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而孔子的思想也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
本文将从孔子思想所具有的敬天爱人、以德为先、重视实践、注重个性发展等方面,阐述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一、敬天爱人孔子认为,人应该以敬畏天地自然为养成品质之先,遵循天地的规律,尊重自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祖先崇拜专门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现代教育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感悟和体验,形成环保和爱护自然的意识,并且把这种意识融入到教育中去。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也能够呈现对自然人文化的敬畏之心。
二、以德为先孔子认为,为人处世,以道德为先,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更加注重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启示现代教育中要注重德育教育。
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良好的品德风范,奠定学生良好道德基础。
三、重视实践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导致读书和实践同等重视。
他认为学以致用,将学习成果实际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提高学习成效。
这启示现代教育需要倡导学生尊重知识,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注重个性发展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格特征的独立性和个性发展。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个性特征。
在现代教育中,也应该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学科和专业。
这样,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总之,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
现代教育应当在学科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德育教育,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保障学生个性的多元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学术造诣,又有创新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卓越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其一生成就斐然,是享誉古今中外的文化巨人之一。
孔子身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有着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积累总结出了许多教学经验,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
他的教育理念最总成为了珍贵的传统教育思想,并对现代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1 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孔子能够在他所处的时代提出:“建国君民,教学力先”的思想,体现了其作为教育家、思想家的远见卓识。
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以此终结了奴隶主和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格局。
至此,教育的范围被扩大到了平民,非常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
他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作为“有教无类”的理论基础,这里的“性”是指人的素质和禀赋,而“习”是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孔子意在说明在教育过程中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对人的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
所以他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总是深刻的观察和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
据记载,孔子号称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他的学生来源多,分布广,差异大,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和商人子弟,大多数是平民,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贱人仲弓。
这充分说明,孔子认为人无论出生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
“有教无类”的思想体现了孔子的平等教育观,对当代教育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如今受教育已经成为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应当坚持孔子的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公共的学校教育体系(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人(如高校扩招、希望工程),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困阶层的教育资助,保证所有学生享有同等受教育权利。
2 关于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当官也;优,余力也。
这体现了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即鼓励人们如果当官有了余力就去学习,学习有了余力就去当官,这样学习就与做官有了非常密切的联系。
孔子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
生发展提供需要 以及更大的空间。这既是对 传统教育思想 的继 承和发扬 ,更 是对 现代教 育制度的不断完善。 2 .孔 子及 儒 家教 育思 想 对教 育者 的 启 示 为人师表是 当代对 于教师的普遍要求 。 孔子认 为教 师应 言传身教 ,从 中可以看出为 人师表和行 为世范 是对 于孔子言传身教的继 承和发展 。在教育 改革 的过程 中,我们不仅 要求教师要做好学 生的榜样 ,也 要求教师应 在教学实践 中不 断的反思 ,立志为我们的教 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贡献 自己的力量。 孔子被尊称 为万代 师表 ,自然有其可敬 之处。 《 论语 》只是记录了孔子的部分言行 , 但在 《 论语 》所记 录的孔 子言行中我们依然 可 以清楚 地看到孔子的教育观念 ,可 以感受 到孔子为人师表的典范形象 。 其“ 身正不倦 ”、 “ 学 而不厌 ”的治学理念至今仍对我们从事 教 育 的人 有 着 积极 的警醒 意 义 。 3 . 孔子及儒家教育思想对受教 育者的启示 在《 论语 》中,强调学 习时要温故知新 , 不耻 下问。对于学习者我们可 以从儒家教育 思想 中学习到学习的方法和学 习的态 度。孔 子说 : “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说的就是 学 习者要 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在教育改革过 程 中,要 注重培养学生 良好 的学 习态度 ,调 动学 生 学 习 的积 极性 。 三、总结 对待孔 子和儒家的教育思想 ,我们应取 其精华 ,去 其糟 粕。我们 的教育改革应建立 在传 统的教育理念 的基础上 ,与时俱 进,建 立 与时代要求相统一 的现代教 育理念 ,从 而 更 好 地 为促 进 教育 公 平 、教 育 发展 服 务 。
一
【 摘
道德 哲学和道德教育 思想的启示 ,教 育改革 应建立在充分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 将 。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黄洁扬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年轻时虽有积极从政的愿望,却终始不得志,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开创私人办学的教育家,在他的一生几十年中,培养出三干弟子和七十二贤才;并且在晚年整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
由此可见,他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在中国文化教育史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西方人的眼里,孔子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东方文明的象征。
他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他的教育思想就是其教育经验的总结。
一 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孔子的德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中,下面我们就以《论语》为依据,对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作一粗浅分析。
孔子的德育思想非常繁杂,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重德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德治论”是其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德治论”在政治上注重以道德教育为主,把德育与政治相提并论,强调德育必须为政治服务。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他还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他看来,刑政不如德治好,刑罚只能使民众畏惧而不敢为非,还不能使他们耻于为非,而实行“德治”后,就不但能使民众知耻,还能从内心改正其非,收到化民的效果。
而“德治”的关键,在于君主、臣民、父子等整个社会成员都具备相应的道德品质,遵守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认为这就有赖于道德教育。
通过道德教育,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行,形成整个社会遵守道德的风气,为政治上实行“德治”创造条件。
一旦社会遵守道德的风气形成,势必风吹草偃,产生巨大的安定社会的力量。
2、为仁“仁”被孔子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也是他的德育思想的核心。
在《论语》中,孔子经常提到“仁”,那么,孔子心中的“仁”指的又是什么呢?总的来说,孔子“仁”的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克己复礼”、“孝悌”。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优秀文化资源,对后世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学习孔子德育思想的精髓,实现现代德育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对接,对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素质,加强高校思想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1(一)以“仁”为内核,礼乐结合的德育内容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仁、义、礼、孝、忠、信”六个方面。
他提出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以“礼”为道德规范,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必须以“仁”的道德准则作为指导。
因此,“仁”“礼”思想成为其道德教育中最核心、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内容。
孔子关于“仁”的解释众多。
归纳起来,可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仁”的基本内涵,“为仁”的方法、途径以及“为仁”的成就等。
关于“仁”的基本内涵,孔子认为,“仁”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并强调亲子之爱是最真实的情感,这里面渗透着孔子力图使人类的血缘因素融汇于社会关系之中的道德构想,也是孔子以人类血缘之爱的品行修养重构社会道德秩序思想的体现。
但真情实感、血缘之爱、孝悌之德等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只是倡导“为仁”的思想前提,要想真正达到“仁”的境界,还必须学会“忠恕之道”。
“忠”是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恕”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忠恕之道本身就强调关爱、理解、尊重和包容他人。
另外,经过“礼”与“乐”外在道德规范的塑造,人才能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仁”的境界。
孔子认为,礼乐结合的道德教育是实现“仁”的境界的最主要途径。
(二)正人君子,培养理想人格的德育目标“正”是执政者和从政者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仁”与“礼”恰如其分的表现,也是社会各个阶层生活中的道德标杆。
仁与礼的结合、统一与和谐最终要落实到“正”上。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摘要】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培养学生的德行品质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孔子强调的仁、义、礼、智的教育理念。
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也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重视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以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借鉴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帮助当代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实现教育目标。
未来,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教育思想融入实际教学中,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师、启示、传统文化、德行品质、个性化教学、师生关系、实践与理论结合、自主学习、教学总结、融入实际教学、未来教育、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当代教育中备受关注,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而孔子教育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通过学习孔子教育思想,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出德行高尚、有担当的优秀人才。
孔子教育思想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行品质。
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才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通过学习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行。
借鉴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师还可以注重个性化教学,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学习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能力全面的优秀学生。
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1.2 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响孔子教育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
以下是对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的一些简要总结:1. 以德育为先:孔子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他认为人的修养是教育的核心。
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以塑造学生良好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
2. 尊重个体差异: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现代教育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3. 实践教学:孔子主张“学而实习之”。
他认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应该倡导实践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培养思辨能力:孔子提倡实事求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现代教育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6. 倡导教书育人:孔子提倡教书育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素养。
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7. 培养社会责任感:孔子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能担当的人”。
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备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素养。
孔子的思想对现代教育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现代教育应该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营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注重个体差异,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注重道德教育,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培养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引言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并且一直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及它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及意义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仁爱、诚信、勤俭、忠诚、孝顺等。
他认为“仁者,人也”的思想,强调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同时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即不同的人可以和谐共处,互通有无。
此外,他也重视诚信和勤俭节约,认为诚信是人格的基础,并强调勤俭节约的美德。
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在当今社会中,缺乏道德的问题正在变得日益严重,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更为明显。
通过实行道德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丰富的人格品质。
二、道德教育在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然而,实践中发现,当今社会的道德教育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对道德教育缺乏认识和重视,缺乏系统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学校和社会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实施难度较大,学生的参与和接受度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应该推广道德教育理念,提高社会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道德教育体系,制定完善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并严格管理和考核。
最后,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和接受度,使道德教育的实施更加有效和具有普惠性。
三、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观念,使其能够成为品德高尚的公民和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人。
此外,我们也应该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推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教育。
此外,在教育管理中也应该学习孔子的管理思想,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管理体系,重视成果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1. 引言1.1 了解孔子及其对德育思想的重要性孔子,名丘也,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伟人。
他的德育思想被奉为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的德育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礼仪仪表的重要性,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以孝道敬老、以忠诚守信。
他认为,德者,本也;德行篆也;德修华也;德谟洁也。
孔子提倡“修己以教人”,强调个体修身养德的重要性,认为德行是影响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石。
他主张“中庸之道”,提倡“克己复礼”,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了解孔子及其对德育思想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借鉴古代智慧,引导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通过深入研究孔子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从而推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认识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在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人生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利益观念的泛滥,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功利化、唯利是图的思想,缺乏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
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导致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一些学生容易受到网络负面影响,出现道德观念模糊、言行不一致的现象。
家庭教育不同程度上存在问题,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家庭道德熏陶,导致道德品质较为低下。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存在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2. 正文2.1 传统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仁、义、礼、智四个方面。
首先是仁,孔子认为仁是人之本性,是待人以诚、宽容、仁爱之心,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其次是义,义指的是做人要讲究正义和良心,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并且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德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围绕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进行探讨。
我们来看看孔子的德育思想。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自己的品德,然后才能成就家庭和社会。
在孔子看来,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德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更要注重其品德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孔子提出了许多关于德育的原则和方法,比如“敬天爱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来分析一下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遭遇到了挑战。
一些大学生可能追求物质享受,忽视道德修养;一些大学生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缺乏责任感和担当;一些大学生可能放纵自己,缺乏自律和自控能力。
这些问题给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挑战之中也蕴藏着机遇。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需要以时代为背景,紧跟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我们可以从孔子的德育思想中获取一些启示,来应对这些挑战。
要重视德育的地位,把德育作为教育的核心,贯穿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要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倡导仁爱和宽容的精神,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懂得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有责任、有担当。
要注重品德榜样的力量,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和学校要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引导者和示范者,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职业操守,用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品德成长。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丰富而深邃的德育思想,对于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孔子强调以“仁”为核心的人格修养。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先培养自身的德行,提高人格素质。
在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我们也应该注重个体的人格培养,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懂得如何与他人友善相处,秉持公正、勇敢、诚实等美德。
孔子主张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他认为,只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对于现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去感知、理解和践行道德规范,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
孔子强调家庭和社会的互动作用。
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合作,共同育人。
在新时代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家庭和社会的互动,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衔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孔子还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他强调教育应该是师生相互学习的过程。
在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道德教育中来,让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被教育的对象,更要成为主体参与者,从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认为,个人的修身以及家庭、国家和世界的和谐是相互关联的。
在新时代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激发他们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积极性。
孔子的德育思想对于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强调知行合一的实践教育,加强家庭和社会的互动作用,实施“教学相长”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才能培养出品德优秀、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
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摘要】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包括培养学生的修养和品德,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重视个体差异的教育,注重实践和体验教育,以及重视终身学习和自我完善。
孔子强调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的完整人格,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提倡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认为教育应该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孔子强调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认为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素养。
孔子倡导终身学习和自我完善,强调人始终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这些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全面和人性化的教育体系,培养更有品德和能力的未来公民。
【关键词】孔子思想, 现代教育, 修养, 品德, 师生关系, 个体差异, 实践教育, 终身学习, 自我完善, 启示。
1. 引言1.1 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具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强调修养和品德的培养,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重视个体差异的教育,注重实践和体验教育,以及重视终身学习和自我完善。
这些思想对于当代教育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倡实践和体验式教育,以及鼓励学生终身学习,追求自我完善。
孔子思想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指导我们建设更加人性化、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培养更加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深入挖掘和传承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修养和品德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之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修养和品德。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德行和品德,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他强调人的修养和品德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成为一个有用和成功的人。
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修养和品德同样至关重要。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通识必修)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代价值请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谈孔子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他的这些教育经验和原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一.要做学问,先学做人“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务。
教育的宗旨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我国第三次全教会再次强调素质教育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具备做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品德、心理、责任感、精神、观念等。
首先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树立品德高尚的榜样,用高尚人格教育和鼓舞学生,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
其次,要从立身、行事和处世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基础性道德,然后根据思想形式形成处世之道。
再次,注重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培养,教育学生学习并实践孔子仁爱、礼仪、忠恕、明智、诚信的修身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最后,理论结合实际,把孔子的仁爱和诚信等思想应用于实践之中,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二.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的思想,应该是“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一生教育实践的总结。
他不分阶级,不分贵贱,不分地域,不分贤愚,只要虚心向学,他一律谆谆进而教育。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自古以来人们对孔子的称颂,也是孔子高尚师德的主要内容。
孔子经常以此来要求自己。
当他的学生以“圣”和“仁”来称赞他时,他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孔子教育学生,不但诲人不倦,而且毫无隐瞒,因而赢得学生们对他的无限尊敬和敬仰。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在教育教学方面,孔子有许多发明创造。
其中有些创见即使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仍不失其真理的意义。
浅析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年轻时虽有积极从政的愿望,却终始不得志,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开创私人办学的教育家,在他的一生几十年中,培养出三干弟子和七十二贤才;并且在晚年整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
由此可见,他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在中国文化教育史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西方人的眼里,孔子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东方文明的象征。
他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他的教育思想就是其教育经验的总结。
一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孔子的德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中,下面我们就以《论语》为依据,对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作一粗浅分析。
孔子的德育思想非常繁杂,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重德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德治论”是其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德治论”在政治上注重以道德教育为主,把德育与政治相提并论,强调德育必须为政治服务。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他还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他看来,刑政不如德治好,刑罚只能使民众畏惧而不敢为非,还不能使他们耻于为非,而实行“德治”后,就不但能使民众知耻,还能从内心改正其非,收到化民的效果。
而“德治”的关键,在于君主、臣民、父子等整个社会成员都具备相应的道德品质,遵守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认为这就有赖于道德教育。
通过道德教育,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行,形成整个社会遵守道德的风气,为政治上实行“德治”创造条件。
一旦社会遵守道德的风气形成,势必风吹草偃,产生巨大的安定社会的力量。
2、为仁“仁”被孔子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也是他的德育思想的核心。
在《论语》中,孔子经常提到“仁”,那么,孔子心中的“仁”指的又是什么呢?总的来说,孔子“仁”的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克己复礼”、“孝悌”。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及应用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及应用
孔子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其教育思想贯穿了“天人合一、仁爱为本”、“治学篇”、“论语”等经典著作中,对现代教育发展具有深刻的
启示和应用。
首先,孔子教育思想强调以“仁爱”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教育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差异。
孔子教育思想反对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提倡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其次,孔子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该立足于现实、应用于现实。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孔子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现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三,孔子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生的品德是他们成长的基础和未来的基石。
在现代教育中,为学生提供道德教育和品格教育同样重要,对于孩子们的未来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孔子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现代教育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应用价值。
理解和运用孔子教育思想,有助于为现代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内容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克已内省、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也对现代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现代的教育改革中,有不少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的。
目前国际上针对特殊教育所提出的全纳教育、个别化教育等教育理念,都可以在孔子的思想中找到影子。
可见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影响之大。
[关键字]:孔子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影响及启示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理论政治家,还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被评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虽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的冲刷和淘洗仍然拥有其勃勃的生命力。
可以说,中国文化发展所有的本质和精髓,都可以在孔子这里寻找到根源。
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实践(特别是素质教育)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对现代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现在就让我们了解孔子一些主要的教育思想,顺便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孔子的教育思想很多,这里主要讲的是现代教育中比较提倡的,得到实践,并产生重要影响的。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一)、站在教育者的角度:1、有教无类:即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2、因材施教:即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3、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即在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1. 引言1.1 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在于其强调德育与智育并重,提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智慧,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这种思想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教育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
孔子思想注重个体发展与人际关系的平衡。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注重每个个体的成长,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同时也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这对现代教育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启示,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更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的培养。
孔子思想倡导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也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主张以善待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改革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倡导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强调德育与智育并重,更在于其注重个体发展与人际关系的平衡,以及倡导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结合孔子思想推进现代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将有助于培养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2. 正文2.1 孔子思想强调德育与智育并重孔子思想强调德育与智育并重,认为一个人的修养端要是德才兼备。
德育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质,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智育则是培养学生的学识和才智,使其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能力。
在孔子看来,德育比智育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才能在社会中取得真正的成功。
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德育和智育的平衡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孔子强调德育与智育并重的思想也体现在他对教育的方法和理念中。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孔子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大思想家、教育家、伦理学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仁、义、礼、智”四德,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思想。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深刻反思和完善,借鉴孔子的德育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德育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理念1. 仁爱之心孔子主张“仁”,即以人为本,强调人际关系和人伦道德。
他认为,人们能够一起生活和谐相处,不仅需要遵守礼仪、行为规范,更需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谦逊和善待他人。
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也应该引导他们注重他人感受,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友爱之情,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 义利之辩孔子强调“义”的重要性,他认为,在社会关系中要做到“义利”并重,即不但要维护自己的权益,更要考虑他人的权益。
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中,也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权益与责任,让他们认识到维护个人权益和社会公益的平衡,摒弃一切为了个人利益而忽视他人利益的行为,真正做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尊重他人权益,注重公益事业的发展。
3. 礼乐之道孔子提出,社会需要“礼”来维系秩序,需要“乐”来陶冶情操。
他强调,要尊崇礼乐,培养人的修养和品德,以礼仪来规范人的言行,以音乐来陶冶人的情操。
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仪表和修养,让他们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同时注重音乐和文化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具备更广阔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4. 智慧之行孔子认为,“智”是人们认识、思考和实践的基础。
他主张人们要注重理性思考,善用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经验,让他们学会用智慧来面对困难和问题,走出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化名人。
孔子的德育思想对中国及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古代,而且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中,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孔子的德育思想孔子在《论语》、《孟子》等文献中阐述了许多关于德育的思想,其中最核心的概念是仁、义、礼、智。
孔子强调“仁”,认为仁是治天下之本,而学问是其次的。
他认为人们应该做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朋友之道,不可不知也”。
这就是说,对于他来说,个人的修养与道德素养是很重要的。
他认为,只有“仁”才能感化民众,才能引起他人对美好的向往,也才能引起对社会秩序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基于对个人的尊重的。
仁的定义虽多变,但本质而论,表明人类对个人生命的尊重。
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个人都具有尊严,都是有自我意识和表述诉求的。
智慧与才华,如果同仁素相辅相成,那将是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体。
孔子的“义”观则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认为,人应该守礼教,合乎礼教的举止应该通过社会性实践来呈现出来。
孔子对义的重视,表明了尊敬、包容、责任与公义之间的重要关系。
义讲求在社会上做人,要承担责任,要讲道德,要做到言行一致。
他的观点也是对当代社会流行的弱势者支持学科和理论的需求的回纥。
孔子认为,“礼”是一种实践,而不单纯是一种仪式。
他主张要以具体的仪式用于具体的情节。
可以见出孔子对社会深刻的洞察力、高度弄清社会作风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力。
孔子最根本的目的是,认为社会风气与人际关系的和谐极为重要。
“礼”的价值在于修身养性,不仅表述外在的尊重,更关乎内在的修养。
孔子对“礼”观念的提出并不是单纯再现了门第观念的社会特征,更是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与道义关系和人际关系上的新阐释。
在孔子的思想中,“智”即指人倡尊子心,及全力为仁。
人类综合性的发展和全面性的良性循环,似乎都表现在孔子的智德教育理论中。
论孔子的德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论孔子的德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摘要: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道德教育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第一命题。
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尤其是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德育思想。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借鉴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益的资源,孔子德育思想便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现实价值一.孔子德育思想的基础、规范和主要方法等,对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以下仅从三个方面对《论语》中所涉及的德育思想作初浅的分析。
1.德育首位 ,全面发展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必需重视德育的教育家。
他将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放在培养君子的首要位置 ,所谓“君子怀德”(《论语·里仁》) ,即一个人要成为君子 ,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德育是教育的根本 ,应放在第一位 , 孔子在实践上把“德行、语言、政事、文学”这四科中的“德行”一科放在教育的首位。
他教学内容的“六艺” (即礼、乐、射、御、书、数)也是把礼、乐置于教育的首位。
孔子教育目标的“孝、悌、忠、信”,实际上也是道德方面的要求。
2.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孔子德育思想中 ,十分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
孔子特别强调了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并矢志不移地实践他的“志于道 ,据于德,依于仁 ,游于艺” ( 《论语·述而》 )的教育主张。
他坚持把如何培养人当作学校的根本宗旨 ,把德育作为最重要的教育内容 ,并从“文、行、忠、信”四个方面教育学生 ,这里的“行、忠、信”都属于道德教育的范围。
孔子认为 ,要解决社会矛盾 ,就要从社会个体修养入手 ,使个体行为符合道德准则和规范。
他认为只要人人都能“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成为道德高尚、品质优良的人,那么人际关系就会和谐 ,社会就会稳定 ,太平盛世的理想社会也就会到来。
3.突出主体 ,注重个性突出和强调学生主体性的教育观是孔子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黄洁扬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年轻时虽有积极从政的愿望,却终始不得志,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开创私人办学的教育家,在他的一生几十年中,培养出三干弟子和七十二贤才;并且在晚年整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
由此可见,他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在中国文化教育史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西方人的眼里,孔子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东方文明的象征。
他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他的教育思想就是其教育经验的总结。
一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孔子的德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中,下面我们就以《论语》为依据,对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作一粗浅分析。
孔子的德育思想非常繁杂,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重德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德治论”是其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德治论”在政治上注重以道德教育为主,把德育与政治相提并论,强调德育必须为政治服务。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他还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他看来,刑政不如德治好,刑罚只能使民众畏惧而不敢为非,还不能使他们耻于为非,而实行“德治”后,就不但能使民众知耻,还能从内心改正其非,收到化民的效果。
而“德治”的关键,在于君主、臣民、父子等整个社会成员都具备相应的道德品质,遵守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认为这就有赖于道德教育。
通过道德教育,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行,形成整个社会遵守道德的风气,为政治上实行“德治”创造条件。
一旦社会遵守道德的风气形成,势必风吹草偃,产生巨大的安定社会的力量。
2、为仁“仁”被孔子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也是他的德育思想的核心。
在《论语》中,孔子经常提到“仁”,那么,孔子心中的“仁”指的又是什么呢?总的来说,孔子“仁”的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克己复礼”、“孝悌”。
第一是“爱人”。
孔子的学生樊迟向孔子问仁,子曰:“爱人”。
一般说来,儒家是主张“亲亲而民”的。
这就是从亲子之爱出发,推己及人,从爱有等差扩展到广泛的爱。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孔子所说的“爱人”仅仅理解为奴隶主和贵族之间的阶级爱,因为,它还包括着对广大庶民、奴隶的“仁爱”。
第二是“克己复礼”。
孔子讲的礼,是以仁德的内容来充实礼的内容,把礼作为修身治国、整齐上下的经纬。
孔子所谓的“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要克服自己非分的私欲,让君主具备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时刻以伦理道德的原则约束自己,使他们守其道,实行轻剥削、轻压迫的政策。
从根本上改变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的风气,使国家出现一个天下大治的局面。
第三是“孝悌”。
孝悌是孔子直接处理家庭关系的道德规范。
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尘。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是父子之间的爱,悌是弟兄之间的爱,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所以很重视孝悌的教育,这说明孔子强调德育注重内心情感这一特色。
在道德观念上,孔子进而把孝加于发展,延伸并与忠联系起来,以事父母之心事君。
从骨肉亲情引向社会政治统治,这就是孔子从齐家到治国的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的道德教育特征。
3、克己守道孔子主张在与人交往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所谓“克己复礼”。
在与人相处时,应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克服个人非分的欲望,不为损人利己的事,从而达到仁德的要求。
二德育原则观孔子德育原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追求道与德的兼顾孔子进行道德教育时,既注重道德规范的教养,又注意道德意识、道德情操的教育。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只有表面的规范言行,而内心却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他只是一个伪君子。
(二)提倡道德修养应该从自身做起自我修养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
他的道德格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实际上,他所提倡的推己及人的思想也是“推爱及人”,它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人伦关系的和睦。
推己及人之道还体现了孔子关于个人、家庭、国家层层相连的社会观,即由个人的修身而及于治家,再及于治国。
(三)智、仁、勇并举孔子认为一个具有完美人格的“成人”,必须兼有三德。
“智”是深通君子之道的精神境界,它可以使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从而趋利避害。
“勇”包含了见义勇为的思想,勉励行道的精神,刚强而坚毅的意志力,不同流合污的气节,承担重任的气概以及为道义而献身的精神。
三者中“仁”的地位最高,对“智”和“勇”起统帅作用。
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有“仁”,道德修养仍不全面。
仁而无智,仁而无勇,既不能和理解仁德,更不能实施、捍卫仁德,所以,“智”、“勇”要受“仁”的制约。
三德育评价观(一)重道义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义和利的问题。
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并不反对利,只是他认为当义和利发生冲突时,利应服从义。
孔子告戒人们,修德之人要“见德思义”、“见利思义”,不要“见利忘义”。
(二)重大节孔子认为评价一个人应重大节而不要拘泥于小节,并以管仲为例。
管仲因国亡,而被敌国齐俘获,并辅助齐国君称霸春秋。
虽然管仲在辅助过程中采取了一些不得民心的做法,但最终取得了成功。
孔子评价管仲时认为其是“小节无损”(三)不以成败论英雄道德评价重在评价一个人的品德,而不在其人的成败。
因此,人时应“以立德为上,立功次之,立言为下”。
四道德方法观(一)因材施教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其智力水平的不同来“因材施教”。
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一书中曾说:“天赋的特殊性,是分工产生的基础。
”由此可见,马克思也承认人的智力是有差异性的。
而孔子很早便注意到人的这个特点,所以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中等以上水平的人,可以跟他讲高深的学问,对于中等以下水平的人,贝,J不可以讲高深的学问。
”根据这个原则,他深入了解他的学生们的不同智力、兴趣和能力,掌握他们每个人的特点,并施以不同的教育。
(二)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孔子是古代首位创立启发式教育的教育家。
他认为,教育学生不应该采取灌注式妁方式,而是要结合教学同时诱导他们主动思考,如思考后仍不得要领时,再去开导他;其次是要在他想说出自己意见而又说不出时,再去启发他况出来。
另外,一定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总的精神是指教学时不能只强迫灌输,而是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
(三)内省在孔子看来,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道德的主体,无论在道德实践中,还是在德性的涵养中,自我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孔子认为一个人道德境界的提高,美德的养成,主要不是靠“外烁”,而是靠“内化”依靠自我的努力与锻炼,内在的修养与锻炼才能使人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从道德论上肯定了每一个主体为善为恶的自觉和自由。
(四)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孔子看来,榜样的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发挥:一是典范。
孔子认为典型人物的高尚想、规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是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
孔子在教学中常用品德高尚的人物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他主张向贤者学习,不要向不好的入学习,以不贤人为镜子,看自己有没有他们同样的缺点。
二是示范。
孔子不仅以知识教人,而且以言行风范感人,处处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弟子,为世世代代所仰慕。
孔子虽然博学,精通六艺,但却非常谦虚好学,不知疲倦。
他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孔子同时认为以身作则的力量是巨大的。
他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五)陶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提倡用诗歌、音乐来陶冶弟子的性情,认为艺术与精神是相互影响的,诗歌、音乐对人的精神丰富和品格的形成、完善具有教化作用。
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由此可见,他对《诗经》、音乐的对人的教化作用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
『因为看重诗歌、音乐对人的精神的陶冶作用,所以他很重视培养学尘的学习兴趣。
同时,孔子也很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他总是巧妙地把学生领入一个引入入胜的境地,使他们感到美不胜收,学起来轻松愉快,“欲罢不能”。
孔子的德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意义虽然已历经两千余年,但孔子的学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在孔子的德育思想的研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从一定意义上讲,对待孔子的态度是我们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试金石。
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
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予总结,承继这一分遗产。
”山此可见,孔子德育思想的精华部分对我国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孔子德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意义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必须确立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确立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是特定历史背暴下对教育所提出的特殊的要求,它的任务在于,在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条件下,通过塑造人们的心灵、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使整个社会的成员在一套统一的道德思想指导下形成合力,从而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大变革曾使两干多年前的孔子认识到“饰礼乐,选人伦”教化民众、统一思想和规范行为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也处于一个山传统和封闭走向现代和开放的关键时期,而对形形色色的思想的冲击,也必须确立起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教育人们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使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牢牢地在全社会扎根,以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需要。
3.2必须加强道德规范建设,界定好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大力提倡的,什么是必须坚决反对的,这是道德教育的根据没有明确的道德规范,就没有成功的道德教育。
孔子非常注意对道德规范的建设,经他整理的以及他自己创立的道德规范,为人们确立了一系列有章可循有礼可依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前,我们正处于新旧观念的交替时期,义利之辨、价值之争还常常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和行为取向变得无所适从,人们迫切呼唤着完整科学的道德规范的确立。
学校道德教育也只有以道德规范为根据来展开,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一贯的道德品质的道德人。
3.3必须优化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支撑,道德教育更是如此。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对思想道德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社会现实的文化、政治、法律、舆论等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选择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