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前处理主要环节作用和目的
电镀工艺流程
电镀工艺流程一、引言电镀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表面处理工艺,主要用于增加金属的耐腐蚀性、提高美观性、改变导电性、增强耐磨性等功能。
电镀工艺流程涉及多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二、电镀工艺流程1. 前处理前处理是电镀工艺流程的第一步,主要包括表面清洁、除油、除锈、除氧化皮等步骤。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让基材表面干净、平滑,以便后续的电镀操作。
2. 镀前处理镀前处理主要包括浸蚀、活化和预镀等步骤。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基材表面的活性,为电镀做好准备。
3. 电镀电镀是工艺流程的核心步骤,主要通过电解的方式在基材表面沉积一层金属。
电镀溶液、电流密度、电镀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电镀层的质量和性能。
4. 后处理后处理主要包括清洗、钝化、烘干等步骤。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去除电镀后残留在表面的杂质,提高电镀层的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5. 检验检验是电镀工艺流程的最后一步,主要通过外观检查、厚度测量、耐腐蚀性测试等手段来检验电镀层的质量和性能。
三、电镀工艺流程的注意事项1.电镀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电镀溶液的组成和浓度,以确保电镀层的质量和性能。
2.电镀过程中需要控制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以避免电镀层出现缺陷。
3.在进行电镀操作前,需要对基材进行充分的前处理和镀前处理,以确保基材表面的活性和清洁度。
4.电镀后需要进行后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提高电镀层的耐腐蚀性。
5.在整个电镀工艺流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四、结论电镀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参数和操作,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合理的前处理、镀前处理、电镀、后处理和检验,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电镀层,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美观性。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和电镀材料,灵活调整和优化电镀工艺流程。
铁件电镀前处理工艺
铁件电镀前处理工艺一、引言铁件电镀前处理工艺是指在进行电镀之前对铁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工艺,以提高电镀层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保证电镀质量。
本文将介绍铁件电镀前处理工艺的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表面清洗在进行电镀前,首先要对铁件表面进行清洗。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表面的油脂、氧化物和其他杂质,以保证电镀层与基材的结合牢固。
常用的清洗方法有碱洗、酸洗和溶剂清洗等。
碱洗可以去除铁件表面的油脂和污垢,酸洗可以去除氧化层和铁锈,溶剂清洗可以去除残留的油脂和有机物。
三、机械处理机械处理是指对铁件表面进行物理性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毛刺、凹坑和氧化层等不良状况,提高表面的光洁度和平整度。
常用的机械处理方法有打磨、抛光和喷砂等。
打磨可以去除铁件表面的毛刺和凹坑,抛光可以提高表面的光洁度,喷砂可以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和污垢。
四、除锈处理除锈处理是指对铁件表面的铁锈进行清除,以减少电镀过程中的气泡和缺陷。
常用的除锈方法有机械除锈、化学除锈和电解除锈等。
机械除锈可以通过刷洗或打磨的方式去除铁锈,化学除锈可以使用酸性溶液溶解铁锈,电解除锈可以通过电解作用将铁锈还原。
五、活化处理活化处理是指对铁件表面进行化学性处理,以提高表面的活性和与电镀液的相容性。
常用的活化方法有酸洗和活化剂处理等。
酸洗可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污垢,活化剂处理可以在表面形成一层活性物质,增加与电镀液的接触面积。
六、防腐处理防腐处理是指在铁件电镀前对铁件表面进行一层薄膜的涂覆,以增加电镀层的耐腐蚀性。
常用的防腐处理方法有磷化和镀锌等。
磷化可以在铁件表面形成一层磷化膜,提高电镀层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镀锌可以在铁件表面镀上一层锌,形成一层防护层。
七、表面调整表面调整是指在进行铁件电镀前对表面进行微调,以提高电镀层的均匀性和外观。
常用的表面调整方法有电解拋光和电解颜色调整等。
电解拋光可以在表面形成一层光亮的金属层,电解颜色调整可以通过改变电镀液的组成和工艺条件,调整电镀层的颜色。
电镀前处理工艺流程
电镀前处理工艺流程电镀前处理工艺流程是指在进行电镀之前对工件进行处理,以保证电镀的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一份常见的电镀前处理工艺流程:1. 清洗(Cleaning):将工件放入清洗槽中,使用碱性或酸性清洗剂清洗表面的油脂、污渍和其他杂质。
清洗槽中可以加热或超声波来增加清洁效果。
2. 酸洗(Acid Pickling):将工件放入酸洗槽中,使用酸性溶液(如硫酸或盐酸)进行酸洗,目的是去除表面的氧化物、锈蚀物和其他有害物质,以提高镀层的附着力。
3. 防酸处理(Acid Resistant Treatment):将工件浸入防酸液中,例如磷酸或硼酸液体,目的是形成一个防止酸洗液对工件表面的继续侵蚀和氧化的保护层。
4. 水冲洗(Water Rinsing):将工件从酸洗槽中取出,通过水冲洗去除残留的酸洗液和防酸液,以防止其对后续工艺造成不良影响。
5. 除油(Degreasing):将工件放入除油槽中,使用有机溶剂或碱性溶液去除表面的油脂和其他有机物,以提高电镀的附着力和均匀性。
6. 再水冲洗(Water Rinsing):将工件从除油槽中取出,通过水冲洗去除残留的溶剂或碱性溶液,以防止其对后续工艺造成不良影响。
7. 预光(Pre-polishing):将工件放入预光槽中,使用研磨材料或预光剂进行预光处理,以去除表面的凹陷、细微划痕和氧化物,以改善镀层的外观和质量。
8. 再次水冲洗(Water Rinsing):将工件从预光槽中取出,通过水冲洗去除残留的研磨材料或预光剂,以防止其对后续工艺造成不良影响。
9. 碱洗(Alkaline Cleaning):将工件放入碱洗槽中,使用碱性溶液进行碱洗,目的是去除预光过程中生成的氧化物和其他杂质,以提高电镀的质量和光亮度。
10. 最后水冲洗(Final Water Rinsing):将工件从碱洗槽中取出,通过水冲洗去除残留的碱洗液和其他杂质,以确保工件表面干净无污染。
以上是一份常见的电镀前处理工艺流程,其中细节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件和要求进行调整。
电镀前处理工艺流程
电镀前处理工艺流程
《电镀前处理工艺流程》
电镀前处理工艺流程是指在进行电镀之前,对待处理物体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工艺,以确保电镀涂层的附着力、光洁度和耐腐蚀性。
电镀前处理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清洗:将待处理物体浸泡在清洗液中,去除表面的油污、灰尘和其他污染物质。
清洗液通常是碱性或酸性的溶液,能有效去除表面污染物,并为后续处理步骤做好准备。
2. 酸洗:将清洗后的物体浸泡在酸性溶液中,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和锈蚀物质,提高金属表面的活性。
酸洗可以使用硫酸、盐酸或其他酸性溶液,根据待处理物体的材质和表面情况选择合适的酸洗液。
3. 除油和去污:采用机械除油或化学去污的方法,进一步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残留的污染物。
这一步骤可以使用溶剂、碱性液体或高压喷洗等方法,确保物体表面完全干净。
4. 钝化处理:对金属表面进行钝化处理,使其在电镀过程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提高电镀层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
钝化处理可以使用铬酸、磷酸或其他化学品,根据不同金属材质选择合适的钝化方法和液体。
5. 上助剂:在进行电镀之前,有时需要在物体表面涂覆一层助剂,以提高电镀层的均匀性和光泽度。
助剂可以是特殊的化学
物质或表面活性剂,使电镀液更容易附着在物体表面,提高电镀质量。
电镀前处理工艺流程的每一步都十分重要,它们共同确保了电镀涂层的质量和性能。
只有经过严格的预处理工艺,才能获得均匀、光亮、耐腐蚀的电镀涂层,满足不同行业对金属制品质量和外观的要求。
电镀前处理(1)
电镀前处理(1)1.前处理的意义一般前处理过程为研磨、洗净、水洗、电解脱脂、酸浸、活化、中和等。
1.1.前处理的目的前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良好的镀层,由于镀件在制造、加工搬运、保存期间会有油酯、氧化物锈皮、氢氧化物、灰尘等污物附着于镀件表面上,若不去除这些污物而进行电镀将得不到良好的镀层。
镀件品质,前处理占很重要的地位。
1.2.前处理不良所造成的镀层缺陷前处理不良所造成的镀层缺陷,有下列几项:(1)剥离,(2)气胀,(3)污点,(4)光泽不均,(5)凹凸不平,(7)小孔,(8)降低耐蚀性,(9)脆化。
电镀的不良,前处理占很大的原因。
1.3.污物的种类污物的种类,可分为有机物及无机物。
有机物污物主要是动物性油酯,植物性油酯及矿物性油酯,无机物污物是金属氧化物、盐类、尘埃、及砂土。
另外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污物的物如研磨屑、研磨材料。
动物性及植物性油酯可被化缄剂皂去除。
矿物性油污无法被缄剂皂去除需用三菉乙烯、汽油、石油溶剂乳化剂等去除。
无机物污物可被酸或缄溶解,利用酸、缄浸渍、化学或电解方法去除及机械研磨方法去除。
无机、有机混合污物,去除较困难,除了利用化学方法,亦须用电解,机械研磨等方法联合应用去除。
1.4.电镀前处理去除的典型污物(1) 润滑油(2) 切削油(3) 研磨油(4) 热斑(5) 锈及腐蚀物(6) 淬火残留物(7) 热处理盐(8) 热处理盐(9) 污迹(10) 油漆及油墨1.5.表面清洁测定表面清洁度测定,在工场最实用的方法是用水冲(water-beaktest),检查表面水是否均匀润湿,如果是均匀润湿则为清洁表面,反的则不清洁。
其它方法有,Nielson method,Atomizertest,Fluoresent method,weight of residual soil,wip-ing method,residual patlern method 及Radioisotopetracer technique。
钢铁件电镀自动线前处理设计原则及实际应用
钢铁件电镀自动线前处理设计原则及实际应用钢铁件电镀自动线前处理设计原则及实际应用一、前处理的作用前处理是指加工前对零件的打磨、洗涤、酸洗和阳极清洗等处理工艺,同时将金属表面形成阳极化层。
前处理作用:1、清除杂质,杜绝异物污染,使零件清洁,平整。
2、表面处理后,能够形成阳极化层,以增强电镀的附着力,提高电镀层的质量。
3、利用酸洗处理,可以增加表面外观。
二、前处理工艺流程前处理工艺流程一般包括:打磨、清洗、酸洗、阳极清洗4道工艺:(1)打磨:主要是指利用抛光介质(磨料)将零件物理性表面去除,使零件表面变平,去除锈蚀及油污,并形成初始的表面光洁度。
(2)清洗:主要通过物理方式,将打磨后的零件清洗,使表面上的杂质清除,从而准备进行其他的表面处理工艺。
(3)酸洗:主要是使用含有金属离子的酸溶液,稀释及反应去除表面上的污渍、氧化膜及与表面结合的有机物质,从而表面形成阳极化层。
(4)阳极清洗:主要是利用阳极溶液的氧化作用,清洗表面上的污渍、氧化膜及与表面结合的有机物质,从而进一步形成阳极化层。
三、前处理质量要求(1)无油污:表面不含有任何油污,如润滑油、油墨等,否则影响贵金属电镀层的附着力和质量。
(2)无氧化膜:金属表面不含有氧化膜及其他附着物,否则会影响电镀的附着力和质量。
(3)无锈蚀:金属表面不含有锈蚀,否则会影响电镀的附着力和质量。
(4)光洁度要求:根据电镀的性能要求,以及电镀后的外观要求,金属表面光洁度要求有所不同。
四、前处理的实际应用前处理的实际应用主要有:(1)、电镀:电镀是指在金属物体表面披上一层镀层,以改善表面性能及外观的加工工艺,包括电镀银、电镀铜、电碳镀、氧化处理、硬镍、染色、氯化和冷镀等多种。
(2)、水喷涂:水喷涂是指在清洁的金属表面上,在水中加入一定的涂料,并用水压力由一个工具带动,按一定的压力和仰角,对表面进行喷涂,可以提供光洁的表面处理及改善防腐蚀性能。
(3)、喷砂:喷砂是指由高速喷射磨砂介质,将普通金属表面进行磨削及清洁,以获得光洁的表面处理。
电镀基本工艺流程
电镀基本工艺流程电镀是一种通过在物体上镀上一层金属薄膜的工艺,常用于装饰、防护和改善物体的功能。
电镀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前处理、电镀、后处理和质量检验等几个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镀的基本工艺流程。
首先是准备工作。
在进行电镀之前,需要对待镀物进行彻底的清洁和表面处理,以确保电镀层的附着力和均匀性。
这包括去除表面的污垢、油脂和氧化物等,常用的方法有机械抛光、酸洗和溶剂清洗等。
接下来是前处理。
前处理是为了提高待镀物的表面粗度和增加其与电镀液的接触面积,以改善电镀层的均匀性和附着力。
常用的前处理方法有研磨、电解抛光和化学清洗等。
其中,研磨是通过机械磨削使待镀物表面变得平滑,电解抛光是通过电解作用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污垢,化学清洗则是使用化学溶剂清除表面的杂质。
然后是电镀阶段。
电镀是利用化学反应将金属离子在待镀物表面还原成金属或与其它物质结合形成金属化合物,形成均匀致密的金属薄膜。
常用的电镀方法有电解镀、化学镀和蒸镀等。
其中,电解镀是最常见的电镀方法,通过在电解液中施加电流,使金属离子在待镀物表面析出,形成金属层。
化学镀是利用化学反应在待镀物表面沉积金属,与电解镀相比,不需要外加电流。
蒸镀则是将金属加热至蒸发,然后在待镀物表面沉积。
接下来是后处理。
后处理是为了改善电镀层的外观和性能,常用的后处理方法有热处理、抛光和电镀后涂层等。
热处理可以提高电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抛光则可以消除表面的缺陷和提高光泽度,电镀后涂层可以增加电镀层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最后是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为了确保电镀层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常用的测试方法有厚度测量、附着力测试和耐腐蚀性测试等。
厚度测量可以确定电镀层的厚度是否符合要求,附着力测试可以评估电镀层与基材的结合情况,耐腐蚀性测试则可以确定电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总结起来,电镀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准备工作、前处理、电镀、后处理和质量检验。
每个阶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每个步骤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才能保证电镀层的质量和性能。
电镀工艺流程介绍
电镀工艺流程介绍一、工件准备首先,需要对待镀工件进行准备。
这包括将工件表面清洁干净,去除表面的杂质、油污、氧化物等物质。
常用的清洗方法有机械清洗、化学清洗和电解清洗等。
根据工件材质和表面状态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和清洗剂。
二、表面预处理在工件准备完成后,需要进行表面预处理。
这个过程的目的是使工件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和活性,从而更好地与电镀液结合。
常用的表面预处理方法包括酸洗、激光清洗、喷砂和喷丸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阳极处理在表面预处理完成后,工件需要进行阳极处理。
阳极处理是在电镀前通过阳极电解的方式,对工件表面进行处理,以增加工件表面的电导率和活性。
阳极处理材料常用的有铜、锌、铅等。
阳极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电镀液的稳定性和电镀层的附着力。
四、电镀镀层当阳极处理完成后,工件进入到电镀镀层阶段。
这个阶段是整个电镀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电镀液是由金属离子和各种添加剂组成的。
工件在电镀液中作为阴极,金属离子在阴极表面电解还原成金属元素并在工件表面沉积形成金属镀层。
电镀液的配方根据具体的金属离子和工件要求而定。
五、镀层后处理在电镀镀层完成后,对工件进行镀层后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修复镀层的不均匀性、增加镀层的亮度和光泽度、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常用的镀层后处理方法有酸洗、热处理、阴极保护等。
六、质检和包装最后,对经过镀层后处理的工件进行质量检验。
质检的内容主要包括镀层厚度、附着力、耐腐蚀性、耐磨性等。
通过合格的质检后,将工件进行包装,以保护镀层不受到损坏。
总之,电镀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工件材质、电镀液配方、电镀参数等多个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电镀工艺流程,可以获得质量稳定的电镀镀层,提高工件的表面效果和使用性能。
电镀前处理工艺
电镀前处理:除油与浸蚀
表面预处理是电镀工艺流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有助于 提供镀层与随后镀层良好的结合力,并且影响镀层质量 和其它性能应注意的是,一个镀件的预处理工艺是一个 综合的工艺(也就是说,每一步取决于前面一步,也影响
着后面一步),因而,最好将这一工艺过程视作一整体考
虑,而不是仅仅考虑每一单独的工序。
浸蚀/酸洗:
功用:
中和碱 除去轻微氧化膜 (包括阳极电解除油期间形成的氧化膜) 微蚀表面
活化表面
改善结合力
除去氧化皮
浸蚀/酸洗 -应用:
•硫酸(H2SO4)广泛用于各种金属, 含铅金属或铜合金 (如含黄铜)不能采取硫酸浸蚀,因为会形成不溶性的硫 酸铅,造成结合力差,镀层起泡或有孔隙 •盐酸(HCl),是另一种广泛使用的酸洗液,常用在全力 除去氧化皮 •硝酸(HNO3)常用于酸洗厚氧化铜或氧化皮,铝合金去 挂灰 •一些新型专利酸盐含或不含氟和表面活性剂,常用于 去除硅酸膜和活化表面
•其它,如有机酸和混合酸洗液
电解浸蚀:
酸洗中施加电流可以和增强对金属表面的作用,溶液浓 度范围宽广, 使用阳极电解或阴极电解取决于所需的结 果。
•其它敏感金属如锌、锡、铅合金和黄铜适合 采用含缓蚀剂的中等碱性的除油剂, 操作温度 通常为70-80 ℃
电解除油:
电解除油通常是除油工艺中的最后一步。但 是,某些工艺不能使用电解除油,而是采用
已讨论的其它合适的除油方法。这些工艺包
括硬铬电镀,化学镀工艺,阳极化,磷化/钝
化和铝上电镀工艺。但是,应认识到,电解
分散剂
表面活性剂覆盖
除油剂如何工作:
植物油
皂化剂
可溶性肥皂
除油剂如何工作:
矿物油
电镀前处理注意事项
电镀前处理注意事项
电镀前处理是指在进行金属电镀前,对金属器件进行处理的过程。
电镀前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电镀层的附着力和均匀度,同时还
可以去除器件表面的污垢、油脂和氧化层等不利于电镀的物质。
本文
将为您介绍电镀前处理的注意事项,帮助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1. 清洗
清洗是电镀前处理的必要环节,器件表面的污垢、油脂和氧化层会对
电镀的附着力和均匀度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清洗剂进行
清洗。
在清洗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使用过于强烈的清洗剂,否则会对
器件表面产生腐蚀性。
2. 去油
金属器件表面的油脂会影响电镀的附着力,因此必须进行去油处理。
去油的方法一般有溶剂法、碱性法和酸性法等。
其中,溶剂法是常用
的去油方法,但必须选择合适的溶剂。
3. 去氧化层
器件表面存在的氧化层会对电镀层的附着力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
进行去氧化层处理。
去氧化层的方法有酸洗、电解和机械去除等方法。
其中,机械去除氧化层对器件表面的损伤较小,但成本较高。
4. 激活
金属器件表面的处理最后一步是激活,激活的作用是为了增强金属表面的活性,从而改善电镀液中金属离子的交换。
激活的方法有化学激活、电解激活和机械激活等。
其中,机械激活的成本较高,但是能够有效地增强器件表面的活性。
在进行电镀前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
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器件,选择合适的清洗、去油、去氧化层和激活方法进行处理,以保证电镀质量的提高。
电镀前处理流程
电镀前处理流程1. 清洗清洗是电镀前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去除材料表面的油脂、灰尘和其他杂质。
常见的清洗方法包括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
物理清洗通常使用高压水或溶剂进行,而化学清洗则使用酸碱溶液来去除表面的污垢。
2. 酸洗酸洗是为了去除材料表面的氧化层和锈蚀物,提高电镀层的附着力。
酸洗一般使用酸性溶液,常见的酸洗剂有硫酸、盐酸等。
在酸洗过程中,需要控制酸洗液的温度、浓度和酸洗时间,以确保酸洗效果的稳定和一致。
3. 碱洗碱洗是为了中和酸洗后残留在材料表面的酸性物质,并去除酸洗过程中产生的氢气。
碱洗一般使用碱性溶液,常见的碱洗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在碱洗过程中,需要控制碱洗液的浓度和碱洗时间,以确保碱洗效果的稳定和彻底。
4. 酸洗酸洗的目的是去除碱洗后残留在材料表面的碱性物质,并进一步提高电镀层的附着力。
酸洗的方法和酸洗工艺参数与第二步酸洗相似,但酸洗剂的种类和浓度可能有所不同。
5. 除油除油是为了去除材料表面的油脂,以使电镀层与基材直接接触,提高附着力。
除油可以通过溶剂清洗、热水清洗或使用去油剂等方法进行。
除油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除油剂和清洗方法,以确保除油效果的彻底和稳定。
6. 磷化磷化是为了增加材料表面的粗糙度,提高电镀层与基材之间的机械锚固力。
磷化一般使用磷酸盐溶液进行,通过在材料表面形成磷酸盐层来增加表面粗糙度。
磷化工艺参数需要根据材料的类型和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磷化层的均匀和稳定。
7. 洗净洗净是为了去除处理过程中残留在材料表面的化学药剂和其他杂质。
洗净一般使用流动水或稀释溶剂进行,需要保证洗净液的流速和温度适宜,以确保洗净效果的彻底和稳定。
8. 预处理预处理是为了进一步改善电镀层的质量和附着力。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有活化和敏化处理。
活化处理是利用酸性或碱性溶液处理材料表面,以提高电镀层的结晶度和致密性。
敏化处理是在活化处理之后,使用敏化剂处理材料表面,以提高电镀层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
vcp电镀生产线运作流程
vcp电镀生产线运作流程一、前处理前处理是电镀生产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作用是去除基材表面的污垢、油脂、锈迹等杂质,提高基材表面的粗糙度,增加镀层与基材的附着力。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 清洁:去除基材表面的污垢、油脂等杂质,可以采用溶剂清洗、机械清洗等方式。
2. 磨抛:通过磨抛机对基材表面进行磨削,以增加表面粗糙度,提高镀层附着力。
3. 酸洗:使用酸液对基材表面进行酸洗,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
4. 活化:使用活化剂对基材表面进行活化,以提高表面的反应活性。
5. 清洗:最后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残留物和杂质。
二、电镀槽镀底层电镀槽镀底层是指在基材表面先镀上一层导电层或预镀层,以提高镀层与基材的附着力,同时也可以调整镀层的导电性能和外观质量。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 配制电镀液:根据生产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将电镀液和添加剂配制好。
2. 电镀:将基材放入电镀槽中,调整电镀参数(如电流密度、电镀时间等),进行电镀。
3. 清洗:将电镀后的基材清洗干净,以去除表面的残留物和杂质。
三、电镀槽镀第一层根据产品要求,在电镀槽中镀上第一层镀层,该层主要起到防腐、耐磨等作用。
具体操作流程与电镀槽镀底层类似。
四、电镀槽镀第二层在第一层镀层的基础上,再镀上第二层镀层,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外观质量。
具体操作流程与前两步类似。
五、回收处理在电镀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液和废弃物,需要进行回收处理,以保护环境。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 收集废液和废弃物:将电镀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和废弃物收集起来。
2. 分离和处理:将废液和废弃物进行分离和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回收利用或处置。
工艺件电镀前电镀镀后处理
电镀工艺过程中的镀前预处理和镀后处理
内容:电镀工艺过程一般包括电镀前预处理、电镀及镀后处理
1、镀前预处理
镀前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干净新鲜的金属表面,为最后获得高质量镀层作准备.要进行脱脂、去锈蚀、去灰尘等工作。
步骤如下:第一步使表面粗糙度达到一定要求,可通过表面磨光、抛光等工艺方法来实现。
第二步去油脱脂,可采用溶剂溶解以及化学、电化学等方法来实现;
第三步除锈,可用机械、酸洗以及电化学方法除锈;
第四步活化处理,一般在弱酸中侵蚀一定时间进行镀前活化处理。
2.镀后处理
(1)钝化处理。
所谓钝化处理是指在一定的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在镀层上形成一层坚实致密的、稳定性高的薄膜的表面处理方法.钝化使镀层耐蚀性大大提高并能增加表面光泽和抗污染能力。
这种方法用途很广,镀Zn、Cu及Ag等后,都可进行钝化处理。
(2)除氢处理。
有些金属如锌,在电沉积过程中,除自身沉积出来外,还会析出一部分氢,这部分氢渗入镀层中,使镀件产生脆性,甚至断裂,称为氢脆.为了消除氢脆,往往在电镀后,使镀件在一定的温度下热处理数小时,称为除氢处理。
电镀前处理
电镀前处理引言电镀前处理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方法,在电镀工艺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步骤,以确保电镀层能够稳定、均匀地附着在被镀物表面上。
本文将介绍电镀前处理的步骤和技术,以及其在电镀工艺中的重要性。
1. 表面清洁在进行电镀前处理之前,首先需要确保被镀物的表面是清洁的。
表面可能存在的污垢、油脂、氧化膜等会影响电镀层的附着力和均匀性。
因此,需要采用适当的清洁剂进行清洗。
常用的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溶剂清洗和酸洗。
•机械清洗:通过机械的力量将残留物从被镀物表面刷除,常用的方法包括喷砂、刷洗和超声波清洗等。
•溶剂清洗:利用溶剂来溶解表面油脂和污垢,常用的溶剂有酒精、丙酮和去离子水等。
•酸洗:采用酸性溶液来除去被镀物表面的氧化膜和其他附着物,常用的酸洗溶液包括硫酸、盐酸和酸性柠檬酸等。
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取决于被镀物的特性和表面污染的程度。
清洗后,应进行彻底的冲洗,以确保清洗剂的残留物完全被去除。
2.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电镀前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它主要包括了除油、除锈和除氧化等工艺。
这些工艺有助于净化被镀物表面,提供一个良好的基底,以便电镀层能够均匀附着。
•除油:通过使用去油剂或溶剂将被镀物表面的油脂和污垢去除,常用的去油剂有碱性和酸性除油剂。
•除锈:被镀物表面的锈蚀层会影响电镀层的附着力和均匀性,因此需要采用除锈工艺。
除锈的方法有机械除锈和化学除锈等。
•除氧化:被镀物表面的氧化层会阻碍电镀层的附着,所以需要进行除氧化处理。
常用的除氧化方法有化学氧化还原和阳极处理等。
除油、除锈和除氧化工艺的选择根据被镀物的特性和表面状态来确定。
清洗和表面处理完成后,应进行彻底的冲洗,以确保处理剂的残留物完全被去除。
3. 表面活化对于某些金属材料来说,表面处于被镀物的自然状态时会对电镀工艺造成困扰。
例如,铝和锌金属表面具有较高的氧化能力,会使电镀层难以均匀附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表面活化处理。
表面活化是通过在被镀物表面形成一层活化膜来实现的,该活化膜可以增强电镀层的附着力。
电镀电镀基本工艺及各工序前处理作用
电镀电镀基本工艺及各工序前处理作用电镀是一种电化学过程﹐也是一种氧化还原过程。
电镀的基本过程是将零件浸在金属盐的溶液中作为阴极﹐金属板作为阳极﹐接直流电源后﹐在零件上沉积出所需的镀层。
例如﹕镀镍时﹐阴极为待镀零件﹐阳极为纯镍板﹐在阴阳极分别发生如下反应﹕阴极(镀件)﹕Ni2++2e→Ni(主反应)2H++e→H2↑(副反应)阳极(镍板)﹕Ni﹣2e→Ni2+(主反应)4OH-﹣4e→2H2O+O2+4e(副反应)不是所有的金属离子都能从水溶液中沉积出来﹐如果阴极上氢离子还原为氢的副反应占主要地位﹐则金属离子难以在阴极上析出。
根据实验﹐金属离子自水溶液中电沉积的可能性﹐可从元素周期表中得到一定的规律。
阳极分为可溶性阳极和不溶性阳极﹐大多数阳极为与镀层相对应的可溶性阳极﹐如﹕镀锌为锌阳极﹐镀银为银阳极﹐镀锡-铅合金使用锡-铅合金阳极。
但是少数电镀由于阳极溶解困难﹐使用不溶性阳极﹐如酸性镀金使用的是多为铂或钛阳极。
镀液主盐离子靠添加配制好的标准含金溶液来补充。
镀铬阳极使用纯铅﹐铅-锡合金﹐铅-锑合金等不溶性阳极。
电镀基本工艺及各工序的作用工艺流程(磨光→抛光)→上挂→脱脂除油→水洗→(电解抛光或化学抛光)→酸洗活化→(预镀)→电镀→水洗→(后处理)→水洗→乾燥→下挂→检验包装各工序的作用前处理﹕施镀前的所有工序称为前处理﹐其目的是修整工件表面﹐除掉工件表面的油脂﹐锈皮﹐氧化膜等﹐为后续镀层的沉积提供所需的电镀表面。
前处理主要影响到外观,结合力﹐据统计﹐60%的电镀不良品是由前处理不良造成﹐所以前处理在电镀工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电镀技朮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前处理工序﹐前处理工序占整个电镀工艺的一半或以上﹐因而能得到表面状况很好的镀层和极大地降低不良率。
喷砂﹕除去零件表面的锈蚀﹐焊渣﹐积碳﹐旧油漆层﹐和其它干燥的油污﹔除去铸件﹐锻件或热处理后零件表面的型砂和氧化皮﹔除去零件表面的毛刺和和方向性磨痕﹔降低零件表明的粗糙度﹐以提高油漆和其它涂层的附著力﹔使零件呈漫反射的消光状态磨光﹕除掉零件表明的毛刺﹐锈蚀﹐划痕﹐焊缝﹐焊瘤﹐砂眼﹐氧化皮等各种宏观缺陷﹐以提高零件的平整度和电镀质量。
电镀前处理主要环节作用和目的
电镀前处理主要环节作用和机理一、脱脂1、作用:除去素材表面脂肪类油漬和其他有机性污垢,以获得良好電镀效果,并防止对后序工序的污染。
2、温度管控范围:40~60℃标准:50℃3、作用机理:借助于溶液的皂化与乳化作用以达到去除油污的目的。
动植物油的去除主要是依据皂化反应。
所谓皂化,就是油脂与脱脂液中的碱起化学反应生成肥皂的过程。
使原来不溶于水的油脂,分解成了可溶于水的肥皂和甘油,从而被除去。
4.注意事項:1).超音波振荡有作于增强脱脂效果。
2).除油粉浓度不足时,无法达到脱脂效果;浓度过高时,带出损耗较大,成本增高,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温度不足时,除油效果不佳,提高温度可以降低溶液与油脂的表面张力,加速除油效果;温度过高时,素材易发生形变。
作业时需严格控制温度。
4).脱脂工序后,素材表面应完全润湿,如有明显之水珠与素材界面排斥现象说明此操作未达到要求,需重复操作,并及时调整各参数。
二、膨润※(了解即可)作用机理:通过膨润剂膨胀工件达到表面微蚀,同时软化材质本身,释放因注塑或材质原因产生的应力不均,以便后序粗化工序能够均匀良好的腐蚀。
电镀素材的内应力的检查,针对不同材料,方法也会有一定的区别。
对于ABS类一般情况下都会采用冰醋酸浸渍法。
具体做法如下:将素材完全浸入25℃±3℃的冰醋酸溶液中4分钟,取出后立即用凉水清洗干净,然后晾干(若需吹干,也只能用冷风),检查表面,若有明显之亮雾不均或细小的裂纹,说明此处有应力存在。
将产品于1米高处抛落,若产品表面出现明显裂纹,说明此处应力过大。
通常情况下于65℃--75℃温度下加热2—4H或以同样温度的热水中浸泡30min以消除素材应力,也可于25%(体积)的丙酮中浸泡3--5min以消除应力。
三、粗化1、温度管控范围:63~69℃,标准:66℃2、ABS塑料是丙烯晴(A)、丁二烯(B)、苯乙烯(S)的三元共聚物,在粗过化程中,塑胶粒子被容去形成凹坑,使表面有憎水性变成亲水性,使镀层附着在胶件上面并牢固结合。
电镀前处理流程
电镀前处理流程电镀前处理流程是指在进行金属电镀之前,需要对金属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工序,以确保电镀层的附着力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电镀前处理的几个主要流程。
首先是清洗。
清洗是电镀前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去除金属表面的各种污垢和杂质,以保证电镀层与基材之间的牢固结合。
常用的清洗方法有机械清洗和化学清洗两种。
机械清洗主要利用喷砂、喷丸等方法,通过高速流动的颗粒物冲击金属表面,去除表面氧化层、油污和锈蚀等。
化学清洗则是利用酸、碱或其他溶液,将金属表面的污垢和氧化层溶解掉。
第二个流程是脱脂。
脱脂是指将金属表面的油脂和有机物质去除掉,以提高电镀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
常用的脱脂方法有溶剂脱脂、碱性脱脂和酸性脱脂等。
溶剂脱脂是利用有机溶剂将金属表面的油脂溶解掉;碱性脱脂则是利用碱性溶液将金属表面的有机物质和油脂转化成水溶性物质,从而去除掉;酸性脱脂则是利用酸性溶液将金属表面的有机物质和油脂溶解掉。
第三个流程是除锈。
除锈是指将金属表面的氧化层和锈蚀物去除掉,以减少电镀层的缺陷和氧化层的影响。
常用的除锈方法有机械除锈、化学除锈和电解除锈等。
机械除锈是利用刷子、砂纸等工具对金属表面进行刮擦和磨砂,将氧化层和锈蚀物去除;化学除锈则是利用酸、碱或其他溶液将金属表面的氧化层和锈蚀物溶解掉;电解除锈则是利用电解原理,在电解液的作用下,将金属表面的氧化层和锈蚀物溶解掉。
最后一个流程是活化处理。
活化处理是指在除锈后,对金属表面进行活化处理,以提高电镀层的质量和附着力。
常用的活化处理方法有酸洗和活化剂处理两种。
酸洗是利用酸性溶液将金属表面的氧化层去除,并同时生成一层活化膜,以便后续电镀层的附着;活化剂处理则是利用活化剂溶液,通过化学反应将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转化成金属化合物,从而提高电镀层的附着力。
电镀前处理流程包括清洗、脱脂、除锈和活化处理等几个主要步骤。
通过这些处理工序,可以有效地清除金属表面的污垢、油脂、氧化层和锈蚀物,使电镀层与基材之间能够更好地结合,从而提高电镀层的附着力和质量。
电镀工序流程质量控制
电镀工序流程质量控制电镀工艺是将金属制件表面均匀的镀上一层金属或合金的一种方法,具有提高金属制件的表面质量和性能、增加外观装饰效果以及防止金属制件的腐蚀等作用。
电镀工序流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镀前处理、镀液配方、电镀工艺参数、镀后处理等方面。
一、镀前处理镀前处理是指在进行电镀之前,对金属制件进行净化处理和表面预处理。
其目的是去除金属表面的污物和氧化物,提高电镀的附着力和镀层的平整度。
镀前处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工序:1.精洗:将金属制件浸泡在碱性镀前清洗液中,去除表面的油脂、污垢等有机物。
2.除锈:使用酸性溶液或机械方法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皮和锈蚀。
3.激活: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激活处理,生成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为后续电镀提供良好的附着基材。
二、镀液配方镀液配方是指根据金属材料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镀液配方。
镀液配方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对电镀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镀液配方应具备以下特点:1.合适的化学成分:选择合适的金属盐、酸碱度等,确保金属能够正常沉积。
2.适当的添加剂:添加剂可以改善电镀液的导电性、缓冲性、气泡性等,提高镀层的质量和均匀度。
3.稳定性:镀液的稳定性可以影响金属的沉积速率和镀层的均匀度,应通过控制镀液中各成分浓度,避免金属沉积出现异常。
三、电镀工艺参数电镀工艺参数主要包括镀液温度、电流密度、时间等。
这些参数的设定对电镀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整:1.温度控制:镀液温度直接影响金属粒子的活动能力和镀层的致密性,温度过高会产生气泡,温度过低则可能引起异常沉积。
2.电流密度控制:电流密度决定镀层的厚度和光泽度,过高会引起突起、气泡等缺陷,过低则会导致镀层厚度不均匀。
3.时间控制:镀层的厚度和质量与电镀时间密切相关,时间过长可能导致金属沉积过多,时间过短则会影响镀层的质量和致密性。
四、镀后处理镀后处理是指对电镀后的金属制件进行清洗、干燥、抛光等工艺,以提高电镀层的质量和外观。
1.清洗:对电镀后的金属制件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余镀液和污垢,确保镀层的光泽度和附着力。
电镀前处理与后处理工艺
JINHUA CITY WUCHENG DISTRICT JIUFENG VOCATIONAL SCHOOL
电镀前和电镀后处理工艺
镀前预处理
1 除油
• 1.1 主要成份:除油粉 • 1.2 操作条件:温度48~52℃;过滤 2转/分钟以上
• 1.3 原理
除油就是脱脂,脱脂液沿着胶件和油污界面渗透,取 代油污相,使胶件相被润湿,从而迫使大量油污被卷离, 而且卷离的油污立即浮到液面,通过皂化和乳化作用使 油污与胶件脱离,与溶液互不相容。
• 3.2 原理
在强氧化性的粗化液中,产生亲水性的 极性基团橡胶相粒子B (丁二稀)被氧化 溶蚀,树脂相A(丙烯腈)和S(苯乙烯) 的表面形成和留下凹坑与大量微小的孔穴, 正因为这些凹坑、孔穴使镀层锚合在塑料 表面,以获得良好的结合力。
3.6 粗化程度效果对比
粗化不够
过度粗化
粗化适宜
• 粗化效果比较
• 1.4 作用
除去塑胶件表面在模压、存放和运输过程中残留的脱 剂和油污,或者是抛光时残留下来的抛光膏,不规范操 作引去的手印油污等,以保证胶件能在下一个工序中均 匀地进行表面粗化。
塑料(ABS)的粗化
• 3.1 目的
提高零件表面的亲水性和形成适当着力大小的最关键的工序。
• 三种类型的粗化效果比较: 化学粗化>有机溶剂粗化>机械粗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镀前处理主要环节作用和机理
一、脱脂
1、作用:除去素材表面脂肪类油漬和其他有机性污垢,以获得良好電镀效果,并防止
对后序工序的污染。
2、温度管控范围:40~60℃标准:50℃
3、作用机理:
借助于溶液的皂化与乳化作用以达到去除油污的目的。
动植物油的去除主要是依据皂化反应。
所谓皂化,就是油脂与脱脂液中的碱起化学反应生成肥皂的过程。
使原来不溶于水的油脂,分解成了可溶于水的肥皂和甘油,从而被除去。
4.注意事項:
1).超音波振荡有作于增强脱脂效果。
2).除油粉浓度不足时,无法达到脱脂效果;浓度过高时,带出损耗较大,成本增高,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温度不足时,除油效果不佳,提高温度可以降低溶液与油脂的表面张力,加速除油效果;温度过高时,素材易发生形变。
作业时需严格控制温度。
4).脱脂工序后,素材表面应完全润湿,如有明显之水珠与素材界面排斥现象说明此操作未达到要求,需重复操作,并及时调整各参数。
二、膨润※(了解即可)
作用机理:
通过膨润剂膨胀工件达到表面微蚀,同时软化材质本身,释放因注塑或材质原因产生的应力不均,以便后序粗化工序能够均匀良好的腐蚀。
电镀素材的内应力的检查,针对不同材料,方法也会有一定的区别。
对于ABS类一般情况下都会采用冰醋酸浸渍法。
具体做法如下:
将素材完全浸入25℃±3℃的冰醋酸溶液中4分钟,取出后立即用凉水清洗干净,然后晾干(若需吹干,也只能用冷风),检查表面,若有明显之亮雾不均或细小的裂纹,说明此处有应力存在。
将产品于1米高处抛落,若产品表面出现明显裂纹,说明此处应力过大。
通常情况下于65℃--75℃温度下加热2—4H或以同样温度的热水中浸泡30min以消除素材应力,也可于25%(体积)的丙酮中浸泡3--5min以消除应力。
三、粗化
1、温度管控范围:63~69℃,标准:66℃
2、ABS塑料是丙烯晴(A)、丁二烯(B)、苯乙烯(S)的三元共聚物,在粗过化程中,塑胶粒子被容去形成凹坑,使表面有憎水性变成亲水性,使镀层附着在胶件上面并牢固结合。
注意事项:
1).高铬型溶液,溶粗化速度快,镀层附着力好;但是铬酸与硫酸值大于800 g/L时,溶液会有沉淀产生,需保持气体搅拌。
2).浓度不足时,粗化效果差;浓度过高时,易粗化过度,损伤素材,且带出损耗较大,成本增高。
3).温度不足时,粗化效果不佳,温度过高过时,素材易发生形变。
4).时间过短时,无法满足粗化效果,时间过长时,易粗化过度,损伤素材。
5).粗化过程中会有Cr3+产生。
Cr3+浓度越高,粗化效果越差,镀层的附着力也会随之下降,需定期做电解控制。
6).粗化湿润剂有利于工件良好润水,合理范围内,于搅拌情况下,液面会有一层黄色泡沫,如不足时,需及时补加。
7).粗化后,素材表面应当完全被水润湿,粗化程度的表面特征,可以从外观上作出判断:
a. 粗化不足,表面平滑有光泽,对强光源反射好.
b. 粗化适宜,表面微暗,平滑但不反光.
c. 粗化稍过度,表面明显发暗,但仍平滑.
d. 粗化过度,表面呈白绒状,疏松.
四、中和(主要成分为盐酸)
1.作用:将残留在粗化腐蚀后素材微孔内的六价铬清洗干净,以防止对后续工序造成污染。
2.作用机理:在粗化过程中素材橡胶粒子被溶去,形成凹坑,内部会有粗化液残留,因粗化液中六价铬离子,具强氧化性,会污染后续制程。
盐酸可将其还原为三价铬离子,从而丧失氧化性。
3.注意事项:
1).盐酸容易挥发,气体搅拌可增强其中和清洗效果,但气流不易过大,以免造成盐酸挥发损耗。
2 ).浓度不足时,清洗效果差;浓度过高时,带出损耗较大,成本增高。
3 ).温度升高,可增强清洗效果。
温度过高时,挥发损耗较大,会增大成本,且污染空气。
4 ).使用过程中,三价铬离子会累积增高,当药液呈深绿色时,说明三价铬离子过多,应
定期更換。
五、活化(催化)
温度管控范围:25~32℃标准:28℃
1.作用:在素材表面沉积一层具有催化活性的胶体钯。
2.作用机理:含有活性基团的聚合物可以与贵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ABS树脂本身不含有任何极性基团,但粗化液粗化后,由于Cr6+的强氧化性使得ABS表面含有
—COOH、—SO3H或—CONH2等活性基团。
将粗化后的工件浸泡活化液
中,会在素材表面沉积一层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Pd离子,以便在后续工序,
将具有催化作用的金属由离子还原为原子。
产品出槽后,活化液中所含的Sn2+
离子,会在纯水中因水解而产生一层白色的胶体包裹在钯离子表面,防止其被
空气氧化而丧失催化活性。
3、注意事项:
1).活化液不可打气搅拌,否则会造成活化剂分解。
2 ).温度升高,可增大沉钯效果。
当温度过高时,活化剂会分解。
3 ).活化剂浓度不足时,沉钯效果不足;浓度过高时,带出损耗较大,成本增高。
4 ).盐酸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活化液中的Sn2+离子被氧化,及活化剂分解,其含量多少对活
化效果影响不大,因此当液位不足时,应适当补加经稀释之盐酸.
5 ).经活化处理后,素材表面应为均匀的黄褐色。
五、化学镍
1、温度管控范围:25~40℃标准:35℃
2、作用:
使素材表面沉积一层均匀的金属层,使素材从非导体变成导体。
3、
4、注意事项:
1 ).次亚磷酸是镍的还原剂,含量高时,沉积速度加快,镀层色暗,但镀液稳定性差,
并会加速次亚磷酸根的生成速度,镀液易分解。
当次亚磷酸大于50g/L时,溶液
稳定性会显著下降,应重新建浴。
2 ).随着温度的升高,镀液沉积速度加快。
当温度过高时,因沉积速度过快,镀液
易发生自分解,溶液寿命缩短。
3 ). PH值低,溶液沉速缓慢,PH增高时沉积速度随之提高。
当PH值过高时,镀层
因沉积过快,而不够致密,容易产生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