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PPT课件9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1s=20min
y=2n
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模式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数学形式。 如:曲线图、数学方程式
一般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做出合理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 ④检验或修正。
y=2n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自然界的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 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 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特别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讨论:
1.为什么先在裸岩上定居的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 2.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什么条件?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四、群落的
1、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光照、温度 决定因素
动物:食物、空间/栖息地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生物分布于不
同地段,呈镶嵌分布的现象。
决定因素:地形的变化、光照的强度、土壤 的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环境因素影响。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捕食
种 群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体 数
1、蚂蝗吸食动物血液 寄生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共生
时间
竞争
3、菟丝子与大豆 寄生 4、噬菌体和细菌 寄生 5、鸟与羽虱 寄生

种群和群落课件

种群和群落课件

种群和群落课件种群和群落课件一、教材分析《种群和群落》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内容,此前三章,包括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植物的激素调节。

这三章从生物细胞、组织器官及个体水平介绍了生命活动的调节即如何保持与周围环境的稳态(在植物是适应)。

而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是从群体水平讲解生物群体与环境之间如何保持相对稳定,形成稳态。

这一章不仅对学生了解自然界复杂的生态网络结构十分重要,还是后续的生态系统、生物工程的学习的基础。

所以,本章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有关键性地位。

二、教学目标《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本章的基本教学目标是:1、例举种群特征;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4、阐明群落的演替。

在深入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我制定了详细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种群概念及其特征;能够描述种群结构特征;阐述群落演替的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种群数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模型建构能力;通过种群密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种群研究能力。

另外,培养学生利用生物与环境间稳态的思想,对身边种群及群落消长,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

形成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思想。

建立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

使学生热爱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重难点分析1、本章的`重点在种群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群落结构特征的学习。

首先,种群是研究群体生物学的基本单位,只有准确把握其定义和表征特征,才会更好的理解群落及生态系统;其次,种群数量的变化,重在培养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模型解释生物现象。

是生物学与其他学科建立桥梁的一节,应该重视。

最后,群落结构特征,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热爱自然的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2、而本章的难点在于种群数量变化中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

• 血球计数板被用以对人体内红、白血球进行显微计数之 用,也常用于计算一些细菌、真菌、酵母等微生物的数 量,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工具
•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每个半边上面各刻有一小方格 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九个大方格,中央的一大方格作为计数用,称为 计数区。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计数区分为16个中方格(大方 格用三线隔开),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计 数区分成25个中方格(中方格之间用双线分开),而每个中方格又分 成16个小方格。但是不管计数区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 点,即计数区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 计数区边长为1mm,则计数区 的面积为l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计数 区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区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 体积为1/4000mm3。
(0.1mm3) ×稀释倍数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取相 邻两边及顶角计数。
试管 编号
A B
C
培养液 /mL 10 10

无菌水 /mL — —
10
酵母菌母 液/mL 0.1 0.1
0.1
温度 (℃)
28 5
28
• 12.(2014·江苏高考)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 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和B组试管,用另一支10ml刻度吸管吸取10ml无菌水到C组试管,每 组个8支试管,待分装完毕,每支试管加塞后把试管扎成捆后,然 后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的名称、组别、日期。 • (3)用高压蒸汽锅对培养基灭菌。 • (4)接种菌种。待冷却后,用灭菌干净的1ml刻度吸管每次吸取 0.1ml酵母菌母液,往每支试管中加入。 • (5)培养。将A、C试管置于28℃的恒温箱中培养。将B试管置于 5℃的恒温箱中培养. • (6)计数和观察。每天取样时间一致,每次每组按照序号取一支 试管。计数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取样的吸管要干净且 分开使用,每次取样前要将试管震荡摇匀。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进行 计数,然后立即将数据填到记录表格中。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课件(共47张PPT)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课件(共47张PPT)
最大值(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 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 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k/2
A
环境阻力或因为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
种群数量变化的应用:
如果长期过度捕捞,种群数量的恢复需较长时间。
如果外界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种群还有可能绝灭.
捕捞量的确定:

C
B、②图,a表示青霉菌
C、③图,a表示青霉菌
D、④图,b表示青霉菌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的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 垂直分层现象。
(1)引植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
(2)引起动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栖息 场所等
(3)引起水域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阳光、温度、
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
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 种群的要点: 1、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界
的个体隔离。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举例:一块油菜园的油菜,一个草原上
所有的黄牛
1.种群密度的概念: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或迁出率:对城市的 考察要重视迁入和迁出
数学模型的建构步骤:
研究实例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
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
中,细菌种群的增长不会受种 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提出合理的假设
Nn=2n
N代表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
时间
2、种群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 Nt=N0 λt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复习课件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复习课件

3.一个动物种群,从其侵入新栖息地,经过种群增长 到建立种群后,一般有几种情况,如下图中的A、B、 C所示,说明各曲线的意义。 A: 说明能够很好的适应新栖息地,在新 ; 栖息地生存下来并稳定发展;
能在新栖息地生存下来; B: 但种群数量波动较大,表 ; 明生存斗争比较激烈,还 没有完全适应新的栖息地;
三、群落的结构
1、理解群落的内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 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 由于种间关系而形成了生物群落。 • 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功能类群是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彼此之间以物质和能量为纽带 紧密地联系知识一起,组成了生物群落。
结构
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 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镶嵌分布
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 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群 落 的 演 替
演替 类型
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 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 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 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群落的物种组成
•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 征 •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种间关系
关系类型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物种 A B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彼此抑制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实例
地衣、根瘤 菌和豆科植 物 蛔虫和人 水稻和稗草 羊与草
4.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 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使钓鱼人长时间钓 不到鲤鱼。鲤鱼的这种习性是一种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种间斗争 D.种间互助 5.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热带雨林, 中层常绿阔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山植 被分布的生态因素是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桦木林中出现云杉幼苗后,不断生长,最 终桦木林被云杉林取而代之。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1、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3、菟丝子与大豆 4、根瘤菌与大豆 5、鸟与羽虱
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
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
血雉、画眉等则是典型的 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 的苔鲜和昆虫。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栎林中鸟类在不同层次中的相对密度
种名
林鸽 茶腹 青山雀 长尾山雀 旋木雀 煤山雀 沼泽山雀 大山雀 载菊 乌鸫 红胸句鸟 鹪鹩
林冠层 高于11.6米
333 34 150 122 32 45 15 25 2 2 —— ——
2、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的稳定可能起 什么作用?
4、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 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
种间关系包括
捕食 竞争 寄生 互利共生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捕食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大象和狮子 抢夺水源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多种生物。 1、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物?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植食性鱼、肉食性鱼、微生物等 2、假如池塘中的肉 食性鱼大量减少,池 塘中其他种群的数量 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肉食性鱼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植食性鱼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 有生命的物质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乔木层 5——11.6米
3 34 264 183 75 108 111 74 10 7 —— ——
灌木层 1.3——5米
3 1 196 136 27 78 155 197 33 25 29 20
草本层 1——1.3米
—— —— 24 18 17 20 81 103 14 89 32 140
地面
—— —— 6 9 —— —— 7 2 —— 47 19 20
注:红色数字下划线表示某种鸟最喜好栖息的层次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 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 的密度也有差别。
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
在(空D 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A. 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 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 以上都正确
例: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 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 题
群落特征: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等。
群落的物种组

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 出二者的区别吗?
常绿针叶林
常绿常阔叶绿林阔叶林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 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群落的物种组 成
竞争的结果
水稻和稗子的竞争
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 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 至灭亡。
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寄生的结果:
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互利共生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豆科植物和菌瘤根
互利共生 ❖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与丝兰的关系(A )
A. 共生 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
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
称( A)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广东2004)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 (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 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互利共生
❖ 传粉、传播种子动物与植物的互利共生。
种间关
系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关系类 物种

AB
关系一般特征
实例
互利共 ++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地衣、根瘤 生
寄生
+-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蛔虫和人
竞争 --
捕食
+-
彼此抑制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水稻和稗草
羊与草 狼与羊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竞争还是捕食?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 间愈长,生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从热带到极地生物种数变化?
武夷山
低等植物 840种
高等植物 2888种
动物
5000种
脊椎动物 475种
西伯利亚
低等植物 670种
高等植物 139种
动物
1000种
我国 南方
北方群落的变化?热ຫໍສະໝຸດ 雨林常绿阔叶林苔原
落叶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C. 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C
D. 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广东2002)在一个玻璃容器内, 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管 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 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教量,绘 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四图 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
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D
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
A.C 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 有差异

1.抓住导线将加热丝从加热腔垂直拿 出,小 心不要 将腔内 壁的绝 缘片带 出或划 破。

2.将备用加热丝原样垂直装回。注意 :加热 腔内壁 贴有绝 缘片, 安装时 请保证 绝缘片 紧贴腔 体内壁 。
比较下列各组物种组成 的多少?
平原---山地 草地---林地 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 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
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 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 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比相邻群落
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种间关系
1、如何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捕食
个 体 数
A

B


竞争 A
1 时间
B 2 时间
A

B


共生
3 时间
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
1、垂直结构
鹰、杜鹃、黄鹂等总是成 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 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山雀、莺、啄木鸟等鸟类 总是森林的中层营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