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工业_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_论创意产业的本质界定_葛红兵

合集下载

创意产业的本质:文化与技术、经济融合

创意产业的本质:文化与技术、经济融合

创意产业的本质:文化与技术、经济融合杨永忠等我们发现,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其他产业集聚区在形成路径、演化机理上具有显著的不同。

从形成路径而言,第一,创意产业集聚区不同于文化产业集聚区。

文化产业集聚区在形成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文化溢出,而创意产业集聚区除了文化溢出外,还呈现显著的经济溢出。

此外,正如艺术与商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所揭示,技术对文化的影响正日益彰显,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技术溢出也日趋突出。

因此,如果说,文化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主要是一种静态的文化景观,那么创意产业集聚区则呈现出富有文化底蕴、充满经济活力、展现现代技术的具有新奇特征的动态景观。

对一种静态的文化景观,消费者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但对一种动态的创意景观,则让人们始终充满好奇与兴趣。

这正是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不同于文化产业、又超越文化产业的富有魅力所在。

第二,创意产业集聚区不同于传统制造业集聚区。

传统制造业集聚区主要表现为经济溢出、技术溢出,而创意产业集聚区除了经济溢出、技术溢出外,还有很重要的文化溢出。

消费者可能很少会去参观制造业集聚区,但却会充满兴趣地一次次流连于创意产业集聚区,甚至参与合作创造,其行为不仅仅是经济偏好、技术偏好,更是一种文化偏好。

消费者在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的不仅是经济效用、技术效用,还获得了文化效用,即消费者通过参观、参与,也获得了对自身潜在的文化身份的一种追求和认同。

因此,创意产业集聚区对社会和国民的发展,均具有制造业集聚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独特特征,并在国家和地区的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与制造业集聚交相辉映的价值。

第三,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文化与经济、技术的有机融合。

文化与经济经历了从分离到融合的发展过程,目前正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的引擎,并从产品、企业、产业及区域层面推动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李海舰、王松,2010)。

而创意产业集聚区正是产品、企业、产业以及区域层面实现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技术与文化的关系也经历了从排斥到吸收的发展过程,目前正成为催生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3D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等正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文化产业振兴_新媒介热升温与马克思主义文论_省略_进程_2009年文艺理论批评的(1)

文化产业振兴_新媒介热升温与马克思主义文论_省略_进程_2009年文艺理论批评的(1)

文化产业振兴、新媒介热升温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进程)))2009年文艺理论批评的三个热点问题葛红兵 许峰葛红兵:文学博士,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上海市青联委员等。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研究,出版有学术专著5身体政治)))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一种解读6、5障碍与认同)))中国当代文化问题6、5五四文学审美精神与现代中国文学6、5文学史学6、5文学史形态学6等六种,并有随笔、小说等多种,译著一种,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

摘 要: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60年发展历程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前30年文论和后30年文论,同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这个进程中,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可能意味着文艺学界文化研究转向之争最终落幕,文化研究正式加盟文艺理论批评并向创造性研究方向转型,进而成为文艺理论批评未来发展的/学科生长点0,当下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契机是/新媒体0的诞生和飞跃式发展,以/视觉0为媒介的/新媒体0研究正越来越激发文艺理论批评自我更生的激情,孕育着文艺理论批评界新的/内部革命0。

关键词:文化产业振兴;新媒介文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进程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年份;在文艺理论批评领域,2009年同样意义非凡。

在这一年中,新媒介文化升温、文化产业振兴国策的提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不断发展等等命题和现象都值得我们仔细分析。

新媒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乃是文化产业振兴的重点和突破口;而新媒介文化升温、文化产业振兴,促使中国文艺理论批评更加积极地面对当下问题,在文化已成为重要产业的新时代中充实、发展自我,与时俱进,这些都在文艺理论批评异彩纷呈、/众声喧哗0的2009年中格外引人瞩目,而2009年也比往年更值得大书一笔。

一、/前30年0与/后30年0: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进程回眸与西方文论/回到马克思0的绝响呼应,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激发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问题的更进一步关注。

从“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

从“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

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更多地是站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商品生产为特征的,艺术和文化作品受到适应于任何其他商品的同样原则的支配。因此,文化生产资料的集中导致“文化工业”的产生,交换价值和利润动机具有决定性的因素。重要的是,“文化工业”的生产中所包含的操纵,虽然主要目的是在于获利的可消费性而非意识形态的效果,在特殊情况下,却能够很容易地和预谋的政治操纵结合起来。因此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从文化工业逐渐形成一个“完美地适合于法西斯主义”的貌似无私的权威这个方面强调广播在过渡到法西斯主义中的作用。广播终于成为“领袖”(Fuhrer)的普遍喉舌。而电视追求的伪现实主义,充满定型人物和固定模式,具有一种经久不变的意识形态意义的深层结构,它把观众的视觉认同与观众内心的保护需求联系在一切。
沿着本雅明的思路,欧洲大陆的法国传播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把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关注点从“文化工业”(cultural industry)转变为“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个转折,是因为西方国家的传媒机构的非一元所有制形成公共权力和社会权力相互竞争的常态,围绕着这个现实,行政权力对资本权力产生调节功能。正如彼得?戈尔丁和格雷厄姆?莫多克所说:“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控制文化的生产和分配的权力,其分布的变化是如何限制或解放公共领域的。这就指向了两个关键议题。第一,传播机构的不同所有制形式对控制传播活动产生的不同的后果。第二,国家管理和传播机构之间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9]而从法国当时的背景来说,“各种文化民主化的政府政策和公共服务、公共垄断的思想都不得不面对着日益国际化的市场及其商业逻辑。这涉及到进入工业多样性的复杂境地,以便试图理解通过资本来实现文化活动的价值的增长过程。”[10]因为正是文化活动的参与者的数量增长在引导参与活动的转变,信息传播技术本身成为参与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变量,由此萌芽的有关信息传播技术的生产性质和社会功能的探讨构成学术思想创新的时代注脚。

2019学年安徽省高二上期中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安徽省高二上期中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安徽省高二上期中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创意写作:文学的创意本质及其产业化问题葛红兵所谓“创意写作”就是以文字表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创意活动。

创意写作要培养的作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指向纯文学写作的专业作家,还包括以文字创作为生的创意产业基础从业人员,策划师、创意师、文案师、歌曲词作者等。

创意最初从写作者的意识转化为笔端的文字,这个过程是“一度创意”。

一度创意是原生态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法产业化的〔例如很多没有市场的纯文学作品〕,一部分是直接以文字的形式直接产业化的,另外一部分也无法以其原初的面目进入市场〔如舞台剧本等〕,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转化,这种转化,并不是对大众趣味的简单迎合或者样态的简单变化,而是一个再创意过程,我们称它为二度创意。

针对传统写作学“写作”第一性的观点,创意写作提出“创意”第一性观点。

同时,针对传统写作学中将写作局限于文学艺术内部的观点,创意写作主张将写作从艺术领域拓展出去,将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纳入其中,这样,创意写作学就将对“创意”的研究拓展到了创作论之外,引申向产业态创意了。

田川流《创意时代的文学创意》一文认为“文学创意即运用创意思维,以多元和系统的方式从事文学活动与创作,实现对于文学意蕴及其作用的强化,增进其文学价值与经济价值”。

文学的本质是创意。

文学正是因为其创意本质,才具有产业化可能。

在文学创作及其产业化过程中的流动与转化,其实并不是完全由作者、生产者决定的,它也是读者和消费者参与的结果。

中国北魏乐府民歌《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形象,就是一个跨媒介转化的成功案例。

一个篇幅不长的文本,在不同的时代通过不同的媒介进行了反复的演绎,无论是豫剧《花木兰》,还是1939年版的黑白电影《木兰参军》,或是1998年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每次都能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感受,尤其是中国的花木兰转化成世界荧幕上活灵活现的、用美国文化进行重新阐释的动画片,该片充盈着中国元素,但内核却是“美国梦”。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与关系梳理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与关系梳理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与关系梳理周杰清华大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近年来,“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频繁出现在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要规划文件或工作报告之中。

如国务院新近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北京市出台的《“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上海市制定的《创意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

但是,理论界和决策层对于三个概念的内涵以及相互关系莫衷一是。

这在客观上制约了文化产业实践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化。

对此,笔者认为梳理三者的概念渊源,澄清三者的相互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TheodorAdorno) 和霍克海(cultural 默(Max Horkheimer)在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中建构的“文化工业”industry)这一概念,其激烈批判了工业化的文化产品生产模式破坏了文化的“个性的、一次性的、独一无二的存在”的本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语境的变化以及认识程度的加深,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这一概念慢慢变为中性,在世界范围内被称为“大众文化”、“通俗文化”、“媒体文化”、“内容产业”、“版权产业”、“娱乐文化业”、“创意产业”等。

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我国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最早出现于2001 年全国政协与文化部所组成的文化产业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报告中,其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2004 年4 月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又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内涵和范围。

该文件指出,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二、创意产业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是1998年作为一项国家产业政策理念诞生于英国。

由文化产业迈向文化创意产业

由文化产业迈向文化创意产业

中国艺术报/2007年/10月/16日/第016版由文化产业迈向文化创意产业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刘瑾以推崇创新精神、文化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文化创意产业”,无疑已成为近年来在中国颇受关注的文化关键词。

在信息化时代,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运会与这个国家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的创意能力紧密相联。

在我国,尽管起步晚,在GDP中所占比例还不高,文化创意产业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

在当下后工业现代社会里,经过前期工业社会的大量基础性物质生产、社会财富的丰富积累后,面对社会内部各阶层的流动变化及社会经济的转型需求,世界各国各民族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可持续深入发展的驱动力,以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提升各自的综合国力。

于是各国不约而同地把寻求发展的目光回落到本国家、本民族的文化资源利用、振兴、外销上,纷纷热衷于开掘本族文化在经济意义层面上的价值。

在利用文化作为资本发展经济的道路上,各国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济的优点达成了共识:首先,文化产业比工业产业环保,不需消耗大量煤、石油等自然资源,也不会产出污染物,符合人类对环境提出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观念;其次,可以提供新的工作岗位,缓解因为科技不断发展等因素而造成失业增多的社会矛盾,为工业社会的失业顽疾寻找新的解决之道;最后,新的发展道路带来新的机遇与成长,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提供突破点。

在认识到发展文化经济的这些好处后,各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大力发展这个新的经济领域。

这些年来,我国文化经济经历了从“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之路,北京是我国最早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城市。

1996年,受首都研究界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观点的影响,当年12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发布的《关于加快北京市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城市发展方向,并很快引发其它城市(上海、深圳等)对文化产业的探讨和尝试。

200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概念和任务,随后,又将“发展文化产业”正式列入党的十六大报告。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然而,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辨析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和混淆。

本文旨在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进行辨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是与文化创意产业密切相关的概念。

然而,两者并不完全相同。

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通过创造、传播和交流知识、信息、审美价值和思想观念的方式产生经济价值的产业。

创意产业则是指以创意活动和创意产品为核心,通过创新、创造和创意表达的方式产生经济价值的产业。

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组成部分。

文化创意产业更加强调创造性和创新性,涵盖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全面发展。

因此,可以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以文化和创意活动为核心,通过创新、创造和传播文化产品和服务,以获得经济价值的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创新性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创新和创造。

它不仅包括对现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改进或重组,还涉及到全新的创意和创新的产生。

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也是其与其他产业的重要区别之一。

2. 多元性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内容,包括艺术、设计、媒体、电影、音乐、时尚等。

它不仅涵盖了传统领域,还在不断扩展和延伸。

多元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反映了其与其他产业的交叉融合性。

3. 文化驱动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元素。

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基础,通过创造和传播文化价值,为社会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需求的满足。

文化驱动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灵魂。

4. 创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既强调创意价值,又注重经济价值。

创意价值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与其他产业的重要差异。

经济价值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目标,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文化产业” 与“创意产业”探析

“文化产业” 与“创意产业”探析

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倡导与扶持的新兴产业,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全国文化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

2006年to月8日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但最近一个时期,“创意产业”的概念在各类媒体上频繁出现,而且成为2006年上半年出现频率最高的10个词汇之一。

那么,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内涵与外延有何不同?许多人都很关心这个问题。

笔者试图根据本人所掌握的情况,做一些简要的分析与比较,为各级领导提供参考,同时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 1) 文化产业产生的时代背景。

据说,20世纪40年代,在文化产品的工业化生产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第一次提出了“文化工业”的理论。

这个学派主要是从艺术和哲学价值的角度,对“文化工业”予以批判。

但是也有人考证,“文化产业”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人瓦尔特·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

“文化产业”的说法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从东亚传入中国。

(2)关于什么是文化产业,学术界的说法很多。

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大家习惯于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2003年9月,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3)关于文化产业的范围。

2003年9月,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九大行业门类纳入文化产业的管理范围。

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的相互关系分析

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的相互关系分析

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的相互关系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逐渐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文化产业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而创意经济则是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和动力体系。

本文将分析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的相互关系,探讨双方如何相互促进和发展。

一、文化产业的价值与影响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通过创造、传播和消费文化产品而形成的一系列产业群体。

其价值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创造性产业,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文化产品的独特性和稀缺性使其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其次,文化产业能够推动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发展和繁荣。

通过创作和传播文化产品,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激发人们的文化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同时,文化产业还能为当地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吸引人才和投资,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最后,文化产业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化产品的传播和消费可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形成积极的社会文化氛围。

而在国家层面,文化产业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形象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二、创意经济的支撑与推动创意经济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产业和创新产业为主要表现形式,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

它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首先,创意经济通过创新和创造性思维,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传统文化产业基础上,创意经济通过跨界合作、融合创新等方式,打破了传统行业的边界和束缚,创造出了更具创意和独特性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跨界融合不仅促进了文化产品的革新和升级,还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其次,创意经济在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化,文化产业必须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和消费模式。

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

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

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它们不仅提供了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而且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定义、发展情况、创新和挑战以及其未来的前景。

一、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定义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定义。

文化产业是指通过文化艺术创造出来的产品和服务,例如艺术品、文化遗产、媒体、出版等。

创意产业是指通过知识产权创造出来的产品和服务,例如设计、新媒体、广告、游戏等。

虽然两者有所重叠,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文化产业强调文化因素,而创意产业则强调创造性和经济价值。

二、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创造了超过2亿就业机会。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都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文化和创意产业总产值超过了8万亿元,增长率也达到了7.8%。

文化和创意产业中最受欢迎的领域包括电影、音乐、游戏、动漫、出版和广告。

三、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创新和挑战虽然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需要不断创新。

新技术和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VR和AR等新技术为游戏和电影等领域带来了更加立体化和现实感的体验。

同时,数字化手段也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例如数字出版和在线媒体等。

其次,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面临着国际化和品牌化的挑战。

随着文化和创意产品和服务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国际化和品牌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需要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品位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加强创新和经营管理。

最后,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也需要不断提升专业人才的水平。

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一、创意产业的定义和概述创意产业是指通过人类创造力创造、传播和销售有形或无形产品或服务的产业。

它涵盖了从宣传、广告、设计、艺术、媒体、娱乐、文化等方面的产业,其中包括制造、出版、数字内容、广播电视、电影和音乐等行业。

创意产业是一个新的产业体系,它在国际国内经济运行当中举足轻重。

创意产业的关注点是创意成果本身,包括艺术品、创意产品、音乐、书籍等,以及将其传播、使用和销售的各种渠道和演示。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概述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为主要体现形式,以知识产权为支撑,能够由市场直接判断其产品与服务价值,并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差异化和品质优化的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创新型产业和文化创造和生产的一种方式,其所涉及的产品包括出版、纺织、建筑、家具以及其他与设计、艺术、文化和娱乐有关的产品和服务。

三、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意产业则承载着各种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制造、宣传和推广。

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激发创造力、激活有助于促进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多样性。

四、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中国创意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高,但仍有待改进。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创意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也有了大量的成功案例。

文化创意产业服务质量和市场认知度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的市场份额也得到扩大。

在技术、知识产权和渠道管理方面,中国的创意产业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五、如何促进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管理,从制定法规、实施创新动力、促进人才的培养、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质量、夯实文化产业基础等多个方面来促进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在技术工具、设计、市场推广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需不断提升。

尤其是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实行损害惩罚机制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

经济发展中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

经济发展中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

经济发展中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而且也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更多选择。

本文将从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的定义、发展趋势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与发展趋势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与服务为基础,集文化创意、文化传播、文化衍生、文化保护和文化旅游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于促进就业、增加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其发展。

例如,欧盟在2000年颁布了《欧洲文化产业发展指南》,鼓励成员国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合作与发展。

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也成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各国纷纷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这一发展趋势使得文化产品的传播和消费更加便捷和多样化,加速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二、文化创意的定义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文化创意是指以文化内容为基础,通过创新和设计来提供产品、服务和体验的过程。

它强调对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创新,融合了艺术、设计、科技等多元素,具有较高的创造性和经济价值。

文化创意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引擎。

通过将文化资源与科技、设计等要素相结合,可以创造出具有高附加值和独特性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创意产品和活动的推广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增加文化旅游和文化消费,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此外,文化创意产业还能促进就业和扶贫。

在许多地区,由于资源匮乏或者经济条件不佳,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扶贫和就业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概念探讨

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概念探讨

2011年第12期 总第210期Foreign Econmic Relations &Trade 【产业经济】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概念探讨赵继敏(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北京100101)[摘 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概念作较为详细的介绍及比较,认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不是相互从属的关系,而是从消费和生产两个角度对具有交集的经济部类作出的概括,二者相互交汇,但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文化产业强调消费品的精神价值,创意产业则强调生产过程中创造性作用的发挥,以及与新媒体等技术的融合。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概念辨析[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12-0062-03 作者简介:赵继敏(1980-),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人文地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

一、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消费与生产的两个视角20世纪末以来,一些原本被称为文化产业的经济部类,包括广告及营销、广播与电视、电影、因特网、音乐、印刷及电子出版、影视与计算机游戏等,又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即创意产业。

英国政府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创意产业的名义政策性推动其发展的国家。

1997年,布莱尔首相组建了创意产业特别小组,着手推动这一新兴经济形态的发展,使得创意产业概念深入人心。

英国在这一领域的成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世界各国随之纷纷效仿,创意产业得以风靡全球。

关于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二者的关系有很多论述,有人主张文化产业包含创意产业,也有人认为创意产业是更大的范畴,文化产业只是其中一部分。

还有人认为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与多媒体等新技术的融合,是更新、更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类型。

然而,这些论点大都带有学者主观倾向的色彩,没有从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两个概念所涵盖的意义出发,没有回顾二者产生的历史过程并解释二者的差异,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本文将通过回顾两个名词产生的历史,分析两个词汇被创造的原因。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产业创意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产业创意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产业的创意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思考杭云龙一说到文化创意产业,无一不是从1997年英国历史上布莱尔组织倡导的《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说起。

而为什么“创意产业”现在在中国经常被称为“文化创意产业”(culture creative industry),这两个概念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异同?这是本人接触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后首先遇到问题。

在网上,查到人大“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其网页广告称其掌门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之父”,名叫金元浦。

打开其相关论文,想找到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的准确解释,但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金氏的文章里,这两个概念大多数情况下是混用的。

如他在:2013月8月20日《求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性出场》谈到英国创意产业界定时,这么写的:“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把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产业理念,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它包含了如下含义:1. 当今的文化经济创造往往来源于创造者的才能和创意;2. 这种创意的实现和发展依赖知识产权的保护、开发和运用;3.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产业形态,通过市场的大规模运营创造大量财富;4.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帮助和增进就业的潜力。

”到第4个含义时,这个创意产业突然被称作“文化创意产业”。

在同文中,作者又有如下表述:“按照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部署,北京、上海和一些省市提出并积极发展创意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

”在这里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又“或”在一起,并列相等了。

同样的说法还有:“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我国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和多种发展模式,”更令人困惑的是下一段:“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和重组。

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

论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

论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
文化产业在网下生产销售,创意产业在线生 产销售。当然,有些网站如卖书的当当网、卓越网 目前也具有在线销售功能,但它没有生产功能;相 反,有的网站(如搞原创文学的榕树下网站)具有 在线创作功能,但它又没有在线销售功能,创作者 与消费者之间的每个环节无法构成价值链,也就 谈不上产业化。
波比文化创意网(www.bobig.net)试图走另 一条道路,希望在互联网上将生产环节和销售环 节串联起来,一方面吸引和鼓励原创者在网上发
有人把西方发达社会的现代化划分为两次:第一次是已经完成的以工业化、城市化 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第二次是正在进行的以知识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 化…209。笔者更喜欢用现代化与后现代化来划分这两种社会形态。这两种现代化具有 许多不同的特征: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基础的,后现代化是以知识化为基础的;现代化 是城市化的,后现代化是网络信息化的;现代化是集中的,后现代化是分散的;现代化讲 究经济效率,后现代化讲究生活质量;现代化讲究变化,后现代化讲究创新;现代化是趋 同的,后现代化是多样的;现代化是大众传播,后现代化是网络传播;现代化的受众是大 众,后现代化的受众是分众;现代化是全球统一的西方风格,后现代化是全球化的地方 风格;现代化是机械复制;后现代化是数码复制;现代化是模拟的,后现代化是数码的;
本雅明用“机械复制”来揭示文化工业的本 质M1。文化产业就是一种文化工业,而任何工业 都具有机械性质。与前现代时期的手工生产相 比,“机械复制”具有标准化和低成本的特点。无 论手艺如何高超,手工生产两件一模一样的产品 是非常困难的,并且越是用手工方式追求标准化, 效率就越低,成本也越高。而文化工业的“机械复 制”正好相反,想做出两件完全不一样的产品是很 困难的,而且生产的数量越多,成本越低,效率 越高。
■收稿日期:2007.03.13 一作者简介:钟健夫(1958一),男,广东兴宁人,波比文化创意网创办人与CEO。

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

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

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解读英国艺术及媒体发展政策中“创意产业”一词的涵义①[英] Nicholas Garnham1文马绯璠2编译(1. 威斯敏斯特大学艺术、媒体与设计学院;2.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210093)摘要:近年来在英国的政策术语中,“创意产业”逐渐代替了“文化产业”。

本文就这一变化对文化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并认为要正确理解“创意产业”一词就必须将其放在信息时代的政策框架之下。

由于与其相关的“创新”、“信息化”、“信息时代工作者”和“通信技术”在经济中的角色日益突出,因而创意产业本身也被赋予了强大的政治力量和意识形态力量,文化部门可能在全球化经济中发挥关键作用,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各种利益部门之间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

本文最后提出,应该回归到以艺术家为中心、强调通过加大供给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这种文化政策不同于强调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接触渠道的主流文化政策思路。

关键词:创意产业;文化产业;信息化社会;艺术与媒体政策FROM CULTURAL TO CREATIVE INDUSTRIES ——An Analysis of the Implication s of the “Creative I ndustries” Approach to Arts and Media Policy Mak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written by Nicholas Garnham (UK), translated by Ma Fei-fan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ultural policy implica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of a shift in terminology from cultural to creative industries. It argues that the use of the term “creative industries” can only be understood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policy. It draws its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power from the prestige and economic importance attached to concepts of innovation,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workers and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drawn from information society theory. This sustains the unjustified claim of the cultural sector as a key economic growth sector withi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creates a coalition of disparate interests around the extens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legitimates a return to an artist-centered, supply side defense of state cultural subsidies that is in contradiction to the other major aim of cultural policy – wider access.Key words: creative industries; cultural industries; information society; arts and media policy1997年以前工党发表的艺术政策文件使用的术语是“文化政策”,它涵盖了与文化相关的各种活动[1]。

创意产业≠文化产业

创意产业≠文化产业

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厉无畏,男,汉族,1942年11月生于浙江东阳。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上海市人大代表。

1991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其九项学术成果获省部级成果奖,荣获“2007年度中国创意产业杰出贡献奖”。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民革上海市委主委,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

民革全国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之际,作为中国最早介入创意产业领域进行学术研究的经济学家之一,并在该领域做出突出理论贡献的厉无畏先生,以新当选的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的身份,就“创意产业”相关问题,接受了《新华月报》的专访。

《新华月报》:“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概念,已经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了。

可是我们注意到您近来常常强调“创意产业不等于文化产业”。

您作为中国创意产业的领军人物,对于创意产业有别于文化产业的特征,以及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非凡作用一定有着许多独到的见解,请您首先就这个问题谈谈您的看法。

厉无畏:我是从1992年起就开始关注创意产业,那个时候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但随着关注和研究的深入,我发现创意产业不单单包含文化方面的所谓动漫、电影,它实际上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可以包含工业、农业、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创意旅游、创意农业、创意家具、创意建筑业等等,创意产业与所有产业都有关系。

如果仅仅把它理解为文化层面上的就是创意产业,是把它理解狭隘了。

在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一个产业。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

在一些国家,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和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

创意产业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事例不胜枚举,以2008 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为例子,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的设计,有5个,为什么要设计吉祥物,因为它不但有文化宣传的含义在里面,还可以创造经济价值。

创意写作学的理论奠基与创新——评葛红兵《创意写作学理论》

创意写作学的理论奠基与创新——评葛红兵《创意写作学理论》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Innovation of Creative Writing:Comment on Ge Hongbing’s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Chinese Creative Writing
作者: 谭旭东[1];王海峰[1] 作者机构: [1]上海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44பைடு நூலகம்出版物刊名: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5期 主题词: �创意写作学理论》;葛红兵;创意写作学;创意本体论;中国化创生
摘要:�创意写作学理论》是对中国创意写作发展历程中重大理论的系统研究,是中国创意 写作学理论的奠基与创新之作。《创意写作学理论》在创意写作的本体论、方法论上都做了系 统梳理和论述,为中国创意写作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范式。该书建构了创意写作学科中国化基 本理论,倡导创意写作学的创意本体论,提出创意写作教学与能力量化的系统方法,系统提出了创意 写作产业化发展对创意国家建设的理论与可能路径。建构创意写作学科理论体系、倡导创意本 体论的写作学理论、探索创意写作中国化创生的路径是葛红兵《创意写作学理论》一书的主要 贡献及理论价值。

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关联性

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关联性

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关联性文章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发展下,知识经济日趋成为各个国家经济主流的大背景,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在城市核心竞争力中,文化与创意因素将成为推动一个国家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核心力量。

一个城市要增强其竞争力的核心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则有利于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本文就“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为主题,找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以便给予读者思想上的借鉴,提高从业水平。

关键字:创意;文化;产业;经济;提高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对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然而,在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各行业对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与文化的发展关系看法及认识不尽相同,出现了一些分歧,这无论对于文化发展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在制定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方面。

因此,下文对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作出深切的探讨。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发展下,知识经济日趋成为各个国家经济主流的大背景下,各国家或地区不断在追寻新的具有巨大潜力经济增长点,毫无疑问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这股涌泉。

那么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呢?要怎么定义呢?这就要我们先了解“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的由来。

1、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综述一般认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分析式,另一方面是枚举式。

前者是一种从产业特征和属概念的角度来定义的,然而后者则是把产业所包含的所有部门都通通列举出来。

分析式定义是人们最喜欢、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可以使我们分清产业的界限,且由此可以引导出枚举式的定义。

枚举式定义通俗易懂,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掌握,且对产业的统计和计量也是非常有利的。

目前,枚举式定义或分析式+枚举式定义是各类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文献中最多的一种定义方法。

2、就概念理解方面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由于要精确的划分产业之间的界限就少不了“特征+属概念”这种分析定义方式,当然它成为文化创意的理想方式也是理所当然的,故我们有必要把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作为重点来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摘要:本文在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全面回顾的基础上,对文化创意产业各种定义方式、命名方法加以对比和分析,得出其中的异同。

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三个发展脉络——从文化到文化产业、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从政府部门到私人部门——进行了详尽的表述。

最后,阐明了创意产业与创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创意产业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脉络创意产业与创新经济理论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政府部门、各机构组织以及专家学者研究和关注的焦点,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中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对其概念一直没能形成统一的认识,这直接导致了计量、比较和与文化创意产业同步的经济研究方面的困难,且对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论探讨很少。

因此笔者试图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方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脉络,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新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其进行一些探索。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内容产业”、“版权产业”、“体验产业”、“注意力经济”等,在宽泛的经济学研究中,普遍被视为同一概念,虽然每种定义所包含的产业部门不尽相同。

在这里作为概念的回顾,姑且也认为它们是同一产业,对于其区别与联系则在下文的分析中给出。

(一)文化创意产业定义回顾一般认为,对产业进行定义有两种方法:分析式定义和枚举式定义。

分析式定义是一种“产业特征+属概念”的定义方法,枚举式定义则是例举出产业所包含的所有产业部门。

分析式定义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通过分析式定义可以建立产业的精确界限,并可以根据该定义建立枚举式定义。

枚举式定义一目了然,使人易于接受和理解,且利于对产业的统计和计量。

目前,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文献中,使用最多的是枚举式定义或分析式+枚举式定义。

凯夫斯(Caves)认为,“创意产业是提供宽泛地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它们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绘画与雕刻)、表演艺术(戏剧、歌剧音乐会、舞蹈)、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和玩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化工业、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论创意产业的本质界定葛红兵高尔雅徐毅成注:本文初稿由徐毅成在葛红兵指导下完成,二稿三稿,由葛红兵、高尔雅联合修改完成。

①转引自《出版专业基础》,长江出版集团,2013年1月,第72页。

[收稿日期]2016-03-07[作者简介]葛红兵,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尔雅,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博士研究生;徐毅成,上海市华文创意写作中心研究员。

上海200444摘要:对于“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界定,国际国内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某些方面甚至还存在严重分歧,这影响了对创意产业本质的进一步认识,进而影响到产业政策的制定及相关产业实践的开展。

从文化本位的创意产业观、产业本位的创意产业观、创意本位的创意产业观三个方向对此进行梳理,深化此一问题的讨论,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共识”。

关键词:创意产业文化本位产业本位创意本位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劳动力和资本,而是创意,创意的关键在于知识信息的生产力、传播和使用。

”①这一观点在当时的工业社会并未得到广泛的接受和认同,但一百年后的今天,随着创意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熊彼得的这一预言早已成为普遍共识。

如今,创意产业俨然已经成为决定国际竞争与国家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这种决定性既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文化上。

在经济方面,创意产业占我国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文化方面,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提高国民素质;通过文化输出的方式,展现一国的文化实力,塑造并传播国家形象。

不难发现,今天世界上经济大国如美国、英国等,同时也都是文化强国,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相反,一些经济贫弱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在文化上也显示出颓败之势。

因此,未来的国际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各国创意产业的竞争。

然而,对于“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界定,国际国内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某些方面甚至还存在严重分歧,这影响了我们对创意产业本质的进一步认识,进而影响到产业政策的制定,文化工作的开展。

本文试图从文化本位的创意产业观、产业本位的创意产业观、创意本位的创意产业观三个方向对此进行梳理,以期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共识”。

621从文化工业、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中国视点一、从“单数工业”到“复数产业”让我们的讨论从文化本位的创意产业观开始。

在这种创意产业观念里,“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两个概念可以直接划上等号。

理查德·凯夫斯的创意产业定义是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的,他认为,创意产业,即提供广义文化、艺术或仅仅是娱乐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1〕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大卫·思罗斯比认为,创意产业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2〕。

这些定义的内涵虽然都各有不同,但是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即将创意产业局限在文化领域内,这也是当下一种较为普遍的观念。

厉无畏先生在《创意产业导论》〔3〕一书中,将创意区分为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意两大类,意在表达一种见解,即,创意并不仅仅限于文化领域,因而创意产业也无法完全等同于文化产业,关于这两种表述的具体区别将在后文的论述中逐渐显现出来。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这两个概念确有大面积的重合,两者并没有一个明确可见的边界,难以将其割裂开来进行考察。

而当前的现状是,我国各地区各部门正使用着不同的名词在表述同一件事物,例如在政府文件中通常使用文化产业概念,北京市政府使用文化创意产业概念,上海市则倾向于使用创意产业概念,归根到底,这些概念所指称的内容大同小异。

因此,本节将对文化产业概念流变的历史作简要梳理,至于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之间的差异则暂且存而不论。

文化产业的概念最初是以“文化工业”(cultural industry)这一单数形式登上历史舞台的,它出自于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的专著《启蒙辩证法》中的《文化工业:欺骗公众的启蒙精神》一文。

在20世纪的西方社会批判理论中,“文化工业”一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所揭示的是现代文化的商品化生产模式对于启蒙精神的背叛。

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认为,文化工业是一种“公开的欺骗”,是资本主义制度用来蒙蔽大众的一种工具,文化工业把大众原本反感的政治标语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倒卖给大众,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购买。

文化工业使大众遗忘了对社会的不满,完全放弃了反抗的念头,使工人阶级丧失革命性,集体坠入虚幻的享乐之中。

在现代工具理性的统治之下,原本具有独创性的文化艺术,转而变成可以进行机械复制的商品,从而使人日趋同质化,人的个性被逐步磨灭。

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在社会批判的语境下提出的文化工业,无疑带有过于鲜明的精英主义的立场,但是,这种负面的解读也确实包含着深刻的洞见,它对于此后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具有启示意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后来文化产业的“创意转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者一般习惯于将文化产业区分为“理论—意识形态文化工业”和“作为经济制度、发展模式的操作性、应用性的文化产业”两大部分,前者即是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所用的批判术语。

根据斯图亚特·坎宁安的阶段划分,“作为经济制度、发展模式的操作性、应用性的文化产业”主要产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英国政府寻求用文化重新定义老的商业产业,并通过实用艺术的实践和集聚战略来促进城市的复兴,〔4〕从而使“文化产业”逐步摆脱了20世纪30年代的完全负面的标签。

从这时起,人们将意识形态暂时搁置一旁,开始用另外一种眼光来对文化产业进行全新的审视。

当然,这种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一些法国的社会学家在考察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的单数形式的文化工业(cultural in-dustry)时就意识到了某种局限性,转而使用复数形式的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这看似细微的改动实则表明了文化产业社会学家们重要的观点。

他们认为,霍克海默与阿道尔诺使用单数形式的文化工业,实际上是将现代生活中共存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生产,假设为遵循着同一种逻辑。

〔5〕而事实上,文化产业要比这远远复杂得多,不同部门的文化生产往往是按照不同的模式进行运作的。

单数形式的“文化工业”向复数形式的文化产业的转化,标志着当时的人们对于文化产业的认识逐步的立体化、深入化。

但尽管如此,国际上对于文化产业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共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6〕这一定义仅仅是简单地将传统产业中的商品替换成文化商品而已,它强调的是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共有的属性,而并没有将文化产业区别于传统产业的特殊属性勾勒出来。

基于各国的不同国情,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文化产业定义,比如英国的大伦敦市议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对文化产业进行了正式的定义:“文化产业是那些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资金维持,采用商业化方式运作的文化活动,是产生财富和就业的重要渠道,文化产业是所有与文化有关商业活动的通称,其文化产品用于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7〕当然,721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英国基本不再使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而是以创意产业取而代之。

目前世界上仍然使用文化产业概念的国家主要有德国、法国、韩国、中国等等。

这些国家各自对文化产业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比如,法国的文化产业定义是:“通过物质材料的使用或者信息交流技术的支撑,将观念、创造性和产品功能结合起来,形成大批量制造、生产和销售的产业链,这一系列经济活动称为文化产业。

”〔8〕其所强调的重点在于“大批量的复制”。

韩国在《文化产业基本法》中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则是:“对文化产品的计划、开发、制作、生产、流通、消费等,以及与之相关的服务的产业。

”〔9〕在我国,文化产业首次写入中央文件要追溯到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①。

我国真正将文化产业提升到重要高度还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2003年文化部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文化产业作出了如下界定:“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2004年国家统计局在对“文化及相关产业”进行界定的时候,特别强调了文化产业的文化娱乐特性,以区别于“文化事业”。

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中,又再一次对这两者进行区分,之所以要反复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进行区分,是因为文化产业有两种属性、两种功能、两种效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种区分意在强调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这样的认识是符合我国实际的。

文化产业的创意转型意味着一些国家逐步用“创意产业”替代了原先文化产业的提法,或是在原有的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强调创意的重要作用,这一转型发生于20世纪的90年代,澳大利亚是最早研究创意产业的国家,但真正作为开端的标志性事件还是英国首相布莱尔上台后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该小组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界定:“源于个体创意、技巧、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

”〔10〕事实上,尽管创意产业的概念直到20世纪末才被提出,但创意理念的提出和创意转型的萌芽却要追溯到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

人们之所以追认熊彼得为创意经济的先驱,是因为他在1912年就率先提出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意。

〔11〕创意是新经济发展的动力。

当我们用这种理念来审视文化产业,就能粗略地区分出导向不同结果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一种是依靠工业化批量化生产的文化产业,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其实只不过是将传统工业中的产品替换成了文化产品。

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本质上仍然是“世界工厂”,无论是服装的加工还是动画片的加工,实质上并无二致,只不过后者的产值可以列入“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我们无法抢占文化产业链的上游,我们的经济增长就仍然只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在这个层次上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没有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与此相对应的另一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就是要牢牢地掌握核心技术、核心创意,控制产业链的上游。

以英国为例,十八世纪,英国在全球范围内首先掀起了“工业革命”,由此开始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到十八世纪末,这场革命已经从欧洲大陆向北美以及世界各地辐射传播,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并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