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汇总
历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运动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四、近代史民国(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15年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1928年井冈山会师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4年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西安事变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 1940年百团大战 1941年皖南事变1947年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现代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 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6年四五运动,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改革开放 1992年邓小平讲话,加快改革开放 1997年香港回归 19 99年澳门回归世界历史大事年表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公元前73-71年斯巴达克起义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 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十三世纪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358年法国农民起义 1381年英国瓦特。
2.27中国19世纪四五、六七十年代

知识运用和能力提高
思考: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城市发展进入新的阶 段。如上海、天津等。请分析其原因。(6分)
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开放了通商口岸。(2分)
经济: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的影响;(3分) 小农经济逐渐解体的影响。(1分) 思考: 简述近代早期导致自然经济瓦解的因素,并指出 自然经济瓦解的影响。(5分)
(表现: (1640-168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
英国1721年责任内阁制初步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 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
1789年法国大革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1年德意志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898年戊戌变法
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 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 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 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 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因此是“反现 代化” ……问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现代化”和“反 现代化”有可能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运动在同一过 程中出现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总论卷》 据材料观点,19世纪中后期,中国“反现代化”运 动 的典型事例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你的依据.(8分)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阶级或革命史观)
另一方面,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推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
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表现为经济上进行工业化,政治上追求民
主化,思想上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国艰难步入近代化 (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问题,现代化史观)
一.19世纪四五十年代
政治: (侵华史、抗争史、民主化) 鸦片战争, 列强入侵,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农民阶级发起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经济: (工业化、市场化)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 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 林、魏 “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器物), 传统“夷夏观”受到冲击,学习西方、救亡图存成为新思潮。 社会生活: 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渐渐变化 思考:这一时期西方社会发展有何特征和表现?
第四节 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第四节 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沔州中学沈承尧一、俄国1861年改革1、改革的历史背景(1)经济发展:19 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工业革命的展开)。
(2)社会政治:封建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俄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严重缺乏;原料、资金等问(3)社会危机:由于农奴制的落后,俄国在1853年-1856年与英法争夺巴尔干半岛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更加剧社会经济危机。
(4)农民运动: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恶化,俄国社会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农奴制面临统治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挽救统治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2、改革的内容(1)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2)农奴可以通过赎买的办法获得一定数量的“份地”。
3、改革的评价(1(2)进步作用: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农业的发展和大批赎金的交纳,还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和大量资本,这一切,都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具有十分重大的进步意义。
(3)局限性和消极作用:①保留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主要指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农民取得的“份地”面积小、质量差,在取得“份地”时需要出钱赎买,赎买的价格比当时的地价要高出几倍。
俄国用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去换取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致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二、美国内战1、背景(1)美国的领土扩张:美国独立后,通过赎买、武装颠覆或入侵等手段,领土迅速扩张。
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已经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2)西进运动①含义:在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中,许多人由东部移居到西部。
②影响:西进运动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遭到血腥屠杀或被赶到偏远、荒凉的地区;也是美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西部扩展的过程,美国西部领土得到大规模开发,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西进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激化了南北两种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矛盾。
初中历史会考《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汇总

英国
美国、德国
主要发明
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工业
革命开始。
②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标志铁路时代的开始。
①美国的爱迪生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②与电有关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前提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动力机
蒸汽机
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新能源
蒸汽、煤炭
电力、石油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理论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
通讯工业等
生产方式
机器生产
组织形式
工厂
垄断组织
特点
①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②蒸汽机广泛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首先发生在英国
①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②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美德领先。
③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影响
①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④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中国影响
①工业革命后,为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掀起了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汇总

②兴起
A、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贻来牟机器磨坊 B、地点: 上海广州天津 原因 等沿海地区 C、途径: a.经济基础好 部分中小地主、官僚、 b.交通便利 买办商人、华侨投资 c.便于引进先进 上海发昌机器厂 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 技术、设备 企业 d.自然经济解 开设的厂矿 D、代表: 体较早 E、概况:投资总额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材料四
当然用国货 了!
日本货都 被烧了、片材料所反映的场景与民族工业发展有什么关系?
社会环境: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促进 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五:
“中国之所以受欺是由于没有工业没有 科学。” 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 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 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 ——“火柴大王”刘鸿生
推翻了专制统治,扫清了一些障碍 ①辛亥革命的影响:
(3)概况 ①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 ②新式工业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迅速 ③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 ④重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增长 (4)影响:
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中国无产阶 级登上历史舞台
(5)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特点(1912----1919年)
上述图文材料反映民族工业发展哪方面的因素?
社会思潮: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心-“实业救国”
材料六: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 间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国 别 欧洲列强 减少比例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法国
德国
1/2 1/3
完全停止出口
材料七:一战期间面粉出口增长表
(1)时间:1912—1919年 (2)原因: 材料一: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 专制政体被推翻,共和政体的确立,一 会,建设我新社会,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其时矣! 定程度上铲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材料二:民国创立后,资产阶级不再像以往那样居于“四 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 民之末”。不少实业界人士进入国家政府部门或国会。如 位。 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张謇等。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方面的法令和措施:奖励和保 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 民国政府颁布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各省设立实业公司。
中国世界历史年代对照表

中学学历史的时候,是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来学的,尤其是学中国历史,总是关起门来自己跟自己纵向对比,很少做横向的对比。
早就想排一张《中国/世界历史年代对照表》,很想弄清楚中国人在世界历史上究竟牛到什么程度,中国发生那些伟大事件的时候,世界上其它地方的人在干些什么。
一说到中国历史,总是说秦汉唐宋元明等等朝代,不习惯明确标出年代,这种说法,一般人很难直观地在世界历史坐标上做出对比,弄不清同一时间段里人家在干什么,同一时代咱到底是个什么水平,骄傲起来总觉得不那么理直气壮。
经过全面的对比,该骄傲的就骄傲到明处,很一般的甚至落后的也别妄自尊大。
这张表还很粗略,发在这里有些行怎么也对不上。
以后有时间,再好好分分类,从人、事、物、技、艺五个方面都做一下横向对比。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工作,比如,昨天我才发现,中国明朝的风流才子唐伯虎以及和他并称吴中四大才子的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坛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生活在同一时代,唐伯虎比米开朗基罗大两岁,而拉斐尔死后4年,唐伯虎也去世了。
元代写“古道西风瘦马”的杂剧家马致远,和写《神曲》的意大利诗人但丁死于同一年——1321年。
曹雪琴写《红楼梦》的同时,伏尔泰正在写《老实人或乐观主义》、《天真汉》。
再比如,中国三国演义打的正欢的时候,欧洲也正在打仗,当时罗马爆发了奴隶大起义,史称三世纪危机,经济几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人口锐减,农业停滞,商业凋敝,各路军阀混战,帝国权力名存实亡,这不是和同一时期的东汉的情况很相似吗?再比如,中国大唐贞观之治的同时,日本正在搞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日本从此了进入封建社会。
做这样的对比,就是想看看,咱中国人在世界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中国人的人种素质到底怎么样。
这两天把自己关在房里,整整排了两晚上,累死我了。
仅这样一张表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更难以得出结论,先做个参考吧。
19世纪40——70年代世界和中国

概念解析
5. 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 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 19世纪中期自由贸易政策(亚当斯密理论、工业革命影响、英国推 行表现)20世纪初被贸易保护主义代替--- 二战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 ---二战后从贸易保护转向自由贸易(美国政策 GATT---WTO)
材料三:
1820 英国 美国 45~55 34~45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1875 0 40~50 1913 0 33 1926 4 20 1931 17 53 1952 17 9 1965 6 6. 7 1985 1. 7 3. 5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4)在当代贸易自由化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 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7分) (3)低——高——低。低——高的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 危机;高——低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 (4)①欧共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 影响: ①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②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成员国 家处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往往在多边贸易谈判中更加难以妥协, 对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具有潜在的干扰性。
19世纪40——70年代世界和中国
中国(近代化孕育、启动)
政治
列强入侵,破坏主权,民族危机出 现,阶级矛盾激化,中国逐步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及附件、三元里抗英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国被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自然经济逐
第十六章 19世纪60—70年代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二)倒幕运动的过程
下级武士 “尊王攘夷” 1864年8月,英、法、美、荷占领了下关 炮台 ,驻兵横滨等地。 幕府为首的封建体系便成为发展资本主义 经济最大的障碍,“尊王攘夷”转为“倒 幕”运动。 1868年1月3日,倒幕派发动 了“王政复古”政变 末代 1869年夏,幕府统治宣告结 将军德川 束日本进入明治政府时期。 庆喜
(二)1832年改革法案
1831年 6月4日改革法案通过 。 第一,调整选区:居民不满2000人之市镇, 完全取消其代表权;居民在2000人至4000人 之间的选区,由二名代表减为一名。因此而 空出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城市。 第二,确定选民资格:在城市里,凡全年收 入房租不少于10英磅的房主和全年缴纳房租 不少于10英磅的房客都有投票权。 通过改革,全国选民由5l万增加到80万。
结束
பைடு நூலகம்
雾月政变:1851年1月10日波拿巴免去巴 黎驻军司令尚加尔涅的职务,独揽了军事 大权。12月1日夜,他调集七万军队控制 巴黎,第二天解散立法会议,政权完全转 入总统手中。这就是所谓的路易· 波拿巴的 雾月政变。
具体措施: 1.控制立法团,波拿巴采取的办法是:第一,在 每个选区成立候选人提名组织,由皇帝授意它提 出候选人名单,强迫选民选举拥护他的人;第二, 规定立法团主席和各个重要委员会都由皇帝任命。 2.废除地方自治。皇帝或省长有权解散议会,地 方警察及收税吏等都由省长任命。 3.建立了组织严密的警察系统和一个由40万人组 成的军队,以监视人民的社会生活和镇压人民革 命运动。 4.文化教育界施用高压手段。
(二)农奴制的危机 农奴制经济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讨论为什么? 在自由劳动力中,绝大多数也是代役租 农民,他们随时可被地主召回劳动,影 响了工厂的正常生产。在对外贸易中, 俄国出口农产品,进口工业产品,沦为 西欧各国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历史183.4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措施及其评价;美国的领上扩张和西进运动;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及内战过程;《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条件及三次王朝战争;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意大利统一的条件、过程及其评价;加富尔;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武装倒幕;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意义、成功的原因。
2.能力要求:(1)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及意大利统一、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条件。
(2)运用历史的辩证的(两点论、重点论)方法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及意大利统一、明治维新等历史事件和林肯、俾斯麦等历史人物。
(3)比较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4)从政治体制、力量对比、改革措施和国际背景等方面,分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3.情感目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欧美日等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了封建制度,确立了自己在全世界的统治。
明治维新不仅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的强国,而且为亚洲一些立志要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经验。
课时安排3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等事件发生的背景是重点。
这些事件的发生尽管有其个性,但无一例外是受到本国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结果,充分显示了该时代的特征。
(2)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的分析评价是重点。
19世纪中期,德意志统一已是大势所趋,统一条件已基本具备。
而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充分展现其政治、军事、外交才华,纵横捭阖,尽管其“铁血政策”充满暴力,并带有军国主义色彩,但极大地推动了德意志统一的进程。
对这一重要人物和重要政策做出恰当评价,进一步深化“时势造英雄”这一基本历史观点。
19世纪40——70年代世界和中国

中国(近代化孕育、启动) 世界(近代化发展)
政 治
经 济
列强入侵,破坏主权,民族 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 危机出现,阶级矛盾激化, 扩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诞生,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 建社会,进入旧民主主义革 展 。德意志统一、德意志帝 命时期。 鸦片战争、《南 国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早 京条约》及附件、三元里抗 期三大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 义、《共产党宣言》、巴黎公 英 社、马克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工业革命扩展,主要资本主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 ; 市场。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 洋务运动兴起、民族工业 步形成。工业革命 、世界市 产生,经济近代化开始 场初步形成,自由贸易政策、 国际经济交流资本准则
概念解析
2、四大美术流派及特点
提示:(1)印象画派与立体画派是从绘画的技艺上区别, 立体画派是属于现代主义。 (2)中国画里面与印象画派相仿的是写意画派,但在表 现手法上,印象画派是油画,中国画是水墨画。
例:《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画家列宾的代表作, 以下文艺名作中,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风格一致的 有 P155
强调色彩的作用。代表作 ----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 知识定位 艺术流派——概念内涵、外延 解题关键点 导人民》 。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 义和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特点。现代主义美术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 ( 2 )现实主义美术( 19 世纪中期): :注重表现社会 的表现手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题干材料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 现实。代表作 --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特点,故D项正确。 (3)印象画派: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 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 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代表作---凡高的《向日葵》 (4)现代主义美术(20世纪以来):反传统和反理性, 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 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复杂心理。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革命和改革

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1.日本改变封建落后状态,走上发 展资本主义道路。 2.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 机,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国家。 给亚洲各国提供了某些经验。
3.推行军国主义,开始侵略扩张, 成为新型帝国主义国家。
北经济制度 南黑人奴隶制
种植园
资本主义
葛底斯堡
南方叛乱 分裂国家
林肯审阅《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
意义:
1,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维护统一,促进资发扫障碍
2,并未彻底废除种族歧视
3.德意志统一
统一前的德意志
工业革命的开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普
俾斯麦:“铁血政策”
经济、军事实力强 民族单一,决心大 实力雄厚,野心勃 勃
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建立了 放弃进攻维也纳,使奥退出德意志
奥 匈 帝 国 普鲁士取得萨多瓦战役胜利后
德意志第二帝国。法国的阿尔萨斯 统一前的德意志 普鲁士夺取荷尔斯泰因、萨克森等
北德各邦,建立北德意志同盟, 和洛林被德国占领。
俾 斯 麦
对丹战争 普奥战争
1864
联奥,解除后顾之忧 利用俄奥矛盾使俄中立
军事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文化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发展近代教育,培养人才 。
经西 大 一 济方 型 八 等国 考 七 状家 察 一 况的 团 年 政,日 治考本 、察派
明治维新成功之因
1.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2.倒幕派掌握较大实权
3.倒幕派于镇压亚洲其他国家革 命,无暇干预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1.闭关、落后的封建国家;
19世纪中期幕府掌握国家 大权,天皇是傀儡
自然经济的解体手 1853 年美国柏利率舰 工业与农业分离商 抵达日本,要求开港 业资本控制生产小 1854 年日美签订《 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日美亲善条约》 1858年 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 约》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晚清(1840-1912)

政
工府
业北
洋
的政 曲府
国
折民
政
历府
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夹缝产生
19世纪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初步发展 20世纪初(1912-1919) 短暂春天
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 发展较快 抗战时期(1937-1945) 沉重打击
抗战胜利后(1946-1949) 日益萎缩
三、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化 (1)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 并行不悖。 (2)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 统的婚姻制度。 (3)辛亥革命时期 ①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革除结辫陋习,“断发易服”具有了反 清革命的色彩。 ②辛亥革命以后,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旗袍。 ③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 原因 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
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著名的有上海发昌机器厂、 表现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无产阶级开始壮大,中国民族资产阶 影响 级诞生
3.意义 (1)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入人心。 (2)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考点二 晚清时期的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解体 (1)原品。 (2)表现 ①洋纱取代土纱,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②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③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推广。 ④近代的买办及金融机构的出现。 (3)影响: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

美国、德国维护或实现国家统一的 共同特征
• • • • 1、反映了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 2、面临着排除外国势力的干涉。 3、采用战争方式。 4、完成了维护或实现统一的既定目标,使资本主义经济 得到飞速发展,为两国成为世界一、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强 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思考与训练
• 比较洋务运动、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 治维新运动。
德、意统一的共同特征
• 1、背景: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强了各 地的联系;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状态,阻碍了各自国家的 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奥地利、法国等的阻挠;出现了一 个领导统一的核心力量和中心人物等。 • 2、途径:由一个主要邦国,采取王朝战争和外交相结合 的手段,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统一(最大特征) • 3、影响:统一的实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说明 国家统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保留 了大量封建残余。
比较美国历史上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同: 1、都是美国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2、美国人民成为革命的主力军,推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 3、都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4、都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异: 1、背景:前者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地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后者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 2、性质:前者有双重性质;后者废除黑人奴隶制、反击南方奴隶主种 植园主的叛乱,使资产阶级革命深入社会化。 3、结果:前者胜利后,建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的联合 政权;后者实现了国家统一、政治一元化的资产阶级统治。
2、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顽固的封建残余势力和自然资源的 缺乏,又制约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时代特征:
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重点、难点解析1、美国的“西进运动”和南北战争:美国独立以后,领土迅速扩张,在此期间,许多人由东部移居西部,形成了美国历史上著名赶印的“西进运动”。
西进运动既是屠杀,驱赶印第安人的过程,又是促进西部土地的开发和美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
19世纪上半期,随着美国领土扩张,南北经济的发展,围绕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南北方矛盾尖锐,终于导致1861年内战的爆发,最后北方取胜。
美国内战是继独立战争以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使大批农民获得了土地,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除了障碍,但内战并未彻底消除种族歧视。
2、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19世纪中期,面对德国严重分裂的政治局面,德意志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现国家统一,在德意志各邦中,最终选择了民族成分单一且决心坚定,统治阶级实力雄厚的普鲁士以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形式去实现统一。
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于1871年完成了统一,德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意大利实现统一的形式与德国有相似性,但又有不同。
其不同点是在意大利统一的过程中,更多地借助了外力,利用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人民的起义和斗争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意大利内部自始至终贯穿着两条不同的统一道路的斗争,最后以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统一。
基本训练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据此回答1-3题。
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这句话表明A.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B.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C.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农奴D.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2.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的最大不同点是A.学习西方B.富国强兵C.废除农奴制D.限制农奴3.农奴在俄国1861年改革后的最大变化是A.彻底摆脱了与农奴主的经济关系B.拥有了属于自己使用的份地C.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自由人D.可以继续用钱赎买份地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高中历史19世纪6070年代至1901年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

思考与探究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 括为“两个过程”,即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相结 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 外来侵略势力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 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 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 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 19世纪60、70年代至190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概述19世纪60、70年代至 1901年中国的现代化。
开始主义沦道为路半殖民失地败半封建半殖社民会地化 半殖的日民本地制半封建化程度加的深程度大大 半殖定了民“地大化《的马程关度条大约大》 加加深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半殖陆政民策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八国联军 1900— 侵华战争 —1901
八国联军 借镇压义 和团运动 发动侵华
失败 《辛丑条约》
最终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90年代 1894 1900
洋务 近代 企业 及影 响
民族 资本 主义 的产 生
维新 甲午中 八国联军 思想 日战争 侵华战争
沉沦·转型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阶段特征
政治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资产阶级开始政治民主化探索
经济上: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出现与发展
思想上: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从器物到制度)
•中国重大政治运动的影响 •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思考与探究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汇总

96%
小麦产量占全国比重 81%
19%
人心
人民支持
人民反对
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 以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 耕种5年以上,这块土地就成为私有财产。
——《宅地法》
就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诸州的 奴隶都成为自由人,可以参加联邦政府军队。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受西进运动的影响,美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特别迅速……从30年
代起,在政府的鼓励和资助下,全国掀起修筑铁路的热潮,在几十 年内便建成了横贯大陆的五条铁路干线。
正是在西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美国先于法国、德国迅速完 成了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强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受西进运动的影响,美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特别迅速……从30年
代起,在政府的鼓励和资助下,全国掀起修筑铁路的热潮,在几十 年内便建成了横贯大陆的五条铁路干线。
正是在西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美国先于法国、德国迅速完 成了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强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实 质
质
材料二 一批批的东部移民像洪水似地涌入西部地区,一望无 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开发。……西进运动推动美国农业较早地实现
了机械化。 随着西部工业的兴起,西进移民的开拓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
把工业革命的浪潮进一步引向西部边远地区,直到太平洋沿岸……20
世纪60年代前,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约占全国的80%,到 1890年降为58%……中西部各州发展成为新的工业中心。
——据自林肯1862年2月给霍勒斯·格里利的信
材料一 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一个极大的错误,……需 要我们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地方纠正这个错误。 ……总之, 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社会上和政治上的一个祸害,之 所以还要忍耐,仅仅因为它的实际存在使我们必须对它忍耐, 越出这个范围就必须把它当作错误对待。
9.19世纪六七十年代(解析版)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转型一、总体特征: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欧美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全面展开。
二、具体表现:(1)政治领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出现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经济领域:英法美相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逐步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
因国情不同,各国工业化各有特点。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市场的角度)。
自由资本主义盛行(亚当·斯密)。
(3)国际关系: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4)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5)科技文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基于对“理性王国”和工业革命反思之上的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兴起。
(6)社会生活:城市化进程加快。
(7)国际工人运动:1871年的巴黎公社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三、转型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动力的出现。
四、高考真题1.(2019·江苏高考·18)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答案】C【解析】“而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继承和创新中诞生的,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继承和创新中诞生的,不是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故A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无法预知未来,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批判中进行创新,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2.(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 南方
林肯 ?
矛盾表现
市场 劳动力 原料 统治权
废奴隶制 矛盾焦点 存奴隶制
材料一 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一个极大的错误,……需 要我们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地方纠正这个错误。 ……总之,
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社会上和政治上的一个祸害,之 所以还要忍耐,仅仅因为它的实际存在使我们必须对它忍耐, 越出这个范围就必须把它当作错误对待。
—— 摘自林肯1860年3月在康涅狄格州的演说
材料一 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一个极大的错误,……需 要我们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地方纠正这个错误。 ……总之,
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社会上和政治上的一个祸害,之 所以还要忍耐,仅仅因为它的实际存在使我们必须对它忍耐, 越出这个范围就必须把它当作错误对待。
—— 摘自林肯1860年3月在康涅狄格州的演说
材料二 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 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是 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 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 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材料二 一批批的东部移民像洪水似地涌入西部地区,一望无 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开发。……西进运动推动美国农业较早地实现
了机械化。 随着西部工业的兴起,西进移民的开拓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
把工业革命的浪潮进一步引向西部边远地区,直到太平洋沿岸……20
世纪60年代前,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约占全国的80%,到 1890年降为58%……中西部各州发展成为新的工业中心。
——据自林肯1862年2月给霍勒斯·格里利的信
北方 南方 林肯
矛盾表现
市场 劳动力 原料 统治权
废奴隶制 矛盾焦点 存奴隶制
受西进运动的影响,美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特别迅速……从30年
代起,在政府的鼓励和资助下,全国掀起修筑铁路的热潮,在几十 年内便建成了横贯大陆的五条铁路干线。
正是在西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美国先于法国、德国迅速完 成了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强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一、背景 ——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进运动”
一、背景 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
矛盾激化 ——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进运动”
北方 南方
矛盾表现
市场 劳动力 原料 统治权
北方 南方
矛盾表现
市场 劳动力 原料 统治权
废奴隶制 矛盾焦点 存奴隶制
一、背景 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 矛盾激化——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进运动”
实 质
质
材料二 一批批的东部移民像洪水似地涌入西部地区,一望无 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开发。……西进运动推动美国农业较早地实现
了机械化。 随着西部工业的兴起,西进移民的开拓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
把工业革命的浪潮进一步引向西部边远地区,直到太平洋沿岸……20
世纪60年代前,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约占全国的80%,到 1890年降为58%……中西部各州发展成为新的工业中心。
受西进运动的影响,美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特别迅速……从30年
代起,在政府的鼓励和资助下,全国掀起修筑铁路的热潮,在几十 年内便建成了横贯大陆的五条铁路干线。
正是在西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美国先于法国、德国迅速完 成了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强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受西进运动的影响,美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特别迅速……从30年
代起,在政府的鼓励和资助下,全国掀起修筑铁路的热潮,在几十 年内便建成了横贯大陆的五条铁路干线。
正是在西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美国先于法国、德国迅速完 成了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强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9
世
纪
六
工业革命相继完成 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扫除障碍
七
十
年
代
资
产
阶
革命: 美国内战
资本主
级 革 命
手 段:
改革: 俄国1861制度 在世界 范围内 确立
革
王朝战争: 德、意统一
美国内战
思考:
①领土主要向哪个 方向扩张? ②领土扩张的手段 有哪些?
③什么是西进运动? ④西进运动有什么积 极作用? ⑤西进运动对印地安 人意味着什么?
—— 摘自林肯1860年3月在康涅狄格州的演说
材料二 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 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是 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 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 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据自林肯1862年2月给霍勒斯·格里利的信
材料一 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一个极大的错误,……需 要我们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地方纠正这个错误。 ……总之, 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社会上和政治上的一个祸害,之 所以还要忍耐,仅仅因为它的实际存在使我们必须对它忍耐, 越出这个范围就必须把它当作错误对待。
材料二 一批批的东部移民像洪水似地涌入西部地区,一望无 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开发。……西进运动推动美国农业较早地实现
了机械化。 随着西部工业的兴起,西进移民的开拓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
把工业革命的浪潮进一步引向西部边远地区,直到太平洋沿岸……20
世纪60年代前,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约占全国的80%,到 1890年降为58%……中西部各州发展成为新的工业中心。
材料一 (美国西进运动是)向北美大陆西部移民拓植、掠夺印第
安人土地的运动,也是美国资本主义向宽广方面发展的过程。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
材料一 (美国西进运动是)向北美大陆西部移民拓植、掠夺印第 安人土地的运动,也是美国资本主义向宽广方面发展的过程。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
—— 摘自林肯1860年3月在康涅狄格州的演说
材料一 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一个极大的错误,……需 要我们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地方纠正这个错误。 ……总之, 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社会上和政治上的一个祸害,之 所以还要忍耐,仅仅因为它的实际存在使我们必须对它忍耐, 越出这个范围就必须把它当作错误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