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

合集下载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一、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通过本文所表现的思想2.了解赵抃在越州救灾的具体做法以及所表现出的特点3.理解文章叙述和议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样安排的作用二、课时:2三、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单一、作者简介曾巩(1019~1083) 中国北宋散文家,字子固。

南丰(今属江西)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主张先道而后文。

其文自然淳朴,不甚讲究文采。

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

他的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为议论文和记叙文。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

其记叙文中偶有写景之作,刻画极工。

如《道山亭记》述山川之险,精雕细刻;《墨池记》谈古论今,不无卓见。

《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

曾巩也能诗。

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略似其文。

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成就最高,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精深工密,形象鲜明,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佳作。

就“八大家”而论,其诗不如韩、柳、欧、苏和王安石,但胜过苏洵、苏辙。

曾巩著作今存《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本。

二、写作背景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

赵公即赵抃,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

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

由于他曾任殿中侍御史,所以京师中对他有“铁面御史”之誉。

后任右谏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治绩卓著。

特别是在熙宁八年、九年吴越饥疫兼作之际,赵抃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

《宋史·赵抃传》载:“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

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

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

”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也出色地从事过救灾工作。

他详录赵抃救灾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抃的吏才与吏德,以为后人之鉴。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一、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通过本文所表现的思想2.了解赵抃在越州救灾的具体做法以及所表现出的特点3.理解文章叙述和议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样安排的作用二、课时:2三、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单一、作者简介曾巩(1019~1083) 中国北宋散文家,字子固。

南丰(今属江西)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

曾巩是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主张先道而后文。

其文自然淳朴,不甚讲究文采。

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

他的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为议论文和记叙文。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

其记叙文中偶有写景之作,刻画极工。

如《道山亭记》述山川之险,精雕细刻;《墨池记》谈古论今,不无卓见。

《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

曾巩也能诗。

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略似其文。

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成就最高,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精深工密,形象鲜明,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佳作。

就“八大家”而论,其诗不如韩、柳、欧、苏和王安石,但胜过、。

曾巩著作今存《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本。

二、写作背景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

赵公即赵抃,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

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

由于他曾任殿中侍御史,所以京师中对他有“铁面御史”之誉。

后任右谏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治绩卓著。

特别是在熙宁八年、九年吴越饥疫兼作之际,赵抃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

《宋史·赵抃传》载:“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

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

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

”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也出色地从事过救灾工作。

他详录赵抃救灾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抃的吏才与吏德,以为后人之鉴。

三、初读课文,完成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僦.民使治之者( jiù)给.其食而任以事(j ǐ)无得闭粜.(tiào)使籴.者( dí)处.疾病之无归者(chǔ)使在处随收瘗.之(yì)或便.宜(biàn)民不幸罹.旱疫(lí)公所拊.循(fǔ)所以经营绥辑..(suí)(jí)委曲纤.悉(xiān)盖灾沴.之行(lì)则有间.矣(jiàn)家于衢.(qú)四、再读课文,完成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所被.者几乡(覆盖)当廪.于官者几人(赈济、供给粮食;名词作动词)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雇;处)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多余;簿籍;实存)故事..,岁.廪穷人(旧例;每年,名词作状语)公敛富人所输.(交纳)佐.其费(补助,辅助)忧其众相蹂.也(拥挤践踏)忧其且.流亡也(将)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住)有是具.也(措施)无得闭粜..(关店停止卖粮,指囤积居奇)使籴.者自便如受粟(买粮)明年..春(第二年)处.疾病之无归者(安顿)属.以视医药饮食(委托)不以累.其属(连累)有上.请者(向上;名词作状语)或便宜..,多辄.行(对救灾有利;立即,马上)蚤.夜惫心力不少.懈(“早”;“稍”稍微)事细巨必躬.亲.(亲自处理)民不幸罹.旱疫(遭受)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染上疫病;将近)公所拊循..(抚慰)所以..经营绥辑(用来……;谋划;安抚)委曲纤悉(周到细密,无微不至)盖灾沴.之行(灾气)治.世不能使之无(太平的)民病.而后图之(遭受灾难,名词作动词)则有间.矣(较大差距)予故采.于越(访询)乐为之识.其详(同“志”记载)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退休)家.于衢(安家,名词作动词)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同“恺悌”,和乐平易;记载)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救荒的措施政绩;学习、效法,名词作动词;把……作为)五、三读课文,给课文分层并概括层意第一部分(第1段):写灾前准备。

越州赵公救灾记活动单

越州赵公救灾记活动单

《越州赵公救灾记》活动单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致翻译课文。

2.学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对稍长的文言文,采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迅速理清文章思路。

2.在朗读和自我交流中发现问题,给予相应解答的同时适当对问题进行提升和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为官有志于民”精神的可贵,学习对待困难的正确方法,不仅要未雨绸缪,还要临危不乱。

充分预习:一、资料链接赵抃(1008~1084),字阅道,浙江衢州人。

景祐元年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

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一清如水,长厚清修。

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

累官至参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仕,卒后谥清献,苏轼曾为之作《赵清献公神道碑》。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直至中书舍人,元丰六年卒于江宁府,谥号“文定”。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

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

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

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

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

二、初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1.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明确文章的中心事件。

明确:救灾。

2.理清文本思路(文章哪些段落在具体写救灾?剩下的段落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部分(1):写救灾前准备。

第二部分(2——3):写具体的救灾措施。

第三部分(4——5):写赵公救灾中的品德和救灾措施的意义。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杂记 第3课 越州赵公救灾记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杂记 第3课 越州赵公救灾记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三杂记第3课越州赵公救灾记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第3课 越州赵公救灾记1.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

——《越州赵公救灾记》2.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

——《越州赵公救灾记》3.羲之之书晚乃善,那么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墨池记》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一、字词积累1.字音廪.(lǐn)于官者 僦.(jiù)民 三千石.(dàn) 闭粜.(tiào) 籴.(dí)者收瘗.(yì) 便.(biàn)宜罹.(lí)旱疫拊.(fǔ)循 灾沴.(lì) 有间.(jiàn) 2.通假字①蚤.夜惫心力不少.懈 “蚤〞同“早〞;“少〞同“稍〞,稍微 ②乐为之识.其详 “识〞同“志〞,记载 ③岂弟..之实在于身者 “岂弟〞同“恺悌〞,和乐平易 3.一词多义(1)被⎩⎪⎨⎪⎧①灾所被.者几乡 动词,覆盖,遭遇②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动词,遭受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介词,表被动④被.发行吟泽畔 动词,披散 (2)受⎩⎪⎨⎪⎧①使受.粟者男女异日 动词,领受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同“授〞,传授③徒属皆曰:“敬受.命。

〞动词,遵从 (3)具⎩⎪⎨⎪⎧①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名词,措施②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动词,陈述③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动词,具备④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副词,同“俱〞(4)为⎩⎪⎨⎪⎧①不习而有为.动词,做②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 介词,替③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 动词,设置④假设属皆且为.所虏 介词,与“所〞连用,表被动⑤何辞为.语气词,呢 4.词类活用①当廪.于官者几人 名词作动词,供应粮食 ②岁.廪穷人 名词作状语,每年 5.古今异义①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古义:多少。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致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朗读点拨、引导赏析、感悟、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文,学习做人的可贵品质。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重要实词和特殊句式。

2、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

【教学时数】:预计2课时【自学导案】1、通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能熟读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画出自己难解的词句。

3、理清文本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内容。

第1部分(1):写灾前准备。

第2部分(2、3):写救灾措施。

第3部分(4、5):写赵公救灾中的品德和救灾措施的意义。

第4部分(6):交代写作缘由。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历史上的那些清正廉洁著名人物导入。

2、以将琐事写得详略得当、富有条理的文章导入。

二、了解作者。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北宋散文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布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嘉祐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

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

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

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

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

次年卒于江宁府。

理宗时追谥“文定”。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学习目标1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通过本文所表现的思想2 .了解赵抃在越州救灾的具体做法以及所表现出的特点3 .理解文章叙述和议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样安排的作用、课时:2 三、学习过程:或便宜(bi d n ) 民不幸罹.旱疫 (I 门 公所拊循(f u )所以经营绥辑.(SU 1) (j 门 委曲纤悉(xi rn )盖灾沴之行(I 1) 则有间矣(ji rn ) 家于衢(q u )四、再读课文,完成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所被者几乡(覆盖)当廩于官者几人(赈济、供给粮食;名词作动词)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雇;处) 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多余;簿籍;实存) 故事,岁廩穷人(旧例;每年,能诗。

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略似其文。

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成就最高,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染上疫病;将近) 公所拊循(抚慰)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

赵公即赵抃,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

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退休) 家于衢(安家,名词作动词)不避权贵。

由于他曾任殿中侍御史,所以京师中对他有“铁面御史”之誉。

后任右谏议大夫、资政 殿大学士,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治绩卓著。

特别是在熙宁八年、九年吴越饥疫兼作之际,赵抃 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

死者过半。

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

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

”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同“恺悌”,和乐平易;记载)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救荒的措施政绩;学习、效法,名词作动词;把……作为)五、三读课文,给课文分层并概括层意第一部分(第1段):写灾前准备。

第2段:写“救饥”,是详写。

第3段:写“救疫”,是略写。

1作者简介 课前预习单佐其费(补助,辅助) 忧其且流亡也(将) 忧其众相蹂也(拥挤践踏) 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住)曾巩(1019〜1083)中国北宋散文家,字子固。

越州赵公救灾记-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 -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一、教学背景唐宋八大家散文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必学内容之一。

其中,《越州赵公救灾记》作为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 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教案主要针对苏教版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系列教材中所收录的《越州赵公救灾记》,并结合本文的主旨和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掌握《越州赵公救灾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2.了解王安石的思想和文学创作特点;3.掌握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特点;4.理解古代社会灾害对人民的影响和救灾之道。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于古籍的阅读和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1.W王安石的思想和文学创作特点;2.了解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特点;3.理解古代社会灾害对人民的影响和救灾之道。

2.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王安石的信仰和思想;2.如何理解文中情节的发展和意义;3.如何理解散文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技巧。

3.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1.阅读《越州赵公救灾记》;2.理解和分析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主旨;3.分析散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第二课时1.了解王安石的思想和文学创作特点;2.分析王安石的信仰和思想对于散文创作的影响;3.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学价值。

第三课时1.讨论古代社会灾害对人民的影响;2.理解救灾的重要性以及救灾的方法;3.探讨如何将救灾精神运用到当代社会。

第四课时1.针对文中的重点段落作文;2.掌握古文写作技巧,并进行作文指导;3.了解文学创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阅读分析法:通过对《越州赵公救灾记》的阅读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意义和语言特点。

2.讲授法:通过讲授王安石的思想和散文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对于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3.讨论法:通过对古代社会灾害和救灾精神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比救灾更重要的是心系社稷苍生,未雨绸缪一、相关人物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直至中书舍人,元丰六年卒于江宁府,谥号“文定”。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著有《元丰类稿》50卷。

赵公赵抃(biàn)赵抃(1008~1084)字阅道,浙江衢州人。

景祐元年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

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一清如水,长厚清修。

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

累官至参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仕,卒后谥清献,苏轼曾为之作《赵清献公神道碑》。

二、文章脉络中心事件:救灾第1部分(1):写灾前准备第2部分(2、3):写救灾措施第3部分(4、5):写赵公救灾中的品德和救灾措施的意义。

第4部分(6):交代写作缘由三、文本解读第一段翻译:1、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

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赵公担任越州长官。

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发文书询问所属各县:2、遭受灾害的有多少乡,能够养活自己的百姓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僧人道士有多余的粮食登记在簿籍上实际存在的有多少,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

思考: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救灾,而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救灾,却从救灾之前开始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明确:(1)对人物进行总体勾画,给读者以总的印象,突出人物品德:遇事从容、严谨精细,具有远见卓识。

同时,从接连七问中也看到了赵公的忧心如焚。

(2)使救灾的记叙更加完整。

第二段翻译:1、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

高中语文学案:第10课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师版

高中语文学案:第10课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师版

第10课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致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

3、通过学习本文,学习做人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重要实词和特殊句式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课前基础案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

赵公即赵抃,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字阅道。

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

曾任殿中侍御史,有“铁面御史”之誉。

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治绩卓著。

特别是在熙宁八年、九年吴越饥疫兼作之际,赵抃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

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也出色地从事过救灾工作。

他详录赵抃救灾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抃的吏才与吏德,以为后人之鉴。

文章通过对一次救灾全过程的记述,为封建时代的一位清官树碑立传,也留下了一份古代政史的珍贵资料。

这是一篇调查记,记述赵抃在越州救灾的具体措施,意在表彰赵抃急民之难的负责精神和卓越的工作能力。

同时也是总结赵抃救灾的经验,为后来的官员们制定救灾措施提供参考资料。

在赵抃知越州前,曾巩曾任通判。

那时越州出现灾荒,作者本人也参与过救灾工作,采用过类似赵抃所用的方法,因而这篇调查记能写得如此翔实、顺畅,而且富有感情。

本文的优点之一在于把十分琐碎的事情写得有条不紊,而另一个好处是,作者并未停留在对具体事实的叙述上,还写出了赵抃遇事当机立断、敢于承担责任,而做事兢兢业业、事必躬亲的作风,使人能更深地了解赵抃的为人。

文章末尾说到作记目的,是从另一角度阐发赵抃救灾的意义,以衬托他的政绩之美。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

九月,资政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

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越州知州赵公,在百姓遭受饥荒之前,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就下发文书询问下属各县:遭受灾害的会有多少乡,百姓能够自食者有几,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为:写。

属:隶属。

越州赵公救灾记公开课

越州赵公救灾记公开课

探究本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曾巩记其事为什么也可以“丝 理发栉,而无一不入机杼,及其髻 总〞,请从本文的思想和写作特色 探究考虑。
1,第二部分里运用了大量的数据准确有力的介绍了救灾 措施,充分的反映了赵公出色的救灾政绩,歌颂了赵公 出色的吏才与品德。
2、作者写旧例〔故事〕和赵公的做法形成比照,突出赵 公救灾打破常规的做法。
越州赵公救灾记公开课
学习目的:
1.通过研读文章,可以说出“赵公之救 灾,丝理发栉,无一遗漏〞的详细表 达及人物品质. 2.通过研读文章,可以说出"曾公之记 其事,亦丝理发栉,而无一不入机杼, 及其髻总。〞思想和艺术手法.
一,复习稳固,解释以下实词在句中的意义.
羡 1.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2.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缺乏,那么农有 馀粟,女有馀布。 3.德隆乎三皇,功羡于五帝。 4.然河灾之羡溢,害中国也尤甚。 5.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 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4、文章结尾概括的介绍了赵公其他方面的品质和修养, 又给读者以考虑的余地,具有无尽的韵味,是一种很巧 妙的写作手法。
思想和写作特色
思想:民本思想 写作特色: 1.以史家的笔法有详有略地表达。 2.在叙事中表现人物品德。 3.恰当运用比照手法。 4.纡余委备,委婉曲折
曾巩的散文特色
曾巩文章的特色表达在几个不同的方面。首 先是论事之文写得纡余委备,委婉曲折。其 次,曾巩文章虽质朴少文,然亦时有摇曳之 姿,纵横开合。赠序之文,尤有特点。再有, 擅长记叙,其特点是条理清楚,无不达之意。 还有长于记叙、不多写景,例如?醒心亭 记?、?游山记?等。但也有极刻画之工,如? 道山亭记?。?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熔 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化有力,通情 达理。他的书、序和铭也是很好的散文。当 西昆体盛行时,他和欧阳修等人的散文,一 揖雕琢堆砌之风,专趋平易自然。

《越州赵公救灾记》实用课件

《越州赵公救灾记》实用课件

政府对赵公救灾行动的支持和 赞扬
社会舆论对赵公救灾行动的关 注和讨论
赵公救灾行动对后世的影响和 启示
第四章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
利用图片和文 字相结合的方 式,使教学内 容更加生动、
直观
通过图片和文 字的结合,帮 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记忆教
学内容
利用图片和文 字的结合,提 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图片和文 字的结合,培 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和思维能

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越州赵公救灾记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的阐述观点。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的阐述观点。
案例分析步骤: a. 阅读案例 b. 分析案例 c. 讨论案 例 d. 总结案例
a. 阅读案例 b. 分析案例 c. 讨论案例
讨论成果:每 组选出一名代 表进行发言, 其他组员可以
补充或提问
第五章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准备课件:收集相关资料,制作PPT 熟悉内容:了解越州赵公救灾记的背景、人物、事件等 准备教学工具:如投影仪、白板笔等 设计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课堂互动
提问:让学生 思考并回答关 于越州赵公救
救灾成果
救灾措施:政府采取的救灾措施,如发放救灾物资、提供医疗救助等 救灾效果:救灾措施的效果,如减少人员伤亡、恢复生产生活等 社会影响:救灾行动对社会的影响,如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政府公信力等 经验教训:总结救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应对类似灾害提供参考
社会反响
民众对赵公救灾行动的认可和 感激
灾记的问题
讨论:组织学 生进行小组讨 论,分享各自 的观点和看法

越州赵公救灾记学案苏教版优质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学案苏教版优质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执笔:郭连审查:高二语文备课组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概翻译课文。

、培育自主归纳归纳能力,掌握文章将杂事写得富裕条理的特色。

、经过学习本文,学习做人的难得质量。

【知识累积】、古代的散文:我国古代为差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含经、传、史册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古代散文的发展:先秦散文→两汉散文→唐宋散文→明朝散文→清朝散文。

先秦散文:包含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本都属于历史散文范围,如《左传》等。

两汉散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把列传散文发展到亘古未有的顶峰,东汉此后,除子,史专著外,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进下,散文结构形象的方式日趋复杂,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许多优异的山川游记,寓言,列传,杂文等作品。

明朝散文:先有前后七子以古拟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朝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朝散文,更着重“义理”的表现。

并且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类,包含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

、唐宋八大家的由来: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人的合称。

(学生阅读《唐宋八大家散文》)、作者介绍:(学生阅读《唐宋八大家散文》)、理清文本思路,用简短的语言分条归纳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写灾前准备。

第二部分():写救灾举措。

第三部分():写赵公救灾中的道德和救灾举措的意义。

第四部分():交代写作缘故。

、(分)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可僦()闭粜()籴()病坊(收瘞()廉价()遭灾()拊循(沴气()有间()岁廪()官粟(【稳固练习】、解说以下加点的字。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
三、解题
(1)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
(2)赵公即赵抃,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曾任殿中侍御史,有“铁面御史”之誉。后任右谏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治绩卓著。特别是在熙宁八年、九年吴越饥疫兼作之际,赵抃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
五、小结
本文通过一次救灾过程的叙述,为封建时代的一位清官树碑立传,也留下了一份古代荒政的珍贵资料。以史家笔法,井然有序地记述赵抃救灾的全过程,是本文的一个鲜明特点。
板书设计
(3)《宋史•赵抃传》载:“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也出色地从事过救灾工作。他详录赵抃救灾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抃的吏才与吏德,以为后人之鉴。
二、整体感知
(一)诵读全文,正音断句
(二)梳理文本结构
(1)学生结合注释了解文本大意。明确文章的中心事件及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救灾,时间顺序。
【探究1】结合赵抃的救灾措施,说说“其仁”的表现是什么?
可以说,赵抃是一位拥有杰出才能的古代官员,他之所以勇于打破常规,之所以尽心竭力、考虑周详、公而忘私,那时因为他关心民众疾苦,急百姓之所急,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生活保障放在第一位。他的救灾措施所表现出的“民为贵”的思想是“仁”的体现,这无论在哪个社会都是非常可贵的。同样,在汶川地震后,我们国家把救人当作头等大事,同样体现了对生命的珍爱、对人的尊重。
【探究2】作者认为“其法”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
先事而为计、素得之。其实,无论在哪个时代,面临灾害,预先作准备和平时留心都是最重要的两点。几年前的“非典”事件之后,灾害应急机制开始被普遍重视。汶川地震中部分倒塌的房屋也是由于设计建造时考虑不周所致。宋朝赵抃在旱灾来临前就已经做了各种准备,这的确可贵。所以,我们应该能够体会到赵抃的救灾措施于国、于民、于世的积极意义,曾巩所谓“其法足以传后”就在于此了。

导学案: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师版

导学案: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师版

越州赵公救灾记【学习目标】掌握“羡”、“佐”、“廪”、“累”等重点文言实词。

理解“饥馑”、“疾疠”、“拊循”、“委曲”等词语特点及意义。

3、理解“富人可募出粟者”、“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等句式特点。

4、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

【知识链接】1、作者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直至中书舍人,元丰六年卒于江宁府,谥号“文定”。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着有《元丰类稿》50卷。

2、赵公赵拚(1008~1084)字阅道,浙江衢州人。

景佑元年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

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一清如水,长厚清修。

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

累官至参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仕,卒后谥清献,苏轼曾为之作《赵清献公神道碑》。

【预习问题】1、通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能熟读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画出自己难解的词句。

3、理清文本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内容。

第1部分(1):写灾前准备。

第2部分(2、3):写救灾措施。

第3部分(4、5):写赵公救灾中的品德和救灾措施的意义。

第4部分(6):交代写作缘由。

【导学问题】熟读第1段,读准生字词,解决问题。

根据注释,理解课文,梳理其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重点实虚词:知、前、之、为、书、被、食、廪、僦、所、羡粟、书、籍、具存、以、对、谨词类活用: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知名词作动词做知州当廪于官者几人廪名词作动词赈济、救济粮食特殊句式:民能自食者有几定语后置句富人可募出粟者定语后置句民使治之者几所定语后置句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定语后置句5、当廪于官者几人定语后置句【问题研讨】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救灾,而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救灾,却从救灾之前的准备开始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对人物进行总体勾画,给读者以总的印象,突出人物品德:遇事从容、严谨精细,具有远见卓识。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设计
一、导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突发8级大地震,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2012年9月7日上午11时19分,云南昭通发生里氏5.7级地震(纬度27.5度,经度104度),震源深度为14公里。重庆有震感。地震造成彝良县、昭阳区和大关县等3个县(区)受灾,此次地震灾害已造成81人死亡。
1.诵读、理解词语——赵抃救灾中表现出的品德和救灾措施的意义(4、5)
2.探讨分析——作者对赵抃救灾是如何评价的?这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思考1】齐读第四节,思考此时作者给我们展现了赵公的哪些品德?
不怕承担责任;不惜功名利禄;为救灾公而忘私。
【思考2】找出集中评价赵抃救灾的一句话。
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特点:防患于未然,调查统计,全面细致。
赵抃:临事从容,严谨精细,具有远见卓识。
【思考2】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救灾,而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救灾,却从救灾之前开始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对人物进行总体勾画,给读者以总的印象,突出人物品德:遇事从容、严谨精细,具有远见卓识。
(2)使救灾的记叙更加完整。
(3)同时,从接连七问中也看到了赵公的忧心如焚。突出作者所褒扬的民本思想。
灾难,历代都有。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与各种灾害作斗争的历史。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任北宋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吏,为官清明、关注民生、政绩斐然。他曾写过多篇关于救灾的文章,《越州赵公救灾记 》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在救灾过程中体现出的智慧和思想。
二、知识链接
曾巩(1019~1083) 中国北宋散文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主张先道而后文。其文自然淳朴,不甚讲究文采。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他的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为议论文和记叙文。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其记叙文中偶有写景之作,刻画极工。如《道山亭记》述山川之险,精雕细刻;《墨池记》谈古论今,不无卓见。《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曾巩也能诗。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略似其文。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成就最高,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精深工密,形象鲜明,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佳作。著作今存《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本。

越州赵公救灾记 教师版定稿

越州赵公救灾记 教师版定稿
《越州赵公救 Nhomakorabea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赵抃在越州救灾的具体做法以及所表现出的特点。
2.学习文章以时间顺序,详略有序地组织材料的结构方法。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通过本文所表现出的民本思想。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曾巩(1019~1083)中国北宋散文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主张先道而后文。其文自然淳朴,不甚讲究文采。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他的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为议论文和记叙文。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其记叙文中偶有写景之作,刻画极工。如《道山亭记》述山川之险,精雕细刻;《墨池记》谈古论今,不无卓见。《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曾巩也能诗。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略似其文。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成就最高,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精深工密,形象鲜明,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佳作。著作今存《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本。
(3)《宋史•赵抃传》载:“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也出色地从事过救灾工作。他详录赵抃救灾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抃的吏才与吏德,以为后人之鉴。
三、整体感知(一)诵读全文,正音断句
(二)梳理文本结构
(1)结合注释了解文本大意。
文章的中心事件及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救灾,时间顺序。
(2)理清文本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写灾前准备。第二部分(2、3):写救灾措施。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致翻译课文。

2.了解赵抃在越州救灾的具体做法以及所表现出的特点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通过本文所表现的思想二、课时:2三、学习过程:课内自主阅读一课时(一)初读课文,完成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僦民使治之者( jiù)给其食而任以事(jǐ)无得闭粜(tiào)使籴者( dí)处疾病之无归者(chǔ)使在处随收瘗之(yì)或便宜(biàn)民不幸罹旱疫(lí)公所拊循(fǔ)家于衢(qú)委曲纤悉(xiān)所以经营绥辑(suí)(jí)盖灾沴之行(lì)则有间矣(jiàn)(二)再读课文,完成下列加点字的解释、翻译句子1、解释加点的字所被.者几乡(覆盖)当廪.于官者几人(赈济、供给粮食;名词作动词)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雇;处)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多余;簿籍;实存)故事,岁廪穷人(旧例;每年,名词作状语)公敛富人所输(交纳)佐其费(补助,辅助)忧其众相蹂也(拥挤践踏)忧其且流亡也(将)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住)有是具也(措施)无得闭粜(关店停止卖粮,指囤积居奇)使籴者自便如受粟(买粮)明年春(第二年)处疾病之无归者(安顿)属以视医药饮食(委托)不以累其属(连累)有上请者(向上;名词作状语)或便宜,多辄行(对救灾有利;立即,马上)蚤夜惫心力不少懈(“早”;“稍”稍微)事细巨必躬亲(亲自处理)民不幸罹旱疫(遭受)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染上疫病;将近)公所拊循(抚慰)所以经营绥辑(用来……;谋划;安抚)委曲纤悉(周到细密,无微不至)盖灾沴之行(灾气)治世不能使之无(太平的)民病而后图之(遭受灾难,名词作动词)则有间矣(较大差距)予故采于越(访询)乐为之识其详(同“志”记载)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退休)家于衢(安家,名词作动词)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同“恺悌”,和乐平易;记载)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救荒的措施政绩;学习、效法,名词作动词;把……作为)2、翻译句子(1)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越州赵公救灾记导学案苏教版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导学案苏教版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导教案教课目的、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概翻译课文。

、培育自主归纳归纳能力,学习本篇散文的叙事手法。

、理解作者的写作企图以及经过本文所表现的思想。

教课要点掌握重要实词和特别句式。

教课难点理解作者的写作企图以及经过本文所表现的思想。

教课过程部署预习、阅读教案“资料助读”部分,认识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朗诵课文,达成教案第二题注音。

、学生比较工具书疏导课文段,达成教案第三题段部分字词。

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论课前分钟,学生起立,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比较解决教案第一、二题,谈论教案第三题。

第二题答案,以备学生怀疑。

初读课文,达成以下加点字的注音。

僦民使治之者(ù)给其食而任以事(ǐ)无得闭粜(à)...使籴者(í)处疾病之无归者(ǔ)使在处随收瘗之(ì)...或廉价(à)民不幸罹旱疫(í)公所拊循(ǔ)...所以经营绥辑(í)(í)委屈纤悉(ā)...盖灾沴之行(ì)则有间矣(à)家于衢(ú)...二、导入新课《宋史?赵抃传》载:“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

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

命令修城,使得食其力。

”学生齐读,指名翻译,老师评论。

救灾事件堪称纷纷复杂,千丝万缕,可是清代陆翔在评论此篇文章时说道:事实繁丛零碎,而叙次清楚条畅,文之最有适用者。

堪称评论极高。

今日,我们一同走进文本,看看作者笔下的赵公在吴越救灾时期采纳了哪些举措,作者又是如何达成这一事件的表达的?三、讲堂展现通读课文,文意疏导。

全文六个自然段,本节课疏导段,讲堂随机抽查个小组,其余小组随即怀疑、争辩,老师评论、增补。

每组派出代表两人,一人读课文,一人疏导文意,口头叙述文言现象。

第一段:.()重要字词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当廪于官者几人可僦民僧道士食之羡粟其几具存谨其备()重要句子①沟防修建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

越州赵公救灾记学案讲课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学案讲课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学案高二语文选修《越州赵公救灾记》学案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人称“曾南丰”。

北宋散文家。

出身于儒学世家,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后入京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从事图书整理多年。

熙宁二年(1069),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

后在多州任地方官,辗转各地。

元丰三年(1080)移知沧州,途经京城时被神宗召见,于三班院供事,次年迁史馆修撰,编修五朝国史。

元丰五年(1082)拜中书舍人,次年病逝于金陵(今江苏南京)。

曾巩一生主要在地方任职,或者在京城任馆职,没有参与实际的政治斗争。

他尊奉儒道,思想正统,被后世视为“醇儒”。

其文章风格质朴,议论文结构严谨,文字简洁;记叙文则纡徐委婉,近于其师欧阳修。

历来为后世大多数作家所推崇。

有《元丰类稿》。

古代的散文我国古代为了与韵文、骈文相区别,把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

赵公即赵抃,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字阅道。

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

曾任殿中侍御史,有“铁面御史”之誉。

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治绩卓著。

特别是在熙宁八年、九年吴越饥疫兼作之际,赵抃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

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也出色地从事过救灾工作。

他详录赵抃救灾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抃的吏才与吏德,以为后人之鉴。

文章通过对一次救灾全过程的记述,为封建时代的一位清官树碑立传,也留下了一份古代政史的珍贵资料。

这是一篇调查记,记述赵抃在越州救灾的具体措施,意在表彰赵抃急民之难的负责精神和卓越的工作能力。

同时也是总结赵抃救灾的经验,为后来的官员们制定救灾措施提供参考资料。

在赵抃知越州前,曾巩曾任通判。

那时越州出现灾荒,作者本人也参与过救灾工作,采用过类似赵抃所用的方法,因而这篇调查记能写得如此翔实、顺畅,而且富有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质疑解惑,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导入:
二、了解作者和赵忭。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北宋散文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布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嘉祐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

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

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

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

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

次年卒于江宁府。

理宗时追谥“文定”。

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

曾巩为文主张是接近欧阳修的。

先道而后文,但比欧阳修更侧重于道。

文章写得自然淳朴,自成一家。

首先是论事之文写得纡余委备,委婉曲折,与欧阳修近似。

其次,曾巩文章虽质朴少文,然亦时有摇曳之姿,纵横开合,有如韩愈。

赠序之文,尤有特点。

代表作有《战国策目录序》、《宜黄县学记》、《墨池记》等。

三、质疑解惑:小组间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用红笔圈画出疑难语句。

四、教师检查落实部分重点词句的解释翻译。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了解赵公在越州救灾的具体做法以及所表现的特点
3、学习文章以时间为序,详略有序地组织材料的结构方法。

方法与过程:
一、梳理文章思路
1、学生结合注释了解文本大意。

明确文章的中心事件。

明确:救灾。

2、理清文本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1):写灾前准备。

第二部分(2——3):写救灾措施。

第三部分(4——5):写赵公救灾中的品德和救灾措施的意义。

第四部分(6——6):交代写作缘由。

四、阅读1--3段思考:
1、本部分记载了哪些救灾措施?
2、赵公救灾的特点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救饥:(1)忧领粮秩序混乱——男女分开
(2)忧百姓流亡——广设救济点
(3)忧官吏不够——聘离职官员
(4)虑能自食者——令富人开仓
(5)虑需举债者——令富人放债
救疫:(1)忧疾病无归者——为病坊,属人照顾
(2)忧死无葬者——就地安葬
结合救灾措施,并阅读第四段,我们可以看出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形象:他是一个工作作风周密严谨细致深入;勇于打破常规,不怕承担责任;不惜功名利禄;公而忘私,忧民爱民的官吏
五、作者高度肯定越州赵公救灾的做法,其目的是什么?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作者对越州赵公救灾的做法高度肯定的目的,不在于为其个人树碑立传,而是把他作为一个“有志于民”的官吏楷模来写,是为了号召其他官吏“推公之所已试”,这表现了作者“民为贵”、“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

六、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

这样安排结构,使文章的条理十分清楚,虽然穿插了议论,但结合自然,如行云流水,毫无雕琢之感;与文章经世致用的主旨、朴素真挚的情感、“质朴少文”的语言风格也十分一致。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随堂1+2》。

七、板书。

赵州赵公救灾记
措施:灾前准备、灾时救饥、灾后救疫
形象:周密严谨、细致深入;
勇于打破常规,不怕承担责任;
公而忘私,忧民爱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