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社会学复习资料
组织社会学复习内容
组织:在人类社会中,人们长期依赖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结成群体。
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
组织特性:①、目标清晰、明确、理解②、劳动分工,权威分配③、权力集中,控制行为④、组织兴盛,替代,消亡组织社会学:是对专业组织(包括企业、机关)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
即社会学对组织现象的研究。
研究客体:正式组织(包括企业、机关)和有章程的、联合的社会组织。
研究内容:组织结构与设计认识。
了解组织的内部结构形式,认识它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组织内外环境系统之间的交换关系。
基本结构的功能分析、组织运转与规律探求、组织运转过程中的问题诊断与分析传统组织结构:特点:金字塔式的纵向型组织运作特点:动员能力强大、人治关系、持续短暂(替代性问题)单位组织:在中国社会中具有国家所有或全民所有制性质的各种类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
结构上:政治组织与具体专业组织合二为一。
行为上:专业取向和意识形态的行为取向融为一体。
功能上:多元化科学管理理论出发点: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放在计划、标准化和在作业层改进工人的努力方向,以使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通过严格程序把每个人的工作规范化,把工艺流程标准化,减少管理人员的主观成分,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内容:A、建立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使用科学的方法调查和研究一个普通工人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完成的最大日工作量,进而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日工作定额。
B、科学地挑选和渐进地培养工人为达到上述的高额报酬,工人必须经过科学的挑选,确保他们具备与工作相应的体力与智力上的条件,从而具备完成规定产量的可能。
D、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和持久的合作管理者和工人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都要服从相同的规范: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对劳动过程的要求。
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基本观点:以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对象。
它主要是从人的需要、欲望、动机、目的等心理因素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特别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提高工作效率,达成组织的目标。
组织社会学期末考试整理
一、单选共20分二、多选共30分三、简答共36分四、论述共14分一、组织社会学研究客体研究客体:是指专业组织形式,一般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行政组织(包括企业、机关)和一般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又分为两类,即有章程的、联合的组织形式和没有章程的、自愿的组织形式。
二、组织研究的基本变项1、人的变项:在组织内部,人的因素是可变性最大的因素,也是对组织运转影响最大的因素,包括:人的需要、动机、态度、信仰与价值体系等;2、组织变项:与人的变相是一组相对概念,对人的因素进行控制和影响,包括组织的目标、基本结构、可调动的资源、领导者的素质及能力,科技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权力状况等;3、环境变项:是前两种变项的条件和基础,任何人的因素和组织的因素都受环境变相的影响。
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类。
宏观环境变项包括如组织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历史等;微观环境变项包括组织工作所面临的市场、内部关系、人力资源等。
三、正式组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组织社会学中所使用的组织概念)四、组织运转过程中,组织自身的制度化程序三个决策)P18也是资源的实施机制1、政策决策:政策决策直接支配整体组织的目标,并且与组织的首要功能即实现目标有直接联系,它涉及到组织发展的关键问题,如决定产品的性质与质量标准,改变工作规模,研究产品或劳务对象和组织内部活动的规模等等,它是组织发展的首要功能。
2、部署决策:是在政策决策基础上制定的决策,包括关于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实施的决定。
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涉及人事、财务以及必需的物资设施的分配过程。
二是:涉及预算3、协作决策:是通过促进合作和加强组织内部关系的动力问题,以此来保证组织的整合。
例如:福利、报酬、晋升制度、组织文化、规章制度等。
组织的协作决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①强制:对不协调的行为进行处罚②诱导:对有价值的操作行为给予奖励③治疗:采用科学的方式,在寻找个人陷入困境的基础上,排除其障碍,满足组织的要求。
组织社会学期末复习笔记
组织社会学期末复习笔记1组织社会学:是指对专业组织(包括企业、机关)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
【包括:⼀是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客体;⼆是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三是研究的基本变项】。
2正式组织:⼈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标,将其⾏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3组织⽬标:组织努⼒争取达到和所希望的未来状态。
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代表⼀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向。
4⾮正式群体:由⼀定数量的个⼈(通常规模⽐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所形成的社会团体5组织⽂化:社会⽂化的⼀形式,是组织的客观存在的⼀部分。
指组织成员在长期的相互作⽤和相互影响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包括组织成员共有的⼈⽣观、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假想、信念、期望、态度和⾏为准则的总和。
(特征表现:204)6组织权⼒:在特定情境的相互作⽤的体系中,作⽤者按照⾃⼰的意图成功的影响作⽤对象的能⼒7关联权:在法定权之外,由那些与作⽤者本⼈相关的因素造成的附加影响能⼒。
它是法定权的⼀种补充8决策:就是组织(如企业)为了实现某⼀特定⽬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案中选取⼀个满意的⽅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9沟通:⼈与⼈之间传递信息、指令、思想或观念的过程10领导⼯作: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中,某个⼈(或某些⼈)通过直接相互作⽤⽽对其他⼈施加影响,从⽽使⼈们的⾏动集中于完成特定⽬标的过程组织内部结构(P8)研究变项:⼈的变项、组织变项、环境变项组织社会学的基本任务第⼀,在⾏政系统中,对政府⾏为的可⾏性,中央集权的局限性,以及整体社会控制⽅式的研究。
第⼆,在营利性组织中,对组织的规则的形成过程、复杂程度与组织发展的关系、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交易费⽤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三,关于组织过程的研究。
(等级关系机制、⽔平关系、正式和⾮正式、上下左右关系)第四,关于各类新型组织的研究。
单位与国家之间的关系1.资源所有关系2.资源供给关系3.权⼒⽀配关系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1)建⽴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2)科学地挑选和渐进地培养⼯⼈(3)将经过科学挑选和训练的⼯⼈与科学的劳动过程相结合(4)管理者和⼯⼈之间亲密和经久的合作法约尔的科学管理理论1.管理活动及管理职能法约尔在《⼯业管理与⼀般管理》认为,⼯业企业所从事的全部活动分为六类:[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法约尔最⼤的贡献是关于管理的定义:实⾏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组织社会学题库
组织社会学题库1. 引言组织社会学是研究组织内部结构、行为和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组织中的个人、团队和组织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些常见的组织社会学题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学科。
2. 学科概述组织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包括组织的形成、发展、变革、决策过程、权力和领导等方面。
它关注组织内部的社会关系、沟通、冲突和合作,并研究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
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组织的目标实现、员工行为、团队效能等问题。
3. 组织社会学题目3.1 组织结构与设计- 为什么组织结构对组织绩效有重要影响?- 什么是组织设计?请举例解释。
- 在什么情况下,组织应该进行结构重组?- 解释分工与协作在组织中的作用。
- 请描述功能性和地理性组织结构的特点和优缺点。
3.2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 解释组织文化的概念。
它如何影响员工行为和组织绩效?- 请列举几个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并讨论它们的特点。
- 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具有积极价值观的组织?- 什么是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它与组织的长期成功有什么关系?- 分享一个您认为成功的组织文化建设案例,并解释其成功因素。
3.3 组织行为- 什么是组织间的沟通,它对组织效能有什么影响?- 如何管理组织内部的冲突和合作?- 请讨论组织中权力的来源和影响。
- 解释组织中的领导概念和类型。
- 在组织决策中,什么是集体决策?请列举一些常见的集体决策方法。
4. 结论本文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组织社会学题目,其内容涵盖了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文化与价值观以及组织行为等方面。
这些题目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组织社会学的知识,促进组织的发展和提升。
阅读和讨论这些题目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组织社会学,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相关的理论和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组织内部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四章组织与管理)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四章组织与管理)第四章组织与管理第一节组织概述一、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一)、组织的含义广义的组织;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家庭、家族、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学校等狭义的组织:是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
指的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地社会群体。
如政府、企业、学校、意愿、银行、社会团体等(二)、组织的构成要素通过一定的手段加入的成员目标认同;明确权利义务;明确组织边界;强化归属感明确的目标规范性章程权威的领导体系一定的物质基础二、组织类型与特征(一)、组织类型1、功能和目标为基础的分类(以帕森斯为代表)经济生产组织: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组织,如实业公司政治目标组织:形成和部署社会权利的组织,如政府机关整合组织:调节冲突的组织,减缓社会冲突、进行社会控制,如法庭和法律职业实体模式维持组织:具有文化、教育功能的组织,教化社会成员认同社会文化、维持原有的制度和模式。
如学校、教会2、根据组织中的权威性质对成员的控制方式(艾森奥尼)强制性组织:建立在暴力基础上,以强迫手段使成员服从,以强制的手段控制其成员,如监狱、精神病院、军队功利性组织:通过金钱和物质报酬对成员进行控制的组织,如工商业企业(经济利益工具)规范性组织:用规范对成员进行控制的组织,通过规范内化实现对成员的控制,如宗教组织3、从组织运行的受惠者角度进行分类(以布劳为代表)互利组织:以组织成员的互惠为目的,如工会、政党、俱乐部服务组织:以向顾客和社会中该类组织直接相关的人提供专业性、良好的服务的组织。
如医院、学校社工机构、律所等经营性组织:盈利性组织,如公司、银行等公益组织:以一般公众为受益对象的组织,如政府机构、邮局等(拓展)以组织所使用的技术为基础的分类:长链组织(流水线;工序等);媒介组织;集约组织以组织的规模为基础的分类: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和大型组织(如医院、企业等所有组织)以组织内部关系为基础的分类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否有正式的分工)(二)、组织的特征与初级群体相比,组织有如下特点:特定和明确的组织目标非情感关系规范的互动形式复杂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分工成员资格可替代性强三、组织与现代社会(一)组织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要素现代社会组织的特点(表现):组织大规模出现,且结构复杂化、多样化社会分工发达,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形成了负责的组织体系(二)现代组织的发展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组织规则日益正规化和复杂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间关系重构第二节组织结构与组织体系一、组织目标与组织结构(一)、组织目标1、组织目标的含义组织目标:时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组织目标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一般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互惠原则、评估原则、选择原则测定组织目标实现程度及绩效的标准包括:有效性、效率、人文关怀、人道主义2、组织目标的类别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长期目标和次要目标平衡性目标和改进性目标(适应环境还是改进、提高效率)外向目标和内向目标满足其他组织的要求vs满足成员和部门的要求3、组织目标的功能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合法化依据(实现人们期望的某种功能,满足人们需要)组织目标为组织参与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提供了基础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的有效标尺组织目标是不同性质的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准(二)组织结构1、组织结构的含义组织结构是指组织成员及各构成部分在组织运行过程中确立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包括组织构造体系、权利关系体系、内部沟通网络以及职位系列2、组织结构的类型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中,组织结构经历了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网络型等演变直线型组织权力集中、责任分明、命令统一、控制严密、信息交流少。
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含所有知识点)
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含所有知识点)
社会学复知识梳理超级完整版(含所有知
识点)
1.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社会中人们
的相互关系、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等问题。
2.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验证相关理论或假设。
-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构建社会学理论来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
3.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的平衡。
-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构
成的。
- 符号互动主义:关注个人对符号和意义的理解和解释。
4.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 社会组织:包括社会机构、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等。
- 社会化:研究个人在社会中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社会不平等:关注社会中的阶级、种族、性别等不平等问题。
- 文化与社会:研究文化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5. 社会学的重要概念
-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形式和人们的社会地位。
- 社会化:个体在社会中研究和内化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
过程。
- 角色: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个体所扮演的行为和责任。
- 文化:社会共享的符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以上是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的超级完整版,包含了社会学的基
本概念、研究方法、主要理论观点、研究领域和重要概念等内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2024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引言概述社会学概论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涵盖了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人类行为等方面。
本文将给出社会学概论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回顾和理解这门学科的关键概念和理论。
正文内容1. 社会学的定义与范围- 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群体、群体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旨在揭示社会的结构、功能和变迁规律。
-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等,涉及个人、小组、社会以及全球范围。
2.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用于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注重个体与社会交互中的符号使用和意义构建,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社会冲突理论:聚焦于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冲突的产生和影响,关注阶级、种族、性别等方面的社会不公正。
-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结构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社会行为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制和约束。
- 解构主义理论:质疑社会的固化观念和主流知识,关注权力和话语的运作。
3. 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 社会化:指个体在社会中通过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与价值观来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
-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的总和,包括家庭、教育机构、经济系统等。
- 社会群体:指由个体组成的具有一定共同性和互动性的集合体,如家庭、团体、社区等。
- 社会变迁: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的不断演变和改变。
- 社会问题:指对社会成员生活和社会秩序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和情况,如贫富差距、失业问题等。
4. 社会学研究方法与技巧-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采集人们对某一问题的意见和态度,以量化的方式获取数据。
- 深度访谈:借助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深入了解被研究对象的思想、感受和经验。
- 实地观察:研究者亲自参与或观察研究对象所在的环境和行为,了解其真实情况。
-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和概括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总结。
组织社会学复习资料
1、组织社会学含义:是指对专业组织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
研究内容:对组织的结构和设计的认识;对基本结构的功能进行分析;对组织的运转过程与规律的研究;对组织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
2、基本任务:①在行政系统中对政府行为的可行性,对集中管理的局限以及整体社会控制方式的研究②在盈利性组织中对组织规划的形成过程、复杂程度与组织发展的关系,规模与效益的关系等的研究③关于组织过程的研究④关于各类新型组织的研究。
3、组织的含义:正式组织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4、单位:单位是中国自1949年以来城市社会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它既是一个就业场所,也是一种再分配体制。
这种组织形式也是整合社会成员的有效机制,并使他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给予他们社会行为的权利、身份和地位,左右和控制它们的行为。
5、单位与国家:资源所有关系;资源供给关系;权力支配关系。
6、单位成员与单位:基本生活保障的国家单位分配体系;福利单位化;人员管理制度;个人合法性的证明。
7、科层组织理论特征:①基本职能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②有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③有稳定不变的规章制度④官员的非人格化⑤量才用人⑥行政效率。
8、科层组织理论评价:①优点:精确;迅速;清楚;有案可查;连续性;辨别力;严格的督导;减少摩擦;降低原料和人员成本。
②缺点:非人格性、非道德性、分工过细、利用工作后的剩余时间去制造新工作。
9、人际关系理论:(1)基本观点:人际关系理论就是对工人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成本、人际关系,提高生产率,它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尤其是生产中的人际关系。
(2)梅约和霍桑实验:①社会人的观点②组织为非正式群体有重要意义③新型领导观念的形成:不仅仅注重规则的观点,还需要通过对员工需求满足的提高而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3)需要和激励理论。
组织社会学复习课件
第一章组织与组织社会学(一)组织的概念1、理性系统视角的界定(占统治地位的视角)①巴纳德(Barnard):正式的组织是一种有意识的、审慎的、有意图的人们之间的合作。
(1938)②马奇和西蒙(J.G.March & Herbert.A.Simon):组织是互动人群的集合体,是社会中任何类似于集中合作体中最庞大的集合体……在组织中,高度专门化的结构和协作使得单个组织单元成为社会学上的个体,可以和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有机体相比。
(1958)③布劳和斯格特:组织的突出特征是因其欲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被正式建立起来的,即所谓的“正式组织”。
(1962)④埃茨奥尼:组织是社会的单元,组织被有意建构和重构起来,以达成特定的目的。
(1964)⑤埃茨奥尼、莱曼(1980)、霍尔(1981):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
⑥斯格特(1998/2002):组织是意图寻求具体目标并且结构形式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结构集合体。
从理性视角出发,不仅着眼于组织的独有特性,还关注其规范结构。
从理性系统的视角看,组织是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设计的工具。
2、自然系统视角(对行动结构的关注)斯格特:组织是一个集合体,参与者寻求着多种利益,无论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
组织是社会性的集合体,是众多社会行动结构形式中的一种。
两种有关组织的观点:社会一致的观点。
强调组织是拥有共同目标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体。
此概念隐含的前提是:社会秩序是参与者之间基本一致的反映;组织的稳定和持续;反映了协作行动与共同规范和价值观的存在。
(涂尔干、帕森斯、巴纳德、梅约)社会冲突论观点。
社会秩序看作是一些人对其他人的压制。
(秩序并不是因为一致,而是由于压制,即由强大群体对弱小者的控制)注意力不能只集中于一致的表象,而应该指向隐含的冲突。
冲突为理解不稳定和变化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科塞、古尔德纳、本迪克斯)3、开放系统的视角组织是参与者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体系,该体系植根于其运行的环境之中,既依赖于与环境之间的变换,同时又由环境建构。
组织社会学期末复习1
题型:一、判断题(10×1’)二、名词解释(10×3’)三、简答题(4×5’)四、论述题(2×10’)五、案例分析(2×10’)第一章: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组织社会学:指对专业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科学。
(包括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客体、研究内容和研究的基本变项。
)第二章: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1. 理性系统组织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期,主要代表人物是韦伯、F.W.泰罗和H.法约尔等人。
韦伯:提出科层组织理论(他认为是最理想的组织形式)。
泰罗:提出专业化分工、合理化的工艺流程和标准化的训练是组织效率的根本保障。
法约尔:从宏观角度探讨正式组织结构与一般管理过程的关系。
共同特点:把组织看成是一个理性工具,认为组织的效率源于组织成员的理性。
这种理论倾向一方面反映西方近代以后的主流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也确实能够较好地解释西方工业化初期组织大量产生的现象。
2.科层组织是韦伯(大家可以想成是财务管理老师)最早提出来的一种组织形式。
(从权力和权威开始对现代社会组织形式展开的研究)3.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动机的分析研究来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研究有:梅约的霍桑实验:梅约被认为是人际关系理论和工业社会学的创始人,他从1927年开始与F.J.罗特里斯伯格一起在霍桑实验。
主要观点有:①.“社会人”观点。
霍桑实验表明,人是社会的人,工人工作不只是为了追求金钱收入,他们还有社会及心理方面的需求(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尊重)②.组织中夫人非正式群体具有重要作用。
对生产效率的高低起重要作用,并与组织有紧密联系。
③.新型领导观念的形成。
通过提高员工满意度和领导者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需要与激励理论:马斯洛的主要贡献是把人类的需求按照先后顺序划分为五个层次。
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组织社会学》整理版
第一章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一、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组织形式专业组织和一般的社会组织2.研究对象企业、政府机关等专业组织3.研究问题(1)研究的基本概念角色、角色期望、角色压力、角色紧张、冲突、性格、价值、社会规范、文化、社会行动、社会关系、社会系统。
(2)研究的内容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运转过程及规律、问题诊断与分析。
(3)研究的变项:1.人的变项:需要、动机、态度、信仰、价值取向。
2.组织变项:目标、结构、资源等。
3.环境变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内外关系等。
二、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过程1.社会中的组织人与组织的关系;工业化与社会组织的变迁。
2.何为正式组织?为什么社会会产生正式组织?3.组织如何运转?如何实现有序运转?请思考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
4.组织与社会组织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一个层面;(2)组织分化是社会分化的体现之一;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4)社会组织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三、我国社会组织的研究状况1.1978年以前的组织状况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等多种组织形式( 国有企业单一的组织形式2.1978年以后的组织分化3.我国特有的“单位现象”(1)单位组织的特点:行政化与功能多元化单位资源的公有制、非独立性、功能多元化、行政级别(2)单位成员与组织的关系生活保障、福利单位化、个人活动的合法性第二章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一、组织理论发展概述1.组织研究的多学科性(1)管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组织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效率机制。
(2)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如何获得比个体生产组织形式更高的效率,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效率机制。
(3)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人的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行动者行动背后的心理机制。
(4)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利益关系问题,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竞争机制,考察的重点是组织间、组织内的权力关系。
组织社会学资料
组织社会学资料第一讲组织现象和组织社会学1、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
一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就是有目的、有系统集合起来,如组织群众,这种组织是管理的一种职能;另一种是名词,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目标建立起来的集体2、组织学是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科学,组织社会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科学。
3、什么是组织现象—各种组织都有着如此相似的结构(科层化)、组织有如此不同的结构形式和规模(高科技企业、食品店)、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生存率和死亡率、社会学其他领域关注的社会现象实际上也是组织现象—集体行为(资源动员)、社会分层中组织的作用—(代际流动,正式组织内部结构和过程是造成男女不平等的重要渠道)。
4、社会学的角度应该是从群体的层次来研究群体(社会)现象,但是它对制度演变的微观基础没有给予注意,且有“过度社会化”的嫌疑5、组织研究的起点:韦伯式的组织A、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制度。
B、合法权威有三种来源:习俗惯例;个人魅力;法规理性。
C、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是所有大中型组织中由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组成的行政管理机构。
D、科层组织的基本特点:第一,有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等级制度;权力是和职位相关联的,并且是非人格化的;它是理性组织,通过规章制度来提高效率。
第二,科层组织内的官员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在组织里有自己的职业生涯,成为专业化的人员,其职业生涯追求的就是在组织制度里不断地晋升。
第三,科层组织一定是建立在理性-法理权威的基础上。
E、科层制组织为什么会产生?1、科层制组织是个历史现象,家庭和自然村落是先于科层制的组织形式,而科层制是2、2、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才盛行起来的。
2、韦伯认为科层制正式组织的出现是因为它比其他形式的组织都更有效率。
3、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竞争。
组织社会学复习题
组织社会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逆向选择:是指在合约的双方中一方拥有私有信息来达到自己的私利,而对合约另一方在合约中的利益带来不利影响。
这种由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投机行为所产生的问题即合同前的逆向选择问题。
2.道德风险:是指在合同签订后,合同的一方拥有私有信息,其行为又不能被另一方在不付出代价的情况下观测到。
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投机行为损害对方而获利。
3.战略联盟:也被称为企业联盟,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企业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基于各种协议而结成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双向或者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体。
它未达到正常的市场交易性质,但又并非是企业之间的合并,而是介于公平市场和层级组织之间的一种准市场网络组织。
4.虚拟企业:是指若干企业群体为了赢得和寻找某一市场,把某一复杂产品迅速开发出来并推向市场,从各自的现有资源中选出开发新产平的优势资源部分,基于彼此间的信息合作网络,将它们综合成一种边界模糊、超越空间约束的一种动态联盟。
它是一种超常规的企业形式,突破了传统企业有形的界限。
5.结构洞:在某些社会网络形式中,某个或某些个体与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这种无直接联系或关系断裂的现象,从网络整体来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因而被称为“结构洞”。
结构洞的存在为主体提供了保持资源和控制资源的两大优势。
6.单位组织:更多的是指一种组织形式。
“单位”是一种德治性再分配体制内的制度化组织,其制度化的基础在于:国家成为组织所需资源的唯一获主要提供者,组织领导者完全取决于等级体制中的上级的决定,结构科层化与功能科层化相分离,以及单位成员的永久性就业。
7.单位体制:是指依赖单位组织形式运转的社会结构,表现为一种向上依赖和向下控制的社会制度特征。
8.社会网络:是指由彼此之间具有各种联系的不同行动者所共同组成的社会结构。
(1)社会网络是一个整体结构概念(2)这一整体结构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组织社会学题库
组织社会学题库1 (判断) 隐性目标是组织所建立的正规的和官方性目标,并正式印刷出来,主要供组织之外的股东、政府职员或宣传机构阅读。
A:正确B:错误2 (判断) 次要目标是组织所建立的正规的和官方性目标,并正式印刷出来,主要供组织之外的股东、政府职员或宣传机构阅读。
A:正确B:错误3 (判断) 显性目标一般比较笼统,只包括一些抽象的社会立项。
A:正确B:错误4 (判断) 隐性目标一般比较笼统,只包括一些抽象的社会立项。
A:正确B:错误5 (判断) 次要目标一般比较笼统,只包括一些抽象的社会立项。
A:正确B:错误6 (单选) 组织社会学视角下,“经理”这个称号是其在组织内的A:职位B:价值C:社会关系D:角色7 (判断) 平衡性目标可以向社会显示其存在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A:正确B:错误8 (判断) 改进性目标可以鼓励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投入和认同。
A:正确B:错误9 (判断) 改进性目标是组织事实上所实际朝向的非官方目标,它可能与组织正式发布的目标不同。
A:正确B:错误10 (判断) 主要目标是组织事实上所实际朝向的非官方目标,它可能与组织正式发布的目标不同。
A:正确B:错误11 (判断) 组织目标在定义和实现方式上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完全一致。
A:正确B:错误12 (判断) 组织目标的人本主义特点指的是组织实现它一切目标的能力。
A:正确B:错误13 (判断) 组织目标的效率指的是组织花费资源与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
A:正确B:错误14 (判断) 组织目标的有效性指的是组织花费资源与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
A:正确B:错误15 (判断) 组织目标的人本主义特点指的是组织花费资源与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
A:正确B:错误16 (判断) 各种文化力量和法律力量迫使管理者认真对待作为个人的组织成员,并承认他们的特殊需要与愿望,指的是组织目标效率的体现。
A:正确B:错误17 (判断) 组织目标就是组织努力争取达到和所希望的未来状态。
组织社会学 考点word
第一、三章1、什么是组织?名词:人或事物按照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静态结构状态。
动词:人或事物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动态活动过程。
社会学层面上:社会学中的组织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界定的,是指由不同的社会成员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而不包括生物组织等非社会性组织;另一方面,社会学中的组织主要是指其社会结构状态,更多的是将组织一词当作名词来使用。
2、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人们为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共同目标、心理结构、技术结构、整体活动。
非正式组织概念参照正式组织自己思考。
3、组织的构成1),一定数量的成员2),特定的活动目标3),明确的行动规范4),完整的权力结构5),一定的技术设施4、组织的功能生产功能、整合功能、效率功能、载体功能、管理功能5、组织的运转过程1)资源的获取与流动2)组织自身的制度化程序3)组织结构的制度要素6、组织类型的划分(一般原则)1),组织目标和功能来分类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规范性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2),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分类互利组织、赢利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组织3),以权威的基础来分类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4),以有无正式的结构分类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5),以组织的规模来分类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大型组织、巨型组织6),以组织的专业化程度分类专业组织、半专业组织、非专业组织、服务组织7),以组织使用的技术来分类长链组织、媒介组织、集约组织7、名词解释互惠组织、服务组织、功利类组织、道德类组织互惠组织互惠组织的特定成员是组织目标的主要受惠者。
这类组织形式包括政治党派、工会组织、贸易协会、城镇居民乡间俱乐部、退休军人俱乐部等。
互惠组织成员基本根据自己的兴趣而参加活动,结构比较松散,来去自由。
组织的管理方式也都是采取高度民主制。
通常,组织的管理权力在形成之后,也可能逐渐走向科层制的管理。
由于组织成员的参与程度较低,参与活动的多寡也不稳定,因此这种成员的参与程度对组织权力的获得有极大的关系和影响。
组织社会学全套讲义
《组织社会学》讲义绪论(第1周)第一章:组织管理理论(第2-4周)(讨论一周)第二章:组织环境与组织目标(第6周)第三章:组织结构与设计(第7周)第四章:组织行为与工作动机(第8周)第五章:群体结构与群体动力学(第9周)第六章:组织中的权力与领导(第11周)第七章:组织管理与决策(第12周)第八章:组织计划与控制(第13周)第九章:组织变迁与发展(自学)第十章:当代中国的社会组织与管理问题(第15-16周)一、什么是组织社会学组织社会学(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是研究社会组织、组织行为及组织管理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百科全书的定义:研究社会组织的建立、运行、变迁、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又可简称为组织理论或社会组织研究。
其研究对象是组织(Organization)。
周雪光:“简而言之,组织学是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学科,组织社会学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学科。
(6页)相关学科:组织行为学——关于组织中人的行为、人际关系的研究。
故可以看作是组织研究的一个方面。
当然,组织行为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也有其自己的研究问题。
管理学——是对管理过程及管理者行为的研究。
但它可分为经济管理学、工商管理学、社会管理学等。
跟组织社会学直接相关的是社会组织的管理。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组织理论或组织社会学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1、什么是社会组织?它跟社会群体等概念的异同之处社会组织是指为达到某种特定目标而有目的形成的一类社会群体。
或者说,它是结构严密的社会次级群体。
因为在社会组织的内部,有明确的劳动分工和权力结构关系,其成员都担负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
不同认识W.斯格特关于组织的三种不同界定:作为理性系统的组织(布劳和W.斯科特:由于……组织的突出特征是因其欲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被正式建立起来的,即所谓的…正式组织‟,23页)、作为自然系统的组织(组织是一种集合体)、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组织是与参与者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体系;该体系根植于其运行的环境之中,即依赖于与环境之间的交换,同时又由环境建构。
社会学复习要点3
第六章——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第四节——社会组织1)社会组织的含义广义的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的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2)组织的特征具有比较明确的目标成员角色的简单化和正式化——职位角色主要靠正式的社会规范来维持在行为方式上具有很强的工具理性特征通常存在着权威等级关系组织成员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3)社会组织的类型2,p·布劳和斯科特:组织受益人互惠性组织:工会、政党组织成员本身即为组织行动的最大受益人服务型组织:医院、学校以服务对象的福利为组织活动的中心经营性组织:公司以组织所有者本身的利益为考虑的中心大众福利组织:政府、邮局组织以社会大众的利益为主要考虑对象3,埃兹奥尼:组织控制方式强制型组织:监狱、军队功利型组织:工商业组织道德型组织:教会4,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1以产业类型为标准第一产业组织,第二,第三···2 以组织的政治属性国家机关编制组织事业企业4)社会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目标、成员、章程、机构、设备5)现代社会的科层制6)科层制是由德国社会科学家韦伯提出的概念科层制是指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也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特征:1因公设职、专职专人2权威分层、职务分等3公文往来、空口无凭4照章办事、公平无私5任人唯贤、赏罚分明优点:1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任人唯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2极大限度地减少了有关个人的情况对工作的干扰3增加了工作的连续性缺陷:1忽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强调照章办事,缺乏灵活性和应变性,容易导致官僚主义2科层制可能会使工作僵化,高度正式的结构可能会窒息主动性和创造性3科层制还可能会使雇员产生过分谨慎的态度,极力希望维持现状第七章——社会分层与流动•第七章社会分层与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一、社会分层概述•(一)社会分层概念•分层(stratification)最初是个地质学概念,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
组织社会学考试
组织社会学考试填空1.社会组织学是指对专业组织(包括企业、机关)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
在这一定义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客体,二是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三是组织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变项。
2.组织研究的变相包括人的变相,组织变相,环境变相。
3.组织的任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应付环境和技术的挑战,满足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统一成员的认识,以实现集体的目标,有效率,至少要做得比市场好。
4.新型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出现大量中介组织,所有制类型的分化,组织的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
5帕森斯以组织的功能和目标为基础把组织分为四种类型: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
6布劳和斯克特以组织的受惠者为基础把组织分为四类:互惠组织、服务组织、经营性组织、大众福利组织。
7我国社会组织以两类标准进行分类,一是以产业为基础,二是以企事业、国家机关、党派及人民团体机构编制的性质为标准的分类。
8.组织系统的分析层次可以从人际关系层次、团体关系、社会秩序三个方面加以研究。
9.对科学管理理论作出贡献的学者有泰罗,加尔布雷斯,法约尔等10.泰罗制定的四项管理原则是建立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科学地挑选和渐进地培养工人,将经过科学挑选和训练的工人与科学的劳动过程相结合,管理者和工人之间亲密和经久的合作。
11.科层组织最早是由韦伯提出来的一种组织形式。
12.组织作为一个系统,他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组织目标,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内的群体。
13.组织目标主要分为主要目标,次要目标,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平衡性目标,改进性目标,显性目标,隐性目标。
14.组织的具体工作环境包括组织所面临的市场顾客及其服务系统,组织资源的供应者,资质的技术环境。
15.组织内部因素包括组织的权利,资源和群体发展阶段。
16.组织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三项原则:互惠原则,评估原则,选择原则17.目标管理由明确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期限,反馈绩效这几项要素构成。
组织社会学复习资料
组织社会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方案设计题、材料分析题。
一、简答题(32分)1、请说明三种常用的组织决策方法①头脑风暴法规则:第一,不许批评别人的意见,在没有讲完所有的意见和建议之前,不以任何方式评论它们;第二,欢迎新思路,思路越宽越好;争取较多的意见,建议越多,越有可能出现高质量的意见;第三,寻求建议的归纳和补充,欢迎对别人的原建议作出改进。
②列单法程序:第一,公布问题,由各位专家在纸上写下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几种可行办法,不要跟别人商量;第二,经过规定的时间(一般15分钟),每个与会者开始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每次只能发表一个意见;第三,当个人发表意见时,记录员在纸上记下这些意见,一直到大家意见发表完毕为止,不记这个意见是谁提出的;第四;记下的每项意见都按他的优点,可行性和其他特点进行讨论;第五,群体对各种意见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投票,得票多的就成为全体最终决策。
③决策树决策树是指使用系统分析方法,把各种决策方案及出现结果的可能性进行分组排列,然后确定最佳方案的决策过程。
2、研究领导模式的几种重要理论①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坦南鲍姆(R.Tannenbaum)和沃伦·施密特(Warren H. Schmidt))领导方式是一个连续变量,从“独裁式”的领导方式到极度民主化的“放任型”领导方式之间存在着多种领导方式。
②菲德勒的领导权变模型●基本观点:A、任何个人的领导风格都只在某种具体的情境中有效,影响领导行为效果的情境因素有三个:(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即领导者对职工信任程度,及职工对领导者的忠诚和领导者是否有吸引力)。
(2)任务结构是否明确(即指下达的工作是常规的、惯例的、还是非常规的)。
(3)领导者的职位权力强弱(即指领导者的职位、权力与权威、被上级与组织支持程度)。
B、个人的领导风格是很难改变的。
因此增强领导有效性的方法是帮助领导者认识自己的领导风格,并使之与情境相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社会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方案设计题、材料分析题。
一、简答题(32分)1、请说明三种常用的组织决策方法①头脑风暴法规则:第一,不许批评别人的意见,在没有讲完所有的意见和建议之前,不以任何方式评论它们;第二,欢迎新思路,思路越宽越好;争取较多的意见,建议越多,越有可能出现高质量的意见;第三,寻求建议的归纳和补充,欢迎对别人的原建议作出改进。
②列单法程序:第一,公布问题,由各位专家在纸上写下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几种可行办法,不要跟别人商量;第二,经过规定的时间(一般15分钟),每个与会者开始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每次只能发表一个意见;第三,当个人发表意见时,记录员在纸上记下这些意见,一直到大家意见发表完毕为止,不记这个意见是谁提出的;第四;记下的每项意见都按他的优点,可行性和其他特点进行讨论;第五,群体对各种意见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投票,得票多的就成为全体最终决策。
③决策树决策树是指使用系统分析方法,把各种决策方案及出现结果的可能性进行分组排列,然后确定最佳方案的决策过程。
2、研究领导模式的几种重要理论①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坦南鲍姆(R.Tannenbaum)和沃伦·施密特(Warren H.Schmidt))领导方式是一个连续变量,从“独裁式”的领导方式到极度民主化的“放任型”领导方式之间存在着多种领导方式。
②菲德勒的领导权变模型●基本观点:A、任何个人的领导风格都只在某种具体的情境中有效,影响领导行为效果的情境因素有三个:(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即领导者对职工信任程度,及职工对领导者的忠诚和领导者是否有吸引力)。
(2)任务结构是否明确(即指下达的工作是常规的、惯例的、还是非常规的)。
(3)领导者的职位权力强弱(即指领导者的职位、权力与权威、被上级与组织支持程度)。
B、个人的领导风格是很难改变的。
因此增强领导有效性的方法是帮助领导者认识自己的领导风格,并使之与情境相适应。
为此,菲德勒设计了LPC量表。
这种量表的使用方法是让领导者对“最不喜欢的同事”作“正反两面”的评价,从而测量领导者的人格特征与风格。
菲德勒的领导权变模型表明:✓某一领导风格,不能简单地区分优劣,因为在不同条件下都可能取得好的领导绩效。
✓这一理论对怎样补缺与选择领导人员;怎样进行领导者的轮职与调职等都有重要意义。
③达标理论(埃文斯、豪斯)达标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者通过指明途径可以帮助下属实现他们的工作目标,并通过为下属清理各项障碍和危险,从而使下属的工作更为顺利,又称为路径—目标理论。
(1)基本原理:一是领导方式必须是部下乐于接受的方式,只有能够给部下带来利益和满足的方式,才能使他们乐于接受。
(满意度)二是领导方式必须具有激励性,激励的基本思路是以绩效为依据,以对部下的激励来促成绩效。
(绩效)(2)四种领导方式a.指导型领导方式b.支持型领导方式c.参与型领导方式d.成就导向型领导方式(3)权变因素a.下属的个性特点:控制点、经验、知觉能力。
b.环境:任务结构、正式权力系统、工作群体。
(4)结论当领导者弥补了员工或工作环境方面的不足时,则会对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起到积极的影响。
当环境结构与领导者行为相比重复多余或领导者行为与下属特点不一致时,效果均不佳。
(5)途径—目标理论范例◎当任务不明或压力过大时,指导型领导能导致更高的满意度◎当下属执行结构化任务时,支持型领导能导致高绩效和高满意度◎当下属知觉能力强或经验丰富时,指导型领导往往会被视为累赘多余◎组织中的正式权力关系越明确、越官僚化,领导者越应表现出支持型行为,降低指导型行为◎当任务结构不清时,成就导向型领导能提高下属的努力水平,易实现高绩效的预期④情境领导理论(科曼、赫尔赛和布兰查德)●依据下属的成熟度,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就会取得领导的成功。
领导风格类型◎告知(高任务—低关系):领导告诉下属干什么、怎么干以及何时何地去干,强调指导性行为。
◎推销(高任务—高关系):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性行为与支持性行为。
◎参与(低任务—高关系):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者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便利条件与沟通。
◎授权(低任务—低关系):领导者提供极少的指导与支持。
下级成熟度的发展不成熟初步成熟比较成熟成熟●第一阶段(不成熟):这些人对于执行某任务既无能力又不情愿。
他们既不胜任工作又不能被信任。
●第二阶段(初步成熟):这些人缺乏能力,但愿意执行必要的工作任务。
他们有积极性,但目前尚缺足够的技能。
●第三阶段(比较成熟):这些人有能力,却不愿意干领导者希望他们做的工作。
●第四阶段(成熟):这些人既有能力又愿意干让他们做的工作。
随着下属成熟程度的提高,领导者应相应地改变自己的领导方式。
有效领导方式的选择方法:a.当下属成熟程度为第一阶段时,选择命令型领导方式。
b.当下属成熟程度为第二阶段时,选择说服型领导方式。
c.当下属成熟程度为第三阶段时,选择参与型领导方式。
d.当下属成熟程度为第四阶段时,选择授权型领导方式。
3、与研究决策有关的几个理论①完全理性决策论(边沁、泰勒)决策前能全盘考虑一切行动,以及这些行动所产生的影响;决策者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选择最大价值的行动为对策②连续有限比较决策论——满意决策(西蒙)遇到满意的即停止搜索;而后执行,执行同时作为下一个决策的依据而存在;根据执行继续决策③理性、组织决策论(马奇)通过组织分工,每个决策者可以明确自己的工作,了解较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结果;组织提供个人以一定的引导,使决策有明确的方向;组织运用权力和沟通的方法,使决策者便于选择有利的行动方案,进而增加决策的理性。
④现实渐进决策论(林德布洛姆)他的理论的基点不是人的理性,而是人所面临的现实,并对现实所作渐进的改变;决策者不可能拥有人类的全部智慧和有关决策的全部信息,决策的时间、费用又有限,故决策者只能采用应付局面的办法,在“有偏袒的相互调整中”作出决策;积小变为大变;给人以调适空间⑤非理性决策论(弗洛伊德)该理论的基点既不是人的理性,也不是人所面临的现实,而是人的情欲。
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潜意识的支配,许多决策行为往往表现出不自觉、不理性的情欲,表现为决策者在处理问题时常常感情用事,从而作出不明智的安排。
4、权力与权威的区别①权威的着眼点在于对象;权力的着眼点在于作用者②权威建立在对象的心态上;权力建立在职位上③权威建立在认同上;权力建立在强制上④权威关系较为稳定;权力关系容易带来冲突5、回避在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请说明适用情景①发生冲突的事情微不足道,或者是还有更紧迫、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②当你认识到不可能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时③当收集信息比立刻决策更为重要时④当发现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⑤其他人可以更有效的解决冲突6、合作在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请说明适用情景①情境允许花费时间探讨解决方案,而合作方式所需要的相互依赖性能证明这种消耗是有意义的。
②双方有充分的权力均势以至于他们感到可以坦率地相互影响,而无需顾虑他们之间不平等的关系。
③从长远来看,双方有通过双赢的可能来解决争议并能互利互惠的时候。
④有充分的组织支持,合作方式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7、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①重视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
目标管理是员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由上下级共同商定,依次确定各种目标。
②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
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
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
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
只有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③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目标的实施,由目标责任者自我进行,通过自身监督与衡量,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目标的实现。
④强调自我评价:目标管理强调自我对工作中的成绩、不足、错误进行对照总结,经常自检自查,不断提高效益。
⑤重视成果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
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
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上级并不过多干预。
所以,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
8、评估组织目标优劣的几个指标①问题针对性②目标可能性③目标未来性④目标协调性⑤目标伦理性⑥目标明确性二、案例分析题(12分)1、在一个农村,一个农民家庭因为“计划外”怀孕,被村干部罚款4000元。
后来这个家庭因为意外事故中止怀孕,没能生下这个孩子。
这个家庭向村干部索还罚款,但是村干部已经化掉了罚款。
于是村干部对这个家庭说:“你们还是再生一个吧。
”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计划生育的目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被其他的目标替代,其结果反而是鼓励“计划外生育”,与原来的目标背道而驰。
这说明组织目标的表述往往是十分理性的,但是组织实际运行过程常常与这些理性目标背道而驰。
组织决策的实施人员有着自己的利益、是非观点,它们在组织决策的执行过程中可能会把自己的意志、解释强加于组织决策之上。
因此,在执行过程中,经常有“目标替代”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就是组织决策的起始目标在执行过程中被其他的目标,尤其是决策执行者自己的目标替代。
组织的运行可以说是一个政治过程,组织运行是一个双方或多方“策略互动”的博弈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即便采取“合作可能有利于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信息不对称或其他条件下,双方有可能选择并非最佳的做法,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
著名的囚徒困境就是这样的例子。
其实组织决策的过程不单单是一个协调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更为复杂微妙的相互冲突、相互妥协、讨价还价的政治过程。
这种政治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说,是非理性的。
2、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
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航天飞机发射当天气温低下,发射器上的O型橡胶圈无法按照设计要求在发射时迅速膨胀弥合部件间缝隙,结果使燃料油从部件连接处缝隙渗出,导致燃料爆炸。
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的调查过程中,总统调查委员会发现了美国宇航总署组织中一系列的问题。
可以说,这一事故的原因主要不是技术上的失误,而是组织上的失败。
大家可能会说,美国的宇航总署作为协调制造卫星、航天飞机的机构肯定是组织结构严密精细、协调有序的。
一个严密设计的组织怎么会导致如此重大的事故呢?在航天飞机“挑战号”发射前的决策会议上,制造O型橡胶圈的公司代表一位工程师提出,发射前夜的温度低于规定的温度,要求推迟发射。