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的静态分析(10.10)
罪犯在犯罪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
罪犯在犯罪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罪犯在犯罪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在体现,犯罪人在犯罪的不同阶段,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
一般分为犯罪前、犯罪中,犯罪后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心理和行为表现都是不同的,提高警惕,可以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火灾可以侦破犯罪案件。
1、犯罪前的心理状态(1)自我辩解心理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前,犯罪人内心充满了矛盾冲突。
为了克服内心冲突,减轻心理紧张,犯罪人往往会采取各种形式为自己将要实施的犯罪行为进行自我辩解。
犯罪人在犯罪前采取的自我辩解方式主要有合理化、比拟、投射、补偿等等。
1)合理化。
犯罪人在即将进行犯罪活动之前,常常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来粉饰自己的不光彩行为,以求得内心平静。
例如,盗窃犯常以“自私是人的本性”、“上等人有人送iN,中等人托人走后门,下等人没有门,不偷活不成”等为理由为自己的盗窃行为辩解;许多少年犯罪人认为逃学、旷课、吸毒等是自己的事,没伤着别人,认为打架斗殴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以此求得内心世界的平衡;很多贪官在受贿之前,总是这样想——“我替别人办事了,别人送些礼以示感谢,也属人之常情”,以这种看似合理的理由为自己的非法行为辩解,心安理得地收受贿赂。
犯罪人在进行犯罪活动之前,往往就是这样用他自认为合理的理由为自己的非法行为辩解,使其“合理化”,以消除内心的恐惧和紧张,使自己心安理得地去实施犯罪行为。
2)比拟。
就是犯罪人把自己的犯罪行为与社会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有价值或有名的人或团体的行为相比较,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以便从容地、理直气壮地实施犯罪行为。
例如,某些青少年犯罪人把自己比做历史上或文艺作品中的某个英雄人物;把犯罪团伙结盟比做“桃园三结义”;闯荡江湖的流窜犯把自己比做某文艺作品中的“侠客”;把暴力集团、流氓集团的头目比做“英雄好汉”等等。
这种错误的比拟使人丧失了罪恶感,增强了与法律抗衡的胆量,使犯罪分子无所顾忌地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
3)投射。
第三章_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10[1].10)
(2)境遇性的犯罪模式
• 所谓犯罪境遇,是指出现了诱发、促进犯罪行为发生的环 境和机遇,此种境遇的出现,具有行为人预料或计划之外 的偶然性、突发性和巧合性。
• 刺激型 • 胁迫型 • 从众型
第二节、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
人的犯罪心理是怎样形成的
这里所谈的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主要指上面介 绍的“渐进式”过程,因为这种模式符合大多数故意 犯罪的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
防御机制
• 合理化作用 • 投射作用 • 认同作用
几种防御机制
他家那么富有,肯 定是不义之财,我 这是劫富济贫!
合理化作用
几种防御机制
打你一顿是应该的, 你也不是什么好人!
投射作用
几种防御机制
我要像他一样,活 出点人样来!
认同作用
韩国连环杀手柳永哲
• 在18~33岁的这15年里, 他先后14次犯下盗窃、欺 诈、暴力伤人和强奸等罪 行,累计服刑时间11年。 • 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 33岁的柳永哲用残忍的方 式杀害了多名与自己无怨 无仇的女按摩师和处于富 裕阶层的老人共20余人, 创下了韩国历史上连环杀 手作案数量之最。
第 四 章 犯 罪 心 理 的 动 态 分 析
•犯罪行为发生的基本模式 •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 •犯罪行为的发生
第一节、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 Nhomakorabea渐进式突发式
机遇式
(一)渐进式之一
• 从少年期开始,通过不良交往和违 法偿试,逐渐发展为犯罪心理。 • 积习重,矫治难度大。
(一)渐进式之二
• 早期无劣迹,但在人生经历的某一个 阶段,受错误思想的腐蚀而走向犯罪。 • 恶习较浅,矫治相对容易。
• 这些年来,他几乎没有过过正常人的生活,只会做 些盗窃和恐吓之举。这样畸形的生活状态逐渐让他 产生了一种偏激的观念,认定自己所遭遇的种种不 幸都是因为有钱人,继而对富裕阶层的人们产生了 严重的仇视心理。
专题二:薛应翠-犯罪的静态和动态分析分解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 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
2.2.2 性格结构与犯罪心理
2.2.3 控制系统的缺陷
个性倾向性 和性格缺陷
自我控制系 统
失控 自持
犯罪心理 正常心理
不良的外界诱惑
2.3 社会环境影响
家庭
社区
学校 职场
2.3.1 家庭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犯罪心理形成的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2 犯罪心理学的静态分析
生物学因素
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神经类 型、异常的生物学因素
社会环境
家庭、学校、社区、职场
人格因素
个性倾向因素、性格结构与犯 罪心理、控制系统缺陷
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阶段的犯罪呈现不同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率最高!
(蒋索,何姗姗,邹泓.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 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渐进式
早期没有劣迹,人生经历一 段受消极社会,因素的影响 而走向犯罪Fra bibliotek机遇式
突变式
没有预谋 见机起意
无预谋 情绪性 人际冲突 特定气氛
3.2 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
常态的强烈的欲求 非常态的强烈的欲求
采取合法途径满足 自我意识调控抑制
采用非法满足
守
法
心
理 犯罪心理学
3.2 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
欲
崩
望
溃
强
外化 机制
外在不良情景-主体不良因素-违法犯罪
刺激 -反 应
量变 质变
随着不断的积累所形成的量 与质的过程
防
御
1.认同作用;2.合理化机制;
3.投射作用;4反向作用
案列:
社会心理学对犯罪心理的分析与预防
社会心理学对犯罪心理的分析与预防第一章:引言犯罪问题在社会中一直存在,并对社会秩序和安全构成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犯罪心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讨论犯罪心理的分析以及预防措施。
第二章:犯罪心理的分析2.1 犯罪心理的定义及特征犯罪心理是指导致个体从事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和心理状态。
犯罪心理的特征包括对规则的无视、对道德的缺失、自我中心主义以及暴力倾向等。
2.2 犯罪行为的动机2.2.1 经济动机经济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从事犯罪行为。
这种动机主要存在于以经济发展不平衡为背景的社会中。
2.2.2 心理动机心理动机是指个体因个人心理需求而从事犯罪行为。
例如,个体可能通过犯罪行为获得权力、满足报复心理或寻求刺激等。
2.2.3 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指个体基于对社会不满、不公平等问题的情绪反应而从事犯罪行为。
例如,社会排斥和歧视可能导致一些个体产生对社会的仇恨情绪,从而驱使他们从事犯罪行为。
第三章:社会心理因素对犯罪的影响3.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犯罪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家庭暴力、父母监护缺失以及对孩子的忽视等不良家庭环境会增加个体从事犯罪的风险。
3.2 社会认同与犯罪行为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社会价值观念和规范的认同程度。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缺乏对社会认同会导致个体更容易从事犯罪行为。
3.3 个体心理特征一些个体心理特征如攻击性、缺乏道德约束力、低自我控制等是犯罪行为的预测因素。
这些个体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第四章:犯罪心理的预防措施4.1 教育措施教育在预防犯罪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开展犯罪心理教育,提高公众对犯罪行为的认知,从根本上减少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4.2 犯罪心理治疗对于一些已经表现出犯罪倾向的个体,进行犯罪心理治疗也是预防犯罪的重要手段。
犯罪心理分析
第三,这种伤害人也不是可以随意瞎来的。它要 求熟知情况、精通案情、掌握心理、抓准弱点, 应强化形式——做出吓人的模样,动作的力度须 轻一些,何时打、打几次、打身体哪个部位?用 物理作用(以机械力碰其机体)怎么向化学变式(痛 疼触及心理反应)冲发等,是很有讲究的。实质上, 伤害只不过是达到弄明事实的一种艺术策略的手 段。 第四,尽管“伤害”作为非常的辅助办案,完成 工作目标的手段,说起来违法,然而它非常适 用——能将复杂现象简约化,能大大减缩活动的 时间,能保持立竿见影的特效,能在“无据嫌疑” 的困窘场面里移花接木,能乘胜深挖余罪扩大执 法战果。
公职人员违法犯罪心理分析
一、一般公职人员违法犯罪心理 二、执法者的伤害犯罪心理 三、执法人员受贿的犯罪动机
四、受贿人员对此类犯罪风险的心理论证
五、执法人员受贿犯罪行为的实施 六、执法人员渎职犯罪心理
一、一般公职人员违法犯罪心理
(一)攀比心理
俗话说“人比人,比死人”。弄权、捞钱、玩色等 等都会广泛引起社会反应,造成某些有职在身、有权在 手的人的价值观严重扭曲和错位,心理失衡,甚至倾心 羡慕。说什么:人家有权我也有权,我有权为何捞不到 钱,有钱又为何玩不到美女,也搞不到豪华别墅。在物 欲、色迷的驱使下,心态倾斜,导致犯罪个性倾向性的 畸变。不良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催促犯罪意向的萌发。 权力一旦被滥用,紧跟其后的便是罪恶,在权、钱、色 上恶性循环。有的公职人员本来是苦出身,根正苗红, 凭着自己的聪明才干当上领导。由于经常参加一些商贸 活动,看到大款如云,心理极不平衡,盲目攀富比阔。 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减少心理冲突,以求心理平衡, 急于敛财致富,便大肆索贿受贿,走上犯罪道路。
一说:吃了猪肝想猪心,得了白银想黄金。有些公 职人员利用手中权力,以权谋私,进行肮脏的权钱交易; 或贪污或索贿受贿,一发便不可收拾,贪婪与私欲恶性膨 胀,永远得不到满足。“拜金主义”的利己意识和“不捞 白不捞”的机遇意识增强,在权力优越感的驱使下,灵魂 深处向往以权谋私。自以为天赐良机,寻机觅隙,能贪则 贪,贪得无厌,所谓“越多越自在,少了才尴尬”。“从 不足到满足,从满足到不足”的欲求心理恶性循环,欲壑 难填。从小贪、中贪、大贪直至特贪,那些吞没上亿元的 特大案,总是在贪利型动机支配下,从少量钱物得手开始 而打开缺口的。缺口一旦打开,难以堵住,正是“千里之 堤,溃之一穴”。由于逐渐强化犯罪的心理机制,呈现忘 乎所以,胆大妄为,甚至狂妄至极的心态,从轻微犯罪到 严重犯罪,从单一犯罪到多种犯罪,堕入深渊而不能自拔。
第四章 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10.10)
2003年12月黄勇被枪决
黄勇犯罪心理渐变的原因
孤独与冷漠造就其心理 内向 生活乏味与挫折加强其 内心的渴望与想象 影视中的英雄暴力行为 唤醒其“梦想” 良好智能与独居成就了 黄勇的“杀人想象”
在冷漠中成长的杀手
没有导师的引导, 没有导师的引导,没有亲情的温 没有财富可以享用、 暖,没有财富可以享用、也没有 家庭可以眷恋,可以说, 家庭可以眷恋,可以说,人生道 路上发生的这一切, 路上发生的这一切,都使黄勇一 次又一次地重温自己的杀手梦— 次又一次地重温自己的杀手梦 —“杀手是孤独的,不相信任何 杀手是孤独的, 杀手是孤独的 也不求别人理解, 人,也不求别人理解,赤条条来 去无牵挂, 去无牵挂,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失 也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 去,也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 黄勇的国画作品
平舆县位于河南东南部的一个小县城.2001年9月,一 名高中男生失踪破了平静.到2003年,失踪的孩子突 然增多,且间隔时间越来越短,2月至4月不足百天时间 里,仅有11个孩子不见了!失踪的全是男孩,家多在农 村,在县城上高中,住校,平时喜欢在录像厅、网吧、 游戏厅等地方玩,身上没什么钱,被拐买和抢劫的 可能性不大……直到第18名被害人报案,真相才大 白于世!共有25人(警方公布17名)男孩遇害!
罪恶木马—黄勇犯罪心理的历程
黄勇犯罪档案
黄勇1974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 黄勇1974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住平舆县 1974年出生 玉皇庙乡曾庄村 身高不足1.7 面容清瘦, 身高不足 7米,面容清瘦,略显文气 2001至2003年 从2001至2003年,以出钱资助上学和介绍工 作为诱饵,先后将18名青少年骗至其家中, 18名青少年骗至其家中 作为诱饵,先后将18名青少年骗至其家中, 捆绑灌醉,然后用布条勒死(其中1人未遂), 捆绑灌醉,然后用布条勒死(其中1人未遂), 并将受害人埋在家中。 并将受害人埋在家中。
犯罪心理学第四章 犯罪心理的静态分析
1、遗传因素与犯罪的形成
• • • • 家庭史研究,认为犯罪具有遗传性 双生子研究 染色体研究 收养子女研究
通过研究收养子女的犯罪情况与其生父母 和养父母的犯罪情况自己的关系,确定遗传与 环境对个人犯罪行为的影响 结论:生物遗传基因与环境都可能对犯罪 行为产生实质影响。
家谱分析
1916
遗传因素
其父有 神经质 143人神经质 36个私生子 41人性放荡
社会学213页)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 需要、动机、信念、价值观与犯罪心理 • 气质与犯罪心理 • 性格与犯罪心理
一、需要和动机
• (一)需要 • 1、概念 • 需要是个体生理和社会的要求在头脑中的 反映。 • 缺失——不满足感 • 2、犯罪人的需要突出表现为对需要强烈程 度的失控及满足需要的方式与社会规范的 对立。
遗传
家谱分析
1877-1916
遗传因素
60人惯偷,占4.8% 30人私生子,占2.4% 7人杀人犯,占0.5% 258人犯罪 ,占20.6% 350人贫民,占27.9% 428人卖淫,占34.1% 40人性病患者,占3.2% 86人妓院老板和其他 类型越轨者,占6.9%
max家族 The Julies家族 到1916年,共有1255名后代 其中
性别
男性犯罪率明 显高于女性
性别影响 犯罪率和 女性易从家庭 犯罪方式 暴力的受害者, 转变为犯罪者
女性犯罪率呈现上 升态势,女性从配 角上升为主角。常 见的犯罪方式有投 毒、放火、诈骗等
大脑损伤者
• 大脑内部发生损伤或病变,易导致某
些不近人情的暴力、变态犯罪。 • 一些研究者认为,近90%的极端暴力 犯罪者有大脑缺陷。(《纽约时报》1985.9.17
犯罪心理结构 犯罪心理学
气质类型一览表
气质类型 情感 活动 情感 情感 发生 表现 运动 情感和行为的特征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制质
强烈 强烈 微弱 微弱
迅速 迅速 迟缓 迟缓
明显 明显 不明显 不明显
迅速 灵活 迟缓 不灵活
容易激动、果敢
机敏、愉快、不稳定、浮 躁 迟缓、冷淡、沉着、细心
悲观、胆小、孤僻
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二)多因并列
(三)递进或递减 (四)循环往复
惯犯、累犯
职业犯罪 多种犯罪 弃恶从良
歪曲的自我意识
反社会意识
与犯罪活动相 适应的智能
强烈畸变的社会需要
消极的 性格特征
不良习惯
犯罪动机
第五节犯罪心理结构的测量
一、犯罪心理结构可测量性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二)实证依据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测量
反社会意识
畸变的需要
犯罪动机
不良兴趣
1、反社会意、思想体系相违背,与正 常的社会秩序相对立,以损害公共利益满足一己私 利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各种错误观念的总称。 表现:错误的社会态度、社会动机 对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的否定 作用:实施犯罪行为的精神支柱,对犯罪行为起支 配作用
第二节 犯罪心理结构要素
一、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 二、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 三、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 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五、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
一、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一)概念:在犯罪心理结构中对犯罪心理活动与犯 罪行为具有发动力意义的要素 (二)要素
动力结构
促进、加固 定向 内在动力
特定的气质
消极的 性格特征
与犯罪活动相 适应 的能力
犯罪心理痕迹的基本问题(一犯罪心理痕迹概述)
北京私家侦探深圳私家侦探厦门私家侦探杭州私家侦探杭州婚姻调查杭州讨债公司第一章犯罪心理痕迹概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曾经经历过的事情,会在大脑中留下印迹,或清晰,或模糊;或深刻,或肤浅。
如果经历的是“平凡小事”,这种印迹就模糊肤浅;如果经历的是“重大事情”,那么这种印迹就会深刻清晰,甚至刻骨铭心,终身不忘。
无论是清晰或模枷、肤浅或深刻的“印迹”,都是一种记忆痕迹,是人们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在大脑中的沉淀。
人们曾经经历过的事情,会在记忆中沉淀下来,愈是重大事情,沉淀就愈牢固。
记忆“沉淀物”,是心理痕迹的存在形式之一,外国学者研究认为,这种“沉淀物”是以某种生化物质的形式存在千人的大脑之中。
犯罪人的犯罪活动,理所当然是犯罪人、被害人及证人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外,尤其是重大的杀人、抢劫、强好等犯罪活动,更会在犯罪人、被害人、证人大脑深处留下极为“沉重的沉淀”,这种“记忆沉淀”是犯罪心理痕迹的存在形式之一。
心理测试技术就是通过某种刺激,来挖掘犯罪嫌疑人的这种“犯罪记忆沉淀物,,。
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心理痕迹现象。
古代的中国和印度就曾经利用有关心理痕迹原理进行早期“侧谎”。
当今心理侧试技术的广泛应用,就是犯罪心理痕迹研究的丰硕成果。
2002年s月24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一种“神经化学技术”将成为21世纪打击犯罪的新手段。
借助此项技术,警方将可“掌握生者甚至死者的记忆”。
搜索凶案死者的记忆,找到他们遇害前所目睹的情景,将成为缉凶的重要线索,这会令犯罪分子无所遁形。
这里的“神经化学技术“,实际上就是犯罪心理痕迹的解读技术。
如果解读成功,死者也能为凶案作证,在不久将来,将成为警方侦破命案的“尚方宝剑”。
可以肯定地说.在不久的将来,犯罪心理痕迹技术.一定会成为侦查破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一、犯罪心理痕迹的概念(一)痕迹痕迹,是自然界的一种物质现象,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时都会留下各种各样的痕迹。
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步骤和方法
痕迹 的分析步骤 和方法
朱 峰
( 淮安市公安局清浦分局刑警大队, 江苏 淮安 2 2 3 0 0 1 ) 摘 要: 根据人 的行 为活动 , 可以分析 判断行 为人 的心理 活动及其 个性特点 , 分析判断 当时的情境条件 , 分析判 断他所 生活的环境和 经历 , 从而从 已知 追溯未知 , 描述刻画 出行为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心理面貌和特点 , 谈谈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步骤和方法。 关键词 : 犯罪心理; 分析方法; 识别 广义 的现场痕迹是指 由于犯罪行 为引发的一切 变化而遗 留下 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精神病人发病期间犯罪 ;二是在高度兴奋 、 紧 来 的印象或形象 , 既包括犯罪活 动留下来 的的印象 , 即大脑 中留存 张 、 恐惧之时 , 此 时的高级神经活动处 于紊乱状态之 中。 这种分析有 的记忆方面 的无形的痕迹 , 又包括犯罪活动遗 留下来 的的某种形象 助 于我们了解作案者精神是否正常 , 是初犯还是累犯 。 痕迹。根据行为与心理及影 响 、 制约和决定心理活动的有关因素之 2 : 2 从犯罪 心理 痕迹表征 的异 常性 与有形痕迹 的对应性识 别犯 间关系的心理学原理 , 行为是心理 活动的外化 , 其 实质是行为人 的 罪伪装 行为动机 、 个 性特点 、 情绪状态 、 知识 、 经验 、 习惯等构成的主体状况 犯罪 人的犯罪心理 活动是 内在 的 、 隐蔽的 , 受其犯 罪心理 活动 暴露的。心理学理论 与特定情况相互作 用的结果 ,是心理活动 的产 物和心理状态 的反 支配的犯罪行为及其 所赞成 的结果是外在 的 、 映。同时 , 它还一定程度地反映着行为人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等影响 认 为“ 有储 内 , 必有储 外” 。犯罪人心理活动特点必然在犯罪行为 中 个性形成的因素 。 因此 , 根据人 的行为活动 , 可 以分析判 断行为人 的 暴露出来 , 表现在客观存在的物质痕迹之 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在现 心理活动及其 个性特点 , 分析判断 当时的情境条件 , 分析 判断他所 实中普遍存在着 , 它来源于现实 , 同时对 现实行 为有反作用 , 当它作 生活 的环境 和经历 , 从 而从已知追溯未知 , 描述刻画 出行 为人的心 用于现实活动 中时 , 无论怎样伪 装 , 总会 以一定 的形式 留下一定 的 理 活 动 及 其 心理 面貌 和特 点 。 痕迹。由于犯罪人实施的犯罪行 为是有 意识的 , 是直接受个体 的需 1犯 罪 心 理 痕 迹 研 究 的步 骤 要、 动机所支配控制 的, 犯罪人心理活 动的特点必然会在 犯罪活 动 根据心理的实质及心理与行 为的关系 , 我们不难获得犯罪现场 中表露 出来 , 凝结在外显 的行为之 中, 或固定在某些 客观现象 的因 心理痕迹 分析 的基本 途径 :犯罪 心理痕迹——犯罪行 为活动—— 果制约之中。它能表示物质痕迹的关键 内容 , 帮助 人们 寻找那些 消 犯罪心 理活动及其状 态—— 犯罪人 的主体 状况及现场 情境——犯 失在 时间和空 间的事 物和现象 , 提示犯 罪行 为的发生, 发展和变 化 犯 罪人 总是 表现出各种各样程度不 同 罪人基本情况及基本索 隋。 根据犯罪心理痕迹研究利用 的这一思路 的过程 。犯罪行 为实施 以后 , 在行为上表 现出违反本身正常活动规律 的 和模式 , 侦查 实践 中对犯罪心理痕迹进行研究利用的步骤及要求如 的反常心理和反常行 为 , 下: 充分发现和收集犯罪现场遗 留的各种心理痕迹 。把对现场痕迹 行 为特征 , 在 实施 犯罪行为的 同时或之后 , 犯 罪人总是竭尽 全力对 伪装行为 , 往往在现场上会 留下 与事物发生 、 发展一 物证 的分析 、 判断与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 、 判 断充 分结合起来 , 对现 现场进行破坏 、 场要作全 面客观 的记录 , 不能忽视和放弃任何 当时认为不重要的迹 般规律不相符的反常痕迹 。 2 . 3针对犯罪嫌疑人的不同气质和性格分析被 审讯 人的心理痕 象。 2 犯 罪 心 理痕 迹 的分 析 方 法 迹人 的气质和性格都是个性特 征中稳定 的心理因素 ,不同气质 、 性 2 . 1 从 犯 罪 物 质 痕 迹分 析 心 理 痕 迹 格的人 , 对抗审讯 的方式也会不同。 属 于胆汁质气质 和情绪型 、 外 向 急躁 、 易怒 、 好 冲动 , 不 善于控制 自己的情绪 , 抗拒 审讯 物质痕迹是犯 罪心 理痕迹的载体 , 没有物质痕迹 , 犯罪 现场心 型性格 的人 , 理痕迹就无从谈起 。只有细致全面地进行现场勘查 , 才 能更全面 客 的自信心很强 。在审讯 中好顶牛 , 蛮不讲理 , 硬顶硬抗 。对于这种硬 顶硬抗 的犯 罪嫌疑人 , 应 采取“ 以柔克刚” 的感化策略或 “ 激将法 ” , 观地分析 、 刻 画犯 罪 心 理 痕迹 。 2 . 1 . 1 从现场遗 留物分析犯罪心 理痕迹。现场增加 的物质就 是 促使其感情冲动 , 干扰其思维 , 使其理智下降 , 供述中可能出现矛盾 然后利用其供述 中的矛盾和漏 洞 , 进行说理批驳 , 或在关键 现场 的遗 留物 。由于遗 留物 的种类很多 , 侦查人员可以根据遗留物 和漏洞 。 的位置 、 关系、 标记特点 等分析犯罪心理痕迹 , 推断犯罪嫌疑人作案 之处使用证据 , 瓦解其抗拒审讯 的信心 , 破 坏其心理 防御体系 。 属于 外向型性 格的犯罪 嫌疑人 , 认识 、 情感发生得 过程 中的心理状态 、 遗 留物 品的心理原 因 , 从 而识 别犯罪嫌疑人 的 多血质气质和情绪 型 、 职业 、 习惯 、 年龄 、 生理特点等 。 如现场遗留物较少 , 侵 害 目标 比较明 快 , 反应灵 活易变 , 能说会道 , 巧言善辩 , 侥幸心理严重 。审讯 中 , 对 确, 而 所留痕迹对侦查人员几乎 没有价值 , 这 反映出犯罪嫌 疑人动 于审讯人员发 出的信息反应 敏感 ,一般不采取 正面硬顶硬 抗的方 往往采取 编造谎言和无理狡辩的方式对抗审讯 。对于这类人 审 作熟练 , 作 案时心理状态起伏 不大 , 推 断犯罪 嫌疑人可能有 前科 或 法 , 内部人 、 知情人。 反之 , 现场遗 留物 多 , 痕迹 昆 乱, 则反映犯罪嫌疑人 讯中可采用“ 迂 回式” 、 “ 跳跃式” 的发问方式 , 不给其编造谎 言 的机 避开其防御体 系 ; 或 出其不意地使 用证 据 , 戳穿其谎言 。粘液 质 内心紧张 , 心理波动大 , 情绪不稳定 , 从而推断犯罪嫌疑人可能不熟 会 , 悉现场情 况或是初犯 。 和理智 型 、 内向型性 格的犯罪嫌 疑人 , 认识 、 情感 发生得慢 且不 外 对外界 的刺激反应速度慢 。其反审讯 的防御心理体 系都是经 过 2 . 1 . 2从现场损失物的损失情况反 映出的犯罪心理痕迹 ,推 断 露 , 犯罪嫌疑人的犯罪 动机和 目的。如现场损失物是贵重物品 , 而一般 深思熟虑后形成 的, 较为稳 固, 不易攻破。审讯 中常装聋作哑 , 一问 人不 知道所 藏之地 ,但犯罪行为直 接指向的就是该物 品的存放 之 三不知 , 以沉默或编好 的 口供应付审讯 。 对于这种人 , 要施加一定的 处, 其 它地方几乎没动 , 可推断为 内盗 ; 从 现场仅造 成凌乱和破坏 而 心理 压力 , 促使其 神经 紧张 , 打破其按 部就 班 、 步步为 营的 防御 体 并无物 品损失的情况分析犯罪心理痕迹 , 推断犯罪嫌疑人是恶意报 系, 促使其在供述 中出现矛盾 , 及时予 以揭露 , 迫使其供述。抑郁质 认 识、 情感发生得慢 , 沉默忧郁 、 孤僻 , 复; 从现场损 失物的体积 、 数量 、 重量分析犯罪心理痕迹 , 可推 断作 和内向型性格的犯罪嫌疑人 , 案人数 、 有无预谋 、 是否备有运输工具 。 顾虑重重 。对于这类人在适 当给予心理压力后还要 多做感化 、 开导 2 . 1 . 3 从 现场 物质痕迹 的总体情 况进行分析 。作案人 在整个犯 工作 , 指明出路 , 并用事 实和政策打消其幻想 , 促使其下决心交待问 罪过程 中的心理活动 , 也有着连续性和统一性 。这种分析主要看从 题 。 现场提取 的物质痕迹 的总体数量 、 种类 、 分 布状况 以及痕迹 与痕迹 之间 、 痕迹与犯罪行为 、 痕迹与犯罪结果之 间有无 必然 的联 系 。例 如, 如果现场提取的物质痕迹多 、 杂、 乱, 且 相互 之间无必 然联 系 , 出 现这种情况除犯罪行为人故意制造假象外 , 说 明犯罪行为人作案时 大脑处 于失控状态 。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 的大脑处 于失控状 态 , 一
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及侦探守则
杀人犯罪心理痕迹分析(一)杀人犯罪,是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犯罪,是所有刑事犯罪中危害最严重的犯罪,是打击的重点。
虽然杀人犯罪在我国犯罪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绝对数量却相当惊人。
在杀人犯罪中,由于动机与目的的不同,因此杀人原因也就千差万别。
根据杀人的动机,我们可以将杀人犯罪分为如下几个主要类型:一、图财杀人。
以图谋公、私财物而杀人,被害人多为公私财物的所有人或保管人。
犯罪分子杀人,既是为了顺利谋取财物,也有的是为了杀人灭口。
在现实生活中,主要是盗窃杀人和抢劫杀人。
二、报复杀人。
为了发泄内心的仇恨而杀人。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冲突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化解,导致杀人。
三、强奸杀人。
为了满足畸形的性欲,而杀人。
杀人动机主要是消除反抗、杀人灭口,或逃避打击。
四、奸情杀人。
男女之间因淫乱导致的相关人员之间的杀人行为。
既有奸夫淫妇互杀,也有奸夫、淫妇杀死本妇、本夫,又有本夫、本妇杀死淫妇、奸夫等。
五、迷信杀人。
是因迷信引起的心理障碍杀人或利用迷信作幌子图财杀人。
六、变态杀人。
犯罪嫌疑人没有明显的杀人动机,与被害人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犯罪嫌疑人只是由于心理变态方面的原因,包括不正常的嗜好或诱因驱使去杀人。
变态杀人者的杀人目标通常是特定的一类人,有的专门杀“小姐”,有的专门杀流浪儿,有的则专门杀少年儿童。
与杀人过程相伴的劫财行为一般是顺手牵羊,并非主要目的。
变态杀人者往往流窜作案,犯罪行为有很大的随意性,变态杀人有增多的趋势。
变态杀人是社会的公敌。
变态杀人中,尤其以性变态杀人突出。
性变态犯罪嫌疑人在对被害对象实施变态性侵害的同时杀害被害人。
其主要特征是:性的侵害方式的特别,除了强暴被害人之外,还包括对性器官的损害。
性变态杀人者,犯罪存在系列性,如果不被抓获,这种人还会继续危害下去,对社会的危害相当大。
性变态杀人者,存在双重人格。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常人无异,人们一般很难发现其犯罪的端倪。
犯罪心理分析
冲动型盗窃犯的行为特征
受激情驱使,犯罪人的思维能力下降, 受激情驱使,犯罪人的思维能力下降,行为的自控能力 减弱,内心冲突、恐惧,作案手段比较粗糙, 减弱,内心冲突、恐惧,作案手段比较粗糙,犯罪现场 遗留痕迹比较多
抢劫犯罪心理分析
抢劫犯罪是犯罪分子以暴力、胁迫或 抢劫犯罪是犯罪分子以暴力、 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一种行 为
杀人犯罪心理分析
杀人犯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 的行为, 的行为,是最严重的暴力犯罪之一 我国的杀人犯罪率在世界上属于中等 偏低的国家, 偏低的国家,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杀人 犯罪在刑事犯罪总数中的比例, 犯罪在刑事犯罪总数中的比例,位居世 界前列
加害者与被害者关系
人口学特征
时间特征
杀人犯罪的一 般特征 般特征 智能化 方式多样 受害对象广泛
诈骗犯罪人的心理 物欲 债务 生活困难 快速致富 动机特点 畸形的成就欲, 畸形的成就欲, 享乐 虚荣心 赌资和毒资 补偿
诈骗犯罪人认知特征
诈骗行为 法律意识和 价值观缺陷 自我中心 合理化信念
诈骗犯罪人的心理
社会经验丰富 观察能力 擅长自我设计
抢劫犯的认知特征 犯罪行为 法律意识和 价值观缺陷 合理化信念 自恃高明 侥幸心理
抢劫犯的心理特点
使用现代化 工具的能力 较强的体能 语言的能力
计划组织 行动的能力
能力特点
处理紧张 的能力
被害人 管理技能
迅速建立 权威” “权威”的能力
控制场面的能力
抢劫犯的心理特点
紧张焦虑 挫折容忍力差 情绪不稳定 冲动鲁莽 反社会
幻觉型
系列杀人犯 罪人类型
享乐行 任务取向型
权利︱控制取向型
盗窃犯的能力 智商比较高, 智商比较高,善于 利用人和操纵人 盗窃犯罪技能高超 良好的观察能力 强调语言能力、 强调语言能力、智 态度、 慧、态度、和支配他 人的能力
青少年犯罪心理剖析
我们今天也看到媒体关于陕西咸阳兴平市15岁孩子被活埋的报道,等等这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原生态家庭教育及其不正常。
大家看这个犯罪嫌疑人接受记者采访时,面带微笑,书生气息很足,不少民众接受这就是杀人魔鬼。
我从以下角度谈一下我的观点:一、首先这位犯罪嫌疑人的原生家庭肯定是出了严重的问题,很多犯罪份子他并不是坏到哪儿,而是一步一步发展到危险的时候,在那个过程当中,他没有反应。
没有反应,为什么?用他自己的话讲,不知道该怎么做。
什么生命...,他没有这种观念。
这位犯罪份子就是这样,因为人格健全期的不正确引导,导致孩子已经形成了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完美的东西他都想破坏,包括生命。
而你杀人是很大的事情,他没有这种概念,这就属于他认为杀人是很简单的事。
观念就是,比如一个孩子掉水里了,有人跳下去救他,你问他为什么救他,他说,我也没想,我看他掉下去,我就得救啊,这就是他有观念的。
所以说从小给孩子观念意识培养特别重要,那么什么是观念呢?观念,观念实际上是行为的底线,什么是观?什么是念?它不是通过学习过程得来的一个知识,它就是观到的同时,形成的念。
观是什么呢?比如,你刚才一句话,对我一生都有影响。
这个话是随时而就的,并不是为了教育我的。
所以观念它可以在饭桌上发生,在生活当中父母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等。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凡是缺少观念的东西,往往就是他在成长过程中,他的亲子关系其实是有问题的。
最最重要的是,他的父母养育过程中可能言语交流是非常少的。
二、这里我引深讲一个知识点,什么是反社会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属于变态心理学或精神医学的术语,特指在个人行为中普遍存在的无视和侵犯他人权益的模式。
在历史上,很早就有关于“道德白痴”“悖德狂”的称谓,他们被描述为“从不安分,肆意妄为,从不被别人的爱和真诚所感动,也很难通过司法矫治回归正常行为的犯罪人”,实际上就是现在所谓的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征(1)异常表现始于早年;(2) 家庭青景基本正常;(3)缺乏自然情感力;(4)聪明且善于谋划;(5) 道德白痴不可教化;(6) 肆意犯罪不会中止。
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
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摘要:心理痕迹是对物质痕迹的反映,犯罪心理痕迹是当事人等历经罪案的记忆,以及物证所反映的犯罪行为的“心理留痕”。
人的任何行动都是在一定的摘要人的任何行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完成的,作案人的犯罪活动亦如此,他们在现场留下的犯罪行为轨迹和行为特征就是其犯罪心理的体现对现场的行为痕迹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进行梳理,尽量再现每一行为痕迹产生时作案人的心理状态,刻画出作案人的心理面貌,可以为判断和识别作案人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犯罪心理痕迹;分析;作用;途径一、犯罪心理痕迹及其分析有人将犯罪心理痕迹限定在犯罪现场,并且将其分为广义说和狭义说。
狭义说认为: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犯罪现场实施犯罪行为时,通过遗留在现场的有形物质痕迹或相关人员的记忆、描述以及犯罪人自身犯罪心理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表现出的犯罪人特定的、一致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认为,犯罪心理痕迹包括现场心理留痕、罪案“有关人员记忆”和作案人“自身反应”三个方面。
其有关人员,指被害人、事主和知情人等,其心理痕迹是记忆中感知的案发情况和疑犯的某些心理特点。
作案人自身反应,包括案犯预备、作案、销赃、潜逃、侦讯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与情感刺激等。
广义说认为: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犯罪现场客观事物形象的心理属性,即心理要素通过人的行为赋予犯罪现场客观事物形象的属性,包括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而引起的一切能揭示犯罪心理现象和状态。
这里用“心理属性”、“心理要素”定义,确实够广泛的,但其现象和状态,限于客观事物形象(物证)的心理属性(心理留痕),外延比狭义概念还窄。
狭义的犯罪心理痕迹,主要指罪案主体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这似乎过于狭窄; 而广义的犯罪心理痕迹,当然不限于物证中的心理现象和状态,还应包括主体的心理现象和心理状态。
但这样一来,问题也来了。
首先,心理现象是整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将心理痕迹作这种定义,未免太宽泛。
而且,心理状态也包含在心理现象中,没有并列关系。
剖析大学生犯罪心理
高智力、高智能型犯罪心理
• 利用网络犯罪,知识产权犯罪等。
大学生对科学技术有较强的接受能 力,所以其违法犯罪的方法、技术 较其它呈现出明显的智能化特点。
2021/10/10
14
案例:网络犯罪
• 某公司向洪山警方举报,由该公司提供服务器服务的15家政府网
站被侵入,政府信息发布很受影响。警方调查发现,武汉某高校一 名大三学生小君有重大作案嫌疑。
进程。同时,改善学校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而相关机关则应该对于犯罪的大学生应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 针,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使他们能够重新成为社会的有 用之才。
• 2、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环
境的能力,才能使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业,成长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 才。
被他人认同,但若寻求不当,就可能使一些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寻 求各种途径满足虚荣心,甚至不惜去违法犯罪。
• 2、攀比心理。攀比心理是一些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诱因,目前大
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其中又以盗窃、抢劫等财产类犯罪上升幅度 最快,其中盗窃案约占70%以上,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校里严重的攀 比风气所造成。
• 3、学校方面的帮助和教育: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品德、法制教育和心
理引导。学校应该有意识的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 心理咨询服务,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犯罪的诱因,积极引导大学生深 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社会应变能力,建立健康健全 的人格。
• 4、净化网络环境,让网络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而并非是
• 4、嫉妒心理。些心胸狭窄而又怀有强烈进取心的大学生由于对自身
的期望值较高,当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遭受挫折后,就产生极度 的嫉妒心理。在这种变态心理的驱使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扭 曲,人际关系遭受毁坏。如再受到周围不良影响时,一些大学生就 容易因妒贤嫉能便借机诽谤、诬告陷害、破坏、伤害、杀人,陷入 犯罪泥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因素 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心理因素
主体的个性心理结构 中已存在与犯罪心理 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不 良心理因素,犯罪人 通过这些因素,积极 地去选择吸收主体外 的不良因素,并内化 为犯罪心理
一、个性倾向性因素
需要
动机
价值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 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 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
异常的生物学因素
遗传
内分泌
物质代谢异常
脑损伤
精神障碍
染色体异常
酒精中毒
药物依赖
染色体的异常导致性格的异常
梦露性染色体有XX 和XY合型。 梦露是没有父亲的 私生女,母亲患有 精神分裂症,从小 在孤儿院长大,终 其一生内心都在孤 儿院
好莱坞性感女星马丽莲.梦露
人体生物节律
情 绪
23天
28天 体 力 33天
第三章 犯罪心理的静态分析
生物学因素 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犯罪人的生理因素是相应犯罪心理的基础,但它只是犯罪心 理形成的相关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
年龄因素
青少年犯罪率最高!
不同年龄阶段的犯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性别因素
暴力犯罪
非暴力犯罪
不同性别的犯罪人在犯罪手段与方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可怕的童年,恐怖的父母
第一部:6岁前有一名糟糕的母亲
50%父母有精神疾病或犯过罪,70%的父母酗酒或吸毒
杀人优等生——泰德.邦迪
连环杀手泰迪邦迪有一个虐 待成性的母亲! 死于其魔爪下的女孩子至少 19个,多则40余个。 其事被導演馬修百咸 (Matthew Bright)改拍為驚 悚電影《美色連環姦殺》
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极端的个人主义
二、个体的人格特征
性格
气质
性格结构与犯罪心理
性格特征 对现实的态 度特征 意志特征 情绪特征 与犯罪心理形成有关的消极因素
对社会现实持敌对态度,对集体漠不关心,自私自利,对 他人冷酷无情,狡猾虚伪,野蛮粗暴,对自己自卑虚荣,狂 妄自大。 盲目、冲动、放纵、依赖、易受暗示、任性、顽固、 鲁莽冒险、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
杀死父母兄姐外甥 共6口的凶手董刚 杀人凶器及被害人的鞋
家庭教养方式导致的悲剧!
从小娇生惯养 导致自我中心
小学毕业游手好闲, 亲人责骂积怨于心 喝酒争吵起杀机 心理扭曲砍六人
不良的家庭教养培养出致命杀手
本部分内容摘自《广州日报》心理专栏,文字武志红
可怕的童年,恐 怖的父母 孤独的青春,致 命的幻想 杀掉“妈妈”, 杀掉“自己” 变态的杀戮,变 态的性
犯罪人的需要
强烈程度的失控
满足方式的畸型
强烈而畸型的需要是 犯罪行为的内驱力!
强烈的报复欲与嫉妒 心理导致惨案的发生
遂溪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宣雄杀死副局长陈振华现场
犯罪人的动机
动机是人们满足自身需 要的内驱力。
强烈的需要
+
外部诱因
犯罪动机
犯罪人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 物的价值评价的观点与 信念,包括对身存在价 值和人生意义的评价。
《美色连环奸杀》海报
可怕的童年,恐怖的父母
第二部:8至12岁有一个糟糕的父亲
一个好父亲可帮助孩子走向更宽广的世界!
孤独的青春,致命的幻想
第三部:12岁18岁的青春期,沉溺在充满暴力 的幻想之中
正常人与连环杀手性幻想的差异
正常人
连环杀手
平等的 充满爱意
独乐乐!有死亡的内容
连环杀手的性幻想
杀人细节满足了其多年的幻想,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快感
变态的杀戳,变态的性
他们的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是仇恨和敌对;他 们的性的关系的模式是折磨和杀戳! 杀手艾德蒙.其普说“这是唯一让她们属于我的 办法,她们的躯壳已死,但精神已长留在我 身。” 其普为了满足自己对关系的需求,唯一的办法 就是杀死对方。然而,人死了,关系又没有了, 只好再杀下去,直到被抓住为止。
挑战“郑斗英”(韩国连环杀手,1999,62000,4月期间杀死9名妇女儿童) 躲避DNA检测,曾用火烧毁现场; 制作假警察证件,制定周密的杀人计划; 犯罪时从不使用同一部手机;使用自制的犯罪 工具; 在家中发现了《公敌》、《犯罪人生》等几部 片,其中用电锯处理尸体的方式与影片中很像。
智 力
临界日是导致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的被废弃的房屋
界日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美国三 里岛核电站事故,操作人有 4/5的人处于单临界日,1/5 的人处于双重临界日 我国安徽省芜湖市第一运输 公司汽车队分析事故原因时, 发现肇事司机双重或三重临 界日内发生事故占全部事故 的65%
幻想内容主要是暴力,即通过暴力的手法强行 与女孩建立关系,并且在幻想的结果常常是要 女孩子去死! 糟糕的性幻想让他们更加孤独,孤独让他们更 沉浸在糟糕的性幻想之中不能自拔! “被一个漂亮的女孩所杀是我一生的幻想”, 唐安.山普斯如是说。
连环杀手的人生五部曲
第四部:20岁30岁的成年期,开始杀人
强烈的愤怒、情绪不稳定、严重的对立和敌 对、萎靡不振、消极悲观、多愁善感
理智特征
思维偏激极端、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差、道 德认知和水平低,法制观念缺乏。
控制系统的缺陷
权威崇拜
自我意识不成熟或扭曲
道德与法制观念缺乏
控制系统与犯罪心理示意图
犯罪心理
失控
个性倾向性 和性格有缺陷
+
自我控制系统 自持
正常心理
三位主角:
1.英浩-皮条客,前警察; 2.美珍-卖淫女,单亲母亲; 3.英民-变太杀手
需要
个体的生理特点
动机
外在条件
个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系统是一个 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不良个性初显
初步形成犯罪心理
不断强化
《追击者》 —一个以柳永哲为原型的连环杀手的故事
《追击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韩
国首尔的连环凶杀事件,在这个 令人窒息的故事里,变态狂人在 一影片开始就被警方抓获了,受 害女子也幸运地逃出生天,然后, 一切只是开始……
不良的外界诱因刺激
社会环境因素 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 学校
社区
职场
家庭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分居 死亡
家庭结构缺陷!!! 离婚 入狱
家庭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溺爱型 粗暴型
奢望型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 矛盾型
放任型
娇生惯养让董刚向家人举起凶器
案发时间:07年正月初七 案发地点:长春市农安县
二、作案手段极其残忍
杀害对象以按摩女和老 年人为主。 前三桩案主要对象为独 宅的较为富裕老年人 (共7人)。 后面的案主要按摩女和 歌厅女招待。骗至住所, 就用锤子将其打死,在 浴室里分尸。
三、仇富与求婚遭拒启动杀机
柳永哲表示,自 己杀人是因为憎 恨韩国社会的富 人和女性。
四、模仿与学习犯罪手段
一、出身贫寒病魔缠身
柳永哲现年33岁,生于汉城贫困的家庭,父亲与
弟弟均因癫痫发作不治身亡。曾因精神病而被送 入医院治疗。18岁那年,因偷窃而被送进了劳改 中心。1991年21岁的他与一按摩女结婚,并生有 一儿子。婚后因为盗窃和恐吓罪断断续续坐了11 年的大牢,并且在牢中跟韩国有名的大盗学了好 几手。
神经类型因素
神经类型
兴奋型 灵活型 安静型
情感活动
强烈 强烈 微弱
情感发生
迅速 迅速 迟缓
情感表现
明显 明显 不明显
运动
迅速 灵活 迟缓
情感与行 为特征
易激运、 果断 机敏愉快 多变浮躁 迟缓冷淡 沉着细心
抑制型
微弱
迟缓
不明显
不灵活
悲观胆小 敏感孤僻
主体神经类型的特点与其他心理因素相互联系而起作用,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犯罪特点
风气不正
经济和其他刑事犯罪
杀人、伤害 诬陷、诽谤
人际关系障碍
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多种因 素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是一个复杂、有 机的系统
社会环境作用
犯罪
生物学因素 个体人格因素
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系统中各因素之 间具有层次上的差异
个性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 犯罪机遇
不同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原因系统具 有不同的结构
学校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教育内容的缺陷
教育方法和态度的偏差
重成绩 轻德行
差生标签
学校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学校管理的失误
学校周边不良环境
纪律散漫
刺激不良欲望
社区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不良的居住环境(如城乡结合部)
诱使犯罪
社区中不良的人际交往
工作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管理缺陷
滥用权力
渎职
工作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连环杀手的人生五部曲
第五部:连续杀人
对连环杀手而言,渴望不断地改进并试验新的杀人手法, 就像毒品一样诱惑着他们,令他们根本停不下手来!
韩国连环杀手柳永哲
受审前的柳永哲
在18~33岁的这15年里, 他先后14次犯下盗窃、欺 诈、暴力伤人和强奸等罪 行,累计服刑时间11年。 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 33岁的柳永哲用残忍的方 式杀害了多名与自己无怨 无仇的女按摩师和处于富 裕阶层的老人共20余人, 创下了韩国历史上连环杀 手作案数量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