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2021年-2021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上学期单元质量检测(五)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2021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上学期单元质量检测(五)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3f22d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4.png)
九年级历史单元质量检测(五)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1、英国远在欧洲,离我国万里之遥,但它为什么还要跑来侵略我国呢?A、英国要打开中国的的市场B、英国为了报复中国的禁烟运动C、中国人好欺负D、为了夺取中国的土地和白银2、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正夺魑魅之心。
”楹联歌颂的是A魏源B、林则徐C、左宗棠D、邓世昌3、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是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4、侵略者通过哪一条割占了中国的库页岛?A、中俄《瑷珲条约》B、中英《南京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D、中日《马关条约》5、光绪皇帝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功足壮海军威”,追悼在中日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
“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场景,从哪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A、《鸦片战争》B、《虎门硝烟》C、《末代皇帝》D、《甲午风云》6、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完成了他一生中签订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两个月后,在北京病死。
这“最后一个”条约是指A、《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7、“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
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这个局面出现在A、1840年B、1860年C、1895年D、1900年8、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9、1872年,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学习,为日后创造铁路建设的突出成就奠定了基础,詹天佑赴美留学,与哪一事件有关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0、著名史学家陈旭麟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B、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只近代化海军力量D、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11、1898年9月28日,“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https://img.taocdn.com/s3/m/50e51cb6f121dd36a32d82ce.png)
2.经济:
(1)先进性: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 孙中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的经济政策,鼓励人民兴办实业,刺激了 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情,迎来了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2)局限性:自从辛亥革命响应以后,中国 长期处于分裂、混乱之中。长期的分裂、混 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造成很 大的阻碍。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
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
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
域处于指导地位。
4.社会生活方面: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人们生活方式(衣、食、 住、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5.国际地位方面: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 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 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构建和谐国际关系起到 重要的促进作用。
5.国际地位: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 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GDP总量跃居世 界第二位,进出口贸易上升为世界第三位,主要工农 业产品产量均提升到世界第一位,国际旅游出入境人 数居世界前列,吸引外资和外汇储备步入世界前列, 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 国际地位: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 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 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 较稳定的统治秩序。推动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的发展。
返回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
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https://img.taocdn.com/s3/m/fe182959ad02de80d4d84059.png)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辛亥革命孙中山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毛泽东第三次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邓小平一、第一次历史性巨变: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简介: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1911年(清宣统三年年)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其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二)辛亥革命影响:1、政治:(1)先进性: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局限性: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仍未改变,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1)先进性: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孙中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鼓励人民兴办实业,刺激了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情,迎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2)局限性:自从辛亥革命响应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分裂、混乱之中。
长期的分裂、混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3)思想观念: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性,使资产阶级的平等、博爱、自由等新思想开始吹拂古老的中国大地,成为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ae74383680203d8ce2f240e.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专业:工商管理201102姓名:周君怡学号:20115606摘要: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解放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历史巨变,让国人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让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关键词:辛亥革命;新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正文:近现代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它们分别是: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辛亥革命是中国几年代的第一次解放,其领袖人物是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期间,创立了各个革命团体,这些革命团体联合组成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制”为纲领,在各地建立革命组织,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孙中山先生经十七省代表会议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标志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了。
但辛亥革命有“破”而没有立,也就是虽然打倒了皇帝,开启了中国民主共和的进程,也打开了中国走向阳光时代的大门,但实际上国家并没有迎来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的时代,而是一个军法内乱和遭受帝国殖民的时代。
[1]辛亥革命虽然表面是失败的,但实际上却是一次成功与进步,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其次,辛亥革命大大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社会的思潮。
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
![八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dd2b3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3.png)
八年级历史2022寒假作业八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一)一、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B.中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根本变化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哀悼的民族英雄牺牲在()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甲午中日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3、二十世纪初中国居民李某有四个儿子,其工作情况表述不正确的是()A.老大在天津的外国人的工厂上班B.老二在北京外交部门工作C.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套房子D.老四居住在上海租界内4、《马关条约》中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显著的是()A.赔款二亿两白银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增辟沙市、重庆为商埠D.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5、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A.参加者的阶级属性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C 对西方文明的态度D 活动时间的长短6、下列在新疆地区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阿古柏率军入侵新疆②沙俄出兵占伊犁③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④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①C ①③②④D ①②④③7、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①俄国②法国③英国④日本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8、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带领仓皇逃跑的皇帝是()A 咸丰帝B 同治帝C 光绪帝D 道光帝9、洋务派兴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清朝统治B.镇压太平天国起义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0、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公车上书B.组织强学会C.《马关条约》签订D.戊戌政变发生11、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是()A 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社会主义12、二十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一次是指()A.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鸦片战争爆发13、被中国知识分子称为“新世纪曙光”的事件是()A.三民主义的产生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D.武昌起义的胜利14、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15、下列属于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的是()A.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B.袁世凯的出卖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光绪帝没有实权16、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有根本区别的是()A.鼓励开矿设厂B.改革教育制度C.改革政治制度D.抑制农民起义17、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表现不包括()A.取消二十一条B.撤销卖国贼曹汝霖的职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D.北洋军阀释放被捕学生18、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反革命力量超过了革命力量B.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C.反革命政变发生的突然性D.蒋介石叛变革命19、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事件是()A.广州起义B.武昌起义C.秋收起义D.南昌起义20、红军长征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事件是()A.四渡赤水河B.巧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过雪山草地二、材料分析题1、“有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巨变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巨变](https://img.taocdn.com/s3/m/69b5f10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c.png)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其意义【摘要】:在中国近代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给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是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巨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宣告中华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来临,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进入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这是近代史上的第二次巨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经济、政治、教育等制度和观念文化的变革,给一度徘徊的社会主义实践注入了新的生机,被激活的生产力向国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巨大发展潜力。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巨变。
【关键词】:辛亥革命、孙中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毛泽东、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邓小平一、辛亥革命及其意义二十世纪,对中国来说,是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
二十世纪,中国人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是其中的第一次。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中国的仁人志士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救亡图存的爱国斗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失败了,政治改良的维新变法失败了。
这些运动让孙中山先生明白了,只有革命才能挽救中国,只有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才能解决中国问题。
三民主义(研讨课)
![三民主义(研讨课)](https://img.taocdn.com/s3/m/248fbb36376baf1ffc4fad57.png)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的背景
1905
——年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
民族危机严重; 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
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直接受林肯的民有、 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 各派方案失败
二、三民主义的内容(阅读教材
内容
对应的同 盟会纲领
自主学习)
具体含义
暴力推翻清王朝 实现民族独立自主 推翻帝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革命活动
创建同盟会 推翻封建帝制 捍卫共和制度 促成国共合作
四次转变
从“医人”到“医国”
从“改良”到“革命”
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 义” 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 义”
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 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 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 (1996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3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农民、工人参加进来。为谋求 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唤起民众觉醒。
材料4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 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 ─1922年孙中山谈话 据材料1—3分析从1912年到1924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4分析变 化的原因。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①节制资本 实行“耕者有其田”。②扶助农工
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
中共民主革 命纲领
(中共二大)
( 最 高 目 标 )
共 产 主 义
社 会 主 义
革民 命 主 (国民党一大) 目革 ( 共 资 标命 最 和 产 一阶 终 国 阶 致段 目 级 标 )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https://img.taocdn.com/s3/m/c7fe8eccbb4cf7ec4afed0d0.png)
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 制度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 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 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 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 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 了广阔的道路。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 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 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 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 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 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 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 增长,我国主要工农业产 品的产量在世界的位次都 明显提高。
辛亥革命简介
1911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次震惊中外 的辛亥革命。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 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 “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于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 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 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众奋 起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国 际
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社 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 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对世界和平、民主、进步 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 国里建立起人民民主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 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 主义社会,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 力量,极大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二、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 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首 都30万人在天安门广 场,举行隆重的开国 大典。毛主席亲自按 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 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了,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了。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简述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次巨变500字
![简述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次巨变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374a87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2.png)
简述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次巨变500字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巨变的时期,其中最为显著的三次巨变是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改革开放。
以下是对这三次巨变的简要描述: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重要事件。
在清朝衰落、外国列强侵略和内外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辛亥革命爆发并取得成功。
这次革命最终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为中国后续的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2.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921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秘密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崛起。
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工人和农民的组织和动员,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并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现代政治的主导力量。
3.改革开放(1978年):改革开放是中国第三次巨变,由邓小平发起并实施。
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困境的背景下,改革开放政策旨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并开放国门吸引外资和技术。
改革开放迅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特别是在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和外贸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三次巨变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为中国的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则带来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成为中国现代政治的主导力量;而改革开放则为中国经济的崛起提供了机遇,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这些巨变共同塑造了20世纪中国的发展轨迹,并对中国以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https://img.taocdn.com/s3/m/362d939f2cc58bd63186bd9a.png)
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
金冲及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这段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台阶。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作它最终结出的硕果。
辛亥革命时期志士仁人们的巨大历史贡献,将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怀念。
二十世纪,对中国来说,是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
二十世纪,中国人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是其中的第一次。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地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回顾中国人在上个世纪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对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创立的不朽业绩肃然起敬?黑云压城城欲摧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一个世纪前的事情也许太遥远了。
他们已很难想象那时候中华民族的悲惨处境。
中华民族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在近代却落后了。
当二十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走过整整六十年。
外国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中华民族在世界上遭人鄙视,被看作“劣等民族”。
国家的命运不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而是听任别人摆布。
人民挣扎在生死线上,多少次反抗都失败了。
长夜漫漫,仿佛没有尽头。
这一切,不能不使每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感到极大的痛苦。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相交的时候,这种不断沦落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十年间,在中国土地上接连发生了三场帝国主义国家发动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俄战争。
前两次战争都以清朝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中国对外赔款共达六亿八千万两白银,比当时全国八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还多;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被日本侵占;列强还取得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驻军权。
后一次战争竟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的相互厮杀,居民惨遭屠戮,庐舍化为灰烬。
党的基本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党的基本知识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191f1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3.png)
党的基本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是党在群众工作中赢得民心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么你对党的基本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党的基本知识测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党的基本知识测试题一、填空题1.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1921 年7 月23日。
2. 在国际事务中,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人类进步。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思想路线。
4.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请问“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 党员要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7. 党员有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
8. 在3月3---12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把“三农” 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
9. 最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2002年11月14日由中国共产党第__16___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
1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1.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2.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3.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14.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_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5.中国共产党_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
16.党员_3 名以上的党支部设立支部委员会。
17.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警告;严重警告;_撤消党内职务_;留党查看;开除党籍。
18.党员个人服从_组织_,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之一。
二十世纪三次巨变的意义
![二十世纪三次巨变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f09ce2f915f804d2b16c1d6.png)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我们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一)20世纪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通过对20纪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的论析,阐释近代以来国际形势对中国社会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从而揭示出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和完成这一主题必须依靠的社会领导力量。
(二)扫除君主专制的社会激变。
因因相袭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已成为中国前进的沉重负担,通过考察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一系列变化,揭示出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中国进步闸门的伟大历史作用;同时,通过论述孙中山绘制的振兴中华蓝图和为此而不懈斗争的历史业绩,以强烈的历史感阐明孙中山是振兴中华的伟大先驱。
总结历史经验 争取新的胜利——评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总结历史经验 争取新的胜利——评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https://img.taocdn.com/s3/m/a2545df1172ded630b1cb6ab.png)
·书评与文评·总结历史经验争取新的胜利———评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齐世荣在进入21世纪的第9个年头,金冲及同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以下简称《史纲》)及时出版了。
20世纪刚刚过去,金冲及同志就对它进行了初步的概括和总结,这既体现了一个老历史学家的责任感,也说明他有知难而进的勇气。
读完全书以后,深感这是一部当代人写当代史的佳作,值得向广大读者,特别是中青年读者推荐,故不揣冒昧,草此评论,以作介绍。
就内容而言,金著的主要优点是:一、纲举目张20世纪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巨变的世纪。
众多的历史事件有如汹涌波涛,滚滚而至,令人目眩。
因此,首先要理清20世纪的脉络,然后具体写入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才能使读者看清这个世纪的特点和它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
金著做到了这一点。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提纲挈领地指出: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可概括为一个主题、两大历史任务和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一个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战斗。
两大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后者是人们憧憬和奋斗的目标,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
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
以上是全书的总纲,下分29章,叙述从20世纪前夜至20世纪末的重大历史事件,最后以历史的启示结尾,可谓纲举目张,为20世纪的历史勾绘出一幅清晰的画卷。
二、总结了重要历史经验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可供现实的借鉴,并察看未来的趋向。
20世纪离我们最近,有切身之感,尤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史纲》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在不少地方谈到了历史经验,在最后一章《历史的启示》里又专就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的路程谈了四个问题,是作者尤其着意总结的历史经验。
第一个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四个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两个问题是密切关联的。
《史纲》通过20世纪的全部历史,说明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八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选择题
![八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542640bca1c7aa00b52acbc9.png)
八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一、选择题()1、2009 年福建则徐中学以“拒绝毒品振兴中华”为题,为纪念林则徐虎门销烟 170 周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林则徐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是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辛.亥革命D抗.日战争()2、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眼。
”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3、在谈到道光皇帝( 1821~1850 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淑泽教授说:“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
”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A.广州()B香.港岛C台.湾D辽.东半岛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最多的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C中. 俄《北京条约》 D.中日《马关条约》()5、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并建议设立新疆行省的是A.林则徐B魏.源C左.宗棠D李.鸿章()6、“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之间的军事距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
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清华大学是所有莘莘学子的梦想之地,它始建于1911 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其建立和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条约有一定联系,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
下列议论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C. 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没救了 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被洋人的统治完全取代了()9、《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影响,正确的是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③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0、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 170 周年,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①《孙中山》②《鸦片战争》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D.④②①③()11、小童特别喜欢历史影视剧,下列是小童暑假期间观看过的历史题材影片。
历史性巨变(中英文)
![历史性巨变(中英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8a48412b160b4e767fcfe7.png)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CAPTURES NANKING
Over Chungshan swept a storm, headlong, Our mighty army, a million strong, has crossed the Great River. The City, a tiger crouching, a dragon curling, outshines its ancient glories; In heroic triumph heaven and earth have been overturned. With power and to spare we must pursue the tottering foe And not ape Hsiang Yu the conqueror seeking idle fame. Were Nature sentient, she too would pass from youth to age, But Man's world is mutable, seas become mulberry fields.
包产到户先行者
GDP:1952年只有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3465亿元, 2008年超过30万亿元,达到300670亿元,比1952年增强了77 倍。2009年,GDP总量达到33.5万亿人民币,折合49100亿美 元,人均收入3776.9美元。
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 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 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 轨道。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 以上,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的速度。 中国的改革开放,顺利实现预期战略规划“三步 走”中的第一步——温饱和第二步——小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 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 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 壮大起来。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从辛亥革命各 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 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 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 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 中国 GDP 已经以 5.75 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可 支配收入 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
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在中央以提高经济
效益为中心、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 型转变的战略思想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 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 两大最 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 1978 年到 2012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 积都有大幅提高。
1949年10月1日,首 都30万人在天安门广 场,举行隆重的开国 大典。毛主席亲自按 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 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了,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了。
政治影响 经济影响 思想影响 社会生活影响 国际地位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 的最后胜利。这是100多年来中国历史的一个具有 伟大意义的里程碑,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一个 伟大的里程碑。它结束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中止了中国可能走向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趋 势,结束了极少数压迫者、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 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征战不已和 人民生活贫困、生灵涂炭的局面。
改革的启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 的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理论框架的形成和基本构成。
经济保持了稳定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在
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既把改革开放推进到新的 阶段,又有效治理了通货膨胀,克服了亚洲金融 危机和世界经 济不景气的影响,遏制了通货紧缩
的趋势,避免了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保持了持 续快速健康发展。
政治影响 经济影响 思想影响 社会生活影响 国际地位影响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党积极平反冤假错案和调整社会关系,到1982年 底全国约有300多万干部得到平反,彻底解放了一 大批干部,并由此推动对全社会各种关系的一系 列调整。为党和国家开放社会主义事业的起步奠 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和社会环境。
政治影响 经济影响 思想影响 社会生活影响 国际地位影响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 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 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 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 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辛 亥革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二千余年的帝制、专 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而且还一度具有 相当的社会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 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 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
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
义新时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
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
改革开放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 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 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 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 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 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 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
结。思想文化方面,新中国建立后,对学校制度和 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废除了一些旧的制度和反动 课程(“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的 文化水平,培养国家的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 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为主要任务”。)人民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扫除文 盲活动。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
来得大。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 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 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 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 级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 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 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 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 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 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 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 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 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 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 义思想。
文化权威的消失,也 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 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 感,因此如无政府主 义、自由主义、三民 主义、社会主义(尤以 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 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 的新价值体系,成为 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 的新信仰。
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 基础和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 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 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 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随着社会主义制 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初步建立 了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 系,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 很大提高,城乡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增长,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 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的位次明显提 高。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
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 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社会 生活影响 增加不同阶层人民的收入,增加就业
途径,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达到共同富裕 而逐步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市 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 上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有利于繁荣市场,增强 市场竞争活力。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实现资 源的优化配置。
但是中国经济体制不够完善,改革的步伐跟不
上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部分产业在世界经济的 浪潮的冲击下会显得不堪一击,某些企业存在倒 闭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部分产业的发展 与壮大。
改革开放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为 文化的改革创新和繁 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0 年来中国文化从封闭、单一到开放、繁荣、多元的蜕 变,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改革开放后 恢 复高考,国家有了更多的技术科技人才,自主研发, 独立创新。
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就是摆脱了世界 资本主义体系,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 大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地图,鼓舞并支持了全世界 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具有 伟大的国际意义中国在国际社会一贯强调独立自 主和平外交,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国家 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反对帝国主义霸权政治,主 张多极政治,主张发达国家要支持发展中国家发 展经济,主张对话反对战争,等等。这些都充分 展示了新中国的国际关系理念,对构建和谐国际 关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衣:由穿暖到个性化 食:由吃得饱到吃得好 住:由拥挤到舒适宽敞 行:由闭塞受限到舒适快捷 用:由物资紧缺到琳琅满目 通讯:由鸿雁传书到人远天涯近
中国现在的国际角色, 和半个世纪前不可同日而 语。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比以
往任何时候都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出口产业的壮 大推动了贸易的扩张。中国作为一个 负责任的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
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 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 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 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人 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走 上社会主义道路,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 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 大的鼓舞。
一、辛亥革命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三、改革开放。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于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境地。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 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 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众奋起反 抗,斗争风起云涌。
1911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次震惊中外的辛 亥革命。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 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比 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他是中国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的总设计师,创立 了邓小平理论,领导 了改革开放使中国人 民富起来了。他所倡 导的“改革开放”及 “一国两制”政策理 念,改变了20世纪后 期的中国,也影响了 世界。
辛亥革命后,我们的国际地位是有一定提高的,这 并不是因为我们国力的增强,而是我们维护主权的 意识更强了,态度更加坚决了,同时我们也能够采 取现代化的、西方国家能够接受的外交形势来表达 我们的诉求。在这些方面我们是有进步的,需要加 以肯定。
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 确立。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土匪恶霸和黑暗势力对人
民的危害,实现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宁。在长期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社会孳生了许多与黑 暗社会共生的毒瘤。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迅速 采取措施,坚决镇压反革命破坏活动,消灭土匪黑 道,荡涤旧社会留下来的污泥浊水;经过三年的努 力,旧中国屡禁不止的社会病害及社会陋习基本上 被禁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