这样制得Ⅰ型乳状液。

在另一个 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5mL 2%SPAN苯溶液,然后分别加入 15mL 水,(每次约加 1mL),每次加水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到分层的水相。

这样制得Ⅱ型乳状液。

2.乳状液类型鉴别(1)稀释法:分别用小滴管将一滴Ⅰ型和Ⅱ型乳状液滴入盛入自来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2)染色法:取两只干净试管,分别加入 1~2mL Ⅰ型和Ⅱ型乳状液,向每支试管中加入一滴亚甲基蓝溶液,观察现象。

(3)滤纸润湿法:取一张滤纸,用玻璃棒将配制好的乳状液滴在滤纸上,观察现象,并记录,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乳状液的制备

乳状液的制备

乳状液的制备开题报告一课题概述1.1 乳状液的概念乳状液是一种或几种液体以液滴(微粒或液晶)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与之互不相溶的液体中构成具有相当稳定度的多相分散体系。

由于它们外观往往呈乳状,故称为乳状液或乳化液。

形成的新体系内由于两液相的界面积增大,界面能增加,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但如果加入可降低体系界面能的第三种组分―乳化剂,则可使分散体系稳定性大大提高。

乳状液中以液滴形式被分散的一相称为分散相(或是内相,不连续相),连成一片的另一相称为分散介质(或是外相,连续相),即一般乳状液是由分散相、分散介质和乳化剂三部分组成[1]。

乳状液的分散相直径一般为0.1~10μm。

从乳状液的液珠直径范围来看,它部分属于粗分散体系。

常见乳状液通常为,一相是水或是水溶液,另一相是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液体,如油脂、蜡等。

两种互不相溶的有机液体组成的油包油型乳状液也存在,但实际应用很少。

1.2 乳状液的应用乳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牛奶、奶油、冰淇淋等食品,雪花膏、洗面奶等化妆品,乳胶漆、敌敌畏乳油、金属切削液及乳状炸药等均为乳状液,乳状液随处可见。

下面就以其在工业生产中某些方面的应用及优点为例作简要介绍[1-2]。

1.2.1乳状液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口服药、注射药、外用药多被制成乳状液。

乳状液形式的口服药,如把蓖麻油分散乳化成O/W 型乳状液,可以起到掩蔽油的难闻气味和稀释油难咽味道的作用。

而油溶性的维生素ADEK鱼肝油以及有极苦和难闻味道的胆固醇类激素在制备成乳状液形式后都更易于服用和利于肠壁对药物的吸收。

被乳化的脂肪等营养成分,也可以作为“液体食品”供给那些不能够消化和吸收固体食物的病人。

对于注射药,比如抗癌药注射乳剂,一种W/O 型乳剂,可以起到延长血药浓度作用。

当进行局部注射后,药物能明显积聚在注射部位,使药效充分发挥;而使用水剂注剂,由于药剂吸收过快致使药效发挥不充分[1]。

外用药制备成乳状液,对皮肤渗透力强,有利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及破坏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及破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渗流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石工1205 学号:姓名:教师:同组者:实验九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及破坏一、实验目的1.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2.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

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通常,一价金属的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钠)由于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所以,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而两价或三价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镁)由于亲油性大于亲水性,所以是油包水型乳化剂。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鉴别:1. 稀释法:加一滴乳状液于水中,如果立即散开,即说明乳状液的分散介质为水,故乳状液属水包油型;如不立即散开,即为油包水型。

2. 电导法:水相中一般都含有离子,故其导电能力比油相大得多。

当水为分散介质(即连续相)时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大;反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水滴不连续,乳状液导电能力小。

将两个电极插入乳状液,接通直流电源,并串联电流表。

则电流表显著偏转,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若指针几乎不动,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3. 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于水不溶于油的染料(如苏丹Ⅲ为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的红色染料)加入乳状液。

若染料溶于分散相,则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滴。

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的染料颜色。

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1. 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

例如,对于由油酸镁做乳化剂的油包水型乳状液,加入适量油酸钠可使乳状液破坏。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原理(2)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学号:姓名:教师:王增宝同组者: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一.实验目的1.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2.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

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通常,一价金属的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钠)由于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所以,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而两价或三价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镁)由于亲油性大于亲水性,所以是油包水型乳化剂。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鉴别:1.稀释法:加一滴乳状液于水中,如果立即散开,即说明乳状液的分散介质为水,故乳状液属水包油型;如不立即散开,即为油包水型。

2.电导法:水相中一般都含有离子,故其导电能力比油相大得多。

当水为分散介质(即连续相)时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大;反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水滴不连续,乳状液导电能力小。

将两个电极插入乳状液,接通直流电源,并串联电流表。

则电流表显著偏转,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若指针几乎不动,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3.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于水不溶于油的染料(如苏丹Ⅲ为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的红色染料)加入乳状液。

若染料溶于分散相,则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滴。

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的染料颜色。

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1.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

例如,对于由油酸镁做乳化剂的油包水型乳状液,加入适量油酸钠可使乳状液破坏。

乳状液实验

乳状液实验

2.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 于水不溶于油的染料加入乳状液。若染料溶于 分散相,则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 滴。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 的染料颜色。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 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3.乳状液的破坏及转相


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 加电解质法:不同电解质可能产生不同作用。 加热法:升高温度可使乳化剂在界面上的吸附 量降低,溶剂化层减薄,降低了介质粘度,增 加了布朗运动。 高压电法: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使液滴变形, 彼此连接合作,分散度下降,造成乳状液的破 坏。(只适用于W/O型乳状液 )
七.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2.实验目的: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 3.实验原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4.仪器和材料:选择主要的仪器和材料填写。如能画出实验装置的 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更好。 5.操作步骤:要写明经过哪几个具体实验操作步骤,也可用流程图 说明。 6.实验结果: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计算结果,或从图像中观察实验 现象。 7.分析与讨论:是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进行 讨论,首先要判断实验结果是否为预期的,然后根据自己所掌握 的理论知识和查阅资料所获得的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 的解释、分析,做出结论。讨论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对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实验(设计)后的心得体会、改进建议等等。 8.思考题:实验完成后对思考题的解答。
四.实验步骤
1.乳状液的制备 (1)Ⅰ型乳状液 在1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2%的油酸钠水溶液40mL,然后分别 加入40mL苯(每次约加2mL),每次加入苯后剧烈摇动,直到看 不见分层的苯相。 (2)Ⅱ型乳状液 在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0. 2%Tween-80水溶液10mL,然后分 别加入10mL苯,(每次约加1mL),每次加苯后剧烈摇动,直 到看不到分层的笨相。 (3)Ⅲ型乳状液 在10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0.2%Span-80苯溶液14mL,然后分别 加入水6mL ,(每次约加1mL),每次加水后剧释法:取试管一支,装水一半,用滴管取 乳状液Ⅰ一至两滴于水中,观察现象并记录之。 (2)染色法:取2mL乳状液Ⅰ于试管中,加入亚 甲基蓝溶液1滴,摇匀,取乳状液Ⅰ滴于载玻片 上,显微镜观察,记录显蓝色的是分散相还是连 续相。 (3)电导法:将30mL乳状液Ⅰ倒入50mL小烧杯 中,测其电导率。 (4)在上述方法中任选一种方法对另外两种乳状 液类型进行鉴别。

胶体化学理论乳状液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胶体化学理论乳状液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因此,乳化剂趋向于形成易溶的中间相。
乳化剂的介晶行为:由于其长碳氢链不能自由运动,只能平行定向排列。因此 ,乳化剂分子是按层排布的,形成亲油的类脂双分子层和亲水的双分子层。
液态乳化剂(在Krafft点温度以上)时,碳氢链能自由运动,使分子的行为类 似液体;
固态乳化剂在水中分散和加热超过Krafft点温度以上时,转变为类似液体的状 态。这时,水渗入到乳化剂的亲水基团之间。形成介晶相。乳化剂/水体系的介 晶相特征见下表:
用电子显微镜法,光散射法,浊度法测定分散液滴的大小和分布随时间的变 化,可判断乳状液的稳定性。再就是考察开始出现破乳时间或析出一定量透明相 所需的时间,来判断乳状液的稳定性。观察时可用加速老化的方法缩短试验时间, 如改变温度等等。 1.温度耐受性试验 通过系统热负荷的变化,了解乳状液中絮凝、聚结变化的 趋势,以判断乳状液的稳定性。如高温、低温。
PIT的确定在后面介绍。PIT法可指导乳化剂的选择: 对O/W型乳状液,合适乳化剂的PIT应比乳状液贮存温度高20~60℃; 对W/O型乳状液,合适乳化剂的PIT应比乳状液贮存温度低10~40℃。
2.乳化方式
除乳化剂类型外,乳化方式和加料顺序也影响乳状液的类型和性能。
⑴剂在水中法——乳化剂溶于水中,在激烈搅拌下将油相加入,可得O/W型乳 状液。 特点:乳状液颗粒胶粗,大小不均,需胶体磨或均浆器处理。继续加
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是在用水或其它液体作介质的乳液中,按胶束机理或低聚物机理生成 彼此孤立的乳胶粒,在其中进行自由基加成聚合或离子加成聚合来生产高聚物的 一种聚合方法。
在充分混合的间歇反应其中进行的乳液聚合,根据反应机理可将时间与转化率 关系分为四个阶段:分散阶段、阶段Ⅰ(乳胶粒生成)、阶段Ⅱ(乳胶粒生长)、 阶段Ⅲ (聚合完成)。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共36页文档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共36页文档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剖析共36页文档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剖析共36页文档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剖析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原理2 应用物理化学 实验报告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原理2 应用物理化学 实验报告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21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一、实验目的1.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2.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

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通常,一价金属的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钠)由于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所以,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而两价或三价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镁)由于亲油性大于亲水性,所以是油包水型乳化剂。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鉴别:1.稀释法:加一滴乳状液于水中,如果立即散开,即说明乳状液的分散介质为水,故乳状液属水包油型;如不立即散开,即为油包水型。

2.电导法:水相中一般都含有离子,故其导电能力比油相大得多。

当水为分散介质(即连续相)时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大;反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水滴不连续,乳状液导电能力小。

将两个电极插入乳状液,接通直流电源,并串联电流表。

则电流表显著偏转,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若指针几乎不动,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3.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于水不溶于油的染料(如苏丹Ⅲ为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的红色染料)加入乳状液。

若染料溶于分散相,则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滴。

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的染料颜色。

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1.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

例如,对于由油酸镁做乳化剂的油包水型乳状液,加入适量油酸钠可使乳状液破坏。

因为油酸钠亲水性强,它也能在液面上吸附,形成较厚的水化膜,与油酸镁相对抗,互相降低它们的的乳化作用,使乳状液稳定性降低而被破坏。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二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一、目的要求1.了解乳状液的基本原理2.掌握制备乳状液及鉴别其性质的方法二、实验原理乳状液是两种互不溶的液体组成的分散体系.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前一种液体称为分散相,最后一种液体称为分散介质。

一般情况下,一种液体是水,另一种液体是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苯、四氯化碳、原油、油等,总称为“油”。

假如油分散在水中,既油为分散相,水为分散介质,这种乳状液称为“水包油”型,以符号O/W表示之;反之,若水为分散相,油为分散介质,则称为油包水型,以W/O表示之。

分散相的液滴,一般在1~50微米之间,借助普通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到。

将两种互不溶的液体放在一起,用力振荡,即可得乳状液。

但是这种乳状液极不稳定,很快就会分层。

要得到稳定的乳状液,必须加入第三种物质—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是最常用的乳化剂,它具有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当它吸附在油水界面时,就能降低界面张力,而且形成一定强度的保护膜,从而使乳状液稳定。

据研究分析乳状液的形成分为两步。

首先是在激烈振荡或搅拌下,油相和水相互相混合,各相逐渐成为细小的液滴,分散到另一相中,然后其中的一相,再合并为分散介质,而形成了乳状液。

因此在制备乳状液时,要注意掌握振荡和搅拌的时间。

长时间的连续振荡和搅拌,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好采用间歇振荡的方法,比较有效。

判断乳状液的类型,一般采用下列方法:1.稀释法:将水加入乳状液中,若水与分散介质互溶,则乳状液是O/W型;若水域分散介质不互溶,出现分层现象,则乳状液是W/O型。

2.染色法以油溶性染料苏丹III加到乳状液中去,如分散相呈现红色,则是O/W型,如果分散介质呈红色,则为W/O型。

如果用水溶性染料如次甲基蓝试验亦可,不过结果与上相反。

3.电导法水与水溶液的电导,应大大地大于油溶性溶剂的电导,因此O/W型乳状液的电导,应大于W/O型乳状液的电导。

所以根据电导的大小,可以确定乳状液的类型。

化学原理Ⅱ试验讲义-石油工程试验教学中心-中国石油

化学原理Ⅱ试验讲义-石油工程试验教学中心-中国石油

《化学原理化学原理((Ⅱ》)》实验实验实验讲义讲义吕开河 王增宝 于连香 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中心2011年6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基本技术 (3)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 (3)1、玻璃器皿的洗涤 (3)2、玻璃器皿的干燥 (3)3、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 (3)4、移液管和容量瓶的使用 (3)5、移液管和锥形瓶的使用 (3)6、酸式滴定管的使用 (4)7、碱式滴定管的使用 (4)二、滴定管及滴定操作 (4)1、滴定管的分类 (4)2、滴定管使用前的准备 (5)3.滴定管的使用及滴定操作 (6)三、移液管、吸量管及其使用 (8)1、移液管和吸量管 (8)2、洗涤 (8)3、移取溶液 (8)第二章基础性实验 (10)实验一三组分体系相图的制备 (10)实验二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张力 (13)实验三溶胶的制备和电泳 (18)实验四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与高分子的絮凝作用 (23)实验五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27)实验六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 (31)实验七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 (33)第三章综合及设计性实验 (38)实验八原油/水界面张力测定(滴体积法) (38)实验九聚合物综合性能评价 (40)第四章创新性实验 (42)实验十绿色环保型三组分体系的实验研究 (42)第五章附录 (43)附录一苯-水的相互溶解度 (43)附录二不同温度下时水的密度、粘度及表面张力 (44)附录三某些液体的密度 (45)附录四不同温度时某些液体的表面张力 (46)附录五彼此相互饱和时两种液体的界面张力 (47)附录六不同温度时水的介电常数 (48)附录七722型分光光度计 (49)附录八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使用说明 (53)前言一.化学原理(Ⅱ)实验的目的化学原理(Ⅱ)实验是化学原理(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点:1.了解化学原理(Ⅱ)的研究方法,学习化学原理(Ⅱ)中的某些实验技能,培养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的能力;2.训练观察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3.验证化学原理(Ⅱ)主要理论的正确性,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理论的理解;4.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原理2 应用物理化学 实验报告 溶胶的制备与电泳+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原理2 应用物理化学 实验报告 溶胶的制备与电泳+21

溶胶的制备与电泳一、实验目的1.学会溶胶制备的基本原理,并掌握溶胶制备的主要方法。

2.利用界面电泳法测定AgI溶胶的电动电位。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溶解度极小的固体在液体中高度分散所形成的胶态体系,其颗粒直径变动在范围。

1.溶胶制备要制备出稳定的溶胶一般需满足两个条件:固体分散相的质点大小必须在胶体分度的范围内;固体分散质点在液体介质中要保持分散不聚结,为此,一般需要加稳定剂。

制备溶胶原则上有两种方法:将大块固体分割到胶体分散度的大小,此法称为分散法;使小分子或粒子聚集成胶体大小,此法称为凝聚法。

(1)分散法分散法主要有3种方式,即机械研磨、超声分散和胶溶分散。

①研磨法:常用的设备主要有胶体磨和球磨机等。

胶体磨由两片靠得很近的盘或磨刀,均由坚硬耐磨的合金或碳化硅制成。

当上下两磨盘以高速反向转动时(转速约5000-10000rpm),粗粒子就被磨细。

在机械磨中胶体研磨的效率较高,但一般只能将质点磨细到1um 左右。

②超声分散法;频率高于16000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高频率的超声波传入介质,在介质中产生相同频率的疏密交替,对分散相产生很大的撕碎力,从而达到分散效果。

此法操作简单,效率高,经常用作胶体分散及乳状液制备。

③胶溶法:胶溶法是把暂时聚集在一起的胶体粒子重新分散而成溶胶。

例如,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的沉淀实际上是胶体质点的聚集体,由于制备时缺少稳定剂,故胶体质点聚在一起而沉淀。

此时若加入少量的电解质,胶体质点因吸附离子而带电,沉淀就会在适当的搅拌下重新分散成胶体。

有时质点聚集成沉淀是因为电解质过多,设法洗去过量的电解质也会使沉淀转化成溶胶。

利用这些方法使沉淀转化成溶胶的过程成为胶溶作用。

胶溶作用只能用于新鲜的沉淀。

若沉淀放置过久,小粒经过老化,出现粒子间的连接或变化成大的粒子,就不能利用胶溶作用来达到重新分散的目的。

(2)凝聚法主要有化学反应法及更换介质法,此法的基本原则是形成分子分散的过饱和溶液,控制条件,使形成的不溶物颗粒大小在溶胶分散度内。

二元油水乳状液的制备及自然破乳规律研究

二元油水乳状液的制备及自然破乳规律研究

二元油水乳状液是原油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采出液状态[1]。

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后期油水分离、原油输送有重要的影响[2,3]。

目前乳状液破乳机理有相体积、定向楔、亲水亲油平衡值等多种理论解释,每种理论都能对若干破乳现象进行有效解释,但又不能全部解释[4]。

前期从二元驱油剂的成分出发研究了聚合物、表面活二元油水乳状液的制备及自然破乳规律研究安会明,张垒垒(兰州城市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二元驱油剂和原油在油层中渗流的相互扰动程度、含水量是影响二元乳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实验用模拟油和模拟水在不同剪切速率、不同剪切时间、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制备二元乳状液。

通过静置自然沉降,观察乳状液分水率的变化,结合分散相分布及界面膜强度理论分析,得出了剪切速率、剪切时间、含水率对二元乳状液自然破乳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二元乳状液;分水率;分散相;剪切速率;破乳中图分类号:TE357.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285(2018)04-0135-04DOI:10.3969/j.issn.1673-5285.2018.04.031Making b inary o il-w ater e mulsions and r esearchof the l aw of n atural d emulsificationAN Huiming ,ZHANG Leilei(Lanzhou City College Bailie 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Lanzhou Gansu 730070,China )Abstract:Binary oil displacement agent and the degree of mutual disturbance of crude oilseepage in oil layers and the moisture content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tabil -ity of binary emulsion.Experimental binary emulsions were prepared using simulated oil and simulated water at different shear rates,different shear times and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Through static natural sedimentation,observed the variation of the water separation rate of the emulsion,combining with the dispersed phase distribution and interfacial film strength theory analyzed,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ffect discipline of natural emulsion breaking of bi -nary emulsions from shear rate,shear time,moisture content.Key words :binary emulsion ;water separation rate ;dispersed phase ;shear rate ;demulsifica -tion*收稿日期:2018-03-27作者简介:安会明,女(1988-),助教,2015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油气井工作液方面的研究工作。

(最新版)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全)

(最新版)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全)

(最新版)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全)化学原理Ⅱ实验王业飞吕开河葛际江戴彩丽焦翠于连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2019 年 2 月目录前言..........................................................................................1 实验一三组分相图的制备.............................................................3 实验二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张力....................................................6 实验三溶胶的制备与电泳............................................................11 实验四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与高分子的絮凝作用...........................16 实验五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20 实验六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24 实验七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26 实验八原油/水界面张力测定(滴体积法).......................................31 实验九聚合物综合性能评价.........................................................33 附录一苯-水的相互溶解度.........................................................35 附录二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36 附录三某些液体的密度...............................................................37 附录四不同温度时某些液体的表面张力..........................................38 附录五彼此相互饱和的两种液体的界面张力....................................39 附录六不同温度时水的介电常数...................................................39 附录七 722 型分光光度计 (40)1前言一. 化学原理(Ⅱ)实验的目的化学原理(Ⅱ)实验是化学原理(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点:1. 了解化学原理(Ⅱ)的研究方法,学习化学原理(Ⅱ)中的某些实验技能,培养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的能力;2. 训练观察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3. 验证化学原理(Ⅱ)主要理论的正确性,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理论的理解;4. 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

物理化学实验 乳状液的制备及鉴定

物理化学实验  乳状液的制备及鉴定

实验三乳状液的制备及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机械搅拌制备花生油(大豆油)和水的乳状液的方法。

2、学会鉴别乳状液类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乳状液的形成通常把起乳化作用并能提高乳状液稳定性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两个互不相容的液体经乳化剂的作用,可生成由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的乳状液,其中一种通常是水,另一种是非极性液体,称为油。

因此,乳状液可分为两类:即油在水中和水在油中的乳状液,其分散相的液珠一般在1-50微米之间,可用显微镜观察出。

通常乳化剂都是表面活性剂物质,它被吸附在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形成保护膜,防止了分散相的聚集,又因为它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使乳化作用容易发生。

当乳化剂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大于乳化剂与油之间的界面张力时,水滴收缩,形成油包水型;反之形成水包油型。

如果改变乳化剂,则乳化剂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和乳化剂与油之间界面的张力大小发生变化,因而能改变乳化液的类型。

2、乳化液的制备按分散相乳化剂可分为三类:A、稀的:分散相的体积含量为介质的1%以下;B、浓的:分散相的体积含量为介质的75%以下;C、高浓的:分散相的体积含量为介质的75%以上;3、乳化液类型的鉴别:A、染色法:向乳化液中加入少量的油性染料,并进行振荡,如果整个乳化液都是染料的颜色,则为W/O型,若只是液滴是染料的颜色,则是O/W型。

若改为水溶性染料,操作相同,则现象相反。

B、稀释法:与乳化液的外相相同的液体能够稀释乳化液,据此能方便的鉴别乳化液的类型,方法是向乳化液中加入极少量的水或油,观察何者能与乳状液混溶,何者既是乳状液的外相。

三、仪器及试剂乳化装置一套(滴定管,搅拌器,锥形瓶,大豆油,油酸钠或十六烷基酰胺,亚甲蓝,苏丹Ⅲ)四、实验步骤1、 在250毫升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在加入适量的油酸钠或十六烷基酰胺。

2、 在一定条件下搅拌10-20分钟。

3、 用滴定管加入适量的乳化液(大豆油),直到再加入1毫升油不再乳化,漂在上方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原理(二)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4.10.31 成绩:班级:石工学号:姓名:教师:王增宝同组者: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一、实验目的1.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2.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

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通常,一价金属的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钠)由于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所以,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而两价或三价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镁)由于亲油性大于亲水性,所以是油包水型乳化剂。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鉴别:1. 稀释法:加一滴乳状液于水中,如果立即散开,即说明乳状液的分散介质为水,故乳状液属水包油型;如不立即散开,即为油包水型。

2. 电导法:水相中一般都含有离子,故其导电能力比油相大得多。

当水为分散介质(即连续相)时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大;反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水滴不连续,乳状液导电能力小。

将两个电极插入乳状液,接通直流电源,并串联电流表。

则电流表显著偏转,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若指针几乎不动,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3. 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于水不溶于油的染料(如苏丹Ⅲ为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的红色染料)加入乳状液。

若染料溶于分散相,则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滴。

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的染料颜色。

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1. 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

例如,对于由油酸镁做乳化剂的油包水型乳状液,加入适量油酸钠可使乳状液破坏。

因为油酸钠亲水性强,它也能在液面上吸附,形成较厚的水化膜,与油酸镁相对抗,互相降低它们的的乳化作用,使乳状液稳定性降低而被破坏。

若油酸钠加入过多,则其乳化作用占优势,油包水型乳化液可能转化为水包油型乳化液。

2. 加电解质法:不同电解质可能产生不同作用。

一般来说,在水包油型乳状液中加入电解质,可改变乳状液的亲水亲油平衡,从而降低乳状液的稳定性。

有些电解质,能与乳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其乳化能力或形成新的乳化剂。

如在油酸钠稳定的乳状液中加入盐酸,由于油酸钠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油酸,失去了乳化能力,使乳状液破坏。

C17H33COONa+HCl→C17H33COOH+NaCl同样,如果乳状液中加入氯化镁,则可生成油酸镁,乳化剂由一价皂变成二价皂。

当加入适量氯化镁时,生成的反型乳化剂油酸镁与剩余的油酸钠对抗,使乳状液破坏。

若加入过量氯化镁,则形成的油酸镁乳化作用占优势,使水包油型的乳状液转化为油包水型的乳状液。

2C17H33COONa+MgCl2→(C17H33COO)2Mg+2NaCl3. 加热法:升高温度可使乳状剂在界面上的吸附量降低;溶剂化层减薄;降低了介质粘度;增强了布朗运动。

因此,减少了乳状液的稳定性,有助于乳状液的破坏。

4. 电法: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使液滴变形,彼此连接合作,分散度下降,造成乳状液的破坏。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电导率仪、60mL具塞锥形瓶2个,试管7支,25mL量筒4个,100mL烧杯2个,胶头滴管2支。

2. 药品甲苯(化学纯)、油酸钠(化学纯)、3mol/L HCl 溶液、1%油酸钠水溶液、5%油酸钠水溶液、1%油酸镁苯溶液,0.25mol/L MgCl2水溶液,饱和NaCl 水溶液,苏丹Ⅲ溶液。

四、实验操作步骤1.乳状液的制备(1)用25ml量筒量取1%油酸钠水溶液15ml ,然后倒入60ml 具塞锥形瓶内,用25ml量筒量取15ml甲苯,然后向盛有油酸钠水溶液的锥形瓶内分次加入甲苯,每次约加3-5ml,每次加入甲苯后,剧烈震荡锥形瓶,直到看不到分层的甲苯相,即制得Ⅰ型乳状液。

(2)将细口瓶中的1%油酸镁苯溶液摇晃均匀,用25ml量筒量取油酸镁苯溶液15ml ,然后倒入干净的60ml 具塞锥形瓶内,用25ml量筒量取15ml蒸馏水,然后向盛有油酸镁苯溶液的锥形瓶内分次加入水,每次约加3-5ml,每次加入水后,剧烈震荡锥形瓶,直到看不到分层的水相,即制得Ⅱ型乳状液。

2.乳状液类型鉴别(1)稀释法:分别用小滴管将一滴Ⅰ型和Ⅱ型乳状液滴入盛入自来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2)染色法:取两只干净试管,分别加入1~2mL Ⅰ型和Ⅱ型乳状液,向每支试管中加入一滴苏丹Ⅲ溶液,观察现象。

(3)导电法:取两个干燥小烧杯,分别加入少许Ⅰ型和Ⅱ型乳状液,连接好线路,依次鉴别乳状液的类型。

3.乳状液的破坏和转相(1)取Ⅰ型和Ⅱ型乳状液1~2mL 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3mol/L HCl溶液,观察现象。

(2)取Ⅰ型和Ⅱ型乳状液1~2mL 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

(3)取2~3mLⅠ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0.25mol/L MgCl2 溶液,每加一滴剧烈摇动,注意观察乳状液的破坏和转相(是否转相用染色法鉴别,下同)。

(4)取2~3mLⅠ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NaCl 溶液,每加一滴剧烈摇动,观察乳状液有无破坏和转相。

(5)取2~3mLⅡ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5%油酸钠溶液,每加一滴剧烈摇动,注意观察乳状液有无破坏和转相。

五、实验数据处理用表格记录、整理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表1 乳状液类型鉴别乳状液类型鉴别方法水包油(O/W)现象油包水(W/O)现象稀释法迅速扩散几乎不扩散染色法形成红色的小液滴形成均匀的红色液体电导法导电不导电分析原因:(1)水包油(O/W)乳状液连续相为水,故液滴在水中迅速扩散;油包水(W/O)乳状液连续相为油,不溶于水,液滴不扩散,仍为一个集中的小液滴;(2)苏丹Ⅲ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故不溶于连续相为水的乳状液,在水包油(O/W)乳状液中形成隔离的红色液滴;但溶于油,故油包水(W/O)乳状液变成均匀的红色;(3)水的电导率大于有机物的电导率。

表2 乳状液的破坏和转相乳状液类型破坏、转相方法水包油(O/W)现象油包水(W/O)现象C(HCl) 3mol/L 乳状液分层,上层清液,下层混浊,乳状液破坏乳状液分层,上层混浊,下层清液,乳状液破坏加热法不分层乳状液分层破坏,上层乳白色,下层清液C(MgCl2) 0.25mol/L 乳状液转相,加一滴苏丹Ⅲ溶液,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红色——饱和NaCl 乳状液转相,加一滴苏丹Ⅲ溶液,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红色——M(油酸钠) 5% ——加一滴苏丹Ⅲ溶液,静置后有粉红色小液滴分析原因:(1)HCl与油酸钠或油酸镁生成油酸,失去乳化能力,使乳状液破坏。

(2)升高温度可使乳状剂在界面上的吸附量降低,溶剂化层减薄,降低了介质粘度,增强了布朗运动,因此减少了乳状液的稳定性,有助于乳状液的破坏。

实验中水浴温度约为90。

C,因此水包油乳状液现象并不明显。

(3)加入MgCl,油酸钠与Mg2+反应生成了油酸镁,亲油性增强,亲水性减2时,生成的反型乳化剂油酸镁与剩余的油酸钠对抗,使乳弱。

当加入适量MgCl2,则形成的油酸镁乳化作用占优势,使水包油(O/W)状液破坏。

若加入过量MgCl2乳状液转化为油包水(W/O)乳状液,乳状液发生转相。

(4)在水包油型乳状液中加入NaCl,可改变乳状液的亲水亲油平衡,从而降低乳状液的稳定性。

(5)油酸钠是油酸镁的反型乳化剂,可使油包水(W/O)乳状液破坏,当加入较多的油酸钠时,即发生转相,但是现象并不明显。

六、思考题1.鉴别乳状液的诸方法有何共同点?答:共同点是根据乳状液的连续相(油包水乳状液中的油、水包油乳状液中的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区别。

2.有人说水量大于油量可形成水包油乳状液,反之为油包水,对吗?试用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答:不对。

例如在实验中,配置水包油(O/W)乳状液和油包水(W/O)乳状液的水量与油量相等,只有其中的乳化剂不同,所以形成水包油(O/W)或者油包水(W/O)乳状液是由加入其中的乳化剂类型来决定的。

3.是否使乳状液转相的方法都可以破乳?是否可使乳状液破乳的方法都可用来转相?答:(1)使乳状液转相的方法都可以破乳。

因为乳状液的转相,都是要先进行破乳的。

(2)不是所有使乳状液破乳的方法都可用来转相。

加热法可以使乳状液破乳,但是无法使乳状液转相。

4.加入乳化剂,两个互不相溶的液体就能自动形成乳状液吗?答:不能。

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在乳化剂的存在下,必须经过外力震荡使其中一种液体分散成小液滴,从而形成分散相,才能形成乳状液,两种自动分层的液体不会自动形成乳状液。

七、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习了一些乳状液的制备方法,掌握了不同类型的乳状液的鉴别方法,也观察到了乳状液的破坏、转相等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