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及在中医妇科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心理学与心理治疗中医学是一门古老而复杂的医学体系,其研究范围涵盖了身体、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健康问题。

在中医行业工作中,中医心理学及心理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行业中的中医心理学与心理治疗,它们的定义、功能以及如何应用于中医实践当中。

一、中医心理学的定义与功能中医心理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人的心理与中医的关系,探索心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中医方法对心理治疗的效果。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五行心理学:五行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将人体与自然界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相联系。

中医心理学运用五行理论解析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问题,并根据五行互相制约的关系,推断出心理问题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 情志学说:情志学说认为人的情绪状况与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心理学通过运用情志学说,深入研究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调理方法。

3. 脏腑心理学:中医将心理活动与脏腑联系起来,认为脏腑功能失调会引起心理问题,反之亦然。

中医心理学探索了脏腑与心理的关系,并通过相应的调理方法,实现脏腑与心理的协调。

中医心理学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心理状况:中医心理学通过采用心理评估工具,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包括情绪、性格、认知等方面的特点,为制定中医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心理干预:中医心理学通过运用中医的方法,如针灸、草药等,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其身心健康。

3. 预防与健康教育:中医心理学通过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人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中医心理治疗的概念与应用中医心理治疗是中医心理学的具体实践应用,旨在通过中医方法调理身心,改善心理健康问题。

中医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1. 针灸:针灸是中医心理治疗中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心理问题。

2. 草药疗法:中草药在中医心理治疗中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中药的药性作用,调节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了解中医心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了解中医心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特点
中医心理学注重整体观念,强调形神一体、心身并治;重视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采用 多种中医特色疗法调节情志,促进身心健康。
与现代医学心理学关系及互补性
关系
中医心理学与现代医学心理学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二者都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疾病关系的学科 ,具有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关系。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中医心理治疗方法与策略
情志相胜法治疗原理及实践案例
情志相胜法治疗原理
基于中医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通过特定的情绪或行为来克 制或调节过度的情绪反应,达到平衡心理状态的目的。
实践案例
对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患者,医生可采用情志相胜法, 如引导患者回忆愉快经历、进行放松训练等,以缓解不良情 绪。
五行养生法调整身心健康平衡
05
中医心理康复与预防保健措施
康复期患者中医心理康复计划制定
01
个体化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心理状 态、体质等因素,制定个体化 的中医心理康复计划。
02
情志调养
运用中医情志理论,通过心理 疏导、情志相胜等方法,调节 患者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03
中药调理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 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以改善 患者的身心状态。
高压力人群
针对高压力人群,提供减压、放松的中医心 理保健方法,如冥想、呼吸练习、音乐疗法 等。
季节性情感障碍预防及调理方法
冬季养肾防寒
春季养肝调情
春季是养肝的好时节,可通过 食疗、运动等方式调节情志, 如食用疏肝解郁的食物,进行 户外活动等。
夏季养心安神
夏季炎热易导致心神不宁,应 注重养心安神,如保持心情愉 悦、避免过度劳累、食用清心 降火的食物等。

浅谈中医心理治疗学

浅谈中医心理治疗学

浅谈中医心理治疗学浅谈中医心理治疗学一、中医心理学概述中医心理学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认识,研究和论治临床心理障碍。

二、中医心理学的特点1整体观念:把人看成为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活动和生理活动间的内在联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反之,脏腑的状态亦会对人的情绪有一定影响。

2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脾属土,五脏如五行般相生相克。

3七情学说三、中医心理病机1 情志因素导致疾病发生发展2 疾病导致情志的异常变化3 情志与疾病的转归:一指情志反应疾病的好恶,二指保持良好的情感活动有利于病情好转,三开展情志疗法可达到治愈疾病目的4 情志致病的条件:与情志刺激的性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与个体反应的差异有关。

5 致病机理:气机失调损伤脏腑耗伤精血神志异常四、中医心理治疗常用方法:以情胜清疗法、激怒疗法、喜悦疗法、惊恐疗法、悲哀疗法、移情易性疗法、顺情从欲疗法、澄心静志疗法、抑情顺理疗法、激情刺激疗法等。

中医心理治疗,在中医学中又称之为意疗。

中医学历来重视意疗在治疗中的意义,如《素问;宝命全形论》就有“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的论述,把“治神”摆到了防治疾病的首位。

我国古代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如华佗、张子和、朱丹溪、徐迪、汪石山、张景岳、程杏轩等,都是善于运用意疗方法以治病,并取得显著疗效的医学大师。

在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医案中,记载了许多设计巧妙而行之有效的意疗方法,运用了(心晴部落整理发布)“心病还须心药医”的道理,古代医家对此论述颇多。

这些方法不仅至今仍在民间流传,而且也为中医心理治疗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东医宝鉴》引太白真人曰:“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资于道。

中医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治疗方法

中医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治疗方法

中医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治疗方法中医心理学1中医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

而中医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的历史渊源,却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早在远古时期的巫医祝由术就是人类最古老、最早的疾病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现代心理疗法的源头。

中医强调形神合一中医重视以治神为本。

这里所谈的神,就是心神,神是与形相对而言的,中医认为形神合一,所以治形必须配合治神,二者不是孤立的。

中医认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神支配形,神是更重要的,所以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说“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主,就是指的心神,可见心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大意义。

为什么治病要先调神?既然心神对生命对人的生理病理如此重要,那么对一切疾病的治疗当然都应该先调治心神,如果属于心身疾病,就更应该重点调神,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胃溃疡等。

中医的神有广义及狭义两个方面的含义。

广义指大自然的力量。

就是说,由于大自然日月星辰的运转,产生阴阳变化,四季寒温、昼夜变化,从而赋予大地生机,同时也赋予了人的生命。

狭义指人的生命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能力的总称,正如《黄帝内经》所说:“何者为神?……血气已和,荣卫已通,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这里的神指人的心理活动,就是人的意识思维和情志。

中医非常重视情志化心理病机中医自古就十分强调情志内伤这一病机,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如喜、怒、忧、思、悲、惊、恐过度,可以导致气血紊乱,阴阳失衡,既可直接产生新病,如可以发生厥证(中风、脑溢血)、呕血(胃出血),也可间接诱发旧病,如怒可损伤肝,思可损伤脾,悲可损伤肺,喜则伤心,恐则伤肾。

中医认为,七情内伤既可引起心神病患,也可诱发形体疾患。

如癫狂、失眠(不寐)梦多、心悸、郁证(抑郁症)等。

中医强调,七情内伤与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关系,而且七情内伤往往是许多心身疾病的重要病因,如头痛、眩晕(高血压病)、胸痹(冠心病)、消渴(糖尿病)、胃脘痛(胃溃疡)、呃逆等。

中医在妇科的临床应用

中医在妇科的临床应用

辨证施治理论
辨证
辨证是中医诊断疾病的过程,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的观察和分析,确定疾病的 性质和类型。在妇科中,辨证主要涉及月经不调、闭经、崩漏等常见疾病的证型 分类。
施治
施治是根据辨证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妇科中,施治方法包括中药治疗、 针灸、推拿等,旨在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同时,中医强 调预防为主,通过调理生活习惯和饮食来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
未来
未来,中医妇科将继续发挥其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和特 色,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同时,中医妇科 也将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 平,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02
中医妇科理论基础
脏腑经络理论
脏腑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对妇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 响。例如,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可能导致月经不调、不孕等问题。
诊断标准不统一
中医妇科的诊断标准不够统一,导致临床实践中 的疗效评价存在一定难度。
治疗方法差异
由于中医个体化的治疗原则,不同医师的治疗方 案可能存在差异,影响治疗效果的稳定性。
缺乏现代医学支持
部分患者和医师对中医治疗持怀疑态度,需要更 多的现代医学研究支持。
中医妇科的未来发展
标准化和规范化
制定统一的中医妇科诊断和治疗标准,提高临床实践的规范性和 可重复性。
妊娠病的治疗
总结词
中医治疗妊娠病以安胎、调理气血为主,注重预防和早期治疗。
详细描述
妊娠期间,孕妇容易出现胎动不安、妊娠呕吐、下肢水肿等症状。中医通过补益气血、固肾安胎等方 法进行治疗,同时注重饮食调理和生活起居的改善。对于高危妊娠,中医结合现代医学进行综合治疗 ,以保障母婴健康。

了解中药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了解中药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心理治疗辅助中药治疗的 策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治 疗方案,以辅助中药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综合运用中药和心理治疗的优势互补
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
结合中药和心理治疗的优势,制定全面、个性化的综 合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的优化
通过综合运用中药和心理治疗,可以相互补充、相互 促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量表、问卷等工具,对中药 辅助心理治疗的效果进行客观评 估。
心理治疗辅助中药治疗策略分析
心理治疗对中药疗效的促 进作用
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自己的病情,从而更积极地配合中药治疗。
心理治疗对中药副作用的缓 解
针对中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心理治疗可以通过调 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其对副作用的感知和反应 。
心理咨询辅助
在中药治疗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可以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 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治疗带来的心理 压力。
02
常见具有心理效应的中药
安神类中药
01
02
03
酸枣仁
具有养心安神、敛汗的功 效,常用于治疗失眠、多 梦、心悸等症状。
柏子仁
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心悸 失眠、肠燥便秘等症状。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激素等途径,改善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02 提高认知能力
某些中药成分可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增加脑血 流量,从而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
03 缓解压力
中药具有镇静、安神等作用,可以缓解紧张、压 力等不良心理状态。
心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01 药效评价
心理学方法可以用于评价中药对心理行为的改善 作用,为中药药效提供客观依据。
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浅谈心理咨询在中医妇科不孕症诊疗的应用

浅谈心理咨询在中医妇科不孕症诊疗的应用

心理 咨询是 指心 理咨 询工作 者针 对来 寻求 帮助 的
人 的不 同 的心理 问题 , 用语 言 的交 谈 和 作 为专 业 人 利 员 的特 殊身 份与形 象 , 以及许 多专 业 的技巧 , 给予 解答
作 者 单 位 :.南 京 中 医 药 大学 ( 京 2 0 4 );.南 京 中 医药 大 学 第 1 南 10 6 2
[ ] 薛 慧 . 同 温 度 的饮 食 对 大 鼠 自主 活 动 和 免 疫能 力 的影 响 [ ] 现 3 不 J.
代 预 防 医 学 ,0 8 3 ( 5 :6 —6 . 2 0 ,5 0 ) 8 8 8 9
[ ] 薛 慧 . 物 温 度 对雌 性 大 鼠 糖 脂 代 谢 、 激 素 及 血 液 流 变 学 的 影 4 食 性 响 [ ] 中 国应 用 生 理 学 杂 志 ,0 9 (2 :0 -0 ,6 . J. 2 0 ,0 ) 2 12 2 2 7
者方 能 自己清 楚 的 “ 诉 ” 生诊 断是 什 么 。③ 倾 听 告 医
是缓解 紧 张气氛 的润 滑剂 。医 患关 系 是 否 融 洽 , 心 耐 倾 听其意 见 , 帮助患 者 放 松 自己 , 除防 范 心理 , 以 消 可
缓解 紧张 气氛 , 进 医患 关 系更 好 的交 流 。④倾 听是 促 治疗 中很 重 要 的一 部 分 。诉 说 是 一 种 最 好 的发 泄 方 式 , 听 就 是 鼓 励 对 方 诉 说 , 以 起 到 很 好 的 治 疗 倾 可
继 续接受 心理 治疗 , 消除 怀孕 后 的高 度精 神 紧张 和对
分 娩 的恐 惧 , 直至 分娩 。
3 2 倾 听 .
和 身体 健康 状 况 , 而且 同时 还 影 响 了不 孕 症 常 规 治疗

心理学理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心理学理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而判 断 患者 的心 理 品质及其 水平 、引起 心理变化 的刺
激 因素及其 对 患者心 身的影 响等 , 以便对 疾病本质 作
出准 确地判 断 。心理 品质包 括感 觉 、知觉 、思维 意识 、
射 而反 映的 。
中医传 统理论 中有许 多关 于在诊 断和 治疗 中运 用 现 代心理 学的朴 素阐述 ,但是 需要运 用现代 心理学 理 论 予 以充 实和完善 。考虑 到心理 或者 心身疾病 的中医 诊断 与治疗 已经多 有研究或 者著述 ,2 L 本文基 于人 体 4
是一个 生态系 统的整 体观 思想 ,这 里讨论 的主要 是现 代 心理学 理论在 中医 临床 中对 心理 或者心 身 以外疾 病
诊断和 治疗 的应 用 。
也就 是传统 中医 中所说 的望神 。《 黄帝 内经 》中 《 问 素
走到 中医 的道 路上来 。每 个人 都是一 个复杂 的生态 系
统 。…每 个人都 具有 一定 的心理现 象 ,进行 一 定的心 理 活动 ;心理现 象和 心理活动 是人 这一 生态系统 不可
或缺 的组 成部分 。因此 ,要发 展 中医 ,就 必须将 现代
感情 是 一个人 一定 的刺 激 下所产 生 的心理 上 的体验和
学而合 理地确 定 治疗方案 ,提 高治 疗效果 。 【 关键情绪;诊 断 ;治疗
1 中医和心理 学 中医是一 门基于 “ 整体 观、辨 证施 治 ”核心 哲学 思想 ,关 于预 防和治疗 人类疾 病 的科 学 知识 。其 发展 在 中医诊断 中应用心 理学理 论 ,是指在 四诊过程 中 ,注 意考 察患者 所 患疾 病这一 结 果在形 成过程 中的 心理 因素 。 这既包 括导致 疾病发 生 的初 始性 心理 因素, 也包括 患病后 由于 患者 因疾病而 心理状 况不佳 而又进

中医-中医心理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中医心理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心理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编者按:中医药学科建设是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

重点专科建设,是中国医学临床发展的重要特色,也是该专业在临床发展方面得到行业认可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医心理学是20世纪后期在中医学与西方心理学交叉发展中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作为中医药学中具有传承与创新明显特征的学科之一,通过30多年的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积累了深厚的心理学知识,形成了系统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

中医心理学(Psychology of chinesemedicine )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积极汲取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知识,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并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基本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故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薛崇成是我国资深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中医心理学的开拓者,1956年就发表了《中医的气质学说与辩证唯物的神经类型学说及唯心的和机械唯物性格类型学说的比较》的论文。

1964年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中医人格“阴阳分型量表”。

1985年,“中医心理学”这一名词被成都中医药大学王米渠首先提出,后被广泛采用。

中医心理学既不是原始意义的中医学,也不是完全的西方心理学,而恰恰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认为是一个传统的思想,但又是一个全新的理论。

中医心理学的诞生与形成中医心理学的诞生1985年是中医心理学诞生之年,在中国的中医药领域和心理学领域,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预示着一门新兴学科正在形成过程当中:如王米渠出版了我国第一本《中医心理学》专著;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薛崇成、杨秋莉制订的“五态性格测量”为中国原创的第一个人格心理学的量表;四川省心理学会与成都中医学院联合举办全国性“中医心理学研修班”;成都中医学院首次开设“中医心理学”选修课并举办“首届全国中医心理学的学术研讨会”;多所中医院校及研究机构编写高等中医院校试用教材《中医学心理学》;福建中医学院首先建立了“中医心理学研究室”等。

中医妇科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妇科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妇科学习心得体会中医妇科学习心得体会中医妇科是一门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临床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中医妇科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在此,我愿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中医妇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临床实习的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病例中。

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病例,我逐渐掌握了中医妇科的辨证施治原则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能力。

二、强调整体观念,关注身心健康中医妇科强调整体观念,将妇女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身心健康的相互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心理、社会等因素对妇女健康的重要影响。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我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注重心理疏导和情志调养,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三、注重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中医妇科注重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

每个患者都有独特的体质和病情,因此治疗方法因人而异。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中医妇科的辨证方法,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我注重观察和总结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四、强调预防为主,注重养生保健中医妇科强调预防为主,注重养生保健。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我注重向患者传授养生保健知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拓宽知识面,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中医妇科与多个学科密切相关,如妇产科、内分泌科、心理学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积极拓宽知识面,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我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六、培养人文关怀精神,关爱患者中医妇科是一门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关爱患者的重要性。

在临床实践中,我注重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困惑,关心患者的身心状况。

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及在中医妇科的应用

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及在中医妇科的应用

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及在中医妇科的应用作者:李静轩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1期摘要:中医心理学解决妇女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妇女养成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同时医务人员还应将注意力放在对妇女心理问题的定期观察,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妇女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也能间接地帮助妇女更好地与家庭成员进行相处。

文章重点就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及在中医妇科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医心理学;发展状况;中医妇科;应用引言在现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女性的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婚姻家庭问题、计划生育问题、还有其他方面的特殊生活事件,都给女性带来紧张的心理,女性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又使很多女性具有特殊的性格取向,如对外界事物的敏感程度,感情的脆弱,情绪波动等等。

因此,女性相对男性而言更容易产生心理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及种种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成为诱发女性身心疾病的种种因素。

1中医心理学的特点及发展状况1.1中医心理学特点分析中医心理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的突出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它把人体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形与神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内外统一性,因而完整、活体、动态地看待具有情感思维的人及其疾病的反应状态,所以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中医理论体系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这些心理学思想贯穿了中医的整体观思想,突出体现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建立在脏腑功能基础之上的,同时人的心理活动有个体差异性,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中医心理学是从中医学这个母体中分化出来的学科。

中医心理学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医学,也不同于现代的医学心理学,并有异于中国古代的中医心理学思想,它是在当今多学科研究中医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并与现代心理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1.2中医心理学发展状况研究中医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以其丰富多彩的、具有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为心身疾病提供了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浅析中医心理疗法

浅析中医心理疗法

失调有关。气机 阻滞 , 瘀血 内停 , 聚 为瘕 , 气 血结 为瘾。气滞 血瘀是子宫肌 瘤 形 成 的根 本 原 因 , 气 活 血化 瘀 是 子 宫 肌 瘤 治 疗 的 基 本 大 法 , 于 这 一 原 行 基 理 , 消 瘾 汤 ( 枝 1g 茯 苓 1g 丹 参 2g 夏 枯 草 1g 三 棱 1 g莪 术 1 g 以 桂 5, 5, 0, 5, 5, 5, 桃 仁 1 g路 路 通 3 g 丹 皮 1 g 赤 芍 1g 柴 胡 1g 治 疗 子 宫 肌 瘤 , 中丹 0, 0, 5, 5, 0) 其 参、 芍 、 仁、 皮 、 棱、 赤 桃 丹 三 莪术 活血 化 瘀 , 枝 温 通 血 脉 , 苓 渗 湿 健 脾 , 桂 茯 以 利行血 , 与桂枝 同用能人 阴通 阳, 路路 通、 行气 导滞。柴胡疏 肝理气 , 之。 总 的 肌 瘤 患 者 , 前有 盆 腔 压 迫 症 状 , 尿 频 , 潴 留或 便 秘 者 , 后 均 有 明 显 全方共奏行气导滞 , 术 如 尿 术 活血祛瘀 , 散结 消瘢之功 。以治疗子宫肌瘤 。 的缓 解 或 消 失 。 下 腹疼 痛 症 状 亦 有 明显 缓 解 或 消失 。 通 过 临 床 疗效 观 察 , 介 入 栓 塞 法 治 疗 联 合 自拟 中 药 方 消 瘕 汤 治 疗 子 经 3 讨 论 . 宫肌瘤在减少月经量 、 缩短月经期 、 增加血红 蛋 白、 少子宫 肌瘤平均体积 减 子 宫 肌 瘤 是 妇科 常见 的 良性 肿 瘤 , 由平 滑 肌及 结 缔 组 织 组 成 , 见 于 3 上 明 显 优 于 单 纯 经微 创 介 入 法 治疗 子宫 肌瘤 。值 得 I 推 广应 用 。 常 O 临床 5 妇 女 ,0岁 以下 少 见 。 常 用 的 治 疗 手段 主 要 有 : 物 治 疗 、 入 治 参 考 文 献 0岁 2 药 介 疗 、 频 消 融 治 疗 、 术 切 除 术 等 。手 术 治 疗 为 子 宫 肌 瘤 的 主 要 方 法 , 子 射 手 但 [ ] 谢红宁, 1 车艳玲 , 刘杰, 超声 引导下瘤 内无水酒精注 射治疗子宫肌 等. 宫切除可影响卵巢功能 , 出现性激素分泌紊 乱, 围绝 经期综 合征及更 年期综 瘤的初步研 究[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00 1 :2 2 6 J. 20 ,6 25— 2 . 合征发生率增加 , 后的生 活质量差 uj 术 2。随着对 子宫肌瘤病 因及发病 机理 [ ] 高波, 2 袁香梅 保 留双侧附件 的子宫次全切 除与全切除术 后生殖内分 的深入研究 , 以及患者对高质量生 活的要求 、 创技术 的发展 , 微 目前子 宫肌 泌功能的变化[] 中国实用妇科 与产科杂志 ,02,8 1 ):3 . J. 20 1 (2 79 瘤 的治疗有 了新的进展。 自 19 9 5年法 国 R v aj等报 道子宫 动脉栓 塞治 ai 【 n [ 3] R vn He mt uD, im gem e a . trle b l—rtn ai J a H, r e Cr Vi n N,l 1Ar i m ei ao b a a n ea i 疗 子宫肌瘤 以来 , 该方法在国 内外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推广 , 被认为是 并 t t a ueiemyma [ ] L ne,9 5 36( ) 6 1 o r t tr o t J . act19 ,4 1 :7 e n a 目前除外科 手术 以外最有效的治疗方 法。但是 由于另有卵巢血管 侧支在子 [ 于 筱 卿 , 晓 峰 , 4] 王 陆庭 斌. 侧 子 官动 脉 栓 塞 术 治 疗 子 宫 肌 瘤 3 双 6例 疗

中医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正逐渐受到更多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妇科疾病治疗领域,中医药疗法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在月经不调治疗中的应用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经量过多、经期过长、经期过短等。

在中医药治疗中,常常采用中药调理经血,平衡阴阳,达到正常经期的目的。

例如,柴胡疏肝汤和丹皮酚等中药常常被用来治疗经血过多的症状,而桃仁、红花等中药则可用来治疗经期过短的情况。

二、中医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常引起月经不调、腹痛等不适症状。

传统中医药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当归、川芎、白芍等中药常常被用来调经止痛,同时配合针灸疗法能够有效地减轻病情。

三、中医药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不孕症是一种困扰很多夫妇的问题,中医药在不孕症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调理人体经络和内分泌系统,中医药可以改善子宫内环境,提高受孕机会。

例如,黄精、枸杞、淫羊藿等中药常常被用来调理卵巢功能,同时配合艾灸疗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受孕率。

四、中医药在更年期综合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更年期综合症是困扰中年妇女的常见问题,包括潮热、情绪波动、失眠等症状。

中医药在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中被广泛运用。

例如,黄连、珍珠粉等中药可以调节内分泌,缓解潮热症状;当归、川芎等中药可以调理气血,缓解失眠情绪波动等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中医药的治疗,我们可以缓解诸如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等妇科疾病所带来的不适症状,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研究进展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药物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更多的临床实验数据的支持。

因此,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促进中医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持续发展。

中医心理学的应用前景广阔

中医心理学的应用前景广阔

中医心理学应用前景广阔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周颖从日前举行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国际心理学学术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历经 21 年发展的中医心理学,在临床上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很早就注意到心理因素对机体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的 影响。

针对神经衰弱、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忧郁症、癔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精神神经 疾病以及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身疾病,综合运用义理开导法、情志相胜法、习见习闻法、 消愁怡悦法、气功引导法等中医心理疗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既减少了复发率,提高了患 者的生活质量,又消除了化学药品的副作用。

如抗 SARS 期间,医护人员经历着“三高压力” (高 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感染率),中医专家在所辖病区积极开展中医药治疗的同时,用整体观、 “正气”观强调心理干预在防治中的积极作用,并推出了一整套综合治疗与康复手段,使患者很 快康复,医护人员零感染。

据介绍,1985 年在成都召开了首届中医心理学学术会议,标志着中医心理学的诞生。

这门 由中医学与心理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 不仅显示了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更突出体现了中医整 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基本属性。

其发展有 5 个特征:自 2001 年以来,全国 9 所中医药院校设 置心理学系、专业,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北京和上海开设了两个中医心理学专题网站;中医心 理学各种活动踊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制定的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规划中, 纳入了中医心理学内 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多项中医心理学科研课题。

据不完全统计, “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研究”、“中医心理学研究”等一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市、国家的各项奖励;培养中医心理 学本科生 500 余名,硕士生 70 余名,博士生 20 余名。

目前,中医心理学在组织管理、理论研究、 著作论文、教学教材、文献整理、科研成果等多方面在国内不断发展,并且影响到港台、东南亚、 日本、欧美等地。

浅谈心理学在中医妇科临床的应用

浅谈心理学在中医妇科临床的应用
妇 科 瘰 患 中 占有 很 重 要 的 位 置 。 本 文 试从 心 理 、 度 . 谈 其 在 中 医 妇 科 方 面 的 临 床 应 用 #角 拨 1 以 情 治 情 古 已有 之 ‘ 经 ≥ 我 国现存 最早 的一 部 医经 文献 , 内 是 其
中对心 理 与生 理 , 因病 理 , 病 诊断 等 方 面 , 已有不
珀 膏 调 治 而 愈 这 种 了解 病 人 的 心 理 , 以 消 除 心 , 籍 固性 致 病 因 素 。 总 之 , 病 还 需 心 药 活 , 情 治 情 称 巧 思 这 心 以 种 心 理 治 疗 , 胜 枚 举 L医 针 对 妇 女 “ 郁生 病 ” 不 F 1 因
凡从 人不转 : 病多忧 忿 郁伤 情” , 。因而心理 治疗
理 气 血 , 节情 志 的 丈 量 内容 丰 富 的 理 疗 法 。 调 2 说 明 暗示 提 高 疗 效 妇科 病 人 中 , 月经 失 调 , 经 , 有梅核气 , 如 痛 还
l_ 、 惊则 气乱 , 思则 气结 … …” 妇 女 以血 为主 , 但
皿 鞍 气 生 , 气 以行 。 情 过 激 , 造 成 气 机 逆 乱 , 赖 七 可
少 精 辟 仑述 。如 :喜 伤 心 ” 思 伤 脾 ” 恐 伤 肾 ” “ “ “ 等 ≮ 问 ・ 痈论 》 专 门阐述 了七情致 病 导致 气机 素 举 还 失 调 的 各 种 表 现 : 余 知 百 病 皆 生 於 气 也 , 则 气 “ 怒
“ 因病 治 愈” 病 机 ” 调 疏 理 气 就包 含 有调 的“ 强 f
心 理 可 影 响 生 理 . 情 可 导 致 疾 病 《 七 内经 》 对
心 理 因 素 导致 妇科 疾 病 , 有 三 处 , 无 具 体 疗 共 虽

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诊疗特点的医学体系,是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的传统学科。

随着中医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医妇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到目前为止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中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突发的精神刺激,长时间环境的压抑都会引起妇科疾病。

七情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引起疾病的一类重要因素。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

七情与脏腑功能相对应,脏腑功能正常,七情活动变化也正常。

凡突然、强烈或长时间的精神刺激,或生活环境改变,超过了人体的正常耐受能力,都可引起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常,进而影响冲任损伤而发生妇科疾病。

调理五脏六腑以维持阴阳的平衡,而对于精神压抑方面,更是有中医心理学辅助治疗。

关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多采用外治之法。

女性因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及解剖特性,故外治法中运用较多的是脐疗法、保留灌肠法、贴敷疗法、阴道纳药法等。

外治法较之传统口服给药法,具有作用直接、疗效快、毒副作用少等优点。

但目前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机理尚不十分明确,亦缺乏深入研究,故在治疗上还存在一定盲目性和随意性。

今后可考虑筛选有效处方,制成便于使用的剂型,并有效降低致敏性;还可考虑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采用透皮吸收效果好、无刺激性的新型皮肤渗透促进剂(如氮酮),临床前景广阔。

妇女的经期延长是中医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经期延长是指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7d以上,甚至2周方净,中医称之为“经事延长”。

目前,临床发现妇女经期延长中有相当多的患者是与性激素分泌失调有关,在临床上有其典型的临床表现。

本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已受到同内外医务界的广泛重视,经期延长不仅给患者造成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损害,而且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疾病谱的变化,明确诊断、判明证候属性是提高诊治水平及疗效、判断预后的基础。

从中医角度看,对于经期延长的患者主要是通过症状、舌脉进行辩证治疗.缺少客观的诊断依据。

浅谈中医心理学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浅谈中医心理学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浅谈中医心理学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龚长根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11(019)003
【摘要】@@ 中医心理学是用中医理论和实践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中医学非常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古人曰:"是以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所谓的"医其心",即心理治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妇科疾病,取得显著疗效,介绍如下.【总页数】1页(P70)
【作者】龚长根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慢性病医疗中心,0370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医心理学在心身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J], 刘跃
2.浅谈舌诊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J], 周双双;魏绍斌
3.浅谈少腹逐瘀颗粒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J], 陈惠君
4.浅谈人性化护理在妇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J], 谈来娣
5.浅谈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J], 李国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医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医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医心理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再论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框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7期.王克勤.[2].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7年5期.王米渠.谭从娥.李世通.[3].中医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初探.《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1期.薛清梓.[4].中医药与心理应激亚健康状态的调节.《中医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2年9期.张孝娟.严灿.高敏.[5].中医心理学相关概念辨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5期.李世通.吕学玉.张鑫.王冠英.王米渠.汪卫东.[6].中医心理学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运用.《中国全科医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4期.阮鹏.[7].论情志致病中的意志因素.《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1年7期.董少萍.[8].大学生抑郁倾向的特点及中医心理干预.《吉林中医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0年9期.谭曦.张靖.吴朝阳.杜渐.孔军辉.[9].中医心理学的非线性混沌理论.《世界中医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3年4期.李桂侠.洪兰.吕学玉.杜辉.李世通.黄艳影.王亚娜.汪卫东.[10].世界中联中医心理学第六届学术年会暨世界中联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中医心理学·睡眠医学高峰论坛.《世界中医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3年10期.世界中联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世界中联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二、中医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先秦诸子与《黄帝内经》“神气”术语的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金丽.中医医史文献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学位年度)[2].朱震亨中医心理学思想.被引次数:1作者:高巧林.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山东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3].基于失眠症代表性案例分析的中医心理辨治规律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李世通.中医基础理论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学位年度)[4].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及在中医妇科临床中的应用.被引次数:1作者:孙巍.中医妇科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学位年度)[5].基于失眠症代表性案例分析的中医心理辨治规律研究.作者:李世通.中医基础理论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学位年度)[6].《黄帝内经》中个性类型的整理研究.被引次数:4作者:周丽波.医史文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06(学位年度)[7].中医治疗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王芳.中医医史文献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2007(学位年度)[8].滋水清肝饮加减结合中医心理学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虚肝郁(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次数:1作者:杨苗苗.中医妇科学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学位年度)[9].中医心理治疗医案整理与图解.作者:孔婵.中医内科学贵阳中医学院2009(学位年度)[10].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及与相关个性特征、心理状态的初步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徐莲香.中医内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医心理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ARandomized,controlledStudyofEfficacyandSafetyonMildtomoderate InsomniaintervenedbyChineseMedicineintheIntegratedProgram. YanLiBiyunXuShuhuiChenPengLiuAihuaOuYanXuZehuaiWenBiyangOuRuiyuXuZhao zhangWeiLiangZeng2011[2]TheSuccessorRepresentationandTemporalContext.Samuel,J.GershmanChristopher,D.MooreMichael,T.ToddKenneth,A.NormanPer ,B.Sederberg《Neuralcomput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6[3]ARandomizedcontrolledStudyofEmotionandQualityoflifeonMildtoMod erateInsomniaintervenedbyChineseMedicineinIntegratedProgram. YanLiBiyunXuPengLiuAihuaOuYanXuBiyangOuRuiyuXuZhaozhangWeiLiangZengRu nruMaiJianbinChenWenZhouHuimeiZengJialeZeng[4]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saBasisforTreatingPsychiatricDisord ers:AReviewofTheorywithIllustrativeCases.StevenK.H.AungHeatherFayRichardF.HobbsIII《Medicalacupuncture》,20136[5]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sychologyTherapies. WangFangHongLanWangWeidong《Alternative&complementarytherapies:anewbimonthlypublicationforh ealthcarepractitioners》,20136[6]ComprehensionoftheuniquecharacteristicsoftraditionalChinesemed icine.Xutian,S.Cao,D.Wozniak,J.Junion,J.Boisvert,J.《TheAmericanjournalofChinesemedicine》,被SCI收录SCI.20122[7]CharacteristicsofaU.S.ObstetricAcupunctureClinicPatientSample. ElizabethSolidayPatriceHapke《Explore:thejournalofscienceandhealing》,被SCI收录SCI.20142[8]Integrativemedicinefortreatingdepression:Anupdateonthelatestev idence.Luberto,C.M.White,C.Sears,R.W.Cotton,S.《Currentpsychiatryreports》,20139[9]IsViagraaviableconservationtool?ResponsetoHoover,2003. WILLIAMVONHIPPELFRANKA.VONHIPPEL《EnvironmentalConserv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41[10]Illustratingthemultiplefacetsandlevelsoffidelityofimplementat iontoateacherclassroommanagementintervention.Reinke,W.M.Herman,K.C.Stormont,M.Newcomer,L.David,K.《Administrationandpolicyinmentalhealth》,20136四、中医心理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心理学从整体观三角理论认识中医心理学发展. 张孝娟.余瑾.鲁新华.李莉.林华景,2010第十四届亚洲心身医学大会[2]中医心理学的人文社会科学观.彭旭,2011第四届世界中医心理学术大会[3]研究中医心理学的现实意义.粱凯讴,2010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4]中医心理学十一五发展概况与十二五展望.汪卫东,2011第四届世界中医心理学术大会[5]浅谈中医心理学与压力管理策略.李英,2011第五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6]中医心理学中“心主神明”的内涵探析.杜渐.王昊.邵祺腾.李黎.王克勤.杨秋莉,2013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7]中医心理学应当重视“元神"的研究和开发.王克勤,2011第四届世界中医心理学术大会[8]生物反馈与中医心理学的对比.贺平.牛婧.闫海金.王启.吴韬.何红艳.杨超,2010北京国际肛肠大会暨第二届世纪坛国际结直肠肛门病论坛[9]中医心理学整体医疗模式的继承与创新.刘沛妤,20082008年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10]中医心理学初探.廖传德,2009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术研讨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及在中医妇科的应用
目的深入探讨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及其作用于妇科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以该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妇科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对其中医心理学的应用过程进行评价。

结果中医妇科临床中的中医心理学问题有较高的发生率,接近半数的患者在心理出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解决,超过90%的患者在心理问题出现后不知道如何解决。

经中医心理学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规范中医心理学在妇科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标签:中医;心理学;妇科;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effect of TCM Psychology i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TCM psychology and its effect on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Nov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5 treated 200 cases of gynecologic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dopt way the general data of all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the proc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CM psychology. Results Of TCM 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in clinical psychology problems had higher incidence,nearly half of the patients don’t know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psycholo gical,more than 90% of the patients don’t know how to solve afte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fter treatment with TCM psychology,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he treatment,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P 85分,满意:75~85分,比较满意:60~74分,不满意:总分55岁的患者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最低,所有妇女在出现心理问题时都会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外在表现形式。

3.2 效果比较
经中医心理学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4 讨论
中医学是包含了儿科、外科、内科、皮肤科、药学科、妇科等多学科的体系,而中医心理学属于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5]。

中医心理学主要分为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两种。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医经文献是《内经》[6],此文献中具有对生理、心理、诊断、病理等方面的精辟论述。

女性与男性天赋不同,性格迥异,通常情况下,女性易在紧张状态下产生抑郁、消沉等不良情绪,久之易患病。

心理可对生理产生影响,而七情可引起疾病。

有关七情的论述为: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怒伤肝、悲伤肺等。

女性以血为主,血赖气生,赖气行,若七情过于激烈,则引起气机逆乱,对血分造成影响。

若气逆会引起血上,气乱引起
血乱,气滞引起血瘀,气虚会引起血脱,最终导致女性月经失调、闭经、白带、难产等妇科疾病[7]。

根据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一般情况下,妇女心理学问题会对其家庭和婚姻生活的质量产生影响,这对于妇女本身身心健康发展也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家庭环境的变化,妇女心理健康的产生往往并不是一些触及底线的大问题,而是一些比较小的事情,由于长时间的不良状态,进而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阴影[8]。

所以,我们认为有针对性地引导妇女在婚姻家庭生活的信任和包容是应对妇女心理问题的关键。

此外,研究中我们发现,降低妇女心理疾病的发生,教会妇女如何做自身情绪的主人,避免一味感情用事,正确地宣泄压抑在内心的情绪对于解决妇女心理问题也很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研究结论,中医心理学解决妇女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妇女养成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此外,医务人员还应将注意力放在对妇女心理问题的定期观察,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妇女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也能间接地帮助妇女更好地与家庭成员进行相处。

[参考文献]
[1] 邱鸿钟,梁瑞琼. 当代中医临床心理学发展述评[J]. 新中医,2012,9(11):111-113.
[2] 刘瑞芬,陈三才. 浅谈心理学在中医妇科临床的应用[J]. 陕西中医,2012,15(11):477-478.
[3] 马晖,张伟,李志钢. 中医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新疆中医药,2010(6):68-70.
[4] 龚长根. 浅谈中医心理学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应用[J]. 中国民间疗法,2011(3):170-171.
[5] 邹毅. 试述中医心理学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J]. 大理医学院学报,2013,3(12):142-144.
[6] 刘维超.浅谈中医心理学的发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1):49-51.
[7] 汪卫东.中医心理学发展的理论思考[J].世界中医药,2013,8(4):361-364.
[8] 吴嫣.论中医心理在中医妇科临床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9):439,266.
(收稿日期:2015-12-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