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全】大学古典文献学重点知识精整

【全】大学古典文献学重点知识精整

古典文献学基础第一章:总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第一节:文献与文献学1.文献释义(1)“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之不足征也;殷商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佂之矣。

”(2)《礼记:礼运》篇有类似的文字:“言便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

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

《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可见孔子所谓“文献”,实际是基于“礼”而言。

(3)儒家的“礼”是囊括国家典章制度、历史文化乃至个人伦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庞大概念。

如果细分,则号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

如此广泛的内容,代代相承延续,显然既需要有成文的记录,还要有熟悉相关掌故和具体操作规程的贤才。

故郑玄注《论语·八佾》篇:“献,犹贤也。

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就是以文章、贤才诠释“文献”。

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

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

(3)清刘宝楠《论语正义》:“文谓典策,献谓秉礼之贤士大夫,子贡所谓‘贤者识大,不贤者识小’,皆谓献也。

”由此可见,文献的早期含义,包括历史典籍、档案等文字资料和博学多识、熟悉掌故的贤才两方面。

所谓贤才,主要是着眼于其文化记忆和口传议论,实际相当于活材料。

(4)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最早以“文献”题作书名。

该书自序阐释文献的意义云:“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文献: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

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

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

文献学: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布、发展规律、文献整理方法及文献与文献学发展历史等。

治学的基础、资料的源头、深入研究的门径。

它可以根据学科领域划分为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等。

古文献学是关于古文献阅读、整理、研究和利用的学问。

目录: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 (或篇名)及其叙录。

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文献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目录学:则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的一般规律的专门学问。

版本:是指同一种文献在xx、传抄、刊刻、装订、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

版本学:就是研究各种文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异同,鉴别各种版本的真伪高下的专门学问。

校勘:是指改正文献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尽可能地恢复或接近文献的原来面目。

校勘学:则是研究和总结校勘工作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的专门学问。

典藏学: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历史文献编纂学:研究历史文献的编纂形式和编纂过程、方法的学问。

藏书史研究:各个历史时代藏书的特点、规模,有代表性的藏书家的研究,藏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关系等。

研究目的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较少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同时有能力对这些资料的版本进行鉴别,确定较早的、较全的、较可靠的版本。

而且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整理加工,自己使用的同时,还可供他人使用。

文献学的任务一般任务:文献整理终极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三、文献检索1、定义:文献信息需求者向文献信息存贮系统查检整件文献或零星信息资料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献学》复习纲要

《中国传统文献学》复习纲要

《中国传统文献学》复习纲要绪论文献P2文献:文—文字,记载。

献—贤,贤者所述,真实性口述。

郑、朱把“文献“一词分解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部分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

因此,今天有学者(如李泽厚)把孔子所说“文献”翻译成“文字材料和活材料”。

而马氏所谓“文献”包括三种历史资料:(1)正式印行的典籍;(2)未正式结集印行的官僚名士的零散章奏诗文等;(3)社会名流的谈话记录或采访笔录等。

简言之,就是指正式印行的典籍和未印行的文字资料。

传统文献学传统文献学正是在综合校雠、目录、版本诸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如分类、目录、版本、辨伪、校勘、注释、编纂、辑佚等)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

(PPT)古典文献学的体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书史古典文献学史古籍目录学古籍版本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注释学古籍翻译古籍整理学古籍索引学专科文献学(PPT)第一章金石P21广义地说,作为文献载体,这里的“金”指金属,“石”指石材。

缣帛P26缣就是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缣帛就是现在所说的绸缎。

第二章版本版本是刻版(雕版)印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与写本而使用的名称。

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因此“版本”又称“板本”。

(PPT)版本类型(PPT)一般所谓版本类别,主要是指纸质书籍的形式而言。

纸质版本按其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写本,一为刻本。

(一)写本又称手写本,是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的主要版本形式。

(二)刻本刻本的分类最为复杂,因不同的划分标准而有不同的分类。

(三)珍本与善本善本:指好的版本。

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亦可视为善本。

珍本:指珍稀版本。

凡是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甚少的版本均可视为珍本。

从阅读的角度来看,足本、精本即是善本。

孤本是指现存的唯一版本。

(四)活字本和影印本活字本是指用活字排印的书本。

古典文献学(完美复习打印版)

古典文献学(完美复习打印版)

古典文献学(完美复习打印版)中国古典文献学绪论文献与古典文献学“文献学”一词始见于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 年)。

最早以“文献学”名其书者,为郑鹤春、郑鹤声先生的《中国文献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30 年出版)。

文献,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古典文献学要学习些什么?1. 应熟悉古典文献:古典文献指1911 年之前(白话文兴起前)产生的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即古籍。

2. 应掌握古典文献学学科构成核心内容: 目录、版本、校勘3. 熟悉并利用古典文献,可深入客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知识系统观和文明系统观。

如《致蔡鹤卿太史书》(林纾):“鹤卿先生太史足下”为何称“太史”?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一、甲骨甲骨:龟甲和兽骨。

“甲骨卜辞”、“殷墟卜辞”(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记载多是占卜之事,记事年代从殷商盘庚到纣王末期。

1. 甲骨文献的整理研究情况是怎样的?(1)甲骨文最早的整理、辨认,以刘鹗、孙诒让等人的工作为代表。

刘鹗《铁云藏龟》(1903 出版,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收甲骨文献1051 片,考释正确干支、数目字34 个。

孙诒让《契文举例》(1905 年撰成,1917 年出版,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全书分十类,考释正确的文字有185(2)近代“甲骨四堂”成就最为卓著:“四堂”指四位甲骨文献研究专家,即王国维(号观堂)、罗振玉(号雪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

(3)罗振玉的甲骨文献研究尤为突出:① 罗氏搜集、保存、印行了大批甲骨文献。

② 考释出大量的单字。

③ 率先正确判定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

④ 首创卜辞分类研究的方法。

3. 我们如何查阅、了解甲骨文字?需要使用甲骨文释字方面的工具书:孙海波编:《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 年版。

高明撰:《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 年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讲授提纲[1]本科生用

《中国古典文献学》讲授提纲[1]本科生用
二、重要丛书介绍
《四部丛刊》(初编、续编、(初编)
第二章文献检索基础
第一节文献检索的含义
一、文献检索:从汇集的文献资料中,揭示和选出所需文献的活动。
二、文献检索包括存贮与检索两个方面。
三、文献单元检索与单元文献检索
第二节文献检索系统
一、什么叫文献检索系统?
集: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
二、四部类目解析
1、经部:从其重要性出发,列为经典,所以不一定孔子书方称经,也不一定都是哲学思想著作或经济之学。亦有历史、语言文字、地理书(如《尚书·禹贡》)等。
2、史部:“史”字之义,是记事的意思.。“史”又是古代的官名,周代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右史等职官名,老子曾做过周柱下史。这里的史部则是指史籍。
《中国古典文献学》讲授提纲
薛新力
第一章文献基础
第一节文献与文献学
一、文献
《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郑玄注:“文献”:文章贤才。
朱熹注:“文献”:文,典籍也;献,贤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文,叙事;献,论事。献,主要指“贤”的言论,而非“贤”本身。)
③词集
《全唐五代词》《全宋词》《全金元词》《明词汇刊》《全清词钞》《彊村丛书》
④曲集(《四库》惟录品题论断之词及中原音韵,而曲文则不录焉)《元曲选》《元曲选外编》《脉望馆古今杂剧》(《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元人杂剧钩沉》《六十种曲》《古本戏曲从刊》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王珏版)题目一:纸书的装帧形式古书的装订形式一、古书装订形式的变化1.简策体式:竹、木简的编简;2.卷轴体式:缣帛和纸书的卷子装,以及纸书向册页过渡的旋风装:3.折叠体式:梵夹装和经折装;4.册页体式: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等。

1.简策体式每根竹、木简如同现代书的每页纸一样,是组成一部书的基本单位。

一部书的多根竹、木简,需用纽绳加以编连,即编简成册,亦称“简策”。

编简,在战国至西汉时期最为流行,到东汉、魏、晋时,仍是书籍的主要体式。

2.卷轴体式(1)卷轴装大体盛行于隋、唐时期。

时至今日,除装裱字画长卷,仍沿用卷轴装体式外,书籍的卷轴装则早已成为历史。

(2)卷子装帛书与简书虽然材料不同,形式各异,但在体式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帛书与简策同时并用,确受其影响而模仿简策体式,帛书写好后,也同样从尾端向前卷起,卷成一轴,除了采用卷子装体式外,也可以折叠收藏。

(3)旋风装3. 折叠体式折叠体式可分为梵夹装和经折装两种。

4. 册页体式(1)蝴蝶装简称蝶装。

装订方法是将每一页有字的一面向里对折,然后把折缝粘连在一张大纸(底纸)的中央,最后将大纸过来就成为前后封皮了。

这种装订形式大约始于五代,盛行于宋代,已非常接近现代书籍的装订形式了。

(2)包背装这装订形式约始于南宋,盛行于元代。

装订方法是:将书页无字的一面朝里对折,有字的一面朝外,然后把与折缝相对的边缘粘连在一张厚纸上,最后将厚纸向内折好。

?(3)线装一般认为线装书始于宋代。

通行于明中叶,至清代而大盛。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大部分古籍都是清人印刷装订,或前代印刷,清人重新装订的。

因此,多为线装书。

因而有人甚至以?°线装书?±代指古籍。

它是我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中最进步的一种。

其实,它只是对包背装的改进。

题目二:目录的意义及作用1.提要钩玄,治学涉径目录的“类例既合,学术自明”,便可藉此“即类求书,因书究学”,司得读书治学门径,少走弯路。

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

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1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最为系统的古文字。

主要记载的是殷商时期商王占卜的记录,涉及征伐、狩猎、畜牧、农事等等,距今约3000多年历史。

它是研究殷商社会的宝贵资料,也是最早的用甲骨文记载历史资料的文献资料。

2金文:青铜器上多刻有文字,叫做“铭文”,古人也称青铜器为金,故又称之为“金文”。

青铜器以钟鼎为代表,故又称金文为“钟鼎文”。

铜器铭文价值很高,反应的内容极其丰富,是研究先秦史的第一手资料。

3 简牍简牍是较为正式的书籍。

我国先秦两汉以至魏晋古文献大多是写在简牍上的。

用竹制作的叫“简册”,用木制作的叫“版牍”,合称“简牍”。

4 帛书帛是丝织品的总称,也叫“缣帛”。

帛书就是写在丝织品上的书。

在简牍出现的时代,同时出现了帛书,帛书是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一种主要形式,盛行于春秋战国时代。

5 经书“经”本为织物的纵线、直线。

引申为“常道”,即经久不变的义理、法度或原则。

后来又把含有这种常道、可作为典范的书叫经。

6 易传《易传》产生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伪托孔子作的较早的释《易》著作,有7种10篇,称为《十翼》,即为“经”的羽翼。

它作为现存最早、最系统的注释《周易》的著作,是我们学习、研究《周易》的必读篇目。

7 政书政书是记述历代王朝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书籍。

把这类史书称作“政书”,始于清代修《四库全书》。

A 有把古今制度联系起来讲的,如《通典》《文献通考》等;b有把某一朝制度分类编纂的,如《唐会要》《五代会要》等;c 有把当时制定的文件汇集成册的,如《大明会典》《大清会典》等;d 还有专讲某一部分制度的档案书籍,如《唐律疏议》《大清律例》等。

8 九流十家指的是先秦各派学说,即九流指的是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农、杂,外加“小说家”成“十家”。

9 总集指的是汇录多人的多题材的作品成为一书,创始于晋挚虞的《文章流别集》,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

10 别集同“总集”相对,指汇录一人的诗文等作品成为一书,此类著作集非常多,内容非常广泛。

古典文献学 期末复习资料

古典文献学 期末复习资料

古典文献期末复习资料文献的物质载体:甲骨:龟甲和兽甲的合称。

殷商时代的占卜文字,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n.解释)甲骨文盛行殷商时期,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铁云藏龟》,甲骨文最早出土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

金石:从商到汉,在青铜器上刻铸文字的铜器,叫金文。

礼器,乐器。

钟鼎文。

石鼓文,儒家经典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国家刻石立碑,是东汉末年的“熹平石经”,今有残石。

完整保存至今的有晚唐文宗开成年间的“开成石经”。

竹木:即竹简与木版的合称。

古代把书写的狭长竹片,称作“简”,把木版称为“牍”或“版”。

汗青是竹简的代称,烤干竹子里面的水分的这道工序叫杀青。

韦编三绝:指读书非常用功。

用牛皮编连的称“韦编”。

缣帛:丝织品的总称。

古代丝织品作为文献的载体成为帛书或者素书、缯书、缣书。

缣帛与竹木同时使用。

1973年12月,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大批西汉帛书,有《老子》、《十大经》、《战国纵横家书》,及兵书、医书、历史、哲学、历史等著述,有极为珍贵的学术价值。

文献装订形式:一、简策体式:一部书的多根竹、木简,需用纽绳加以编连,即编简成册,亦称“简策”。

简策本”(册),是我国最早的正式图书版本形式。

编简在战国到西汉时期最为流行,到东汉魏晋时期任然是主要的形式。

《孙膑兵法》竹简出土在山东省临沂银雀山。

二、卷轴体式:卷子装。

When,where出土卷轴?1900在敦煌藏经洞出土六万多字的卷轴三、折叠体式:分为梵夹装和经折装。

1.梵夹装:因古印度的佛教经典,曾长期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为贝叶经。

将贝叶重叠,以木板上下相夹,再以绳捆扎,故称梵夹。

佛教经典,多用此式。

2.经折装:按照一定的尺寸,或者字的行数,将长卷左右反复连续折迭,最后形成长方形的一迭,前后再各粘裱一张质地较厚的纸,作为封面或封底,可将卷子装改变成为互相连续的一册,形同旧时记帐的经折,称为经折本,又称折本。

(了解一下)四、册页体式:册页体式可分为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四种。

文献学复习提纲

文献学复习提纲

文献学复习资料文献(wénxiàn)观念的发展(1)词义结构(jiégòu)分析第一阶段:文,典籍(diǎnjí),指书面材料;献,贤人,或指贤人的口述(kǒushù)材料。

第二阶段:叙事(xùshì)为文,论事为献,同为书面材料第三阶段:近现代以来,文献的概念发生了许多变化。

二: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文献的整序与典藏文献的编纂文献的传播文献本体的实证研究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

(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形制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传播形式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类型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文献的整序和典藏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作为读书治学的门径,强调对相关书目的熟悉与书目方法的掌握。

典藏学: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文献的编纂研究文献的编纂形式和编纂过程、方法的学问。

体裁义例(凡例、体例)过程与方法文献的传播藏书(cáng shū)史研究:各个历史时代藏书的特点(tèdiǎn)、规模,有代表性的藏书家的研究,藏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关系等。

书评学:优秀的书评不仅(bùjǐn)是茫茫书海的引航员,而且本身就是给读书人以享受的文学作品。

文献学的任务(rèn wu)一般(yībān)任务:文献整理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清代著名文献学家戴震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之道,必有渐也。

甲骨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骨或动物骨上的文字。

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期末复习

《中国古典文献》期末复习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笔记一、文献导论(一)概念:狭义:用文字表述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

广义: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二)原义:“文”指文章,“献”为“贤”或“贤才”(三)文献的概念发展:从指“典籍和贤才”(一部分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部分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再到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

二、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一)先:古典文献学的初始阶段,但遭始皇的破坏“焚书坑儒”孔子提出“文献”概念;整理《诗经》《春秋》(二)两汉:成熟时期。

既有以义理为主的经今文学派,又有以考据为主的经古文学派。

向、歆父子著《别录》《七略》,中国古典目录学、校勘学的奠基人大家:司马迁(西汉)——古籍今译(《五帝本纪》中对《五帝德》与《帝系姓》两篇文献所记容真实性的辨析);玄(东汉)——集大成(《毛诗笺》、《三礼注》);王充(东汉)——辨伪(《论衡》);许慎(东汉)——训诂(《说文解字》),开创以小学校读古典文献或经书的方法(三)晋南北朝:北方承汉朝古文字考据之余绪,南方受玄学影响较大,出现义疏文学。

注释整理繁荣,音义之学兴起,四部分类法。

大家:颜之推《颜氏家训》陆德明《经典释文》(四)隋唐:集南北朝之大成,史注成就较高大家:颜师古《五经定本》、孔颖达《五经正义》、司马贞、守节《史记》(注)、知几(五)宋元明:疑辨思潮兴起,以理学为代表的义理之学为主或宋辽金元:宋:史部书的编纂与整理;集部书的编纂与整理;金石考据学;公私目录学大家:樵、洪迈、朱熹、王应麟明:《永乐大典》;佛教典籍的整理,刻书业发展大家:慎、焦竑、胡应麟、方以智(六)清:集前代考据学之大成,形成以小学为中心的一代朴学《四库全书》;语言文字学方面的考释与研究;经传的整理与考辨;历史文献的整理与考证;周诸子文献的整理大家:顾炎武、纪昀、廖平、皮锡瑞、俞樾、诒让、康有为、梁启超、章炳麟(七)近代:开始之际,承考据学传统,古文学一直占优势大家:罗振玉、王国维、元济汉、唐、宋、清是四个重要时期三、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电子等四、古典文献类型(一)总集: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1、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2、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别集不论是作者自编,还是他人编集都要按一定的体例来编。

其体例主要是分类、分体、编年这三种。

3、版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刻版(也称雕版)印书出版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

因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

广义的“版本”又可指一切形式上的书本。

4、善本: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

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都可视为善本。

5、卷轴装:所谓卷轴装,就是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收藏时用轴由尾端向前卷成一束,成为一卷。

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卷子。

6、讹:讹也称误,将文献中原有的文字写错了,是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脱:将文献中原有的文字弄丢了,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衍: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衍一字或数字较常见,也有衍一句或数句的。

倒: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

7、对校: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

8、本校: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称为本校。

9、他校: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称他校。

10、理校:即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

当发现书面材料中的确存在着错误,可是又没足够的资金可供比勘时,就不得不采用推理的方法来加以改正。

古代文献学复习资料

古代文献学复习资料

古代文献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甲骨文合集:1959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综合各家之书,编了一部大型的甲骨文献图书《甲骨文合集》,共13册,由中华书局与1978年至1982年全部出齐。

该书采取比较科学的先后分期后分类的方法,经过去伪存真、校对重出、修复掇合等一系列认真细致的整理工作,选存了文句完整或比较完整,以及文句所有残缺但内容较为少见的甲骨文41856片,为人们研究甲骨文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依据。

2.尺牍:竹,指竹简;木,指木牍。

合称简牍。

根据古代简册制度的一般情况,每一支竹片制成的简叫做简,把若干简编在一起成为策(或册),编简成册的绳子多用帛带和丝带。

木牍是指用来书写的木版或木片,一尺见方的牍叫做“方”。

单片的木牍比单片的竹简宽好几倍,多用于书写公文,律令、函柬等。

从汉代起,木牍的标准长度为一尺,这就是后来书信被成为“尺牍”的原因。

3.汲冢竹书:在古典文献学史上,时常有简牍出土的记载。

古代最著名的一次是晋太康二年(281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发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

史称“汲冢竹书”。

4.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来说,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5.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朝文:由清严可均编辑,共746卷,是通代不加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总集,共搜集先秦至隋作者3497人,分代编次为15卷,网罗了先秦至唐以前所有现有的文章,为人们阅读先秦至隋的单篇文章提供了最全面的文献基础,中华书局1958年出版。

6.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7.类书: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

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皇览》。

著名的类书有唐《北堂书钞》《艺文类聚》,明《永乐大典》,清《古今图书集成》。

8.政书:是专门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工具书。

古文献学专业复习提要

古文献学专业复习提要

古文献学专业复习提要古文献学专业复习提要 0一文字学 (1)二音韵学 (2)三训诂学 (3)四目录学 (4)五版本学 (5)六校勘学 (8)七古文献学史 (9)八要籍解题及其他 (13)北大古文献专业考研盲言 (15)一文字学1 六书说和三书说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表意形声假借不能纳入三书说的问题1)记号字如:五六七八2)半记号字如:丛义3)合音字如:甭4)变体表音字如:乒乓刁5)两声字如:牾耻6)其他如:歹2 汉字的发展史1)商代文字甲骨文金文2)西周春秋文字甲骨文金文侯马盟书(沁阳玉简)籀书3)六国文字金文玺印货币陶文简帛(古文)4)秦系文字(春秋—秦)金文石刻(石鼓文,诅楚文)印章封泥漆器简帛小篆5)战国晚期—秦正体小篆俗体古隶(秦隶)6)西汉正体隶书(古隶,汉隶/八分武昭帝)俗体古隶 章草(宣元帝)7)东汉正体汉隶俗体章草东汉中期新隶体东汉晚期早期行书8)魏晋正体汉隶流行体新隶体(早期行书、章草)其它(楷书汉魏之际)(今草、今行魏晋之际)9)南北朝正体楷书俗体今行、今草3 右文说一些表示同出一源的的亲属词(即同源词)的形声字,都使用同一个声旁。

这种声旁,不管是否为有义的声旁,都是研究这组形声字意义和语言的重要线索。

由于声旁多数位于字的右边,研究这种文字现象的学说称为右文说。

早在晋代杨泉《物理论》中已有这种说法,宋人沈括《梦溪笔谈》引宋人王子韶(字圣美)正式提出了右文说,后世清王念孙,近人沈兼士,杨树达都有研究。

4 一些概念本字/假借字母字/分化字同形字通用字古今字异体字同义换读汉字的结构形体的产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以及同语音语义的关系。

参考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二音韵学1 声调的演变:1)上古阴阳入三声分短长2)中古平上去入四声阴阳长调变平声,短调变上声;入长调变去声,短调为入声3)近古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平分阴阳:浊声母阳平,清声母阴平(参考:全浊声母与仄声拼读作全清,与平声拼读作次清)浊上变去:全浊上变去入派三声:全浊入阳平,次浊变去, 全清变上4)现代入全清变上派四声附从现代汉语判断古入声字七条1/ b d g j zh z六不送气声母阳平字,绝大多数来自古入声,例如别敌革急竹择2/ ue韵母字绝大多数来自古入声,只有嗟瘸靴例外3/ zhuo chuo shuo ruo大多数来自古入声,例如:桌绰说若4/ de te ne le ,ze ce se大多数来自古入声,例如:得特讷勒责侧瑟5/ bie pie mie, die tie nie lie大多数来自古入声,例如:憋撇灭蝶铁捏列6/ fa, za ca sa 大多数来自古入声,例如:发扎擦撒7/开韵尾文白两读,而意义上没区别的,例如:角脚麦脉剥薄落六没剥薄没割黑屋服福伏熟粥缩哭幅斛仆叔淑菽麴秃扑辐掬蓿塾孰俗督赎捉出实失漆膝匹七悉戌蟋拂屈弗发歇突忽勃揭曰曷活钵脱豁泼撮八黠滑猾察杀辖瞎刷刮2 声母的演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知彻澄娘端透定泥照穿床审禅精清从心邪见溪群疑影晓匣喻来日1)上古32字母系统帮滂并明(非敷奉微)不分;端透定泥(知彻澄娘)不分;照穿床审分二三; 喻三在匣2)切韵35(36)字母系统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分(或泥娘不分)3)宋人36字母系统帮滂并明(非敷奉微)分;照穿床审分二三和;泥娘分(不变); 喻三四合4)元人20字母系统并奉澄定床禅从邪群匣全浊入清全浊声母与仄声拼读作全清,与平声拼读作次清; 知彻(照穿) 合; 泥娘合;影喻疑合; 非敷合5)现代汉语22声母系统微与影喻疑合; 从精清心|见溪晓增出激栖息(jqx)3 韵母的演变:注意分清概念,韵类,(韵母,韵/韵目),韵部1)上古30韵部2)切韵206韵(160韵)61韵部孙愐唐韵陈彭年广韵3)丁度集韵礼部韵略108韵平水人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07韵;金人王文郁《平水新刊韵略》张天锡《草书韵会》宋末阴时夫《韵府群玉》106韵4)词韵清人戈载《词林正韵》19韵部5)元曲韵周德清《中原音韵》19 韵部6)近现代北方曲艺十三辙13 韵部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包括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三个部分。

《中国古典文献》期末复习

《中国古典文献》期末复习

《中国古典文献》期末复习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笔记一、文献导论(一)概念:狭义:用文字表述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

广义: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二)原义:“文”指文章,“献”为“贤”或“贤才”(三)文献的概念发展:从指“典籍和贤才”(一部分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部分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再到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

二、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一)先秦:古典文献学的初始阶段,但遭秦始皇的破坏“焚书坑儒”孔子提出“文献”概念;整理《诗经》《春秋》(二)两汉:成熟时期。

既有以义理为主的经今文学派,又有以考据为主的经古文学派。

刘向、刘歆父子著《别录》《七略》,中国古典目录学、校勘学的奠基人大家:司马迁(西汉)——古籍今译(《五帝本纪》中对《五帝德》与《帝系姓》两篇文献所记内容真实性的辨析);郑玄(东汉)——集大成(《毛诗笺》、《三礼注》);王充(东汉)——辨伪(《论衡》);许慎(东汉)——训诂(《说文解字》),开创以小学校读古典文献或经书的方法(三)魏晋南北朝:北方承汉朝古文字考据之余绪,南方受玄学影响较大,出现义疏文学。

注释整理繁荣,音义之学兴起,四部分类法。

大家:颜之推《颜氏家训》陆德明《经典释文》(四)隋唐:集南北朝之大成,史注成就较高大家:颜师古《五经定本》、孔颖达《五经正义》、司马贞、张守节《史记》(注)、刘知几(五)宋元明:疑辨思潮兴起,以理学为代表的义理之学为主或宋辽金元:宋:史部书的编纂与整理;集部书的编纂与整理;金石考据学;公私目录学大家:郑樵、洪迈、朱熹、王应麟明:《永乐大典》;佛教典籍的整理,刻书业发展大家:杨慎、焦竑、胡应麟、方以智(六)清:集前代考据学之大成,形成以小学为中心的一代朴学《四库全书》;语言文字学方面的考释与研究;经传的整理与考辨;历史文献的整理与考证;周秦诸子文献的整理大家:顾炎武、纪昀、廖平、皮锡瑞、俞樾、孙诒让、康有为、梁启超、章炳麟(七)近代:开始之际,承考据学传统,古文学一直占优势大家:罗振玉、王国维、张元济汉、唐、宋、清是四个重要时期三、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张、电子等四、古典文献类型(一)总集: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

古典文献学_复习资料

古典文献学_复习资料

古典⽂献学_复习资料1 .⽂献”定义⽂指⽂章;献指贤(贤才),谓博学多闻、娴熟掌故之⼈,约相当于今⽇之谓“活字典”。

(⽂章、典策)⽂献”由“典籍与贤才”到专指“典籍” 。

(贤才、秉礼之贤⼤夫)现代定义:“⽂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价值或与某学科相关的图书⽂物资料。

今为记录知识的各种载体的统称,即以⽂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段记录⼈类知识的各种载体(如⽵帛、纸张、胶⽚、磁带、磁盘、光盘等)。

”2 “古典⽂献学”定义古典⽂献学:研究我国古典⽂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法及其利⽤的⼀门学科。

⽂献学是以⽂献和⽂献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的⽬的是为了更好的利⽤和保存⽂献资料。

版本、⽬录、校雠(校勘)等为传统⽂献学的主要部分。

3 “古典⽂献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趋向其研究对象包括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

1980s以来,古典⽂献学出现⼀些新的趋向,分⽀⽂献学和专科⽂献学受到重视,如⽂学⽂献学、⽂学批评⽂献学、⽂献⽬录学等。

古典⽂献学的研究对象:古典⽂献。

古典⽂献,⼀般指“五四”运动以前⽤雕版、活字和⼿抄的古籍⽂献,同时包括⽂书、卷册、碑铭、拓本等。

凡是近代铅印出版物以外的⽂字材料,均属古典⽂献的范畴以内。

4 古典⽂献学的知识范围古典⽂献学的主要范围:⽬录、版本与校勘古典⽂献学的其他内容:辨伪、辑佚、标点、注译、检索等5 古典⽂献学的意义⼤⽽⾔之,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化;对国家历史政治⽂化之重⼤意义。

⼩⽽⾔之,对个⼈了解历史⽂化,从事学术研究,⽂献学均为基础必备之知识。

6 中国古典⽂献学发展概况(1)先秦两汉古典⽂献学的主要成就①孔⼦及其弟⼦(⼦夏等)⽂献整理之功②秦及楚汉之交对⽂献的破坏③西汉对⽂献的恢复与整理(刘向、刘歆⽗⼦等)④司马迁特殊的⽂献整理贡献⑤后汉郑⽞等⼤儒的⽂献整理⑥熹平(173-178)⽯经:最早之官定儒家经本(2)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古典⽂献学的主要成果①魏晋南北朝⽂献破坏与整理(破坏:西晋灭亡;萧梁灭亡。

古典文献学复习要点

古典文献学复习要点

1《辞海》: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

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

亦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2古典文献是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书写的文献。

3《辞源》: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多闻熟悉掌故的人。

4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5“中国文献学的开山之作郑鹤声、郑鹤春兄弟。

两人1928年合著的《中国文献学概要》一书6文献学是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问,也就是广义的校雠学,即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所开创,又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是古典文献。

7目录、版本与校勘:文献学三大传统主干知识8目录学最大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

9目录即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

10版本,指同一种文献在编辑、传抄、刊刻、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

版本学即研究各种文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异同,鉴别其真伪高下的专门学问。

11伪书:是指某种文献现存的署名作者及其所属时代并非真实的,存在着作假情况。

12辑佚:把佚文献从诸书中逐一辑出,重新搜集整理,就叫做辑佚。

13清代学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是其门而入。

”“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14学习版本学的重要性:首先有助于读书,它使我们知道读书要重视版本,应选择善本,读书不注重版本会影响我们对原著的正确理解。

其次有助于引书和校书。

我们在写作和研究中经常要引用文献,而引用文献必须注意版本,这里既有文献学的专门训练,又有学术规范的一般要求。

至于用各种版本来校书,对于版本学的讲究,更无需多言。

古典文献学复习提纲

古典文献学复习提纲

古典文献学复习提纲一、古典文献学的定义,研究的范围;学习古典文献学的意义和方法。

二、儒家的五经、九经、十三经。

孔颖达等《五经正义》包括《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左传》的正义。

唐人的“九经正义”或“九经疏”包括《五经正义》以及《周礼》、《仪礼》、《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的疏。

三、汉代儒学有今文学、古文学的分别。

今文学对经书的详解称为章句。

传世的《楚辞章句》、《孟子章句》实古文学说解风格,只是借用了章句之名。

魏晋后又有“集解”。

“集解”有两种,一是集各家之说,或又下以己意,如何晏等的《论语集解》;一是集经文、传文而为之解,如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

四、“三史”或说“前三史”,在初唐及初唐以前指《史记》、《汉书》、《东观汉记》,此后至今指《史记》、《汉书》、《后汉书》(范晔)。

《东观汉记》班固、刘珍、蔡邕等撰,记东汉一代历史,宋元时亡佚,清代以来有辑本。

今所传《后汉书》是合范晔《后汉书》及班彪《续汉书》的“志”部分而成。

五、纪传体史书。

编年体史书。

纪事本末,如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等。

起居注。

年谱。

学案。

“三通”、“十通”;唐杜佑的《通典》、宋郑樵的《通志》、元马端临的《文献统考》,统称为“三通”。

六、诸子书分周秦诸子或先秦诸子和后世子书。

周秦诸子指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的诸子百家,战国诸子中的著作有的至秦汉间才成书。

《汉书·艺文志》诸子类载诸子十家,即儒家,如《曾子》、《荀卿子》;道家,如《老子》、《文子》;阴阳家,如《邹子》、《邹子终始》;法家,如《李子》、《商君》;名家,如《邓析》、《尹文子》;墨家,如《胡非子》、《墨子》;从(纵)横家,如《苏子》、《张子》;杂家,如《尸子》、《吕氏春秋》;农家,如《神农》、《野老》;小说家,如《伊尹说》、《青史子》。

《艺文志》中的兵书、数术、方技类著作如《孙子兵法》、《海中星占验》、《黄帝内经》等,后世也列为子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文献学复习提纲
一、古典文献学的定义,研究的范围;学习古典文献学的意义和方法。

二、儒家的五经、九经、十三经。

孔颖达等《五经正义》包括《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左传》的正义。

唐人的“九经正义”或“九经疏”包括《五经正义》以及《周礼》、《仪礼》、《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的疏。

三、汉代儒学有今文学、古文学的分别。

今文学对经书的详解称为章句。

传世的《楚辞章句》、《孟子章句》实古文学说解风格,只是借用了章句之名。

魏晋后又有“集解”。

“集解”有两种,一是集各家之说,或又下以己意,如何晏等的《论语集解》;一是集经文、传文而为之解,如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

四、“三史”或说“前三史”,在初唐及初唐以前指《史记》、《汉书》、《东观汉记》,此后至今指《史记》、《汉书》、《后汉书》(范晔)。

《东观汉记》班固、刘珍、蔡邕等撰,记东汉一代历史,宋元时亡佚,清代以来有辑本。

今所传《后汉书》是合范晔《后汉书》及班彪《续汉书》的“志”部分而成。

五、纪传体史书。

编年体史书。

纪事本末,如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等。

起居注。

年谱。

学案。

“三通”、“十通”;唐杜佑的《通典》、宋郑樵的《通志》、元马端临的《文献统考》,统称为“三通”。

六、诸子书分周秦诸子或先秦诸子和后世子书。

周秦诸子指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的诸子百家,战国诸子中的著作有的至秦汉间才成书。

《汉书·艺文志》诸子类载诸子十家,即儒家,如《曾子》、《荀卿子》;道家,如《老子》、《文子》;阴阳家,如《邹子》、《邹子终始》;法家,如《李子》、《商君》;名家,如《邓析》、《尹文子》;墨家,如《胡非子》、《墨子》;从(纵)横家,如《苏子》、《张子》;杂家,如《尸子》、《吕氏春秋》;农家,如《神农》、《野老》;小说家,如《伊尹说》、《青史子》。

《艺文志》中的兵书、数术、方技类著作如《孙子兵法》、《海中星占验》、《黄帝内经》等,后世也列为子书。

七、别集、总集。

《隋书·经籍志》以后,集部书一般包括楚辞、各种别集、总集、诗文评,宋以后还有词曲一类。

八、类书、政书的定义;类书、政书的作用。

传世的唐至北宋著名类书,如唐虞世南《北堂书鈔》,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唐白居易、宋孔
传《白孔六贴》,宋李昉等《太平御览》,王钦若等《册府元龟》。

著名政书如唐刘秩《政典》(已佚),杜佑《通典》,北宋王溥《唐会要》(即《新编唐会要》)、《五代会要》,南宋徐天麟《西汉会要》、《东汉会要》,清徐松《宋会要辑稿》。

九、刘向《别录》、刘歆《七略》。

《别录》是刘向整理各书后上奏朝廷的说明与评论,略如后世的解题或提要,其书已佚,只存《筦子》录、《晏子》录等七篇。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

在四部分类法中,经部主要著录儒家经典,对儒家经典的注释、论说的著作,以及小学类著作;《隋书·经籍志》经部小学类著作包括字书、韵书、俗语、鲜卑语、书法、石经,《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小学类著作包括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

一○、校勘的内容,宏观的,微观的;校勘四法:对校法,即持工作本与别本对勘,刘向等人校书谓之雠;本校法,即用所校之本书前后互证;他校法,即将所校之书的材料来源、后人对所校书的引用等,作为校勘材料,而不局限于所校本书;理校法,即根据行文义理、所表达的思想,从事实、逻辑等方面判断是非,有的书也称之为综合考证法。

一一、典籍辨伪的主要方法,即应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以考辨某一书的真伪。

一二、辑佚是整理和研究典籍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是:要辑佚某书,先查考前人是否辑过;广泛搜集佚文,力求资料全备;校勘资料,去伪存真;编次佚文,并注明佚文出处。

一三、新发现的古文献:上个世纪以来,新发现的古文献主要有甲骨文及一些金文、敦煌文献、出土简帛。

出土简帛例:马王堆汉墓帛书,银雀山汉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包山楚简,郭店楚简,张家山汉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

简帛的意义:一是有助于证史,二是有助于认识传世文献。

有助于认识传世文献,详《中国古文献学》第186-197页。

一四、文献阅读理解举例:
鄭玄字康成北海髙密人也八世祖崇哀帝時尚書僕射玄少為鄉嗇夫得休歸常詣學官不樂為吏父數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學受業師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統歴九章筭術又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以山東無足問者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融門徒四百餘人升堂進者五十餘生
融素驕貴玄在門下三年不得見乃使髙業弟子傳受於玄玄日夜尋誦未嘗怠倦會融集諸生考論圖緯聞玄善筭乃召見於樓上玄因從質諸疑義問畢辭歸融喟然謂門人曰鄭生今去吾道東矣玄自游學十餘年乃歸鄉里家貧客耕東莱學徒相隨已數百千人及黨事起乃與同郡孫嵩等四十餘人俱被禁錮遂隱修經業杜門不出時任城何休好公羊學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榖梁廢疾玄乃發墨守鍼膏肓起廢疾休見而歎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興之後范升陳元李育賈逵之徒争論古今學後馬融荅北地太守劉瓌及玄荅何休義據通深由是古學遂明靈帝末黨禁解大將軍何進聞而辟之州郡以進權戚不敢違意遂迫脅玄不得已而詣之進為設几杖禮待甚優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見一宿逃去時年六十弟子河内趙商等自逺方至者數千後將軍袁隗表為侍中以父喪不行國相孔融深敬於玄屣履造門告髙密縣為玄特立一鄉曰昔齊置士鄉越有君子軍皆異賢之意也鄭君好學實懐明徳昔太史公廷尉吳公謁者僕射鄧公皆漢之名臣又南山四皓有園公夏黄公潛光隱耀世加其髙皆悉稱公然則公者仁徳之正號不必三事大夫也今鄭君鄉宜曰鄭公鄉昔東海于公僅有一節猶或戒鄉人侈其門閭矧乃鄭公之徳而無駟牡之路可廣開門衢令容髙車號為通徳門董卓遷都長安公卿舉玄為趙相道斷不至會黄巾寇青部乃避地徐州徐州牧陶謙接以師友之禮建安元年自徐州還髙密道遇黄巾賊數萬人見玄皆拜相約不敢入縣境(中略)時大將軍袁紹總兵冀州遣使要玄大會賓客玄最後至乃延升上坐身長八尺飲酒一斛秀眉明目容儀温偉紹客多豪俊並有才說見玄儒者未以通人許之競設異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辯對咸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時汝南應劭亦歸於紹因自贊曰故太山太守應中逺北面稱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門考以四科回賜之徒不稱官閥劭有慙色紹乃舉玄茂才表為左中郎將皆不就公車徴為大司農給安車一乘所過長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還家五年春夢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嵗在辰来年嵗在巳既寤以讖合之知命當終有頃寢疾時袁紹與曹操相拒於官渡令其子譚遣使逼玄隨軍不得已載病到元城縣疾篤不進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遺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嘗受業者縗絰赴會千餘人門生相與撰玄答諸弟子問五經依論語作鄭志八篇凡玄所注周易尚書毛詩儀禮禮記論語孝經尚書大傳中候乾象歴又著天文七政論魯禮禘祫義六蓺論毛詩譜駮許慎五經異義荅臨孝存周禮難凡百餘萬言(《后汉书·郑玄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