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词的运用
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词,那你就可以安心地写你的句子。
——阿•托尔斯泰
1)“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字,如果换成任何一个近义动词或形容词,无法如“闹”这般形象。如果用“生”字,就会觉得春意的程度不够,太弱;如果用“浓”字,程度深了,却又太死板,远不及“闹”字能够传达出一种活生生的春光灿烂的情状。这个“闹”字的好处就在于生动。
(2)古时有人看到一本杜甫诗集,其中《送蔡希鲁都尉》中有两句:“身轻一鸟X,枪急万人呼”,脱落了一个字。于是人们纷纷揣测原文,有的说“疾”;有的说是“落”;有的说是“起”有的说是“下”。后来得到一个善本,才知道是“身轻一鸟过”。大家十分叹服诗人对于语言的敏感。原诗描写的是一位骁勇的武将驰马战斗的形象。他那勇猛敏捷的身影,好像在碧空下倏然掠过的一只小鸟。“过”字给人一闪而去的感觉,与下句“枪急万人呼”正好相对应。对比之下,“疾”字太露,“下”字太笨,“起”、“落”二字只写了状态,没有流动的感觉,又太死,只有“过”字恰如其分。(见《欧阳文忠公集》)
鲜明的人物形象,就要写“唯一”的人物时,在“唯一”的环境里选用“唯一”的动词。
1、运用动词,表现人物性格
不同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做出不同动作。描绘人物动作的词选准了,人物的性格就能表现出来。
1)鲁迅先生在写孔乙己和阿Q要酒掏钱的动作时,选用了不同的动词,使两个人物的性格突出地表现出来。
——这里运用“排”表达了孔乙己在极强的虚荣心支配下,不甘为他人耻笑的装腔作势。
Q: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台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这“伸”和“扔”两个动词,把阿Q愚昧无知、不知羞耻而又神气十足、得意忘形的形象写得惟妙惟肖。
Q的性格分明。
2)在描写孔乙己和阿Q争吵时的眼睛动作也选用了不同的动词,表现出二人不同性格。
——这“睁”表现出孔乙己无赖的性格。
Q:而阿Q自己也不说,独有和别人口角时候间或瞪着眼睛道:“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什么东西!”
——这“瞪”是阿Q为了求得精神上的胜利,特意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
Q是无知愚蠢而妄自尊大,性格十分鲜明。
3)但这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竟已被揿入人种与国家的两种定型里了。他已经懂得凭着人种和国家的强力,伸着脸袭击我了。(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揿入”,表达了小儿的人种与国家的优越感和对有色人种、贫弱国家的欺凌践踏的态度是被动地却又是顽固地继承来的,是长期灌输所使然。“伸着(脸)”,活画出小儿情态,“袭击”二字,以专门语为通用语,大词而小用,而且以脸作武器,国家与人种这样大的问题全由脸上瞬间的神情中迸射出来。
2、运用动词,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1)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鲁迅《药》)
——“掏”中有喜、有悲,既舍不得花,又愿意把它尽快花出去。这些心理活动都是通过“掏”表现出来的。老栓接了钱,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一个“按”字描写出他感到钱来之不易,今天用之不平常,又恐有误,格外谨慎的心情。
2)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住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七个动词,表示了一连串手的动作,把刽子手康大叔的蛮横、贪婪的性格和焦躁的心情,描绘的活灵活现。
3)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一件小事》)
——“抓”字把“我”忏悔、慌乱的复杂心理活动表现了出来。
4)(七斤嫂)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的面前。(鲁迅《风波》)——一个“搡”字。把七斤嫂因七斤剪了辫子而盛怒的心理、情态和动作形象地描绘出来。
5)(白求恩大夫看到一位伤员没及时上夹板而使骨头长成畸形时),把手里的器械扔到桌子上……(《截肢和输血》)
——这一“扔”,真实地写出了白求恩当时的愤怒心情。
6)他愉快地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了家门……(高晓声《陈焕生上城》)
——“划”与“荡”,形象地表现了陈奂生的愉快心情。
过人物的外边动作窥探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使人物更加丰满、完整。
3、运用动词表现人物的变化
1)《孔乙己》:当孔乙己还能保护他那自赏、自傲和极强的虚荣心时,他神气十足,在喝酒掏钱时俨然像个秀才,“排出九文大钱……”到了他穷困潦倒,被打折了腿时,那副神气就无影无踪了。“他从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个“摸”表现出孔乙己经济拮据,精神颓唐,身体残废,已经成为穷酸迂腐、麻木不仁的人了。
——“排”和“摸”的先后运用,写出了孔乙己逐渐被逼上绝路的变化过程。
2)《祝福》:描写祥林嫂眼神的变化,揭示出她心灵上的创伤,反映出她逐渐走上死亡道路的过程。
映出祥林嫂表面上是温和顺从,但也看出她的迟钝和失意。
动作十分吃力,灵魂上的创伤正在加剧。
她心灵上的创伤永远医治不好了,只有一条通往死亡的道路。
——通过几个动词就可以描绘出一个人物半生的变化。
4、运用动词,刻画人物肖像
绘的呆板。
1)《孔乙己》: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涨”和“绽”配合使用来刻画孔乙己恼羞交错的神态十分形象。
2)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出了一层灰色。
——这个“笼”字写出了孔乙己科举不中,打击沉重,心灵上的创伤极深的痛苦相。
3)两只手支着头,教自己的头像地球仪似的在两个柱子间挂着。(鲁迅《幸福家庭》)
——“支”和“挂”形象地描绘出人物在搜肠刮肚后极饿、极困、疲倦不堪的姿态,给人以立体感。
1、运用动词描写景物,避免呆板,可收到生动逼真的效果。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范仲淹《岳阳楼记》)——一个“衔”,一个“吞”,写出了洞庭湖的气势。
2)几方青石,在小河边不经意地这么一抱,就是一个小小的港埠,九百年间,招来几多少女之浣,兰舟之泊;又几条青石,牵着手不经意地这么一跨,便成一拱弯弯的小桥,九百年间,迎送几多晨行孤旅,晚归渔樵。(张勇《剩下的江南》)
——用“抱”和“跨”写江南港埠形成的自然,写出江南的自然美。
3)疏星冻在天,枭鸟僵于树。(梁晓声《同代人赋》)
——“冻”“僵”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寒冷。
4)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正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那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霎眼,我仿佛看见它们在低声说话。(巴金《海行》)——用动词描写天上的繁星,既写出了星空的美丽,也折射出作者当时的寂寞心情。
2、一味地写静,不易显出极静;以动相衬,反倒容易写出极度静谧来。这叫静极宜有动。这个动,若点眼得好,便会出现传神之笔。同理,动极也是宜有静的,正如口语中描写“静”,说“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见响。”偏要在响动中显出“静”的程度来。这也就是写静物、静景反要注意选用动词的依据。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朱自清《荷塘月色》)
——一个“泻”字,从“静”中写出“动”来,“动”又反衬了“静”的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