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基础知识(201512)
1.煤气的基础知识
56~60
O2
0.4 ~0.6
CH4
22 ~26
CmHn CO CO2
2.2 ~2.6 6 ~9 2 ~3
N2
2 ~4
黄色,有味,比重:0.45~0.55kg/m3,热值:4000kcal/m3(16~ 17MJ/m3)
从以上具体参数可以看出,焦炉煤气的可燃成分达到 90%,因此发热量是最高的,同时也极易着火和爆炸, 由于CO含量较少,所以中毒危险相对高炉煤气来说比较 轻微。爆炸极限为5.6~30.4%
高炉煤气质量较差,但产量很大,每生产1t生铁大约可得 到1800立方米高炉煤气,即高炉燃料的热量约有60%转移 到了高炉煤气中。因此,充分有效的利用这一煤气资源对 节约能源有重要意义。在冶金企业中,单独采用高炉煤气 作为燃料的煤气用户主要有高炉热风炉、烧结球团、焦炉、 锅炉等。在使用高炉煤气时,为了提高其燃烧温度,一般 与高热值煤气混合使用,有时也把空气和煤气都预热到较 高的温度以达到需要的燃烧温度。 高炉煤气如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到一定比例(爆炸极限 30.8%-89.5%),遇明火或700 ℃左右的高温就会爆炸, 属乙类爆炸危险级。
(3)可燃气体混合物起始温度越高,燃烧后放热越多,火 焰传播速度越快。 (4)与可燃气体的浓度有关。从理论上讲,火焰传播速度 应在化学当量浓度时达到最大值。但实际测试表明,可燃气 体浓度稍高于化学当量浓度燃烧时达最大值。 (5)与火焰传播方向有关。即是向上最快,横向次之,向 下最慢。 (6)与管径有关。随着管径的减小,火焰传播速度随之减 小,小到某个极限直径时,火焰就不能传播,此时管径称为 临界直径;当大于临界直径时,随管径的增加,火焰传播速 度增大,但当达到某个极限数值时,火焰传播速度就不再增 大,此时即为最大燃烧速度。
煤气基础知识
煤气基础知识煤气---是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副产的一种优质的气体燃料,高炉煤气、转炉煤气不仅是一种优质的气体燃料、而且是我们企业宝贵的能源财富。
副产煤气量占企业总能耗的比例在20%~40%,多数企业在30%以上。
如何充分回收与利用副产煤气,在钢铁企业能源平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煤气的利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煤气的种类:根据应用目的不同,煤气可分为化工原料煤气、电力生产煤气和燃料煤气。
根据热值不同,煤气可分为低热值煤气和中热值煤气。
目前我们公司主要煤气种类:转炉煤气和高炉煤气。
高炉煤气:所谓高炉煤气就是高炉炼铁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品。
也就是焦炭和喷吹物在风口前燃烧,在高温状态下,过剩的碳元素进行下例反应:C+O2=CO2CO2+C=2CO生成了有CO、N2和少量H2组成的煤气,称为炉缸煤气。
而炉缸煤气在向炉顶上升的过程中CO、CO2、N2和少量的H2组成,称为高炉煤气。
一般高炉煤气CO成分为23%~30%左右,高炉煤气的质量较差、但产量很大,每生产1T生铁大约可以得到1800m3高炉煤气。
高炉煤气净化系统流程转炉煤气:转炉煤气是氧气同铁水中碳、硫、磷、硅、锰和钒等元素氧化成的炉气,其中含有大量炉尘,转炉冶炼时,氧气通过氧枪,从炉口上方伸入到距铁水面上适当位置,以一定压力进行吹炼,氧气在溶池内与铁水激烈反应,使铁水中的各种元素(杂质)及少量铁受到氧化,从铁水中分离出来。
除碳以外的氧化物,大部分留在渣中。
铁的氧化物,特别是其中的氧化亚铁,与铁水中的碳化合产生大量的CO,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氧气顶吹转炉在吹炼过程中排除大量的红棕色浓烟气,即是转炉煤气,转炉炉气中,含有80%左右的CO、20%左右的CO2、氮气以及微量氧气和氧化物。
在未经过除尘净化之前,转炉炉气中每标立方米含尘量达150~200g左右,即使经过除尘后,也会含有一定的炉尘。
转炉煤气的主要成分CO含量高达60%~80%,转炉煤气是无色、无味、有剧毒的可燃气体,净化后的转炉煤气极易造成人身中毒。
煤气基础必学知识点
煤气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煤气的组成:煤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由甲烷(CH4)、乙烯
(C2H4)、丙烯(C3H6)等烃类化合物组成。
2. 煤气的性质:煤气具有易燃性、挥发性和可燃性,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3. 煤气的来源:煤气可通过煤炭的燃烧或煤炭的干馏过程中释放出来,也可通过天然气的提取得到。
4. 煤气的运输:煤气通常以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形式进行运输,常
用的运输工具包括煤气罐、煤气管道等。
5. 煤气的利用:煤气可以作为燃料,用于家庭炉灶、供暖等用途。
同时,煤气还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发电等领域。
6. 煤气的安全性:煤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其易燃性和爆炸性
较高。
在使用煤气时,应注意防止泄漏、保持通风良好等安全措施。
7. 煤气的检测:为了确保使用煤气的安全,需要定期进行煤气泄漏检测。
常用的方法包括煤气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等。
8. 煤气的燃烧:煤气在空气中遇到火源时可以发生燃烧,燃烧产生的
主要产物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
9. 煤气的环保:由于煤气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有
一定的污染,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10. 煤气的规范:为了确保煤气的质量和使用安全,各国都有相应的煤气质量标准和安全规范,使用煤气时应严格遵守。
煤气知识
1、煤气安全知识1)易燃易爆煤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见明火或着火点以上的高温就会燃烧,而且易中毒。
转炉煤气、铁合金煤气的CO含量在50-65%,极具毒性2)煤气的性质和危害煤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气化碳尤其是转炉煤气一氧化碳比高炉要多一倍往上,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极易形成爆炸性气体,一氧化碳毒性很大工业卫生标准规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
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50mg/m时2-3个小时极有可能出现中毒症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000mg/m时两小时即可导致昏迷,如果浓度在高危险性则越大,严重者当场死亡。
2、煤气事故2006年1月10日9时0分,云南曲靖市马龙县呈钢钢铁公司7名检修人员在对热风管道进行检修过程中,由于管道内有残留煤气,导致7名检修人员煤气中毒。
经过抢救,救出4人,死亡3人。
施救人员在施救过程中由于防护不当,1人死亡。
此次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6人重伤。
2005年11月5日14分0时,内蒙包头市大安钢铁公司6名检修人员在检修高炉过程中,高炉车间的布袋除尘工防爆膜发生爆裂,造成5人煤气中毒死亡,1人受伤。
2005年10月26日15时40分,首钢公司动力厂转炉煤气管道排水器发生煤气泄漏,9人中毒死亡。
2004年9月23日16时10分许,位于河北省武安市的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在建电厂一台75吨/h高炉煤气锅炉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13人死亡(其中包括该公司工人3名,其余为项目施工单位人员),8人受伤。
3、煤气成份: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甲烷、氮气、氧气。
(废气)(可燃气体)(惰)(助燃)4、煤气的燃烧和爆炸1)煤气中的可燃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及氢和甲烷。
当煤气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和着火点时,煤气中的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废气。
由于反应放热使气体发生膨胀,其膨胀的速度决定于空气和煤气的混合比例,如果膨胀速度慢,废气又能排走,就是一般的燃烧。
煤气有关知识
第一章 煤气安全基础知识一、煤气基础知识 :1、什么是工业企业煤气?冶金企业中是指在炼铁、炼钢、发生炉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一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成分组成的可燃性混合气体。
它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泛指的民用煤气概念有所不同。
它包括: ①.液化石油气 ②.管道煤气 ③.管道天然气咱们公司现有的煤气种类:煤气发生炉煤气、高炉煤气、将有转炉煤气,另外,为高效利用高热值煤气(转炉煤气),采用合理配比,将二种煤气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混合煤气。
2、各种煤气的成分组成:各种煤气的组成 3、煤气的成分分析:成分 种类CO (%)CO 2(%) H 2(%) N 2 (%) O 2(%)CH 4(%) CmHn (%)其他 焦炉煤气 6-9 2-3 50-60 2-4 0.4-0.6 22-24 2.2-2.6 高炉煤气 24-26 14-16 1-2 56-59 < 0.8 0.3-0.8 转炉煤气60-70 15-20 < 1.5 10-20 < 2发生炉煤气 26-305-810-18 48-60< 0.50.3-1.30.2-2煤 气 成 分COH 2 CH 4 C m H n有效部分可燃成分碳氢化合物 甲烷 氢气 一氧化碳助燃成分 惰性部分氧气O 2 氮气N 2 二氧化碳CO 2有害部分4、各种煤气的物理性质:⑴、高炉煤气:具有一种瓦斯泥味,即松花蛋味或者碱石灰味。
⑵、焦炉煤气:无色有异味;(含有大量的芳香烃化合物如:苯、萘等)。
⑶、转炉煤气:无色无味,剧毒,比空气重,在实际工作中,也有味,即一种铁腥味(原因是它是物理碳的分解产物)。
转炉煤气的灰泥有可燃性,当时武钢在清理水封时,灰泥燃烧过三天三夜,取样送武汉科技大学也未化验出什么结果,灰泥燃烧后成红色。
5、可燃气体的特性:有六点。
(1)、燃烧爆炸性;⑵、毒害性; (3)、带电性;⑷、扩散性;⑸、压缩膨胀性;⑹、腐蚀性。
6、气体燃料的八大优点:⑴、清洁易燃烧;⑵、燃烧充分,环保污染小;⑶、输送方便;⑷、易于燃烧控制;⑸、腐蚀性小;⑹、热值适中;⑺、有益于产品质量保证;⑻、成本低。
煤气基础知识..讲解学习
煤气的组成
任何一种副产煤气都是由一些单一气体组成。其中可燃气体的成份 有CO、H2,和其他气态碳氢化合物CnHm以及H2S。不可燃的气体 成分有CO2,N2和少量的O2。 各种单一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下:
1. 甲烷(CH4):无色气体,微有葱臭味,重度0.715千克/米3。,难 溶于水。Q低=35671千焦/米3(8530大卡/米3 ),与 空气混合可 发生爆炸,爆炸范围5.4%-15%,着火温度650-750℃,火焰呈 微弱亮光,当空气中甲烷的浓度达到25-30%时才有毒性。
2. 乙烷(C2H6):无色无味气体,重度1.341千克/米3 ,难溶于水。 Q低=63690千焦/米3(15230大卡/米3 ),空气中的爆炸范围 5%-12%,着火温度520-630℃,火焰有微光。
3. 氢气(H2):无色无味气体,重度0.0899 千克/米3 ,难溶于水。 Q低=10747.5千焦/米3(2570大卡/米3 ),空气中的爆炸范围 4.2%-7.4%,着火温度580-590℃。
➢ 原理
转炉煤气是由氧气同铁水中碳、硫、磷、硅、锰和钒元素氧化生 成的炉气和炉尘组成。氧气通过氧枪,从炉口上方伸入到距铁水面上适 当位置,以及一定压力进行吹炼。氧气在熔池内与铁水激烈搅拌,使铁 水中的各种元素及少量铁受到氧化,从铁水中分离出来,除碳以外的氧 化物,大部分逗留在渣中。铁的氧化物,特别是其中的氧化亚铁,与铁 水中的碳化合产生大量的CO,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在吹炼过程中,从 转炉中喷出的气体,即为转炉煤气。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组成如下:
H2 :1.6% N2 :56% CO :24.3%
O2 :0.2% CO2:17.9% 由于其发热值较低,所以很少单独在加热炉上使用,一般都与 高热值煤气混合使用,或者经过高温预热空气和煤气后使用.
培训-煤气的基础知识
煤气作业人员培训第一章煤气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基本的物理概念1、温度反应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温标::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的冰点规定为0度,谁的沸点规定为100度、根据水这两个固定温度点来对玻璃水银温度计进行分度。
两点间作100等分,每一份称为1摄氏度。
记作1℃.开氏温标:T=-273.151℃称为绝对零度。
2、气体的热值:1标准立方米的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完全燃烧:燃烧后的产物不再有可燃成份。
气体的高热值:1标准立方米的可燃气体完全燃烧后,产物中的水蒸气冷却到0℃时所放出的热量。
气体的低热值:1标准立方米的可燃气体完全燃烧后,产物中的水蒸气冷却到20℃时所放出的热量。
3、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温度条件煤气燃烧的三个阶段:1,煤气与空气混合 2,混合后的可燃气体要达到着火点 3,完成燃烧反应;着火温度:表示可燃的混合物系统,化学反应可以自动加速而达到最低的着火温度。
气体的燃烧速度:是指垂直于燃烧火焰面,火焰面向未燃烧的气体方向传播的速度。
空气过剩系数:燃气燃烧时所需要的实际空气量与理想空气量之比。
一般在1.05—1.15之间。
回火:是指燃气出口流速小于燃烧速度时,火焰就会缩入火孔而产生的燃烧现象。
脱火:是指燃气出口流速大于燃烧速度时,火焰被气流过分冷却而脱离火孔甚至熄灭的燃烧现象。
回火或脱火对我们使用煤气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
可能会引起煤气中毒或爆炸等事故。
4、煤气爆炸:煤气与空气混合而成的可燃气体在密闭或开口很小的容器内遇明火或高温就会发生爆炸。
5、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遇明火或高温而引起爆炸时,可燃气体的浓度范围。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强第二节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的种类及性质1、燃气分为: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沼气。
高炉煤气: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着火温度700℃,理论燃烧温度1500℃;焦炉煤气:净化后是无色、有臭味、有毒的可燃气体,着火温度550—650℃,理论燃烧温度2150℃,爆炸极限4.5—35.8%;转炉煤气:净化后是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着火温度630℃;第三节煤气中单一组分气体的性质1、氢气:无色、无味的可燃气体,难容于水,爆炸极限4.2-27%,着火温度580-590℃;甲烷:无色气体,微有葱臭,难容于水,爆炸极限 5.4-15%,着火温度650-750℃;火焰呈微弱亮光,当浓度在25-30%时有毒性。
煤气基础知识与操作要点
• • • •
5)打开盲板阀 6)调小放散阀 7)将点火用的火把等放在烧嘴位置 8)打开总管阀通入煤气点火。沸腾炉处还 需要打开支管阀才能点火。 • 9)加入助燃风。 • 10)关闭放散阀。
2.3 煤气熄火操作
• 1)关闭电动调节阀,再关闭总管阀。沸腾炉操作 可先关闭支管阀再关闭总管阀。保证火焰熄灭。 再关闭助燃风。 • 2)打开放散阀。打开电动调节阀。 • 3)打开氮气阀向管道内通入氮气,利用氮气来驱 赶走管道内的煤气,以煤气管的体积来确定通入 氮气的时间,估计氮气已经把煤气管内的煤气完 全赶走后再关闭氮气阀,此项时间宁多十分,不 抢一秒。 • 4)关闭盲板阀。
1.4 煤气浓度对人体影响
• 我厂内的煤气测量仪采用的浓度单位是ppm. • 1ppm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25mg的 CO。 • 操作中正确对待煤气的泄露。 • 在周围环境的CO浓度为24ppm及以下时人 体可长期工作。CO浓度为24-40ppm人体 可工作一小时。CO浓度为40-80ppm人体 可工作半小时。CO浓度为80-160ppm人体 可工作15分钟。
煤气基础知识与操作要点
1.煤气基础知识 2.煤气操作要点
1 煤气的基础知识
• • • • 1.1 煤气的成分 1.2 煤气的毒性 1.3 煤气的爆炸极限 1.4 煤气浓度对人体影响
1.1 煤气的成分
1.1.1 高炉煤气为炼铁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主要成 分为:CO, C02, N2、H2、CH4等,H2、CH4的含 量很少。高炉煤气的成分和热值与高炉所用的燃 料、所炼生铁的品种及冶炼工艺有关 。 1.1.2 焦炉煤气是炼焦工业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 氢气(55%以上)和甲烷(20%以上),另外还 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 氧气、氮气。组成因炼焦用煤质量和焦化过程条 件不同而有所差别 。
煤气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目录一、加强煤气基础知识学习的意义及一些基本常识二、煤气(CO)中毒机理及煤气中毒事故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概括三、煤气中毒程度的判断及救治四、煤气中毒事故的预防五、煤气停送程序及相关注意事项六、煤气设施的检修安全七、煤气管道漏气的处理八、煤气着火事故的处理与预防九、煤气爆炸事故的处理与预防一、加强煤气基础知识学习的意义及一些基本常识。
(一)、高炉煤气是高炉炼铁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品,主要成份是一氧化 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有剧毒、易燃易爆气体,操作不当易造成人员中毒、 着火和爆炸,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可 估计的损失,煤气管网作为公司三个重大危(wei )险源之一,如何维护好煤气设备设 施,杜绝煤气事故发生是我们安全工作中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所以对我厂 员工进行煤气安全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培训教育,已成为一项长久而又重要的培 训课题。
(二)、高炉煤气的组成成份及主要特性(三)、关于煤气压力: 1Kpa=1000pa 1pa=0.102mmH 2O 1Kpa/cm2(1 公斤)=98066.5Pa 二、煤气(CO )中毒机理及煤气中毒事故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概括 (一)、一氧化碳中毒机理: 一氧化碳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后,通过 气体交换作用进入血液循环,并与血液中红血球的血红蛋白结合,由于一氧化 碳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氧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的 240 倍,从而明显降低血 液的携氧功能,造成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缺氧发生中毒现象。
(二)、煤气中毒事故的特点: 重复性、多发性,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频率 及严重程度高, 特殊是在处理和抢救煤气中毒事故过程中, 往往造成事故的扩 大化, 引起更为重大的伤亡事故。
(三)、煤气中毒事故的产生原因概括 (1) 新建、改建或者大修后的煤气设备, 未经检查、验收及试压,就急于投 产; 成份%爆炸极限%下限 上限 30.84 89.49 氢气 1.5~1.8 热值 (kcal/m 3 ) 940 氮气 55~57 重度(kg/m 3 )1.295 一氧化碳27~30 着火 温度 700℃ 二氧化碳 8~12比重 0.9~1. 1 高 炉 煤 气(2)煤气设备漏煤气没有发现;(3)带煤气作业不戴防毒面具;(4)进入煤气设备内作业,没有可靠的切断煤气来源;(5)用煤气取暖或者点火器点火时熄火,阀门未及时关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6)在煤气设备附近逗遛歇息,或者在煤气作业时,由于非作业人员误入作业区;(7)由于煤气设备的设计失误,如放散管管口太低等等;造成煤气事故的这些原因,有操作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但是,最本质的原因是作业环境煤气泄露严重。
煤气安全基础知识
煤气安全基础知识煤气,作为一种重要能源,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人们对煤气使用的不了解,煤气事故频发,给我们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障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下是关于煤气安全的基础知识介绍。
一、煤气种类及其使用方法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煤气种类有天然气、液化气(或称瓶装气)和煤气(或称煤制气)。
其中,天然气通常从地下矿藏中提取,纯净度高,燃烧效率高,比较安全;液化气由石油加气分离制成,依靠钢瓶容器贮存,使用较为方便;而煤气属于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利用煤炭进行加工而成,但因为煤质的不同,燃料杂质较多,容易产生爆炸危险。
在使用煤气时,首先需要先了解家庭的煤气系统,了解管线的位置及标识标识,并确保煤气管道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其次,在取用煤气时,需要注意煤气灶的操作方法和使用说明,以保证煤气的正常燃烧,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意外事故。
二、煤气安全注意点1. 防火意识煤气作为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需要注意防火。
首先,煤气灶旁禁止堆放易燃物品,如纸张、布料、塑料等。
其次,使用煤气时,要注意煤气灶的火焰状态,勿让其过大,以免引起火灾。
最后,在燃烧完毕后,务必将火源熄灭,确保安全。
2. 通风煤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长时间吸入后会产生危害,因此使用时,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可通过开窗通风、安装排气管道等方式进行空气对流,避免气体累积造成危害。
3. 检查气体泄漏煤气泄漏是煤气事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需要时刻注意。
在使用煤气时,如发现气味异常或者细微气味,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开窗通风,并检查煤气管道是否破裂或泄漏。
如无法判断,应立即拨打专门的煤气事故报警电话,以便得到专业的处理。
4. 维护设备煤气灶、热水器等煤气设备需要定期维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例如,煤气灶风嘴的积灰会影响燃烧时的气体流量,需要定期清理;热水器水箱存储时间过长也会影响使用效果,需要定期清理水箱;煤气管道和测气仪等装置也需要检修和更换,避免出现问题。
煤气防护安全培训基础知识
收集学员反馈,
2 了解培训需求, 调整培训内容 和方法
持续改进培
4 训方法和内 容,提高培 训质量
谢谢
03
保持通风良好,防止 煤气泄漏
04
配备煤气检测仪,及 时发现煤气泄漏
05
定期进行煤气防护培 训,提高安全意识
06
制定应急预案,应对 煤气泄漏事故
应急处理
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关闭 阀门,切断气源
打开门窗,通风换气,降 低煤气浓度
禁止使用明火,防止爆炸
拨打119报警,寻求专业 救援
3
安全培训内容
理论知识
03
煤气爆炸事故案例: 分析爆炸原因、应急 处理和预防措施
04
煤气设备故障案例: 分析故障原因、维修 方法和预防措施
05
煤气安全操作案例: 分析正确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06
煤气安全检查案例: 分析检查内容、方法 和预防措施
4
培训效果评估
考核标准
01
理论知 识掌握 程度
02
实际操 作能力
煤气防护安全培训基础知 识
演讲人
目录
01. 煤气基础知识 02. 煤气防护措施 03. 安全培训内容 04. 培训效果评估
1
煤气基础知识
煤气种类
天然气:主要 成分为甲烷, 无色无味,易 燃易爆
01
液化石油气:主 焦炉煤气:主要
要成分为丙烷和 成分为一氧化碳
丁烷,无色无味, 和氢气,有毒,
易燃易爆
01
煤气基础知识:煤气的性质、 种类、危害等
02
安全防护措施:煤气泄漏、 中毒、火灾等应急处理方法
03
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 标准和规范
煤气基础知识
煤气基础知识一、高炉煤气高炉煤气:随着氧化铁还原反应的进行,生成气中的CO及H2逐步减少,CO2及H2O逐渐增加,到达炉顶的气体就是高炉煤气。
高炉煤气:无色、无味、剧毒的易燃易爆气体。
比重1.3左右;热值3349~4187KJ/m3理论燃烧温度:1500℃;着火温度:730℃;爆炸极限:30.8~89.5%二、转炉煤气转炉煤气:转炉炼钢吹炼过程中在炉内反应生成的气体转炉煤气:无色、无味、剧毒的易燃易爆气体。
比重1.3左右;热值7000~8400KJ/m3理论燃烧温度:1700℃;着火温度:650℃;爆炸极限:18.2~83.2%三、煤气的成份燃烧的三要素:①有可燃物质②有助然物质③有明火或高温煤气的流速:煤气流速>火焰传播速度,会发生脱火造成煤气泄漏产生中毒煤气流速<火焰传播速度,会发生回火造成爆炸事故转炉煤气回收一次风机房及煤气站转炉柜出口加压机检修安全措施:1.煤气加压机检修前,必须可靠切断气源,打开放散阀,打开机前、后人孔与大气接通后方可检修2.检修前应确切做好切断煤气加压机电机电源,挂好警示牌3.严格执行检修和电气工作票制度4.严格执行设备检修过程中挂牌制度和确认制度5.在煤气设备内检修,必须在煤气防护站允许和监护下方可入内检修,检修负责在检修前后要清点人数、工具,在人数、工具无缺时方可封闭人孔6.煤气设备内检修人员与外部应有联系手段,工作照明用电电压不超12伏7.煤气加压机检修人员要精力充沛、思想集中、精心作业、遵守本工种作业标准、安全标准、服从命令听指挥,严禁在煤气区域打盹、睡觉、嬉闹8.进入煤气区域检修,必须二人以上,互相监护9.在煤气区域检修,当CO报警器报警时,检修人员应立即撤离并汇报煤气安全作业1.煤气设备动火作业⑴动火前的安全检查①凡是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必须在前两天办理动火申请手续,认真填写动火时间、地点并附草图和制度安全措施,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动火。
动火前应认真检查附近易燃物品及容易泄漏煤气的法兰、焊口和阀门芯子②动火前应准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如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消防车及黄泥、湿麻袋、蒸汽管等,措施不落实,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不得动火③动火处如有泄漏、应先处理好,有易燃烧物应搬走或覆盖④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动火,如有变动、应重新办理动火票,动火完毕交回动火令⑤根据具体情况,防护站应现场检测煤气管道及下部脱水器是否有泄漏并检查动火处是否有可燃气体管道⑵在运动的煤气设备动火①煤气设备的压力应保持正常稳定,低压煤气设备,其压力应在500Pa(50mmH2O)以上;高压煤气其压力在2kpa(200mmH2O)以上,煤气压力低于此规定压力或煤气压力波动较大,压差在0.5Kpa—1Kpa(50—100mmH2O)时,应立即停止动火作业,以防止过压,引起回火爆炸,待压力恢复正常,再进行动火②应在动火点附近安装压力表,并准备蒸汽、氮气管,设专人看管③直接在煤气设备或管道上焊接,只准电焊,不准氧焊④在煤气管盲板处或煤气不流通的设备上动火,必须取气分析,确认是纯煤气,但最好在煤气流通的情况下动火⑤在负压煤气管道及设备上动火,如焦化厂回收煤气抽气机至焦炉煤气总管,煤气加压机前的管道及设备应在煤气来源不间断,加压机、抽气机运行正常、管道及设备严密,纯煤气的情况下允许动火。
煤气基础知识与安全操作
山煤气爆炸事故: 京煤气爆炸事故:
造成3人死亡, 造成1人死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5人受伤
3人受伤
01
03
05
02
04
06
2015年河南郑 2017年四川成 2019年广东广
州煤气泄漏事故: 都煤气泄漏事故: 州煤气泄漏事故:
造成1人死亡, 造成2人死亡, 造成1人死亡,
10人受伤
5人受伤
2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
01 操作失误:未按照操作规程进 行操作
02 设备故障:设备老化、损坏或 维护不当
03 安全意识薄弱:未意识到煤气 的危险性,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04 环境因素:恶劣天气、地质灾 害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安全防范措施
定期检查煤气管道和设备,确保无泄漏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煤气聚集 使用合格的煤气设备,避免使用劣质产品 遵守操作规程,避免违规操作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报警器、灭火器等
04
预防措施:安装煤气报警器, 定期检查煤气管道和设备, 确保安全使用煤气。
煤气安全操作
煤气设备操作规程
操作前检查: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是否有漏气现象
操作后检查:操作完成后,检查 设备是否正常,是否有漏气现象
操作时注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
定期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 和保养,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煤气 设备,确保安全无泄漏
01
保持通风:确保室内通风 良好,避免煤气聚集
煤气安全法规与标准
相关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 《城镇燃气管理条例》 ● 《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管理规定》 ● 《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 ● 《液化石油气钢瓶安全技术规程》 ● 《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 ● 《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验收规范》 ● 《液化石油气站设计规范》 ● 《液化石油气站安全技术规程》
煤气安全知识培训
1 煤气安全基础知识1.1 煤气性质1.1.1 煤气成分我们通常所说的煤气是指人工煤气,含有多种气体成分,为可燃性混合气体。
由于制气原料和煤气的生产、回收方法不同,所以各种煤气的组成部分及所占的百分比也不同,常见的有焦炉煤气、发生炉煤气、连续式直立炭化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铁合金炉煤气等。
1.1.2 煤气理化性质(1)焦炉煤气净化后的焦炉煤气是无色、有嗅味、有毒的易燃易爆气体,比重为0.3623,热值16800~18900kJ/m3,着火温度550~650℃,爆炸极限4.5%~35.8%,理论燃烧温度2150℃左右。
焦炉煤气中CO含量较高炉煤气少,但也会造成中毒事故。
(2)高炉煤气高炉煤气是无色无味,剧毒的易燃易爆气体,比重0.9~1.1,热值3349~4187 kJ/m3 ,理论燃烧温度1500℃左右,着火温度730℃左右,爆炸极限30.8%~89.5%,含N2和CO2之和近70%,会致人喘息(因含氧量很低)和窒息。
1.1.3 煤气中单一气体理化性质任何一种煤气都是由一些单一气体混合而成,其中可燃气体成分有CO、H2、CH4、H2S和碳氢化合物C m H n,不可燃气体成分CO2、N2和少量的O2,此外还含有粉尘微粒及微量杂质。
(1)一氧化碳(CO):无色、无味,分子量28.01,密度1.25Kg/ m3,相对密度0.97,自然点608.89℃,遇明火或热会爆炸,毒性极强。
(2)二氧化碳(CO2):无色、无臭、不可燃,大气中含有0.03%,能溶于水(生成碳酸H2CO3),分子量44,密度1.977kg/m3,高浓度时会刺激呼吸系统,引起呼吸加快,困难,并有窒息、中毒的危险。
(3)氢气(H2):无色、无臭,分子量2.016,密度0.0899kg/m3,难溶于水,着火温度580~590.℃.(4)氮气(N2):无色、无臭,分子量28,密度1.25kg/m3,化学性质不活泼,不燃烧,空气中含量增加时会造成缺氧窒息。
煤气安全基础知识
煤气安全基础知识2012年7月第一章煤气种类及特性第一节煤气的种类工业上所讲的煤气,是指含有H2、CH4和CO等多种可燃气体成份的混合气体。
我国煤气种类是按其形成原因进行分类的,包括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三种。
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CH4),按其含量的不同,天然气又分为气油气(纯天然气)、油田伴生气和煤矿矿井气三种。
人工煤气主要成份是一氧化碳(CO),按照制气原料和方法的不同,又分为三种:1、固体燃料干馏煤气,如焦炉煤气;2、固体燃料气化煤气,如水煤气;3、油制气。
液化石油气是开采和特制石油过程中的副产品,主要组成成份有丙烷、丙烯、正异丁烷、正异丁烯。
工业煤气主要指的是人工煤气,如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铁合金炉煤气。
第二节煤气的性质一、煤气成份二、煤气的理化性质高炉煤气特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含有CO等可燃物质,有剧毒却无色无味,比重接近空气比重;2、热值较低、燃烧温度也低,爆炸下限较高;3、煤气中含有大量水份(一般为50 - 80g/m3),水份能降低煤气热值,在流速较快的情况下进入燃烧室还可引发爆炸事故。
焦炉煤气特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含CO有毒,还含有氨和苯等有毒气体,但有焦油味,比重较轻;2、易燃易爆,爆炸下限极低,一旦泄漏与空气中的O2混合极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3、热值高,由于煤气中H2、CH4和CmHn的含量之和高达80.2% - 88.6%,因此有很高的热值。
转炉煤气特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CO含量较高,剧毒;2、无色无味;3、比重略重于空气比重,泄漏后不易上升扩散而附着在地表。
第三节煤气的危害一、中毒煤气中的CO成份,是造成人身煤气中毒的根本性成份。
基本概念是: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CO气体对人体的危害属于血液窒息性气体,少量的CO气体存在被人体吸入,便可对人体各组织器官造成损害,而煤气中的CO含量都比较高,大大超出了人体的所能承受的极限。
二、着火和爆炸煤气是由一些单一气体混合而成,分为可燃气体、不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三部分。
煤气基础知识
煤气基础知识推荐文章普洱茶基础知识热度:鱼干基础知识热度:热卷基础知识热度:米酒基础知识热度:煤气柜基础知识热度:煤气是以煤为原料加工制得的含有可燃组分的气体,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煤气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煤气的应用混合煤气被广泛用作各种工业炉的加热燃料。
此外,尚有用蒸气和空气一起吹风所得的“半水煤气”。
可作为燃料,或用作合成氨、合成石油、有机合成、氢气制造等的原料。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广泛用作城市煤气和工业燃料;在70年代世界能源消耗中,天然气约占18%~19%。
天然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煤气的注意事项煤气中毒煤气中毒家庭中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毒,前者多见于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后者常见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气管道漏泄等。
煤气易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煤气中毒依其吸入空气中所含一氧化碳的浓度、中毒时间的长短、当居室内一氧化碳体积达0、06%时,人会感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乏力等症;超过0、1%时,只要吸入半小时,人即会昏睡,进而昏迷;达到0、4%时,只要吸入1小时就可致人于死亡。
[2] 常分三型:轻型1、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
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2、中型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
皮肤和粘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
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公共基础知识煤气基础知识概述
《煤气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煤气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家庭烹饪到工业制造,煤气的应用广泛而多样。
了解煤气的基础知识,对于正确使用、安全管理以及未来能源发展的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煤气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核心理论、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与分析。
二、煤气的基本概念1. 定义煤气是由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包括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
它通常是通过对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进行加工或在特定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
2. 分类(1)按来源分类:- 人工煤气:通过对煤炭等固体燃料进行气化或干馏等工艺制成。
- 天然气:主要存在于地下储层中,由甲烷等烃类气体组成。
- 液化石油气:主要由丙烷、丁烷等烃类气体组成,通常通过对石油进行加工和提炼得到。
(2)按燃烧特性分类:- 高热值煤气:燃烧热值较高,通常用于工业生产和大型商业设施。
- 低热值煤气:燃烧热值相对较低,适用于家庭烹饪和小型商业用途。
3. 特性(1)易燃性:煤气中的可燃成分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2)易爆性: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煤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火源会发生爆炸。
(3)毒性:煤气中的一氧化碳等成分具有毒性,人体吸入过量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三、煤气的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人类对煤气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 3000 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煤炭进行加热和照明。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煤气工业起源于 18 世纪。
1792 年,英国工程师威廉·默多克首次成功地将煤炭气化,生产出了煤气,并用于照明。
此后,煤气照明在欧洲和北美迅速发展起来。
2. 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煤气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除了照明之外,煤气还被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加热、动力等方面。
19 世纪中叶,煤气开始被用于家庭烹饪和取暖,标志着煤气进入了民用领域。
3. 现代阶段20 世纪以来,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煤气的地位逐渐受到挑战。
煤气安全基础知识(武)-
煤气安全基础知识
凡属以上工作, 必须佩戴氧气、空气呼吸器 (或压缩空气面罩), 并有防护人员现场监 护。工作前必须办理甲类煤气危险工作申 请票, 并有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12
煤气安全基础知识
(4)热值: 即燃烧热,是表示物质吸热或 放热多少的物理量。煤气热值就是指每一 标准立方米燃气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13
煤气安全基础知识
从事煤气作业人员要求: 1.从事煤气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经考试合格才准上岗工作,以后每两年进 行一次复审。煤气作业人员应每隔一至两 年进行一次体检,不符合要求者,不应从 事煤气作业。
31
煤气安全基础知识
下面例举一些较典型的事故案例: 1982年8月,厂副工长检查除尘设备,煤气 中毒昏倒,抢救中事故扩大,共中毒32人, 其中死亡2人,重度中毒8人,中度中毒8人, 轻度中毒14人。 1985年1月,某钢铁厂高炉大修后开炉点火 前,炉长检查料线时煤气中毒昏倒,抢救 中事故扩大,造成4人死亡,12人中毒。
21
煤气安全基础知识
进入环境空气中CO含量超过30mg/m3 (24PPm)工作时,不能佩带氧气呼吸器, 必须遵守下述的规定: CO含量不超过 50mg/m3(4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 得超过一小时; CO含量不超过100mg/m3 (8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半 小时; CO含量不超过200mg/m3 (16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15~20分钟。
27
煤气安全基础知识
(4)煤气必须保持正常压力, 炉温达到要 求。
(5)打开炉门、烟道闸板, 准备点火作业。 (6)点火应由末端的烧嘴开始, 先用点火
器给火后再打开需点燃的烧嘴开闭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带煤气作业或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应有作业方案和 安全措施,并应取得书面批准。
6、带煤气作业不应在雷雨天进行,不宜在夜间进行; 作业时,应有煤气防护站人员在场监护;操作人员应佩戴 呼吸器或通风式防毒面具。
机械火星
600~800
煤炉火
火源温度 (℃) 200~800 200~300 600~700 1200 1000
3 、煤气爆炸事故
爆炸是燃烧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瞬间发生的燃烧过程。
(1)煤气爆炸三要素:
一是有助燃物(空气或氧气)和煤气混合,浓度达到 爆炸极限范围内;
二是点火源(能); 三是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内。 煤气浓度进入爆炸范 围,就有爆炸的可能。煤气的爆炸下限越低,上限越高, 爆炸的可能性越大。
2、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检测一氧化碳及氧气含 量。经检测合格后,允许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携带 一氧化碳及氧气监测装置,并采取防护措施,设专职监护 人。
3、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安全分析取样时间不应 早于动火或进塔(器)前0.5h,检修动火工作中每两小时 应重新分析。工作中断后恢复工作前0.5h,也应重新分 析。
7、在运行中的煤气设备上动火,设备内煤气应保持正 压,动火部位应可靠接地,在动火部位附近应装压力表或 与附近仪表室联系。
8、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所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 12V。
七、煤气事故处理
1、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域,布置岗哨,阻止非抢救 人员进入。进人煤气危险区的抢救人员应佩带呼吸器,
2、煤气中毒事故处理。将中毒者迅速及时地救出煤气 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 物,并注意保暖。
(2)爆炸极限:通常把发生爆炸的浓度称为爆炸极
限。可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成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成 为爆炸上限。下限和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即为爆炸极限。
高于上限或低于下限都不会发生爆炸。
四、煤气事故预防与控制
封:严密性,钢管材质、焊缝质量;耐压设计 隔:设可靠隔断装置、逆止装置、紧急切断装置; 堵:设汽封、氮封,保持压力;防爆电气 泄:设防爆阀、爆破膜、防爆水封、安全阀、泄爆 放:设事故放散、调压放散装置、通风排气装置 控:含氧量、CO、压力、温度、流量、柜位、液位检测
2100 550-650
4-40
4.3
棕红色
高炉煤气
无色、无味、 剧毒 1.3
3300-4200 1500 700 30-89
0.595
浅蓝色
转炉煤气
无色、无味、 剧毒 1.33
7000-8400 1700
600-650 18-84
1.45
浅蓝色
三、煤气事故种类
1、煤气中毒事故 (1)CO的毒性
所谓煤气中毒,实际上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 是一种窒息性毒气,属Ⅱ级毒物。一氧化碳同血液中血 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同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 大300倍。相反一氧化碳从血液中离解出来的速度又比 氧气从血液中离解出来的速度慢3600倍,一旦一氧化 碳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就很难离解出来,阻碍了氧的 释放,造成全身各组织缺氧,甚至窒息死亡。
焦炉煤气: 550-650℃ 高炉煤气: 730℃左右 转炉煤气: 530℃左右 混合煤气: 650~750℃
(4)几种常见点火源的温度
火源名称 火柴火焰 打火机火焰 焊割火花 烟囱飞灰 汽车排气管火星
火源温度(℃)
火源名称
500~650
烟头(中心)
1000
烟头(表面)
2000~
石灰遇水发热
600
(3)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煤气管道及同一煤气管道隔断 装置的两侧,宜单独设置排水器。如设同一排水器,其水 封有效高度按最高压力计算。
(4)排水器可设在露天,但寒冷地区应采取防冻措施; 设在室内的,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六、煤气设备检修作业
1、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应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 将内部煤气吹净。长期检修或停用的煤气设施,应打开上、 下人孔、放散管等,保持设施内部的自然通风。
不当之处 请批评指正!
谢 谢!
电捕焦油器煤气含氧量达1%时报警,达2%时切断电源。 转炉煤气在煤气含氧量超过2%时应停止回收 。
五、煤气附属设施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 4.8各种主要的煤气设备、阀门、放散管、管道支架
等应编号,号码应标在明显的地方。煤气管理部门应备有 煤气工艺流程图,图上标明设备及附属装置的号码。
气
60
0.8
28
转炉煤 60- 15-20 < 10- <2
气
70
1.5 20
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
二、煤气物理化学性质
种类 特性
性质
密度(Kg/m3) 热值(KJ/m3) 理论燃烧温度(℃) 着火温度(℃) 爆炸极限(%) 理论燃烧空气需要
量(m3/m3) 燃烧火焰
焦炉煤气
无色、有臭 味、有毒 0.45-0.55 16800-18900
(2)放散管口高度:应高出煤气管道、设备和走台4m, 离地面不小于10m。
厂房内或距厂房20m以内的煤气管道和设备上的放散 管,管口应高出房顶4m。
不应在厂房内或向厂房内放散煤气。
3、排水器
(1)排水器之间的距离一般为200m~250m,排水 器水封的有效高度应为煤气计算压力至少加500mm。
(2)煤气管道的排水管宜安装闸阀或旋塞,排水管应 加上、下两道阀门。
2、煤气着火事故 (1)燃烧三要素
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
(2)燃烧的充分条件:
① 可燃物与助燃物要达到一定的比例。 ②点火源要有一定强度。 只具备燃烧三要素,燃烧并一定会发生。 具备一定数量和浓度的可燃物和助燃物以及具备一定强 度和能量的点火能源同时存在,并且发生相互作用,才能使 燃烧产生。
(3)煤气的着火温度:
4.10煤气危险区(如地下室、加压站、热风炉及各种 煤气发生设施附近)的一氧化碳浓度应定期测定,在关键 部位应设置一氧化碳监测装置。
4.15煤气设施的人孔、阀门、仪表等经常有人操作的 部位,均应设置固定平台。走梯、栏杆和平台(含检修平 台)
1、隔断装置
(1)水封:水封装在其他隔断装置之后并用时,才是 可靠的隔断装置。水封的有效高度为煤气计算压力至少加 500mm,并应定期检查水封高度。
(2)眼镜阀和扇形阀:眼镜阀和扇形阀不宜单独使用, 应设在密封蝶阀或闸阀后面。敞开眼镜阀和扇形阀应安设 在厂房外,如设在厂房内,应离炉子10m以上。 盲板
(3)盲板:盲板应用钢板制成,并无砂眼,两面光滑, 边缘无毛刺。盲板尺寸应与法兰有正确的配合,
2、放散装置
(1)下列位置应安设放散管: ——煤气设备和管道的最高处; ——煤气管道以及卧式设备的末端; ——煤气设备和管道隔断装置前,管道网隔断装置前后支 管闸阀在煤气总管旁0.5m内,可不设放散管,但超过 0.5m时,应设放气头。
人体大脑只要8秒钟得不到氧就失去活动能力。
(2)CO 响应浓度
CO浓度 mg/m3(PPM) 作业时间
30(24PPM)
8小时
50(40 PPM)
2小时
100(80 PPM)
1小时
200(160 PPM)
30分钟
500(400 PPM)
20分钟
1000(800 PPM)
1—2分钟
人体反应 无反应 无明显后果 头痛恶心 头痛晕眩 中毒严重或致死 中毒死亡
王友全
2015年12月
一
煤气成分
二
煤气物理化学性质
三
煤气事故种类
四
煤气事故预防与控制
五
煤气管道附属设施六煤气 Nhomakorabea备检修作业
七
煤气事故处理
一、煤气成分
成分% CO CO2 H2
N2
种类
O2
CmH CH4
n
高炉煤 23- 16-18 2-4 51- <0.8
1
0.2-
气
30
56
0.5
焦炉煤 5-8 1.5-3 55- 3-5 0.4- 2-4 23-
3、煤气着火事故处理。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 煤气压力,通人大量蒸汽或氮气,但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 不得小于100Pa。不应突然关闭煤气闸阀或封水封,以防 回火爆炸。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煤气管道起火,可 直接关闭煤气阀门灭火。
4、煤气爆炸事故处理。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将 剩余煤气处理干净。对爆炸地点应加强警戒。在爆炸地点 40m以内不应有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