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命汤系列-千金要方治疗中风
续命汤治疗中风
续命汤治疗中风续命汤系列是中风良方分类:经方入门标签:中风, 续命汤一、续命汤是宋以前治风的准绳续命汤是系列方,在《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中以续命汤命名的方子约有20个,我们通常从《金匮要略》中认识了《古今录验》续命汤,从《千金要方》中认识了小续命汤、大续命汤、西州续命汤、续命煮散等方。
但续命汤却是秦汉至唐宋以前治疗中风的主流方剂,这一点从历史文献追溯上,我们可看到华佗、张仲景、东晋陈延之、唐甄立言、孙思邈、王焘等名家都有续命汤治疗中风的记载,宋代林亿辑校《金匮要略》时,仅把《古今录验》续命汤、《千金》三黄汤以附方的形式补入,但实际上在东汉华佗《华佗神医秘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版)中有治中风的神方(与小续命汤组成相同);东晋陈延之《小品方》中有小续命汤、张仲景三黄汤(与《千金》三黄汤组成相同)、羌活汤;唐代有甄立言的《古今录验方》与孙思邈的巜千金要方》中有大小续命汤、西州续命汤、续命煮散、千金防风汤等治疗中风的记载。
可惜林亿等人未将其录入《金匮要略》中,以至有后人误认为续命汤不是仲景方。
从秦汉至唐宋,治中风基本是以外风立论的,《小品方卷四》中的小续命汤、张仲景三黄汤,与《千金要方》中的小续命汤、《千金》三黄汤是一致的。
依此我们可看出,在秦汉、三国、两晋时期,已经使用续命汤治中风,仲景也可能使用过“张仲景三黄汤”等方治疗过中风。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未年,与东晋《小品方》成书年代接近,按理《伤寒杂病论》中也应有续命汤治疗中风的内容,可能因战乱经书医籍遗失,续命汤治疗中风的章节遗失了,王叔和整理《伤寒论》时,也没收集到这部分内容,致使《伤寒论》中也就没有了续命汤治疗中风的内容。
至北宋林亿等整理《金匮要略》仅补了古今录验续命汤、千金三黄汤两张方,并且是以附方的形式补录的,难免让后人有《古今录验》续命汤不是仲景方之说!宋以后金元四家兴起,内风之说盛行,治疗中风方向偏离了仲景之道,这股“治风”影响了中医界近千年,实乃憾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原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针灸科老主任黄竹斋老先生重拾续命汤治中风大旗,临床上大量运用《古今录验》续命汤、小续命汤、大续命汤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等中风及后遗症,配合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至宝丹等以及针灸并用,取得了良好疗效!从病案中看,有中风几日至半年乃至数年者,疗程短者1月,长者半年,大部分都取得了良好疗效,续命汤为其治中风的常法。
续命汤(金匮名古今录验续命汤)
续命汤(金匮名古今录验续命汤)续命汤(金匮名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
身体不能自收。
并治但伏不得卧。
咳逆上气。
面目浮肿。
麻黄桂枝(千金。
局方。
俱作桂心)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炙。
各三钱)芎(一钱)杏仁(三十枚。
千金。
作白术)上九味。
水煎。
温服。
当薄覆脊凭几坐。
汗出则愈。
不汗更服。
无所禁。
勿当风。
千金续命汤无人参。
有防风、黄芩、芍药。
续命风引汤。
多防己、防风、独活、附子。
治中风癫眩不知人。
狂言舌肿出。
千金根据源续命汤。
多白术、茯苓、大枣为十二味。
小续命汤(千金)治中风外显六经形证。
续命汤去石膏。
加芍药、防风、黄芩各一钱四分。
防己一钱。
熟附子七分。
生姜五片。
大枣一枚。
(崔氏。
外台。
不用防己大枣)无汗恶寒。
倍麻黄、杏仁。
有汗恶风。
倍桂枝、芍药。
无汗身热不恶寒。
去附子倍甘草加石膏、知母。
有汗身热不恶风。
倍桂枝、黄芩加葛根。
无汗身凉脉沉细。
倍附子加干姜。
有汗无热畏寒脉沉。
倍桂枝、附子、甘草。
肢节挛痛。
麻木不仁。
脉缓。
加羌活、连翘。
(上易老加减法)张景岳曰。
按历代相传。
治中风之方。
皆以续命等汤为主。
考其所自。
则始于金匮要略。
附方中有古今录验续命汤。
然此必宋时校正之所增。
而非仲景本方也。
此自隋唐以来。
则孙氏千金方。
乃有小续命、大续命、西州续命、排风等汤。
故后世宗之。
无不以此为中风主治矣。
夫续命汤以麻黄为君。
而与姜、桂并用。
本发散外邪之方。
至小续命、大续命、西州续命等汤。
则复加黄芩以兼桂、附。
虽曰相制。
而水火冰炭。
道本不同。
即有神妙。
终非余之心服者。
其他无论。
独怪乎河间东垣丹溪三子者。
既于中风门。
皆言此病非风矣。
何于本门并首列小续命汤。
而附以加减之法。
又何前后之言不相应耶。
千金大续命汤治中风肥盛。
多痰多渴。
肢体不遂。
续命汤去人参。
加黄芩、荆沥(一作竹沥)西州续命汤(千金)治中风痱。
身体不能自收。
口不能言。
冒昧不识人。
拘急不能转侧。
大续命汤去荆沥。
千金八风续命汤治卒中半身不遂。
手足拘急。
续命汤去麻黄、芎加独活、黄芩。
《千金翼方》中风
《千金翼方》中风小续命汤方∶麻黄(去节)。
防己、人参、桂心、黄芩、芍药、芎、杏仁(去尖皮、两仁)。
甘草(炙,各一两)。
附子(炮,一枚,去皮)。
防风(一两半)。
生姜(五两,切)。
上一十二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有风预备一十剂。
大续命汤方∶麻黄(八两,去节)。
大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两仁)。
桂心、芎(各二两)。
石膏(四两,碎)。
黄芩、干姜、当归、甘草(炙,各一两)。
荆沥(一升)。
上一十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下药煮取四升,下荆沥煮取三升,分四服。
能言。
未瘥,后服小续命汤。
又小续命汤方∶麻黄(二两,去节)。
生姜(五两,切)。
防风(一两半)。
芍药、白术、人参、芎(一两)。
上一十二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西州续命汤方∶麻黄(六两,去节)。
石膏(四两,碎)。
桂心(二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双仁)。
芎干姜、黄芩、当归、甘草(炙,各一两)。
上九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去上沫,下诸药煮取四升,分四服。
续命汤主久风卧在床,起死人神方∶麻黄(去节)。
人参、桂心、附子(炮,去皮)。
茯苓(各一两)。
防己、防风、黄芩(各一两半)。
生姜(六两,切)。
半夏(五两,洗)。
枳实(二两,炙,上气闷者加之)。
甘草(一两,炙)。
上一十二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取九升,去上沫,停冷去滓,纳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若下须半夏,去之,加芍药三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大续命散主八风十二痹,偏枯不仁,手足拘急疼痛,不得伸屈,头眩不能自举,起止颠倒。
或卧忽惊如堕树状,盗汗,临事不兴,妇人带下无子,风入五脏,甚者恐怖鬼来收录,或与鬼神交通,悲啼哭泣,忽忽欲走方∶乌头(炮,去皮)。
防风、麻黄(去节)。
人参、杏仁(去皮尖、两仁,熬)。
芍药、石膏(研)。
干姜、芎、茯苓、黄芩、桂心、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甘草(炙,各一两)。
当归(二两)。
上一十五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稍增,以知为度。
小续命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小续命汤(中医治法与方剂)小续命汤(《备急千金要方》)【组成】麻黄10g杏仁10g甘草1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50g防风15g防己10g川芎10g黄芩10g人参10g附子15g 【用法】水煎,附子先煮,以不麻口为度,余药后下,汤成,分3次,温服。
可连服数剂【主治】风邪中经,经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蹇涩。
亦治风湿痹痛。
【证析】肝主筋膜,经脉拘急,半身不遂,病在肝系。
上述征象,称为中风。
风中的原因有内外之别,此证病前并无任何征兆,结合其他检查分析,不是肝风内动,而是外中风邪,这种中风,称为真中,属于风邪中经机理。
所谓风邪中经,就是风中腠理,引起经脉挛急和营卫运行障碍的病理改变。
再究风邪之所以能够中于经脉,则因其人腠理空疏使然。
故《灵枢·五变》谓:“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
风邪不能独伤人,唯夹寒之风,为祸始烈。
卫阳不足,腠理空疏,寒风侵袭,经脉受寒而挛急,营卫受塞而凝滞,遂见上述证象。
【病机】风邪中经。
【治法】温经通阳,扶正祛风法。
【方义】寒风引起经脉痉挛,营卫凝滞,法当温经通阳,祛邪外出,只有使拘挛的经脉舒缓,凝滞的营卫通调,半身不遂的证象才可消失。
风邪中人,实由腠理不密,腠理不密,实由卫阳已衰,若只祛邪而不扶正,仍然百密一疏,祛邪之中兼助正气,才使治法臻于完善。
此方是由麻黄汤、桂枝汤、参附汤三方加味而成,展示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的配伍形式。
方中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即麻黄汤,再配祛风的防风,散寒的生姜,长于开表泄闭,祛邪外出麻黄、杏仁宣通肺气;桂枝、川芎温通血脉,防己通调水道,有疏散风邪出表,调理脏腑功能,流通气血津液作用,这一组药重在祛邪。
人参与附子同用,即参附汤。
人参大补元气,附子温经散寒,二味益气温阳,可使阳气旺盛;与桂枝、生姜、芍药、甘草协同,可以调和营卫。
俾营卫调则腠理密,腠理密则藩篱固,藩篱巩固才能抵御相侵风邪,杜绝风邪复至,这一组药重在扶正。
三方合用,能呈扶正祛邪功效。
小续命汤(古代经典名方1032)
小续命汤(古代经典名方1032)
小续命汤出自《千金要方·卷八》。
此方由12 味药物组成,治疗中风效果佳,备受历代医家推崇,遂得“续命”之名。
小续命汤重视风药在中风病中的应用,治法为“治风活血扶正”,中风病位在脑,“高巅之上,唯风可到”,风药有确切的活血、止血或活血止血之功,可直接入脑发挥治血作用,有着它药无法代替的优势。
方中麻黄、防风、杏仁、生姜开表泄闭,疏通经络而驱风邪外出,人参、甘草、附子、桂心益气温阳以扶正,川芎、芍药调气血,有助正气恢复;并取苦寒之黄芩,一以清泄风邪外望、里气不宣所产生之郁热,一以缓方中诸药之过于温燥;功成祛风扶正、温经通络之剂。
小续命汤主治正气内虚,风邪外袭。
中风卒起,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喎斜,语言謇涩,牙关紧闭,厥冷;或顽痹不仁,风湿腰痛。
病机有“风”、“滞”等表现者,用之皆效。
药理研究发现,小续命汤具有保护神经细胞、保护神经血管单元、保护线粒体功能、减轻脑水肿及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现代临床上,小续命汤用于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急性脑梗死、阿尔兹海默病、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周围神经病等疾病。
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芍药知母汤、葛根汤等有过案例证明能治中风偏枯。
补阳还五汤也是治疗中风的名方。
外风可引内风动,诸急卒暴皆是风;
麻黄利窍通脏腑,汗法可治脑水肿;
阳气不到便是病,麻附细法透伏邪;
中风危证不避麻,活血化瘀望莫及。
闭证大续虎承汤,针药并施促苏醒;
脱证小续破潜汤,上闭下脱苏合丸;
中风后遗续命衍,麻细四五止痉散;
不在内外钻牛角,六经辨证统中风。
《金匮要略中风》续命汤小议及篇中各方在临床上的运用 (黄仕沛)
《金匮要略中风》续命汤小议及篇中各方在临床上的运用(黄仕沛)《金匮要略/中风》续命汤小议及篇中各方在临床上的运用(黄仕沛) 续命汤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的附方。
是宋·林亿等重新整理《金匮玉函要略方》时,采集散在于《古今录验》中的方剂。
续命汤可以说乃一首“千古奇方”,用之得当,效如桴鼓。
但由于历代对“中风”的认识有异,故对续命汤的临床应用也是毁多于誉,此方也就成了“千古冤案”。
一、临床病案举隅案一急性胸颈段神经根炎何某,男,65岁,2008年4月18日,其妻来诉,两月前始觉肢麻、头倾、乏力,在本院门诊就诊,疑为中风。
后入住我市某三甲医院,疑为“重症肌无力”,后不能自主呼吸,转入ICU,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已第45天。
考虑:急性胸、颈段神经根炎,累及呼吸肌。
主管医生交代,西医对此只能对症治疗靠呼吸机维持,别无他法,经人介绍其妻遂邀吾往诊。
患者神色尚清,痰多,舌尖稍红,脉洪大。
姑以《古今录验》续命汤,原方加黄芪。
方药:黄芪120克麻黄15克(先煎)北杏15克川芎9克当归24克干姜6克高丽参15克(炖、另兑)肉桂6克生石膏90克(布包煎)甘草15克4月25日,已服七剂,脉稍和缓,原方麻黄增至20克,再加细辛15克,嘱两味必须先煎半小时。
4月28日,白天已不用呼吸机,脉象滑稍缓,微汗出,肤稍冷。
麻黄减为15克。
夭四剂。
4月29日晚停用呼吸机。
5月2日,全停呼吸机已3天,情况稳定,舌尖边略红,苔薄白,脉滑痰多,无胸翳短气。
嘱病人可试坐。
5月6日,转神经内科,唯该科主管医生不同意外来中药,病家不敢有违医院制度,遂停中药。
5月11日,往神经科探视之。
观其双目欠神,似有倦意,询之并无胸闷,呼吸急促等。
当晚11时许家属来电,谓病情急转直下,主管医生要求气管切开再上呼吸机,并谓此病不治,今后只能靠呼吸机维持。
家属不同意。
5月15日傍晚五时,家属来电,病人已转入昏迷状态。
患者于5月17日死亡。
《千金方》小续命汤治疗真中风的研究探讨
《千金方》小续命汤治疗真中风的研究探讨作者:刘欣蔚丁润刚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6年第08期【提要】小续命汤出自《千金要方》,由古方续命汤衍化而来,自古便是治疗中风的首要方剂,且孙思邈曾用此方治愈自己的中风。
而清末、民国时期,小续命汤却屡遭批判而用之甚少,故本文将从源流、机理、证治、方药分析等方面对小续命汤治疗真中风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风;小续命汤;千金要方《千金要方》中孙思邈有这样一段自述:“吾尝中风,言语蹇涩,四肢曳,处此方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
”续命,即小续命汤,孙思邈在中风时,用小续命汤制成散剂后用水煮开服用,竟10天得愈,堪称奇效。
中风多认为由内风引起,多从肝风内动论治,现代少有医家用小续命汤治疗中风,而该方在明清之前却备受推崇,张景岳曰:“按历代相传,治中风之方皆以续命等汤为主。
”故笔者查阅整理之后,对小续命汤治疗中风进行探讨,与大家交流。
1 追本溯源续命汤方,可追溯至汉代之前,《张氏医通》记载了对续命汤的论述:“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小续命汤便是从续命汤衍化而来,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八治诸风方》云:“治猝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
诸风服之皆验,不虚方令人。
”且孙思邈常叹此方“大良”“甚良”“必佳”“诸风服之皆验”,对治疗中风昏迷欲死者的效果评价极高。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小续命汤证亦有详细的论述:“治卒暴中风,不省人事,渐觉半身不遂,口眼斜,手足战掉,语言蹇涩,肢体麻痹,神情气乱,头目眩重,痰涎并多,筋脉拘挛,不能屈伸,骨节烦疼,不得转侧,及治诸风,服之皆验。
”明代方贤着《奇效良方》中记载:“小续命汤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战掉,言语蹇涩。
”可见小续命汤经过各代的考验,成方之久作用之佳,对治疗中风确有良效。
2 小续命汤证——真中风2.1 主症《类证治裁》阐述中风症曰:“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半身不遂也;一曰风痱,四肢不收也;三曰风懿,奄忽不知人,舌强不能言也;四曰风痹,诸痹类风状也。
续命汤--中风第一效方
续命汤--中风第⼀效⽅《古今录验》续命汤⼩议作者/何莉娜关于《古今录验》续命汤的认识续命汤为《⾦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的附⽅,是林亿等重新整理《⾦匮⽟函要略⽅》时,采集散在于《古今录验》中的⽅剂。
原⽂:“治中风痱,⾝体不能⾃收持,⼝不能⾔,冒眛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组⽅:⿇黄、桂枝、当归、⼈参、⽯膏、⼲姜、⽢草各三两,川芎⼀两,杏仁四⼗枚。
古⽅书中,以“续命”为名的⽅剂(⼤、⼩、西州)共20多⾸,后世把纯⽤温药者,称为热续命;加⼊寒凉药者,称为凉续命。
《千⾦》、《外台》中治风的⽅剂,即使不名“续命”,但⽅中药物,多是类同“续命”。
⾃仲景到隋唐,《古今录验》续命汤⼴泛使⽤。
⾦元以后,因医家反对以“外风”论治中风,该⽅亦少有⼈问津,但这种认识值得重新商榷。
《古今录验》续命汤原为治风痱⽽设。
风痱是中风的⼀种,先贤将中风分为四类:偏枯为半⾝不遂;风痱为四肢不收;风痹为⾝体不仁;风懿为吞咽及构⾳障碍。
续命汤本拟治风痱,但上述四类其病因病机相仿,治疗风痱之⽅,故同样可以治疗中风。
黄师认为该⽅不但能治中风,还能治多种神经系统疾病。
原⽂可这样理解,“⾝体不能⾃收持”,指四肢肌⼒下降,肌张⼒降低;“冒眛不知痛处”,指感觉障碍;“⼝不能⾔”,指⾔语⽋清,吞咽功能障碍;“拘急不得转侧”,指肌张⼒增⾼及伴发神经性疼痛的症状。
结合⽅后所述“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浮肿”,指的是重症影响呼吸或伴发肺部感染。
通观以上症状和神经系统疾病中累及运动系统,造成肌⼒、肌张⼒障碍;累及感觉系统,影响深、浅感觉及复合感觉;累及后组颅神经,出现呼吸困难,⾔语、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相符。
该⽅以⿇、桂、姜破癥坚积聚,温通经隧,更配以⼤量益⽓活⾎之品,使⾎脉畅通,经⽓流转,清窍通利,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当取奇效。
故我们不应因反对“内虚邪中”⽽反对续命汤。
关于临床运⽤《古今录验》续命汤的体会要从仲最的原意去解释续命汤仲景论⼴《汤液经》,是经⽅中的⼀家,经⽅派与以《内经》为代表的医经派,实属两家。
流传1200多年的续命汤,李可用它治好了自己的中风
流传1200多年的续命汤,李可用它治好了自己的中风近代名医们对续命汤的看法续命汤最早出自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卷十四引《古今录验》方,而我认识这首方子却是在背诵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的时候。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的附方中同样引用了这张方子,是宋代林亿等重新整理《金匮玉函要略方》时,采集的散在于《古今录验》中的方剂。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味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组成】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五钱,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
不汗更服。
无所禁,勿当风。
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按照原文的说法,这个方子可以治疗病人中风而引起的痱证,即:突然身体瘫痪,肢体不能活动,口不能说话,身体没有知觉不知道哪疼,也可以治疗咳嗽不能平卧,面目水肿。
从症状来看他治疗的多类似于现在的神经内科疾病和肺系疾病。
近代医家对此方的认识可谓褒贬不一。
如张锡纯和现在经方大家胡希恕都认为此方用来治疗现在的中风病人都是不行的,方名续命有点言过其实。
而李可先生对此方却推崇备至,并且用此方成功治好了他自己的中风。
同样认为此方有高度临床价值的还有很多。
如蜀中伤寒名医陈鼎三、江尔逊、余国俊、刘方柏(四人本为传承关系),还有广州的经方名家黄仕沛,他们的经验集我都一一拜读过。
尤其是黄仕沛老师更是用此方治疗了多发性硬化、帕金森、脊神经炎、氯化钡中毒等疑难重症,成功地彰显了续命汤的续命之功。
—3—脑梗患者,续命汤疗效显著笔者同样认为此方不可轻视,辨证得当,确有续命之功,不容忽视,笔者近期的一则病例可证此说。
某女,67岁,登封人,一月前突发中风就诊于某中医院,诊断为大脑中动脉梗塞,住院二十天经溶栓、抗凝等治疗效不显。
患者女婿与我关系不错,受邀前去诊治。
症见:左侧肢体偏瘫,并面瘫舌瘫,语言障碍,意识轻度异常,四肢冰冷但不过肘,血压160/120mmHg,大便偏干。
续命汤系列-千金要方治疗中风
精品课件
中风名称
▪ 中医:五行之风:“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 风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 舟。”《金匾要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 一》
▪ 佛学:四大之风:《千金要方·序例》曰:“经说地 水火风,和合成人。凡人风气不调,全身强直,
▪ 诸毛孔闭塞。”
精品课件
▪ 4. 众人皆知,中风为脑血管疾病,之所以生风中风,是因为五脏元 真不能畅通,然而《内经》明言“肺主气”,“肺朝百脉”,故此 通达肺气则邪风之气自消,血脉自通,大小续命汤诸方实在是药王 孙思邈留给后人的利器,价值何止千金!后人如能深刻理解合理应 用,的确能造福世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为“竹沥饮子,患热风者必先用此制其热 毒。”只有在服用竹沥饮子(生葛汁、竹沥、 生姜汁)后,
精品课件
▪ 因“患风人多热”,故愈后亦“常宜服荆沥 方”,以荆沥、竹沥、生姜汁为方,在顾护根本 的同时,亦兼治其标,乃万全之计。
▪ 强调“凡风,服汤药多患虚热翁翁然”须用五补 丸除热方(防风、人参、从蓉、干地黄、羚羊角、 麦门冬、天门冬、芍药、独活、干姜、白术、丹 参、山茱英、甘草、获神、升麻、黄蔑、甘菊花、 地骨皮、五加皮、石解、牛膝、薯预、秦艽、芍 劳、生姜屑、桂心、防己、黄答、寒水石、附子 石膏)以调理,此是在病情好转以后的调治之法, 作为丸剂,缓以平调,徐图恢复。
精品课件
《千金方》所言之中风包含疾病范围相当广泛,其 中对现代中风病的论述较为详备。对中风病因病 机的认识与现代有较大差异,认为外风、内虚邪 中、内风及热盛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
▪ 在治疗上多针灸药并用,最重灸疗,重视药酒方 的应用。在治法上以疏散风邪、调理内风的汗法 为主;开创了内风论治之先河;
【小续命汤—中风第一效方】
【小续命汤—中风第一效方】小续命汤出处:《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
”处方: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
制法及用法: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
分三服,甚良。
不瘥,更合三、四剂,必佳。
剂型:汤剂点评:世界上有一种距离,就是他站在你面前,而你却读不懂他。
小续命汤,就是这样的距离,方剂中的每一味药都很熟悉,却很难读懂。
一共12味中药,很像堆砌的一支杂牌军,毫无章法可言,然鹅,真的是这样吗?诸位同仁,把笔给您,能否把这个方子讲明白?反正我是不能。
但是因为不懂,所以才有研究的必要。
如果都懂了,就没有必要研究了。
全国著名老中医郝万山教授说,张仲景的方子,你读一遍,会有一遍的收获,你读十二遍,会有十二遍的收获。
小续命汤,当然也被包括其中,因为它被收录在了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面,既然千年以来,诸位医家均舍不得丢掉这个方子,想必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
我们且看“清茶清清”先生提供的一个医案:颜面神径麻痹某男,三十五岁,平时很健壮,五天前突然面部左半边歪斜,言语蹇涩,担心是不是中风,前来就诊。
脉浮大,食欲一般,大小便正常,余无其他不适。
诊断为颜面神经麻痹,投予了续命汤五日药量。
药物服完后又来诊,明显好转,变化很大,与治疗前比,判若两人。
继续给予七日药量,后未再来诊。
在该患者的店铺里工作的另外一人来看病,遂问病情,此人回答说,用药后很快好转,以后就痊愈了,与平时没有两样。
续命汤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附方中出现的处方。
原文: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味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有人说续命汤是麻黄汤、桂枝汤、四物汤的加减,也有人说,应该是这个方包含着麻黄汤、桂枝汤、四物汤的原理。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方药:[古今录验续命汤]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约16克)。
【汉唐经方】“续命汤”是古代辨治中风的准绳四
【汉唐经方】“续命汤”是古代辨治中风的准绳四《千金翼方》卷第十六中风上唐孙思邈诸散第二吴茱萸散主风跛蹇偏枯,半身不遂,昼夜呻吟,医所不能治方∶吴茱萸干姜白蔹牡桂附子(炮,去皮)薯蓣天雄(炮,去皮)干漆(熬)秦艽(各半两)狗脊(一分)防风(一两)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山茱萸散主风跛痹偏枯,半身不遂,昼夜呻吟,医所不能治方∶山茱萸附子(炮,去皮)薯蓣王荪牡桂干地黄干漆(熬)秦艽天雄(炮,去皮)白术(各半两)狗脊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散,先食酒服方寸匕,日三,药走皮肤中淫淫,服之一月。
愈。
防风散主风所为卒起,眩冒不知人,四肢不知痛处,不能行步,或身体偏枯不遂,口吐涎沫出,手足拘急方∶防风蜀椒(去目闭口者,汗)麦门冬(各一两,去心)天雄(炮,去皮)附子(炮,去皮)人参当归(各五分)五味子干姜乌头(炮,去皮)细辛白术(各三两)柴胡山茱上一十八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八风十二痹散主五劳七伤,风入五脏手脚身体沉重,或如邪气,时闷汗出,又蜚尸遁注相染易。
或少气腹满,或皮肤筋痛,项骨相牵引无常处,或咽中有气吞之不入,吐之不出,皆细辛巴戟黄石(烧)浓朴(炙)白蔹桂心黄芩牡荆山茱萸白术女萎菊花人参天雄(炮,去皮)防风萆石斛蜀椒(各一两,汗,去目闭口者)芎龙胆芍药苁蓉(各半两)紫菀附子(炮,去皮)薯蓣五味子(各一两)桔梗远志(各二两半,去心)上三十四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稍增至二匕,主万病。
又八风十二痹散主风痹呕逆,不能饮食者心痹也;咳满腹痛,气逆唾涕白者,脾痹也;津液唾血腥臭者肝痹也;阴痿下湿者,痿痹也;腹中雷鸣,食不消,食即气满,小便数起,胃痹也;两膝寒不能行者,湿痹也;手不能举,肿痛而逆,骨痹也;烦满短气,涕唾青黑,肾痹出,并悉主之方∶远志(去心)黄黄芩白蔹附子(炮,去皮)龙胆薯蓣浓朴(炙)蜀椒(各半两,去目,及闭口者,汗)牡荆子天雄(炮,去皮)细辛菊花狗脊山茱萸防风芎桂心(各三分)五味子巴戟天(各一两)茯苓芍药秦艽乌头(炮,去皮)芜荑上二十七味,捣筛为散,食后饮服方寸匕,日三,宁从少起,稍渐增之。
大小续命汤治中风
大小续命汤治中风大小续命汤1.中风预兆方--续命煮散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45克肉桂(紫油桂较好)、附子(生附子比较好,我这次就用的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原来只有细辛,我感觉辽细辛还是比普通的细辛效果好)、人参、防风,各30克.透明生石膏75克、白术60克(一两等于十五克)打成粉,一天14g,绢包,煮出来的汤如白开水,药出不来,我就改成两层纱布,我考虑绢包,是但取其气,不让药末漏到汤里,但是我感觉漏出一点来问题不大。
加生姜45g,1000ml水煮到500左右,一天分四次服。
3小时一次,如果病很重,就可以加倍。
24小时不断药。
对于出现中风的预兆,或手指麻木,或肌肉跳动抽搐,比较重的麻木,就可以用它预防。
可以治急中风,慢中风,中风后遗症。
--孙思邈方2.大续命散:麻黄、乌头、防风、油桂、甘草、川椒、杏仁、石膏、人参、芍药、当归、川芎、黄芩、茯苓、干姜等分,研末,酒服方寸匕,(2.7g)3g,不知稍加,加到以知为度。
出现一些轻微反应为度,口舌麻木,不至于引起其他问题。
可治:中风后遗症,类风关,癔病,各种精神神经症状(与鬼神交通,鬼来收录),男子阳痿,女子宫寒无子,各种抑郁症(可以使肝阳升发,少阴的阳气得到升发)。
3.孙思邈“续命煮散”(《千金方·治诸风篇》)----李可组成: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90克紫油桂(不可用普通肉桂代替)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高丽参防风各60克透明生石膏150克生白术120克 .上药一并捣粗末,混匀备用。
用法:每次4克,绢包(细密之白布亦可),加水800毫升,文火煮至400毫升,分作4次饮,3小时1次,重症24小时用28克,不可间断。
连饮7-10日。
加减法:1、口眼歪斜。
加清全蝎90克,大蜈蚣100条,僵蚕90克。
2、失语。
加麝香0.3克/日,另冲服。
主治:1、中风急重症2、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出现中风先兆者3、风痱(原因不明之瘫痪)特别说明:1、此方为大小续命汤类方,为唐代孙思邈自拟自治方,孙真人方后有注云:“吾尝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痑曳,处此方,日服四,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
续命煮散_回归中医理论的'中风'神方!
续命煮散_回归中医理论的'中风'神方!治疗高血压及中风的经方《续命煮散》家人最近出现手脚麻木的症状,其人有高血压病史 20 年,我按李可老的这个《续命煮散》方进行配制,家人每次吃20 克,吃到第三天腿的麻木减轻,七天一个疗程吃完后原来是整个小腿麻,现在已经退到脚踝处。
手的麻木还有持续,但也有所缓解,高血压药已经不用吃了,没有其它不良反应。
本方摘自《人体阳气与疾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者:田原方名:孙思邀「续命煮散」(《千金方治诸风篇》)组成: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90 克、桂心(桂尖去皮者)、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高丽参、防风各60 克、生石膏 150克、生白术 120 克上药一并捣粗末,混匀备用。
用法:每次4克,绢包(细密之白布亦可),加水800毫升,文火煮至400毫升,分作4次饮,3小时1次,重症24小时用28克,不可间断。
连饮7〜10日。
加减法:口眼歪斜:加清全蝎 90克,大蜈蚣 100条,僵蚕 90克。
失语:加麝香 0.3 克/日,另冲服。
主治:中风急重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出现中风先兆者。
风痱(原因不明的瘫痪) 。
特别说明:此方为大小续命汤类方,为唐代孙思邀自拟自治方,孙真人方后有注云:「吾尝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疼曳,处此方,日服四,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
」我用此方治愈了自己的中风急症。
大小续命汤也是我十几年来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没有任何副作用。
方中,生附子所占比例极小,绝无中毒之虞!方用绢包,意在但取火气。
方中有大量生石膏反佐,对高血压无碍。
我中风以后右侧麻木,舌头发硬,讲话困难,回去就开始吃这个药,半个月就基本恢复到目前的程度。
田原:谢谢。
嗯孙思邈的《千金方》里的治诸风篇,似乎名气大的方子还有一些吧,而且用了十几丶几十句话阐述,只是这个「续命煮散」不过三言两语,不是很起眼,要不是您慧眼把它使用出来,也许更没有人知道它了,精华往往就这样错过了!李可:这个东西是古代治疗中风的一个经方。
小续命汤治疗中风~钟相根
小续命汤治疗中风~钟相根小续命汤治疗中风~钟相根小续命汤最早记载见于汉魏两晋时期著名医家陈延之的《小品方》。
因该方治疗中风效果显著,被当时众医奉为“诸汤之最要”。
后由孙思邈收入《备急千金要方》,并确定其功用为:扶正祛风,主治外中风之口眼歪斜,筋脉拘急,半身不遂等症。
该方治疗中风病在唐宋以前颇为广泛,其重要性也是勿庸置疑的,如《备急千金要方・诸风》就把小续命汤放在治风剂之首,并列有续命汤类方数首,王焘《外台秘要》亦如此排列。
显示出小续命汤在唐宋以前治疗中风病的重要地位。
组成甘草、麻黄、防己、人参、桂枝、黄芩、川芎、杏仁、芍药各一两、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附子大者一枚炮用法上十ー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
分三服,甚良。
不差更服三四剂必佳。
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
有人脚弱服此方,至六七剂得差。
有风疹家,天阴节变辄服之,以防瘖癔也。
功效温经通阳,祛风扶正。
主治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惚惚,精神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
方解方中用麻黄、桂枝、防风、防己祛风逐湿,以开其表;又邪壅于外,则里气不宣,故郁而化热,当以杏仁利之,黄芩清之;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以人参、甘草益气而调中;白芍、川芎护营和血;用附子既可补药之力,又能济麻黄以行其表;姜、枣为引者,以调和营卫。
临床应用提要《灵枢・五变篇》:“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
”人体正气衰弱,风邪挟寒外袭所致,由于正气不足,腠理疏松,风寒之邪长驱直入,直达经络,属真中风。
小续命汤功能温经通阳,扶正祛风,可用于西医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等。
临床见症:风邪中经,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头痛项强,或神志闷乱等。
舌淡苔薄腻,舌体强硬或短缩、颤动。
脉浮退或浮缓。
临床应用案1、脑血栓(李可医案)孙某,男,60岁。
2007年1月22日初诊。
30年前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低压偏高,持续在100~110mmHg)、脑动脉硬化。
【汉唐经方】“续命汤”是古代辨治中风的准绳三
【汉唐经方】“续命汤”是古代辨治中风的准绳三《千金方卷八治诸风方(凡八类)》唐孙思邈论杂风状第一岐伯曰∶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风痱,三曰风懿,四曰风痹。
夫诸急猝病多是风,初得轻微,人所不悟,宜速与续命汤,根据穴灸之。
夫风者百病之长,岐伯所言四者说,其最重也。
偏枯者,半身不遂,肌肉偏不用而痛,言不变智不乱,病在分腠之间。
温卧取汗,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甲乙经》云∶温卧取汗则巨取之。
)风痱者,身无痛,四肢不收,智乱不甚。
言微可知,则可治。
甚则不能言,不可治。
风懿者,奄勿不知人,咽中塞窒窒然。
(巢源作噫噫然有声。
)舌强不能言,病在脏腑,先源作眼下及鼻人中左右白者可治,一黑一赤吐沫者不可治。
)风痹、湿痹、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骨痹、胞痹,各有证候。
形如风状,得脉别也,脉微涩,其证身体不仁。
凡风多从背五脏俞入诸脏受病。
肺病最急,肺主气息又冒诸脏故也。
肺中风者,其人偃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者,肺风之证也。
视目下鼻上两边下行至口,色白者尚可治。
急灸肺俞百壮,服续命汤,小儿减之。
若色黄者,此为肺已伤化为血矣,不可复治;其人当妄言、掇空指地,或自拈衣寻缝,如此数日死。
若为急风邪所中,便迷漠恍惚、狂言妄语,或少气、不能复言;若不求师即治,宿昔而死。
即觉便灸肺俞及膈俞、肝俞数十壮,急服续命汤可救也。
若涎唾出不收者,既灸当并与汤也。
诸阳受风亦恍惚妄语,与肺病相似,然着缓可经久而死。
肝中风者,其人但踞坐不得低头,绕两目连额上色微有青者,肝风之证也。
若唇色青、面黄尚可治,急灸肝俞百壮,服续命汤。
若大青黑,面一黄一白者,此为肝已伤,不可复治,数日而死。
心中风者,其人但得偃卧,不得倾侧,闷乱冒绝汗出者,心风之证也。
若唇正赤尚可治,急灸心俞百壮,服续命汤。
若唇或青或白、或黄或黑者,此为心已坏为水,面目亭亭时悚动者,不可复治,五六日死。
(一云旬日死)脾中风者,其人但踞坐而腹满,身通黄,吐咸汁出者,尚可治。
急灸脾俞百壮,服续命汤。
千古名方续命汤
千古名方续命汤这十首方子虽大都治疗中风,但在方药配伍主治上也有各自的特色。
现在简单来谈谈这些方子的功能主治,这些续命系列方除注明者外,都是《备急千金要方·卷八·诸风》中的方子。
1、小续命汤系列方:(一)小续命汤之一主治:治猝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
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
药物:麻黄、防己(崔氏《外台》不用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
用法: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
不瘥,更合三四剂必佳。
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
有人脚弱,服此方至六七剂得瘥。
有风疹家,天阴节变,辄合服之,可以防喑。
加减:一本云,恍惚者,加茯神、远志。
如骨节烦疼,本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
(二)小续命汤之二主治:治中风冒昧,不知痛处,拘急不得转侧,四肢缓急,遗失便利,此与大续命汤同,偏宜产后失血,并老小人方。
药物:麻黄、桂心、甘草各二两,生姜五两,人参、川芎、白术、附子、防己、芍药、黄芩各一两,防风一两半。
用法: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三)小续命汤之三主治:治风历年岁,或歌,或哭,或大笑,言语无所不及,宜服小续命汤方。
药物:麻黄三两,人参、桂心、白术各二两,芍药、甘草、防己、黄芩、川芎、当归各一两。
用法:上十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日三。
覆取汗。
2、小续命汤还可治疗痹证小续命汤的用途很广,不仅能治疗中风,还可以治疗痹证。
清代医家汪昂在《医方集解》中说:“小续命汤(六经中风通剂)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喎斜,语言蹇涩,风湿腰痛,痰火并多,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
……按中风有解表攻里行中道三法。
……此治冬月直中风寒之方。
亦麻黄桂枝之变法……昂按:此方为治风套剂,今人罕用,然古今风方多从此方损益为治……本方去防风、防己、附子、白芍,加当归、石膏,即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不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能转侧,录验方去人参,加干姜、黄芩、荆沥,即千金大续命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
千方百剂:大续命汤
千方百剂:大续命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大续命汤【处方】麻黄芎藭各90克干姜石膏人参当归桂心甘草各30克杏仁40枚【制法】上九味,唆咀。
【功效与作用】主中风风痱,肢体缓纵不收,皮肤不知痛痒,口不能言,不省人事,产妇出血较多,及老人、小儿见上述症者。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千金》卷八:大续命汤【处方】独活3两,麻黄3两,芎?1两,防风1两,当归1两,葛根1两,生姜1两,桂心1两,茯苓1两,附子1两,细辛1两,甘草1两。
【功效与作用】大风经脏,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肉痛痒不自知。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以水1斗2升,煮取4升,分服,老小半之。
若初得病,便自大汗者,减麻黄,不汗者,依方;上气者,加吴茱萸2两,厚朴1两;干呕者,倍加附子1两;啘者,加橘皮1两;若胸中吸吸少气者,加大枣12枚;心下惊悸者,加茯苓1两;若热者,可除生姜,加葛根。
【摘录】《千金》卷八《千金》卷八:大续命汤【处方】麻黄8两,石膏4两,桂心2两,干姜2两,芎?2两,当归1两,黄芩1两,杏仁30枚,荆汤1升。
【功效与作用】中风暗哑,昏迷不省,半身不遂。
口眼喎斜。
卒然暗哑,五脏偏枯贼风。
妇人产后中风。
中风肥盛,多痰多渴,肢体不遂。
风中五脏,舌纵难言。
【用法用量】《千金翼》有甘草。
【摘录】《千金》卷八《外台》卷十八引《深师方》:大续命汤【处方】当归2两,芎?1两,桂心1两,麻黄2两(去节),芍药1两,石膏1两,生姜3两,人参1两,防风2两,黄芩1两,杏仁40枚,甘草1两(炙)。
【制法】上切。
【功效与作用】手足挛急及不随;苦脚气上;中风,四肢壮热如火,挛急,或纵不随,气冲胸中。
脚气痹挛不随,风毒攻四肢,壮热如火,头项挛急,气冲胸中。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服。
【摘录】《外台》卷十八引《深师方》《医学入门》卷八:大续命汤【处方】肉桂2分,附子2分,石膏2分,防己2分,麻黄4分,防风4分,龙齿4分,生姜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汤宜间食 孙氏提出“凡服治风汤,第一服厚覆取汗, 若得汗即须薄覆,勿令大汗,中间亦须间食, 不而令人无力,更益虚赢。” 然后强调服汤之时须间食,如“服汤之时, 汤消即食粥,粥消即食汤,亦少与羊肉将 补。”
为“竹沥饮子,患热风者必先用此制其热 毒。”只有在服用竹沥饮子(生葛汁、竹沥、 生姜汁)后,
因“患风人多热”,故愈后亦“常宜服荆沥 方”,以荆沥、竹沥、生姜汁为方,在顾护根本 的同时,亦兼治其标,乃万全之计。 强调“凡风,服汤药多患虚热翁翁然”须用五补 丸除热方(防风、人参、从蓉、干地黄、羚羊角、 麦门冬、天门冬、芍药、独活、干姜、白术、丹 参、山茱英、甘草、获神、升麻、黄蔑、甘菊花、 地骨皮、五加皮、石解、牛膝、薯预、秦艽、芍 劳、生姜屑、桂心、防己、黄答、寒水石、附子 石膏)以调理,此是在病情好转以后的调治之法, 作为丸剂,缓以平调,徐图恢复。
《千金要方》治疗中风
中风名称
中医:五行之风:“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 风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 舟。”《金匾要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 一》 佛学:四大之风:《千金要方· 序例》曰:“经说地 水火风,和合成人。凡人风气不调,全身强直, 诸毛孔闭塞。”
《千金要方.卷第八》记载孙思邀曾中风,言语蹇 涩,四肢疹曳,服用续命煮散十日十夜不绝,得愈。 张子和更赞誉“孙氏《千金要方· 风论》散、方, 往往皆效” 近现代著名、 大秦芜汤、竹沥汤等治疗中风病, 并取得了很好 的疗效。
孙氏治疗中风常用方剂如下: 小续命汤 防风生姜 大续命汤 大续命散 麻黄乌头防风桂心甘草蜀椒杏仁石膏人参芍药 当归闾茹黄芩茯苓干姜 续命煮散 细辛人参防风石膏白术 又小续命汤 归 西周续命汤
竹沥饮子:竹沥生葛汁生姜汁 排风汤:白鲜皮白术芍药桂心芍劳当归杏仁防风 甘草独活麻黄获菩生姜 又排风汤:犀角贝子升麻羚羊角 大排风汤:麻黄杏仁白术防风葛根独活防己当归 人参茯神甘草石膏桂心白芷白鲜皮炮附子 大八风汤:当归升麻乌头黄芩芍药远志独活防风
孙思邀治风多取汗解,不仅是发散风邪,也 是为调理人体的升降出入之机而立。 如果我们在继承和研究古中医的理论及治 疗时,只见其标而未见其本,很可能导致圣 贤法度被废。
孙氏在治疗中格外强调无风密室的重要性, 如 “凡人忽遇风,发身心顿恶,或不能言,有如 此者,当服大、小续命……等汤,于无风处 密室之中……”; “其人无密室者,不得与疗风。强人居室不 密尚中风,况服药人?”
《素问玉机真脏论》黄帝曰:余闻虚实以 决死生,愿闻其情。岐伯曰:五实死,五 虚死。帝曰:愿闻五实五虚。岐伯曰:脉 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 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 食不入,此谓五虚。帝曰:其时有生者何 也?岐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 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1. 《金匾要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夫人禀五常, 因风气而生长,风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 舟。”
2.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 皮毛,其次治皮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3.《素问· 玉机真脏论》:“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 得后利,则实者活。” 4. 众人皆知,中风为脑血管疾病,之所以生风中风,是因为五脏元 真不能畅通,然而《内经》明言“肺主气”,“肺朝百脉”,故此 通达肺气则邪风之气自消,血脉自通,大小续命汤诸方实在是药王 孙思邈留给后人的利器,价值何止千金!后人如能深刻理解合理应 用,的确能造福世人。
草桂心干姜大豆五味子
汗法通治内外风 “凡患风服汤,非得大汗,其风不去, 所以诸风方中皆有麻黄,至如西周续命即 用八两,越婢六两,大、小续命或用一两、 三两、四两,故知非汗不瘥”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故邪风之至, 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皮肤, 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孙氏在《千金要方,卷第一.服饵第八》提出 “凡人忽遇风,发身心顿恶,或不能言,或有如 此者,当服大、小续命汤及西周续命、排风、越 脾等汤,于无风密室之中,日夜四五服,勿计剂 数多少,亦勿虑虚,常使头面、手足、腹背汗出 不绝为佳。”因风为阳邪,主升,故可通过开皮 肤之腠理使邪气得出,亦可因势利导将病邪引向 表,发汗而解,此种汗法多用于治疗外风。
《千金方》所言之中风包含疾病范围相当广泛,其 中对现代中风病的论述较为详备。对中风病因病 机的认识与现代有较大差异,认为外风、内虚邪 中、内风及热盛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 在治疗上多针灸药并用,最重灸疗,重视药酒方 的应用。在治法上以疏散风邪、调理内风的汗法 为主;开创了内风论治之先河; 对于五脏虚寒中风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提出从心脾论治舌强不得语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